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本质是

作者&投稿:恽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优美的特征是和谐,优美的本质~

毕泰戈拉学派就是这么认为的,从琴弦发出的声响来距离,重音与轻音同时发生,产生优美的声音即两种声音和谐了产生更悦耳的声音。实质也指对立统一

优美

1、 关于优美的历史回溯

优美(grace),又称秀美、优雅、阴柔美等,在美学史上常被作为狭义的美来考虑。优美“是美的特殊形式,它表现运动和形态的轻盈和优美。这个术语来源于三位希腊女神——Charites,罗马人称为Cratiae的总称,象征一切美好、欢乐、灿烂。优美作为美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往往给它加上这样一些审美色彩:小巧、伶俐、调皮、娇嫩,等等。这类特点可以和优美同时发生,但并不是优美所固有的本质的特点。在艺术中指小题材的轻松、机敏、优雅,以及描绘的细腻入微”。[34]

古希腊文化可以算是西方文化史上优美的历史源头,在古希腊和谐自由的制度、文化氛围和自然环境是产生优美的土壤,古希腊神话、雕刻和建筑方面处处都体现优美的特点。黑格尔对古希腊神话的评价是:“在真正的古典理想里,神们的精神个性……不是通过它们向特殊分化所导致的冲突和斗争来理解的,而是就他们的永恒的镇静自持以及和平中的忧伤状态来表现出来的。”[35]这种“镇静”和“和平”便使神话的整体风格上是优美的。贡布里希对波拉克西特列斯的雕刻作品发表评论说:“他能够显示出在柔软的皮肤下,肌肉和骨骼的隆起与活动,而且能够使人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人体的全部优美之处”,“世上没有一个活着的人体能像希腊雕像那样对称、匀整和美丽。”[36]丹纳认为“希腊雕像的形式不仅完美,而且能充分表达艺术家的思想。”[37]温克尔曼说希腊雕塑“因为笔直、平缓的线造成一种庄重感,而微微起伏的线则造成柔美感。正是在这样的侧面中包含着优美。”[38]与此承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也是优美艺术的典型,丹纳说:“意大利人的想象力是古典的,就是说拉丁式的,属于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的一类”,“他们的建筑物充满刚强、快乐、开朗、典雅自然的气息”,“他们那种像歌唱一般的音乐,节奏清楚,便是表现壮烈的气绪也优美悦耳”,人体艺术“也是理想的人体,近于希腊典型:各部分比例的均匀与发展的平衡,经过挑选而描绘下来的姿势的美妙,衣褶与周围人体布置的恰当,形成一个和谐的总体。”[39]

与优美的文化氛围和艺术表现相对应,西方美学史上开始对优美审美特征的探讨。古罗马美学家西塞罗认为“美有两种,一种美在于秀美,一种美在于威严;我们必须把秀美看做是女性美,把威严看作是男性美。”[40]英国培根提出“秀雅合式的动作的美才是美的精华”[41],荷加斯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夏夫兹博里认为美就是“秀雅与和谐”[42]。博克在《关于崇高与美的观念的根源的哲学探讨》中系统论述了优美的形式特征,“一种娇柔的外貌,甚至纤弱的外貌,对美来说几乎是不可缺少的”,“花类最显著的是它的柔弱和转瞬即逝的持续期,但它却给予我们以最生动的美和优雅的观念”,“妇女的美在颇大程度上是由于她们的纤弱或娇柔,甚至由于她们的羞涩而更加增强,因为羞涩是与娇柔相类似的一种心灵的特质”。“优美这个观念和美没有多大区别,它包括在差不多的东西里。优美这个观念是属于姿态和动作的。在这两方面,要做到优美就必须毫无困难的表现,这要求身体微屈,身体的各部分要姿态自若,要既不互相妨碍,也不表现出被急剧而突然的棱角所分开。优美的全部魔力就包含在这种姿势和动作的悠闲自若、圆满和娇柔里”[43]。德国古典美学家温克尔曼把希腊艺术分为远古、崇高、典雅、模仿四个阶段和四种风格,其中“典雅”的风格就是优美的风格,把“优雅”(优美)分为两种:“一种优雅,像天国的维纳斯,出身高贵。她从和谐中产生,是恒久和永不变化的”;“第二种优雅,则如同狄俄涅养育的维纳斯,她更多的是体现了物质的法则”[44],是世俗的和感性的。《美学百科辞典》中叙述“优美因与美的概念近似而作为古典艺术的美的特性,往往特别是就造型艺术来说的,把它作为一般美学上的重要概念并精致地加以理论说明,使之成为以后优美论的重要基础的是席勒”[45]。席勒在《秀美与尊严》中指出,“在一个美的心灵中,感性与理性、义务和爱好是和谐相处的,而秀美就是美的心灵在现象中的表现”;“完美人性的理想要求的不是道德事物和感性事物之间的矛盾,而是二者之间的协调一致,那么这种理想与尊严不会很好地相容,因为尊严作为二者之间那种矛盾的表现,不是显示主体的个别局限,就是显示人性的一般局限”,这里的尊严等同于崇高,与尊严相比,优美更符合人的个性和理想;同时秀美与尊严,也就是优美与崇高二者是可以相互补充的,“仅仅由于秀美,尊严才得到证实,也仅仅由于尊严,秀美才获得价值”[46]。前苏联美学家舍斯塔科夫认为“席勒提出了人的道德修养与审美修养的统一说,就使优美的学说在逻辑上趋于完成”[47]。

