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剩余的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作者&投稿:陀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之间的矛盾是什么?~

人类在这个地球上不是孤独的,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定要与特定的资源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离开了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从谈起。小至个人,大到民族、国家,都是如此。人类从太阳和地球那里可以得到满足个体生存以及种族维持的足够的,甚至可以说过剩的能量。但是,人的需求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资源的稀缺性是被人类自身“制造”出来的。人类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这种追求本身会遇到时间、空间和各种资源的限制,于是人们也就不断的为自己制造出了更多的难题和更大的麻烦,于是又要花力气发展自己以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难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稀缺性在人类生存的意义上可能不成其为问题,但相对人们的“过度需求”时,稀缺性的假定无疑是成立的了。 从逻辑上来说,资源的稀缺性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命题。资源的稀缺性所带来的种种理论与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和困惑一直为学术界和实务者所关心和研究,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各个角度和层面,本文将尝试着探讨资源的稀缺性引起的权力寻租问题。  1.市场配置。即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鼓励市场形成价格和自由交易,强调效率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2.政府配置。即政府发挥宏观调配的作用对资源进行配置。所采取的手段往往是管制,许可证,配额,指标,投标等。 市场配置方式是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及公共选择学派等所推崇的资源配置方式。其理论假设是经济人,X理论等,强调效率优先的原则。而关于政府配置在理论界最有影响的系统性理论是凯恩斯针对1923年经济危机提出的,主要强调政府干预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后来为越来越多的国家与政府所采用,成为其加强宏观调控的有力的理论依据。  为什么需要经济学?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 设想一下,如果适用的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任凭挥霍浪费,经济学又有什么必要呢? 当然,资源的稀缺性,一般指相对稀缺,即相对于人们现时的或潜在的需要而言是稀缺的。这就要求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因此,资源的稀缺性及由此决定的人们要以最少消耗取得最大经济效果的愿望,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举例来说。相对而言,我们呼吸的空气,没有什么稀缺性可言。任何人都可以任意地自由呼吸。所以,并没有专门研究分配空气的学问。但就大多数自然资源来说,几乎都是稀缺的。人类的产品都要靠消耗自然资源来生产的,所以人类产品也都是稀缺的。经济学要研究如何生产、分配和利用这些资源和产品,以节省资源,达到最佳效用。过去认为水资源是无限的,所以不太重视用经济手段来调节水资源的利用。现在看来,水是稀缺资源。所以我们现在开始提倡节约用水,也开始重视利用经济手段来调节水资源了。   资源有限性与人们需要无限性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资源的有限性、人们需要的无限性及其它们之间的矛盾,是当今世界一个最基本的事实。  一方面,人类生存发展总是需要生活资料,人们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和无限性。它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需要,如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或者经济需要、政治需要,精神文化需要等等,这些需要形成一个复杂的需求结构,这一结构随着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的需要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不断扩充其规模。旧的需要满足了,新的需要又产生了。从历史发展过程看,人们的需要是无限的。  另一方面,资源具有有限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资源的有限性也叫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们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资源或者说生产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和劳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不平衡性有两层涵义:一是相对于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结构和多样化的需求而言是不平衡的,人们不得不做出选择,分出轻重缓急,在满足需求时分出先后顺序;二是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的社会群体中的分布是不平衡的。总之,结构和分布失衡导致每一个体和群体都面对着资源稀缺性难题。显然,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便形成矛盾。为了解决矛盾,人类世世代代奋斗不息;为了解决矛盾,人类研究、探索、创立和发展了各门科学。   由于资源是有限的,各个国家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它的内容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现代国家一般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以解决上述矛盾。一方面,运用市场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方式合理配置资源,注意保护环境,以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计划使用资源和节约资源,扩大对外交流,利用国际资源;限制人口及其消费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生产与分配制度以及政治、文化制度,以提高效率和求得社会公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缓和、减少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和斗争,保持和维护社会的稳定。需要指出的是,两方面的措施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不稳,则无法满足当代和未来人口的幸福生存与发展;“核心”背谬,将制约人们行为的协调统一,进而又威胁到“基础”的巩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世界人口的增加,到了现代,经济资源的有限性或短缺性日益凸现,已经成为制约各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地球上像《圣经》里描述的只有亚当和夏娃、资源十分丰裕的伊甸园那样的地方,在现时代是难以找到了。在当代,资源有限性与人们需要无限性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矛盾,即所谓的“南北问题”。发达国家的技术先进但自然资源短缺,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而技术落后,相互之间需要合作,取长补短。其一致性毋庸置疑。二战以后的几十年间,它们之间的合作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发生普遍严重的债务危机,对于双方的发展都形成制约。其对立性十分明显。资源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关系整个世界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过去我们对于资源的有限性问题的确是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我们的理论教育中只是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从来不提资源的稀缺会限制经济的发展,所以过去多少年里人们几乎没有资源稀缺的概念。我国主要矛盾的形成的确有生产关系或者经济制度方面的原因,但科学技术落后、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不足是重要的原因,当制度问题基本解决以后,这个原因便越是明了。我国现在的快速发展受到自然资源状况、能源供给和环境承受能力的严厉约束。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水资源是1/4,石油是12%,天然气仅为4%,煤炭是55%。而与此同时,资源利用率很低,浪费比较严重,比如国内重点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比国际水平高40%,电力行业中火电煤耗比国际水平高30%,万元GDP的耗水量比国际水平高5倍,万元GDP的总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④我国社会落后的生产与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正是资源有限性与人们需要无限性矛盾的反映或者表现

