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苏轼的:《卜算子黄洲定惠院寓居作》

作者&投稿:卜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诗歌~

水墨世界
傍晚,夕阳滞留在天际
踏着黄昏的脚步徘徊渐远
树之林群山上的淡淡金辉
渐渐褪却,还原出墨绿色的翠

群鸟归来兮,叽叽喳喳
汇聚于树枝的殿堂
是今日最后一场盛宴后的感慨
还是睡眠前的又一次不休的争论

风的行者,万万千千,自虚空中
踏着叶的波浪而来,一摇一晃,似醉
扯下一张张夜色的幕,覆盖大地
持着一支支墨色的笔,涂抹山林

寂静,是这夜的音符
墨色,是这夜的真彩
下弦月,在天的一角
露出她微泛金色的幸福微笑

树的世界,寂寞无语
烈日炎炎似乎留下了些伤痛
让这夜的墨色抚慰曾经的辛劳
让这风的细语放松劳作的心灵

开一场夜的舞会
孤树对影,零星交错
翩然树叶如掌者,伸向天空
纤纤细叶婆娑者,纱衣灵动

更多的树是观众
他们多是树的巨人,如梧桐树、白桦树
沉稳而健壮,魅影幢幢
是饱经沧桑的顶天立地的长者

这夜的水墨世界中,隐隐地
有桃枝默默婀娜轻舞
有枇杷枝叶暗香浮动
有长袖如风漫卷丝丝清秀

变换了天与地
移幻了色与彩
唯有形影相随、明暗相伴
唯有香影漫漫飘自那叶的衣衫

夜的水墨世界啊
好似一场沉醉的夜会
迷离了明与晰,混沌了清与醒
淡化了时间,遗忘了朝代

乘一叶梦之舟,伴风而走
航行于夜的墨山黛水之间
沉醉于这暗影缠绵的画界
逍遥兮这混沌无极的天地


不想让你流泪
不想让你流泪
  月色滑过你的肩膀
  流走着眷恋的期望
  银色的光芒闪过微凉
  你的脸却是炙热滚烫
  
  透明的泪水啊滚落到地上
  发出刺耳的声响
  染湿了地板
  染湿了我的心
  不想让你流泪
  不想让你伤心
  我只想你快乐
  请记住我永远爱你
  
  挚爱你的心永远不会放弃
  因为我一直
  深深的眷恋着你
  
  星星照亮你的眼眸
  流走着最甜美的笑容
  微弱的光芒闪过温暖
  那是你说要带我去远方
  
  透明的希望啊滴落在地上
  发出柔和的声响
  染湿了地板
  染湿了我的心
  只想让你微笑
  不想让你伤心
  我只想你幸福
  请记住我永远爱你
  
  挚爱的心永远不会放弃
  因为我一直
  深深的眷恋着你
  你知道吗
  当你落泪的那一天
  我就爱上了你


风月笔记


采撷朵朵桃花,抛撒在三月的
路上。一场邂逅,从桃香中缱绻开来
彼此不言不语,只是在清风中
嗅着缘分的气息

笑容开遍江南,烟雨从不干预
一场爱情的开始。于是把三叶草
织成一枚戒指,趁春色未尽
斜阳未落,替你戴上
一生的誓言



几米阳光透过帘隙,点亮一屋子
温馨。细听莺声燕语在梢头发酵
昨天酝酿了一坛子爱情,今天
准备将蜜月,酿上一个礼拜

你的呼吸在酒杯里久久沉埋
醉了一笺诗话,也醉了我的心
逐渐沉溺于你的柔情
我已——
难以自拔

独自在流星划过时
寻找天长地久,但至今
尚未发现蛛丝马迹
于是,在沉默中
饮下一抹星辉



日子轻描淡写,风花雪月从沧海
走到桑田。桃花纷纷扬扬
带着昨日辉煌,撒下
一地
破碎的笑

记忆遁入黑夜,脚步零零星星
或深或浅,并印下一叠
关于桃花的胶卷

笔记从三月开始,在一颦一笑中
层层展开。拈取一缕桃香
和着浅墨,记下了
一番风月

于是
爱情缩进云层
不再——
春暖花开……

近代诗歌的话可以看
席慕容、
艾青、
臧克家(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舒婷、
顾城、
海子、
郑愁予、
余光中等人的诗歌,这些都比较出名。
我个人比较喜欢现代抒情带点叙事的散文,比如台湾作家张晓枫的散文,你还可以看秦牧、杨朔、刘白羽、冰心、巴金、孙犁、贾平凹、汪曾祺、宗璞、余秋雨、史铁生、余光中、梁实秋、林清玄等人的散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惟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时下流行的一首歌曲《寂寞沙洲冷》,让人不由得想起九百年前的一代文豪苏轼,在遭排挤被贬黄洲抑郁不得志之时,愤然而做的这首卜算子,自喻孤鸿,尽展其孤傲、自甘寂寞,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每每读来,荡气回肠,而最使人浑身颤栗,欲罢不能的便是末尾那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年少时拜读杜甫老先生的那句“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新颜”,当时觉得只是一种心境,虚无缥缈,无着无落,甚至觉得那只是一种“做秀”,现在看来,这些大凡不得志之人,空有满腹经纶,文韬武略,而在小人的陷害下,也只能做一只枯树上的孤鸿,哀鸣不已!而即便如此,也决不会低下钢铁般坚硬的腰杆,去迎合那些世俗的飞禽走兽!如此说来,我真的应当掬一杯浊酒,遥敬一份顶礼膜拜的崇敬!

