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项羽【垓下之围】的人物分析

作者&投稿:祁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项羽在垓下之围中的人物形象~

项羽,是一个在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刚愎自用,才会失了江山,最后落得乌江边上自刎。也有的人欣赏他的豪情,宁死不肯过江东。
项羽,是我难得欣赏的古人之一。喜欢他的豪气和侠义。试问:如果,不是他对刘邦绝对的信任,又怎么会有机会给刘邦的暗渡陈仓?当时,项羽已算是夺下秦朝的天下,当时,若是他听范增的话,杀了刘邦,又怎会有后来的刘邦?项羽就是项羽,他为人爽直,暗箭伤人是他所不屑的。
虞姬,是项羽的唯一,也是他的挚爱。到后来,虞姬在项羽的帐内,听到四面楚歌,以为已经被刘邦的军队包围,为了不拖累项羽,自刎于帐内。记得一位姐姐对我说过,如果他是霸王,绝不会让自己深爱的女人为他而死。可历史总是残酷的,我想,就算当时能杀出重围,双双到乌江边上,必也会双双殉情。虞姬又怎么割舍得对项羽得情和一份承诺?有人说虞姬是幸福的女人,因为项羽不是皇,所以,她不用与后宫三千争宠,不会在年老色衰之际感叹“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我说,不会得,因为,项羽是当不上皇帝的,就算他现在登上了皇位,以他的秉性,必然不会怀疑他的臣子会有作乱之心,万一乱臣贼子在外皇袍加身,他想来也是不信,必定会稀里糊涂的丢了皇位。错就错在他不应该生在乱世。
最后一幕,就好像放电影那样清晰。项羽的乌骓马被擒住,忠心如它,不甘事二主,跃入乌江。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上,喷薄而出的鲜血映红了乌江。至今似乎还能听见项羽苍凉的唱道:时不利于兮,骓不失,骓不失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定格在那一刻。“时不利于兮……”

一、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这个场景表现多情善感、铁骨柔情的性格。
二、东城快战,项羽“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表现出项羽英勇神武且自负的性格。
三、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赐马、增头表现项羽知耻重义和视死如归的性格

项羽虽是一个大人格的英雄,但仍然是一个凡夫俗子,他敢爱敢恨、心地透亮,活得本真而洒脱,这是项羽的小人格,一个平凡的人所具有的善良纯朴的本性。

兵败垓下,退守乌江,走投无路之际,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让我们窥见了他心底最真实的一面,这里有他的自责,有他的反省,更有他对江东父老的深深歉疚。他宁死也不肯回江东,源于他的自尊,同时,也是他心地善良的诠释。项羽是一个英雄豪迈、骁勇善战、多情重义之人。

项羽的性格中有胸无城府、缺少谋略的一面。他没有做大事的计划与战略目标,在刘邦为了得天下而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的时候,项羽想着的却是如何在前进的路上,在只走了一半的情况下衣锦还乡,向父老炫耀。

打仗时他不是在阵中统筹全军,而是披甲冲杀在队伍最前方,这样的个人英雄主义只是匹夫之勇,而非将帅。甚至在决战垓下之时,他还想快战一场,以显英勇,鲁莽而只顾一时的痛快,使他逞了一时之能,却败了一世伟业。

扩展资料:

《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作者通过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

作者还善于在历史事实进行艺术加工,写出了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如虞兮虞兮的千古悲歌、“田父绐曰”的生死机缘、愧对父老的知耻良心、赠马赐头的临终义举等,使这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历史,永远是用胜利者撰写。
如果说项羽只重亲戚,那么范增的存在又怎么说?
如果说项羽不听臣谏,那么鸿门宴中为什么还要听别人的斩杀刘邦?
如果说项羽没有城府,那么他何以统领军队领军作战?何以不败。所以说项羽也是很有计谋的。
如果说韩信离开项羽,那么如果项羽当时听了韩信的计谋,项羽能保持不败的记录吗?

项羽的战场不败,恰恰证明了项羽是一个有能力统军、有能力治军、有策略、有思想的一位主公。项羽不重用韩信,但是项羽还是打了胜仗,就证明当时韩信的上奏确实是不可取的。韩信自负的以为项羽是没脑子的,所有改投刘邦,刘邦立国后,第一个就杀了韩信。这是一个项羽看走眼韩信,还是刘邦项羽都看走眼韩信?

