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神论者的对于疑神论者来说,人生的意义何在

作者&投稿:弓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生活在南朝的杰出的无论神论者是?~

  范缜(约450~约515)fan(四声) zhen(三声)

  中国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无神论者。字子真。南阳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曾任宁蛮主簿、尚书殿中郎、宜都太守、晋安太守。他曾同佛教有神论者进行了两次公开的论战。范缜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说,认为人生好比同一棵树上的花朵,有的花瓣被吹到厅堂,也有些花瓣飘落进粪坑中,这完全是自然现象,毫无因果可言。对于形神之辩,他认为,形神相即,不得分离。精神离开形体,不能单独存在。著有《神灭论》、《答曹思文难神灭神》(即《答曹舍人》)。
  天监六年(507)任中书郎时正式发表《神灭论》。他断言死精神消灭,不可能成佛,人的富贵贫贱并非天生命定,因果报应纯系无稽之谈。范缜的《神灭论》一出,“朝野喧哗”。统治者为了肃清它的影响,曾下了一道《答臣下神灭论》的敕书,用权势来压迫范缜;同时,又动员了王公、权贵、僧侣六十多人,发表了七十多篇文章来围攻范缜。竟陵王萧子良又施以危压引诱,范缜仍坚守己论,不肯屈从。子良使王融谓之曰:‘神灭既自非理,而卿坚持之,恐伤名教。以卿之大美,何患不至中书郎,而故乖剌为此,可便毁弃之。’缜大笑曰:‘使范缜卖论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书郎邪?’(《南史·范云传》)
  《梁书·范缜传》:缜祖籍南乡舞阳(今河南泌阳县西北),祖琢之,官至中书郎;父蒙,曾为奉朝请,早卒。缜少孤贫,弱冠,拜当时的名儒刘瓛为师。他卓越不群,勤奋好学,深受刘瓛赏识。“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由于“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朝廷所重,一直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5岁就白了头。35岁始起家齐朝宁蛮主薄,累迁至尚书殿中郎。大概就在他入仕前后,愤世黑暗与佛教的欺骗,于是研究汉魏以来,特别是杨泉、何承天等人的无神论和神灭论思想,对佛教唯心主义进行坚决斗争。永明七年(489年),笃信佛教的竟陵王萧子良大宴宾客,范缜在座上发言反对佛教的神不灭与因果报应。子良问:“君、不信因果,何得有富贵贫贱?”缜答道:“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坠,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范于粪溷之中。附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他的意思是:人们的富贵贫贱并不是前生注定或因果报应的结果,而是由不同的客观条件造成的。
  “子良不能屈,然深怪之。”
  为了进一步展开论战,范缜乃以问答形式,著《神灭论》,论述其理。他指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就是说,身体和精神是对立的统一体,精神(灵魂)从属于身体,身体存在就有精神(灵魂),人死了,精神(灵魂)也就随之消灭。又说,形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互为依存而不能分割的。
  他又举例说:精神就像锋利,形体就像是刀刃。离开了锋利就无所谓刀刃,离开了刀刃就谈不上锋利。没有听说刀没有了而锋利还存在的,岂有形体亡了精神还在的道理?从而,他作出了形与神关系的正确论断。
  形神关系问题,是当时哲学上的一个关键性的理论问题,也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水岭。范缜关于“形神相即”和形质神用的一元论体系,是我国古代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当时论敌提出:木与人既都是质,但是“木之质无知也,人之质有知也。人既有如木之质,而有异木之知,岂非木有其一,人有其二邪?活人和死人都有形骸,岂不是死人与活人都有知?”也就是说精神可以离开形体而单独存在。范缜解释说:人与木、生人与死人虽然都是质体,但是两者的本质属性不同,觉是人生的属性,无知是木和死人的属性属,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论敌又提出:既然生人之形有知。那么,“死者之形骸,非生者之形骸邪?”如此,死人也应有知,有灵魂。范缜辩解说:“生形之非死形,死形之非生形。区已革矣,安有生人之形骸,而有死人之骨骼哉?”有如“荣木变枯木,枯木之质,宁是荣木之体?”即是说,由生人变死人,荣木变枯木,是一种质变,不能等同。“若枯即是荣,荣即是枯,应荣时凋零,枯时结实也。又荣木不应变为枯木,以荣即枯,无所复变也,荣枯是一,何不先枯后荣?要先荣后枯,何也?”“生灭之体,要有其次故也。夫欻而生者必欻而灭,渐而生者必渐而灭。欻而生者,飘骤是也;渐而生者,动植是也。有欻有渐,物之理也。”就是说,人由生到死,树由荣变枯,是自然一定变化的规律,生与死,荣与枯,两者既不同质,也不能反变和循环。这些有关物质的属性和事物发展规律的解释,进一步发展了当时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在“知”(感性)与“虑”,(理性)认识上,论敌们问道:
  “形即是神者,手等亦是神邪?”范答:“皆是神之分也。”又问:“若皆是神之分,神既虑,手等亦应虑也?”范答:“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而无是非之虑。”“浅则为知,深则为虑。”
  即是说,认识分为知、虑两个阶段,手等只有痛痒之知,而无是非之虑。他认为:“是非之虑,心器所主,”而“五脏各有所司,无有能虑者。”论敌们又问:“虑体无本”(即思维活动不必依赖一定的生理器官)。范答:“苟无本于我形,而可编寄于异地,亦可张甲之情寄王乙之躯,李丙之性托赵丁之体。然乎哉?不然也。”由此可见,他发展了认识论。只是由于当时的科学不发达,他把人类思维的器官错误的以为是心。
  范缜在《神灭论》最后指责“浮屠害政,桑门蠹俗,风惊雾起,驰荡不休。”由于迷信佛教,“惑以茫昧之言,惧以阿鼻之苦,诱以虚诞之辞,欣以兜率之乐”之故,“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续。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馨于隋游,货殚于泥木。……惟此之故,其流莫已,其病无限。”
  《南史·范缜传》载言:此论一出,朝野震动,肖子良急忙召集名僧和名士王琰等诂难之。但是,都无法难倒范缜。于是子良心生一计,以中书郎为诱饵,派王融去劝说范缜放弃神灭论,缜大笑道:“使范缜卖论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书郎邪?!”这体现了他坚持真理的高尚品德。