今世的红尘,已无人再去鸣唱这份铮铮傲骨,更少有人去保持梅花傲雪悬崖冰的高洁,满脑子因已是孔方兄的孝子贤孙,恨不得人人都做那石崇的干儿子,看着满世界乱窜的红男绿女,终日忙忙碌碌、疲惫不堪的身影,真的感叹还有人唱出“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词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达到点明题意之目的,其根本则在于通过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周瑜的述说,引出对三国战事的回忆,而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宏伟的战斗场面。“故垒西边”两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作者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 定 风 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遇事便触发了。《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见性情。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是客观存在,说“莫听”就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那么便怎样?“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逗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主脑,以下词情都是从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先说竹杖芒鞋与马。前者是步行所用,属于闲人的。作者在两年后离开黄州量移汝州,途经庐山,有《初入庐山》诗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用到竹杖芒鞋,即他所谓“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南歌子》)者。而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即俗所谓“行人路上马蹄忙”者。两者都从“行”字引出,因而具有可比性。前者胜过后者在何处?其中道理,用一个“轻”点明,耐人咀嚼。竹杖芒鞋诚然是轻的,轻巧,轻便,然而在雨中行路用它,拖泥带水的,比起骑马的便捷来又差远了。那么,这“轻”字必然另有含义,分明是有“无官一身轻”的意思。

何以见得?封建士大夫总有这么一项信条,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苏轼因反对新法,于元丰二年被人从他的诗中寻章摘句,硬说成是“谤讪朝政及中外臣僚”,于知湖州任上逮捕送御史台狱;羁押四月余,得免一死,谪任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三年到黄州后,答李之仪书云:“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被人推搡漫骂,不识得他是个官,却以为这是可喜事;《初入庐山》诗的“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则是从另一方面表达同样的意思。这种心理是奇特的,也可见他对于做官表示厌烦与畏惧。“官”的对面是“隐”,由此引出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来,是这条思路的自然发展。

关于“一蓑烟雨任平生”,流行有这样一种解释:“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这表示能够顶得住辛苦的生活)。”(胡云翼《宋词选》)从积极处体会词意,但似乎没有真正触及苏轼思想的实际。这里的“一蓑烟雨”,我以为不是写眼前景,而是说的心中事。试想此时“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了,哪还有蓑衣可披?“烟雨”也不是写的沙湖道中雨,乃是江湖上烟波浩渺、风片雨丝的景象。苏轼是想着退隐于江湖!他写这首《定风波》在三月,到九月作《临江仙》词,又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之句,使得负责管束他的黄州知州徐君猷听到后大吃一惊,以为这个罪官逃走了;结合答李之仪书中所述的“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而自觉可喜,他是这一种心事,在黄州的头两三年里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白出来,用语虽或不同,却可以彼此互证,“一蓑烟雨任平生”之为归隐的含义,也是可以了然的。

