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时期曹魏有那么多军师谋士,而蜀汉只有一个诸葛亮?

作者&投稿:平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魏有那么多的军师谋士,为何奈何不了蜀汉的一个诸葛亮?~

因为在三国演义中,只有诸葛亮才是“超一流谋士”。我们都知道,汉末三国烽烟不息,其中就数魏武帝曹操一手创立的曹魏政权,麾下人杰谋士最多。可谓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直到卧龙诸葛亮横空出世,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托,毅然决然出山,才改变了长久以往的局面:曹魏账下名士虽多,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奈何得了这位“卧龙”诸葛亮。这背后又有何隐情呢?难道诸葛亮真的可以以一人之力对抗天下群豪吗?

首先,这其实是《三国演义》带来的印象。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上,诸葛亮并不能建言献策的谋臣,在更多的时候,以刘备“肱骨”的形象而出现,也就是一人兼而有之韩信,萧何的两大长处:出将入相。只有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才成了那个扭转乾坤,经天纬地的卧龙军师。《三国演义》中塑造的豪杰虽多,但是我们都清楚,只有诸葛亮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主角”。

三国演义中,只有诸葛亮是超一流谋士,曹营谋士都要差他一个档次。如果我们翻开三国演义,就知道这部小说中的诸葛亮,用鲁迅先生的话,“智多近妖”其实都不够,已经“成仙”了。他不仅有着神机妙算,算无遗策的谋划之能,而且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半仙”。在书中,他借东风,其实并不是影视剧当中的精通“天文”,预测风向,而是真真切切的从天上借来东风。在后文的六出祁山中,他法遣六丁六甲,以奇门遁甲之术,“移星换斗,遮天蔽日”,改变天象,硬生生的击溃了兵力优势的司马懿。可以说,在这部小说里,就算曹魏的谋士再多一倍,和诸葛亮也有质的差距。

综上所述,这是因为三国演义中,只有诸葛亮才是超一流谋士。

三国,永远都是热门话题。也永远都是老少皆知的历史时期,那个时代不仅各方的文臣武将人才辈出。各方的领导也都是图霸天下的雄主之才,无论是曹老板,刘皇叔还是孙大帝也都是尽其所能的任人唯贤。可是我们不难发现曹魏和孙吴能人辈出,才人不断。且到了刘皇叔那里除了一个诸葛亮其余的我们大都不为人知!后期更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曹魏那边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文臣武将,而且从未间断过,这是因为和中原有关。自古以来就是逐鹿中原,诸葛丞相也多次被伐中原。这就可以看出中原永远都是人才聚集之地。何况曹操南征北战接纳了降臣。更重要的,官渡之战打败了最大的竞争对手袁绍,接纳了大批的人才。因为曹魏人才太过繁多,就不一个一个举例。后期还颁发了推举孝廉政策,让大家都有官做。所以曹魏政权永远不缺谋士,也永远不缺文臣武将。

反观孙吴那边也是人才井喷,从未断档。虽然江东有长江天险,有点与世隔绝的意思。但是,孙吴经过父辈兄辈。包括自己三辈人的努力已经培养出不少的将才谋士。除了父亲和兄长的人才奠基周瑜,黄盖,程普,张昭等。鲁肃。吕蒙,陆逊,诸葛瑾等都是孙权后来自己发掘的。哪怕东吴都督都早死,后来包括江东四大家族,四大士族之后,这些人也都是将帅谋臣之才。

当我们去看蜀汉这边,刘皇叔这里就有点寒酸的意思。这其实和刘皇叔颠沛一生有关系,一生居无定所,也没有一个安稳之地。哪怕是换到现在让我们选择,我们也不会跟着这样的领导四处奔走。这样的风险太大了,不仅有赌博的味道,说不准哪天就会脑袋搬家。所以好多谋士都去了曹魏,孙吴那边。但是刘皇叔后期还是有一群谋士的,虽然有点星光黯淡,但是,法正。庞统,诸葛亮都是可安定一方的贤臣。
所以刘备没有取得荆州之前,没有入主西川之后。这些谋臣谋士还是有点看不起刘备的意思,而且诸葛亮,庞统和法正也都是属于荆州和西川本土之人。所以他们。只愿意效力于本土的领导。虽然刘皇叔不是本土之人,但是他有一个名号,乃是汉室宗亲。看完这些,你是不是理解为什么刘皇叔没有太多的谋士了?

