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江的历史文化

作者&投稿:桑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知道奉化江的历史?~

宁波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三江。余姚江发源于上虞县梁湖;奉化江发源于奉化市斑竹。余姚江、奉化江在市区"三江口"汇合成甬江,流向东北经招宝山入海。整个甬江流域,因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

慈城地区越勾余秦鄮县的思考
一、宁波来自春秋时期的越国勾余
在中国历史上,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地域进程其实是很缓慢的。如果说整个世界的科学昌明是近150年间事的话,那么中国的城市扩张,其实还只有20来年的辉煌时间。宁波城的历史证明,它的统辖县权起源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的鄞州编制,成形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的明州编制,但与宁波地区那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相比,已经是留有了6000多年的历史宿影的。也就是说,宁波地区是世界范围内人类最早有文明活动的地域之一。我们知道,如果说是战争创造了国土的话,那么在“中国”这个概念中,是离不开华夏文化的;在华夏的历史文化中,是离不开长江领域文化的;在长江领域的文化中,是离不开以汉民族为主的“氏族”国之间战争历史的。中国的历史自黄帝起,到夏禹商汤算是进入了奴隶社会,西周起的各封土之争,开创了“国家”这个概念。在这漫长而复杂的交替变化中,既形成了很不确切的历史承续关系,也不断变化着无法确定的原本性疆土范围。因此各城市的发展来源,也有如历史一样的那么模糊。故当我们要探索宁波的历史起源时,是离不开秦汉之前的勾余城历史的。确切地说,宁波是来源于夏禹少康封无余的越地。夏禹离公元约前21-16世纪,那么宁波地区的城市历史,是可以移前到公元前的1600年的。
查考宁波的地质地图,我们深信现在的宁波,是处在一个由海湾淤泥形成的泥炭地质上的。它东到北仑、镇海,西到余姚、慈溪,南到奉化、宁海,沿着南北两条山系的水平方向,体现了两头大中间窄的一个海涂进化面积。河姆渡文化证明,在这个堆积了7000年的人类文明文明进程,是人类在原始社会中新石器时代的演变。也因此,宁波至少可从西周的越国算起。尤其是越王勾践,他曾使自己的国家彻底消亡,又在宁波的这块古勾余土地区上卧薪尝胆重新立国,并最终打败吴王夫差,成为雄霸华东的列强英雄。历史上的勾章城,是越国灭吴后的勾余新城,它临江傍山扼住了姚江以东的水路要道,但并不适宜土耕面积的国力积聚,故向东西两头的扩张那是必然的。按照西周时期的“乡遂制度”推测,每“乡”为约一万两千五百家,五乡组成一个军帅,每个“军”为约一万人。乡遂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军民合一,故越王勾践雪耻灭吴时,“发习流二千、俊士四万、君子六千人,出三江之口,以海道通江袭吴”。刚好四万八千人,每乡一万二千人,约四个“乡”的军政兵力。这也可以说是新越国的全国兵力,是宁波土地上最早的县域基础。《周礼》规定,一个都乡国的纵横土地为200里,国主以王者(奴隶主)身份领辖六乡六遂。其中“乡”为“国”人,有议政、纳军赋、服兵役的义务;“遂”为“野”人,是奴役的农业生产者。这种国野对立的制度,虽在春秋中叶渐被废弃,但都乡国的形式到东周仍在流行,秦汉还有它的影子。如根据慈溪志载乡贤名中,阚泽为“三国吴都乡侯”,既看出了王、侯、伯、子、男五封爵的存在,也看到了都乡的称谓。“乡”的领导人为“大夫”,平均土地约为1600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一个县的范围(如余姚为1527平方公里、慈溪加镇海为1523平方公里等)。