可以说,优美在席勒的时代引起了充分的关注,在此后的时代中关于优美的论述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崇高作为新兴的美学范畴成为时代宠儿,“斯宾塞是把优美当作一个现实的美学范畴来研究的最后一人。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我们看到的就只有N.苏里奥和P.巴耶尔这两位美学史家研究优美概念的著作了。”[48]“神们的严肃变成了秀美,不是震撼人或是使人超越它的特殊性,而是使人平静地安息在它里面,只求它能使他愉悦,”但“在所表现的事物中,美的悦人的魔力所占的比重愈大,它们的秀美也就愈远离普遍性以及唯一的能满足单纯趣味的那种深刻内容”[49]。一些心理美学家主要从美感心理的意义上论证优美范畴的价值,并且这种理论影响到中国美学界对于优美范畴作为美感经验形态的界定。立普斯认为“凡不是猛烈地、粗暴地、强暴地,而是以柔和的力侵袭我们,也许侵入得更深些,并抓住了我们内心的一切,便是‘优美的’”[50]。斯宾塞把优美描写成有生命的物体身上精力消耗的节省,柏格森认为优美是在外界的运动中感知到了某种轻巧,李斯托威尔认为优美就是对象处于不费力而没有阻碍的运动之中,使人们产生没有冲突、矛盾或任何痛苦的印象[51]。

2.优美的本质特征

美学史上把优美的本质理解为和谐。这种和谐既是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也是真与善、主体活动和客观规律的和谐,形成了对称均衡、多样统一的形式美特征,由此引起主体感官的愉悦。

优美是人与世界和谐共存的情感满足和体验,在优美的状态下,主客体处于相对统一和平衡之中。优美的事物,从内容上说,不表现为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是内容和形式的自由的和谐统一。从感性形式上说,优美的事物一般具有清新、秀丽、典雅、小巧、轻盈、柔和、宁静、圆润、舒缓、微妙、光滑、流畅等特点,主体的感官可以自由把握,主体的力量可以自由驾驭的性质。立普斯认为优美达到了“免于苛刻、困窘、生硬的自由,不意味着无力,而意味着无争,它以内在的明了性,在本体自自然然的发展中,保持它的本色,履行它所履行的任务;前提既定,力量现存,它于是永远顺乎自然,连绵不绝,朝着可能的方向畅流下去。这是同一切分歧、踌躇、疑惑相对立,同参差、争执或矛盾相对立的‘自由’。一股力或几股交流的力,一旦纵放出来,在任何地方都不发生陡然的干预或游离,任何点上都不停顿,更不横遭挫折,完全是自然而然地向前进展,那么,这一股或几股力沿着向前进展的线条,便是优美的”[53]。正如李泽厚所说:“优美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真与善、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是现实对实践的肯定。在形式上,它呈现为和谐、平静、稳定……,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似乎是处在交融无间、相对统一的状态中,给人们以比较宁静和谐的审美愉快;

