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搭上这图的古琴曲有吗? 为什么搭~

作者&投稿:雀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四段锦这首古筝曲有什么意境?~

四段锦,顾名思义,就是有四段,而且每一段都有自己独特的意境:
第一段:清风弄竹 微风吹过竹林,竹枝轻轻摇曳,竹叶发出沙沙声。
第二段:山鸣谷应 风儿吹过山谷,发出的回声仿佛声声应答。
第三段:小溪流水 潺潺的溪水穿过鹅卵石,迸发出清响。
第四段:普天同庆 这段主要表现了人们在一起欢快地庆祝,场面十分热闹。

提醒:在弹四段锦时,一定要注意每一段不同的音乐表现力,还有,大拇指小关节的托劈一定要均匀清晰,否则到了第四段特别容易乱!

  建议你拜读一下梅老前辈的:《论弹奏古琴的修养》

  《论弹奏古琴的修养》 作者:梅曰强  
  古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古人誉为“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虽然赞颂过激,但史绩记载古琴轶事,确有其感人之魅力。如《桓潭新论·琴道篇》所载雍门用弹琴能使孟尝君伤感;《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司马相如以琴传情与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相爱的故事;唐薛易简著《琴诀》中,把古琴的作用概称:“可以观风教、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等。使人闻之,无不对古琴产生敬慕的感情。但是,古琴的这种艺术魅力的产生,是致力于琴学者,经过积年的勤学苦练,揣研,洞察琴曲意境,以自己的内涵修养通过熟练的技艺综合发挥的结晶,不是每个弹琴人都能够表达的艺术修养。
  我国几千年来把古琴视为能登大雅之堂的一种乐器。所以研究古琴艺术和撰写古琴论著的人颇多,如:刘向(西元前79年——前8年)著《说苑·修文篇》、薛易简(西元725年左右——800年左右)著《琴诀》、冷谦(西元1268——1408左右)著《琴声十六法》、朱权(西元1378——1448年)著《太音大全集·抚琴论》以及徐祺(1580年左右——1650左右)著《奚山琴况》等等。绝大部分都是论述古琴美学、操缦规范、格言、艺术风格。由于前人用词简练,陈述含蓄,加上神思神往的渲染,如;明朝朱权在《太音大全集》里曾这样说:“传云,琴瑟虽有妙音,而无妙指,终不能发甚哉,指法之难也。”他仅说一个指法难,究竞难在何处,如何去克服难的指法而得妙音没有深入说下去,后人弹琴也只能心领神会了。又如:《奚山琴况》论述弹奏古琴的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园、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虽然对每况都作了详尽的阐述,如在“细”中,他总结了初学琴者弹起琴来就手指忙个不停,生怕前后音接不上,想延长节拍自己控制不了,就难做到细,存在的问题是分析的很实际,但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仍末深入下去,对普及古琴,帮助今人学习古琴究竟应该怎样才能学好古琴仍然跳不出“难以理解”的困境,加上有些论述比较抽象,繁琐、重复。给学琴者更产生“高不可攀”的思想。为此,笔者根据几十年业余教授古琴的体会,总结学琴人容易产生的问题,浅谈几点弹奏古琴的修养。
  一、弹奏古琴的“超前感”修养
  了解古琴和弹奏古琴的人都有这样的同感,即认为弹奏一首琴曲不难,如果将琴曲的意境有感情的表达出来确非易事。往往弹奏者只知按指法拨弄琴弦,结果手与愿违,音非意合,干巴巴的使人听之乏味。
  音乐是一种艺术语言,它是通过艺术处理的音响,表达作者思维与向往的感情,这就是“意境”的本质。所以,凡弹奏一首琴曲,必先了解曲情内容,弹奏时将自己激发出来的感情与琴曲必须表现的感情融汇起来,这是首要条件。但是,仅有内在感情条件,而表现形式上不能够手随意走、意与妙合,也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因此,弹奏技巧也很重要。
  古琴弹奏左右手指法有一百多种,堪称指法丰富,表现力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乐器。正因为它指法多而细,很容易使弹奏者顾此失彼。即:注意了指法,忘记了节拍,注意了指法与节拍,忘记了弦数与音位,还要掌握音准和轻、重、徐、疾,若想把琴曲的感情处理好确非易事。所以说:“古琴易学难记、易学难精”。那么,如何在感情与表现方法上进行结合,弹奏出美妙的琴曲,就存在一个“超前感”的问题。