所以文种、范蠡等越国名将,都是以“大夫”的身份去领兵打仗的。正因为有越国在宁波土地上的四乡制度,这才使得宁波地区在秦前就有了四个县的胚胎。宁波后来能成为领辖六个县的宁波府,这与勾践在宁波土地上的“十年磨一剑”(前491-482)是分不开的。他那七年免税、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三子官养其二等奇谋措施,使得宁波地区在短短十年间,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可和任何列强抗衡的强大“王国”。这是宁波人的骄傲,也是宁波人的历史幸运。可以说,是越王勾践创造了宁波,因为勾践时期对宁波地区的促进性发展,显然是开拓性的和丰功伟绩式的。
二、勾余之地与勾章之地的蜕变
越国的勾章城,是在勾余的基础上改名为勾章的。虽然晚在周元王三年(元前473年),但从越国的历史来看,勾余的旧城存在还得推前。《吴越春秋》记载,“少康封封庶子于越,号曰无余,故在越境内设勾无、勾余”。西汉《十三州志》记,“周元王三年,越王勾践城勾余(造新城于勾余)。勾践之地南至勾章(灭吴后的吴越大国南至勾章),其后并吴。因大城之章伯功以示子孙(因为造大城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获“东方之伯”的伟大功勋以告后人),故曰勾章”。很明显,勾章城是勾践为了自己的获伯爵功勋,而在勾余的地盘上新造的大城。其时华夏的土地上诸侯已纷纷称雄,中国进入了战国时期,西周王朝也及及可危。在齐宋鲁晋以“侯国”独立的情况下,周元王对越王勾践的灭吴雄起又敬又怕,不得不“使人赐勾践”以伯爵的地位。这个封号,在大周时期恐怕是个很难得的荣誉,为此勾践要在勾余之地用新造大城以示庆贺。一来勾余是他的发祥地,二来永矗一座历史的丰碑,三来也是回报父老乡亲的同仇敌忾。以此看,勾章之前是另有其城的,这里要探讨的就是“城勾余”的问题。可作两种解释:一是造城于勾余;二是原来的都城在勾余。勾践在周敬王二十九年(元前491年)时,因灭越而被吴囚禁了三年,他是在越国大夫范蠡和吴国太宰伯嚭的合力帮助下,才被放了出来。出来后,他回到了越地,并在一个叫卧龙山的地方重建了一个勾余城。是否就是慈城地区很值得可考虑的,但要证明与“卧龙山”和“勾余城”的关系。我们先谈“卧龙山”的地名,慈城背靠的是宁波沿海北岸的大龙山脉东段,在最东边的末端,现有龙山和伏龙山的地名,有九龙山的山名;慈城的东屏山系古代也叫龙山,古代的清道观山门上曾有“勾章第一山”和“龙山第一门”的匾额,现慈城的云湖也有龙山的名称;在车厩南也有青龙山的地名。也就是说在今大隐到龙山一带,都会有“卧龙山”的可能,但大体是不出古勾余之地的。《东周列国志》中有记,新城建立不久,“城中忽然涌出一山,周围数里,其象如龟,天生草木茂盛,于是曰龟山”。慈城最著名的就是浮鳖山,现整个慈溪古城就在浮鳖山的前脚左爪之下,西悬岭是龟头,“鄮岭墩”(古城址)刚好在龟背的左后脚位置上,这与城中涌出龟山的描述极相吻合。我们再谈“勾余”的问题,历史对勾余的描述概念是:在勾章以东十里的勾余山和勾余村。大隐城山渡的勾章古城与现在的慈城地区隔岸相望,故应在同一个勾余地区,而《慈溪县志》中,也有“嘉靖三十五年倭寇复至,勾余之民遇警报即避居城内”的记载。慈城还发现了“勾余鄮”的石刻字迹,能充分说明慈城与勾余的直接关系。慈城地区从清雍正地图上看在古代是江海两通的,故攻可凭江海两路交通之便,守有群山绵延和高峻之险,耕有比较广阔的水稻平原。在这种地利人和的情况下,被选为复国中心是很有可能的。传勾践的两大谋臣之一文中,就是勾章的文溪人(汶溪地名可能由此而来),死后葬于达蓬山,慈城的文庙也有他的牌位。他当然很熟悉勾余本地的地理环境优势。《吴越春秋》记载,“少康封庶子于越(越地),号曰无余,故在越境内设勾无、勾余。”《国语•越语》中,余姚被称为勾无境内,从它与会稽相近,后来又独立为余州,从这个情况来看,余姚和慈城可能分别为最初的勾无和勾余(少康时期为公元前21-16世纪),那时的鄞地可能还是堇子国的时候。而从勾践囚归选回勾余的情况来看,勾余应是古越国的最原始本土。因为时越已灭国,即或是勾余之地,也还是吴王治下的一块私人领地。但不管何种情况,从“城勾余“三字来看,勾章之地原为勾余之地已可肯定。而从河姆渡文化的集中性来看,慈城应是勾余的发祥地。