优美在中国和西方艺术中也形成不同的表现特征。西方美学讲优美,主要以人体为对象,总是与人的姿态、形体和动作结合起来,这从贡布里希对波拉克西特列斯雕刻作品的评价、博克对优美形式美的论述都可以看得出来,席勒还把优美扩展到人的精神美和心灵美方面。中国古代美学讲优美,主要以自然为对象,如“杏花春雨江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等都是优美自然之景的描述。

优美在自然、人生和艺术领域也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一般说来,自然界中的优美是侧重于外在的形式特征,如蓝天白云、碧波万顷等都是自然界的光影声色这些形式特征来引起人们的心灵愉悦感和满足感。社会领域的优美,主要以真和善的统一为特征,侧重表现人的精神和心灵,是秀丽、端庄的外表与人的内在精神、美好人格的统一。艺术领域中的优美主要是以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以优美和谐的艺术意境来打动人,引起人们心灵的和谐自由感。

1、美,首先表现为人类生命主体对客体对象性、有益性的反映

美的本质反映必须体现“三性”的统一,三性:人类生命主体性、客观对象性、两者在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人类生命主体性和客观对象性实际上是强调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问题,有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才有美的前提条件,才能谈得上审美和美感问题。但我们要分析的是美的本质问题,我们就不能停留在两体上,我们必须要研究两体中什么样的精神反映。这就是美的本质的关健问题。我们说,美的本质必须体现出对人的生命主体精神有益性,这是对美进行本质分析的核心。美的本质、美的问题,必须是人类生命主体精神有益性的反映。

讲这个问题我们决不能脱离上面的分析,美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是人类生命主体精神的特殊形式。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可以往下推断了。既然美是相对于人类而言,那么美与不美的精神意识,就不能离开人的因素。又由于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与人类生命主休生存发展有关,从而就决定人类对美与不美的反映,带有了精神功利性。我们不能否定这样的现实。换句话说,人类对美的认识是从人类生命主体出发的,一切有益于人类生命主体的反映才是美的反映,一切无益于人类生命主体的反映,都不是美的反映,甚至是丑的。美带有人的精神功利特点。美的意识就是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的精神。

(1) 从美的产生上看

我们说对美的本质认识是人类文明达到相当程度之后的事,而美感的产生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但我们分析美的本质时,我们又不能离开美感,美的意识。

我们从美的产生上看,美感的产生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第一是具有审美对象——审美客体。第二是有审美主体——审美者。第三是要有一种安全感,保证生命不受侵害以及悠闲的环境。前两个问题我们已讲过了,第三点要有安全保证生命不受侵害优越的环境,是特指人类生命而言的。美及美感的产生都要与人类生命有益性有关,任何无益于人类生命主体或有害于人类生命主体的事物或环境境都违背美的本质的,如我们在动物园里欣赏老虎时,此时此刻,我们可以想到老虎的性格美、皮毛美,可当老虎跑出来,要伤害你的时候,这时在构成无益于人类主体生命的同时,美也就立即消失。此时的老虎成了凶残、丑恶的敌人。

(2) 人类生命主体精神有益性反映是美的唯一本质

美的本质首先表现为人的思维本质,是人类精神的一个方面,美的本质,更表现为人类生命主体对客体对象性的关系。而这种对象性的关系,必须是一种对人类生命主体来说是精神上有益性的关系。任何对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的启示和体现等,都是美的本质体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似乎涉及到美的判断或审美的问题,然而,我们在研究美的本质,又离不开这些问题。我们只有通过现实逻辑的推理和美的事实为依据,来证明这一问题。