(一)自然资源系统的特点
  根据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度,其主要特点是:
  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和规律性;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现实资源是有限的,但开发利用及转化是无限的);
  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
  自然资源的系统性;等。
  (二)社会资源系统的特点
  社会资源同自然资源相比较,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社会性。人类本身的生存、劳动、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社会交往、社会活动中实现的。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源、经济资源、信息资源等社会资源无一例外。社会资源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
  (1)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产生不同的种类、不同的数量、不同的质量的社会资源。
  (2)社会资源是可超越国界、超越种族关系的,谁都可以掌握和利用它创造社会财富。
  2.继承性。社会资源的继承性特点使得社会资源不断积累、扩充、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就是人类社会知识积累到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的产物,就是积累到"知识爆炸",使社会经济发展以知识为基础,这种积累使人类经济时代发生了一种质变,即从传统的经济时代(包括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有局部质变)飞跃到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信息革命、知识共享必然的结果。社会资源的继承性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人力资源通过人类的遗传密码继承、延续、发展。
  (2)通过载带信息的载体长期保存、继承下来。人类社会通过书籍、音像、磁带和教育手段等,继承人类的精神财富。
  (3)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又把生产劳动中学会的知识、技能物化在劳动的结果--物质财富上而继承下来。
  社会资源的继承性,使人类社会的每一代人在开始社会生活的时候,都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前人创造的基础上迈步的。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类一方面把前人创造的财富继承下来,另一方面又创造了新的财富。也正因为这样,科技知识不断发展,一代胜过一代,并向生产要素中渗透,使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生产设备不断更新,科研设备得到改进,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社会财富的积累、反过来又加速了科技的发展。
  3.主导性
  社会资源的主导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资源决定资源的利用、发展的方向。
  (2)把社会资源变为社会财富的过程中,它表现、贯彻了社会资源的主体--人的愿望、意志和目的。这就是马克思讲的"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2页。)
  4.流动性。
  社会资源流动性的主要表现是:
  (1)劳动力可以从甲地迁到乙地。
  (2)技术可以传播到各地。
  (3)资料可以交换,学术可以交流,商品可以贸易。
  利用社会资源的流动性,不发达国家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和手段,把他国的技术、人才、资金引进到自己的国家。我国改革开放、开发特区的理论依据也含有这方面的内容。
  5.不均衡性。
  社会资源的这种不均衡性是由以下原因形成的::
  (1)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
  (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3)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的差异性。
  (4)社会制度对人才、智力、科技发展的影响作用的不同。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投入。
  网络资源是网络上互连起来的计算机提供给各用户分享的信息。这些信息放在各自的计算机上(www服务器、ftp服务器、bbs服务器、vod服务器等),因为有网络互连,大家都能通过internet访问到。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8439.html?wtp=tt

