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兵部尚书的清朝兵部尚书列表

作者&投稿:翟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几个兵部尚书~

清朝的兵部一般有正部长尚书二人,副部长侍郎二人,清朝采取满汉双衔制,在用有能力的汉人官员掌握实权的时候,会设立一个满人的官员监督汉人官员做事,所以在清朝的兵部中,地位最高的是满人的尚书,但是真正掌握着实权的是汉人的兵部尚书。
清朝的兵部尚书是不掌握兵权的,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一个军队后勤的最高长官,平常打仗或者正常行军训练的粮草都是由他们调动、补给的,军队调动的线路、有关于军队内部将领官职的升降、任免都是由兵部尚书掌握大权的。
至于具体到军队内部的行军打仗方面,兵部尚书是很少能插得上话的,在很多时候,兵部尚书的地位还没有地方的总督高。

扩展资料
清朝设立兵部的时间极早,关外时皇太极便效仿明朝制度,设立六部。不过,当时的六部,更多保留很多过去的体制,主管六部的并非尚书,而是贝勒。贝勒以下设立承政、参政、启心郎、笔帖式等官职。当时主管兵部的则是贝勒岳托。
到了清朝入关后,虽尽力效仿明朝制度,但仍经过很长时间的变化,在编制、官职、职能上,开始不断完善。六部的职位,从贝勒改为尚书,尚书以下改为侍郎、郎中、员外郎等职位。尚书人数,也由最初的多人,逐渐定为满、汉各一人。
尚书的职位也不再由诸王贝勒兼任。到康熙三十年,清朝又在陪都盛京设立兵部。不过,盛京的兵部只有侍郎、郎中等职位,不单独设立兵部尚书。
雍正年间,地方总督兼任兵部尚书成为常例。当然,全国总督数量较多,为防止职权混淆,总督只领虚衔,便于处理地方军务。全国军务仍由中枢的兵部尚书处理。地方督抚想要调动军队,仍需要得到兵部调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兵部尚书

清朝时期的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不是正一品,而是从一品。
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制度王朝,在清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并且分化朝中文武大臣的权利来防止篡权。
清王朝的统治者们创立了一套适用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官员制度,在这个制度当中,朝廷当中的官员们被分成了九品十八个级别,并且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其中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吏部、兵部、刑部。
工部、礼部、户部、理藩院、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九门提督、内大臣的官职都是从一品。

扩展资料:
清朝最高等级的爵位是亲王,根据清乾隆《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一《户部·俸饷》所示,亲王岁俸银一万两。排在亲王之后的郡王岁俸银五千两,贝勒岁俸银2500两,贝子岁俸银1300两。
文武官员每年俸银:一品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1两,从九品31.5两。
此外,京官还有和爵位品级相对应的俸米补贴,乾隆时期英国使臣乔治·马戛尔尼曾出使中国,他记录下一个北京普通四口之家当年的家庭年收入是32两银子,支出是35两银子。
从普通百姓的收入和消费情况来看,当时清政府给官员们发的工资,也只够维持基本家庭开销。清朝前期,官员贪腐现象严重。
为了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雍正皇帝在登基后不久就推出了养廉银制度。养廉银的数额视各地的经济情况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异。
通常为年俸的10倍到100倍,据《清全典事例》记载,各级官员的养廉银为:总督13000-20000两,巡抚10000-15000两,布政使5000-9000两,按察使3000-8444两、
道员1500-6000两,知府800-4000两,知州500-2000两,知县400-2259两,同知400-1600两。
京官没有养廉银,但却掌握了地方官员的任免大权。地方官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得以冰敬、炭敬等名义向京官孝敬银子。
不过,能享受到冰敬、炭敬的都是手中掌握实权的中高层京官。下层京官因为没有这些灰色收入,所以生活是相当清苦的,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外放实缺,就可以大发横财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官制

