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公的唐朝魏国公

作者&投稿:别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太宗时期把谁封为魏国公~

唐太宗时的国公: 魏国公裴寂,魏国公房玄龄(后改封梁国公)
裴寂(573年-629年),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人,唐朝宰相。
裴寂出身河东裴氏西眷房,隋末曾任晋阳宫副监,与唐高祖交好,后参与策划太原起兵,将晋阳宫物资充作军用。唐朝建立后,裴寂担任尚书右仆射,封魏国公,
还有其他国公:
鲁国公刘树义(唐开国功臣刘文静之子),
葛国公刘义节,
萧国公张平高(后改罗国公),
郇国公钱九陇,
邾国公庞卿恽,
息国公张长逊,
莒国公唐俭,
薛国公长孙顺德,
任国公刘弘基(后改夔国公),
邢国公刘政会,
渝国公刘玄意(刘政会子,袭父爵,改封渝国公,尚南平公主),
霍国公柴绍(后改谯国公),
谯国公柴哲威(柴绍子),
应国公武士(武则天之父),
蒋国公屈突通(后其子寿袭爵),
谯国公李崇义(河间王李孝恭之子),
卢国公李景恒(江夏王李道宗之子),
黎国公温大雅,
虞国公温彦博(温大雅之弟),
莘国公窦诞,
邓国公窦璡(窦诞之叔),
观国公杨恭仁,
滑国公皇甫无逸,
密国公封伦,
宋国公萧瑀(隋炀帝萧皇后之弟),
郢国公宇文士及,
许国公高士廉(后改封申国公,其子高履行袭爵),
齐国公长孙无忌(后改封赵国公),
蔡国公杜如晦(后改封莱国公),
代国公李靖(后改封卫国公),
潞国公侯君集(后改封陈国公),
吴国公尉迟敬德(后改封鄂国公),
曹国公李绩(后改封英国公),
楚国公段志玄(后改封褒国公),
宿国公程知节(后改封卢国公),
禹国公张亮(后改封郧国公),
翼国公秦叔宝(后改封胡国公),
邹国公张公谨(后改封郯国公),
郑国公魏征。
希望你喜欢

李弼(494年-557年),字景和,陇西成纪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将领,八柱国之一。李弼少时远大抱负,体力过人。永安元年(528年),为尔朱天光的别将,随尔朱天光西征,因功升任征虏将军,又与贺拔岳讨败万俟丑奴。作战时,李弼总是冲锋陷阵,所向无敌。尔朱天光前去洛阳,李弼隶属侯莫陈悦,任大都督。永熙三年(534年),投靠宇文泰,任秦州刺史。后随宇文泰击败窦泰、收复弘农,征战沙苑,又与贺拔胜攻克河东,平定汾州、绛州。大统十四年(548年),平定北稽胡的反叛,官升太保,加柱国大将军衔。北周明帝元年(557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武,追封为魏国公,附祭于太祖庙庭。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一字法主,北周魏国公李弼曾孙,父李宽,祖李曜。袭爵蒲山郡公。大业九年(613年),跟随杨玄感谋反,失败后四处逃窜。大业十二年(616年),翟让在东郡发动农民起义,因以韦城瓦岗寨为根据地,故称瓦岗军。李密投奔翟让,自成一营,击败隋朝名将张须陀,名声大振。致使翟让把首领的位置让给李密,李密自封魏公。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十一日,李密计杀翟让,真正地当上了瓦岗军首领。大业十四年(618年),王世充等人拥立杨侗为帝,招降李密,封其为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 后来,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后,投靠李唐,不久又叛变,被盛彦师所杀。