下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实。不过说“斜照相迎”,也透露着喜悦的情绪。词序说:“已而遂晴,故作此。”七个字闲闲写下,却是点晴之笔。没有这个“已而遂晴”,这首词他是不一定要写的。写晴,仍牵带着原先的风雨。他对于这一路上的雨而复晴,引出了怎样的感触来呢?

这就是接下去的几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风雨声。”“夜雨何时听萧瑟”,是苏轼的名句。天已晴了,回顾来程中所经风雨,自有一番感触。自然界阴晴圆缺的循环,早已惯见;宦途中风雨的袭来,却很难料定何时能有转圜,必定有雨过天青的遭际吗?既然如此,则如黄庭坚所说的,“病人多梦医,囚人多梦赦”(《谪居黔南十首》),遭受风吹雨打的人那是要望晴的吧,苏轼于此想得更深,他说无风雨更好。无风雨,则盼晴、喜晴的心事也不需有了,这便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真谛。如何得到政治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是“归去”!这个词汇从陶渊明的“归来去兮”取来,照应上文“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江湖上,即使是烟雨迷蒙,也比宦途的风雨好多了。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有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不要担心,)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春天还是会到来的)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围墙外的行人听到了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

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无人怜惜任凭它衰零坠地,它抛离家乡倚路旁,细思量仿佛无情,却是含有深情。受伤的柔肠婉曲,困倦的娇眼昏迷,欲开又闭。梦魂随风飘万里,追对情郎去自动了又被黄莺儿叫起。不恨此花飘飞落尽,却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旧枝重缀。清晨淋过陈雨,何处有落花遗踪?它飘入池中,化成一池细碎浮萍。三分春色姿容,二分化作尘土,一分坠入流水无踪影。旨看来,那不是杨花呵,点点飘絮是离人泪盈盈!

《永遇乐·明月如霜》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中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译文: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清新静谧的夜景真是怡人。 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 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欣赏。三更鼓声,声声在夜空有力,响彻夜 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惊断了我的梦。夜色茫茫,再也见 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后我寻遍了小园,处处都无痕。那长期在外地的 游子,看那山中的归路,苦苦地思念着故乡家园。燕子楼空空荡荡,佳 人已经不在,空留着那双燕子在楼中的画堂。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只有些怀念旧日情感,不禁惆怅长叹。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有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不要担心,)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春天还是会到来的)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围墙外的行人听到了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

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无人怜惜任凭它衰零坠地,它抛离家乡倚路旁,细思量仿佛无情,却是含有深情。受伤的柔肠婉曲,困倦的娇眼昏迷,欲开又闭。梦魂随风飘万里,追对情郎去自动了又被黄莺儿叫起。不恨此花飘飞落尽,却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旧枝重缀。清晨淋过陈雨,何处有落花遗踪?它飘入池中,化成一池细碎浮萍。三分春色姿容,二分化作尘土,一分坠入流水无踪影。旨看来,那不是杨花呵,点点飘絮是离人泪盈盈!

《永遇乐·明月如霜》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中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译文: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清新静谧的夜景真是怡人。 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 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欣赏。三更鼓声,声声在夜空有力,响彻夜 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惊断了我的梦。夜色茫茫,再也见 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后我寻遍了小园,处处都无痕。那长期在外地的 游子,看那山中的归路,苦苦地思念着故乡家园。燕子楼空空荡荡,佳 人已经不在,空留着那双燕子在楼中的画堂。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只有些怀念旧日情感,不禁惆怅长叹。
定 风 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遇事便触发了。《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见性情。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是客观存在,说“莫听”就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那么便怎样?“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逗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主脑,以下词情都是从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先说竹杖芒鞋与马。前者是步行所用,属于闲人的。作者在两年后离开黄州量移汝州,途经庐山,有《初入庐山》诗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用到竹杖芒鞋,即他所谓“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南歌子》)者。而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即俗所谓“行人路上马蹄忙”者。两者都从“行”字引出,因而具有可比性。前者胜过后者在何处?其中道理,用一个“轻”点明,耐人咀嚼。竹杖芒鞋诚然是轻的,轻巧,轻便,然而在雨中行路用它,拖泥带水的,比起骑马的便捷来又差远了。那么,这“轻”字必然另有含义,分明是有“无官一身轻”的意思。