序号 姓名 籍贯 上任时间 任前职务 卸任时间 卸任原因 1 韩岱 宗室 顺治元年
(1644年)   顺治三年正月壬戌
(1646年3月1日) 改镶白固子 2 谭拜 满洲正白旗 顺治三年二月甲申
(1646年3月23日) 兵部左侍郎 顺治四年四月乙亥
(1647年5月8日) 改吏部尚书 3 阿哈尼堪 满洲镶黄旗 顺治四年四月乙亥
(1647年5月8日) 都统 顺治七年三月癸酉
(1650年4月20日) 改礼部尚书 4 明安达礼 蒙古正白旗 顺治七年三月癸酉
(1650年4月20日) 兵部左侍郎 顺治十年二月辛酉
(1653年3月23日) 革 5 噶达浑 满洲正红旗 顺治十年三月丙戌
(1653年4月17日) 户部尚书 顺治十四年五月甲辰
(1657年6月13日) 去世 6 伊图 觉罗 顺治十四年五月丁巳
(1657年6月26日) 宗人府启心郎 顺治十七年五月乙卯
(1660年6月8日) 改吏部尚书 7 阿思哈 满洲正黄旗 顺治十七年五月甲子
(1660年6月17日) 刑部右侍郎 顺治十七年六月乙酉
(1660年7月8日) 管左都御史 8 苏纳海 满洲正白旗 顺治十七年六月己丑
(1660年7月12日) 工部尚书 顺治十八年九月癸未
(1661年10月29日) 迁内国史院大学士 9 明安达礼 蒙古正白旗 顺治十八年九月甲午
(1661年11月9日) 理藩院尚书 康熙六年正月乙巳
(1667年2月22日) 改吏部尚书 10 阿思哈 满洲正黄旗 康熙六年二月戊辰
(1667年3月17日) 镶白旗满洲都统 康熙六年三月乙酉
(1667年4月3日) 改吏部尚书 11 噶褚哈 满洲 康熙六年三月乙酉
(1667年4月3日) 正红旗满洲都统 康熙八年五月庚申
(1669年6月26日) 坐鳌拜党,杀 12 科尔科代 满洲 康熙八年六月癸亥
(1669年9月29日) 工部左侍郎 康熙十年五月甲寅
(1671年6月10日) 解 13 明珠 满洲正黄旗 康熙十年十一月壬申
(1671年12月25日) 左都御史 康熙十四年十月乙卯
(1675年11月17日) 改吏部尚书 14 塞色黑 满洲 康熙十四年十月壬戌
(1675年11月24日) 刑部尚书 康熙十六年八月辛未
(1677年9月23日) 改礼部尚书 15 喀代 满洲 康熙十六年十月庚午
(1677年11月21日) 左都御史 康熙十七年十二月
(1678年) 免 16 郭四海 满洲正红旗 康熙十七年十二月己亥
(1679年1月20日) 左都御史 康熙二十年二月己亥
(1681年4月3日) 改礼部尚书 17 折尔肯 满洲 康熙二十年三月壬申
(1681年5月6日) 左都御史 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辛巳
(1683年1月5日) 去世 18 杭艾 满洲 康熙二十一年十月庚寅
(1682年11月15日) 左都御史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癸未
(1683年7月6日) 改户部尚书 19 哈占 满洲正黄旗 康熙二十二年八月戊申
(1683年9月29日) 川陜总督 康熙二十四年四月辛丑
(1685年5月14日) 改礼部尚书 20 伊桑阿 满洲正黄旗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己丑
(1685年7月1日) 吏部尚书 康熙二十六年二月辛亥
(1687年3月15日) 改礼部尚书 21 鄂尔多 满洲 康熙二十六年二月壬戌
(1687年3月26日) 总管内务府大臣 康熙二十七年二月丙辰
(1688年3月14日) 改户部尚书 22 阿兰泰 满洲镶蓝旗 康熙二十七年二月丙辰
(1688年3月14日) 兵部尚书 康熙二十七年五月癸未
(1688年6月9日) 改吏部尚书 23 纪尔他布 满洲 康熙二十七年五月丁亥
(1688年6月13日) 正红旗满洲都统 康熙三十年正月乙卯
(1691年2月26日) 解,出征 24 马齐 满洲镶黄旗 康熙三十年正月乙卯
(1691年2月26日) 左都御史 康熙三十三年二月乙巳
(1694年4月11日) 改户部尚书 25 索诺和 满洲正蓝旗 康熙三十三年二月乙巳
(1694年4月11日) 工部尚书 康熙三十五年八月丁酉
(1696年9月9日) 革 26 开音布 满洲正白旗 康熙三十五年八月甲辰
(1696年9月16日) 步军统领 康熙三十六年九月庚子
(1697年11月6日) 改镶白旗满洲都统 27 席尔达 满洲镶红旗 康熙三十六年九月乙巳
(1697年11月11日) 左都御史 康熙三十八年十一月己亥
(1699年12月25日) 改礼部尚书 28 马尔汉 满洲正白旗 康熙三十八年十一月己亥
(1699年12月25日) 左都御史 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丙戌
(1707年12月31日) 改吏部尚书 29 耿额 满洲 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丙戌
(1707年12月31日) 刑部尚书 康熙五十年十月壬午
(1711年12月6日) 革 30 殷特布 满洲正红旗 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丙戌
(1711年12月10日) 左都御史 康熙五十六年四月丙申
(1717年5月22日) 改礼部尚书 31 逊柱 满洲镶红旗 康熙五十六年四月丙申
(1717年5月22日) 吏部左侍郎 雍正四年二月甲子
(1726年3月4日) 改吏部尚书 32 法海 满洲镶黄旗 雍正四年二月甲子
