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五十岁驾崩,他有儿子,为何要传位于其弟?

作者&投稿:邬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赵匡胤五十岁驾崩,他有儿子,为何要传位于其弟呢?~

没把儿子培养出来呗。
我是山西人,从小就知道“水淹晋阳”的故事: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掉了以太原为都的北汉政权,最终统一全国。由于憎恨太原军民对宋军的顽强抵抗及恐惧太原“龙城”的美誉,遂下令火烧晋阳城,又引汾、晋之水夷晋阳城,使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化为废墟。

水淹晋阳的主要责任人,就是宋太宗赵光义。而水淹晋阳,是北宋统一全国的最后一步(这里的“全国”,仅指中原汉族地区。西夏、北辽、大理、吐藩等地,从来没有并入北宋国土)。也就是说,到宋太宗赵光义手里,北宋才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小时候也曾有过疑问:北宋的开国皇帝不是宋太祖赵匡胤吗?为什么统一全国的却是赵光义?

当然是赵匡胤“享国时短”,没来得及完成统一。
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于976年逝世,做了十六年皇帝。他的长子早逝,次子赵德昭,生于951年,到父亲逝世时已经二十五岁了。
二十五岁的青年,如果是在盛世之中,是可以做一个“安富尊荣”的太平天子的。如果是在战乱年代,也可以做一个英勇杀敌的前线战将,在炮火鲜血中得到锻炼,并在将来成长为像李世民一样的一代明君的。

二十五岁的青年,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如果让他去进行政治斗争,而且是与军事经验和政治经验都很丰富、而且年富力强的长辈相争,恐怕有点难为他了。
也许你会说,赵德昭又不是生下来就是二十五岁,赵匡胤为什么没有早一点培养儿子?
前面已经串过时间线了,宋朝建立的时候,赵德昭是虚岁十岁。从十岁开始培养,到二十五岁也可以有小成了。

可是时代并没有给赵匡胤培养儿子的足够时间。从960年建立宋朝,到979年灭北汉、毁晋阳,这时日子里,宋朝一直在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宋朝在搞经济建设,但战争并没有停止过。你不可能把十岁的小男孩放到战场上去培养吧?就是十五六、十七八的少年,上战场也只能是学习、历练,有几个天才军事家,十几岁就能带军征伐了?

赵德昭不是没有得到培养。但是在统一全国的不断征伐之中,他的成长进步的步伐,肯定赶不上老练的叔叔赵光义。他在军事与政治两个方面得到的个人声誉与威望,也肯定赶不上赵光义。他在军事与政治两个方面培养起来的人才资源、权力资源,也无法与赵光义相比。

烛光斧影是千古疑案。赵匡胤到底是被弑还是自然死亡,我们不得而知。他对继承人的考虑,到底是属意儿子还是弟弟,我们也无从知晓。但是有一点很明确:即使赵德昭拥有父亲的传位遗诏,只要赵光义不同意,他的皇位也不可能坐得稳!到那个时候,叔杀侄、臣弑君的惨案上演,也不是不可能的。
事后诸葛亮说:留一道可能让儿子送命的遗旨,倒不如索性传位给兄弟了。

这是一个千古之谜,赵匡胤为什么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自己的弟弟做了皇帝,恐怕到目前来说谁也没有办法说清楚,这些已经永远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但是历史就是历史,赵匡胤的儿子就是没有成为皇帝,继承他皇位的是他的弟弟赵光义。