裴寂(573年-629年),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人,唐朝宰相。
裴寂出身河东裴氏西眷房,隋末曾任晋阳宫副监,与唐高祖交好,后参与策划太原起兵,将晋阳宫物资充作军用。唐朝建立后,裴寂担任尚书右仆射,封魏国公,曾征讨宋金刚,虽大败而回,但仍深受宠信。此后升任左仆射、司空等要职。
629年(贞观三年),裴寂受僧人法雅牵连,被免官削邑,放归原籍,后流放静州,并率家僮讨平山羌叛乱。不久,裴寂病逝,追赠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公。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房彦谦之子,唐初名相。
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得力的谋士之一。
武德九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进爵邢国公。贞观三年(629年)二月,房玄龄改封魏国公,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贞观十一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龄病逝,谥文昭。 李光弼(708年-764年),李楷洛之子,唐朝名将,契丹族。
公元749年(天宝八年)李光弼为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封蓟郡公。
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加司空、兼兵部尚书,仍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为魏国公。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八月,唐肃宗再次诏李光弼入朝,升侍中,改封郑国公。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军。
公元762年(宝应元年),李光弼进封为临淮郡王,赐铁券,图形凌烟阁。
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素与李光弼不睦,光弼晚年为宦官所谗。病死徐州,年五十七岁。追赠司空、太保,谥曰武穆。 贾耽(730年—805年),字敦诗。唐代著名地理学家、宰相,历仕玄、肃、代、德、顺、宪六朝。
天宝十载(751年),贾耽登明经第。乾元元年(758年),任临清尉,累擢汾州刺史,任内有异绩,后迁河东节度副使。大历十四年(779年),征拜鸿胪卿,旋即迁山南西道节度使。建中三年(782年),徙山南东道节度使。兴元元年(784年),召为工部尚书。贞元元年(785年),出任东都留守。次年,改义成军节度使。
贞元九年(793年),以右仆射职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拜相。任内虽无关于安危大计的建言,但他恭行温厚,被时人称为淳德君子。贞元十七年(801年),封魏国公。唐顺宗即位后,进左仆射。
永贞元年(805年),贾耽去世,年七十六,册赠太傅,谥号“元靖”。 崔胤(853—904):唐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字昌遐,一说字垂休。右仆射崔从之孙,工部侍郎崔慎由之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进士及第,多次升迁后官拜御史中丞。景福二年(893),官拜宰相。与朱温相结,想要靠朱温掉除宦官。屡次被罢官,均因为朱温的支持再起,先后四次官拜宰相,当时人们称他为“崔四人”。光化三年(900年)扶危匡国致理功臣、特进、行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判度支、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崔胤可开府仪同三司,进封魏国公,加食邑一千户,余如故。
天复元年(901),崔胤遗书朱温,令他出兵迎驾,宦官韩全诲先劫昭宗到凤翔投靠李茂贞。天复三年,昭宗回到长安后,他劝朱温尽杀宦官,自任判六军十二卫事,筹谋另建禁军。第二年,被朱温杀死。 窦怀贞(?-713年),字从一,唐朝宰相,左相窦德玄之子。
窦怀贞早年历任清河县令、越州都督、扬府长史,后升任御史大夫,依附于皇后韦氏,娶皇后乳母为妻,被时人讥讽为国赩。唐隆政变后,他杀妻请罪,被贬为濠州司马,再次依附太平公主,得以被召回朝,任殿中监,不久拜相,任左御史大夫同平章事。封中山县公。同年九月,改任侍中。
窦怀贞与太平公主结为朋党,官至尚书右仆射、平章军国重事。玄宗继位后,迁左仆射,晋封魏国公。他与太平公主图谋不轨,意欲作乱,结果事情泄露。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窦怀贞畏罪自杀,死后被改为毒姓。 路岩,字鲁瞻,路群之子,唐代大中间进士,曾任屯田员外郎、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左仆射等职。
36岁居相位,国家权力落入他与韦保衡手中,“二人势动天下”。后因权位之争与韦保衡交恶,被贬出京城,出任剑南节度使,之后再入京,升迁为中书令,封魏国公,重掌大权。
后被视为有“异图”坐罪。先移任荆南节度使,赴任途中被贬为新州刺史,后又被免官、流放、抄家。至新州,皇帝下诏赐死,并割取喉管验证。 韩琦(公元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出任宰相。英宗即位后,封为魏国公。熙宁八年(1075)六月在相州溘然长逝,享年68岁。神宗御撰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谥忠献,赠尚书令,配享英宗庙庭。 后遗作编为《安阳集》。