(1726年3月4日) 左都御史 雍正五年八月癸巳
(1727年9月24日) 革 33 查弼纳 满洲正黄旗 雍正五年八月己丑
(1727年9月20日) 降调吏部尚书 雍正九年六月
(1731年) 战死 34 鄂尔奇 满洲镶蓝旗 雍正九年九月丁卯
(1731年10月7日) 左都御史 雍正十年七月丙申
(1732年8月31日) 改户部尚书 35 性桂 满洲正蓝旗 雍正十年七月丙申
(1732年8月31日) 刑部尚书 雍正十三年八月乙酉
(1735年10月4日) 改吏部尚书 36 通智 满洲正黄旗 雍正十三年八月乙酉
(1735年10月4日) 兵部左侍郎 乾隆元年八月丁亥
(1736年9月30日) 解 37 那苏图 满洲镶黄旗 乾隆元年八月丁亥
(1736年9月30日) 奉天将军 乾隆二年正月庚子
(1737年2月10日) 改刑部尚书 38 讷亲 满洲镶黄旗 乾隆二年正月庚子
(1737年2月10日) 内大臣 乾隆三年十二月己卯
(1738年11月10日) 改吏部尚书 39 鄂善 满洲镶黄旗 乾隆三年十二月己卯
(1738年11月10日) 吏部左侍郎 乾隆六年三月庚寅
(1741年5月10日) 革 40 班第 蒙古 乾隆六年三月庚寅
(1741年5月10日) 原湖广总督 乾隆十三年十月丙戌
(1748年11月25日) 降侍郎 41 舒赫德 满洲正白旗 乾隆十三年十月丙戌
(1748年11月25日) 户部右侍郎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庚辰
(1749年1月18日) 改户部尚书 42 瑚宝 满洲镶白旗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庚辰
(1749年1月18日) 署理甘肃巡抚 乾隆十四年四月戊戌
(1749年6月5日) 改漕运总督 43 哈达哈 满洲镶蓝旗 乾隆十四年四月戊戌
(1749年6月5日) 工部尚书 乾隆十四年十二月辛卯
(1750年1月24日) 改工部尚书 44 舒赫德 满洲正白旗 乾隆十四年十二月辛卯
(1750年1月24日) 户部尚书 乾隆十九年七月丙午
(1754年9月15日) 革 45 班第 满洲 乾隆十九年九月辛丑
(1754年11月9日) 两广总督 乾隆二十年十月甲子
(1755年11月27日) 战死 46 傅森 满洲镶黄旗 乾隆二十年十二月庚戌
(1756年1月12日) 吉林将军 乾隆二十二年二月乙酉
(1757年4月11日) 改吏部尚书 47 舒赫德 满洲正白旗 乾隆二十二年二月乙酉
(1757年4月11日) 都统 乾隆二十二年三月辛亥
(1757年5月7日) 革 48 哈达哈 满洲镶蓝旗 乾隆二十二年三月辛亥
(1757年5月7日) 兵部左侍郎 乾隆二十二年八月丁亥
(1757年10月10日) 革 49 雅尔哈善 满洲正红旗 乾隆二十二年九月戊戌
(1757年10月21日) 户部右侍郎 乾隆二十三年七月乙巳
(1758年8月24日) 革 50 都赉 满洲 乾隆二十三年八月甲戌
(1758年9月22日) 西安将军 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丁巳
(1759年1月3日) 革 51 阿里衮 满洲镶黄旗 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戊午
(1759年1月4日) 吏部左侍郎 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丁卯
(1764年12月12日) 改户部尚书 52 托恩多 满洲镶红旗 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丁卯
(1764年12月12日) 理藩院尚书 乾隆三十年十一月乙酉
(1765年12月25日) 改吏部尚书 53 托庸 满洲镶黄旗 乾隆三十年十一月乙酉
(1765年12月25日) 安徽巡抚 乾隆三十二年三月丙寅
(1767年3月31日) 改工部尚书 54 明瑞 满洲镶黄旗 乾隆三十二年三月丙寅
(1767年3月31日) 云贵总督 乾隆三十三年二月丙戌
(1768年4月14日) 战死 55 福隆安 满洲镶黄旗 乾隆三十三年二月丙戌
(1768年4月14日) 銮仪卫大臣 乾隆三十三年四月戊寅
(1768年6月5日) 改工部尚书 56 阿桂 满洲正白旗 乾隆三十三年四月戊寅
(1768年6月5日) 伊犁将军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壬午
(1768年8月8日) 改云贵总督 57 托庸 满洲镶黄旗 乾隆三十三年七月甲午
(1768年8月20日) 刑部尚书 乾隆三十四年十月壬申
(1769年11月21日) 改吏部尚书 58 伊勒图 满洲正白旗 乾隆三十四年十月壬申
(1769年11月21日) 理藩院尚书 乾隆三十五年六月壬辰
(1770年8月8日) 授伊犁将军 59 丰升额 满洲正白旗 乾隆三十九年六月壬辰
(1774年) 领侍卫内大臣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己丑
(1776年3月6日) 改户部尚书 60 福隆安 满洲镶黄旗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己丑
(1776年3月6日) 工部尚书 乾隆四十九年闰三月丙辰
(1784年4月20日) 去世 61 福康安 满洲镶黄旗 乾隆四十九年闰三月丙辰
(1784年4月20日) 署理工部尚书 乾隆四十九年七月癸酉
