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子的生平事迹

作者&投稿:亓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生平事迹~

孟子,约公元前371~前289 。 中国哲学家孟子是孔子最重要的继承人。他的学说如在《孟子》中所阐述的,许多世纪在中国颇受崇拜。他常被称为“亚圣”,即在智慧上仅次于孔子。他大约是孔子后200年间的人。 孟子约在公元前371年出生在疆上很小的邹①国,即现在的中国山东省。他出生的年代恰逢周王朝的最后阶段,人称“战国时期”,因为当时的中国在政治上四分五裂。孟子虽然在孔子传统的熏陶下长大成人,并一直是孔子学说和理想的强大支持者·但是终于作为一名卓有建树的学者和哲学家而赢得了尊敬。 加冠后孟子花了大量的时间周游列国,为许多统治者献之良策,其中有不少为之洗耳恭听。因此一段时期他曾为齐国的客卿,但是大体上他没有任过固定哪个国家的政治幕僚。公元前312年他在59岁时返回家乡邹国,尽其天年。他的卒年不详,可能是公元前289年。 孟子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培养了一些弟子,但是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来自《孟子》一书,该书阐明了他的主要学说。虽然他的弟子对此书做了某些修改,但是它基本上代表了孟子自己的思想,这一点看来是无庸置疑的。 《孟子》的基调是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它反映了孟子的关于人性基本是善良的坚定信念。他的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与孔子非常相似,特别是孟子坚决主张君主应主要靠道德规范而不是武力来统治。但是比起孔子来说,孟子则更加堪称为是一位“贵民之人。“天是通过人民的眼睛来看,天是通过人民的耳朵来听” ②这是他的最著名的论断之一。 孟子强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成份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为民造福是一个统治者的职责,特别是他应该为他们提供道德指南和适宜的生活条件。他所倡导的政府政策是自由贸易;轻税赋和保护自然资源;共享财富而不是弱肉强食。政府要为老弱病残者提供福利。孟子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天给的,一个君主如果不顾人民的幸福,就会失去上天赐给的统治权,而且理应被赶下台。由于这句话的结尾是对开头的有效的否定,因而孟子实际上早在约翰·洛克之前就提出人民有权力造非正义的统治者的反。这是一种中国人普遍接受的思想。 但是一般说来,孟子倡导的那些观点更加受到被统治者而不是统治者的欢迎。因此孟子的建议也未被当时的统治者采纳,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是这时期内他的观点越来越为儒家学者和中国大众所欢迎。孟子在当时已享有很高的声望,随着11世纪和12世纪新儒教派的崛起。他的声望在中国变得更高了。 当然孟子在西方实际上毫无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完全是由于他用中文写作的这一事实。老子的《道德经》和《孟子》大体是同一时间在中国写成的,前者却被多次译成各种欧洲语言,完全是因为许多人对书中表达的思想感到新颖有趣。但是相对说来很少有西方人对《孟子》的思想感到特别新颖和深刻。 政府关心老弱病残的福利听起来引人入胜,支持轻税低息看上去也楚楚动人。但是一位美国政治家揭示他主张这两种方针,而不做许多具体的决定,就有可能受自由分子和保守分子同样的不信任。孟子一方面表明他支持较平等地分享财富,另一方面赞成自由贸易和轻赋税,但是都未曾真正考虑过这两种方针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这种说法对孟子未免有失公允,因为他毕竟不是在参加美国国会竞选。一个哲学家提出了一套有价值的原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不一致),即使他没有具体指出怎样解决原理中的矛盾,还是值得称道的。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一个象马基维利亚这样的哲学家由于把自己独特的原理表述得比孟子更清楚,因而对人类的思想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但是孟子的著作肯定对中国人有影响。虽然他对儒教的影响远不如圣·保罗对基督教的影响大(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孟子缺乏保罗的那种非凡的使人改变宗教信仰的才能),但是他无疑是一位有巨大影响的作家。在大约二十一个世纪中,在占人口为世界百分之二十多的国度里,到处都在学习他的思想。全世界也只有几个哲学家有过这么大的影响

孟子(前372?---前289?)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县人)。他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并以此到齐、梁、鲁、邹、宋等国游说诸侯,终不被采用。晚年退居讲学著述。著有《孟子》一书,现存7篇。

