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谁能告诉我朱湘的《采莲曲》的赏析呀?

作者&投稿:解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朱湘的《采莲曲》作何理解?~

第一,《采莲曲》蕴含着浓厚的感情。作者带着喜悦的心情,站在欣赏者的角度,以浓墨重彩描绘出采莲少女优美动人的形象。这是一群活泼可爱的花样少女,她们的美丽正如妖娆的荷花。她们的娇羞、典雅、清纯、美丽,正在微风拂柳,荷叶映翠,夕阳西下,金波粼粼的风景中铺展。而她们的美好形象,与乐声、歌声交融,衣香伴着花香,歌声和着浆声,构成一幅声、色俱佳的图画。在这幅梦幻般的瑰丽图画中,少女们早已脱离凡俗,登临仙境,成为一群妙曼的荷花仙女。作者通过这样的描绘,浓重地表达了对家乡采莲少女的热爱与激赏的感情。 第二,《采莲曲》想象丰富。由荷花的美,想到人的美,“荷花呀人样妖娆”,以荷花喻人。由“菡萏呀半开”,想到不愿受狂蜂浪蝶(指轻薄的男子)的侵扰,“蜂蝶呀不许轻来”,以便保持少女的纯洁,“清净呀不染尘埃”。由“藕心呀丝长”,想到与情郎的情丝,这羞人的事可别让同伴看出来,“羞涩呀水底深藏”,还是应该像蚕儿,“丝多呀蛹在中央”。由“莲蓬呀子多”,想到结婚生子,“两岸呀柳树婆娑”,将来呀我的子孙都像柳树一样茁壮。由“喜鹊呀喧噪”,想到操办喜事,看你想到哪儿去了,不觉“耳鬓边晕着微红”。由“明了呀织女牵牛”,想到爱情的忠贞,但愿“薄雾呀拂水”,薄雾抖动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借一阵凉风将莲舟吹到天际,好与牵牛相会,长相厮守。这种想象的丰富与奇特,简直无与伦比。 第三,《采莲曲》富于青春的朝气,有着蓬勃向上的诗思。诗分五段,每一段都用“歌声”作结。因为姑娘们结伴采莲,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致使“莲舟上扬起歌声”;姑娘们欢快的心情很快传达给了浆,“浆声应答着歌声”;浆很快又把这种心情传达给了水,“波上抑扬着歌声”;至此,这欢快就像长了翅膀,很快又传达给了风,“风飔荡漾着歌声”;不仅如此,这快乐又很快传达给了高空,且余音缭绕不绝,“虚空里袅着歌音”。这样,从人到水到风到空气,形成了一个欢歌笑语的世界。相信任何人处在这样一个世界里,都会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可以说,姑娘们的歌声就是号角,它引领着人们去热爱生活,去感受生活,去创造生活。这种引领人们积极向上的意旨,就是诗的思想。 第四,《采莲曲》的形式十分新颖。全诗所有句子分为三种:五字句、七字句和二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上下顺排,两个二字句把三个七字句隔开。而排列的方式是:七字句顶行,五字句退后一字,后三个七字句中间夹进退后二格竖立的两个二字句。这样,句式的错落和两字一行的夹用,使人从直观上领略到荷花的形象,进而又使人领略到采莲少女那亭亭玉立的形象,甚至还使人联想到那采莲少女的纯净无邪及出于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这样的排列又极对称,正切合了美学上的对称美,也就是诗人闻一多所推崇的诗的建筑美。这样长短句间隔的排列,又极富节奏感,也极富动感,使人想象到采莲少女那娴熟而麻利的动作。这种排列组合绝然相同的五节诗连起来读,就会形成优美的旋律,让人感觉到那采莲的场面极其鲜活和极其刺激,少女们颠颠簸簸,摇摇晃晃的一路采来。此外,每节诗里的四个“呀”字用得好,让人感觉到那采莲的人恰是少女,带着十分的稚嫩,有着十分的清纯。

麻烦采纳,谢谢!