  超前感内容很广泛,必须从弹奏准备到弹奏结束来谈:
  (一)、准备时的超前感。前人传授学生琴艺,首先强调一个“品字”,就是衣冠要整齐,坐势要正确,必须静下来,等气沉丹田后方可操琴。其实这种要求并不苛刻,因为衣冠不整有碍外观和指法运动;坐势不妥有碍左、右手的配合;心不静意境就发挥不出来;气不顺则无法控制气势。除此外,为使起音不紊,使弹奏流畅,还必须在未开指弹奏前,头脑里先要起音,就好比唱歌起音定调一样,这样做的好处是:1、可使思想集中心静下来。2、帮助激发感情,3、心中有音有备无患。虽然道理很简单,对弹奏者也是一种必要的艺术修养。
  (二)、“意通三会”。意通三会是处理音与音之间协调关系的一种超前修养。乐曲每一小节(句),音与音之间都有强弱之分,和声的两音也有主次之别,这是普通常识,意通三会就是弹奏时必须掌握三个音,即:第一个音过去后要在头脑里回荡,在发第二个音时要考虑与前一个音的承前关系,用什么样的力度,同时还要考虑第三个音的超前准备(思想上和指法上的准备)。它好比绘画一样,先有意,后有笔,这样才能画出符合自己主观意想的作品。古云;“吴道子画意在笔先”就是这个道理。这种“意通三会”的修养是内在感情借指法表现出来的一种重要形式,不理解这一点就很难弹奏出符合自己追求的“意境”感情的琴曲。
  (三)乐曲整体中的“超前感”。每首乐曲都有它的主题思想,全曲音乐中又有表现主题思想的主要部分,主题乐段必须要有其它乐段来托衬。如果弹秦琴曲处理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没有一种血肉相连的关系,那么就无法突出主题。因之,弹奏乐曲的整体观念是必不可无的。处理好承前继后的关系,也必须有一个“超前感”,方能弹奏出完整的好琴曲。
  “超前感”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它是弹奏人体质、气质、技法等修养融汇为一体的结晶。好比书法家写字一样,无论写正楷、行书、草书、运笔快、慢都能掌握书写规律,所以一篇字写出来都能气运贯通、一气呵成。练习书法要多渎、多看、多写、学习得法自然久练成钢。弹奏古琴则应多听、多弹、多学、多想、培养情操,旷日持久必达妙境。
  培养“超前感”陈勤学苦练外,默唱旋律也是一种好方法。就是当老师教弹时,跟着老师弹秦的旋律默唱、默记,自己练习时,重复默记的旋律让自己的指法跟着旋律的节拍运动,开始指法跟不上或按不实都勿顾虑,可以由慢入调,熟练后自然音就铿锵坚实。但是,往往有的学琴人说自己嗓子不好或不会唱歇,不愿唱(包括默唱),其实它与演唱要求不一样不是要求唱的好听、动人,唱不好能够跟着旋律哼也可以。这是一种手随音走,锻练发挥内在感情的正确学习方法。天长日久自然养成心手相应,意与妙合,切不可只顾指法,头脑里没有音作规范,养成习惯,必入岐途。有的人弹奏一辈子古琴行家评他“不会弹奏”,不能正确掌握学琴方法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老师的正确教学方法也是重要原因。因此“超前感”的修养是弹奏古琴者必备素质,是发挥内在感情使弹奏表里结合的连心锁。
  二、弹奏古琴中的紧迫感
  思想上有了超前感,一般技法可以做到手随音走,如遇有急促乐句或必须在十六音符上表现的指法,如:(豆)、(急撞)、(掐起)等,它是以气运指瞬间表现的动作,不仅要求出音干净利落,同时还必须与后续的音保持有机联系,做到“天衣无缝”使乐句清彻流畅,则必须指法熟练,心手相应,手的动作随着头脑里的旋律运动才能做的恰到好处,因为弹琴人多重视指法,往往一想指法动作,在旋律的时值上手就不听使唤,就会滞顿、就不可能按节拍在瞬间发挥出正确效果,其结果,不是顾了指法慢了节拍,就是顾了节拍做不好指法,影响琴曲的感情发挥,它也是古琴易学难精的一个因素,如何培养自己的紧迫感,1、必须一丝不苟的掌握这类指法的动作,经过勤学苦练能够在实际运用中很熟练的表现出来;2、在弹奏时要思想上摆脱这类指法的动作构思,让指法融汇在思维中,随着思想上的意合(节拍)自然地做出来,这样才能弹出好的效果。如;广陵派琴曲“梅花三弄”第五段是在一个小音区内用三种不同技法描述梅花迎风摇曳的第二个乐句,它与前后两个乐句主要不同处,就是十六分音符上的急豆,既要做的干净利落又要与下七徽六分名指九徽掐起联起来,如果不发挥指法的表现力,就达不到梅花抗风雪战严寒迎风摇曳的意境要求。要做好这个乐句,就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好的,必须掌握正确的指法动作把它融汇在意念中一气呵成。因此“紧迫感”是弹奏古琴演奏技法上不可缺少的一种修养。
  三、弹奏古琴中的持续感
