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是如何"以史入境""以人为镜"的?对你有什么启发?

作者&投稿:豆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太宗是如何"以史入境""以人为镜"的?~

呵呵 这么看吧: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重视民生,把老百姓比作自己赖以生存的水,说明他吸收历史上王朝兴衰的前车之鉴,推行开明的政治,设置三生六部制,对外以和亲为主,彻底清除突厥势力,将大唐王朝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普遍知道他说这话指的是魏征,实际上当时唐初很多重臣,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同时还不断地提拔有才能但身份低微的贤臣,比如马周等等,另外发扬科举取士的传统,为国家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别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即使有时候会有点过激),自己应当虚心听取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改进。(如果想有所作为的话)
希望能帮到你。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 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李世民
贞观十一年, 贞观十一年,太宗在洛阳宫西苑宴 请群臣。太宗说: 隋炀帝穷奢极欲, 请群臣。太宗说:“隋炀帝穷奢极欲, 大兴土木,宫殿园苑遍布京都,结果官 大兴土木,宫殿园苑遍布京都, 逼民反,身死异乡。而今这些宫殿、 逼民反,身死异乡。而今这些宫殿、园 苑尽归于我。炀帝亡国, 苑尽归于我。炀帝亡国,与佞臣阿谀奉 弄虚作假、助纣为虐有很大关系, 承、弄虚作假、助纣为虐有很大关系, 你们可要引以为戒啊! 魏征回答道: 你们可要引以为戒啊!”魏征回答道: “臣等以宇文述等佞臣为戒,理固当然; 臣等以宇文述等佞臣为戒,理固当然; 望陛下以炀帝为鉴,则国家太平, 望陛下以炀帝为鉴,则国家太平,万民 幸甚! 唐太宗觉得很有道理, 幸甚!”唐太宗觉得很有道理,朗声吟 道:
成 名 由 善 。 积
天 身 资 恶 , 累
克 己 明 鲜 。 君
恣 情 昏 多 , 主
商 辛 亦 湎 。 流
夏 康 既 豫 , 逸
临 灯 披 《 五 典 》 。
日 昃 玩 篇 , 百
《 尚 书 》
太宗命名为《尚书》 他以《尚书》 太宗命名为《尚书》,他以《尚书》 中的骄奢淫逸的昏君为例, 中的骄奢淫逸的昏君为例,指出他们身败 名裂、国破家亡是由于作恶多端, 名裂、国破家亡是由于作恶多端,咎由自 那些克己俭朴、勤政爱民的明君, 取。那些克己俭朴、勤政爱民的明君,尽 管在历史上不多,但却名垂千古、 管在历史上不多,但却名垂千古、青史流 这就在于他们注意修养,不断做好事, 芳,这就在于他们注意修养,不断做好事, 为民谋利所致。太宗此诗,通过咏史, 为民谋利所致。太宗此诗,通过咏史,抒 发了自己立志做一个“克己明君”的襟怀。 发了自己立志做一个“克己明君”的襟怀。 群臣一听,齐声赞颂。 群臣一听,齐声赞颂。太宗要求群臣逐一 赋诗,魏征当仁不让,立赋《西汉》一诗, 赋诗,魏征当仁不让,立赋《西汉》一诗, 他朗诵道: 他朗诵道:
成 名 由 善 。 积
天 身 资 恶 , 累
克 己 明 鲜 。 君
恣 情 昏 多 , 主
商 辛 亦 湎 。 流
夏 康 既 豫 , 逸
临 灯 披 《 五 典 》 。
日 昃 玩 篇 , 百
《 尚 书 》
方 知 皇 帝 尊 。
终 籍 叔 孙 礼 ,
朝 游 出 杜 原 。
夜 宴 经 柏 谷 ,
观 兵 细 柳 屯 。
驱 传 渭 桥 上 ,
争 长 趣 鸿 门 。
受 降 临 轵 道 ,
《 西 汉 》
这首诗, 这首诗,魏征以西汉初年几个有作为的 皇帝高祖、文帝、景帝、武帝为例, 皇帝高祖、文帝、景帝、武帝为例,说 明帝王贤明,勤劳国事,既建武功,又 明帝王贤明,勤劳国事,既建武功, 修文治,才能受到百姓的爱戴。 修文治,才能受到百姓的爱戴。魏征希 望太宗向刘邦等帝王学习, 受降” 望太宗向刘邦等帝王学习,既“受降” 于秦王子婴,建灭秦之武功; 于秦王子婴,建灭秦之武功;又礼遇儒 生叔孙通,开文治之基业。 生叔孙通,开文治之基业。太宗聪颖过 人,一听此诗,便知魏征暗含讽意,他 一听此诗,便知魏征暗含讽意, 激动的说: 魏征忠心耿耿, 激动的说:“魏征忠心耿耿,不仅以奏 疏谏我,而且赋诗时, 疏谏我,而且赋诗时,又以礼仪开导于 真可谓知古德的忠直之臣。 我,真可谓知古德的忠直之臣。”
启发:别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即使有时候会有点过激),自己应当虚心听取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改进。(如果想有所作为的话)
希望能帮到你。

有一次,魏征进谏,言辞激烈,伤了唐太宗的面子。唐太宗回到后宫,大为恼火,说:“会须杀此田舍翁。”长孙皇后为此却向唐太宗祝贺说:今天魏征直言不讳,正说明遇上了明主,我自当祝贺。唐太宗不觉转怒为喜,厚待魏征如初。后来魏征去世,唐太宗十分悲痛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唐太宗是如何治国的?
1、隋亡的鉴戒使唐太宗善于体察民情,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明智地实行舒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社会日趋安定、生产逐渐恢复。2、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欲使治国方略顺利地进行,关键在于广招贤才,知人善任,因而用人不论资历出身,不计...