朱湘
  小船呀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妖娆。
  日落,
  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拌,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
  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
  拍轻,
  浆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在中央?
  溪头,
  采藕,
  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
  波生,
  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
  两岸呀柳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
  采蓬,
  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
  风生,
  风飔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
  衣香,
  消溶入一片苍茫;
  时静,
  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朱湘《采莲曲》赏析

  小船啊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妖娆。
  日落, 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拌,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 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 拍轻,
  浆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在中央?
  溪头, 采藕,
  女郎要采又犹疑。
  波沉, 波生,
  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
  两岸呀柳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 采莲,
  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 风生,
  风飓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 衣香,
  消融入一片苍茫;
  时静, 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一、虚幻的理想
  落日把荷池染红,晚风把岸边的金柳拂醉,一叶小舟袅着歌声,穿越于碧绿的莲叶之间,采撷莲子,最后,消融于苍茫的夜色之中……
  这是朱湘《采莲曲》所创造的意境。这一年朱湘21岁,刚好完婚。虽说两年前(1923年)发生了被清华开除出校的不愉快事件,但毕竟人生正当得意处,今不高歌几高歌?
  其实,这只是常人的看法,事实并不如此。这时的朱湘,其现实生活绝没有《采莲曲》中的盎然诗情。新婚并没有给朱湘带来燕尔,相反,带来的只是更加剧烈的震动。这一年朱湘与曾被父母指腹为婚的刘霓君(刘彩云。霓君是婚后朱湘所改)完婚。刘父母双亡,一直随兄生活。这使朱湘一下子想到了自己。朱湘也是父母双亡,寄于大兄篱下。

  婚礼是由在南京供职的身份显贵、高朋满座的大兄主持的。然而,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接受过五四新思潮洗礼的朱湘,本来就不乐意依旧式婚仪行礼,但固执专横的大兄却偏要按旧有的程式行跪拜礼。结果,不愿妥协的朱湘只肯以三鞠躬代之。于是大兄以为毁了他面子,当晚即大“闹”洞房,连龙凤喜烛也给打成了两截。朱湘一气之下,当即就搬到了二十岁就守了寡的二嫂薛琪英家。从此,兄弟便形同路人,再无往来和同胞情谊。朱湘虽有弟兄四个,姐妹七个,却为他们一个也不容,始终被看作外人。

  这一切都留给了朱湘天生的抑郁、自卑和仇视。可以说,仅仅是出于同病相怜,才使朱湘和刘霓君最终结合。

  可惜的是,偏偏朱湘从来不懂什么是爱情。在他看来,人生只有三件事——朋友、性、文章,只不过一件接一件地完成而已。由于朱湘性格的乖僻,朋友间关系紧张自不必说,便是夫妻间隔阂也不小,也有刀兵相见,家具遭殃之时。只是因为同病相怜,才很快和解罢了。
  由此可见,朱湘的现实里绝没有一丝《采莲曲》所创造的意境的痕迹。《采莲曲》只不过是朱湘一种虚幻的理想生活罢了,根本不可能实现。这点,可以从朱湘同一年创作的另一首主题迥异的诗作《葬我》中得到印证。“葬我”单见这名目,就令人咋舌。按常理说,21岁的青年正处于奋发向上的阶段,当不应过早地考虑自己的归宿。但诗人与生俱来的忧郁气质,使得朱湘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的人生焦虑、痛苦。于是,这个年龄的朱湘就已经开始把归宿化为对“芳香的梦”的苦苦寻求,寻求“葬我”之地。从“荷花池内”到“马缨花下”到“泰山之巅”到最后烧成灰烬,投进滚滚春江。从诗歌对“葬我”之地的热切关注中,我们能清晰地聆听到诗人此时此刻灵魂的安详和面对死亡的宁静。平日里人生中所有的烦躁、焦灼、熬煎,此时此刻都完全消解,完全匿迹。朱湘不单考虑了自己的归宿,而且还把归宿描绘得非常完美、坦然。