四、鄮县之地来自于勾章的外延
我们知道,慈城地区是最早有原始人类集群居住的地方之一,从四处出土的河姆渡文化来看,越地在7000年前就发明了水稻栽培、骨耜耕耘、猪牛驯养、陶器制作、榫卯木构、船桨运输等。我们不知道“华夏古国”是怎样形成的,因为原始社会一般被定为约170万年前-4000年前;我们也不知道“王国”是怎样形成的,因为在原始部落的情况下,应该是没有“国”这一概念的。所以从有巢氏到大禹时代,史料上都还是类神话的年代。如禹在《山海经》、《归藏》、《世本》等古书中,都是“鲧复(腹)生禹”(“鲧”为大鱼;古人名;禹的父亲)。除非禹时已经形成古国(《世本》有“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字样),奴隶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部落之间的大吞并),所以才会有少康封地于越的传说(少康也是个神话性的人物,《左传》记为夏相之后,《世本》传是酒和箕帚的发明者,为中兴之主)。少康时代刚好处于4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此时已是奴隶社会,故能中兴“国土”也未所知。此时慈城一带的“古越部落”,应该早归少康所有。后越时期已处东周时期,各路诸“侯”裂土为强,齐、宋、鲁、晋脱颖而出。但从勾践封伯情况来看,吴越尚在大周的本土上,故勾践仅管也是王者身份,但也只能接受“东方之伯”的爵号(侯爵已为侯国)。“越”在公元前355年被“楚”灭国,楚在公元前223年被“秦”灭国,时赵、燕、齐三国尚在。如果现奉化确实曾为燕地的话,那么勾余在秦皇大统天下之前,还会是一个地处边陲的拥兵重镇。故勾余之地,在秦前就有海上贸易的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但鄮县的前身,可能不是鄞东和一个偏僻的小渔村同谷所能承担得了的(乡土教材版说法),而应该来源于慈城地区的历史基础。因为越王勾践时,吴王夫差宁可自杀也不愿流放甬东,可见甬东是一个很荒凉的地方。
慈城地区是很有可能成为秦鄮县的前身的。从宁波古遗址分布的情况来看,19个总数中慈溪县占了12个,镇海文溪占了1个(慈溪概念),余姚占3个,鄞东横溪占了2个,象山占了1个(85版宁波通鉴)。慈城地区的集中性河姆渡文化证明,妙山、慈湖山、傅家山、罗江一带,应该是越国的最早勾余地区。所以,连勾章城都有可能是从慈城地区发展过去的。这是一个很相反的观点:即“勾章”既然是因慈地的“勾余”而城,慈溪其实是在勾余的基础上而出。勾践建大城于姚江的城山渡,也许是因为车厩曾是他屯兵的地方,也许是因为地处大江的要冲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观赏。不过从军事上讲,大隐镇三面是山一面临江,确比慈城王家垻的勾余古城址要好的多(注:王家垻地处城山渡头海拔97.1米的大弯山东边脚下,2003年的资料中,出土的城址考古为约2500年前,具河姆渡人古城堡的特征。因勾章之城建于公元前496年,故可认定王家垻为勾余的原始古城)。正因为慈城地区有勾余和勾章两个历史时期的繁荣,这才使勾章之东(三江口西北地区)有了秦时的鄮县基础。鄮县始名于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除名于唐后五代十国时期的开平三年(909年),历史承名1130年。这么远长的一个历史古县,也只有慈城地区才能给它历史性的起点和接替,因为那里本来就是一个县域的基础。而慈城的鄮岭墩(慈城人对古城池的传统称法,如城山墩、城子楼墩等),也就可能是原秦晋时的鄮县县城。
五、隋朝之前的鄮县地理位置