蜀汉可不只有诸葛亮,那是你被三国演义误导了

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更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诸葛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制作孔明灯。其不幸在七星续命时被打断,命陨五丈原。有《将苑》(又名《心书》) 《便宜十六策》 《兵要》《心战》《兵法二十四篇》兵法流传,并有诸葛武侯文集(诸葛亮关于治军、用后、阵法的言论)流传,后人将之集成诸葛亮兵法。有《隆中对》 、《出师表》、 《诫子书》 、《诫外甥书》散文流传。

庞统用兵喜奇,庞统出名的第一计就是献连环计火烧了赤壁.其实也是险招,欺的就是曹操帐下没有得力谋主.所以才有了曹操的哀叹:若奉孝在不使孤有如此大失也!政治稍逊孔明,谋略不下孔明,断案如神,献连环计,指掌西蜀,只因其妒忌诸葛亮,不听劝阻,命陨落凤坡。

蜀汉后方负责治理政事的实际最高负责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少时与表弟刘敏并称于世,诸葛亮北伐负责后方粮草,筹措能力不下西汉萧何。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有《蒋恭侯集》《丧服要记》各一卷。

费祎,三国时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深得诸葛亮所器重,诸葛亮死后,初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再迁大将军,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后为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

董允(字休昭),东汉末年,其父董和跟随刘璋,担任益州太守。刘备册立太子刘禅,以为太子洗马,后为黄门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担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去世。当时,蜀人称诸葛亮、蒋琬、费祎及董允为"四相"。

法正,刘备最言听计从的人,关、张(指关羽、张飞)死后,若法正活着,则刘备不会吃陆逊的亏。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全三国文》辑录有其文一篇 。

姜维,有名的孝子,文武双全;是诸葛亮的接班人,有"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之称。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马良,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任命马良为侍中。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征东吴,派马良招纳五溪少数民族。同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兵败,马良遇害身亡。

孙乾,刘备早期谋士之一,口才是刘备手下中最好的。东汉末年刘备的幕僚。最初被大儒郑玄推荐于州里。刘备领徐州,以孙乾为从事。自徐州跟随刘备,多次作为刘备的使臣。刘备定益州后,拜孙乾为秉忠将军,其待遇仅次于麋竺,与简雍相同。不久后便病逝。

糜竺,三国时期蜀汉官吏,与孙乾、简雍同为蜀汉最高待遇的老臣子。刘备入主益州后,拜麋竺为安汉将军,地位在诸葛亮之上,为刘备手下众臣之最。吕蒙袭取荆州,麋芳举城投降,导致关羽兵败身亡,麋竺面缚请罪,刘备劝慰麋竺,对他待遇如初,但不久后即因惭恨病死。



曹操底下谋士多因为他地处中央,世家子弟众多。

本身袁绍名声比曹操大,底下人待遇好,追随他的世家子弟就多,所以他的谋士也不少,郭图,田丰,沮授,逢纪,审配等等,包括郭嘉,董昭,荀彧这些人一开始是曹操的,后来因为汉献帝的原因,去了曹操那里。



其实这些人,严格意义来说不是谋士,只是因为汉末世家权力太大,又是战乱的原因,让本来就是社会主流的世家子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类似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谋士,其实就是受了高等教育的世家子弟。所以曹操谋士最多,因为他底下世家实力最强,人才最多。



1、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2、陈宫

陈宫(?-199年2月7日 ),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

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因而被曹操视为心腹。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等汉末名士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并先后取得兖州与徐州。

下邳城中,吕布不听陈宫两面互补之计,以致失败。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

3、贾诩

贾诩(xǔ,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

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

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 ,并为《吴起兵法》校注。

4、司马懿

司马懿,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五一年,三国时魏国大将。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

曹芳任皇帝时,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遗诏辅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猎时,发动政变,杀了曹爽,代为丞相,封晋王,执掌国政。死后被孙子司马炎追尊为晋宜帝。

