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资料

作者&投稿:童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莫扎特的资料..~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他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音乐遗产。
  目录[隐藏]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去世
  艺术生涯
  作品简述歌剧
  交响曲
  协奏曲
  奏鸣曲套曲
  室内乐
  宗教音乐
  其它
  作品列表
  影视传记
  音乐剧《莫扎特》演员(主演)名单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去世
  艺术生涯
  作品简述 歌剧
  交响曲
  协奏曲
  奏鸣曲套曲
  室内乐
  宗教音乐
  其它
  作品列表
  影视传记
  音乐剧《莫扎特》 演员(主演)名单


  Mozart 1780 Johann Nepomuk della Croce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W. A.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 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粮食街9号,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5岁。 奥地利作曲家,3岁会弹钢琴,6岁开始作曲。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在海顿等古典主义早期作曲家的基础上,将钢琴协奏曲这一体裁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他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Gluck)、瓦格纳(Wagner)和威尔第(Verdi)一样,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之一。他又与海顿、贝多芬一起为欧洲交响乐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另外,他的《安魂曲》也成为宗教音乐中难能可贵的一部杰作。作为18世纪末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优美欢乐性,然而,其中又深合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并且,莫扎特是欧洲当时唯一一个不接受贵族供养的音乐家。 莫扎特是古典乐派最典型作曲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1791年莫扎特贫病交加在维也纳逝世,享年仅35岁。 莫扎特的主要代表作有:歌剧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璜》、《魔笛》最为著名;交响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此外,他还写了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1765年7月,英国伦敦一家报纸刊登了这样一条音乐会预告: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是能使全欧乃至全人类感到自豪的神童。8岁的少年使音乐家和有识之士惊叹不已。他的羽管键琴演奏、视奏能力及运用各种乐器的即兴表演和作曲,都使人叹为观止。这位天才儿童的父亲,根据绅士淑女恳切的要求,决定延长滞留时间。为此,各位有了欣赏这位小作曲家和他姐姐演奏的机会……Mozart & 姐姐Nannerl1764年,Paris1756年1月27日,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德·莫扎特( Leopold Mozart )原籍德国,曾先后生有7个孩子,不过,其中5个都过早地夭折,顽强地活下来并长大成人的只有最小的儿子沃尔夫冈和他的姐姐安娜。 列奥波尔德是一位颇受人们尊敬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小莫扎特非凡的音乐天赋很早就已引起他的欣喜与关注。有一次,他与一位朋友一起回到自己家中,看到4岁的儿子正聚精会神地趴在五线谱纸上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儿子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在作曲。”孩子的举止使两位大人相觑见笑,面对着纸上歪七扭八的音符,他们以为这不过是小孩的胡闹。然而,当细心的父亲将儿子的作品认真地看了几眼之后,忽然兴奋地眼噙泪花对客人喊道:“亲爱的,你快来看!这上面写的是多么正确而有意义啊!”天才已经开始了他的创造生涯! 为使小莫扎特能迅速成长,列奥波尔德竭尽心血,精心栽培。对儿子的学习与训练是极为严格的,除了复杂的音乐理论与演奏技能外,还有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英文以及文学和历史等等。 莫扎特有着惊人的听觉和音乐记忆力。七岁的时候,有一次他用父亲的朋友沙赫特涅尔的小提琴演奏,两天后莫扎特又在自己的提琴上练习。当沙赫特涅尔再次上门时,莫扎特对他说,我现在用的小提琴比前两天奏的那把小提琴低八分之一个音。沙赫特涅尔以为他在开玩笑,但莫扎特的父亲完全了解自己儿子,他请朋友把小提琴从家里取来,经校对后,发现莫扎特的判断完全正确。 1762年,将近六岁的莫扎特就掌握了古钢琴的弹奏技术,与此同时,他又开始学习拉小提琴。在父亲的带领下,6岁的莫扎特和10岁的姐姐安娜开始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他们到过慕尼黑、法兰克福、波恩、维也纳、巴黎、伦敦、米兰、波隆那、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阿姆斯特丹等等许多地方,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在奥地利国都维也纳,他们被皇帝请进王宫进行表演。 在鲜花、掌声和欢呼的背后,是艰苦的劳动、苛刻的条件和可怕的考验。为了金钱与荣誉,列奥波尔德要求小莫扎特无论旅途多么劳累,要随时都可以当众演。为了宣扬儿子的天才,他让孩子必须满足听从突如奇来、异想天开的种种刁难性提议。如:当场视奏从未接触过的技巧艰深的乐曲;按照听众临时设想的几个低音即兴作曲,并根据指定的调性当即演奏用多条手帕将键盘全部蒙住而不影响弹琴;在一场音乐会上从头至尾全部演奏自己的作品,等等。并且,这样的演出几乎每每长达四五个小时之久。 1772年,16岁的莫扎特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漫游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萨尔斯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 尽管莫扎特乃旷世奇才,尽管他享有极大的荣誉,可在大主教眼中,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奴仆,并且是一个很糟糕的奴仆。因为他拥有荣誉。莫扎特不得不像他的前辈海顿那样,每天在前厅穿堂里,恭候主人的吩咐,随时都有可能遭到大主教的斥责辱骂,甚至严厉的惩罚。然而,莫扎特毕竟不是海顿,他具有更强的自尊心和独立不羁的果敢精神。为摆脱大主教的侮辱与控制,他于1777年再次外出旅行演出,期望能找到一个落脚之处,永远离开萨尔斯堡。 令人深感意外的是,这位曾轰动过整个欧洲的金光闪闪的宠儿此刻竟到处碰壁!神童已经长大,已不再是神童。昔日的神童消失了,尽管他的才华随年龄成正比地增长,可现实社会却无情地冷落了他。他不得不重新回到萨尔斯堡,而这样一来,大主教当然更加刻薄地对待他。莫扎特的辛酸与窘境是任何一个有生活常识的人都不难想象的。 1781年6月,莫扎特终于在忍无可忍当中与大主教公开决裂。他毅然辞职离去,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举动无疑极其大胆而英勇。因为,这意味着艰辛、饥饿甚至死亡。 列奥波尔德力劝他的儿子向大主教赔礼道歉,重归于好,莫扎特坚决拒绝。他在给父亲的回信中写道:我不能再忍受这些了。心灵使人高尚起来。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继承来的公爵要正直得多。我准备牺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我的生命。我的人格,对于我,对于你,都应该是最珍贵的! 冲出牢笼的莫扎特定居在“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开始了一个自由艺术家的生涯。当时他年仅25岁,可离生命的终点却只有10年了。 莫扎特写作之轻松与神速使他的同时代人和后辈都把他看作是无师自通、不学而成的天才,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孩提时期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诲外,的确从未得到过正式的教师指导。天才是不容否认的,但人们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天才也离不开刻苦与勤奋。1787年10月的一天,莫扎特与歌剧《唐璜》的乐队指挥库查尔兹一起散步时说:“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我确切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在莫扎特身上,处处都体现出典型的艺术家天性。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诗意、富于感情的人。他认为穷人最讲信义,“世界上只有穷人才是最好、最真实的朋友,有钱人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友谊”。他天真、单纯,总是兴高采烈。他易受感动,爱掉眼泪,具有女性般的柔情。他童心不泯,像孩子一样充满了好奇,似乎永远长不大。 莫扎特挚爱自己的亲人,每当他谈起父母、妻子时,脸上都不由闪现出幸福的光彩,语调也格外恬美。在神圣的婚礼仪式上,他和妻子双双落下激动的热泪。大家深受感染,都跟着一起哭了。由于他没有固定的收入,妻子康斯坦采又不善持家理财,因而婚后的生活非常穷困。为了维持日常的基本需要,莫扎特拼命工作——教课、演出、创作,应接不暇,永无休止。尽管如此,日子还是过得相当窘迫。有一年冬天的一人傍晚,朋友们到他家做客,从窗外看到夫妻俩在屋里愉快的地翩翩起舞,纷纷赞叹不已。待到进屋后才弄明白,他们因无钱买煤,不得不利用跳舞来取暖,以此熬过寒冷的冬季。 莫扎特晚年的生活每况愈下,身体也越来越糟,他不得不经常向朋友们求援。当他最后一部杰出的歌剧《魔笛》(The Magic Flute)首场公演时(1791年9月30日),他已痼疾缠身。 有一天,一位神情冰冷、身着黑衣的陌生人前来拜,他请大师为他写一首《安魂曲》。陌生人走后,身心交瘁的莫扎特含着眼泪对妻子说,这部作将为他自己而写。“他带着一种狂热的拼死劲儿开始写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莫扎特处于过度劳累的状态中,他摆脱不了这部‘为死亡而作的弥撒曲’是为他自己而作的这样一种念头,他认为自己不能活着完成它了,他鞭策自己来写这部充满死亡景象的杰作,开始了与时间进行的悲剧性竞赛。”一个永远的愦憾是,这场竞赛的胜利者是死神,《安魂曲》写到一半时,莫扎特再也握不住手中的笔……,这部传世之作的最终完成者,是他的得意门生修斯梅尔。 《魔笛》上演后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为濒临崩溃的莫扎特带来难以形容的最后的欣慰。1791年12月4日深夜,他躺在冷冷清清的病榻上,喃喃自语地想象着《魔笛》的演出:第I幕现在结束了……现在开始夜后的咏叹调……凌晨1点,他悄悄地闭上了双目。此时,豪华的威登歌剧院灯火辉煌,舒适的包厢座无虚席,维也纳各界人士济济一堂,正在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大师的新作《魔笛》。 出殡那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恶劣的气候迫使几位送葬的亲友都中途返回,只剩下一个掘墓老人赶着灵车踽踽独行……。这是一个埋葬罪犯、流浪汉与贫民的坟场,下葬的墓穴里已有两口他人的棺材。康斯坦采当时重病卧床,没能到场。当她数日后前往坟地时,已无法找到准确的墓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代奇才就这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了,身后留下尚未还清的1682弗罗林的债务。 比起长寿而在晚成的海顿来,莫扎特刚好相反——短命而早熟。然而就在他不足36岁的一生里,却为人们创造出数量惊人的音乐瑰宝。其中包括:歌剧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璜》、《魔笛》最为著名;交响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此外,他还写了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 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由于他的音乐语言平易近人,作品结构清晰严谨,“因而使乐思的最复杂的创作也看不出斧凿的痕迹。这种容易使人误解的简朴是真正隐藏了艺术的艺术”。 美国音乐学者约瑟夫.马克利斯说得好:“在音乐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