  《采莲曲》则完全不合朱湘的性格气质,其格调是欢快的,恬然的。所以说,《采莲曲》是诗人对平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冷酷人生的逃避的真情流露,是诗人“芳香的梦”的温暖归宿。《采莲曲》后果真被排入曲,在小船上演奏。朱湘听后,感慨万千,即席吟诗:“不识歌者苦,但伤知音稀。知音如不赏,归卧故里丘。”隐遁超脱之意溢于言表。而朱湘,太湖人,故乡正好有莲。
  所以,说《采莲曲》是朱湘归宿的理想所在,未必十分不可。

  二、时代的弃儿
  长期的寄人篱下和被异视,给朱湘带来了极其沉闷的心理重负。这重负朱湘一时一刻都脱不下,这重负也把朱湘压得极其自卑。自卑再生出仇视,于是自卑又表现为极端的自尊。他多愁善感却又恃才傲物,性情异常乖戾怪癖。
  朱湘13岁入省立师范,15岁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科,18岁发表诗作、译作,不愧为“新月派”的杰出诗人(朱湘,研究会成员却是新月派主张)。朱湘虽年少负才,但摆在朱湘面前的前程并不锦绣辉煌。1923年清华毕业前夕,朱湘却被校方开除出校了。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朱湘对所有的必修课都不感兴趣,而只钟情于文学,甚至故意抵制斋务处早点名的制度。终致因点名经常不到而累计记满三次大过被开除学籍。后经“清华四子”中的另三位孙大雨、饶孟侃、杨世恩等人的与学校当局的竭力交涉,终于使校方作出让步,只要朱湘认错,便可收回成命。然而朱湘一意为之,坚持自己无错可认,宁可离开清华,也不低头俯就。
  朱湘对此却表现出异常的达观,说“清华则生活是非人的;……清华只是钻分数”。但内心深处到底还是不甘,说“至于清华中最高尚的生活,却逃不出一个假,矫揉”。言辞背后又不乏不平和愤愤然。真不知是时代抛弃了他,还是他抛弃了时代;或者他和时代互相抛弃了。

  当时,时代正呼喊“剽悍,热烈”,呼喊“狂飙突进”,然而朱湘却越来越多的表现出“忧郁、病弱、颓废”的倾向。明显地,欢乐不足,感伤有余。

  1926年秋,朱湘由朋友力保终于得以再回清华。在清华,朱湘自办个诗刊《新文》月刊,并且自诩:“五年内使其遍及全国!”可惜订户虽远及京、津、沪、宁、广州、新会、柳州、沈阳、吉林乃至日本等地,但发行总共才20份。五年内遍及全国彻底无望。
  看来在他背离时代的同时,时代也无情地抛弃了他。

  强烈的自尊和与时代的背离使朱湘的孤傲乖僻、侍才放旷发展到了疯狂的顶点,转而化为了对现实的不满。他强烈地敌视那个时代,敌视周围的一切,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他频频的发诗,发诗评,评论着别人,“自尊”着自己。他说郭沫若的诗“粗”,“一本诗集只四行可读”;说胡适的《尝试集》“内容粗浅,艺术幼稚”,八个字就概括完毕。他的《采莲曲》未被发于《诗镌》第一篇,于是就对主编徐志摩翻脸无情,骂徐“瞧他那一张尖嘴,就不像写诗的人”,骂徐是一个“瓷人”!又评徐志摩“爱情诗本色当行;哲理诗是枯瘠的荒径,此巷不通;散文诗是逼窄的小巷路经很短;土白话是末节的街道岔入陌生的胡同。总之,徐君没汪静之的灵感,郭沫若的奔放,闻一多的幽微……只有选用徐君的朋友批评他的话——浮浅。”