5、田丰

田丰(?-200年),字元皓,钜鹿(今河北巨鹿一带)人,一说渤海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

其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杀害。

6、诸葛亮

诸葛亮,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东省沂南)人,号“卧龙 ”先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幼年丧父母,随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刘备三顾茅芦的诚意感动,出任刘备军师,并帮助刘备占领荆州、益州、汉中,是赤壁大战的主要指挥者之一。

费玮呢?法正呢?马良呢?,黄权呢。哪个不是谋士

一山难容二虎,能跟诸葛亮一个量级的只有司马懿


三国时期,曹操后代几位称帝,分别叫什么
1、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2、曹叡(204?-239年1月22日) ,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

三国中魏蜀吴各君主都是谁
魏国的君主分别是有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蜀国的君主分别是刘备、刘禅、吴国的君主分别是孙权、孙亮、孙休、孙皓。 一、魏国君主简介 1、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 (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

历史上的三国指哪三国?
指:魏国由曹丕建立;蜀国刘备建立;吴国孙权建立。魏被司马氏篡权但未改国号,蜀被由司马家掌权的魏灭之后,司马炎篡权称帝改为晋之后由灭吴,所以说是晋统一天下。1、魏国:三国时期的魏朝(220年-265年),多称曹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国。延康元年(220年),曹操死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

三国时期,曹魏最巅峰的时候,能够调动兵力有多少?
到公元263年时,魏国的总兵力至少有50万以上,60万不到的总兵力。此时的曹魏无疑是最强大的。只不过曹操当年万万想不到,曹丕的谋士司马懿的后代竟然会篡位。曹魏在后期,士兵分为雍凉二州西北军团、荆襄中原军团、中原扬州东线军团。总的来看曹魏的兵力不在少数,是魏蜀吴三国中兵力最多的。

三国时期是指什么时间段
三国时期是指公元220年~公元280年。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三国武庙有哪些人
2、邓艾 曹魏阵营中,与张辽共同进入武庙六十四名将的,就是曹魏的名将邓艾。邓艾,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文武双全,深谙兵法,内政方面也颇有建树。在曹魏期间,多次与蜀汉姜维对峙,抵御姜维进犯曹魏。公元263年,邓艾与钟会分兵攻打蜀汉,他率先进入成都,迫使刘禅投降,蜀汉至此灭亡。蜀汉灭亡后,...

三国时期魏国有哪些名将
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 曹洪,字子廉,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从弟,三国曹魏名将。乐城侯,谥曰恭侯。 曹真,字子丹,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曹操的族子。其父为曹操招募人马时被州郡所杀,曹操因怜悯...

张郃作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最后是什么结局?
三国时期曹魏的将领张郃是被当时的军队首领司马懿坑死的,当时张郃已经明确表示不能追击,但是司马懿就是不愿意听张郃的劝告,结果导致了张郃中箭身亡。首先,张郃原本是袁绍手下的大将,但是在官渡之战中因为战败而投降,成为了曹魏的大将,本身张郃的能力就非常强,张郃加入了曹魏以后更是让曹魏如虎添翼,...

三国包括魏蜀吴,建立时间是什么时候?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三国又叫三国时期,是因为当时天下由“魏...

三国奇人管辂都有什么样的本事?一生有何故事
管辂是三国时期的曹魏术士,他精通《周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看相、风水、占卜无不精微。在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仰望星空,遇到不认识的星星就问人,简直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据说管辂长的面相粗陋,没有一点威武仪容。还特别喜欢喜酒和开玩笑,因此常常受到不尊重的待遇,不过他脾气随和,往往以德报怨...

隆德县18477619625: 三国演义里的第一谋士是诸葛亮.请问真实的三国史里的第一谋士是谁? -
用待复方: 魏蜀吴三国都有智谋超群的名士.曹魏谋士众多,以郭嘉,贾诩和荀彧荀攸叔侄最为出名.这几人难分伯仲,但似乎郭嘉的才干更为史家所青睐一些.虽然郭嘉壮年而逝,但是他在曹操平定北方的关键时期出谋最多,功劳卓著,比如说急攻吕布...

