在论语中学过的东西要常温习不是很快乐吗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佼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快乐的事吗,原文论语~

原文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出自《论语·学而》,意思就是: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扩展资料《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部分摘录如下: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也就是说,学习了,又不断印证练习,不也是很快乐的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就是说,弟子学习就要印证练习,从中悟出新的东西,这也是一种学习,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习。 由此可知,《论语》中的“学”与“习”是互相促进,形成两性循环的关系。

1、这是对原文的错误翻译,理解肯定不对。
2、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3、错误译文:学过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温习,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
4、正确理解:学过的内容能够经常运用于实践,不是让人感到很愉快的事吗?
5、辨析:
“学”与“习”的差异
中学语文教材中对于《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的注解翻译:“学习并经常温习,不是很快乐的事吗?”这是最歪曲的解释。这句话表现出什么思想?劝学吗?要大家学习了之后再学习?而且是反复温习同一种东西?且不说这与“温故而知新”的思想境界相去甚远,表现的是“读死书、死读书”的机械活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这不是培养书呆子的结果吗?!这怎么会是孔子的本意呢?又怎么会让普遍的大众体验到快乐呢?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写到:讲句良心话,当年老师、家长逼我们读书时,那情形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孔子如果这样讲,我才佩服他是圣人,因为他太通达人情世故了。可见他根本不认同这种解释。
造成误解的最大原因有两个:其一,随着时代的演变,人们逐渐将古人用来表达不同意象的“学”与“习”重合等同起来;其二,朱熹的解释,强调了“习”字含有的“反复不断”的含义,误导后人以为是“重复学”就是“习”在这里的本意。
查看“习”字解释,我们可以发现,同一个“小鸟反复试飞”的意象,在不同的语境中,其含义会有所偏向。可以表达“演练、练习”的意思,如果强调需要反复多次才能达成的意思,就衍生出“熟习、熟练”的含义。所以要想准确把握孔子的本意,需要依据当时古代的用语习惯和语境来领会他的真实用意。
从古人的用语习惯上看,多采用单字来表达意象。“学”与“习”对于古人而言是不同的意象,考察年代与春秋时期较为接近的古代典籍,“习”作动词用时,全部与肢体活动有关,主要用来表示动作模仿,如“习礼、习战、习射、习用干戈”等等,表达“演练、演习”等含义。再看看“学”字在古汉语的语境:学,古汉字,写成“壆、学”。不论是“壆”还是“学”,我们从字形上看,都有一个特点是没有改变的:两手与“爻(yáo)”的组成部分。爻与《易经》和古代占卦有关,再联系《广雅》和《说文》的解释,前者说“学,识也。”后者说:“学,觉悟也。”可见,古汉字“学”的含义,明显指代通过脑力活动、从书本上获得知识或经验的行为,绝不等同于我们现代的“学习”概念!
可见孔子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这句话中,要表达一种境界的提升,一种行为的变化,恰恰要强调“学”与“习”的差异性!那么,从“学”到“习”的过程,隐含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从思想到行为的一种归依。这才是孔子要表达的真正思想内核!在那个还没有形成“理论”与“实践”这一哲学概念的时代,孔子能用什么词汇来表达出自己对这一真理的领悟呢?既要体现出“实践”的含义,又要与学习到的东西有关,除了“习”,他还有别的选择吗?“小鸟反复试飞”这种意境,难道不是他最好的选择吗?可见,在这里,“习”字最佳的解释就是“实践和试验”!
只有学到的能用得上,才能体现学习的价值,在实践中体验成就感;“学以致用”才是孔子提倡学习的根源和出发点。学习者能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能不快乐吗?!在实践中验证并丰富对真理的领悟,能不快乐吗?在实践中施展自己的才学、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能不快乐吗?这才是孔子“乐”的真谛!孔子发出“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喟叹不正是他孜孜追求真理的最佳佐证吗?孔子首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然后才成就他“圣人”的美誉——这还是后人给他的称誉。所以,孔子首先就一定有着普通人的情感体验,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然后,随着思想的逐渐成熟、现实境遇的不断磨砺、以及自身修养的不断完善,才产生了一些非常人所能体验的道德情怀。
可见从语境上看,根据心理分析(对古人的心理活动照样适用),孔子这里的“习”字可以有“演练、试验、实践”等含义,但绝不会是“温习、复习”这种完全不合逻辑的误解!
“时”的含义
时,四时也。本意是“时机,时代,经常”等,引申含义还有时机、机会等等。有了前面的分析,这里可以排除了“我们联系孔子一生的境遇,为了宣传他的思想理念,一生多数时间处于颠簸流离之中,他那超前的思想观念并不完全被当时的统治阶级所重视,难于实现他的理想。可见,他在这里或许更加侧重于施展抱负的机会!联系整个语境,“时代”的解释还是比较合理的。
快乐的真谛
如果我们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审视《论语》学而第一中的开篇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比照一下,我们会意外发现,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透过字面的含义“学到了(知识或本领)并有时间有机会在实践中去用上它、验证它并完善它,不正是值得快乐的事吗?”它倡导的是学以致用的思想,隐含的是追求真理、把握真理、检验和完善真理的思想理念,体现的是“学有所用”、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那么,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不正是一种“传播真理并获得认同”的绝佳体现吗?虽然我们知道,古代地广人稀,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但如果仅仅因为这种人所共知的原因,还需要孔子拿来强调吗?这也不太靠谱。这“朋”显然是指志同道合的人(不一定是旧相识),这样的人聚在一起,会谈论什么呢?当然是他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共同的理想与抱负!对于一个想着当时常人所难于想象的思想者而言,这种朋友显得异常珍惜。其次,更重要的是,这位来自远方朋友,风尘仆仆地赶来拜访孔子,意味着什么?那就是说明了两层含义:其一,孔子的思想与理念,已经传播到遥远的地方;其次,孔子的思想理念已经被对方认同,至少是获得对方的重视,才使得远方的友人不辞千里之遥前来拜访他!这是一种被认同、受尊重的价值感与成就感的体验,这才是让人振奋、让人快乐的真正原因啊!试想,在孔子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即使有,也一定不会多!那么,我们从心理分析角度来审视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就不难明白这位哲人所流露的情绪。对于一个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的先哲而言,不被他人理解和认同的情形才是他当时的生活常态。那么,对于遇到这种情形,孔子或代表追求真理的人们应该怎么办呢?这句话以其说是孔子对后人的教导,不如说是孔子的自我排遣与自我安慰的自励警语!因为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能有几个人能够达到或接近孔子的思想境界?更何况是同一时代的人呢?!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无奈与苍凉。同时也体会到一点孔子对人生的一种态度。当我们所领悟到的真理,不仅不为他人接受或认同,甚至还招来打击或讽刺,我们会愤怒!这个时候,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愤怒能改变现实吗?如果我们迁怒于人,倒行逆施,也许会让我们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时,孔子告诉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德行,保持一种君子的风范,这正是孔子“仁”的道德价值体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于孔子的《论语》