  范缜著额《文集》十五卷,大都散佚。传世者除《神灭论》外,另有《答曹舍人》等四篇,收于《弘明集》与《全梁文》中。其生平主要见于《梁书》和《南史》。

  缘起法,是佛教的宇宙观。

  缘起,就是世间所有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自己产生自己的现象(诸法无我),没有永恒不变的现象(诸行无常)。

  唯物主义说物质决定意识的产生,却解释不了物质是如何产生的。这一点,量子力学已经解释清楚了。在量子力学中,量子的运动状态是不确定的,所谓的“客观存在”在量子力学里是没有的。在这里,主观、客观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接近了佛教的说法。

  所以爱因斯坦说,他不相信上帝是在掷骰子,就是指量子运动的随机性。

  美国德克萨斯州州立大学的量子力学专家威勒博士,在实验观察中证实:“只有受到观察,才有存在,若无观察,就无物存在!”这就是量子力学里的“观察者促变律”。著名物理学家菲列兹伦敦说:“冯纽曼的精微量子学说显示出物质上的实体只不过是人类意念所造成的而已,真正的实体是思想意念。”
  量子力学表明:实验中观察者的意图起着重大的作用。一个量子力学系统在某个特定状态被观察得越频繁,该系统就越可能保持原来状态。表明人的心念与无生命物体存在着微妙的互动沟通。在医学上,一个患者如果乐观豁达,他的病就容易好,这已是人们的共识。而有的人做了肿瘤切除手术,但始终怀疑还在,结果肿瘤真的会回到身体来。

  在量子力学中,观测者的主观行为或称精神因素,已成了不可避免的作用之一,观测者所能测到的数据,已非干扰前的本来状态。这就是“测不准定律”。当你要“确定”一电子的位置时,这一确定,就给了这个电子极严重的影响,它的动量立刻变到无穷大,它再也不是原来电子的行为了。而当你要“确定”它的动量,则它的位置又无法确定,至多只能确定它在某点出现的概率而已。