自然资源所能提供的经济剩余,有时是难以用价值来衡量的。比如森林,首先,它能为人类提供林木产品。木材广泛用于建筑、家具、造纸、纤维板等多种用途,尽管有许多的替代品,但木制品的优越性是无法达到和超越的。其次,提供非木材制品,包括品种繁多的动物、野果,可用作食物和药物的植物,纤维、染料、动物饲料、橡胶、树脂等。因一些国家,森林中的野生动物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所消耗的动物蛋白的70%~90%。再次,提供环境效益。森林对环境的效应和保护体现在许多的方面:森林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和净化水资源;还能起到保护下游的电站和灌溉实施,延长其寿命的作用;在冰雪覆盖的地区,森林可以调节雪融化的速度,从而减少春季水患;树木可以有效防止风蚀,有助于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树叶和根系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沿海地区的红树林可以保护海岸免遭侵蚀,并提供鱼虾的繁殖场;森林可以净化空气,提供丰富的有利于人体健康的负离子:可以调节气温,美化环境,对发展旅游业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还有,森林能提供基因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森林,特别是热带森林中拥有极其丰富的物种资源,其对动植物基因的自然选择动态储存功能,是任何实验室无法比拟的。这些宝贵资源的价值也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自然资源能为人类提供的效用及其蕴涵的内在潜力是无限的。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无限的,因为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掌握和运用的不断发展,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会不断增强,从而可以从自然中获取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效用和经济剩余。比如,已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就是人类征服和运用自然深化的标志。人们从运用水能、风能发展到运用蒸汽能,利用蒸汽的动力制造出了蒸汽机,从而产生了机器制造业。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动机的发明和运用为标志,电能的获取和广泛运用,又使社会生产力大大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的利用为标志,出现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如航天工程、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等,人类不仅可以用机器来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而且可以用电脑来部分地代替人的脑力劳动,使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人类从对陆地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利用发展到了对海洋资源、太空资源的利用。人类用知识和智慧打开了一个个必然王国的大门,进入了一个个自由王国,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在不断地深化,能越来越多地利用自然的力量为人类服务,从而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增加经济剩余,使人类可以付出得越来越少而获取得越来越多。从这一方面来讲,自然资源是无限的。自然资源中蕴含着巨大的潜力,等待着人们去开发和利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对规律的掌握也是无限的。
自然资源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时期内,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比如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拥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矿产、多样的动植物、众多的名山大川等,但又是一个资源贫国,“人多物薄”,人均占有资源量低。如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土地面积仅11.6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3,人均耕地面积为1.1亩,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2.3%,我国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少,而且高质量的耕地更少,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也少。由于对土地的不合理使用,耕地面积又大量减少;又由于受工业“三废”和农药的污染,“三化”侵蚀及荒漠化等,造成土地退化、损毁严重,大量土地不能再生利用。我国的水资源总量是丰富的,居世界第6位,但由于人口多,人均占有的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我国约有400多座城市缺水,1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由于我国绝大多数的污水未经有效处理而排入江河湖海,城市河段90%以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农村约有3.6亿人喝不上符合标准的水。我国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开发利用不当以及每年大量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排放和倾倒人海,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海洋资源锐减。我国历史上曾经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由于长期植少于伐,再加上乱砍滥伐,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少林国家之一。全世界的森林覆盖率为3l 3%,而我国仅为l3%。我国草原每年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在退化。我国面临的自然资源稀缺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社会对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加大,而可供量却在绝对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正在明显减少,可再生资源也呈衰减的趋势。可见,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有些资源一旦被破坏就无法再生,有些形成期很长,短期内也是无法再生的。往往失去容易,但要恢复却十分困难,甚至无法恢复,人类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自然资源同经济的发展、经济剩余的获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科学地开发和有效地利用能大大促进生产的发展,生活质量的的提高;过度的开采和损害,不仅制约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危及人类的健康。所以,自然资源既可以被人利用而造福于人类,又可以因为人类盲目过度的使用而惩罚人类,降灾害于人类。大自然是慷慨无私的,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是不需要珍惜和保护的。人类必须在利用自然发展经济的同时,珍爱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期,人类深化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增强了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使生产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剩余。但是,当人们陶醉于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成果时,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却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人类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而赢得了经济的片面增长。这一代价是十分沉重的.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 生产发展了但人类的生存质量却下降了。生产,不是为了生产而生产,而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了人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且这样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是不可能持久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最终会影响生产的发展,经济剩余是要靠自然力来提供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剩余的可持续增长必须依赖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需要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早在1962年,美国女作家瑞彻尔-卡森出版了一本题为《寂静的春天》的著作,她提出了,为什么春天一片寂静,听不到小鸟的叫声.这是由于人类破坏生态,乱用农药,引起有毒物质在土壤、河流、空气和食物中循环转移,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她深刻指出: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地球,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合理、协调的关系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维持健康的生存和发展。罗i.m乐部主席奥锐里欧-贝恰在《二十一世纪的警钟》中指出:“在这历史的转折时期,在分析有关人类所处的状态及其可能导致的命运等复杂的情况时,应当选择的着眼点必须能射穿整个人类体系的核心,而且要真正具有全球性的视野。这只有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最优先的地位才有可能。人与自然的关系最近所经历的巨大变化,以及将来肯定要发生的修正,在左右人的生活方面,必然要比其他任何因素更起决定性的作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可持续发展,就是在兼顾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承受能力的前提下,保持经济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经济的持续发展除了具有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外,更突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强调维护经济发展的自然承受能力和生态潜力,强调维护自然界能够长期提供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在各国的实践中表明,“增长不等于发展”,“富裕不等于幸福”,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并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单纯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经济指标并不能准确地衡量和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状况。1995 年,世界银行在评估世界各国财富时,改变了以往单纯以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的做法,代之于从四个方面来综合计算国家的财富,即自然资本、产出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包括土地、水、森林和矿产等。按照这样的计算方法排名第一、第二位的不是美国、日本、西欧国家,而是资源比较丰富、人口相对较少的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来自自然资本的财富分别占到了71%和69%:可持续发展注重社会发展的质量,社会发展质量考察的重点不是一个社会的发达程度,而是社会在整体上的优化配置和良好和谐的运行状态,是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得以最合理的运用,人的潜能和积极性得以最好的发挥,使人、自然、社会得以协调、全面的发展:
结束语: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形成经济剩余和社会财富的源泉。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决不能破坏和损害自然。“发展”和“需求”要以生物圈的承受能力为限度,“发展”一旦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发展”本身也就衰退了。关爱自然实际上是关爱人类自身。充裕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方面能为人类带来无法估量的经济剩余,造福于人类,另一方面又能为人类提供优美的生存环境,高质量的生活内涵。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将会影响和惠及子孙后代和人类社会的兴衰存亡。我们要牢牢遵循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瓦窖自然村自然资源
此外,瓦窖自然村还有2亩的水面资源,虽然面积不大,但在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仍具有一定的价值。荒山荒地资源也不容忽视,总计有520亩,为未来可能的植树造林或农业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剩余的1000亩土地则为其他类型的自然资源开发或生态保护预留了空间。总体来看,瓦窖自然村的自然资源丰富,不仅能满足...