至于为什么赵匡胤没有立自己的儿子,相信很多人的观点是,五代十国以来,政权更迭速度很快,皇帝像走马灯一样更换,当时只要实力强就可以当皇帝,赵匡胤也是这样。他掌握了军权,最终成为了皇帝。而且他的皇位是从后周小皇帝那里得到的,因此他也防备着在自己百年之后,有人从他儿子手中夺取江山。
所以他让弟弟继承自己的皇位,毕竟弟弟年纪大,这样也不会重蹈后周的覆辙,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毕竟赵光义也有才能,在赵匡胤黄袍加身的过程中,出力不少,他接过哥哥的皇位,这样能够更好地治理赵家的江山。
其实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如果说赵匡胤担心自己百年之后,自己的儿子年幼,江山被人夺取,这一点根本就是胡扯,你要知道赵匡胤驾崩的时候,他的儿子早已经成年了,根本不是年幼,所以说年幼这一点根本说不过去。
还有就是赵匡胤一直没有立儿子为太子,但是却让弟弟赵光义当了晋王,我们知道,在五代十国时期当了晋王基本上就是皇位继承人,比如柴荣没有成为皇帝之前就是晋王,所以这个爵位可不是谁都能拥有的,那么赵匡胤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其实我觉得是因为赵光义此时已经完全掌控了朝政,就连身为皇帝的赵匡胤也没有办法了。赵光义担任开封府尹那么多年,早已经将开封城给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人事安排之类的,基本上也都攥在手中了,晋王赵光义已经成为朝中第一大势力,就连赵匡胤也不能动摇他。
举一个例子,当时北宋的都城是开封,但是我们都知道开封根本就是无险可守,赵匡胤想要迁都洛阳,这本来就是一件好事,但是最终却遭到了赵光义等人的强烈反对,赵匡胤最终也放弃了迁都的想法,一直到他死,这个愿望都没有实现。
为什么赵光义反对迁都,一旦迁都他的势力就削弱了大半,就比如朱棣夺取天下之后,毅然迁都北京,都说是为了天子守国门,其实就是想避开南京的势力。
这一个例子足以说明赵光义已经成了气候,连皇帝都不能轻易撼动他,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匡胤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也不一定能继承皇位,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这些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确实有这样的可能性。
所以我觉得不是赵匡胤不传位于自己的儿子,而是不能,真的传位于儿子,很有可能又是一场政变吧,当然这只是个人的看法,至于什么烛光斧影之类的,咱不去讨论,只说说自己的看法而已。



父死之继是中国最为普遍的皇位继承方式,但除了父死子继外,兄终弟及也是历史上比较常见的皇位继承方式,有名的如宋太祖赵匡胤传位于宋太宗赵光义,明武宗朱厚照传位于明世宗朱厚熜。但明武宗身后无子,传位给堂弟朱厚照实出无奈,可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还有两个儿子,他为何要传位于其弟赵光义呢?

见于正史的“金匮之盟”


(一手制定“金匮之盟”的杜太后)

宋太祖赵匡胤将皇位传给其弟赵光义,被普遍认为是尊从杜太后的意思,“金匮之盟”即是赵匡胤和杜太后之间达成的约定。

《宋史.杜太后传》对“金匮之盟”有一段较为详细的记叙: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得病,一向重孝的宋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长,便赵宰相赵普入宫记录遗命。太后问太祖道:“你知道怎么得的天下吗?”

太祖一时语塞不能对。太后非要他回答,太祖就说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这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

太祖顿首泣道:“敢不如教诲!”于是太后便转身对宰相赵普说道:“你要记住哀家的话,不可违背哀家的旨意。”赵普文笔绝佳,便按太后的意思在床前写成盟书,将之藏在金匮之中,叫可信的宫人掌管,这算是明确了太祖百年之后须传位于皇弟赵光义。

北宋官方文献中《实录》、《国史》等所记录和承认的“金匮之约”
也只是“独传约”。 这便是金匮之盟的由来。

于是太后便转身对宰相赵普说道:“你要记住哀家的话,不可违背哀家的旨意。”赵普文笔绝佳,便按太后的意思在床前写成盟书,将之藏在金匮之中,叫可信的宫人掌管,这算是明确了太祖百年之后须传位于皇弟赵光义。北宋官方文献中《实录》、《国史》等所记录和承认的“金匮之约”
也只是“独传约”。 这便是金匮之盟的由来。