韩琦“相三朝,立二帝”,当政十年,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欧阳修称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蒋之奇(1031-1104),字颖叔,一作颍叔。北宋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嘉祐二年(1057)考“春秋三传科”中了进士。蒋之奇为官40余年,当官为民,长于理财,治漕运,以干练称。学识深厚,著作等身。他能诗善书,尤工篆书,传世墨迹有《辱书帖》《北客帖》等。
绍圣中,召为中书舍人,改知开封府,进龙图阁直学士,拜翰林学士兼侍读。又因好友龙邹浩因言事获罪受株牵连被贬。到宋徽宗建中年间,之奇恢复为翰林学士,拜同知枢密院。第二年,又由枢密院副职调任为正职。
崇宁元年(1102)升为观文殿学士、杭州知府。后又因弃河、湟事被革职。告老回乡后去世,终年74岁。去世不久,皇帝又全部恢复了他的官职,并封他为魏国公,谥号“文穆”。《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洪迈 《容斋随笔》卷第九、李心传 《旧闻证误》 卷一、孙觌 《鸿庆居士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卷六、史能之 《(咸淳)重修毗陵志》卷十五等都有记载。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靖康元年二月,追封范仲淹魏国公。 赵旉(1127年-1130年),宋高宗赵构唯一的儿子,母亲为潘贤妃,宋高宗对他格外疼爱。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生于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初拜为检校少保、集庆军节度使,封魏国公。
建炎三年,苗刘兵变后,被扶持登基即皇帝位,改元明授,从即位到退位共计26天。后因宫女保姆疏忽,受惊吓而死,年仅三岁。宋高宗追封其为“元懿太子”。 秦桧(1090年-1155年),字会之,汉族,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南宋著名奸臣、主和派代表人物。
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宋钦宗时,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靖康二年(1127年),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为挞懒信用。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秦桧逃回临安,力主宋金议和。绍兴元年(1131年),擢参知政事,随后拜相,次年被劾落职,绍兴八年再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病逝,赠申王,谥忠献。开禧二年(1206年),宋宁宗追夺其王爵,改谥谬丑。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北宋名相,兵部侍郎王祜子。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登进士第,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景德元年(1003年),澶渊之战时,从真宗至澶州,因东京留守、雍王赵元份暴疾,驰还权留守事。
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监修《两朝国史》。他善知人,多荐用厚重之士,劝真宗行祖宗之法,慎所改变。掌权十八载,为相十二年,颇受真宗信赖。但受王钦若说服,未能阻止真宗的天书封禅之事。
王旦晚年屡请逊位,天禧元年(1017年),因病罢相,以太尉掌领玉清昭应宫使。同年九月卒,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故后世称其为“王文正”。乾兴元年(1022年),配享真宗庙庭。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题其碑首为“全德元老” 。是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全宋诗》录其诗3首,《全宋文》收录有其文。 张文谦(1216—1283),邢州沙河人,元代著名政治家、农学家。县志称其为沙河人物之冠。自幼聪敏,曾与刘秉忠、张易、王恂、郭守敬等人一起在邢州城西紫金山共同研习天文、历法、算学等,是元初紫金山学派的代表人物,元世祖忽必烈幕府重臣。张文谦身居高位,刚明简重,凡所陈于上前,莫非尧、舜仁义之道,在元朝初期稳定国家、建立纲纪、恢复经济、制定历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历任中书左丞、大司农卿、御史中丞、昭文馆大学土领太史院事、枢密副使等职。累赠推诚同德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魏国公,谥忠宣。
1260年,忽必烈即帝位,张文谦升任中书左丞,协助忽必烈建章立制。不久,张文谦以中书左丞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积极主张轻摇薄赋,与百姓休养生息,得到百姓的称赞。在治理大名时,张文谦重用郭守敬,考察该地区水利,治理河道,发展生产。1262年张文谦将聪明过人、精通天文历法的郭守敬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使天赋才华的郭守敬有了一个充分施展才能的良机。