  去世
  莫扎特迁居维也纳之后,也曾多次更换过住址。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费加罗楼房。在这座典型的维也纳老式楼房里,莫扎特和他的妻儿渡过了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一七八四年至一七八七年)。在这里,他创作了《费加罗的婚礼》,在这里他曾教授过年轻的贝多芬,在这里他被授予皇家室内乐作曲家的称号。 地址:Mozart-Gedenkst te, Figaro-Haus, Domgasse 5, 1010 Wien 莫扎特去世后,尸骨安葬在圣马克斯墓地。 地址:St. Marx Friedhof, Leberstrasse 6-8, 1110 Wien。 他的墓碑于一八九一年从圣马克思墓地移到了中央陵园名人墓地32A的第55号墓穴,莫扎特的一座大理石纪念像创作于一八九六年,如今这座塑像坐落在城堡花园,是游客们乐于观光的地方。
  [编辑本段]艺术生涯
  Mozart1762年最像莫扎特的画像by Joseph Lange(1762~1773)1762年,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 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10年的旅行演出均获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代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又结识了作曲家G.B.马蒂尼、G.B.萨马蒂尼等,跟他们学习作曲技术,这使他以后能够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为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Mozart & 姐姐Nannerl在家中四手联弹这一时期,莫扎特在伦敦出版了6首哈普西科德和小提琴(或长笛)的奏鸣曲,写作了3首交响曲和歌剧《虚伪的善意》(1768)、《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娜》(1768)、《本都国王米特里达特》(1770)、《卢齐奥·西拉》(1772)等作品。有些作品反映了他受J.C.巴赫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已经显示莫扎特创作体裁的广泛性和他对歌剧创作的兴趣。 成熟时期(1774~1781)1773年底,莫扎特返回萨尔茨堡,在父亲的辅导下,弥补被中断了的音乐与文化的学习,同时利用旅行中获得的知识与素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歌剧《假园丁》(1775)和《牧人王》(1775)。维也纳的音乐家“星光大道”上Mozart的签名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卑微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的自由,他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在1777年9月获得大主教的同意,又跟母亲进行了两年的旅行演出。为了另谋职位,以便永远离开萨尔茨堡,他先后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教学、演出,进一步加深了对不平等制度的认识和体会。在曼海姆时,他得到一些市民音乐家的帮助与同情,并接触到当时欧洲重要的曼海姆乐派,听到第一流管弦乐队的演奏。1778年5月,他回到巴黎,由于母亲病逝,加上未能谋到职位,不得不在1779年1月返回萨尔茨堡。 这一时期,莫扎特在曼海姆创作了2首长笛协奏曲1首双簧管协奏曲、7首钢琴小提琴奏鸣曲、3首钢琴奏鸣曲,这些作品反映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在巴黎,他还写了《巴黎》交响曲、交响协奏曲、管弦乐序曲、长笛和竖琴协奏曲、长笛弦乐四重奏、4首钢琴变奏曲、4首钢琴奏鸣曲等。第2次途经曼海姆时,写了一些宗教音乐3部交响曲、小提琴中提琴的交响协奏曲、小夜曲、嬉游曲、两架钢琴的协奏曲、3首风琴协奏曲等。1780年完成了歌剧《伊多梅纽》的创作。 这一时期莫扎特的作品,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出现了新的要素,如奏鸣曲式第1乐章的呈示部,出现了与第1主题相对比的第2(或更多的)主题在再现部中,常常改换主题出现的次序,有时对主题材料也进行了不同于呈示部的处理,在第1、2乐章间,有了强烈的力度对比等等。这些手法,增强了他的音乐作品的戏剧性,使古典奏鸣曲式进一步形成。 莫扎特之妻ConstanzeMozart1840最左边那位维也纳时期(1781~1791)莫扎特再也无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辞职,到维也纳谋生。他是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摆脱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作曲家。但是以后他虽然名义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实际上仍然无力抗争封建社会对他的压迫。生活的磨难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维也纳的10年,成为他创作中最重要的10年。1781年,他和大主教决裂后,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该剧于1782年7月首演,获得很大成功。1782年,他在没有征得父亲的同意的情况下,同一位Wife Constanze Mozart_by_Hanson_1802曼海姆音乐家的女儿康施坦丝·韦伯结了婚。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J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了四重奏和交响曲创作的经验,并写了6首弦乐四重奏赠送给海顿。1784年,他参加了“共济会”(也叫兄弟会,是拿破仑在埃及创建的,宣言自由平等,兄弟之爱),是维也纳第八支部的成员。他热心地参加了这个带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色彩的秘密宗教团体的活动,对它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有强烈共鸣,并在这种思想的启示下写出了许多作品。Mozart两个活下来的男孩,两人终身未娶1785年,一度倒闭了的维也纳民族剧院恢复,莫扎特有了从事歌剧创作的机会。他写了一部滑稽戏《剧院经理》(1786年演出)。1786年完成并上演了《费加罗的婚礼》,该剧的影响很大,甚至在布拉格也家喻户晓。1787年《唐璜》完成并得到演出。 在维也纳,莫扎特发现了J.S.巴赫的作品。他对巴赫的复调技法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这对他后期的创作起了重要影响。 1789年4月,贫困中的莫扎特,由他的学生卡尔·利希诺夫斯基公爵带领,到柏林,德累斯顿,莱比锡等地演出。虽然轰动一时,却未能解脱他的经济困境。1790年1月,他的歌剧《女人心》上演。2月,皇帝去世,莫扎特向继任皇帝利奥波德二世请求接任宫廷乐长L.霍夫曼的职位,得到同意,但未实现。1791年,他写了歌剧《蒂托的仁慈》,未获成功。同年9月写了最后一部歌剧《魔笛》,并在重病中写作大型宗教音乐作品《安魂曲》,未能全部完成,便与世长辞了。年仅35岁,死后被葬在维也纳贫民公墓的一个不知名的地方。真是‘风雪中来,风雪中去。’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德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古典时期的作曲家及钢琴家。
莫扎特是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600多部作品,几乎涵盖所有形式体裁,他在短暂的生命里将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臻于成熟并发扬光大,其作品也被广泛视为古典音乐的典型,对后世有极大影响。莫扎特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萨尔茨堡,自小即展现了他过人的音乐天赋。在多年的游历及巡演中不断成长,17岁时便已作为萨尔茨堡的宫廷音乐家,但他仍继续寻觅更好的职务。
1781年,莫扎特决定摆脱父亲和大主教的掌控,他辞职并前往维也纳深造,得到了名声与财富,但因理财不善而导致晚年拮据。在维也纳的十年里,莫扎特创作了许多他最为知名的交响曲、协奏曲、歌剧和声乐作品。
莫扎特于1756年出生于萨尔茨堡粮食胡同9号,在当时这是萨尔茨堡总教区的首府,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父亲是作曲家李奥波德·莫扎特(1719年—1787年),母亲为安娜·玛丽亚·波特尔(Anna Maria Pertl)(1720年—1778年)。
身为家中第七个小孩,在他姐姐玛利亚·安娜(Maria Anna,昵称南妮儿(Nannerl))1751年出生之前,以及之后至他出生之间的这段时间,分别有3位及2位不幸夭于年幼。出生受洗时,他被命名为“Joannes Chrysostomus Wolfgangus Theophilus Mozart”。
“Theophilus”来自希腊文,意为“天主之爱”,这个名字相当于德语的“Gottlieb”、意大利文“Amedeo”以及拉丁文“Amadeus”,但生前却从未有人以此名号称呼他。现在,我们所认识莫扎特的名字“Wolfgang Amadeus Mozart”为莫扎特在正式场合用的名字。
李奥波德原籍奥格斯堡(位于今德国),是位小有名气的作曲家与经验丰富的教师。1743年,他被时任萨尔茨堡亲王大主教的李奥波德·安东·冯·菲尔米安任命为其乐队的小提琴手;四年后,他与安娜·玛丽亚结婚。在莫扎特出生的当年,李奥波德出版了《论小提琴演奏准则》并受到欢迎。1763年,他成为该乐队的副乐长。
在莫扎特7岁的姐姐南妮儿开始向父亲学习键盘演奏时,3岁的莫扎特便已展现出他非凡的音乐才能,他不仅具备绝对音准更有超出常人的记忆力,5岁时更请求父亲教大键琴给他学,随后亦猎及小提琴、管风琴和乐曲创作,至此他的能力一飞冲天,在学会阅读、书写或计算甚至能懂得乐谱视读、巧弄拍律后,时值1762年,6岁的莫扎特已谱出四首小步舞曲(KV.1、2、4、5)和一曲快板(KV.3)。
在莫扎特幼年,他的父亲是他唯一的教师,除了音乐还教导他其他语言及学科。李奥波德对孩子的教育相当投入,而莫扎特的进步每每超越其父亲所授。莫扎特年幼的最初作品和小提琴演奏技巧,展现了他自己的早熟与独创精神,这不但震惊李奥波德,也使得他逐渐放弃作曲,转而积极栽培莫扎特。