杜太后如此安排,显然是受到了后周亡国的影响。周世宗驾崩后,年仅七岁的恭帝柴宗训继位,而年轻的符太后几乎毫无政治经验,根本无法临朝称制,加上周室势微,恭帝与符太后孤儿寡母无依无靠,朝中人心浮动各怀心事。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顺利进入开封,大臣们见风使舵迎接新主,就这样赵匡胤轻易实现了改朝换代,可见幼主当国其弊之大,出于这一种忧虑,杜太后也绝不能让新兴的宋朝重蹈覆辙,这才有了立遗训,定盟约,让太祖传位于晋王赵光义,以兄终弟及的方式实现皇位过渡。

关于“金匮之盟”的争议


(被太宗逼死的燕王赵德昭)

不过,由于太祖当时还有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和一个弟弟赵廷美,只传位于赵光义而无视其他三人,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长期以来,对于“金匮之盟”的具体内容是存在争议性的,很多人认为“金匮之盟”绝不仅仅是传位于赵光义那么简单。

在《宋史·魏王廷美传》就有这么一段记载:“或谓昭宪及太祖本意,盖欲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故太宗既立,即令廷美尹开封,德昭实称皇子。”北宋制度,只有作为皇位继承人的皇子才能领开封府尹,太宗继位后,魏王赵廷美被授开封府尹,应是太宗最初遵从“金匮之盟”的约定,而以其弟赵廷美为皇位接班人。

故而,在北宋时期的私史稗乘对金匮之盟多有“三传约”的记录,即“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从赵光义继位后远贬魏王赵廷美,对太祖两个儿子无情打击似乎也可以看出,杜太后所立下的“金匮之盟”显然不仅仅是传位于赵光义那么简单。

真实的“金匮之盟”


据说,太宗继位后,赵普将盟书取出献给太宗,里面明确记载了太祖传位于太宗,并使之由太宗一脉代代相传,但这种说法在正史中几无实载,不过“金匮之盟”基本上可以说是真的,问题就出在这份盟约是不是仅仅交代了传位于晋王赵光义。

当然没那么简单,太宗继位后,北宋宗室中三个重要的人物太祖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太祖之弟赵廷美都遭到了无情的打击。太祖之子燕王赵德昭被太宗逼死(自刎而死),秦王赵德芳死的不明不白,《宋史·宗室传》对赵德芳之死用了“寝疾薨”三个字,并没有说明死因。

而魏王赵廷美,更是被远贬至湖北房州,并客死于那里。短短的几年时间,对太宗构成最大威胁的三个人全部因各种原因死去,而三人的死无不牵涉到太宗,真的是“最是无情帝王家”,太宗如此不遗余力的打击他的两个侄儿和亲弟弟,必定是为了改变“金匮之盟”的约定,将皇位牢牢掌握在自己这一脉。



历史上人们虽然相信有所谓的“金匮之盟”,但却找不到盟约的原文。学术界普遍认为金匮之盟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对金匮之盟的具体内容有较大争议,多数学者支持三传论。通过很多史料我们会发现,太宗继位后的一系列动作,对象都是对自己皇位构成威胁的人,两个侄儿一个弟弟,哪一个拿出来都让太宗如芒在背,为了能使皇位在自己这一脉传之千秋万世,亲情已经根本不算什么。

宋太祖赵匡胤是重孝之君,不敢忤逆母后的意思,订立“金匮之盟”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幼主当国出现国家危机。但是彼时的太祖正值盛年,到他驾崩之时,两个儿子都年近二十岁,已经有能力承担起治国重任,只可惜,太祖五十岁壮年而崩,倘若他再多活个十来年,还真难说是不是由赵光义继承皇位,也许中国历史就要改写了。



因为赵匡胤有一个偏心小儿子的母亲,她觉得既然自己的大儿子都当过皇帝,小儿子也不能落后,所以非让赵匡胤答应把皇位传给赵光义。赵匡胤孝顺,也只有答应了。

因为当时他的儿子实力并不是很强大,而他的弟弟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都很高。

因为他的母亲是这样给安排的,他又是一个大孝子,所以就按母亲的意思办了。


初一历史皇帝
建都:汴梁 1、太祖匡胤 建隆 16年 2、太宗光义 太平兴国 22年 3、真宗 桓 咸平 25年 4、仁宗 祯 天圣 41年 5、英宗 曙 治平 4年 6、神宗 顼...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永昌陵。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 ...