  朱湘狂热地评价当时的“名流”,丝毫不考虑评价是中肯,还是偏激,还是中肯中带着偏激,总之,所有的一概一棍子打死,目的却只有一个……“反衬”自己!是给自己加力,还是鼓劲?还是标榜,抬高,证明自己的不凡、不俗?都不得确情。也许都有一点,不庸置疑地有一点。究其原因,是过于敏感的偏狭和行为的反常使他与周围格格不入。时代的不容使他激烈地渴望被承认,承认他存在的价值,承认他价值的存在。而当渴望不能实现时,渴望就又转为抗争、背离和仇视。正像他得出于自卑的自尊一样,是一种扭曲的、压抑的发泄,是出于报复式的自戮!
  朱湘,他不可能有站在时代前列的思想,但他绝不愿被时代遗弃,绝不愿被他人贱视。所以,他需要自尊,需要孤傲,需要仇视,需要不屑一顾于周围的一切……唯有这些,才能缓冲那长期被遗弃、被歧视、被认作低人一等的压抑心理和现实。

  三、傲岸的人格
  朱湘也许并无意去中伤别人,然而,他却时时在意自己的尊严。这强烈的自尊支持了他崇高的爱国节操。1927年朱湘在美留学,只因教授读一篇有把中国人比作猴子的文章而愤然离开劳伦斯大学。后朱湘转入芝加哥大学。然而又不长,1929年春,朱湘却又因教授怀疑他借书未还,加之一美女不愿与其同桌而再次愤然离去。他丝毫不能容忍任何人对他的大不敬。他喻外国为“死牢”,强烈地维护着个人的尊严和祖国的尊严。

  1929年9月,朱湘提前三年回国,被荐到安徽大学任英文系主任,月薪三百元。按说,也荣华富贵了,也被重用了,该心满意足了,该安于现状了,然而朱湘却又因校方把英文文学系改为英文学系而又一次愤然离去。并且大骂,教师出卖智力,小工子出卖力气,妓女出卖肉体,其实都是一回事:出卖自己!这说法尽管专横,但对于当时之现实,并不过分。
  他的自尊意识,他的反抗精神,在维护国家的尊严上,表现得愈加淋漓尽致和崇高!因此,从这一点上讲,他的贝利,使他主动诀别了那个时代,而并非仅仅时代抛弃了他。可以说,站着,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躺下,是一俱堂堂正正的尸体!这,就是给朱湘人格下的最恰当的评价。
  总之,客观地讲,朱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的个人人格尊严是密不可分的,离开个人的“自尊”,根本无谈朱湘的爱国。

  四、独钟的诗神
  朱湘曾经慨叹过人生有三件大事:“朋友、性、文章。”但由于朱湘抑郁、孤傲和乖戾、偏狭的性格,友情和爱情都成了镜中之花。最后留给朱湘短短29年人生历程的,就只有了诗。朱湘对诗的钟情,可以说,已经到了全身心地痴迷而无以复加的地步。早在清华时就忘却了一切。后来,赴美留学,为了诗更是全无顾恋。甚至,连学位也不屑一顾,毅然决然提前回国。朱湘说:“博士学位任何人经过努力都可拿到,但诗非朱湘不能写。”

  朱湘称自己是“每天24小时写诗的人”而忘却了一切。的确,朱湘的生活里除了诗,在没有了别的,甚至也没有了自己。朱湘奉献给了诗神最虔诚的心灵——三柱香“芬芳、热烈、婀娜”;最崇高的境界——两盏灯“光明、恬静”。

  《采莲曲》正体现了诗人对诗对人生的全面追求。
  1、理想的境界
  现实的不容,使朱湘转而塑造理想的生活。采莲本身就是一种超脱的境界,轻松、洒脱,不为人为而纷纭、复杂。《采莲曲》很自然地写到了这一优美别致的自然环境:微风拂柳,荷叶映翠,夕阳西下,金波粼粼……“荷花呀人样妖娆”,荷花喻人,使人自然而然的想到采莲女,想到采莲女的劳动,想到采莲女的爱情。妖娆的荷花一般的人儿和人一般妖娆的荷花呼应,采莲女的娇羞和天上人间的美景叠影,典雅清纯的东方少女和幽远雅致的乐声歌声交融,花香伴着衣香,浆声和着歌声,构成了一幅平和、宁静、安详的图画,创造出一种闪光欲滴的奇丽境界。这境界就是朱湘的心声——他向往着采莲女的“不谙世事”和“与世无争”。
  2、阴柔的建行
  《采莲曲》甚至连字句的排列也体现着诗人向往超凡脱俗的人生追求。各节间均是隔行退后一字起行,中间夹进退后二格自立的二字行。句式的错落和两字一行的夹用,使人从直观上就领略到《采莲曲》恰如少女的眸子一样纯净无邪,不为世俗所污。