木掌村自然资源
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可能。草地面积同样未给出具体数字,但作为重要的草地资源,它对于畜牧业和生态平衡起着关键作用。此外,还有1017亩荒山荒地有待开发,这部分土地若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将为村庄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带来新的机遇。剩余的8904亩土地可能是未开发的自然资源,为未来的规划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古兴寨自然村自然资源
50亩的经济林果种植地,主要种植的作物包括咖啡,显示了村庄在经济作物种植方面的潜力。此外,草地面积同样占据了一席之地,为200.00亩,为村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荒山荒地则占500.00亩,为未来可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空间。剩余的768.00亩土地,可能是未开发的自然资源,有待进一步规划和管理。

关坪村自然资源
草地资源也不容忽视,6,200.00亩的草地为村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态环境。此外,村中还有1,405.90亩的荒山荒地,这些未开发的土地可能蕴含着潜在的农业或自然资源开发机会。剩余的1,539.19亩土地则可能是其他类型的自然资源,如未利用的草地或者有待开发的自然资源区。

节基坡自然村自然资源
桔子等经济作物来说,已足以支撑小规模的农业经济。这些果树为村民们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益。[3]此外,节基坡村还有17亩的水面,这可能包括小型湖泊或河流,为村民们提供了灌溉和可能的水产养殖资源。剩余的621亩土地则是未开发的其他自然资源,这部分可能包括草地、荒地或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资源。

水东村自然资源
此外,村内还有大量的荒山荒地,共计4573.3亩,这部分土地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可能包括种植、养殖或生态建设等多种可能性。剩余的5997.6亩其他面积,同样蕴含着潜在的自然资源,为村庄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总体来说,水东村的自然资源分布均衡,既有丰富的耕地,又有适宜种植经济作物的林地,...