(1784年9月4日) 改户部尚书 62 庆桂 满洲镶黄旗 乾隆四十九年七月辛巳
(1784年9月12日) 工部尚书 乾隆五十八年四月辛卯
(1793年6月7日) 改荆州将军 63 庆桂 满洲镶黄旗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戊子
(1793年10月2日) 荆州将军 嘉庆四年正月丁卯
(1799年2月12日) 改刑部尚书 64 富锐 满洲正红旗 嘉庆四年正月戊辰
(1799年2月13日) 镶蓝旗蒙古都统 嘉庆四年五月庚辰
(1799年6月25日) 病免 65 傅森 满洲镶黄旗 嘉庆四年五月庚辰
(1799年6月25日) 左都御史 嘉庆六年正月壬午
(1801年2月17日) 改户部尚书 66 禄康 宗室满洲正蓝旗 嘉庆六年正月壬午
(1801年2月17日) 左都御史 嘉庆六年二月癸酉
(1801年4月9日) 改刑部尚书 67 丰绅济伦 满洲镶黄旗 嘉庆六年二月癸酉
(1801年4月9日) 前户部左侍郎 嘉庆八年闰二月癸酉
(1803年3月30日) 革 68 长麟 宗室 嘉庆八年闰二月癸酉
(1803年3月30日) 署理镶白旗蒙古都统 嘉庆九年六月戊辰
(1804年7月17日) 改刑部尚书 69 明亮 满洲 嘉庆九年六月戊辰
(1804年7月17日) 镶蓝旗蒙古都统 嘉庆十六年六月壬子
(1811年7月25日) 革 70 恭阿拉 满洲镶黄旗 嘉庆十六年六月丙辰
(1811年7月29日) 工部尚书 嘉庆十七年十月丁卯
(1812年12月1日) 改礼部尚书 71 福庆 满洲 嘉庆十七年十月丁卯
(1812年12月1日) 礼部尚书 嘉庆十八年十月壬戌
(1813年11月21日) 革 72 明亮 满洲 嘉庆十八年十一月丁亥
(1813年12月16日) 左都御史 嘉庆十九年三月甲寅
(1814年5月12日) 改左都御史 73 和宁 满洲 嘉庆十九年三月甲寅
(1814年5月12日) 礼部尚书 嘉庆十九年四月己卯
(1814年6月6日) 降 74 瑚图礼 满洲正白旗 嘉庆十九年四月己卯
(1814年6月6日) 礼部左侍郎 嘉庆十九年八月辛未
(1814年9月26日) 改户部尚书 75 明亮 满洲 嘉庆十九年八月辛未
(1814年9月26日) 左都御史 嘉庆二十二年六月甲戌
(1817年7月15日) 迁武英殿大学士 76 和宁 满洲 嘉庆二十二年六月甲戌
(1817年7月15日) 工部尚书 嘉庆二十二年七月丙辰
(1817年8月26日) 改礼部尚书 77 伊冲阿 宗室满洲正蓝旗 嘉庆二十二年七月丙辰
(1817年8月26日) 工部尚书 嘉庆二十二年十一月乙丑
(1818年1月2日) 改热河都统 78 和宁 满洲 嘉庆二十二年十一月乙丑
(1818年1月2日) 礼部尚书 嘉庆二十四年正月丁巳
(1819年2月18日) 改刑部尚书 79 崇禄 满洲 嘉庆二十四年正月丁巳
(1819年2月18日) 刑部尚书 嘉庆二十四年六月癸卯
(1819年8月3日) 改礼部尚书 80 松筠 蒙古正蓝旗 嘉庆二十四年六月癸卯
(1819年8月3日) 礼部尚书 嘉庆二十四年九月癸酉
(1819年11月1日) 改盛京将军 81 和世泰 满洲 嘉庆二十四年九月癸酉
(1819年11月1日) 理藩院尚书 嘉庆二十五年四月乙巳
(1820年5月31日) 革 82 伯麟 满洲正黄旗 嘉庆二十五年四月戊申
(1820年6月3日) 云贵总督 道光元年五月庚申
(1821年6月10日) 迁体仁阁大学士 83 松筠 蒙古正蓝旗 道光元年五月己巳
(1821年6月19日) 热河都统 道光元年七月庚戌
(1821年7月30日) 改吏部尚书 84 晋昌 宗室满洲正蓝旗 道光元年七月庚戌
(1821年7月30日) 理藩院尚书 道光二年正月庚午
(1822年2月15日) 改盛京将军 85 那清安 满洲正白旗 道光二年六月戊辰
(1822年8月12日) 左都御史 道光三年四月甲辰
(1823年5月15日) 改刑部尚书 86 玉麟 满洲正黄旗 道光三年四月甲辰
(1823年5月15日) 礼部尚书 道光九年六月甲戌
(1829年7月12日) 改伊犁将军 87 松筠 蒙古正蓝旗 道光九年六月甲戌
(1829年7月12日) 礼部尚书 道光十一年八月乙未
(1830年9月21日) 病免 88 穆彰阿 满洲镶蓝旗 道光十一年八月乙未
(1830年9月21日) 工部尚书 道光十一年十二月乙酉
(1831年1月9日) 改工部尚书 89 那清安 满洲正白旗 道光十一年十二月乙酉
(1831年1月9日) 左都御史 道光十四年十月辛酉
(1834年11月30日) 病免 90 敬征 宗室满洲镶白旗 道光十四年十月辛酉
(1834年11月30日) 左都御史 道光十四年十一月丙戌
(1834年12月25日) 改工部尚书 91 奕颢 宗室满洲镶蓝旗 道光十四年十一月丙戌
(1834年12月25日) 礼部尚书 道光十六年七月庚子
(1836年8月30日) 改户部尚书 92 禧恩 宗室满洲正蓝旗 道光十六年七月庚子
(1836年8月30日) 理藩院尚书 道光十八年闰四月己丑
(1838年6月10日) 革 93 成格 满洲正黄旗 道光十八年闰四月己丑
(1838年6月10日) 户部右侍郎 道光十八年闰四月庚寅
(1838年6月11日) 改礼部尚书 94 奕颢 宗室满洲镶蓝旗 道光十八年闰四月庚寅
(1838年6月11日) 户部尚书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乙丑
(1839年1月12日) 革 95 裕诚 满洲镶黄旗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乙丑