扩展资料:
一、不同阶段
1、早期
在莫扎特的早期创作时期,其作品受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的影响较为深刻,尤其在建筑、文学、历史背景上都有不同方面的影射。
2、中期
在莫扎特的创作中期,他的作品更显出一种轻松、愉快和简单高贵的特点。从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一种“自由”、“向往”和“憧憬”的情感。在维也纳的旅行演出中,莫扎特接受了当时最先进的艺术熏陶,同时也学到了更为先进的歌剧、歌曲的写作手法及和声对位。这为他日后的歌剧领域中的地位和艺术歌曲伴奏中形成的独特的和声方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后期
莫扎特创作最后十年——维也纳时期,是他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个时期中影响莫扎特的最重要的人是海顿。期间,莫扎特的歌剧作品更为复杂,情节更加生动,音乐和舞台的结合更为一致;在艺术歌曲作品中,钢琴伴奏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参与歌曲中艺术形象的“刻画”。
二、个人作品
莫扎特留给世人的作品达600多首,因没有标明创作时间,因此次序混乱。主要作品是63首交响曲,16首嬉游曲,13首小夜曲,15首进行曲,105首小步舞曲,172首舞曲,27首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23首弦乐四重奏,4首管乐弦乐重奏曲,
9首钢琴重奏曲,43首小提琴奏鸣曲,23首钢琴奏鸣曲,15部歌剧,4部清唱剧,4首康塔塔,50首宗教合唱曲,18首重唱歌曲,55首独唱和管弦乐队曲,32首歌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莫扎特

莫扎特简介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自1774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特别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这不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体会。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1782年7月首演,获得成功。1782年,在没有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他同一位曼亥姆音乐家的女儿康坦丝·韦伯结了婚。此间,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创作经验。自从他走上自由作曲家道路到他逝世的十年间,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期间的作品,无论是歌剧还是交响曲,都展现出新的风貌。这些作品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表现了维也纳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为第一个力图挣脱束缚、维护自己尊严的艺术家,他在享受“自由”乐趣的同时,也对“自由”的艰辛有了更实际的体验。莫扎特在音乐里开始体现他的悲伤、愤懑、甚至抗议,同时仍然对美好的未来抱着天真、诚挚的向往,一打开美丽的外壳,就迸射出如火的激情。

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

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宏伟豪迈、东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参考资料:http://jjoin.net/BBS/showthread.asp?threadid=2943&page=end
回答者:慧美_潞 - 魔法师 四级 3-15 21:34

--------------------------------------------------------------------------------

1765年7月,英国伦敦一家报纸刊登了这样一条音乐会预告: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是能使全欧乃至全人类感到自豪的神童。8岁的少年使音乐家和有识之士惊叹不已。他的羽管键琴演奏、视奏能力及运用各种乐器的即兴表演和作曲,都使人叹为观止。这位天才儿童的父亲,根据绅士淑女恳切的要求,决定延长滞留时间。为此,各位有了欣赏这位小作曲家和他姐姐演奏的机会......

1756年1月27日,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粗。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原籍德国,曾先后生有7个孩子,不过,其中5个都过早地夭折,顽强地活下来并长在成人的只有最小的儿子沃尔夫冈和他的姐姐安娜。

列奥波尔德是一位颇受人们尊敬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小莫扎特非凡的音乐天赋很早就已引起他的欣喜与关注。有一次,他与一位朋友一起回到自己家中,看到4岁的儿子正聚精会神地趴在五线谱纸上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儿子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在作曲。”孩子的举止使两位大人相觑见笑,面对着纸上歪七扭八的音符,他们以为这不过是小孩的胡闹。然而,当细心的父亲将儿子的作品认真地看了几眼之后,忽然兴奋地眼噙泪花对客人喊道:“亲爱的,你快来看!这上面写的是多么正确而有意义啊!”天才已经开始了他的创造生涯!