1264年,张文谦以中书左丞行省西夏(今宁夏、甘肃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整顿吏治,兴学重教,积极传播汉地先进文化,使西夏落后、鄙野的羌俗为之一变。在西夏时,张文谦还支持郭守敬对唐徕、汉延等大小数十条渠道进行疏浚修复,万余顷土地得到灌溉,西夏再现“塞北江南”的景象。
1270年,元朝中央设司农司(后改称大司农司),张文谦以参加攻事兼任司农卿,下设四道巡行劝农司,掌管劝课农桑、水利、乡学、义仓等事。这些农官巡行各地,劝保农桑,指导生产,不几年,功效昭著,野无旷土,栽植之利遍天下,有力促进了元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276年,元朝灭南宋,统一天下后,张文谦以昭文馆大学土身份领太史院事,全面负责制定历法的工作。王恂、 郭守敬等人在张文谦的支持、领导下,率南北日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四海测验,掌握了大量准确的天文数据,于1280年编订完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授时历》,将我国古代天文学推向了一个高峰。 昔里爱鲁,昔里钤部之子。初袭职大名路达鲁花赤。至元五年(1268),从云南王征金齿诸部,立有战功。后数年间,累迁广西、云南,历任宣抚使、招讨使、副都元帅、参知政事。二十四年(1287)改行尚书右丞,从镇南王征交趾,大小十八战,直逼王城,功最多。翌年,感瘴疠而卒,赠平章政事。
因其子昔里教化有功,加赠爱鲁太师,追封魏国公,改谥忠节。 廉希宪(1231年6月26日—1280年12月12日),一名忻都,字善甫,号野云。畏兀儿族。大蒙古国至元初著名政治家,其祖上均为高昌世臣。父布鲁海牙,曾任燕南诸路廉访使,遂以官为姓,子孙皆姓廉。廉希宪幼魁伟,举止异凡儿。稍长,笃好经史。年十九,入侍忽必烈于藩邸,以性善、义利、仁暴之旨为对,忽必烈目为“廉孟子”,由是知名。
元宪宗四年(1254年),任京兆宣抚使,首请用许衡提举学校,教育人材。宪宗九年(1259年),从攻南宋鄂州,请尽释军中所俘士人。宪宗死,劝忽必烈北归即位。任京兆、四川宣抚使,平定刘太平等阴谋叛乱。旋以中书右丞行秦蜀省事,力拒阿里不哥将浑都海进攻。进中书平章政事,综核名实,裁抑侥幸。论事帝前,无所顾忌,曾言阿合马奸,史天泽被谗时,廉希宪力为之辨。
至元七年(1270年),罢相。至元十一年(1274年),起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军取南宋江陵,忽必烈令廉希宪行省荆南。他至镇后,禁剽掠,录用故宋官吏,发仓粟赈饥,兴学校,选教官。至元十四年(1277年),因病召还。至元十六年(1279年),复受命领中书事,然病情日重。至元十七年(1280),廉希宪病故,年五十。大德八年(1304年),赠清忠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谥号“文正”。后加赠推忠佐理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伯颜曾赞其为“男子中真男子,宰相中真宰相”。 许衡(1209年5月8日—1281年3月23日),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金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元宪宗四年(1254年),许衡应忽必烈之召出任京兆提学,授国子祭酒。至元六年(1269年),奉命与徐世隆定朝仪、官制。至元八年(1271年),拜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成《授时历》。至元十七年(1280年),因病归怀庆休养。
至元十八年(1281年),许衡去世,年七十三,赠荣禄大夫、司徒,谥号文正,后加赠正学垂宪佐运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魏国公。皇庆二年(1313年),从祭孔庙。著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等。 窦默(1196—1280),古代医家名。初名杰,字汉卿,后改名,字子声,元初理学家,金针灸医家。他的“流注八穴”、“补泻在于手指”、“莫如用针”、“气至沉紧”等针灸学说,对后世针灸医家颇有影响,对针灸学的发展具有一定贡献。
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等职,累赠太师、魏国公,谥号文正。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宋朝宗室,赵与芮之子,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将赵孟頫引见于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元贞元年(1295年),回京修《世祖实录》。鉴于元廷内部矛盾重重,赵孟頫便借病乞归。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名满天下。至治二年(1322年)卒,年六十九,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张留孙(1248~1321)又名张宗师,是北京东岳庙的开山始祖,名留孙,字汉师。张留孙是张宗演弟子。元朝道教领袖。至元十三年(1276),南宋亡,张宗演应元世祖忽必烈召去大都,留孙从行。次年,宗演还龙虎山,留孙留大都,忽必烈授以江南诸路道教都提点之职。后来,他经历成宗、武宗、仁宗、英宗四朝,备受宠遇,历次加封为特进、上卿、玄教大宗师、开府仪同三司。
大德年间,元成宗追封他的三代祖先都为魏国公。