(1839年1月12日) 左都御史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癸丑
(1845年3月29日) 改工部尚书 96 文庆 满洲镶红旗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癸丑
(1845年3月29日) 左都御史 道光二十八年二月壬子
(1848年3月12日) 改吏部尚书 97 保昌 满洲正蓝旗 道光二十八年二月壬子
(1848年3月12日) 礼部尚书 道光三十年正月癸巳
(1850年4月12日) 去世 98 柏葰 蒙古正蓝旗 道光三十年正月癸巳
(1850年4月12日) 左都御史 道光三十年七月丙辰
(1850年9月2日) 改吏部尚书 99 裕诚 满洲镶黄旗 道光三十年七月丙辰
(1850年9月2日) 前成都将军 咸丰元年正月戊子
(1851年2月1日) 改户部尚书 100 特登额 满洲 咸丰元年正月戊子
(1851年2月1日) 工部尚书 咸丰二年四月辛丑
(1852年6月8日) 病免 101 桂良 满洲正红旗 咸丰二年四月辛丑
(1852年6月8日) 福州将军 咸丰三年九月丙午
(1853年10月6日) 授直隶总督 102 阿灵阿 满洲 咸丰三年九月丁未
(1853年10月7日) 刑部尚书 咸丰七年正月丁卯
(1857年2月8日) 去世 103 全庆 满洲正白旗 咸丰七年正月戊辰
(1857年2月9日) 工部尚书 咸丰九年十二月壬寅
(1859年12月30日) 改吏部尚书 104 穆荫 满洲正白旗 咸丰九年十二月壬寅
(1859年12月30日) 理藩院尚书 咸丰十一年十月辛酉
(1861年11月8日) 革 105 麟魁 满洲镶白旗 咸丰十一年十月壬戌
(1861年11月9日) 左都御史 同治元年正月己亥
(1862年2月14日) 去世 106 爱仁 蒙古正红旗 同治元年正月己亥
(1862年2月14日) 工部尚书 同治二年十二月戊子
(1864年1月24日) 去世 107 载龄 宗室满洲镶蓝旗 同治二年十二月戊子
(1864年1月24日) 左都御史 同治十一年六月甲子
(1872年7月16日) 改户部尚书 108 英桂 满洲正蓝旗 同治十一年六月甲子
(1872年7月16日) 内大臣 同治十三年八月癸酉
(1874年9月13日) 改吏部尚书 109 宝鋆 满洲 同治十三年八月癸酉
(1874年9月13日) 吏部尚书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己酉
(1874年12月18日) 迁体仁阁大学士 110 赓寿 满洲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己酉
(1874年12月18日) 左都御史 光绪七年十月癸酉
(1881年12月5日) 改吏部尚书 111 志和 满洲正蓝旗 光绪七年十月癸酉
(1881年12月5日) 理藩院尚书 光绪九年二月甲寅
(1883年3月11日) 解 112 瑞联 宗室满洲正蓝旗 光绪九年二月甲寅
(1883年3月11日) 工部尚书 光绪九年十一月乙未
(1883年12月17日) 病免 113 景廉 满洲正黄旗 光绪九年十一月乙未
(1883年12月17日) 吏部左侍郎 光绪十年三月戊子
(1884年4月8日) 降二级调任 114 乌拉喜崇阿 满洲镶黄旗 光绪十年三月庚寅
(1884年4月10日) 理藩院尚书 光绪二十年正月壬寅
(1894年3月1日) 休 115 敬信 宗室 光绪二十年正月癸卯
(1894年3月2日) 左都御史 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庚寅
(1895年8月11日) 改户部尚书 116 荣禄 满洲正白旗 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庚寅
(1895年8月11日) 步军统领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甲子
(1898年6月10日) 迁文渊阁大学士 117 刚毅 满洲镶蓝旗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甲子
(1898年6月10日) 刑部尚书 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庚申
(1900年4月17日) 改吏部尚书 118 敬信 宗室 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庚申
(1900年4月17日) 户部尚书 光绪二十六年八月甲申
(1900年9月18日) 改户部尚书 119 裕德 满洲正白旗 光绪二十六年八月甲申
(1900年9月18日) 理藩院尚书 光绪三十年四月癸亥
(1904年5月29日) 改署理礼部尚书 120 长庚 满洲正黄旗 光绪三十年十月戊申
(1904年11月10日) 成都将军 光绪三十一年六月庚戌
(1905年7月10日) 改伊犁将军 121 松寿 满洲正白旗 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己卯
(1905年12月6日) 热河都统 光绪三十二年正月癸巳
(1906年2月18日) 改工部尚书 122 清锐 蒙古 光绪三十二年正月癸巳
(1906年2月18日) 荆州将军 光绪三十二年九月甲寅
(1906年11月6日) 兵部改组为陆军部 序号 姓名 籍贯 上任时间 任前职务 卸任时间 卸任原因