在欧洲音乐史的源远长河中,自幼便显示出音乐才干者并不罕见。可像莫扎特那样早熟的奇才,能在那样小的年龄便被公认为“神童”的音乐家,确是再难找寻。他3岁就能在钢琴上弹奏许多他所听到过的乐曲片断,5岁就能准确无误地辨明任何乐器上奏出的单音、双音、和弦的音名,甚至可以轻易地说出杯子、铃铛等器皿碰撞时所发出的音高......。如此过硬的绝对音准观念是绝大多数职业乐师一辈子都达不到的。

为使小莫扎特能迅速成长,列奥波尔德竭尽心血,精心栽培。对儿子的学习与训练是极为严格的,除了复杂的音乐理论与演奏技能外,还有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英文以及文学和历安等等。

从1762年起,在父亲的带领下,6岁的莫扎特和10岁的姐姐安娜开始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他们到过慕尼黑、法兰克福、波恩、维也纳、巴黎、伦敦、米兰、波隆那、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阿姆斯特丹等等许多地方,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在奥地利国都维也纳,他们被皇帝请进王宫进行表演。

在鲜花、掌声和欢呼的背后,是艰苦的劳动、苛刻的条件和可怕的考验。为了金钱与荣誉,列奥波尔德要求小莫扎特无论旅途多么劳累,要随时都可以当众演。为了宣扬儿子的天才,他让孩子必须满足听从突如奇来、异想天开的种种刁难性提议。如:当场视奏从未接触过的技巧艰深的乐曲;按照听众临时设想的几个低音即兴作曲,并根据指定的调性当即演奏用多条手帕将键盘全部蒙住而不影响弹琴;在一场音乐会上从头至尾全部演奏自已的作品,等等。并且,这样的演出几乎每每长达四五个小时之久。

1772年,16岁的莫扎特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漫游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萨尔斯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

尽管莫扎特乃旷世奇才,尽管他享有极大的荣誉,可在大主教眼中,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奴仆,并且是一个很糟糕的奴仆。因为他拥有荣誉。莫扎特不得不像他的前辈海顿那样,每天在前厅穿堂里,恭候主人的吩咐,随时都有可能遭到大主教的斥责辱骂,甚至严厉的惩罚。然而,莫扎特毕竟不是海顿,他具有更强的自尊心和独立不羁的果敢精神。为摆脱大主教的侮辱与控制,他于1777年再次外出旅行演出,期望能找到一个落脚之处,永远离开萨尔斯堡。

令人深感意外的是,这位曾轰动过整个欧洲的金光闪闪的宠儿此刻竟到处碰壁!神童已经长大,已不再是神童。昔日的神童消失了,尽管他的才华随年龄成正比地增长,可现实社会却无情地冷落了他。他不得不重新回到萨尔斯堡,而这样一来,大主教当然更加刻薄地对待他。莫扎特的辛酸与窘境是任何一个有生活常识的人都不难想象的。

1781年6月,莫扎特终于在忍无可忍当中与大主教公开决裂。他毅然辞职离去,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举动无疑极其大胆而英勇。因为,这意味着艰辛、饥饿甚至死亡。

列奥波尔德力劝他的儿子向大主教赔礼道歉,重归于好,莫扎特坚决拒绝。他在给父亲的回信中写道:我不能再忍受这些了。心灵使人高尚起来。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继承来的公爵要正直得多。我准备牺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我的生命。我的人格,对于我,对于你,都应该是最珍贵的!

冲出牢笼的莫扎特定居在“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开始了一个自由艺术家的生涯。当时他年仅25岁,可离生命的终点却只有10年了。

莫扎特写作之轻松与神速使他的同时代人和后辈都把他看作是无师自通、不学而成的天才,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孩提时期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诲外,的确从未得到过正式的教师指导。天才是不容否认的,但人们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天才也离不开刻苦与勤奋。1787年10月的一天,莫扎特与歌剧《唐.璜》的乐队指挥库查尔兹一起散步时说:“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我确切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在莫扎特身上,处处都体现出典型的艺术家天性。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诗意、富于感情的人。他认为穷人最讲信义,“世界上只有穷人才是最好、最真实的朋友,有钱人完全不什么叫友谊”。他天真、单纯,总是兴高采烈。他易受感动,爱掉眼泪,具有女性般的柔情。他童心不泯,像孩子一样充满了好奇,似乎永远长不大。

莫扎特挚爱自己的亲人,每当他谈起父母、妻子时,脸上都不由闪现出幸福的光彩,语调也格外恬美。在神圣的婚礼仪式上,他和妻子双双落下激动的热沔。大家深受感染,都跟着一起哭了。由于他没有固定的收入,妻子康斯坦采又不善持家理财,因而婚后的生活非常穷困。为了维持日常的基本需要,莫扎特拼命工作--教课、演出、创作,应接不暇,永无休止。尽管如此,日子还是过得相当窘迫。有一年冬天的一人傍晚,朋友们到他家做客,从窗外看到夫妻俩在屋里愉快的地翩翩起舞,纷纷赞叹不已。待到进屋后才弄明白,他们因无钱买煤,不得不利用跳舞来取明,以此熬过寒冷的冬季。

莫扎特晚年的生活每况愈下,身体也越来越糟,他不得不经常向朋友们求援。当他最后一部杰出的歌剧《魔笛》(The Magic Flute)首场公演时(1791年9月30日),他已痼疾缠身。

有一天,一位神情冰冷、身着黑衣的陌生人前来拜,他请大师为他写一首《安魂曲》。陌生人走后,身心交瘁的莫扎特含着眼泪对妻子说,这部作将为他自己而写。“他带着一种狂热的拼死劲儿开始写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草扎特处于过度劳累的状态中,他摆脱不了这部‘为死亡而作的弥撒曲’是为他自己而作的这样一种念头,他认为自己不能活着完成它了,他鞭策自己来写这部充满死亡景象的杰作,开始了与时间进行的悲剧性竞赛。”一个永远的愦憾是,这场竞赛的胜利者是死神,《安魂曲》写到一半时,莫扎特再也握不住手中的笔......,这部传世之作的最终完成者,是他的得意门生修斯梅尔。

《魔笛》上演后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为濒临崩溃的莫扎特带来难以形容的最后的欣慰。1791年12月4日深夜,他躺在冷冷清清的病榻上,喃喃自语地想象着《魔笛》的演邮:第I幕现在结束了......现在开始夜后的咏叹调.......凌晨1点,他悄悄地阖上了双目。此,豪华的威登歌剧院灯火辉煌,舒适的包厢座无虚席,维也纳各界人士济济一堂,正在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大师的新作《魔笛》。

出殡那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恶劣的气候迫使几位送葬的亲友都中途返回,只剩下一个掘墓老人赶着灵车踽踽独行......。这是一个埋葬罪犯、流浪汉与贫民的坟场,下葬的墓穴里已有两口他人的棺材。康斯坦采当时重病卧床,没能到场。当她数日后前往坟地时,已无法找到准确的墓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代奇才就这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了,身后留下尚未还清的1682弗罗林的债务。

比起长寿而在晚成的海顿来,莫扎特刚好相反-短命而早熟。然而就在他不足36岁的一生里,却为人们创造出数量惊人的音乐瑰宝。其中包括:歌星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璜》、《魔笛》最为著名;交响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此外,他还写了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

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由于他的音乐语言平易近人,作品结构清晰严谨,“因而使乐思的最复杂的创作也看不出斧凿的痕迹。这种容易使人误解的简朴是真正隐藏了艺术的艺术”。
回答者:楼下的恶魔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15 21:44