赵匡胤把王位给弟弟的时候,他的儿子为何不反对?
按照一般逻辑,当朝皇帝退位或者驾崩,都是由儿子继位的,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说皇帝没有儿子的,或者被人改诏篡位的,但是赵匡胤是何许人?大宋王朝的开国始祖的皇位估计是没人敢篡谋的,而且赵匡胤也并非无子,其实他是有四个儿子的,那他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呢?对于这件事情,史学家...

宋朝的开国皇帝叫什么名字
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

谁能告诉我中华上下五千年历代的皇帝简介
但是到了后期,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2、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号英武圣...

赵匡胤为什么要立自己的弟弟为皇帝,而不是自己的儿子
他独自一人进见皇上,匡胤见弟弟来了,心下稍安,命人摆酒,让光义陪他喝酒说话。光义见情况没什么...对于宋太祖的死,《宋史·太祖本纪》上只有一段简略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据《涑水纪闻》记载,宋太祖驾崩后,已是四鼓时分,孝章宋后派人召太祖的四子秦王赵德芳人宫,但使者...

赵匡胤为什么传位于兄弟,而不是儿子呢?
在赵匡胤突然离世时,他的两个儿子都是成年人了,赵德昭26岁、赵德芳18岁,按说接替赵匡胤的皇位完全没有问题。但皇帝之位还是被他们的叔叔赵光义夺了。为什么我说是夺了皇位,而不是合法继承呢?当赵匡胤的老婆宋皇后知道皇帝驾崩的消息后,让太监去叫儿子快点过来,但太监却说晋王赵光义来了。宋皇后...

康王赵构是匡胤兄的后代吗
不是!康王赵构(即宋高宗)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他是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宋钦宗的弟弟,被封为康王,后建立南宋,庙号高宗。宋朝开国皇帝宋太诅赵匡胤驾崩后,由其弟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因避太祖讳改名光义)继位。宋太宗赵光义一脉传至宋高宗赵构,赵构唯一的儿子夭折,又传回给赵匡胤的后代宋孝宗赵...

北宋的"金匮之盟"直接造成了什麽影响,又有什麽意义
【金匮之盟】存在与否尚且不论,假设此约存在,那么这对北宋乃至整个宋王朝从太宗及其以后的帝王对外军事建树有着颇深的影响。【影响】主要是对宋朝的军事影响,金匮之盟的订立显露了宋太宗赵光义“阴险狡诈”,他在位期间,虽平削北汉、吴越政权,但在两次与辽国的作战时,均遭受重创。从而也拉开了宋朝...

周世宗柴荣和赵匡胤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为何在临终时提拔赵匡胤?_百度知...
在这危急的时刻,赵匡胤振臂高呼:“主上面临险境,我等当拼死一战!”随即赵匡胤率军冲锋扑上来,柴荣在阵上督战,后周士气重新高昂起来,最终北汉与契丹联军被迫撤军。从此,柴荣愈发信任赵匡胤,而赵匡胤也替他南征北战,建立许多功勋。因此,柴荣在驾崩以前,破格提拔赵匡胤,没有对他有任何怀疑,就...

宋太祖哪年出生?
不久世宗驾崩,他的儿子柴宗训,年仅七岁便继位,第二年,赵匡胤发起陈桥兵变,迫宗训退位,建立了宋朝。 太祖的日常生活很朴素,衣服、饮食都很简单,虽然对自己的家人较约束,但绝非吝啬之人,他曾在一些工程上花下大笔费用,对于投降的各国国君也给予优厚的待遇。自己的私生活严谨简朴,对于该花费的地方,却是十分慷慨,...