  弹奏古琴是通过复杂的指法掌握散音、泛音、按音三种音色交替表达乐曲感情的乐器,主要演奏技法又在按音上,从这三种音色以及音的波动特点来言,散音与泛音当弦震动出声后,因没有物体碰撞,其余音是随弦的震幅逐渐消逝,可以保持一定时值的余韵。而按音是靠左手按弦,右手弹弦出音相互配合,当右指弦弹出音后,左手指必须按在弦上不离开才会保持余韵,如果左手指一离开弦,余韵就消失了,所以又产生了一个如何保持音韵不断的问题。
  古琴是装有七根弦的乐器,每根弦上有三组音,由于七根弦粗细不一样,所以各弦同音阶的音位就不固定在同一个徽位上,作曲者为了发挥古琴音色美、音域广的特点,在编曲与安排指法上都是采用同音阶音色的方法组曲,因此,弹奏起来手指就必须不断变换弦相音位,两音相隔距离远的还要跳动,为什么古琴的指法多而细呢?最根本的问题是为了丰富琴曲感情适应表达能力的需要;同时也不能排斥适应多音位弹奏方便的需要,如何有效地将不同弦、不同音位上的音密切的联起来,必然产生除紧迫感外还有一个音与音连贯协调的“持续感”问题,所以“持续感”也是弹奏古琴者必须重视的一种修养。
  弹琴人最易犯的指法毛病就是重视“音”而忽视“韵”。就是手指在弦上移动时,前一个指法做对了又害怕下一个指法不好就忙于起指做下一个指法的准备,这样音是有了余音(韵)就断了,就产生音与音脱节,无形中音与音之间加了一个“○”休止符,破坏了乐曲的完整性,另一种易犯的指法病,就是用指不当,不会掌握变换手指的方法和一指按多弦的技法,也同样会使旋律断断续续无感情。为使琴音演奏得园、润、洁、丽,就必须培养弹奏技法上的“持续感”。
  四、培养“持续感”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1、心要静不可浮躁,不能只听音不求韵。
  2、起指要慢,就是当两个手指先后按弦时,要尽量做到后一个音未出现,按前一个音的手指不动,保持余音不断的情况下有机地与后一个音联起来。
  3、不能用两指交替,必须起指变换音位的时候可采用前一个音氵(注下),后一个音卜上(绰上),其目的就是让前一个音弱下去,后一个音由弱到强自然联起来,这样音与音的衔接就不会硬梆梆的不协调,同时还可避免突然中断出现休止符。
  4、多弦连续取音的问题,它是一种技巧问题,一般采用“一指按多弦”和“蛇行鹤步”技法处理。
  一指按多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临近两弦连续音,用一指按两弦上下滑动或连弹两音;另一种是三根弦以上,手指可以同时按多根弦,这样出音的效果自然连贯无间隙。
  蛇行鹤步是仿效蛇游走和仙鹤走路跨步的一种指法。蛇行,一般用在大指同时按多弦连续取音上。鹤步,是隔两徽以上的取音方法,因为手指长度不够,必须象仙鹤走路一样跨过去。但是初学者员容易犯的毛病就是:
  1、急急跨出后,控制不住落指力量,不仅有打琴面的木板声,同时也不可能掌握协调的音色,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思想上必须有超前感,使手指跨出前不紧张,同时要看准音位适当用力以手指压弦到琴面的方法按弦,不能用打琴面的方法按弦,这样方可取得好的效果。前人讲“举指重如泰山、范指轻如鸿毛。”就是这个道理。
  2、跨出的手指按不准音位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熟知音位和散、按音同度、八度的和声关系,例如:常用的正调(1=F)七弦上的徽外、十二徽、十徽、九徽、七徽六、七徽、六徽二分、五徽八分、五徽……等。两弦和声(隔一根弦的小间和弦)、大间和弦(隔二根弦的和弦)。跨间和弦(隔三根弦以上的和弦)。熟知音位后有一种简易的按准音位方法,特别对初学者有帮助,不妨试一试。就是当您需要按某音位时,眼睛看音位不要看手指,就可以使手指基本准确的按准(音准问题还需要靠听觉作微调)。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人体各种功能都是由大脑指挥的,眼睛观察的讯息传给大脑,大脑再指挥手的动作,这种统一性是人的本能,只要眼睛不看错音位,手不会按不到音位处的。
  3、琴谱上常见有“二上”、“二下”等不记音位的指法动作,初学者往往随便上二次或下二次,出现“黄”音(不准的音),天长日久会造成听觉上的差异,应值得注意时。为什么琴谱上不写音位呢?它是乐理上的基本常识问题,因为古琴是按五声音阶处理的,二上或二下就是上两个音和下两个音,就是从六弦九徽上得音后上七徽九分再上七徽,正因为它是普通乐理常识,所以记谱人为省略文字只写二上或二下,弹琴人必须懂得这个道理,弹奏时一定要严肃处理不可忽视,否则音准就会发生问题,更谈不上弹奏出美妙动听的琴曲。
  持续感的修养,道理很浅识,用起来不一定容易,要求指法熟练和具备内函修养,弹奏时心手一致,才能发挥出好的效果。
  .......
  (未完的)