项羽的失败,完全不是因为项羽的个人所致。
1、当年是刘邦有预谋的对项羽出兵,项羽防范不急。
2、范增的离去,并不是因为项羽的小心眼,而是年老不以筋骨为能。
3、在战场上,刘邦的成功并不是在军事上的成功,而是刘邦攻心成功,让项羽的军队不战自败。军心都没有了,何以与刘邦破釜沉舟?
最近我听了一首诗,非常详细的写出了刘邦的攻心之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刘邦突如其来的越界掠地,打项羽一个措手不及;而围上项军后,刘邦没有命令继续进攻,而是让所有士兵唱楚国的家乡歌谣,攻心成功。项军士兵全部离家多年,心里系家,所有人都哭泣,扔下兵器逃走,导致军心崩塌。项羽再无力反击。
为什么项羽不选择渡江,而是自刎。我认为绝大部分是因为项羽的霸气性格,当时有很多人都劝他“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也就是说,江东子弟还是比较偏爱项羽的,就算这次失败,江东子弟还是有能力再为项羽拼上一拼。既然江东弟子肯为项羽一拼,就证明项羽还是比有治国管理能力,而且爱戴百姓,如果说他性格残暴,百姓怎么可能还会爱戴他,为他再做放手一搏呢?
如果说项羽自负,那么他完全可以自负的相信,只要我去江东,一定可以打败刘邦。事实相反,项羽已经无力一搏了,心力交瘁,不可能再让百姓生灵涂炭。这也应该算作一种博爱之心。
所以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气。爱一个人是爱,如果爱所有的人这才是博爱。
项羽,有管理治理国家的能力,有军事才能,爱民如子,有着博大胸怀的人物。

看历史,不能从资料上理解,还要自己分析,只有大家都在辩论与分析历史,才能还原真正的历史。

《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作者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朴仁爱。

这个问题还是自己解决的好,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看法,自己怎么看才最重要!


垓下之围项羽的性格形象分析
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这个场景表现多情善感、铁骨柔情的性格。项羽“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表现出项羽英勇神武且自负的性格。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赐马、增头表现项羽知耻重义和视死如归的性格。《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

垓下之围为何说项羽是悲剧英雄
回顾他的生平事业历程,悲剧主义的确浓厚。1、楚国大将军项燕的后代,流淌着贵族的鲜血,在重振家族的道路上,是冲锋陷阵的霸王。巨鹿之战,率领2万人马对敌军20万,一战成名。天下无人不识。可惜,“垓下战败自刎”是他末路的终点。年少时有敢于代秦的宏大志向,作战时有破釜沉舟的战斗勇气,即便骁勇...

垓下之围的原文
垓下之围司马迁《史记》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

简析“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中的项羽形象
一、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因为垓下之围之后项羽就乌江自刎了,这两者都表现了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也就是即使他失败了但是他是一个有抱负有雄心的勇者的形象深入人心,令人扼腕叹息。二、详解如下:1、关于垓下之围:《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

“垓下之围”阅读答案
垓下之围是项羽一生中最悲壮的时刻,也是名垂千古的时刻。我在这里整理了“垓下之围”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垓下之围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简析司马迁的《垓下之围》中项羽的形象
垓下突围 我喜欢该下突围中的项羽,因为……作者浓墨重彩地正面描写了项羽的英勇善战。动作: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临战先声夺人,有排山倒海的气势)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神威凛凛,气势迫人)斩汉一将。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满身神力和超群武艺)语言:谓其骑曰:...

试分析《垓下之围》中项羽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
刘邦采纳张良的意见,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就这样,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报酬,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使他们尽数挥军南下,同时命令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垓下之战随之开始。垓下之战,汉军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

垓下之围中,如何为项羽解围?
项羽应该是想要带着虞姬的尸首和江东子弟回江东卷土重来的,可到了乌江就只剩自己了,觉得没脸见江东父老,于是就自刎了

垓下之围的注释
1) 地方:地方千里(土地方圆千里)2) 逝:奔驰 时不利兮骓不逝3) 岁:年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4) 怜:同情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5) 被:遭受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6) 垓下:地名,在今安徽灵璧东南。7) 壁:营垒;此处用作动词,即在...扎营。8) 四面皆楚歌:四面八方都响起用楚方言所唱的歌...