--------------------------------------------------------------------------------

我这里有一篇法国音乐学者对莫扎特的音乐的评价,你看有用没

莫扎特的作品不像他的生活,而像他的灵魂
莫扎特的作品跟他的生活是相反的。他的生活只有痛苦,但他的作品差不多整个儿只叫人感到快乐。他的作品是他灵魂的小影。这样,所有别的和谐都归纳到这个和谐,而且都融化在晕个和谐中间。
后代的人听到莫扎特的作品,对于他的命运可能一点消息都得不到;但能够完全认识他的内心。你看他多么沉着,多么高贵,多么隐藏!他从来没有把他的艺术来作为倾吐心腹的对象,也没有用他的艺术给我们留下一个证据,让我们知道他的苦难,他的作品只表现他长时期的耐性和天使般的温柔。他把他的艺术保持着笑容可掬和清明平静的面貌,决不让人生的考验印上一个烙印,决不让眼泪把它沾湿。他从来没有把他的艺术当做愤怒的武器,来反攻上帝;他觉得从上帝那儿得来的艺术应当用做安慰的,而不是用做报复的。一个反抗、愤怒、憎恨的天才固然值得钦佩,一个隐忍、宽恕、遗忘的天才,同样值得钦佩。遗忘?岂止是遗忘!莫扎特的灵魂仿佛根本不知道莫扎特的痛苦;他永远纯洁,永远平静的心灵的高峰,照临在他的痛苦之上。一个悲壮的英雄会叫道:“我觉得我的斗争多么猛烈!”莫扎特对于自己所感到的斗争,从来没有在音乐上说过是猛烈的。在莫扎特最本色的音乐中,就是说不是代表他这个或那个人物的音乐,而是纯粹代表他自己的音乐中,你找不到愤怒或反抗,连一点儿口吻都听不见,连一点儿斗争的痕迹,或者只是一点儿挣扎的痕迹都找不到。G Min.[G小调]钢琴与弦乐四重奏的开场,C Min[C小调]幻想曲的开场,甚至于安魂曲的“哀哭”的一段,比起贝多芬的C Min.[C小调]交响乐来,又算得什么?可是在这位温和的大师的门上,跟在那位悲壮的大师门上,同样由命运来惊心动魄的敲过几下了。但这几下的回声并没传到他的作品里去,因为他心中并没去回答或抵抗那命运的叩门,而是向他屈服了。莫扎特既不知道什么暴力,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惶惑和怀疑,他不像贝多芬那样,尤其不像华葛耐那样,对于“为什么”这个永久的问题,在音乐中寻求答案;他不想解答人生的谜。莫扎特的朴素,跟他的温和与纯洁都到了同样的程度。对他的心灵而论,便是在他的心灵中间,根本无所谓谜,无所谓疑问。
怎么!没有疑问没有痛苦吗?那未跟他的心灵发生关系的,跟他的心灵协和的,又是哪一种生命呢?那不是眼前的生命,而是另外一个生命,一个不会再有痛苦,一切都会解决了的生命。他与其说是“我们的现在”的音乐家,不如说是“我们的将来”的音乐家,莫扎特比华葛耐更其是未来的音乐家。丹纳说得非常好:“他的本性爱好完全的美。”这种美只有在上帝身上才有,只能是上帝本身。只有在上帝旁边,在上帝身上,我们才能找到这种美,才会用那种不留余地的爱去爱这种美。但莫扎特在尘世上已经在爱那种美了。在许多原因中间,尤其是这个原因,使莫扎特有资格称为超凡入圣(divine)的。
法国音乐学者Camile Bellaique(嘉密.贝莱克)著《莫扎特》p.111-113

参考资料:法国音乐学者Camile Bellaique(嘉密.贝莱克)著《莫扎特》p.111-113
回答者:estellia - 魔法学徒 一级 3-15 22:46

--------------------------------------------------------------------------------

莫扎特简介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自1774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特别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这不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体会。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1782年7月首演,获得成功。1782年,在没有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他同一位曼亥姆音乐家的女儿康坦丝·韦伯结了婚。此间,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创作经验。自从他走上自由作曲家道路到他逝世的十年间,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期间的作品,无论是歌剧还是交响曲,都展现出新的风貌。这些作品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表现了维也纳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为第一个力图挣脱束缚、维护自己尊严的艺术家,他在享受“自由”乐趣的同时,也对“自由”的艰辛有了更实际的体验。莫扎特在音乐里开始体现他的悲伤、愤懑、甚至抗议,同时仍然对美好的未来抱着天真、诚挚的向往,一打开美丽的外壳,就迸射出如火的激情。

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

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宏伟豪迈、东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莫扎特简介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自1774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特别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这不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体会。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1782年7月首演,获得成功。1782年,在没有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他同一位曼亥姆音乐家的女儿康坦丝·韦伯结了婚。此间,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创作经验。自从他走上自由作曲家道路到他逝世的十年间,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期间的作品,无论是歌剧还是交响曲,都展现出新的风貌。这些作品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表现了维也纳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为第一个力图挣脱束缚、维护自己尊严的艺术家,他在享受“自由”乐趣的同时,也对“自由”的艰辛有了更实际的体验。莫扎特在音乐里开始体现他的悲伤、愤懑、甚至抗议,同时仍然对美好的未来抱着天真、诚挚的向往,一打开美丽的外壳,就迸射出如火的激情。

  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

  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宏伟豪迈、东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1765年7月,英国伦敦一家报纸刊登了这样一条音乐会预告: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是能使全欧乃至全人类感到自豪的神童。8岁的少年使音乐家和有识之士惊叹不已。他的羽管键琴演奏、视奏能力及运用各种乐器的即兴表演和作曲,都使人叹为观止。这位天才儿童的父亲,根据绅士淑女恳切的要求,决定延长滞留时间。为此,各位有了欣赏这位小作曲家和他姐姐演奏的机会......

1756年1月27日,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粗。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原籍德国,曾先后生有7个孩子,不过,其中5个都过早地夭折,顽强地活下来并长在成人的只有最小的儿子沃尔夫冈和他的姐姐安娜。

列奥波尔德是一位颇受人们尊敬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小莫扎特非凡的音乐天赋很早就已引起他的欣喜与关注。有一次,他与一位朋友一起回到自己家中,看到4岁的儿子正聚精会神地趴在五线谱纸上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儿子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在作曲。”孩子的举止使两位大人相觑见笑,面对着纸上歪七扭八的音符,他们以为这不过是小孩的胡闹。然而,当细心的父亲将儿子的作品认真地看了几眼之后,忽然兴奋地眼噙泪花对客人喊道:“亲爱的,你快来看!这上面写的是多么正确而有意义啊!”天才已经开始了他的创造生涯!

在欧洲音乐史的源远长河中,自幼便显示出音乐才干者并不罕见。可像莫扎特那样早熟的奇才,能在那样小的年龄便被公认为“神童”的音乐家,确是再难找寻。他3岁就能在钢琴上弹奏许多他所听到过的乐曲片断,5岁就能准确无误地辨明任何乐器上奏出的单音、双音、和弦的音名,甚至可以轻易地说出杯子、铃铛等器皿碰撞时所发出的音高......。如此过硬的绝对音准观念是绝大多数职业乐师一辈子都达不到的。

为使小莫扎特能迅速成长,列奥波尔德竭尽心血,精心栽培。对儿子的学习与训练是极为严格的,除了复杂的音乐理论与演奏技能外,还有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英文以及文学和历安等等。

从1762年起,在父亲的带领下,6岁的莫扎特和10岁的姐姐安娜开始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他们到过慕尼黑、法兰克福、波恩、维也纳、巴黎、伦敦、米兰、波隆那、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阿姆斯特丹等等许多地方,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在奥地利国都维也纳,他们被皇帝请进王宫进行表演。

在鲜花、掌声和欢呼的背后,是艰苦的劳动、苛刻的条件和可怕的考验。为了金钱与荣誉,列奥波尔德要求小莫扎特无论旅途多么劳累,要随时都可以当众演。为了宣扬儿子的天才,他让孩子必须满足听从突如奇来、异想天开的种种刁难性提议。如:当场视奏从未接触过的技巧艰深的乐曲;按照听众临时设想的几个低音即兴作曲,并根据指定的调性当即演奏用多条手帕将键盘全部蒙住而不影响弹琴;在一场音乐会上从头至尾全部演奏自已的作品,等等。并且,这样的演出几乎每每长达四五个小时之久。

1772年,16岁的莫扎特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漫游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萨尔斯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

