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莫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的意思~

意思是: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出处:宋代 王应麟《三字经》
原文节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
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扩展资料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字经

意思是: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出自:宋·王应麟《三字经》
摘取部分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释义: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扩展资料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亚圣”,他的学问很好,还收了许多学生,他能有这些成就,全都要归功于孟母。在孟子小的时候,住家附近刚好是个坟场,每天都会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孟子见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知道后,决定换个环境。
这一次,他们搬到镇上,没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他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果然,从此孟子便跟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一片织好的布,然后对孟子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从此,孟子便发奋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字经

“惜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的意思是: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能更好的专心学习,多次搬家,当孟子不学习时,孟子的母亲弄断织布机教育孟子不要半途而废。

“惜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出自《三字经》,讲述的故事是“孟母三迁”和“孟母断机”的历史典故,表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教育孟子一旦认为是错的就当机立断改正错误,同时只有好好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才。


扩展资料: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2、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氏,是孟子的母亲。丈夫死后,和儿子孟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见孟母三迁)。到孟子年龄大一点,孟子经常逃学,一天,他很早就回来了,孟母正在织布,孟母看见他,便问他:“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

孟母非常气愤,用剪刀剪断织布机上的布,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剪断这织布机上的布。”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学苦读,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圣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母断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母三迁



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培养孟子成才,不惜代价,三次搬家,为孟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当孟子逃学时,孟母又弄断织布机,教育孟子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这句话出自《三字经》,是劝学之意,说明良好的环境对学习很重要,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应该是这样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意思是这样的:以前有个人是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儿子有个好的环境,先后搬了好几次家,最终搬到一个饱学之士的隔壁。她的儿子(也就是孟子)不好好学习,她为了劝告儿子,把机器上正在织的布剪断了,以此来说明学业半途而废的害处。

昔孟母,择邻处,说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安心学习三次搬家的故事。最后在一家学校旁定居下来。后面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一次孟子弃学回家,孟母一见即怒,割断机杼教育他努力学习不要自暴自弃的故事。语出《三字经》。楼主一句话就有两个别字,应该认真学习了。

孟母为了让孩子有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体现了父母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和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力.子不学断机杼也是类似的道理都是突出了父母教育子女的用心良苦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什么意思
孟子,他小的时候整日不思学业,因而他母亲当他的面剪断织机上已经织好的布,孟子受激励,努力上学。

昔孟母,择临处,子不学,段机杼 解释一下
三字经里的一段 首先你打错了,应该是“择邻处”和“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听过吧~子指的是孟子,他小的时候整日不思学业,因而他母亲当他的面剪断织机上已经织好的布,孟子受激励,努力上学。当然乐羊子也有过“断机杼”的故事,不过是他妻子断的 ...

西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句话讲的是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就是当时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选个好的读书环境,从最初的肉铺(孟子学人家卖肉)旁边搬到了哭丧人(孟子去学人家哭丧)附近,最后搬到了一个私塾旁边.后来,孟子读书的时候贪玩,又一次逃学回家,正遇见他母亲在织布,她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就把织布的机杼给弄断了,那样没织完的布就白织了,然后给孟子说,如...

三字经全文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启示: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

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下一句是什么?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三字经》中与《孟母教子》相关的语句是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一、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二、注释 1、昔:从前。2、孟母:孟子的母亲。孟子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邹国人。相传孟子早年丧父,其母为引导儿子学习,曾三次迁徙居处,...

昔孟母 择邻处。子不学 断机杼。的理解与感受
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孔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由此可知,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很大,选择好的环境能对自己的成长有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远离一些不好的人,而和有长进的人在接触。 子不学,断机杼。孟母教育孟子努力学习不要自暴自弃的故事。 出自《...

第九题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处下一句
这句话的下一句是: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为《三字经》中第四句,解释为: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子有方,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名扬四方。这句话的启示是:教育要讲究方法,没有好方法是不行的,正所谓教子有方。

求《三字经》原文与翻译,谢谢!!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启示: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惜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与这句话有关的成语是?
2、断杼择邻 【拼音】: duàn zhù zé lín 【解释】: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

海沧区13812235213: 惜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是什么意思 -
策堵泽宁: 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培养孟子成才,不惜代价,三次搬家,为孟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当孟子逃学时,孟母又弄断织布机,教育孟子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这句话出自《三字经》,是劝学之意,说明良好的环境对学习很重要,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海沧区13812235213: 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是什么意思? -
策堵泽宁: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海沧区13812235213: 《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急用!把它解释成现代汉语啊!原题是:《三字经》中有这样一段话:“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
策堵泽宁:[答案] 昔孟母为了给儿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多次搬家,当看到儿子不求上进,他就让织布机上的拦器决断了.表达一种望子成龙.

海沧区13812235213: 子不学断机杼什么意思? -
策堵泽宁: "子不学断机杼" 是出自《荀子·劝学》的一句名言,意为“子孙不学习织布机的操作,而只学习如何用刀割断机杼.”这句话是荀子提出的一种比喻,用来批评追求功利而缺乏根本学问的人.这句话中的“子”指代后代子孙,“断机杼”指织...

海沧区13812235213: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的意思 -
策堵泽宁: 三字经里的.字面的意思是说:以前孟子的母亲 选择生活的环境而居住 孩子不学习 剪断织布机上的布(用以教育孩子学习要持之以恒) 这是一个典故,孟母三迁,你去看看吧

海沧区13812235213: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
策堵泽宁: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意思是:古代孟子的母亲,选择邻居居住(对孩子成长不利的环境不住).孟子不好好学习,他母亲生气地把刚织好的布剪掉,让他明白做事半途而废是不行的.

海沧区13812235213: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什么意思 -
策堵泽宁: 孟子,他小的时候整日不思学业,因而他母亲当他的面剪断织机上已经织好的布,孟子受激励,努力上学.

海沧区13812235213: 昔孟母,择临处,子不学,段机杼 解释一下 -
策堵泽宁: 三字经里的一段 首先你打错了,应该是“择邻处”和“断机杼” 孟母三迁的故事听过吧~ 子指的是孟子,他小的时候整日不思学业,因而他母亲当他的面剪断织机上已经织好的布,孟子受激励,努力上学.当然乐羊子也有过“断机杼”的故事,不过是他妻子断的

海沧区13812235213: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意思 -
策堵泽宁:[答案]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

海沧区13812235213: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意思 -
策堵泽宁: 古代孟子的母亲,选择邻居居住(对孩子成长不利的环境不住).孟子不好好学习,他母亲生气地把刚织好的布剪掉,让他明白做事半途而废是不行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