十大古琴名曲
折叠1.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高山流水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朝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折叠2.广陵散
广陵散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也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名同曲。
据赵西尧等著《三国文化概览》的描述《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 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 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广陵散》在清代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折叠3.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 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对于曲情的理解《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
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别具一格《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
折叠4.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古琴 《十面埋伏》乐曲是公元前202年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乐曲主要歌颂了楚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全曲气势恢弘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十面埋伏》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而现代这往往需要大乐队式的交响曲体裁方能得以完成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作。
折叠5渔樵问答
《渔樵问答》是首古琴曲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现存谱初见于明代。
《 渔樵问答》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谱本有多种。《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杨表正修订曲谱配制歌词。清代琴家又略去歌词将曲调稍加改易成为独立的器乐曲。此曲优美清逸以对答式的旋律描写渔夫与樵夫的对话。
渔樵问答 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了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曲意深长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折叠6.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 是抒情写意的乐曲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经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文曲又名《夕阳箫歌》此外还有《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不同版本流传于世。有人认为《夕阳箫鼓》的立意来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如《浔阳琵琶》的曲名即取自《琵琶行》中第一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事实上《夕阳箫鼓》的意境与《琵琶行》有较大差异。史上更多人认为《夕阳箫鼓》的音乐内容和其展示的意境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
张若虚虽不著名但他拥有这首被后人称为“孤篇冠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足以使他在初唐至盛唐那个天才辈出的年代里占有一席之地。《春江花月夜》本为乐府旧题属乐府清商曲据说此曲为陈后主叔宝所创在隋唐时较为流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格调与境界远在同题的宫廷诗之上。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此诗一开始便立意高远气势雄浑。从春江到海潮从江树到花林从月升到月落从现实到梦境张若虚给世人描绘出一副似幻似真的图景苍茫深阔静谧优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四句历来被认为包含了对人生和宇宙的哲理性思考。用闻一多的话来说“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没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此诗结尾有游子思归、离愁别恨等情绪虽略显感伤仍不减大气。  奇怪的是从唐、宋到明代前期各家诗评很少关注此诗自然也无人承认它是一篇旷世杰作了。自明代以后的唐诗选本里才开始收录这首诗。明代钟惺在《唐诗归》中评价道“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 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中说此诗“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宛然成章。”清末王闿运在《王志?论唐诗诸家源流》中评此诗说“张若虚《春江  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折叠7.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 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在凄凉寂静的秋夜里回忆往事哀叹命运。全曲以哀怨、郁闷和伤感的情绪为主。古琴曲又名《汉宫秋》见于《阳春堂琴谱》、《西麓堂琴谱》近现代逐渐失传。1980年代古琴家吴钊曾为此曲打谱。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