尽管莫扎特乃旷世奇才,尽管他享有极大的荣誉,可在大主教眼中,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奴仆,并且是一个很糟糕的奴仆。因为他拥有荣誉。莫扎特不得不像他的前辈海顿那样,每天在前厅穿堂里,恭候主人的吩咐,随时都有可能遭到大主教的斥责辱骂,甚至严厉的惩罚。然而,莫扎特毕竟不是海顿,他具有更强的自尊心和独立不羁的果敢精神。为摆脱大主教的侮辱与控制,他于1777年再次外出旅行演出,期望能找到一个落脚之处,永远离开萨尔斯堡。

令人深感意外的是,这位曾轰动过整个欧洲的金光闪闪的宠儿此刻竟到处碰壁!神童已经长大,已不再是神童。昔日的神童消失了,尽管他的才华随年龄成正比地增长,可现实社会却无情地冷落了他。他不得不重新回到萨尔斯堡,而这样一来,大主教当然更加刻薄地对待他。莫扎特的辛酸与窘境是任何一个有生活常识的人都不难想象的。

1781年6月,莫扎特终于在忍无可忍当中与大主教公开决裂。他毅然辞职离去,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举动无疑极其大胆而英勇。因为,这意味着艰辛、饥饿甚至死亡。

列奥波尔德力劝他的儿子向大主教赔礼道歉,重归于好,莫扎特坚决拒绝。他在给父亲的回信中写道:我不能再忍受这些了。心灵使人高尚起来。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继承来的公爵要正直得多。我准备牺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我的生命。我的人格,对于我,对于你,都应该是最珍贵的!

冲出牢笼的莫扎特定居在“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开始了一个自由艺术家的生涯。当时他年仅25岁,可离生命的终点却只有10年了。

莫扎特写作之轻松与神速使他的同时代人和后辈都把他看作是无师自通、不学而成的天才,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孩提时期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诲外,的确从未得到过正式的教师指导。天才是不容否认的,但人们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天才也离不开刻苦与勤奋。1787年10月的一天,莫扎特与歌剧《唐.璜》的乐队指挥库查尔兹一起散步时说:“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我确切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在莫扎特身上,处处都体现出典型的艺术家天性。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诗意、富于感情的人。他认为穷人最讲信义,“世界上只有穷人才是最好、最真实的朋友,有钱人完全不什么叫友谊”。他天真、单纯,总是兴高采烈。他易受感动,爱掉眼泪,具有女性般的柔情。他童心不泯,像孩子一样充满了好奇,似乎永远长不大。

莫扎特挚爱自己的亲人,每当他谈起父母、妻子时,脸上都不由闪现出幸福的光彩,语调也格外恬美。在神圣的婚礼仪式上,他和妻子双双落下激动的热沔。大家深受感染,都跟着一起哭了。由于他没有固定的收入,妻子康斯坦采又不善持家理财,因而婚后的生活非常穷困。为了维持日常的基本需要,莫扎特拼命工作--教课、演出、创作,应接不暇,永无休止。尽管如此,日子还是过得相当窘迫。有一年冬天的一人傍晚,朋友们到他家做客,从窗外看到夫妻俩在屋里愉快的地翩翩起舞,纷纷赞叹不已。待到进屋后才弄明白,他们因无钱买煤,不得不利用跳舞来取明,以此熬过寒冷的冬季。

莫扎特晚年的生活每况愈下,身体也越来越糟,他不得不经常向朋友们求援。当他最后一部杰出的歌剧《魔笛》(The Magic Flute)首场公演时(1791年9月30日),他已痼疾缠身。

有一天,一位神情冰冷、身着黑衣的陌生人前来拜,他请大师为他写一首《安魂曲》。陌生人走后,身心交瘁的莫扎特含着眼泪对妻子说,这部作将为他自己而写。“他带着一种狂热的拼死劲儿开始写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草扎特处于过度劳累的状态中,他摆脱不了这部‘为死亡而作的弥撒曲’是为他自己而作的这样一种念头,他认为自己不能活着完成它了,他鞭策自己来写这部充满死亡景象的杰作,开始了与时间进行的悲剧性竞赛。”一个永远的愦憾是,这场竞赛的胜利者是死神,《安魂曲》写到一半时,莫扎特再也握不住手中的笔......,这部传世之作的最终完成者,是他的得意门生修斯梅尔。

《魔笛》上演后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为濒临崩溃的莫扎特带来难以形容的最后的欣慰。1791年12月4日深夜,他躺在冷冷清清的病榻上,喃喃自语地想象着《魔笛》的演邮:第I幕现在结束了......现在开始夜后的咏叹调.......凌晨1点,他悄悄地阖上了双目。此,豪华的威登歌剧院灯火辉煌,舒适的包厢座无虚席,维也纳各界人士济济一堂,正在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大师的新作《魔笛》。

出殡那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恶劣的气候迫使几位送葬的亲友都中途返回,只剩下一个掘墓老人赶着灵车踽踽独行......。这是一个埋葬罪犯、流浪汉与贫民的坟场,下葬的墓穴里已有两口他人的棺材。康斯坦采当时重病卧床,没能到场。当她数日后前往坟地时,已无法找到准确的墓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代奇才就这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了,身后留下尚未还清的1682弗罗林的债务。

比起长寿而在晚成的海顿来,莫扎特刚好相反-短命而早熟。然而就在他不足36岁的一生里,却为人们创造出数量惊人的音乐瑰宝。其中包括:歌星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璜》、《魔笛》最为著名;交响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此外,他还写了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

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由于他的音乐语言平易近人,作品结构清晰严谨,“因而使乐思的最复杂的创作也看不出斧凿的痕迹。这种容易使人误解的简朴是真正隐藏了艺术的艺术”。

莫扎特生平
天才的孩童

的确,莫扎特有着让西方为之迷恋和惊讶的童年。曾在1762年赠与莫扎特宫廷礼服的玛利亚王后(MARIA THERESA),说过他看上去全然不象七岁的小孩,是一个缩小的成年人,就象简单的跳过了他的童年。他写作风格在他去世后变为流行了,年轻的莫扎特几乎是他父亲的缩影,依据传闻利奥普与小号J.A.SCHACHTNER回家时发现他五岁的孩子专心地写着一首键盘协奏曲,该曲几乎是他父亲一部作品的重现.另外由十九世纪的艺术家所画的木刻画中可见11岁到14岁时的MOZART,无论那里都象个卷发的天使.对于人们,无法理解为何那如神赐的音乐从这个孩子身上涌出来。莫扎特的天才是19世纪的总结。在匿名的法国出版物上,MOZART发表了一些独立完成的作品,作品所显露出与同时代不相同令人惊异的东西。那不会另人弄错的信息是:“非常用力地用羽毛笔去写,只有小孩才会那样的。”

旅游的岁月

带着两个天才孩子四处游历的经验让利奥普无法抗拒,同时可让MOZART增加更多的知识。在1762年到1766年间,他们几乎走遍欧洲的每一个主要国家,为了满足观众,莫扎特要读很多困难的乐谱,和即席写作。当他六岁时,他就在MARIA THERESA的夏宫为皇后表演。在皇后给他的旅行公寓里,MOZART不小心摔倒,皇后的小女儿MARIE还亲手扶起他。莫扎特当时还说大个后要与MARIE结婚,并用他的手臂围着MARIE和亲她。莫扎特有较长的时间停留在伦敦,在1763-64年间,他们停留了有15个月,在此他们进见了皇帝GEORGE III 和皇后。这时的10岁英国王子还要由保姆带着。坐在大键琴前的MOZART不同于他身旁的三个大人的地方只是体形。他就象一个美丽的玩偶。在伦敦的其他场合MOZART与这里的音乐家们经常聚会,很可能在这里认识了J.S.BACH的最小的儿子JOHANN CHRISTIAN BACH(克里斯帝安-巴赫).这样MOZART早期在伦敦写的交响曲经常出现J.C.BACH的影子就并不意外的,不论是11岁或14岁,他的钢琴,小提琴,即兴创作,以及作曲也算是个神话了.从1768年到1775年他停留在萨尔斯堡期间,他和他的父亲有过三次远游到意大利和德国.莫扎特也由一个天才变为一个真正的作曲家.