人类从一开始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文明的活动,而人类所有的文明活动都与人类自身的生命主体的有益性生存联系在一起。生命的法则,也是宇宙的法则。人类只有把所获得的、所追求的、所创造的、所关心和幻想的一切,都与人类生命联系在一起,才真正体现生命的法则;真正体现人类生活的本质。人类正是遵循了这种宇宙的法则,去征服自然,创造世界,摆脱野蛮,而不断地走向文明的空间。也正是由于这一法则,使人类的善恶、美丑标准,就界定在人类主体生命的有益和无益上。无论是在最原始的初民时期,还是在高度文明的今天或未来,人类都不会离开对人类生命主体的有益性标准去发现、追求、创造美。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列举大量的事实来证实。譬如,母亲的美是最永恒的美。在世界上惟一共同的音节语言就是“妈妈”,这种美就是最典型的人类生命有益性意识。我们每一个人当他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惟有母亲是最直接为婴儿这一最弱小的生命,提供无私奉献的人。在人生的任何时候,妈妈对孩子的爱,都表现为最赤诚的爱。母亲对孩子的奉献,总是那样的无私无畏。在这种最无私、最善良的深处,潜在着母亲对生命最大限度的包容,体现着母亲对生命最大限度的有益。母亲就是生命的化身,是生命的摇篮。母亲不仅创造了生命,还无私的养育着生命。所以,在人类看来,任何最圣洁、最大公无私的爱,都无法与母爱相比。母亲是最美的,婴儿最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因为,在婴儿这一人生最弱小的生命阶段,他们在母体的色彩世界里,惟一可感的颜色就是红色。红色也是人的血液之色。人类有史以来,美的的历史,其实质,都是对人类生命有益性的发现和创造的历史。美的历史就是人类生命主体的进化、完善的历史。美的发现与创造的实质,就是人类生命主体美的完善和满足。人类就是在不断地追求美的同时,也使人类自我生命的灵魂得以净化和完善。向往、追求、创造美的实质,就是人类自我主体不断地获得相对完善的生活和体现。因此说,人的尺度或标准,都建立在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的前提下,追求美与追求生命的永恒性、无限性往往紧密相联,难以区分。这一点,在我们今天可以考察到的人类最原始人生活中,已有了明显的表现。从目前考古的发现表明,在人类最远古的时代,先民们,就把红色与人的生命联系在一起,或许他们为了美,或许他们就是反映人类自我对生命无限渴望和追求人类自我生命的永存。人们把对红色的喜爱与人的血液联系在一起,并视之为人类生命奥秘的具体象征。为了寄托这种人类生命的灵魂永存或生命之再生的观念,几乎在世界各地所有古人类生活过的地方,都可以找到在人类旧石器时期,先民们用红色赭石涂抹在死者身上或周围的现象。从我国北京周口店山顶洞的考察也表明山顶洞人在埋葬氏族的死者时,也在死者的身上、周围撒上许多赤铁矿粉,意味着人类生命的血液在身体的周围流动,显示出先民们最古老的也最有说服力的人类生命主体对生命永恒性呼唤的意识,以及最原始的美的意识与人类生命主体精神有益性的联系。在古希腊时代,人体成了美的主题,因为在他们看来,人体集中了天地万物之美,人体是美的化身。此外,在古希腊人的眼睛里,神只不过是人的放大;人的形状,就是神的外形;神的生活就是人的生活;神的美就是人的美。神是超然于宇宙万物的,是宇宙的中心,实际上这里讲的神是万物之主,是宇宙的中心,也就是人类自己。一切宇宙万物,都是以人类生命主体为中。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作为一种永久性的人类居住地,而建造的,因为在那里将获得永生。“木乃伊”是为了获取生命的再生或生命之永恒,因为,在古埃及人看来,把尸体的碎块重新拼凑起来,人就可在阴间复活。而在古埃及金字塔前面的“斯芬克斯”即狮身人面像,不过是神话中的一种动物。最终从美的本质上看,“斯芬克斯”的形象是一种勇敢的神,实际上是人的美化,最终又是为了保护人类生命。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我们中国以及许多国家或地区均可找到。如中国的石狮、麒麟、龙、凤等都是人化了的或保护人的神(人)。龙实际上就是中国人的化身,龙的形象就是人的形象,龙是力量的化身,是永恒生命的化身,也就是人的力量、生命的无限性。甚至,龙就是天,就是地,就是权力,就是一切。所以在我们中国,皇帝即龙,龙又是皇帝。