何以见得?封建士大夫总有这么一项信条,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苏轼因反对新法,于元丰二年被人从他的诗中寻章摘句,硬说成是“谤讪朝政及中外臣僚”,于知湖州任上逮捕送御史台狱;羁押四月余,得免一死,谪任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三年到黄州后,答李之仪书云:“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被人推搡漫骂,不识得他是个官,却以为这是可喜事;《初入庐山》诗的“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则是从另一方面表达同样的意思。这种心理是奇特的,也可见他对于做官表示厌烦与畏惧。“官”的对面是“隐”,由此引出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来,是这条思路的自然发展。

关于“一蓑烟雨任平生”,流行有这样一种解释:“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这表示能够顶得住辛苦的生活)。”(胡云翼《宋词选》)从积极处体会词意,但似乎没有真正触及苏轼思想的实际。这里的“一蓑烟雨”,我以为不是写眼前景,而是说的心中事。试想此时“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了,哪还有蓑衣可披?“烟雨”也不是写的沙湖道中雨,乃是江湖上烟波浩渺、风片雨丝的景象。苏轼是想着退隐于江湖!他写这首《定风波》在三月,到九月作《临江仙》词,又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之句,使得负责管束他的黄州知州徐君猷听到后大吃一惊,以为这个罪官逃走了;结合答李之仪书中所述的“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而自觉可喜,他是这一种心事,在黄州的头两三年里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白出来,用语虽或不同,却可以彼此互证,“一蓑烟雨任平生”之为归隐的含义,也是可以了然的。

下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实。不过说“斜照相迎”,也透露着喜悦的情绪。词序说:“已而遂晴,故作此。”七个字闲闲写下,却是点晴之笔。没有这个“已而遂晴”,这首词他是不一定要写的。写晴,仍牵带着原先的风雨。他对于这一路上的雨而复晴,引出了怎样的感触来呢?

这就是接下去的几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风雨声。”“夜雨何时听萧瑟”,是苏轼的名句。天已晴了,回顾来程中所经风雨,自有一番感触。自然界阴晴圆缺的循环,早已惯见;宦途中风雨的袭来,却很难料定何时能有转圜,必定有雨过天青的遭际吗?既然如此,则如黄庭坚所说的,“病人多梦医,囚人多梦赦”(《谪居黔南十首》),遭受风吹雨打的人那是要望晴的吧,苏轼于此想得更深,他说无风雨更好。无风雨,则盼晴、喜晴的心事也不需有了,这便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真谛。如何得到政治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是“归去”!这个词汇从陶渊明的“归来去兮”取来,照应上文“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江湖上,即使是烟雨迷蒙,也比宦途的风雨好多了。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有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不要担心,)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春天还是会到来的)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围墙外的行人听到了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

  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无人怜惜任凭它衰零坠地,它抛离家乡倚路旁,细思量仿佛无情,却是含有深情。受伤的柔肠婉曲,困倦的娇眼昏迷,欲开又闭。梦魂随风飘万里,追对情郎去自动了又被黄莺儿叫起。不恨此花飘飞落尽,却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旧枝重缀。清晨淋过陈雨,何处有落花遗踪?它飘入池中,化成一池细碎浮萍。三分春色姿容,二分化作尘土,一分坠入流水无踪影。旨看来,那不是杨花呵,点点飘絮是离人泪盈盈!