启蒙时代

历史学家们指出1756年就是MOZART的启蒙时代,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有系统的,开明的,政治意识的萌芽时代。在MOZART的一生时间里所发生了一系? 事,根本地改变了他不仅仅在乡村式的萨尔斯堡生活而走向世界。启蒙哲学家比如JEAN-JACQUES ROUSSEAU,主张人生活于自然,权力是上流社会的,并不是单纯是统治者的。人不可能再回到那种相信神授的无知的社会,ROUSSEAU提倡建立一个对人教育的制度,教导人们的道德,发掘人们的天才潜能。FRANKIS VOLTAIRE是一个热情的启迪教育拥护者。忠实于光明正大的思想和正义信念。他花费了一生去写讽刺的抨击去辱骂强权。对神的信仰是他最大的原因。启迪教育并不是必须的,但却是一场民主的运动,在法国,路易十四,和后来的路易十五,路易十六是专制主义的王朝。但奥地利的皇帝MARIA THERESA有较大宽容和自由的主张。有志于进行民主改革。SALZBURG(萨尔斯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是有醉人美景的地方,也就是电影“The Sound Of Music”的拍摄地。SEMISOVEREIGN公国由这里蔓延到神圣罗马帝国。萨尔斯堡是一个大主教属地,保守的天主教信条阻碍着启蒙的思想。小莫扎特的父亲LEOPOLD(利奥普)来自AUGSBURG(奥斯堡)的一个装订商人的家庭。他受到的是团结的耶稣会信徒教育。他拥有两个显微镜,一个望远镜,一个地球仪,和一本地图集。当他到萨尔斯堡旁的圣本铎大学开始,LEOPOLD将注意力转移到的从事作曲上来。定居在萨尔斯堡后利奥普在超过四十年的期间,侍奉过五个大主教。1756年当小莫扎特出生时,利奥普正好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提琴教程。由此很快地他就扬名国际。在1800年,在利奥普去世差不多十二年后,他的这部教程仍然使用着。 小莫扎特的母亲ANNA MARIA与利奥普有着足足三十二年的婚姻她的父亲WOLFGANG是一个被受赞誉的男低音歌唱家和合唱对领唱者。由于家庭的培养,她很聪明和应变很好,这些渡都让冷静而沉默的利奥普为之动心。他们的共有过七个孩子但只有小莫扎特和她的姐姐NANNERL(娜纳)长大成人,NANNERL大莫扎特五岁,(在这画中12岁的姐姐象一个17岁待嫁的姑娘,7岁的MOZART也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

《MASS IN C MINOR》

在1782年的夏天,莫扎特在他从出生地萨尔斯堡迁移到维也纳定居的一年之后,他与康斯坦策.韦伯结了婚.这是一个难以让人接受的结合.莫扎特的父亲曾经强烈反对他的孩子在未有固定职业的情况下结婚.莫扎特本人曾经发誓,如果他拥有他的康斯坦策,他将会攒写一部新的弥撒,在他带同他的新婚妻子去见他的家人时在萨尔斯堡演出.他的妻子将演唱新的弥撒.几乎所有莫扎特早年写的弥撒规模上是属于小型的作品.多是为了特定的礼拜仪式在大主教COLLOREDO要求下而写的.这部弥撒与之前的全然不同,是一个圣颂弥撒,在很多时,圣颂的颂词是分开很多段落的,属于多乐章的作品.我们知道莫扎特在1783年写下了一部分,但并未完成.六个月后他就开始与妻子起程前往他的故乡萨尔斯堡.对于他的这部作品,他也再没有去写完它.这次他将可能要面对人们讽刺和讥笑,最少地也会少了很多对他这段婚姻的祝福.但事实上他的很多关系到康斯坦策的作品没有完成.但这个作品无论如何也要在萨尔斯堡做客时演出,时间是1783年的十月二十六号,地点是罗可可风格的圣彼得基督教修道院.莫扎特准备从他早期写的弥撒中取用部分音乐作为未完成部分的补充,但这部作品并没有得到恰当的赞颂.因为它是以接受洗礼的音乐曲式来写它的头两个乐章的.莫扎特明显地暗示要去完成这个弥撒.为此他写下"(荣耀颂)CREDO"和差不多全部"(赞美诗)SANCTUS".在1785年,他采用它的部分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以及绞合为一个扩展乐章并作了一些小变动,写作了忏悔圣诗"DAVIDDE".从此他再没有回到这个作品上.爱因斯坦叫这个没完成部分为"NOBLE TORSO".C小调弥撒的乐曲形式是莫扎特深思熟虑的,他感兴趣于它的结构.它含有宫廷音乐的味道以及古老的BARON VAN SWIETEN的音乐手法.相对于巴赫和韩德尔的作品这并不是流行的写法(很快这也变的流行了)。这作品仍然环绕在BACH有关弦乐的赋格,键盘音乐的赋格上。教会音乐,一直具有较保守的形式的。传统上具体表现在合唱的赋格上。但C小调更进一步,一些独唱的乐章例如:“DOMINE DEUS”和“QUONIAM”也隐含着古老而非常严谨的对位法,韩德尔式的写法与段落的分布融合巴洛克风格。对位上的严谨以及更多的润饰出现在“LAUDAMUS TE”中,在“ET INCARNATUS EST”尤甚。只有在极端自我感觉的曲式的乐曲中才出现一些不遵从传统的写法。在作品上所使用的古式文体风格明显多于其他的合唱曲。数个低沉而优美的曲调一次次出现在这神圣的音乐中,例如“QUI TOLLIS”,两声部,四声部合唱曲中,在降调的四声调音符中与传统的巴洛克音乐挽歌中。所有这些都在这神圣的音乐中表现出来。莫扎特没有最后整理他的未完的作品。包括这首曲与另一首同样未完成的安魂曲。但那些乐章已经是足够光芒四射了。

受困萨尔斯堡

当莫扎特接受到罗马教皇的金马刺徽章时才14岁,萨尔斯堡狭小的气芬开始防碍了他.他长久渴望寻找一个具挑战的工作环境.直到1777年,21岁的MOZART向他的大主教请辞.这次触怒了傲慢的大主教,大主教将MOZART和他的父亲都解雇了.但利奥普少有地讨好大主教,让他收回命令但同时放弃了出外游历的权力.但MOZART决定去寻找一份发挥他的才能的工作的欲望更强烈了.被限制的利奥普只能留在萨尔斯堡,莫扎特与他的母亲就得承担艰巨的行程,在1777年到慕尼黑,曼海姆和巴黎。没有合适的邀请出现,在巴黎贫穷状态,消磨莫札特尝试意志。巴黎人跟本漠不关心他的音乐。另一个打击他的是他的母亲ANNA MARIA死于1778年7月3日的巴黎。之后莫扎特听从他父亲的意见回到了萨尔斯堡,虽然他将行程拖后了六个月也无补于事,与父亲的隔膜也由此开始。在慕尼黑他受到他的恋人,歌手ALOYSIA WEBER的冷落,但这个并没有破坏他的雄心,尤其是对于写歌剧。在18世纪歌剧相当于现在的电影。回家后的莫扎特仍然盘算着如何离开萨尔斯堡。当1780年他收到一份由慕尼黑发出的攒写歌剧的邀请就兴冲冲地来到慕尼黑,就这样他写下了他第一部伟大的歌剧Idomeneo(伊多梅纽斯)。在很多他写给父亲的信中,他努力去压抑他的兴奋和感激之情。在行动上他与父亲分岐令他不可能让父亲理解,当大主教传唤莫札特到维也纳去参加庆祝JOSEPH II的加冕时,莫扎特就再也不想离开维也纳了,就在一次跟大主教尖刻地对恃的场合下,被大主教赶了出去。