在有关秦鄮地的说法中,鄮县在鄞东地区的说法有些权威性(已进中小学的乡土教材),但不一定正确。他们的看法是,秦鄮县在今鄞东一带,余姚占居姚江两岸,勾章县的辖地是在今鄞西的一部分和整个甬江北地区,鄞县在鄞西的南部及奉宁象地区。假如的确如此的话,那么鄮县全境几乎都是荒凉之地了。因为即或在宋时,鄞县的东边也只到育王、天童寺一带,南边的界线是横溪和鄞塘(约江口的地方),西边是鄞西的四明山和大雷山,北至慈溪的潘岙。宋时连甬江都还未成其名,清时还称大浃港,横溪经东钱湖直通外海,也就是说鄞东地区在秦时起码有两条大江的海口,应该说是个很恶劣的生存环境,连三江口都还可能是一个无人居住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贸易也只是赤堇山堇子国的事(从宋地图看有陈国鄮山的字样)。再从人口集聚原理来看,横溪才是鄞县的发祥地(鄞南偏东)。横溪两处的出土文物证明,堇子国应是以横溪为中心的。出土的陶器、釜鼎等文物,为下层元前600以上的西周文化,此时正是吴越相争的兵戈年代;出土的铜斧、纺轮、原始瓷等文物,为上层元前300年的春秋文化,是秦前7国争雄的年代(楚已灭越50年)。故如奉化曾为燕地的话,鄞地应该是以横溪为起源,渐沿奉化山线向鄞西发展的。鄞奉之地也许早归越土,但它的人口中心来源是不会变的(中心扩张学说),所以教材版说鄞占奉宁象倒也有一定的道理(化外时堇子国的基础)。我们再看慈城地区的治域条件。越国的勾余移治勾章后,慈城地区因此会空出一个城治的基础。慈城本来是个河姆渡文化最为集中的地方,故人口的地源基础仍会十分强大(不可能全部迁入勾章城去)。那么这些遗留下来的老城民,又会在原地转化出一个较大的城“乡”来。这就是秦鄮县的地域和人口基础。
我们知道一个县治的基础,大多来自这两个成因,一是自发性的人口集聚(类似原始部落的形成),一个是强制性的境内迁移(在已经形成的基础内)。慈城于勾余而勾章,于勾章而慈溪,大体不出它原始由来的基础。所以勾章而生鄮县,应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从勾章的位置来看,鄞西当由勾章城后发展而来,甬江两岸当由秦鄮县发展而来。故秦时的鄮县中心应在慈东南北山系一带(傍山临海、围涂为地)。甬水村(三江口)因为是三江交汇地势最低的地方,故在地质演升之前,也回是最后适合人类集居的地方。甬三江平原来自7000年前的海涂渐变,三江流域既使变为湖泊和江河后,还得从从咸水区转化为淡水区。所以在2000多年前,宁波各县的城址,是必须选建在山上。一方面是军事的考虑(居高临下),一是农田的考虑,经济基础更为重要。而在地质地图上,余姚、勾章、慈城、悬慈、横溪等早期的可能县城地址,都刚好处在硬质土层的边缘。慈城地区迄今已发现妙山八字桥、慈湖龟山、傅家山等多处河姆渡文化层和古窑址,所以慈城地区能成为古越勾余和勾章,后来又成为慈溪县城,都是有其最原始的人类活动基础和地理优势的。也因此古鄮县从慈城地区而出,应该是事出有因兼条件成熟的。
六、秦鄮县名的历史推敲
鄮县地处甬江两岸,秦时的三江口海涂会多于陆地,故从发展的眼光看,育王山下的鄮山小村,因为没有大量人口的集聚条件,故不会有海贸重地而被秦始皇定为鄮县的可能(教材论)。慈城地区倒有海贸重镇的最好条件,它有姚江北岸一大片的硬土广域人口;有直达三江交汇口的姚慈两大江和大浃江海口;西邻勾章、余姚并和会稽郡城(省城概念)直通。如果说鄮县的来源跟秦始皇有关联的话,那么慈城地区的“秦迹”更多。如慈城鄮岭往北的大斗山东岙叫“秦山”;慈城金沙岙的正北是“达蓬山”(传为秦始皇徐福东渡出海的地方,现还有“徐福”的地名);秦始皇曾在鄮县停留过三十日之多(《说文》,时宁波地区仅有鄞、鄮两县)。慈城地区也有“鄮”字的历史痕迹,如洪塘保国寺的北高峰,秦时就叫“大鄮峰”,现还有“寺西为望海岛,于鄮峰山相对”的传记;慈城东北的从峰叫“鄮岭墩”,志载那是古县城的旧址;“勾余鄮”的石刻字迹发现,也能说明在越时就可能是勾余的“鄮”地了。梁山伯为“鄮”令,县志上说是葬在慈城的清道山的。以此推断,秦鄮县的北部会在九龙山一带,秦鄮县的西部高桥一带,秦鄮县的东界,倒有可能会以赤堇山系直至海边。秦代县与县之间一般都会相对毗邻(交通和城域达及关系),故甬地自秦以后,鄮城最初的位置,大体也会在洪塘、慈城、望春的山系平原之间,慈城鄮岭古县城,也可能就会是首选的地方(勾余新城龟山传说)。