光山县17325463371: 宋高宗为什么要选择宋太祖的后人作为皇位继承人? -
福固阿昔: 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 《湘山野录》中说,开宝九年十月,一个雪夜里,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喝完酒已经是深夜了,赵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时说:“好做好做”,当夜赵留宿寝宫,...

光山县17325463371: 宋高宗为什么要传位给太祖子孙 -
福固阿昔: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位非常有人情味的开国皇帝,可惜,英年早逝,只当了17年天子,就稀里糊涂地死了.976年,他刚刚50岁.虽说,官修《宋史》对宋太祖的猝死原因做了各种各样的遮掩和粉饰,但仍通过形形色色的破绽证明:赵匡胤是被亲弟弟赵光义谋杀的.

光山县17325463371: 宋太祖的死因 -
福固阿昔: 扑朔迷离,大体有两种说法:病死说和非正常死亡说,第一种无可厚非,第二种是说宋太宗杀死.本人倾向于病死说.第一,赵氏兄弟:赵廷美:病死,赵光义:病死,都得了同种病,很可能是家族遗传.第二,赵匡胤一直患有脑血管疾病.第三,宋太宗没必要下毒手.赵匡胤一直很孝顺,他母亲要求传位给赵光义,而且赵匡胤对他弟弟也有好感,决定传位于他,况且他的两个儿子都没治国才能,赵匡胤一直想保住大宋江山,可能传给儿子么?再说,临死前宋太祖已经病重,招弟弟入宫侍疾,基本已经定了,杀他无非是加速他死亡,完全没必要,反而给自己安个坏名声.我想,宋太宗政敌无数,很可能是他们造谣.如果不是,可能宋太祖受了宋太宗的气,引起他震怒,发出斧声,这只是推测.

光山县17325463371: 赵匡义为什么要干掉赵匡胤? -
福固阿昔: 第一,赵匡胤确实是被赵光义杀的. 因为事情突然,没有防备. 事后赵光义又有各种借口把太祖的儿子们…… 第二,赵匡胤知道自己不行了,为了防止以...

光山县17325463371: 赵光义为什么传位给赵匡胤的儿子? -
福固阿昔: 赵光义没有传位给赵匡胤的儿子,因为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跟赵德芳相继死亡,所以他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第三个儿子赵恒,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驾崩,有人说是因为宋太祖的母亲赵太后去世之前把他叫到床边,...

光山县17325463371: 赵匡胤为什么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 -
福固阿昔: 关于这个问题又不得不提两个历史事件:金匮之盟和烛影斧声.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

光山县17325463371: 赵匡胤怎么死的,为什么传位给他弟弟,是他弟弟谋位,还是他真的无后啊? -
福固阿昔: 1、正史中没有赵匡胤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2、学术界说法:太祖乃太宗所杀,“烛影斧声”的典故就不说了. 近年有些中外史学研...

光山县17325463371: 赵匡胤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儿子?
福固阿昔: 赵匡胤传位给弟弟是因为母亲杜太后的遗言,杜太后让他死后传位于弟弟,而不是儿子.杜太后认为赵匡胤能取得皇位是因为周世宗让一个八岁的娃娃当皇帝,这才给了赵...

光山县17325463371: 宋太祖为什么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昏庸无能,阴狠奸诈的弟弟呢?
福固阿昔: 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宋朝的缔造者太祖忽然驾崩,年仅50岁.二十一日,晋王赵匡义即位,这就是太宗.太祖之死,蹊跷离奇,但太宗抢在德芳之前登基却是事实....

光山县17325463371: 太祖驾崩,太宗即位,真的是“斧声烛影”,为何有人说太祖早有即位人选? -
福固阿昔: 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太宗.对于这次“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一直以来都有“斧声烛影”之说,真相迷离,但是无法证实,成了千古疑案.事实早已随着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湮没在历史中.但无论真相怎样,可以证明,在开宝九年,赵光义已具备登基之势.从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始,有一点不容讳言,那就是太祖对这位弟弟一直很有好感并极度认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