卖盐场自然村自然资源
此外,卖盐场自然村还拥有158亩的草地,为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荒山荒地占到了3,072亩,表明村里仍有待开发和利用的自然资源。剩余的116亩土地可能是未被开发的或者用于其他用途的土地。总的来说,核桃林是村里的重要经济林木之一,它们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收入,还对森林覆盖率和生态平衡起到了...

唐家屯村自然资源
这些果树为村民们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益,平均每亩经济林果地面积为0.39亩,显示出村里的土地利用效率。剩余的366.3亩林地主要以非经济林地为主,它们为生态环境的保持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仅支撑着村民的生活,也彰显出唐家屯村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潜力和优势。

巨甸自然村自然资源
村内的水面面积也不容忽视,总计204亩,为村民们提供了灌溉水源和潜在的渔业资源。此外,还有112.14亩的荒山荒地,这些未被充分利用的土地可能蕴藏着潜在的农业开发或生态恢复的可能。剩余的1883.28亩土地则属于其他类型,可能是草地、山坡或未开发的自然资源,这些区域可能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大塘村自然资源
大塘村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其中耕地是其主要的土地类型。全村的耕地总面积达到了6541.84亩,其中包括6541.84亩的旱地,平均每位村民拥有2.46亩的耕地。这里的农作物种植广泛,主要包括玉米、洋芋和烤烟等,为村民们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来源。在林地资源方面,大塘村拥有1290亩的土地,其中经济林果地占80亩...

海南区17327681110: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
端木竿玉屏: (1)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和规律性 以淡水资源为例,一些地方十分丰富(如江南水乡),可以发展淡水养殖(但在一些时段会发生水灾),在某些地方就比较缺少(如西北干旱地带).在新疆库尔勒市,一年的降雨低于200毫米,蒸发量却达...

海南区17327681110: 自然形态社会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
端木竿玉屏: 自然资源系统的特点 根据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度,其主要特点是: 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和规律性;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现实资源是有限的,但开发利用及转化是无限的); 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 自然资源的系统性;等.

海南区17327681110: 简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
端木竿玉屏: 不可再生资源有限的,可再生资源认为无限.

海南区17327681110: 资源的有限性是永恒的吗?
端木竿玉屏: 经济资源的内涵和外延 ,随人类认识实践活动而拓展 ,它同时影响人类经济资源配置的决策取向和行为方式.因此 ,讨论经济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这一辩证范畴 ,对解决资源合理配置的深层次问题意义重大.

海南区17327681110: 运用哲学分析自然资源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的矛盾 -
端木竿玉屏: 宇宙世界为什么充满着种种矛盾和对立统一呢?这个问题实质上是要求我们剖析五构素宇宙中物体的消费矛盾运动.那物体为什么存在消费矛盾运动呢,即为什么会有五构素...

海南区17327681110: 如何理解"资源 -
端木竿玉屏: 谈谈“资源” 三中全会对“资源”特别重视.什么“重组”了,什么“优化”了,甚至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什么是“资源”呢?恐怕理解方面有所不同. “资源”有“宏观”上的,也有“微观”方面的,有世界范围的,也有中国内部的...

海南区17327681110: 自然资源的经济特性 -
端木竿玉屏: 在经济中自然资源总被认为稀缺的,包括经济活动中大部分的资源几乎都是稀缺的,因此西方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便是面临有限的资源,如何分配才能使得效用最大化,即经济最优状态.

海南区17327681110: 简述自然资源的特征分类 -
端木竿玉屏: ①数量的有限性.指资源的数量,与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相矛盾,故必须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②分布的不平衡性.指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

海南区17327681110: 地球还有多少资源? -
端木竿玉屏: 以新的资源观看待资源问题时,我们应当正确处理几个重要的资源矛盾关系: 1.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问题 自然资源就其物质性而言是有限的,然而人类认识、利用资源的潜在能力是无限的.片面的悲观和盲目乐观都是不正确的. 2.资源大国...

海南区17327681110: 如何理解资源是稀缺的?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
端木竿玉屏: 举例来说.相对而言,我们呼吸的空气,没有什么稀缺性可言.任何人都可以任意地自由呼吸.所以,并没有专门研究分配空气的学问.但就大多数自然资源来说,几乎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