七、历史事件中的鄮县影子
⑴、鄮西清道源。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明州编修李茂诚的《忠义王庙碑记》中,梁山伯为简文帝时的鄮县令,临终嘱葬于鄮西清道源九龙墟。按《宋鄞县县境图》看,宋时“清道乡”的确是在高桥望春一带,梁祝义冢理应是设在鄮县的境内。清道乡是不是和慈城的清道山有联系不得而知,但同处一个地名范围似无问题,《浙江通志》中,对慈城的地形评之为“九龙腾骧、两江吞吐”,古代的慈城东又有“花屿湖”和“荪湖”(清雍正时的地图中也尚在),故晋时和宋时的清道山脉,理应尚与望春山脉相暗连(伏脉过江)。晋朝时的梁令墓也可能确在慈城的清道山(过去传高桥的梁祝坟是“衣冠冢”),则晋鄮县还在慈城东南至高桥一带已可肯定。只不过五代时最后的鄮城位置在三江口,而历史上又没有鄮城在慈溪城的记载,故在清《宁波府志》上记为“葬于鄮城西清道原”了。慈城镇在解放前曾经分为“孝东镇”和“孝西镇”,后来也有过“慈东公社”的编制,故在分区概念上,慈东地区是有可能和洪塘地区一道划归晋鄮县管的。
⑵、孙恩及鄮。梁山伯庙实际上是因孙恩攻鄮刘裕退敌有功而建的。梁庙为官方而建事出有因,庙建原因为:“安帝丁酉秋,孙恩寇会稽及鄮,妖党弃碑于江,太尉刘裕讨之,神乃梦裕以助。夜果烽燧荧煌,兵甲隐见,贼遁入海。裕嘉奏闻,帝以神功显雄,褒封义忠神圣王。令有司立庙焉。” 安帝丁酉(元397年),时勾章城尚安,刘裕显然在粉饰太平以邀攻。但也说明,梁山伯庙的所在地现高桥,在晋时属鄮已经无疑地。因为孙恩不大可能将鄞西的碑扔到鄞东去,所以鄮县的西北是与勾章相邻的。
⑶、东晋勾章移治。勾章城毁于东晋时期的公元401年,因东晋是个十六国战乱的年代,所以勾章重城派了个位列三公的“太尉”守城。可惜三公在汉晋时已无实权可言,所以刘裕连个勾章城也守不住。勾章城合并于隋朝时期的公元589年,中间有个南北朝的相隔。在这不算太短的188年时间中,勾章县城倒底在哪里是很有问题的。在原地不动也有可能,因为慈城可能有鄮岭的鄮县城它去不了;在慈城建新县城也有可能的,或许慈城本来就没有鄮的县城;迁移鄞江小溪也有可能的,开发鄞西南部与鄞奉之地联结。不过从地理的分配性来看,移治慈城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一来本就是自己的地盘,无非在鄮县的交壤处侵占一角(鄮县便移鄞西全境);二来勾章城本就是从慈城的勾余城演变过去的,也有是打回老家的可能。
⑷、隋四县合一为勾章。开皇元年(589年,杨坚的天下),余、勾、鄞、鄮四县合一为勾章县,历史的记载为设治于鄞西的悬磁村。不过从鄞江桥和百梁桥的建桥时间来看,一座是建成于1078年、一座是建成于1085年,应能说明鄞江为界的可能性。故将勾章县治去设在鄞江以南有些不可思议(无法勾通四县陆路),但能证明鄞治一直在鄞江以北,并以鄞江为鄞鄮两县的界限(鄮在鄞西论证)。唐武德四年(621年,李渊的天下)勾章改鄞州、余姚改余州后,“鄞州治”移“小溪”(约今洞桥镇的地方,治地鄞江北这才合理)。武德八年(625年),鄮县治迁小溪(勾、鄮、鄞三县竟又恢复?前鄮城在何处?)。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李隆基天下),明州立,辖慈溪、鄮县、奉化、翁山四县(勾章绝名)。时慈溪县已独居姚江北为主,奉化县独居横溪至江口以南为主,此两县也为新地理的概念。鄮与鄞则合并为鄮县,治所移入小溪(738年时再次移入?)。唐大历六年(771年),鄮县治移到三江口西的甬水村(新鄮城概念,老鄮城在哪里?)。唐长庆元年(821年),刺史韩察认为悬磁村腹地小(教材版说法,未移小溪?),没有发展余地,准奏将明州治也移到了三江口,并建唐子城和外城(证明无老城)。北宋以后城内设坊、城外设乡和里(此时才有乡政?),乡镇开始发展,著名的有下庄、小溪等(小溪才成规模?教材版)。五代十国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国武肃王钱镠改鄮为鄞,鄮县从此绝名。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还是鄮城的问题,高桥宋碑未说,唐鄮城两移小溪的也未说。但已可肯定唐前鄮城不在三江口,则在慈城的可能性就极大(最早的县城基础。,