Idomeneo(伊多梅纽斯)——莫扎特一生的转折点

1781年的莫扎特在萨尔斯堡大主教的淫威下已达到忍无可忍的地步,就在此时慕尼黑的宫廷发了个邀请,让莫扎特为狂欢节谱写歌剧。喝求谱写一部大型歌剧已久的莫扎特迫不及待地离开萨尔斯堡去完成它。意大利正歌剧的模式虽然不大合适他的风格,但歌剧里包含了他其它作品没有的美,甚至包括使他扬名的作品在内。对与莫扎特本人这个歌剧的重要并不比他后来的作品少。就是它莫扎特摆脱了萨尔斯堡大主教转移到维也纳开始他一生中最灿烂也是最痛苦的时光。 SIR COLIN DAVIS可以说是本世纪莫扎特的代言人,无论是莫扎特的器乐作品还是歌剧表现都极为出色。几乎可以说只要是他指挥的莫扎特就值得收藏。本片是PHILIPS莫扎特全集里的一套。难得的作品,难得的组合,在配上圆润的录音,非买不可(PHILIPS 422 537-2)

莫扎特简介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自1774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特别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这不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体会。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1782年7月首演,获得成功。1782年,在没有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他同一位曼亥姆音乐家的女儿康坦丝·韦伯结了婚。此间,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创作经验。自从他走上自由作曲家道路到他逝世的十年间,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期间的作品,无论是歌剧还是交响曲,都展现出新的风貌。这些作品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表现了维也纳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为第一个力图挣脱束缚、维护自己尊严的艺术家,他在享受“自由”乐趣的同时,也对“自由”的艰辛有了更实际的体验。莫扎特在音乐里开始体现他的悲伤、愤懑、甚至抗议,同时仍然对美好的未来抱着天真、诚挚的向往,一打开美丽的外壳,就迸射出如火的激情。

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

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宏伟豪迈、东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萧邦的资料
萧邦所写的「芵扎特唐乔望尼主题变奏曲」(Op.2) 立刻引起浪漫运动骁将舒曼的注意,他在此曲的乐谱写下这样的名句∶ 「诸位请脱帽,天才已出现!」小故事〈二〉 一八二八年秋天,有一辆驿马车,从柏林赶往波兰首都华沙,中途跑到一个小镇时,不料马蹄脱落了,马车无法继前进。马车夫只好带客人们走进一家客栈休息。 这...

赛尔号各系精灵王
3.肯扎特: 曾经的格斗王,现在已退任,不过招式方面也不错,并且人气高。不过想要得到他难度大。 (另外库博、卡库、贝特卡恩也不错,主要人气高,贝特卡恩群挑好。还有打谱尼必备的查尔顿) 暗影系: 1.索比拉特: 速度为暗系最快。血也厚,贱招多。人气也高。种种原因成了暗王。 2.沙罗希瓦: 速度不逊于索尔!并且...

...雷伊,猛虎王,哈莫,赛维尔,肯扎特,杰洛恩,布鲁,丽莎怎么过_百度知 ...
。不过他有一招叫睡梦。。所以要速度杀死。。第二个是水系的进化。。丽莎寄生加大招杀之。。第三个是火系的进化。。尽量用一个寄生。。用不了就用布鲁猛虎杀之。。最后一个。。哈莫耗招。。肯扎特杀死就行了。。完工。。全文有1469个字,,打了很久了。。楼主采纳我。。参考资料:原创 ...

最终幻想10嘎嘎扎特山的修美路克在哪抓啊
你的资料有误,修美路克并不会出现在嘎嘎扎特山,而是在马卡拉尼亚森林。这是天幻关于修美路克部分资料的介绍 虽然它的英文名称是Iguion,但是日文假名确实是修美路克,资料上说,它的出现地点是马卡拉尼亚森林。更多资料,你可以查阅天幻最终幻想10专区,资料非常全,地址是 http:\/\/ff10.ffsky.cn\/...

赛尔号各种系精灵谁最厉害(两个也可)
水系鲁克克,特攻强。火系里奥斯,特攻强,速度快。草系依卡莱恩,千叶斩能作2-3次攻击,还能回血。飞行希洛,有镇魂歌,闪光皮皮,有魅惑,攻击强。电系雷依,特攻强,速度快。地面卡斯达克,攻击强。机械SRT,特攻强。冰系阿克希亚,特攻强,速度快。超能系尼尔,特攻强。普通系魔狮迪露,速度快。战...

贝多芬的资料
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 脱开海顿和莫 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 他于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 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 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 为旺盛,表现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 多芬成熟时期作...

赛尔号的所有精灵名称
142:肯扎特(战斗)143:卡塔(机械)144:赫卡特(机械)145:吉斯(电)146:亚米拉(电)147:吉尼亚斯(电)148:尼克(战斗)149:贝特卡恩(战斗)150:查克(普通)151:查莫斯(普通)152:查理几斯(普通)153:小莹蜂(飞行)154:迅黄蜂(飞行)155:灵翼蜂(飞行)156:迪度(冰)157:巴尔克(冰)158:托尼(冰)159:托尼亚(冰)160:...

冒险岛:给我推荐几个弓箭手练级的地点
注:那人较多,不嫌弃可以经常换线,3.蘑菇山 地点:射手训练场1再往左走,到最顶端,背景是有几个被挖了小门蘑菇在它们那按上即可.注:那有花蘑菇和蘑菇仔要小心,特别是花蘑菇.20级可以去的地方:1.废气都市组队任务,奖励丰富,如:斗篷,经验.注:第一关的鄂鱼有点难打.2.晋级场,世扎特(名字好像不...

赛尔号各系精灵最强是(说出理由)
几个月前有一只猛虎王,拥有150威力的虎牙瞬迅击和130威力的利爪岩铁碎,百分百令对方害怕的吼声,加上它是RMB买来的钱老虎,可以解决60层肯扎特,以及勇猛,攻击等级+2和无限连爪(可能350威力),算是地面系极品。冰系:阿克西亚虽有100威力的普通系招数,150冰系大招和降双防的冰封,但没有强化招...

...哈莫、丽莎布布、鲁斯王、杰西卡、肯扎特,怎样该怎么打
可以先上丽莎消强化,再上肯扎特大招打一两下,鲁斯王上克制,杰西卡也打两下,最后上魔焰,觉醒再放大招,如果魔焰死了,就上哈默再打

梅州市15120875657: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 - 搜狗百科
鄞睿波依: 莫扎特简介 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W.A.Mozart 1756-1791) 莫扎特是一位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萨尔兹堡一个宫廷乐师家里.他从少年时代就展现出...

梅州市15120875657: 莫扎特个人资料? -
鄞睿波依: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他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音乐遗产.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梅州市15120875657: 莫扎特资料? -
鄞睿波依: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乐派最典型作曲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莫扎特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从小就被誉为"音乐神童". 1756年1月27日,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

梅州市15120875657: 莫扎特的资料 -
鄞睿波依: 概述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他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音乐遗产. 后有一些文学及电影形式的人物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W. A.Wolfgang ...

梅州市15120875657: 有关于莫扎特的资料 -
鄞睿波依: 莫扎特(1756一1791)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他出身于萨尔斯堡的一个宫廷乐师家庭,很小6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被誉为"神童".1773年起他任萨尔斯堡大主教宫廷乐师,因向往自由的生活,不满主教对...

梅州市15120875657: 莫扎特的简介 -
鄞睿波依: 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粮食街9号,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5岁. 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

梅州市15120875657: 莫扎特的资料是什么?
鄞睿波依: 莫扎特,W. A.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 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的智商:165 莫扎特的主要创作领域是歌剧.他一生的36年...

梅州市15120875657: 谁有莫扎特的一些资料呀?只是一些资料就行!
鄞睿波依: 莫扎特(Mozhate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1756--1791)奥地利古典派作曲家.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其父在宫廷拉小提琴,又是作曲兼有理论著作,发现莫扎特...

梅州市15120875657: 莫扎特的个人资料
鄞睿波依: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德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又译莫差特,莫差尔特,摩擦耳提,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 35岁便英年早逝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