隆德县18477619625: 为什么曹魏这么多谋士,反而郭嘉比较出名 -
用待复方: 谋士多,但真心给曹操出主意而且水平高的并不多.早先有戏志才,后来有郭嘉,可惜都早死.其他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利益.

隆德县18477619625: 三国魏国的第一谋士是哪个
用待复方: 没法比的,如果“谋士”是指军事造诣上的. 那比较出色的有很多, 比如郭嘉、荀攸、程昱、贾诩、周瑜、陆逊、法正这些…… 像诸葛亮,历史上是作为“政治家”而获得高度评价的.实际上的军事造诣并不怎么样,多为后人神化. 蜀国正儿...

隆德县18477619625: 三国时期刘曹孙三家的骨干将领和谋士有哪些 -
用待复方: 魏国:将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张辽、张颌、徐晃、李典、乐进、于禁(典韦许诸都是曹操的亲卫统领);郝昭、邓艾、钟会(后期)谋士——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戏志才(早逝)、满宠、刘烨(霹雳车)、贾诩、司马懿蜀国:将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姜维谋士——徐庶(跑了)、诸葛亮、庞统、法正吴国:将领——孙坚、孙策(这俩像将领多过像主公)、程普、黄盖、韩当、太史慈、甘宁、周泰、周瑜、吕蒙谋士——鲁肃、周瑜、陆逊、诸葛瑾、诸葛恪(张昭之流只适合搞搞内政)

隆德县18477619625: 曹操为何认定荀攸才是曹营第一谋士? -
用待复方: 作者:叶之秋 在许多《三国演义》读者心中,曹魏第一谋士是郭嘉,其实不然,正史当中真正被时人认可,建立众多功勋的曹魏谋士乃是荀彧、荀攸两位.在《傅子》(作者为曹魏名士傅玄)有记载:“或问近世大贤君子,答曰'荀令君之仁,...

隆德县18477619625: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20个军师或谋士是?
用待复方: 以下纯属个人意见: 三国第一谋士算是贾诩(都多数人没有印象,只出过了了几个主意,就几乎决定了曹魏的命运走向,能把曹操彻底摸透,算计了一辈子的,还是所有谋...

隆德县18477619625: 三国演义谋士如云,请问曹魏集团有哪些著名谋士,他们提出了什么重要谋 -
用待复方: 荀彧:灭吕布,平兖州,定曹之根基,以尚书令临朝,稳朝局.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开曹魏大业 郭嘉:十胜十败,定战袁绍之战略,遗言定辽东,定江北之局.荀攸:斩颜良诛文丑,官渡相持,支持许攸的袭乌巢,定官渡胜局.贾诩:定曹之后事,曹丕登基,定世代交替之局.司马懿:稳东南,顶西北,使诸葛次次善于而归.夺权,定晋朝之基

隆德县18477619625: 喜欢“郭嘉”的进来发表一下自己的三国观点 -
用待复方: 三国时期曹操最倚仗的谋士,曾说出他(曹操)死后国家大事交给郭嘉处理,天生奇才,多谋善断,爱出险招,先从袁绍,看出袁绍没前途投奔曹操,曹操前期,战吕布,灭袁绍,袁术,除张绣,都是他出谋划策,尤其是生前最后一站,力劝曹操远征乌恒(古代地名记不清了反正在今天辽宁省)可惜英年早逝,36岁死了,天妒英才,没赶上赤壁之战,要不会和诸葛亮有一场斗智斗勇的好戏,而最有意思的事郭嘉死后没多长时间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曹操和刘备实力此消彼长.总起来我觉得用八个字形容,天纵奇才,天妒英才.用短暂的36年帮曹操奠定了一统北方的基础.一代奇才

隆德县18477619625: 三国谋士排名! - 请问如果给三国谋士们排个榜,谁会排前20?
用待复方: 就拿鼎盛时期来说,曹魏第一谋士为荀攸,献十二奇策;刘备第一谋士为法正,助刘备取得汉中;东吴应该没有明确意义上的谋士,论名气周瑜当仁不让(火烧赤壁)论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