  《永遇乐·明月如霜》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中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译文: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清新静谧的夜景真是怡人。 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 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欣赏。三更鼓声,声声在夜空有力,响彻夜 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惊断了我的梦。夜色茫茫,再也见 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后我寻遍了小园,处处都无痕。那长期在外地的 游子,看那山中的归路,苦苦地思念着故乡家园。燕子楼空空荡荡,佳 人已经不在,空留着那双燕子在楼中的画堂。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只有些怀念旧日情感,不禁惆怅长叹。

  作者均为苏轼(苏东坡)

原文如下: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 人群开始安静。时常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赏析:
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没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没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高妙,前人谓“似非吃烟火食人语”。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定 风 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遇事便触发了。《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见性情。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是客观存在,说“莫听”就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那么便怎样?“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逗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主脑,以下词情都是从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先说竹杖芒鞋与马。前者是步行所用,属于闲人的。作者在两年后离开黄州量移汝州,途经庐山,有《初入庐山》诗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用到竹杖芒鞋,即他所谓“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南歌子》)者。而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即俗所谓“行人路上马蹄忙”者。两者都从“行”字引出,因而具有可比性。前者胜过后者在何处?其中道理,用一个“轻”点明,耐人咀嚼。竹杖芒鞋诚然是轻的,轻巧,轻便,然而在雨中行路用它,拖泥带水的,比起骑马的便捷来又差远了。那么,这“轻”字必然另有含义,分明是有“无官一身轻”的意思。

何以见得?封建士大夫总有这么一项信条,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苏轼因反对新法,于元丰二年被人从他的诗中寻章摘句,硬说成是“谤讪朝政及中外臣僚”,于知湖州任上逮捕送御史台狱;羁押四月余,得免一死,谪任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三年到黄州后,答李之仪书云:“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被人推搡漫骂,不识得他是个官,却以为这是可喜事;《初入庐山》诗的“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则是从另一方面表达同样的意思。这种心理是奇特的,也可见他对于做官表示厌烦与畏惧。“官”的对面是“隐”,由此引出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来,是这条思路的自然发展。

关于“一蓑烟雨任平生”,流行有这样一种解释:“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这表示能够顶得住辛苦的生活)。”(胡云翼《宋词选》)从积极处体会词意,但似乎没有真正触及苏轼思想的实际。这里的“一蓑烟雨”,我以为不是写眼前景,而是说的心中事。试想此时“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了,哪还有蓑衣可披?“烟雨”也不是写的沙湖道中雨,乃是江湖上烟波浩渺、风片雨丝的景象。苏轼是想着退隐于江湖!他写这首《定风波》在三月,到九月作《临江仙》词,又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之句,使得负责管束他的黄州知州徐君猷听到后大吃一惊,以为这个罪官逃走了;结合答李之仪书中所述的“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而自觉可喜,他是这一种心事,在黄州的头两三年里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白出来,用语虽或不同,却可以彼此互证,“一蓑烟雨任平生”之为归隐的含义,也是可以了然的。

下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实。不过说“斜照相迎”,也透露着喜悦的情绪。词序说:“已而遂晴,故作此。”七个字闲闲写下,却是点晴之笔。没有这个“已而遂晴”,这首词他是不一定要写的。写晴,仍牵带着原先的风雨。他对于这一路上的雨而复晴,引出了怎样的感触来呢?

这就是接下去的几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风雨声。”“夜雨何时听萧瑟”,是苏轼的名句。天已晴了,回顾来程中所经风雨,自有一番感触。自然界阴晴圆缺的循环,早已惯见;宦途中风雨的袭来,却很难料定何时能有转圜,必定有雨过天青的遭际吗?既然如此,则如黄庭坚所说的,“病人多梦医,囚人多梦赦”(《谪居黔南十首》),遭受风吹雨打的人那是要望晴的吧,苏轼于此想得更深,他说无风雨更好。无风雨,则盼晴、喜晴的心事也不需有了,这便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真谛。如何得到政治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是“归去”!这个词汇从陶渊明的“归来去兮”取来,照应上文“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江湖上,即使是烟雨迷蒙,也比宦途的风雨好多了。