我倾向于回答另一个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的意义?我假定它想说明的是一些普遍的目的。我不认为人生就一般而言有任何目的。它只是发生着。但是对于个体的人生会有目的,而怀疑论没有任何理由要他们抛弃这些目的。当然,他们不能确定他们就能达到他们所指望的结果;但是你会对那种除非胜利确定无疑否则拒绝作战的战士嗤之以鼻的。那种需要宗教支撑他自己的人生目的的人不过是懦夫,我不可能认为他跟那种承认失败并非不可能然而去碰碰运气的人一样好。
否定宗教,难道不就意味着否定婚姻和贞操吗?
再一次地,我们必须回答另一个问题: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相信婚姻和贞操有助于尘世的幸福,还是认为,即使它们导致尘世的痛苦,也为了将来上天堂而必须加以提倡?持后一观点的人无疑会设想怀疑论将会破坏他所谓的美德,但是他也将不得不承认他所谓的美德并不给予人类尘世的幸福。如果在另一方面,他们持前一观点,也即认为存在着赞同婚姻和贞操的尘世的理由,他也必须认为这些理由对于疑神论者同样有效。对此而言,疑神论者对于性道德并没有独特的观点。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会承认有充分有效的理由反对无节制地满足性欲望。然而,他们是从尘世,而不是从假定的神喻,推出这些理由的。
信仰理性难道不是一个危险的信条吗?撇开了精神和道德的律法,理性难道不是不完美的和不充分的吗?
明智的人,不管是不是疑神论者,都不会仅仅相信理性。理性所关注的是事实,有的由观察而得,有的由推导而得。是否有来世的问题和上帝是否存在的问题都与事实有关,而疑神论者认为这些问题必须用与“明天是否有月食”这类问题一样的方法来研究;但是事实本身并不足以决定行动,因为它们不会告诉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目标。在目标这一范围,我们需要理性以外的别的东西。疑神论者将在他自己的心中而不是从外部的指令找到自己的目标。让我们举个例子:假定你希望搭火车从纽约到芝加哥;你将用理性去发现什么时候火车将出发,而那自以为具有洞察力和直觉因而无需时刻表的人会被当认为是相当愚蠢的。但是没有一份时刻表会告诉他旅行到芝加哥是明智的。无疑地,为了决定那是明智的,他必须考虑更进一层的事实。但是在所有的事实之后,将会有他认为符合去追寻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对疑神论者和对其他人来说都一样,是并不属于理性的范围的,虽然理性一点都不与之相冲突。我所说的这个范围是属于感情、感觉和欲望的。
你把所有的宗教都视为迷信或教条吗?在现有的宗教中,你最尊重哪一个,为什么?
所有拥有大量信徒、有大规模组织的宗教或多或少都有教条,但是“宗教”一词并没有确定的含义。比如,虽然儒教并无教条,但是它也可被称为宗教。而在一些基督教的自由派中,教条的因素已被减低到最低程度。
在历史上的大宗教中,我喜欢佛教,特别是它的最早期形式,因为它具有最少的迫害因素。
共产主义者也象疑神论者一样反对宗教,疑神论者是共产主义者吗?
共产主义并不反对宗教,它就象伊斯兰教一样,仅仅反对基督教。共产主义,至少是苏联政府和共产党所拥护的那种共产主义,是一种特别恶毒和具有迫害性的新的教条体系。因此每一个真正的疑神论者都必定反对它。
疑神论者是否认为科学和宗教是不可能相容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宗教”的含义。如果宗教仅仅意味着一种道德体系,它是能够跟科学相容的。如果宗教意味着一种教条体系,被当做不可置疑的真理,那么它是与科学精神不相容的,科学精神拒绝接受没有证据的事情,并且认为完全的确定性几乎是不可能的。




无神论者的理论
不是。不相信某个事物是真实的,并不等于相信它是虚假的。“不相信”只是否认证据,而“相信”却是认为有证据。不相信神的存在的人,可能并不完全否认神的存在的可能性,只不过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法让人相信这种可能性,或者若其认为人类无法知道神是否存在,那么他们就成了“疑神论者”(...

求无神论者在全球的比例?
二者区别在于,无神论者相信神不存在,而疑神论者不相信神存在。而大部分没有信仰的人并不能做到真正的无神论者那样坚信神的不存在,很多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的人其实都是agnostic。换个角度讲,信神或不信,都是些个人选择的事情,仅仅因为别人是无神论者就将其否定,是不符合现代公民精神的。

无神论者怕鬼吗
无神论者一般也可以说是疑神论者或者不可知论者,他们虽然不相信神的存在,但也可能不会完全否认神存在的可能性,所以他们是怕鬼的。他们怕黑、怕不可知的东西,那类东西就如鬼一般令人恐惧了。

人类已经用科学证明神不存在,为何还有人信鬼神?
对于有神论者,有两种,一种是自以为已经体验过所谓的神,而不是骗对方已经经历过神,而另一种则是自己不知道有没有神,但是,由于没有办法证明没有,所以情愿相信有神,而这种也没有骗谁,自己只是情愿相信而已。因为对于相信神存在的人,是要通过这套逻辑去实践信仰,而不是为了骗谁。所以,当...

有的人不怕鬼,他是无神论者对吧!他能以鬼的形式考虑鬼的处境对吗?
有些人的灵魂是很强大的, 无论他信什么, 可以有强大的意志力。但是无神论者不怕鬼, 那个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不怕, 如果他经历他生命软弱的部分, 根本不需要一个鬼就可以把他打败,要注意有些人是死亡都不惧怕的, 但是如果不明白真理, 人不可能做到没有惧怕,这个跟你理解的思考鬼的处境完全不...