唐朝开国都封谁是国公?
魏国公杨元琰 殿中监、兼知总监、汝南郡公翟无言 冠军大将军、左羽林军大将军、光禄卿、天水县公赵承恩 将作大匠裴思谅 右羽林军将军、弘农郡公杨执一 左卫将军、河东郡公薛思行 光禄卿、驸马都尉、琅邪郡公王同皎 中书令、越国公钟绍京 太仆卿、立节郡王薛崇简 右金吾卫大将军、凉国公李延昌 太子中允同正、冀...

唐朝名相房贤龄生平
贞观三年(629年)二月,房玄龄改封魏国公,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房玄龄尽心竭诚,早起晚睡。加之他明达吏事,法令宽平,任人惟贤,不分卑贱,人们都称他为良相。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房玄龄护高祖山陵制度,以功加封开府仪同三司。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封梁国公。与杜如晦、魏征等同为...

明朝开国六国公,为何五家都断了传承,仅魏国公徐达一脉传至明末_百度...
洪武三年(1370年),在将元朝势力赶出中原后,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其中获封公爵者共有六位,即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和卫国公邓愈,并赏赐丹书铁券。然而,六大开国公爵之中,却仅有魏国公徐达一脉传至明末,这又是为什么呢? 李善长作为早期跟随朱元璋者,虽然不...

国公的北周到明朝
魏国公徐达鄂国公常遇春信国公汤和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卫国公邓愈宋国公冯胜郢国公冯国用越国公胡大海黔国公沐英凉国公蓝玉蕲国公康茂才郧国公廖永安庆国公廖永忠颍国公傅友德韩国公李善长江国公吴良海国公吴祯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能荣国公姚广孝淇国公邱福融国公柳升 ...

李靖的封号代国公是不是比其他公爵高,比如侯君集的潞国公
李靖原为代国公,后来又改封李靖为卫国公.并进入凌烟阁。凌烟阁中确实大部分都封国公,但也有不是国公的,如虞世南真正封爵是永兴县子。他们是:魏国公裴寂,鲁国公刘树义(唐开国功臣刘文静之子),葛国公刘义节,萧国公张平高(后改罗国公),郇国公钱九陇,邾国公庞卿恽,息国公张长逊,莒国公唐俭,...

大明有几个国公啊?都有谁?有端国公吗?
大明有23个国公:魏国公徐达 鄂国公常遇春 信国公汤和 郑国公常茂 曹国公李文忠 卫国公邓愈 宋国公冯胜 郢国公冯国用 越国公胡大海 黔国公沐英 凉国公蓝玉 蕲国公康茂才 郧国公廖永安 庆国公廖永忠 颍国公傅友德 韩国公李善长 江国公吴良 成国公朱能 海国公吴祯 英国公张辅 成国公朱能 荣国公姚...

中国爵位的名字与地位高低有什么关系?如魏国公与齐国公谁的地位高?
国公的封号来历比较多,至少有三种:第一种就是按照这个人的功劳和威望来选择封地,例如功劳高的可以封为魏国公、赵国公、楚国公等等,功劳较高的可以封越国公、代国公、鲁国公等等。第二种可以是受封者的家乡,比如你是山东人就封你作鲁国公,你是河东人就封你作晋国公,你是南方人就封你作越国公或...