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折叠8.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 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相传晋恒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值为琴曲。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1972年王建中改编成钢琴曲表现的主题则是毛泽东《咏梅》。
折叠9.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白雪”取另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折叠10.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东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嫁于匈奴王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曹仰慕蔡的名声才华便派使邪路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欸乃
渔歌
醉渔唱晚
鸥鹭忘机

渔歌唱晚 古琴曲子

谢谢采纳


古琴关山月的意境讲述的是什么
琴曲《关山月》描绘出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古琴曲《关山月》是古琴曲中广为流传的“琴歌”,因填入了李白的《关山月》的诗句而得名。巍巍天山,苍茫云海,月光无限。长风呼啸,掠过边关。汉高祖白登山征战匈奴,...

适合望岳的古琴曲目?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作,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和对自己抱负的抒发。古琴作为一种极具文化内涵和表现力的乐器,有许多曲目能够与《望岳》的诗意相契合,以下是一些适合与《望岳》搭配的古琴曲目:1. 《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壮丽景象,与《望岳》中对泰山的描绘相呼应,体现了人...

中国古代有名的古琴曲有哪些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

有没有什么好听的古琴曲,最好是描写景色的!(高山流水除外)
---下面给出了赏析,下载和在线去搜下就有的--- 小众的声音--古琴曲赏析I 1.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代丘明(公元494-590年)传谱。这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首文字谱。相传为孔子所作。乐曲抒发了他生不逢时的感怀。2.骚:此曲系后人根据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离骚》辞而作。辞中“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筝十大名曲欣赏(中国古筝十大名曲欣赏)
为报父仇,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为免连累母亲,便毁容自尽。后人曾为古琴曲《广陵散》所加分段标题,有的以与故事相应的情节取名,乐曲所表现的情绪,与这个悲壮...

古琴曲平沙落雁的意境
乐曲以舒缓的节奏和清丽的泛音开始,描绘了秋江上宁静而苍茫的黄昏暮色;然後旋律一转而为活泼灵动,点缀以雁群鸣叫呼应的音型,充满了生机和欢跃;最後又复归於和谐恬静的旋律中。意境苍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古琴的泛音丶滑音等特有的技法的运用,使得乐韵更加丰富,艺术感染力十分强烈。此曲自问世以後,深受...

古琴|《观山》花开有声,观山不语心自悟
今晚,要与你分享这首由杨青老师演奏,苏一老师作曲的古琴曲《观山》。选自古琴专辑《半山听雨》曲目。山,如如不动,心亦如如不动,不动即不变,以不变的心,应万变的境,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观山,不语 峡溪万壑千年沟 无言对望春与冬 春与夏,秋与冬,不过轮回一蹩 观山的意义,曾是什么?

南朝梁代丘明所传的古琴曲谱是什么
碣石调幽兰 我国最古老的古琴曲谱是南朝梁代丘明所传的《碣石调·幽兰》。《碣石调·幽兰》据传是梁代琴家丘明所传的一首古琴曲,该曲曲调清丽委婉。据传是梁代琴家丘明所传的一首古琴曲。该曲曲调清丽委婉。现存谱式原件是唐人手写卷子谱,存于日本京都西贺茂的神院,仍保持早期文字谱的记写方式...