我是唯物主义有神论者,我不能相信上帝吗?
在他那里,不可知论者是指对基督教神学教条表示怀疑,但又拒绝无神论,从而主张把上帝是否存在这一类问题搁置起来的人。如果真有一位不可思议的神,他的存在不是唯物主义或者唯心主义者所能领略的,或许只能是不可知。而唯心主义是唯心所现,连神也是自己想出来的,每个人心中的神都不统一。

请从逻辑上解释上帝为什麼永恒存在。
作者:二狗宝宝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636134\/answer\/5179756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在哲学史上有几个比较出名的证明神存在的论述,每一个都有反驳,但是到了最后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怀疑主义者\/不可知论者等之间最直接的...

信神不信神是人的自由,但是不要进行宗教攻击
不相信神的存在的人,可能并不完全否认神的存在的可能性,只不过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法让人相信这种可能性,或者他们认为人类无法知道神是否存在,那么他们就成了“疑神论者”(旧译“不可知论者”)。【为什么无神论者不相信神的存在?】每一位无神论者都可能有自己的理由不相信神的存在。有的是从哲学上否认神的存在...

除了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还有什么论者
【十六知见】概念一我 二众生 三寿者 四命者 五生者 六养育 七众数 八人 九作者 十使作者 十一起者 十二使起者 十三受者 十四使受者 十五知者 十六见者 详细概述一我 若于名色阴入界等法中无明不了。若即若离中。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我为也 二众生 于名色阴入界等法...

泛神论者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这种泛神论的态度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否定目的论:“自然并没有预定的目的,一切目的因都不过是人心的虚构”;一是导向决定论:“自然中没有任何偶然的东西”。这两个结果基于同一个理由:“一切都是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他的逻辑很清楚:既然一切都是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那就不能说预设了...

永城市15674035596: 佛语中,六根清净的六根是指什么? -
蔡亮安神: 六根清净'这个名词,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来,是非常浮浅的,甚至非常好笑的,他们以为凡是出了家的僧尼,一定就是六根清净的人,如果稍微沾染了一点男女钱财的习气,一些专门喜欢扬恶隐善的新闻记者,便会在报纸上大做他们'六根...

永城市15674035596: 基督教对人生的定义 -
蔡亮安神: 为什么要信耶稣这大千世界虽有很多令人向往的美好事物,但也有丑恶,所以有人对人生绝望、厌世,甚至想以自杀来结束这宝贵的生命.另外有些人得了不治之症,强烈的求生欲望使他不顾一切地进行抢救治疗,以挽回垂危的生命.人生就...

永城市15674035596: 人生是什么 基督教丧事礼拜讲章 -
蔡亮安神: 原发布者:lqjt10人生是什么基督教丧事礼拜讲章来源:新浪博客|作者:报恩人|时间:2011-10-0919:02:00|阅读[2468]字体:[大中小][繁体][推荐]约14:6: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诗126:1:当耶和...

永城市15674035596: 庄子的真人神人观念有何意义,对当下有何启示 -
蔡亮安神: 《庄子·逍遥游》开宗明义提出了道家的理想人格——至人、神人、圣人.单看内七篇,三种人格,代表着三种不同的荣誉.称号,此三者所以不同.但作为三种人生境界,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譬如至人到底比圣人高明在哪,庄周又未尝赋予...

永城市15674035596: 人际关系意识 - 人际关系敏感的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急求!!最好分感觉、知觉、意识和
蔡亮安神: 交往和建立良好人际...2.自傲心理 自傲与自卑正好相反,自傲心理表现在交往中... 名誉和地位的基础之上的.其实,对于人生的幸福来说,所有这些远不如健康的交往...

永城市15674035596: 从文化的角度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写篇论文2000字 -
蔡亮安神: 与一般的宗教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的,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

永城市15674035596: 古代说朋友有哪些词语 -
蔡亮安神:[答案] 这些都是引用的,不知道你找的是不是这些 1.朋友或同志间友谊深厚,情投意合,叫(莫逆)之交. 2.同生死,共患难的... “厘尔女士.”这儿的“女士”指有德行的女子, 和后来说的“千金”一样,用以对妇女和未婚女子的敬称. 妻子的种种称呼...

永城市15674035596: 鲁迅先生的名言! 终生受用的! -
蔡亮安神: 1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2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3 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4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5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6、寄意寒星荃不...

永城市15674035596: 李白的事例 -
蔡亮安神: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