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诗》这首诗中,诗人悟出了什么道理?

作者&投稿:塞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悟道诗》这首诗中,诗人悟出了什么道理~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无名尼《悟道诗》
诗中叙述了一个趣味天然的僧人寻春活动.春日来临,放下经卷,放下木鱼,离开阴沉沉、死寂寂的庵堂,到田间阡陌去寻找春天的气息,她走了很多路,走过村坊田野,走过曲折小径,穿越稀稀疏疏的树林,穿过河上轻轻的薄雾,她没有看到绿草如茵,没有看到山花烂漫,可是她还是很快活,因为她呼吸了大自然的清新空气,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活动了大半天.她快乐地回来了.回到禅院,院中一株老梅,梅花已经绽放,随手折下一枝梅花,放在鼻上轻轻地嗅着.梅花是报春的花,梅花盛开,春光已经来临啊.站立梅花树下,呼吸着梅花的芳香,与春天亲近.
诗人悟出:佛的道理就是这样,佛不是菩萨,不是神仙,不是法术,更不是雕像和经卷,佛就在你的身边,就在你的心中,无佛即佛.佛是无须翻山越岭去寻找的,就象春天的来临一样.

告诉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会实现理想。

  【名称】《悟道诗》
  【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年代】宋代
  【作者】某尼
  【体裁】七言绝句
  
  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道理:
  全诗描述主人公虽历经千辛万苦,寻春而不得,最后却又偶然得到的经过,借以说明悟道的经历。
  作者描绘这一寻春的过程,意在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自然妙道,原在人心之上,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所以,一切向外的努力都是枉然。越是执着不放,就越发南辕北辙。要善于变换思维角度,这样才能体悟到其中的禅机妙理。

作者描绘这一寻春的过程,意在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自然妙道,原在人心之上,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所以,一切向外的努力都是枉然。越是执着不放,就越发南辕北辙。要善于变换思维角度,这样才能体悟到其中的禅机妙理。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首诗的含义
1、 《悟道诗》 某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2、注释:此诗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尽日:一本“终日”。3、译文:费尽了时光寻找盎然的春意 ,却见不到春的踪迹,脚下的芒鞋已踏遍了笼罩在山头的白云。重返家园将梅花拿在手指间轻转,偶然一...

尼姑访遍名山大川,一直不能悟道,为何却在回家途中顿悟,成首位女...
这名尼姑出生于宋代,她并没有留下自己的俗家姓名和法号,但是她留下了一首传唱千古的《悟道诗》: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首诗的意思就是:我整天费尽心思的去寻找春天,却一直找不到春天的踪影。我穿着草鞋走过了万山千水,也踏遍了笼罩在山头之上...

访遍名山遇梅花忽然顿悟,尼姑写了哪首诗,让人醍醐灌顶?
《悟道诗》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对于这首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费劲心思去寻找春天,但是却看不到春天的踪迹。脚下的芒鞋,早已经踏遍了笼罩在山头的白云。归途之中,我笑着摘下一朵梅花,将其放在鼻子下嗅了一下,突然发现这眼前的枝头上,不就是...

夜吟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学诗心得?
六十年来我妄想学诗,到如今作诗的工夫才算达到深处,这一点只有我自己知道。夜来独坐寒灯下,却有豁然通达之感,不由发出会心的一笑,整个人就像是服下金丹似的有脱胎换骨的舒适畅快的感觉。1. 这首诗,即所谓“悟道诗”。近于佛家偈语。2. 其中内涵,无非是说获得“金丹”,领悟要诀,而后会心一笑...

描述隐居深山悟道参禅的诗
《苦热题恒寂师禅室》【唐代】白居易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白居易的避暑的方法颇有俗趣,又带些哲思。所谓心静自然凉,相比于暑天他人的种种不适,香山居士要淡定许多,也充满了创意。不过也有缺点,就是境界要求太高,非常人所能及。《悟道诗》【宋代...

宋词悟道诗中“归来笑拈梅花嗅”嗅字怎样传神
“笑拈”的本来应该是梅花这个实在的物体而诗人一个“嗅”字,传神的将原本无形的梅花香表现的有形化了,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感受。 谢谢。、

"只许"是什么词性
此句出自宋?圆悟勤《悟道诗》:金鸭香销锦锈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意思是:风流少年有一段与绝色佳人之间的风流韵事,这只有佳人自己知道的,别人是不能知道的。

高人们帮忙炼一个字吧。悟道诗中“归来笑拈梅花嗅”的“嗅”字,有何...
原诗是: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嗅”字使得全句更加形象动人。归来拈花,这是动作描写,梅花则是强调了花的种类,使读者眼前出现花的形象。而“嗅”字用的传神,比起“闻”字来得细腻,生动的刻画出了作者小心翼翼的神态动作,表达了惜花之情,也从一...