从艺术看,我们中国最原始的图画中,都留着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的痕迹。尽管中国的绘画大多表现一些客观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花虫、鸟兽,但就在这些历史的图画中,无不渗透着生命有益性意识。在陕西临潼姜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盆了就明显地画着鱼、蛙等图案。这些鱼和蛙等动物,与当时的人类生活有着直接的关联。约在公元前2万年左右绘制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都明显地画着野牛、鹿、野马、野猪等形象。这些都体现了与人类生存即生命的联系。澳大利亚出土的约公元前4万年前的《女性雕像》,那丰满的乳房和“育儿宫”却占去了人体的大部分,是人[1]类生命意识的典型化。

关于这样的事例在文学、舞蹈、音乐中我们同样可以找到美与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联系的渊源。中国的盘古开天地与西方的上帝造人说竟如此的相似。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是因为他拯救了人类。夸父追日、大禹治水都是为了人类生命不受伤害,促使人类幸福、安乐地生活。从舞蹈来说,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就必然有体现生命的舞蹈。“在舞蹈中异性们最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优长之处,适者生存的天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一些祭祀生育的舞蹈活动达到高潮时,就是直接的性交行为——舞蹈成为人类生命的直接显现”①。从音乐上看,音乐作为情感的美,其目的就是为了“激发情感或优美的情感”②。从音乐的音程、节奏、旋律上看,往往都是人类主体内部的生命律动相协调。从而达到有益性人类生命美感之目的。我们说,最优美、最能打动人、最能抒发人内心情感的音乐,一定是有益于人生命的生命旋律。对音乐来说,取什么样的名字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能否引进或激发人类生命主体内在的情感。

通过以上的事例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美的本质与人类生命主体精神有益性的必然联系。那么美的本质所反映的人类生命主体精神有益性的联系,是个别的呢,还是杂乱的呢,是纯主观的呢,还是实用的呢?我们说都不是,美的本质是引起人类生命主体精神有益性的整体和谐与统一。

2、美还表现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的整体和谐和统一

美的本质反映带有一种精神有益性的特征,但不等于说美是个别的,是某人的主观意识。不是说我认为对我有利的就是美。美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有益的精神,是一种人类生命主体有资本输出性精神,这就绝对排除了物质功利性,不带有物质功利的色彩。因此任何某个个别的人或团体从物的功利性出发,而不从整个人类生命主体精神有益性出发的行为和意识都不符合美的本质。美必须是一种引起人类生命精神有益性的反映。其次,对美的本质的理解决不能忽略整个人类生命的整体,美要反映整个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的精神。再次,只有在整个人类生命主体精神有益性上的整体的和谐与统一才是美的本质。

第一,美的本质不同于习俗,美的永恒取决于整个人类生命有益性之永恒。

习俗是指习惯或风俗,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习俗有好坏之分,而美的本质则是惟一的。作为风俗习惯的习俗,有时在某个个别地区或国家成为那里人的自觉行动,甚至在局部看来是“美”的。但从整体看来是丑的。在旧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妇女有缠足的习俗,并以此为“美”。这里的“缠足美”显然是有害于生命的,为了“缠足美”妇女们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变成小脚女人以后,又给妇女的生存、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所以从整体看来,是无益于生命的,尽管在局部看来是美的,但从美的本质上看,整体是不和谐的,尽管在局部看来是美的,但从美的本质上看,整体是不和谐统一的。所以,“小脚女人”不是美的形态,而是生命的畸形,是丑的。所以被后人反唾弃。再譬如,被现代人称为现代“活石器人”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居住着一个至今未被现代文明所影响,继续维持着石器时代生活的民族,他们喜欢用猪油和炭粒涂抹全身,把脸部涂成黑色或红色。他们还把鼻子刺出一个洞,然后插入猪爪或鸟爪。这种行为恐怕就没有任何美的价值,也不会被推广和广泛地流传,因为它无益于人类生命。