著名宋词
以下为苏轼之词 卜算子 黄鲁直跋云:东坡道人在黄州时作,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疏能至是。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浣溪沙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苏轼卜算子说的是哪一种鸟
1、苏轼词《卜算子》说的是大雁。2、《卜算子》此词作的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来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3、此词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或元丰六年(1083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1、《卜算子》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2、《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3、《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出处】 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出处】 宋·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出处】 宋·苏轼《永遇乐》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

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写的诗词有哪些?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 《记承天寺夜游》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赤壁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苏轼在黄州的作品佳句
这些诗词都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时写的,哪些名句你自己一看就知道了。 5.苏轼在黄州写下的诗词有哪些 1.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3. 《定风波》 4. 原文 1.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时见 一作...

卜算子.咏梅(苏轼)
卜算子、卜算子慢,词牌名。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词律】引毛氏云:“骆义乌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又云:“按山谷词‘似扶着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又因秦观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之句,故【图谱】删[卜算子]而名[百尺楼];然[卜算子...

求苏轼在谪居黄州(1080-1085年间)的所有诗词。
长子黄射在洲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祢衡当即作《鹦鹉赋》,故以为洲名。 唐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① 缺月挂疏崔颢《黄鹤楼》诗:“芳草萋萋鹦鹉洲。”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诗:“顾 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为此词用语所本。 ⑿不:据《全宋词》补。 ⒀曹公句:权势人物如曹操与黄祖也都已一闪过去。 ⒁谪...

请指教《卜算子》这词牌名是怎么压韵·的?谢谢
1、例词: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韵)。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韵)。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最美《卜算子》,咏尽人间情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7530323004: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解释 -
镇崔太罗:[答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 [注释] 1.定惠院:在湖北黄冈县东南. 2.漏:古代盛水滴漏计时之器.漏断,漏壶水滴尽了,指...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7530323004: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
镇崔太罗: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缺:指半月.和月圆相对. 漏断:指夜深.古代用壶滴漏计算时刻. 幽人:兼...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7530323004: 宋词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求解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 -
镇崔太罗:[答案]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时常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7530323004: 古诗词赏析(4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注:本诗写于作者被贬于黄州时间)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 -
镇崔太罗:[答案] 1.幽独凄清的心境;(1分)作者自己.(1分) 2. 孤鸿 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1分)用 孤鸿 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1分) 1. 分 析: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7530323004: 求苏轼的词《卜算子》 -
镇崔太罗: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苏轼( 1037-1101) 年代:宋 体裁: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 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 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鉴赏: 苏轼曾在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突遭逮...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7530323004: 求详细解答: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 -
镇崔太罗:[答案] (1)寂静.(意思对即可) (2)答案示例:下片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不愿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表现了自己被贬后内心的幽愤寂苦之情.(意对即可)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7530323004: 寂寞沙洲冷苏轼
镇崔太罗: 原文寂寞沙洲冷出自北宋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7530323004: 高中古诗词鉴赏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 -
镇崔太罗:[答案] “缺月”“疏桐”营造出幽冷、寂寞(凄冷、孤寂亦可)的氛围. “无人省”“不肯栖”是作者心绪和人生态度的体现.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7530323004: 古诗词赏析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 -
镇崔太罗:[答案] (1)上片月、桐、人、鸿等意象,其修饰词“缺”、“疏”、“幽”,几个修饰词的情感色调很明显,可以理解到诗人凄清孤寂悲凉的心境.根据全词意境可知”幽人“是作者自己. (2)上片营造了凄清孤寂悲凉的氛围,而作者作为”幽人“如孤鸿独...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7530323004: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镇崔太罗:[答案] 作品原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⑴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⑵.谁见幽人独往来⑶,缥缈孤鸿影⑷.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⑸.拣尽寒枝不肯栖⑹,寂寞沙洲冷⑺.[1] 2作品注释 ⑴词题一本作“黄州定惠寺寓居作”.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今湖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