梁国公魏国公封号有什么区别
答:封号共同点是都带有公字,不同点是一个是梁国,一个是魏国,国度不同。

为什么朱元璋的开国六公爵,只有徐达的爵位能延续到明朝灭亡?
到了朱棣朝时,徐皇后是徐达的长女,太子朱高炽是徐达的外孙,皇太孙朱瞻基是徐达的曾外孙,魏国公这一脉的地位更加显赫。后来,朱棣迁都北京,徐达后人一直留在南京,远离了政治中心,也就是远离了是非,这也是爵位得以世袭的一个重要原因。郑国公常茂常茂,开国名将常遇春的长子。洪武二年(1369),年...

魏国公的明朝魏国公
吴(注:西吴)元年九月辛丑以平吴(注:张士诚之东吴)功,封信国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十八年二月己未卒。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达初封公,位次第二。李善长得罪,进位第一。至正十五年,从朱元璋渡长江克采石,下太平(今当涂),俘元...

华容区19111813093: 唐朝四大国公有哪几个 -
年汤止血: 唐朝国公很多,你所文的四个是不好说的,我听说有四大猛将1秦琼2尉迟恭3罗士信4程咬金.但是这也是很宏观的吧.这里给你介绍下唐太宗的国公如下:魏国公裴寂,鲁国公刘树义(唐开国功臣刘文静之子),葛国公刘义节,萧国公张平高(...

华容区19111813093: 唐朝有哪些国公 -
年汤止血: 凌烟阁中确实大部分都封国公,但也有不是国公的,如虞世南真正封爵是永兴县子.而且唐太宗时的国公数量也远远超过这28人. 魏国公裴寂,鲁国公刘树义(唐开国功臣刘文静之子),葛国公刘义节,萧国公张平高(后改罗国公),郇国公...

华容区19111813093: 魏公是谁?
年汤止血: 魏国公,“魏”,指国号,即为封地范围.但自唐以降,外姓封爵没有实际封地.国公,中国古代封爵名,位次郡王,为封爵的第三等,公爵的第一等.历朝封魏国公者,...

华容区19111813093: 唐朝十三少国公是那些人? -
年汤止血: 罗章、秦英等十三家少国公

华容区19111813093: 唐太宗千古君臣佳话的背景如何?
年汤止血: 贞观十七年(643),64岁的魏徴因病溘然长逝.唐 太宗闻讯后,悲痛万分,罢朝五... 升他为秘书监、侍中、宰相,并封他为魏国公.贞观十六 年(642),魏徴病重,唐太...

华容区19111813093: 魏国公与长孙无忌什么关系 -
年汤止血: 唐朝没有魏国公,只有卫国公李靖.李靖和长孙无忌同为唐朝开国元勋,到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一定要说的话,李靖的弟弟李客师的妻子长孙氏,可能是长孙无忌的族人.

华容区19111813093: 中国古代封爵(公爵)有几人?举几个人说说看不要太多最好详细
年汤止血: 古代爵位:“王、公、侯、伯、子、男”基本爵位.同时还有其他的爵位称呼,且历... 徐达,明朝开国功臣,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

华容区19111813093: 唐朝薛仁贵的儿子有几个,叫什么 -
年汤止血: 薛仁贵有5个儿子,分别是薛讷、薛楚玉、薛楚卿、薛楚珍、薛慎惑. 长子:薛讷,字慎言,唐玄宗时大破突厥,复封平阳郡公(薛仁贵封平阳郡公),谥号昭定,年七十二卒.也是《说唐三传》人物薛丁山的原型. 小儿子:薛楚玉,平卢营口...

华容区19111813093: 古代封魏国公是什么意思 -
年汤止血: 魏国公,首先是一个“公”爵.“公”,在王、公、侯、伯、子、男六等爵位中,除了“非刘不封王”的惯例,这是封给皇家以外的人最高的爵位了.“魏国”,指的是封地.按理说封了“魏国公”就应该享有古代魏国地区的军财权力了,但自唐以降,外姓封爵更多的只是一个称号或称呼,是没有实际封地的.著名的魏国公如大明的徐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