第二,有益性精神是从人类生命整体来衡量的。

纯个人主观的绝不是美的本质,某局部或地区的有益性也未必就是美。美必须从整个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来衡量。如战争,我们可以将之分为美与丑。战争就意味着人类生命受到危害,意味着流血和死亡。但同样是战争,我们可从正义和非正义上将之与整体人类的有益性和无益性来看待。战争是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如果在非常时期,为了减少人类生命的灾难,将流血、死亡控制在局部的、少量的范围内,我们还需要对敌人发动战争,以正义战争消灭非正义战争,尽管也流血,可这种流血从人类生命整体看来是美的。所以人类永远颂扬这种为正义战争、为了世界和平和幸福,为了自己的国家领土完整等而光荣牺牲的英烈们,人们给这样的英烈冠之以最美的荣誉“永垂不朽,万古长青”。实际上是说英烈的生命永恒,或许正是这个缘故,在人类历史上,所有的非正义战争,其结果都没有好下场,希特勒发动了要征服整个地球人类生命的世界大战,在他及他所在的国家和民族部分人看来是美的,但从整个世界看来是丑的。因而,人们又发起了代表美的正义战争而制止非正义战争,由此看来,人类生命有益性精神,是建立在整个人类的前提下,并不是指个别的、局部的有益、无益,对敌人的仁慈就意味着残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再举一个例子,冰雪消融,意味着气候转暖。春天的到来,但同样是冰雪消融,其在特殊的条件下人们反而认为是丑的。如南极的冰雪消融,反而给人类造成比世界大战还要严重的灾难。因为若南极的冰雪消融了,地球将重新回到水的世纪,那么,人类生存的空间就变得异常的狭小,就意味着人类生命的死亡和恐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类许多国家都派出了南极考察队,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制止南极和整个地球气候变暖。人们把这种制止南极冰雪消融的事实,说成是美的。这个事实更进一步说明,美的本质确实是引起人类生命主体精神有益性的整体和谐与统一。

第三,美的本质有时还表现在时空上的相对矛盾,但这决不影响美的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精神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这里讲时空上的相对性是指时空的特殊变化,给美的本质与美感上造成矛盾,但决不影响美的本质,决不影响美的整体上的和谐与统一。判断美的标准不能以某个个别的现象为依据,还是要从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精神整体上来把握。

譬如,大地是美的,人们赞美大地,是因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们依赖大地,是因为大地能够给人类生存带来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大地又给人类提供无尽的物质保障,大地以它那博大而又大公无私的胸怀,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大地以对人类生命最大限度的有益性,来满足人类的生存。因而,人们把大地视为人类的母亲。然而,大地有进也有不尽人意的时候,如发生地震,这种特殊的现象,就是有害于人类生命的,所以是丑的。但是人类为生命的永恒,与地震作斗争,最终采取抗震球灾、重建美好家园的举动,又是整体上有益于人类生命,所以是美的。太阳是美好的,它是生命的象征。太阳给人类生命带来光明,给世界万物带来无限的生机。正是因为这一点,人们决不会因为夏天的太阳过于炎热而仇恨太阳。水是美的,它是生命的源泉,但洪水是无情的,失去了美的性格。但人们也决不会因此而彻底对水的否定。人们只能去寻找如何与水建立一种整体和谐统一的关系。因此说,美有时表现出时空上的相对矛盾性,但这并不等于美的本质存在着时空的矛盾性。具体事物表现在时空上美的矛盾,并不等于美的本质上的不稳定性,美就是引起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的精神整体和谐与统一。

以上我们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了美的本质。这个问题,其实并非神秘,我们没有必要脱离现实去对美作纯抽象的分析,美是实实在在的,美的本质也是可以认识的,美的本质源于人类生命的本质,美的永恒性源于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之永恒,美的整体和谐与统一,取决于整个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的精神整体和谐与统一。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美的本质”的内容?()
正确答案:AB

美的本质是什么
美的本质是一种主观与客观交织的感知与体验。一、美的本质概述 美的本质,涉及人对事物、艺术、自然等一切美好事物的感受和评价。它不是固定的,而是因人而异的,同时也包含了人们对事物属性的普遍认同和审美追求。美的本质既有主观情感的投射,也有客观事物的属性体现。二、美的主观感知 美的感受首先来源...

美的本质是什么?美的主要特质是什么
美的本质就是自由自在地劳动。美是表达劳动的自由自在性的事物,理解美的本质的关键在于理解创造美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主要特质:1、社会美 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它包括人物、事件、场景、某些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等的审美形态,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2、自然美 社会性与自然...

简述美的本质是什么
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性,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这种存在,与人类意念正方向指向有关,人类既是美形成条件中两种客观存在中的一方,又可作审美的主体。我们人类的存在,具有多种属性,不可能每种属性均与美的形成有关。我们可以发现,也可以体会到:凡是公认的...