  而最阴柔的建筑又配上最流畅、最疏朗的音韵,更是《采莲曲》倍添风致。
  当然,《采莲曲》也明显暴露出其内在的缺陷:结尾小船的消失,歌声的时隐时现,难免不让人感到空灵,倍感其境过清。而这,也恰恰符合朱湘的气质和性格。


人生感悟现代诗
以下是我整理的人生感悟现代诗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生感悟现代诗 1 1、狄金森《篱笆那边》 ...它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过去是永恒,现在是永恒,未来是永恒。永恒的不是世界和天堂,不是沙砾和野花...就像电影虚幻世界里的一样,只不过是一个转瞬即逝的片断,而我们,并不是戏中的主角,但是没有我们,戏...

关于清华大学闻一多闻亭的诗句
相反,我对新生活新事物的热情远胜于昔。但是,读完此书,仍然不胜唏嘘:不管今日之清华较之老清华有了多少长足的进步,“文采风流”一项确乎今不如昔。 照我看,这本书也许是受篇幅限制,也许是考虑到有些文章读者已经耳熟能详,故未能把众多精彩的文章一网打尽。老清华不仅有如朱自清、闻一多、俞平伯、朱湘、曹禺、洪...

谁有莲的介绍啊?能告诉我吗?
谁有莲的介绍啊?我急用,可以告诉我吗?越多越好,最好的和最多的我一定追加悬赏分啊!急!~~~ 展开...荷花,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植物花卉,她虽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没有菊花那样的孤傲清高,但她那“出...5、采莲曲(朱湘) 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日落,\/微波,\/...

关于小商品诗句
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 嘴里的零食 手里的漫画 心里初恋的童年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 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 才知道该念的书还没有念 一寸光阴一寸金 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迷迷糊糊的童年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 山里面有没有住...

只要你好好的我怎样都无所谓的诗句
2.徐志摩名言“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完整的句子是什么 该名言完整句子如下:只要你要、只要我有。 倾我所能、尽我所有。我给过你的,给不了第二个人。 你给过我的,也请不要再给第二个人。该句出自徐志摩《爱眉小札》,原文为:“你要告诉我什么,尽量的告诉我,像一条河流似的尽量把他的积聚交给天边的大海,...

谁给我一篇关于莲文化的说明文
尽管古莲开花了,但是它们与现代的莲花有许多不同,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的环境。“我正在想尽一切办法,使...《莲花王的故事》说莲花王为了拯救百姓的饥荒,他跳进恒河之中,变成一条大赤鱼,告诉百姓割他的肉吃...5、采莲曲(朱湘) 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日落,\/微波,\/...

描写春天的现代诗?
走累了,我就躺在田野上,头顶有明丽的太阳照耀。是谁搔痒了我的面颊?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3、《春》——作者:艾青 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 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 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那些夜是刮着风的 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而这古老的土地呀 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

谁可以告诉我有关徐志摩的事情?详细点
生性好动的徐志摩并没有安心念完浸信会学院的课程,1916年秋,离沪北上,到天津的北洋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翌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大就读。在北方上大学的两年里,他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因素。在这高等学府里,他不仅钻研法学,而且攻读日文、法文及政治...

请问哪位能给我一些徐志摩、林徽因等相关人士的资料
——但是实际上只能在旁边站着看,我稍徽的一帮助,就受人干涉,意思说:“不劳费心,这不关你的事,请你早去休息吧,她不用你管。”哼,你不用我管!我这难受,你大约也有些觉着吧。 …… 龙,我的至爱,将来你永诀尘俗的俄顷,不能没有我在你的最近的边旁;你最后的呼吸一定得明白报告这世间你的心是谁的,你...