兵部尚书和江宁将军哪个大
清朝的兵部尚书是从一品,江宁将军一开始是正一品,后来降为从一品。但江宁将军的左右手副都统是正二品,兵部尚书的帮手兵部侍郎则是从二品。所以看品级,江宁将军稍微优势。江宁将军是统领江南驻防八旗军兵的最高统帅,本质上算是军事上的封疆大吏。而兵部尚书是朝臣,权利核心人物。如果是在江南,那...

雍正王朝的兵部尚书
李卫(1687年2月2日—1738年12月3日),字又玠,江南铜山(今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镇李寨)人,清代名臣。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卫捐资员外郎,随后入朝为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雍正皇帝赏识,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

“六部尚书”在清朝一共有哪六部,有什么区别?
那么,李卫到底应该在哪里办事呢?答案便是,他不必在京城处理兵部事务,而是专心治理浙江。雍正帝之所以封李卫为兵部尚书,其实是因为兵部尚书在清朝时的一种特殊意义——正二品总督加封兵部尚书,便升为从一品。我们先说兵部,它负责着武官的选拔、任免,以及军械、兵籍等事务,放在今天,也...

清朝六部尚书中哪个部门最厉害,相当于现在的哪个部门?
六个部门管理国家的六个部分,最高的行政长官是尚书,在清朝都是从一品的官职,在官职上六个部门的尚书是一样的,但是根据每个部门实际的事务不一样,每个部门的权力也不一样,为了更有效率地管理庞大帝国的各项事务, 六部是隋朝的时候开始建立的,一直沿用到清朝。兵部尚书管理的是武官的选拔、任免以及...