如何理解美的本质?
1.1 柏拉图的观点:美的本质在于美的理式。在这个理式-现实-艺术的层级中,理式是最高级的存在,艺术作品则是理式的影子。1.2 康德的观点:美是主观的,它产生于不涉及利害关系自由的快感。在审美判断中,美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1.3 黑格尔的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表现。自然无法完全显现理念,...

美的本质美的规律
美的本质:美是引起人类生命主体精神有益性的整体和谐与统一。美的规律:1、美的事物的形式有着特殊的规定性,这是自美的观念产生后找到了应该说是附着的形式就一直存在着的。而且是不以审美主体的意识改变而改变的;2、美的事物经常是以其鲜明生动的形式——色彩、声音、形体等诉诸人们的情感感受的。各种...

美的本质是什么?
美的本质就是自由自在地劳动。美是表达劳动的自由自在性的事物,理解美的本质的关键在于理解创造美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美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人类关于美的本质、定义、感觉、形态及审美等问题的认识、判断、应用的过程是美学。美包括生活美和艺术美两个最...

美的本质是什么啊?
美的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性,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这种存在,与人类意念正方向指向有关,人类既是美形成条件中两种客观存在中的一方,又可作审美的主体。美的体现:内在美,人的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美,是人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等内在素质的具体体现,所以内在美也叫心灵美。它包括人生...

美是什么?
根据马克思主义事物的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层次的理论,本文认为,美的本质主要可以表述为:一、从本质论讲,美是主观的,即美是人的社会意识;二、从根源论讲,美是客观的,即美源自于一种客观存在的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价值即客体与主体的统一;三、从中介论讲,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即客观对象的审美价值符合人作为审美主体...

美的本质主要是什么
问题一:美的本质是什么?柏拉图在其《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了三种美的定义,即“美是有用的”,“美就是有益的”和“美就是视觉和听觉所生的愉悦”,从而提出了美的“效用”的看法。在对话中,苏格拉底区分了“美本身”(即“什么是美”)和“美的事物”(即“什么东西是美的”)。一般人(包括希庇阿斯)在回答“什...

鼎城区18656722095: 崇高作为一种庄严的美和雄浑的美,与优美的区别 -
澹曲甲磺: 1 优美与崇高的比较 1.优美的概念、特点及本质特征 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阴柔之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

鼎城区18656722095: 比较优美,壮美和崇高的美学风格上的不同,并用具体的艺术作品来说明 -
澹曲甲磺: 优美和壮美 一、优美和壮美:两种不同形态的美 (1)优美 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优美的本质属性是和谐.在它的内涵中,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之间均处于协调和完善状态.在外在形式上,...

鼎城区18656722095: 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具体点,是论述题.(文艺美学) -
澹曲甲磺:[答案] 美学思想是能够深刻揭示审美现象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美学思想具有两个基本特点:1.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藉文献之中,从而能代代相传.2.具有理论的形态.优美的本质及其特征. ①本质:人与世界的和谐共存...

鼎城区18656722095: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宣伟伯提出过一个,用来解释个人选不选择某一事物的行为 -
澹曲甲磺: 优美:优美的本质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或者本质特征在于“和谐”,实质在于它体现出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也体现出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感知:感知包括简单的感觉和...

鼎城区18656722095: 优美和崇高的不同本质特征? -
澹曲甲磺:[答案] 优美是舒畅了人的心理感受,而崇高是先压抑人的心理使观赏者从压抑中突然获得放松

鼎城区18656722095: 对优美本质特征的理解 -
澹曲甲磺: 简单来说,雕塑精致,富有灵气,感人,顺眼,包括正能量.

鼎城区18656722095: 优美的基本特征 -
澹曲甲磺:[答案] 希望能够帮到你吧 一、优美的特征: 1、优美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 2、优美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 3、优美是和谐化一的内容; 4、优美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

鼎城区18656722095: 美学专题美的本质是什么 -
澹曲甲磺:[答案] 有关美的本质的论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狄德罗提出:“美是关系”,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美的本质,如果说秀美,柔媚,俊雅是美的外在表现,给人以和谐宁静和优雅的喜悦感,那么,崇高的理想,高尚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