八、慈城地区曾经西勾东鄮的两重县境
综上所述,慈城地区在秦晋之前,古越国的“勾余城”(王家垻)、大秦朝的“鄮县城”(鄮岭墩)都是有可能存在过的,“慈溪城”(浮碧山)不过是在它们的基础上,唐时被明确地独立出来罢了。鄮县在长达1130年的历史中,能明确鄮城所在地的,也只有在它变为明州四县之后的132年,其中三江口治地时间是771-909年,鄞西小溪的治地时间是767-771年(85版《宁波名胜》)。而此前998年的会稽郡的鄮县治城,最有可能的所在地应在慈城地区内。
“慈城地区”其实是一个很广域的历史性范围,作为勾余城时西可鞭及现长亭和陆埠;作为勾章城时东可包括现潘岙和龙山;作为秦鄮县时南界展延高桥和望春;作为慈溪县时北揽滨海掌起和观海卫。故现慈城在1954年失去它的慈溪县治后,实际上已是城非城县非县了,但它在宁波的历史上,仍占有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性地位。它甚至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被当作勾践新越国的都城的(灭国新生期和古越早期)。它还是甬上第二次农民起义运动中,许生自号为“阳明皇帝”的都城(类“太平天国”)。所以“慈城地区”的这个范围,不应是仅限现慈城镇的区域去就事论事的。否则勾章县和慈溪县所有典故都不会是现慈城的历史了,因为一个小镇的范围再大也不过5.3万人口125平方公里(2004年)。但作为曾经的慈溪县,它在南宋时期就已有15.6万的人口,清慈溪已发展到30万,2000年的新慈溪,人口已在100万以上(地域是1154平方公里)。所以慈城地区,应是一个历史性的“慈地”称法,它是古越勾余和勾章的,也是秦鄮县的,还是唐慈溪的。虽然已经县城迁移,但它的历史仍会被新慈溪承传过去,也包括了古鄮县的历史。
我们没有更多的东西来证明秦鄮是否跟慈城有缘,但从上叙的历史影子来看,它与勾章县的联系更多一些。故隋勾章大县会移治鄞西,也是因为勾章县一直是把鄮县作为自己的延伸地盘来看的。作为古秦三个“鄮”山,作为鄮县主要县境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慈城却占了“大鄮峰”和“鄮岭墩”两大关联因素。在古代江河横流、湖泊遍地、海水倒灌的情况下,鄮城之地也会非慈城鄮山莫属(让瓜于勾章,捡芝麻于鄮县)。宋庆元时期的鄞县地图中,西至望春山(高桥)、白鹤山(慈城观庄)、四明山和大雷山(大隐东和南),高低有误或许是后来移名,但还注明了北至慈溪的潘岙桃花岭。潘岙在今慈城金沙岙的以北灵湖以东,故从北到南的界线走向,可能会是从秦山罗家岭过毛岙鄮岭墩转毛力到白鹤山(观庄)。图中还有灌浦(今半浦)的字样,故又有可能沿慈城的狮子山再到半浦的。这就是宋朝鄞县的西界细部,也可能是唐朝鄮县的西边界限,还可能是秦晋两朝鄮县的西界。花屿湖和荪湖在清雍正的地图上还赫赫在目,而宋明的鄞县全境图中都未有它们的影子,可见它们在唐后一直是属慈溪地区的。解放后的慈溪县境仍还包括洪塘一带,所以慈城脚踏勾鄮两县的说法也不为过。
慈城可以也成为“鄮城”的概念,这在宁波史上还是一个独辟蹊径的课题认知,但还缺乏更多的全面考证。其实宁波地区真正的“县原点”只有余姚、勾章、鄞县三处,一个来自舜姚,一个来自禹虞(勾余主姓),一个来自堇子国。其中勾章是原点中的原始点(河姆渡部落的集聚点),鄮县本来就是勾章之地的延伸。鄮县后来又演变成为勾鄞两县的墙头草,所以实在不能以“根深蒂固”的方位,去看或推测它的全部历史。也所以在五代十六国时期后,一旦消失时,再也没有人会去研究它那一千多年前的一千多年的历史。
慈城作为勾余地区的勾章县原点,跨一条山脉而足踏两县,也不会是毫无根据的。它有鄮县作为勾章向东延伸的副本条件,它也能承担秦鄮县的地区经济压力。这不,那么小的一块地方,竟有三个古县城的城址:越时勾章前的勾余城(王家垻)、秦时的鄮城或晋时的勾章城(鄮岭墩),唐时的慈溪城(浮碧山)。所以一定要从古人类的部落考较时,它才会得出更多的可能。鄮县之谜也是如此。