关于改正错误的名言 虚心及时改正错误的名言 有了错误能改正的名言名...
12、从错误中学到的东西,比从美德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还要多。美国 13、犯错误是无可非议的,只要能及时觉察并纠正就好。谨小慎微的科学家既犯不了错误,也不会有所发现。()贝弗里奇 14、过则勿惮改。孔子【论语学而】 15、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

中学课本的〈论语十则〉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学了论语十则后,你有哪些收获?结合你实际谈谈。
《论语》我认为真的读了几遍,真的感觉到;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论语》一书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一、要勤学善悟,学以致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中有那些要背的啊?
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27.君子周急不继富.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32.默而...

中学课本论语十则有哪十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类似问题 2013-09-05 中学课本的〈论语十则〉原文 1 2012-07-13 初中课文《论语十则》 89 2010-12-28 论语十则是哪十则 8 2012-04-07 初中人教版论语十则原文 72 2015-03-17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 39 2010-10-26 论语十则、不要初中课本里的...

论语中学而的句子
9.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10.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11. 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12. 里仁为美,...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常识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4. 《论语》十二章的译文初一 论语》十二章翻译公明中学 蔡思圳←_←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

简述《论语》中学与德的关系
“仁”是孔子人格理想的根本,在《论语》中“仁”字出现了109次,孔子把“仁”看成最高道德原则和人生理想,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在孔子看来,“仁”乃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厚意,如果人心中没有这种真情厚意,则虽有礼乐,亦无可用。什么是“仁”呢?孔子因材施教,针对不...

从论语中学到了什么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

论语八则 原文
6、孔子说:当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到来时,这样以后,你便知道松树、柏树是在最后凋谢的。7、孔子说:不能想要快,不能贪图眼前的小利益。想要快,就不能达到目标;贪图眼前的小利益,那么大事就干不成。8、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没有好处,还不如学习。

喜德县19320405732: 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快乐的事吗?请问出至论语哪句 -
产泉欣苏: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喜德县19320405732: 在论语中学过的东西要常温习不是很快乐吗什么意思 -
产泉欣苏: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于孔子的《论语》

喜德县19320405732: 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原文) -
产泉欣苏: 学而篇第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

喜德县19320405732: 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那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是吗?”翻译 -
产泉欣苏:[答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喜德县19320405732: 孔子说,把已经学过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是很快乐的事吗 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进行思考,到头 -
产泉欣苏: 孔子说,把已经学过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是很快乐的事吗?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进行思考,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考去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过翻译是错误的.时习,是按照时机实践的意思,并不是温习.

喜德县19320405732: 己经学过的乐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写出论语中与之相对应的两句话 -
产泉欣苏: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出自《论语·学而》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而经常实践,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没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烦恼怨怒,这不才是君子吗?”

喜德县19320405732: 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的原话 -
产泉欣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喜德县19320405732: 论语中常考的一些名句有哪些? -
产泉欣苏: 《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

喜德县19320405732: 论语八则译文 -
产泉欣苏: 1.孔子说:“学了又能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3.孔子说:“...

喜德县19320405732: 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 -
产泉欣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篇,全书第一句话.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