清朝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的其中之一,别称为大司马,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清代从一品。相当于现在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明清两代,因为兵部下辖4部门,当时各分管各地驻军的粮草,军队的调动以及军队官员的任命还有一个类似参谋部的衙门。

清朝为什么同时存在多个兵部尚书,到底谁才是真正掌权的?
清朝时期,满族统治阶层出于对人口占绝对优势的汉族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将朝廷兵部尚书一职分设为满族和汉族两位大臣担任。

清朝中堂大人兼兵郭部尚书是几品?
中堂,其实不是一个职务,只是一种非正式的敬称。中堂之说,有人认为起于北宋,有人认为起于唐代。唐宋时期,置政事堂于中书省内,为宰相办公之处,宰相在中书省内办公,故名中堂,进而,宰相本身,亦可称为中堂。清代,一般只有大学士,或后来的上书房、军机处大臣,才可以被称作中堂。再说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是什么官职?
兵部尚书是统管全国军事的官职。职能相当于现代各国的国防部长。又称司马、武部尚书、大司马、夏官卿。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明清两代,因为兵部下辖4部门,当时各分管各地驻军的粮草,军队的调动以及军队官员的任命还有一个类似参谋部的衙门。

清朝时.兵部侍郎和兵部尚书有和区别.谁的官大?
  一般地看,大学士是正一品高于兵部尚书。兵部尚书相当于正部长,兵部侍郎相当于副部长。清代实行侍郎满汉各一的原则。虽然尚书品级高于侍郎。但尚书无权节制侍郎。侍郎是用来分权的。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关于军机大臣,“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 &...