中华民国政治人物蒋中正出生于奉化江上游剡江畔的溪口镇中。蒋氏发迹后回乡大兴土木,在剡江沿岸的武岭路上兴建和改建了小洋房、文昌阁、丰镐房、玉泰盐铺等建筑。这些建筑因其历史和政治价值而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江南禅寺目录
江南禅寺概览江南禅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江南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套"江南建筑文化丛书"的编纂,源于对这些历史遗迹的珍视和对禅宗精神的探寻。在历史篇章中,我们首先了解江南这片土地,它的前史悠久,孕育了众多禅宗祖师,如黄梅、曹溪的禅宗发源地,牛头宗和青原的传承,以及两大士的...

古文化街的历史
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

什么江什么什么
三、长江的文化价值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长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滋养了沿岸的文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区都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文化景观和人文资源。“长江千里”这一表述也体现了对长江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尊重。总的来说,“长江千里”是...

江州是什么地方?
人文历史 江州历史悠久,是中国南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江州就有人类活动的发现。秦朝时,江州属南海郡;汉代置桂林郡,而江州始称“江都”。唐代以来,江州先后属桂林、象州等行政长官管辖。明代,江州府正式设立。近代以来,江州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如今的江州已经成为广西...

古代江南是指现在哪些地方?
又号吴越、江东、江左。江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杭州、南京等古都,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如苏州、绍兴、宁波、无锡、徽州等,历史上长期是东亚乃至世界最庞大的城市群以及经济中心,数次庇佑中华文明正朔。江南作为地理概念与关中和河洛呼应,对中国和东亚的历史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先秦时期,史书...

传江是什么意思关系?
传江文化影响深远,它不仅可以传承纪念先人,还可以弘扬文化精髓,向人们展示家族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传江过程中,人们对传承人的仪态、言行、风范要求极高,在这种精神约束下,传承人往往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同时,传江文化也加深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强化了身份和认同感,对个人、...

对于江南的定义是什么样子的 呢 ?例如江南文化 有什么特色
长江下游以北部分地区,如扬州地区等,虽然地理位置在江北,但经济文化形同江南,也被看作是文化意义上的江南地域的组成;而并非长江流域却被认为是江南地域的有太湖以南及钱塘江以东部分地区,如绍兴、宁波地区等。文化意义的江南,文化意义上特指的“江南”,即狭义的江南,地域相当于江东地区,包括江苏...

江南必去的10个地方
同里古镇建于宋代,境内水流纵横,桥梁密布,贴水成街,人家枕河而眠。_直古镇位于苏州城东南25公里,北够吴淞江,南临澄湖,西接苏新工业园区,东衔昆山,全镇面积75平方公里。同里古镇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可以欣赏到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2.乌镇。乌镇是江南历史文化古镇的代表...