项羽在垓下之围中,被追到江边,看到蚂蚁都在一起形成五个大字“项王亡...
楚军度过淮河, 又来到乌江边。 项羽一起突围冲杀,最后只剩下跖个士兵。正在走投无路之际,镇见乌江亭长驶来一只小船, 劝项羽渡江。 溘然, 他发明士兵们围在江边看什么。 问了间士兵, 谁也没有答复, 项羽亲身走上前一看早已吓得慌张皇张, 只见岸边成千上万的蚂蚁排成一行大字:项羽速死于此。

江门市17647344889: 项羽在垓下之围中的人物形象 -
张性丙酸:[答案] 项羽,是一个在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刚愎自用,才会失了江山,最后落得乌江边上自刎.也有的人欣赏他的豪情,宁死不肯过江东.项羽,是我难得欣赏的古人之一.喜欢他的豪气和侠义.试问:如果,不是他对刘邦绝对的信...

江门市17647344889: 简析司马迁的《垓下之围》中项羽的形象 -
张性丙酸: 垓下突围 我喜欢该下突围中的项羽,因为…… 作者浓墨重彩地正面描写了项羽的英勇善战. 动作: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临战先声夺人,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神威凛凛,气势迫人) 斩汉一将.复...

江门市17647344889: 简述《垓下之围》中项羽在三个场景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
张性丙酸:[答案] 一、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这个场景表现多情善感、铁骨柔情的性格. 二、项羽“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表现出项羽英勇神武且自负的性格. 三、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赐马、增头表现项羽知耻重义和视死如归的性...

江门市17647344889: 垓下之围中表现了项羽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
张性丙酸:[答案] 项羽从头到尾只表现出刚愎自用的性格,直到最后他都说是非战之败,人可以有自信却不可像项羽般狂妄,在历史的洪涛中只有圆滑才能生存.

江门市17647344889: 垓下之围一文主要描述了哪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各体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
张性丙酸:[答案] 简述《垓下之围》中项羽在三个场景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一、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这个场景表现多情善感、铁骨柔情的性格. 二、东城快战,项羽“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表现出项羽英勇神武且自负的性格. ...

江门市17647344889: 根据《垓下之围》所描写的细节与场面具体分析项羽的性格 -
张性丙酸: 项羽是一个在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刚愎自用才会失了江山最后落得乌江边上自刎.也有的人欣赏他的豪情宁死不肯过江东. 项羽是我难得欣赏的古人之一.喜欢他的豪气和侠义.试问如果不是他对刘邦绝对的信任又怎么会有机会给...

江门市17647344889: 简析“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中的项羽形象 -
张性丙酸: 一、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因为垓下之围之后项羽就乌江自刎了,这两者都表现了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也就是即使他失败了但是他是一个有抱负有雄心的勇者的形象深入人心,令人扼腕叹息. 二、详解如下: 1、关于垓下之围: ...

江门市17647344889: 垓下之围中项羽是怎样一个人 -
张性丙酸: 《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作者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朴仁爱.作者还善于在历史事实进行艺术加工,写出了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如虞兮虞兮的千古悲歌、“田父绐曰”的生死机缘、愧对父老的知耻良心、赠马赐头的临终义举等,使这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江门市17647344889: 垓下之围主要描写的三个方面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张性丙酸: 《垓下之围》描绘的三个场面分别是:1、四面楚歌,霸王别姬;2、东城快战;3、乌江自刎.其中,项羽面对四面楚歌、众叛亲离的困境时,项羽表现出其英雄多情、铁...

江门市17647344889: 根据《垓下之围》所描写的细节与场面具体分析项羽的性格 -
张性丙酸:[答案] 项羽是一个在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刚愎自用才会失了江山最后落得乌江边上自刎.也有的人欣赏他的豪情宁死不肯过江东.项羽是我难得欣赏的古人之一.喜欢他的豪气和侠义.试问如果不是他对刘邦绝对的信任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