孟子,约公元前371~前289 。 中国哲学家孟子是孔子最重要的继承人。他的学说如在《孟子》中所阐述的,许多世纪在中国颇受崇拜。他常被称为“亚圣”,即在智慧上仅次于孔子。他大约是孔子后200年间的人。 孟子约在公元前371年出生在疆上很小的邹①国,即现在的中国山东省。他出生的年代恰逢周王朝的最后阶段,人称“战国时期”,因为当时的中国在政治上四分五裂。孟子虽然在孔子传统的熏陶下长大成人,并一直是孔子学说和理想的强大支持者·但是终于作为一名卓有建树的学者和哲学家而赢得了尊敬。 加冠后孟子花了大量的时间周游列国,为许多统治者献之良策,其中有不少为之洗耳恭听。因此一段时期他曾为齐国的客卿,但是大体上他没有任过固定哪个国家的政治幕僚。公元前312年他在59岁时返回家乡邹国,尽其天年。他的卒年不详,可能是公元前289年。 孟子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培养了一些弟子,但是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来自《孟子》一书,该书阐明了他的主要学说。虽然他的弟子对此书做了某些修改,但是它基本上代表了孟子自己的思想,这一点看来是无庸置疑的。 《孟子》的基调是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它反映了孟子的关于人性基本是善良的坚定信念。他的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与孔子非常相似,特别是孟子坚决主张君主应主要靠道德规范而不是武力来统治。但是比起孔子来说,孟子则更加堪称为是一位“贵民之人。“天是通过人民的眼睛来看,天是通过人民的耳朵来听” ②这是他的最著名的论断之一。 孟子强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成份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为民造福是一个统治者的职责,特别是他应该为他们提供道德指南和适宜的生活条件。他所倡导的政府政策是自由贸易;轻税赋和保护自然资源;共享财富而不是弱肉强食。政府要为老弱病残者提供福利。孟子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天给的,一个君主如果不顾人民的幸福,就会失去上天赐给的统治权,而且理应被赶下台。由于这句话的结尾是对开头的有效的否定,因而孟子实际上早在约翰·洛克之前就提出人民有权力造非正义的统治者的反。这是一种中国人普遍接受的思想。 但是一般说来,孟子倡导的那些观点更加受到被统治者而不是统治者的欢迎。因此孟子的建议也未被当时的统治者采纳,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是这时期内他的观点越来越为儒家学者和中国大众所欢迎。孟子在当时已享有很高的声望,随着11世纪和12世纪新儒教派的崛起。他的声望在中国变得更高了。 当然孟子在西方实际上毫无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完全是由于他用中文写作的这一事实。老子的《道德经》和《孟子》大体是同一时间在中国写成的,前者却被多次译成各种欧洲语言,完全是因为许多人对书中表达的思想感到新颖有趣。但是相对说来很少有西方人对《孟子》的思想感到特别新颖和深刻。 政府关心老弱病残的福利听起来引人入胜,支持轻税低息看上去也楚楚动人。但是一位美国政治家揭示他主张这两种方针,而不做许多具体的决定,就有可能受自由分子和保守分子同样的不信任。孟子一方面表明他支持较平等地分享财富,另一方面赞成自由贸易和轻赋税,但是都未曾真正考虑过这两种方针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这种说法对孟子未免有失公允,因为他毕竟不是在参加美国国会竞选。一个哲学家提出了一套有价值的原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不一致),即使他没有具体指出怎样解决原理中的矛盾,还是值得称道的。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一个象马基维利亚这样的哲学家由于把自己独特的原理表述得比孟子更清楚,因而对人类的思想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但是孟子的著作肯定对中国人有影响。虽然他对儒教的影响远不如圣·保罗对基督教的影响大(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孟子缺乏保罗的那种非凡的使人改变宗教信仰的才能),但是他无疑是一位有巨大影响的作家。在大约二十一个世纪中,在占人口为世界百分之二十多的国度里,到处都在学习他的思想。全世界也只有几个哲学家有过这么大的影响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又字子车、子居(待证实)。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被称为“孔孟之道”。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孟子
  教育家,政治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弟子。父名激,母仉氏。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生卒年月因史传未记载而有许多的说法,其中又以《孟氏宗谱》上所记载之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较为多数学者所采用。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子思去世时离孟子出生还早几十年,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1]