私江是什么意思?
私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许多私江已经面临着污染和水位下降等问题。此外,私江的资源也受到了过度开发的影响。为了保护私江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加强对私江的保护和管理,并推动私江生态旅游的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爱护私江文化,让私江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合理的保护和传承。

江村乡历史文化
江村乡的人民拥有悠久而辉煌的革命历史。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儒林、槎口、江村等地成为了河西县第三、四区的重要革命据点,设有苏维埃政府和红军区院。其中,儒林更是驻扎了中共河西县委,这个时期,许多英勇的村民为了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据统计,牺牲人数超过了十人。江村乡的文化名人也不乏...

松滋市18267479071: 宁波的别名叫什么?这些名称有什么历史渊源? -
漕娣非诺: 宁波,简称“甬”,因境内有甬江而得名.

松滋市18267479071: 宁波有别名吗?是什么?这个别名有什么历史渊源?
漕娣非诺: 宁波简称"甬",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浙江宁绍平原东端,即东经120°55'至122°... 宁波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河流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余姚江发源于上虞县梁...

松滋市18267479071: 宁波的名字的历史渊源 -
漕娣非诺: 宁波春秋时期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郭、贸、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将明州府改为宁波取"海定则波宁"之意,一直沿用至今.在春秋时期,鄞、甬地名己十分出名,而且地域辽阔,到秦朝(公...

松滋市18267479071: 宁波为什么叫宁波 -
漕娣非诺: 夏代,宁波的名称为“鄞”,唐时称明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 宁波简称“甬”,早在周朝已有此称.“甬”字是古代大钟的一个象形字,在鄞、奉两县的县境上,山的峰峦很像...

松滋市18267479071: 宁波三江口是哪三条江? -
漕娣非诺: 三江口是姚江、奉化江汇合成甬江流入东海的交叉口,位于宁波市区中心繁华地段,素有“宁波外滩”之称.三江口附近有灵桥、江厦桥、甬江大桥、新江桥、江厦公园、杉杉公园、日本曹洞祖庭道元禅师入宋纪念碑等.三江口地带高楼大厦林立,“浙东第一街”中山东路商业街横贯其中,商厦、服装专卖店鳞次栉比,夜色下霓虹闪烁,车水马龙,繁华无限.三江口是历代商贾云集之地,是宁波城市的象征景观.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条江水汇聚在宁波,三江交汇的地方就形成了三江口,那里的景色十分美丽.宁波域区的三个行政区就是按三江口江岸而分,东面是江东区,西南面是海曙区,北面是江北区.三江口是宁波最早的“宁波港”港埠,就是从灵桥脚下到江北的下白沙一带.

松滋市18267479071: 带河流回家        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宁波?我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那是因为这座城市的河流.在地理影像中,余姚江、奉化江和甬江这三条大... -
漕娣非诺:[答案] 1、诗意生活(毓秀河流);充满爱心(爱的河流) 2、例如: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阳光”比作“花朵”,生动形象地写出早晨阳光洒在河面的美景 / 景物描写,写出旭日初照时的动态美. b、用“跻身”“眺...

松滋市18267479071: 宁波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国家对宁波的发展有什么规划? -
漕娣非诺: 一、宁波,位于中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东北部沿海.市区地处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三江交汇的河网平原,西南有四明、太白山余脉.优越的区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3376466位条件,秀美的河川山林,宜人...

松滋市18267479071: 写宁波外滩的作文 -
漕娣非诺: 在甬江、余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之地,宁波城市的正中心,静静地躺着那个历史比上海黄浦外滩还要早上20年的老外滩,唐宋时东方文明的输出口和近代西风东渐的接入地.今天,老外滩的复活,将千年的水和城市、百年的滩和建筑、二十年...

松滋市18267479071: 宁波的琴桥在哪个江上? -
漕娣非诺: 奉化江 它是宁波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1997年12月26 日动工兴建,历时两年左右,今年9月2日完工,正式通车. 琴桥桥长120米,桥面宽33米,拱高25米.桥的规模在国内同类型桥中还属第一位.远远望去,整座桥就像一把特大号的竖琴,桥两边的护栏上还雕刻着精美的高音符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