清朝只有一个兵部,为何同时存在多个兵部尚书,谁说了算
因此,放眼全国,算上地方督抚,经常会同时出现多个兵部尚书的情况。▲清朝地方官员体系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兵部尚书,兵部到底是谁说了算?真正在兵部好使的是兵部的满族兵部尚书,主事兵部的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而汉族的兵部尚书实权很小,更多像是荣誉称号,毕竟满清对数量远多于他们的...

揭东县13670241423: 清朝乾隆年间有姓邓的兵部尚书吗 -
拓梁茴三: 乾隆年间历任兵部尚书名单如下:那苏图、纳亲、鄂善、班第、舒赫德、瑚宝、哈达哈、傅森、雅尔哈善、都贲、阿里衮、托恩多、托庸、明瑞、福隆安、阿桂、伊勒图、丰升额、福康安、庆桂.无邓姓兵部尚书.

揭东县13670241423: 清朝六部 尚书名单具体名单简明清朝 六部尚书都有谁 -
拓梁茴三: 六部与尚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六部,是中国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是中国古代数个官署的统称.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尚书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揭东县13670241423: 军机大臣具体管什么清朝共有几个军机大臣,分别是谁,都是什么出身,
拓梁茴三: 【军机大臣】 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 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揭东县13670241423: 清朝都有哪些官职? -
拓梁茴三: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各部院大臣,督察院左都御史,八旗满蒙汉军都统,巡捕五营统领,提督九门步军;荣禄大夫,振威将军;提督,驻防将军

揭东县13670241423: 清朝时.兵部侍郎和兵部尚书有和区别.谁的 -
拓梁茴三: 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的其中之一,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清代从一品. 兵部侍郎,兵部的副长官,清代为从二品.

揭东县13670241423: 清朝有姓周的尚书吗 -
拓梁茴三: 周祖培,在嘉庆和咸丰年间曾先后担任刑部、兵部、吏部和户部尚书. 周兆基,嘉庆年间曾任礼部和工部尚书. 周煌,乾隆年间曾任工部和兵部尚书. 周元理,乾隆年间曾任工部尚书.

揭东县13670241423: 清代有哪些名人 -
拓梁茴三: 彭聚星,(1854-1922),字云伯,一字云石,号绿筠庵居士,别号莲花峰樵云道人.云阳县城厢(今云阳镇)西坪人.同治进士,官郎中.擅画兰竹,称为书画双绝.全国著名书画家.彭先龙,与彭朝龙是兄弟,彭先龙是兄,彭朝龙是弟.乾...

揭东县13670241423: 清朝时.兵部侍郎和兵部尚书有和区别.谁的官大?
拓梁茴三: 一般地看,大学士是正一品高于兵部尚书.兵部尚书相当于正部长,兵部侍郎相当于副部长.清代实行侍郎满汉各一的原则.虽然尚书品级高于侍郎.但尚书无权节制侍郎...

揭东县13670241423: 清朝政府都有哪些部门?什么六部宗人府大理寺的 -
拓梁茴三: 中央行政机构: 清朝沿袭明朝传统,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管部的大学士及尚书、侍郎等)称堂官,部下属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一下的七品小京官称为司官. 在六部之外和六部并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有...

揭东县13670241423: 清朝政府部门的名称?
拓梁茴三: 中央政府: 内阁:大学士,但是不同于西方的内阁制,其只是皇帝的幕僚机构. 然... 地方政府: 清朝的地方官(省长)叫做布政史,就是真正的地方官.此外,中央政府...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