古琴曲《秋风词》赏析
还能如何呢?早知相思如此令人牵绊,当初又何必相识呢?这样的收尾,就像这份无疾而终的爱情,即便已然结束,但再有多少夏逝秋至,又将再次漫出多少相思凄苦,再也无法得知了;“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余音荡漾,思绪万千,这,也就是古琴的魅力。注:图文(部分)源于网络 ...

古琴曲《茶香白云飘》
也许,多听听如《茶香白云飘》一类的古琴曲,对我们保持一颗祟尚美好、相信美好、践行美好、共创美好未来的心灵大有裨益。借此机会,也愿疫情尽快从人类历史上消失不见。 (三) 最后,让我们简要说说琴境的妙处,以结束本文。开篇我们已经说过,一首曲子的意境极为重要,它是打动人心的关键。 何为意境?它是一种能令人...

汪清县19515445793: 谁有古典音乐,唯美意境的,看图片.有的请说下,20积分就是你的了
山贝盐酸: 古筝曲 《飘摇》、埙曲 《追梦》、古琴曲《蓝言》、《流水》 笛子曲《滚滚红尘》、《楚歌》谢谢~我觉得都是很有意境的~静下心听,希望喜欢~

汪清县19515445793: 琵琶曲《平沙落雁》和古琴曲《平沙落雁》的区别和联系? -
山贝盐酸: 关于《平沙落雁》的创作和传承请见百度词条.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7048/11104115.htm?fromtitle=%E3%80%8A%E5%B9%B3%E6%B2%99%E8%90%BD%E9%9B%81%E3%80%8B&type=syn琵琶曲、箫曲等其他传统乐器曲谱...

汪清县19515445793: 中国古琴曲的特点 -
山贝盐酸: 古琴曲的特点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这类古琴曲的特点是描述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以《楚歌》为例,《太音补遗》的题解为:“羽至垓下,闻四面皆楚歌声.乃夜起饮帐中,作'力拔山兮气盖世'之歌别虞姬,至乌江自刎.后人伤之,故...

汪清县19515445793: 有没有能够贴合中国水墨气韵的曲子
山贝盐酸: 古琴曲<<山水情>>,古筝<<高山流水>>,看你画里意境来配呀,有很多琵琶,二胡曲子来配中国水墨画也是绝喔..

汪清县19515445793: 与古琴曲相配的诗词是什么?配乐朗诵!急需!!! -
山贝盐酸: 我是弹古琴的.在古琴艺术中有一种叫琴歌.即一边弹一边唱.比如阳关三叠就把王维的诗唱了三遍. 要是求意境相合,就把曲子多听几遍,找灵感.

汪清县19515445793: 幽兰的意义 -
山贝盐酸: 中国古典花名,幽兰,梅兰竹菊之一. 幽兰恬静又温文尔雅. 幽兰形容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对外界的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着自己的姿势,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远风如洗,吹不起一丝涟漪.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汪清县19515445793: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配这意境的图吗 -
山贝盐酸:[答案] “昨夜西风惨烈,刮得树上的绿叶凋谢飘零,我独自登上高楼,仿佛看到了天的尽头.”

汪清县19515445793: 有没有什么好听的适合配寿宴的古琴曲古筝曲啊? -
山贝盐酸: 古筝和古琴都有春江花月夜,这个曲子应该大家都耳熟能详,而且意境也可以.古琴曲阳春和白雪,此两曲都挺高雅的.古琴曲梅花三弄呢?龚一的酒狂.你看看是否可以呢?

汪清县19515445793: 中国十大古曲都是用古琴演奏的吗? -
山贝盐酸: 不是,有古琴、琵琶、二胡等高山流水 (古筝曲)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

汪清县19515445793: 古琴的十大名曲 以及古琴现存哪些名琴 为什么不能和筝一起演奏?
山贝盐酸: 古琴 是中国传统乐器,属于文人音乐,内涵颇深.对演奏者的学识,内涵,品性,情趣等都有直接关系. 而古筝 则是改良乐器,易上手,一般适合初学.声音和体制都颇大.可以模仿古琴的声音,但意境上难以匹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