  孟子年表
  孟子雕像
  周烈王4年 己酉(公元前372年) 孟子约生于此时 周显王12年 魏惠王13年 韩昭侯6年 甲子(公元前357年) 孟子约十五岁,受业于子思门人 周显王17年 秦孝公10年 己巳(公元前352年) 孟子约二十岁,欲休妻 周显王37年 己丑(公元前332年) 孟子在邹,答邹穆公问 周显王38年 庚寅(公元前331年) 孟子居平陆 周显王39年 辛卯(公元前330年) 孟子到任国,拜访季任 孟子在邹,与屋庐子、曹交问答 周显王40年 齐威王28年 壬辰(公元前329年) 孟子约四十三岁,首次至齐 齐相储子来见孟子 周显王41年 齐威王29年 宋君偃后元1年 癸巳(公元前328年) 孟子故里
  孟子与告子辩论 孟子劝蚳鼃向齐王进谏 孟子与匡章交游 孟子离开齐国,前往宋国 周显王42年 宋君偃后元2年 甲午(公元前327年) 孟子至宋 周显王43年 宋君偃后元3年 乙未(公元前326年) 孟子在宋,与滕国世子相会 孟子与宋人勾践论游说之道 周显王44年 宋君偃后元4年 秦惠文王13年 丙申(公元前325年) 孟子离开宋国,回到邹 周显王45年 梁惠王后元11年 丁酉(公元前324年) 孟子在邹,滕文公派然友问丧礼 孟子由邹之滕,推行仁政 山东邹城孟子故里
  周显王46年 魏惠王后元12年 齐威王34年 戊戍(公元前323年) 孟子与农家陈相辩论 周慎靓王1年 魏后元15年 齐威王37年 辛丑(公元前320年) 梁惠王“厚币卑礼”召贤纳士 孟子见梁惠王,时约五十二岁 孟子与周霄论出仕 周慎靓王2年 魏惠王后元16年 齐宣王1年 壬寅(公元前319年) 孟子与公孙丑论短丧 周慎靓王3年 魏襄王1年 齐宣王2年 癸卯(公元前318年) 孟子约五十四岁,见梁襄王 孟子在范遇齐王子 孟子至齐,答齐宣王问 孟子论“我四十不动心” 周慎靓王5年 燕王哙5年 乙巳(公元前316年) 孟子出吊滕文公 周慎靓王6年 楚怀王14年 鲁平公10年 齐宣王5年 丙午(公元前315年) 鲁平公欲见孟子 孟子返回齐国,与充虞论葬母 齐宣王问孟子伐燕 周赧王3年 齐宣王8年 楚怀王17年 己酉(公元前312年) 孟子墓
  燕人叛齐,齐宣王说“吾甚惭于孟子” 孟子论“臣视君如寇雠” 孟子与淳于髡辩论 孟子约六十岁,辞官离开齐国 孟子遇宋于石丘 周赧王25年 辛卯(公元前290年) 《孟子》约编撰于此时 周赧王26年 壬申(公元前289年) 孟子约卒于此时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又字子车、子居(待证实)。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被称为“孔孟之道”。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孟子
教育家,政治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弟子。父名激,母仉氏。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生卒年月因史传未记载而有许多的说法,其中又以《孟氏宗谱》上所记载之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较为多数学者所采用。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子思去世时离孟子出生还早几十年,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1]
孟子年表
孟子雕像
周烈王4年 己酉(公元前372年) 孟子约生于此时 周显王12年 魏惠王13年 韩昭侯6年 甲子(公元前357年) 孟子约十五岁,受业于子思门人 周显王17年 秦孝公10年 己巳(公元前352年) 孟子约二十岁,欲休妻 周显王37年 己丑(公元前332年) 孟子在邹,答邹穆公问 周显王38年 庚寅(公元前331年) 孟子居平陆 周显王39年 辛卯(公元前330年) 孟子到任国,拜访季任 孟子在邹,与屋庐子、曹交问答 周显王40年 齐威王28年 壬辰(公元前329年) 孟子约四十三岁,首次至齐 齐相储子来见孟子 周显王41年 齐威王29年 宋君偃后元1年 癸巳(公元前328年) 孟子故里
孟子与告子辩论 孟子劝蚳鼃向齐王进谏 孟子与匡章交游 孟子离开齐国,前往宋国 周显王42年 宋君偃后元2年 甲午(公元前327年) 孟子至宋 周显王43年 宋君偃后元3年 乙未(公元前326年) 孟子在宋,与滕国世子相会 孟子与宋人勾践论游说之道 周显王44年 宋君偃后元4年 秦惠文王13年 丙申(公元前325年) 孟子离开宋国,回到邹 周显王45年 梁惠王后元11年 丁酉(公元前324年) 孟子在邹,滕文公派然友问丧礼 孟子由邹之滕,推行仁政 山东邹城孟子故里
周显王46年 魏惠王后元12年 齐威王34年 戊戍(公元前323年) 孟子与农家陈相辩论 周慎靓王1年 魏后元15年 齐威王37年 辛丑(公元前320年) 梁惠王“厚币卑礼”召贤纳士 孟子见梁惠王,时约五十二岁 孟子与周霄论出仕 周慎靓王2年 魏惠王后元16年 齐宣王1年 壬寅(公元前319年) 孟子与公孙丑论短丧 周慎靓王3年 魏襄王1年 齐宣王2年 癸卯(公元前318年) 孟子约五十四岁,见梁襄王 孟子在范遇齐王子 孟子至齐,答齐宣王问 孟子论“我四十不动心” 周慎靓王5年 燕王哙5年 乙巳(公元前316年) 孟子出吊滕文公 周慎靓王6年 楚怀王14年 鲁平公10年 齐宣王5年 丙午(公元前315年) 鲁平公欲见孟子 孟子返回齐国,与充虞论葬母 齐宣王问孟子伐燕 周赧王3年 齐宣王8年 楚怀王17年 己酉(公元前312年) 孟子墓
燕人叛齐,齐宣王说“吾甚惭于孟子” 孟子论“臣视君如寇雠” 孟子与淳于髡辩论 孟子约六十岁,辞官离开齐国 孟子遇宋于石丘 周赧王25年 辛卯(公元前290年) 《孟子》约编撰于此时 周赧王26年 壬申(公元前289年) 孟子约卒于此时