怎么理解这些诗句的内容意思呢?神天之外更无神,何故愚顽假作真!只为...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类对宇宙和神灵的认知和追求。诗中提到“神天之外更无神”,表明作者认为在神灵和天空之外,没有其他的神灵存在。接着诗中说“何故愚顽假作真”,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经常被愚弄,误以为自己所信仰的事情是真实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然后诗中...

《悟道诗》 某尼
这才发现春来到枝头早已有十分了。“归来笑捻梅花嗅”,一般常作“试拈梅花嗅”和“归来试把梅梢看。”本诗宜整首看,其诗意和辛弃疾《青玉案》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与明人小说中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二句相似。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

安县13071505546: 《悟道诗》这首诗中,诗人悟出了什么道理? -
野瑗复方: 【名称】《悟道诗》 【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年代】宋代 【作者】某尼 【体裁】七言绝句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道理: 全诗描述主人公虽历经千辛万苦,寻春而不得,最后却又偶然得到的经过,借以说明悟道的经历. 作者描绘这一寻春的过程,意在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自然妙道,原在人心之上,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所以,一切向外的努力都是枉然.越是执着不放,就越发南辕北辙.要善于变换思维角度,这样才能体悟到其中的禅机妙理.

安县13071505546: 悟道诗赏析 -
野瑗复方: 三字经道可道,非常道,古老贤,玄此道,学者易,难者道,若不学,不知道,学了道,不去道,与凡俗,无它道,若学道,不尊道,贪味痴,入邪道,生死苦,入地道,沉苦海,永失道,凡学道,须尊道,沉其心,渐悟道,谴其欲,入真道,...

安县13071505546: 《悟道诗》是怎样由事及理的 -
野瑗复方: 作品原文 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偶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1] 作品译文 费尽了时光寻找—— 盎然的春意 却见不到春的踪迹, 脚下的芒鞋 已踏遍了—— 笼罩在山头的白云. 重返家园 将梅花拿在手指间轻转 偶然一嗅, 哎!禁不住暗笑自己—— 就在这眼前的枝头上 春意正热闹十分.[1] 作品简析 全诗描述主人公虽历经千辛万苦,寻春而不得,最后却又偶然得到的经过,借以说明悟道的经历. 作者描绘这一寻春的过程,意在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自然妙道,原在人心之上,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所以,一切向外的努力都是枉然.越是执着不放,就越发南辕北辙.要善于变换思维角度,这样才能体悟到其中的禅机妙理.[1]

安县13071505546: 《悟道诗》 某尼 -
野瑗复方: 〔赏析〕整日寻春却见不春的踪影,穿着芒鞋踏遍了岭头一山又一山的云. “芒鞋踏遍陇头云”,可用来比喻对某一理想影像的追求,历尽千辛万苦仍执著不舍,和辛弃疾《青玉案》的“众里寻他千百度”意思相似.一般常写作“杖藜踏破几重...

安县13071505546: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7题.(8分)悟道诗(宋)某尼近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 -
野瑗复方: 15.风景往往不在遥远的地方,有时就在你的身边,要善于发现.(2分)16.D(此诗不关凡尘与佛门的旨意,仅仅写出寻春悟道的体验.2分.)17.“嗅”字一方面写出了梅花的风神,梅花暗香浮动的特征显现了出来;(2分)另一方面,“嗅”字的动作,又传达出诗人会心的喜悦,还展现了她赏玩不已的痴迷情态.(2分) 略

安县13071505546: 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野瑗复方: 1、《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告诉了我们:“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原文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安县13071505546: 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谁写的? -
野瑗复方: 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少林六祖慧能偈语. 菩提树下是佛祖悟道的地方. 菩提树本来不是树,明镜台也不是台. 本来什么都没有,怎么能染上尘埃呢? 慧能写这个偈语之前北宗六祖神秀有偈语. 身是菩提树, 心是明...

安县13071505546: 在[[舟过安仁]]中诗人看到什么 所悟道什么
野瑗复方: 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译文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此诗写诗人...

安县13071505546: 饮酒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野瑗复方: 这首诗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出处:《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

安县13071505546: 谁能帮我参透这首诗? -
野瑗复方: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不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悠悠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正真的修行者不是为了自己的长生而去悟道. 所谓殊途同归修行的本生是没有定律的,所以不一会得经而得道,为取正经而强求者必不能有所悟. 人生本无常喜怒哀乐富贵贫瘠谁又能知道今生的一切与前生有合正真的关联呢? 就是身在佛门的高僧又有几个敢说世俗的一切他能一尘不染呢?还是要为生计和世俗而有所烦恼. 一切的世俗和红尘的风气对与悠悠的古刹和千年的铜钟来说对是一种有欲而求的见证(无世俗无红尘又何必要有用来朝拜和祈福的古刹和铜钟呢?) 所以世人所说的悟道都是空话 正真的悟道者是写这诗句的人,虽然有些狂傲却不失是个大悟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