蒲松龄故居值得旅游吗?
你好,蒲松龄故居是非常值得一游的,蒲松龄先生一生清贫,就在他的故居内写下了一部巨作(聊斋志异),有幸能够前往蒲松龄先生故居游览,感受蒲松龄先生发愤著书的地方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下面我带你去蒲松龄纪念馆来体验一下为什么值得一游。 淄博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有一座四进院子,这里就是蒲松龄先生故居(蒲松龄纪念馆),...

新青区19724759951: 朱湘的《采莲曲》 -
雕初保欣:[答案] 朱湘小船呀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妖娆. 日落, 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新青区19724759951: 朱湘:《采莲曲》帮我找一下这篇文章的原文
雕初保欣: 朱湘《采莲曲》 小 船 呀 轻 飘 , 杨 柳 呀 风 里 颠 摇 ; 荷 叶 呀 翠 盖 , 荷 花 呀 人 样 娇 娆 . 日 落 , 微 波 , 金 丝 闪 动 过 小 河 . 左 行 , 右 撑 , 莲 舟 上 扬 起 歌 ...

新青区19724759951: 《采莲曲》朱湘 急! -
雕初保欣: 河面、近景、踩藕、吹篷、夜融. 1、从结构上看--是藕 、节节相连. 2、从意境上看--是从远到近,一路踏来,欢快. 3、从画面上看--是处处画着采莲的音符的画卷. 我读后的感觉有点那么的意思,以下提点建议,供参考 一、第一节你就写到“日落”第二节和第四节里却提到蜻蜓、喜鹊的一些活动,好像给人的感觉是“日出”. 二、船行驶的路线是“小河;溪头, 采藕;溪间, 采莲;溪中, 采莲;”感觉是船越摇越远,最后融入夜色中.只采了2样加“牛郎织女”,能否改加莲蓬、或其他, 三、第二节的“浆声”是否应作“桨声”;第四节的“榴花”是否应作“柳花” 四、第四节中的“风飓”是否太强烈了,在溪中不会有吧.

新青区19724759951: 求朱湘《采莲曲》《雨景》原文 -
雕初保欣: 《采莲曲》小船啊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妖娆. 日落, 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拌,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 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新青区19724759951: 诗《采莲曲》的意思 -
雕初保欣: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①一色裁, 芙蓉②向脸两边开. 乱③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有《王昌龄集》. 【注释...

新青区19724759951: 对朱湘的《采莲曲》作何理解? -
雕初保欣: 第一,《采莲曲》蕴含着浓厚的感情.作者带着喜悦的心情,站在欣赏者的角度,以浓墨重彩描绘出采莲少女优美动人的形象.这是一群活泼可爱的花样少女,她们的美丽正如妖娆的荷花.她们的娇羞、典雅、清纯、美丽,正在微风拂柳,荷叶...

新青区19724759951: 采莲曲 朱湘这首诗描述了哪些美景 -
雕初保欣: 落日把荷池染红,晚风把岸边的金柳拂醉,一叶小舟袅着歌声,穿越于碧绿的莲叶之间,采撷莲子,最后,消融于苍茫的夜色之中…… 采莲本身就是一种超脱的境界,轻松、洒脱,不为人为而纷纭、复杂.《采莲曲》很自然地写到了这一优美别...

新青区19724759951: 朱湘的采莲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声 -
雕初保欣: LZ这些可都是我手打的,不给最佳你怎么对的起我? 《采莲曲》 正体现了诗人对诗对人生的全面追求. 1、理想的境界 现实的不容,使朱湘转而塑造理想的生活.采莲本身就是一种超脱的境界,轻松、洒脱,不为人为而纷纭、复杂.《采莲曲...

新青区19724759951: 采莲曲诗详解 -
雕初保欣: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一群采莲的少女,她们的裙子绿得像荷叶一样,红润的脸颊与盛开的荷花相映增美,人荷相杂使人难以分清,歌声由池中传来,...

新青区19724759951: 朱湘的采莲曲在表达什么? -
雕初保欣:[答案] 可能是朱先生在表达自己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不想在无聊的现实里受人排挤打击,他要追求诗意的活法.反正我是这么觉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