孟子生平简介 孟子资料
1、孟子,字子舆,名轲,生活在战国时期,约公元前372年至公元前289年,出生于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他不仅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还是杰出的教育家。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在孔子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孔子齐名,被尊称为“孔孟”。2、孟子主张“仁政”,并首次提出了“民...

孟子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孟子,名轲,字子舆,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是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人。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最有影响的儒家的代表人物。曾历游齐、宋、滕、魏等国,一度为齐宣王的客卿。当时各诸侯的君主都认为他的政治主张不合时宜,而不予采用。晚年从事著述和讲学。宋元...

孔子孟子的生平事迹主张思想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2、孟子,...

孟子的历史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人,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发扬了思想,成了仅次于孔子的宗师,对中国文化有着具大的影响,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生平和孔子很相似,都是贵族的后裔,平民出身,幼年丧父,一生所走的道路都是求学、教书、周游列国。孟子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

孟子生平事迹,内容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县人)。他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并以此到齐、梁、鲁、邹、宋等国游说诸侯,终不被采用。晚年...

孟子的生平简介,,详细一点啊
孟子的仁政主张曾使齐宣王受到很大鼓舞和赞赏,但齐王欲武力称霸诸侯,与孟子产生分歧。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孟子便离开齐国返归邹国。回到邹国时,孟子已六十多岁,从此不再出游,而在家乡兴学办校,广收门徒,与万章、公孙丑等弟子答疑解难,编著《孟子》。此书记述了他一生的主要言论、活动及其思想学说,...

与孔子并称为“孔孟”的孟子,他的生平有哪些优秀的事迹
除了写书,孟子就做过二件事:1、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是位非常有抱负的政治家,在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时期,作为锐捷的思想家,孟子意识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趋势,建构了自己的学说。与孔子一样,他力图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主张,并推行于天下。而当时各个思想...

孟子的生平
孟子出吊滕文公 周慎靓王6年 楚怀王14年 鲁平公10年 齐宣王5年 丙午(公元前315年)鲁平公欲见孟子 孟子返回齐国,与充虞论葬母 齐宣王问孟子伐燕 周赧王3年 齐宣王8年 楚怀王17年 己酉(公元前312年)燕人叛齐,齐宣王说“吾甚惭于孟子”孟子论“臣视君如寇雠”孟子与淳于髡辩论 孟...

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都治国之道 。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仁政”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来到膝国,膝国太子对孟子的 “仁政”十分感兴趣,...

谁能告诉我孟子的生平简介呢?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著作有《孟子》。被认为孔子的学说的继承者,有“圣亚”之称。 生平简介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在孟子小的时候,母亲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3次搬家。后人...

龙子湖区18031965072: 孟子的生平简介以及成就80字左右!急急急 -
郴饶气滞: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龙子湖区18031965072: 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
郴饶气滞:[答案]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经孟子而发扬光大,长期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孟子...

龙子湖区18031965072: 孔子,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
郴饶气滞:[答案]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 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

龙子湖区18031965072: 孟子的平生简介如题 -
郴饶气滞:[答案]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

龙子湖区18031965072: 孟子一生的故事 -
郴饶气滞: 孟子受教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

龙子湖区18031965072: 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
郴饶气滞: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当时贵族的后代,孟孙氏是他的祖先...

龙子湖区18031965072: 有关孟子生平简短的小故事 -
郴饶气滞: 孟母三迁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

龙子湖区18031965072: 孟子的生平简介有哪些?
郴饶气滞: 孟子(前372年一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孟子远祖是鲁国的贵族孟孙氏,但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

龙子湖区18031965072: 孟子的生平经历主要有哪些? -
郴饶气滞: 孟母三次迁移房屋,为孟子找学习的地方,却离开熟悉的环境和朋友.孟子了解当时的情景奋苦读书继承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战国儒家主要代表人物.

龙子湖区18031965072: 孟子有哪些事迹?
郴饶气滞: 战国中期儒学大师,名轲,邹(今山东 邹县)人.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 孟子约在齐威王时到过齐国.同时又到过魏, 见过魏惠王及魏襄王.在齐宣王时又到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