唐太宗是如何死的?
介绍李世民的文章比较通用的说法是因患痢疾而死,不过也有史家经考证,认为李世民的真正死因乃是服食丹药所致,太宗“服胡僧药,遂致暴疾不救”,此说也有一些间接的史料为证,何况唐承魏晋之风,服食丹药很流行,诸多唐帝均有此好。

宋太宗登基后是如何实施其建立威望和统治世界的宏伟计划的?
宋朝的第二个皇帝是唐太宗赵光义。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死得不明不白,民间有传言说是赵光义杀了赵匡胤。本文不讨论这个问题,但从此也可以看出,宋太宗即位后,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法庭上有人反对,有人质疑,这就要求宋太宗迅速做出反应。首先,唐太宗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大,封毛的儿子赵德昭和赵为王,...

唐太宗是如何治天下的?
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水能载舟,亦可覆舟”的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时代意义。清朝之所以会在“康乾盛世”末期迅速衰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这个封建制度临近衰落的时候封建集权却空前加强,大兴“文字狱”,禁锢人们的思想,贪污腐败横行。当前,我国还存在着不公平的想象,这种...

作为民生之本,历代皇帝都对农业十分重视,宋太宗又是如何做的?
农业不兴,其他一切就都缺乏基础,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针对当时田野荒芜,人口减少的情况,太宗制定种种政策,聚集流亡的人。统计户口,鼓励人民垦田。端拱元年(公元988年),举行籍田大礼,劝农盛典。太宗率领群臣与宗室后宫,先在东郊飨祭神农氏,以后稷配祀。然后太宗亲耕籍田。太宗亲手掌耕犁,...

李世民为什么怎么当的皇帝?
如何处理这十多万突厥降众,唐太宗召集朝臣商议。大多数朝臣认为:北方的游牧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的严重边患,今天有幸将其灭亡,应该将他们全部迁到黄河以南的内地居住,打乱他们原来的部落组织和结构,分散杂居在各个州县,引导他们耕种纺织。这样,就可以使原来桀骜不驯的游牧民族变成易于制服的内地居民,使塞北之地...

唐太宗是如何即位的
“外面还没有完全平静,请陛下降旨,要各路军队都接受秦王指挥。”高祖立即派人传旨结束了这场政变。三天之后,唐高祖宣布立秦王为太子,国家大事,一律由太子处理。这年八月,唐高祖被迫让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当了皇帝,就是唐太宗。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历史上把这次政变,叫做“玄武门之变”。

宋太宗的为人是怎样的?
(《长编》卷三二)其所谓“内患”,指朝廷内部危及皇权的变乱,这话充分反映出太宗整天忧心忡忡,主要是考虑如何确保皇位的稳固。在这一心理支配下,太宗养成多疑褊狭的心术,所以其施政事必躬亲,大权独揽,且任人惟亲。如他在开封府尹任上就广招幕僚、军校,有学者考出至少有六十六人,即位后更是信用幕府亲随,由此探...

唐太宗是如何掌管理民心?
再说,陛下强调过,“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作为地方长官的刺史、县令,是陛下赖以治理地方的、无可替代的力量,平时对于户籍、丁口的检查全都由他们负责,而到征点兵士的时候,却怀疑这些地方官有所隐瞒欺诈,这怎么符合陛下以诚信治天下的理念呢? 在事实面前,唐太宗欣然接受了魏徵的意见,决定放弃初衷,停止征点...

唐太宗是如何利用400名死刑犯,便收获天下民心的呢?
唐太宗能懂得民间疾苦,大赦400名死刑犯,也足以体现李世民治理国家的宽厚和仁慈。然而笔者却认为,这或许就是李世民独到之处。首先李世民继承大统之前通过攻心战术,收拢了不少能人武将为其效力。李世民放了这批死刑犯,看上去是被这些人的生死攸关时信守承诺所感动。可大家想想,李世民并非鲁莽之辈,唐太宗...

钟楼区19551451519: 唐太宗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答案要简洁、准确,不要讲废话 -
黎品天泉:[答案] 他的“以史为镜”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使自己的国家不再走历史的弯路. “以人为镜”就是从容纳谏,听取大臣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钟楼区19551451519: 唐太宗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 -
黎品天泉:[答案] 以人为镜主要是任用魏征等贤人,听取他们的建议.以史为镜是吸取隋速亡的教训.启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就是说做人要多听取不同的意见,否则就会犯错误以人为镜是让别人来看自己,会比自己看自己更有所益 ,用人做镜子,...

钟楼区19551451519: 唐太宗李世民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 -
黎品天泉:[答案] 从句子结构上来看.这句话可以划分为三部分.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其实这话时李世民所述,他的德行在古代很高,是位贤明的君主.他说这句话是有原因的.魏征是当时有名的直爽正值...

钟楼区19551451519: 唐太宗是如何以史为镜的?
黎品天泉: 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 的享受欲望.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唐太宗“以人为 镜”,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

钟楼区19551451519: 请结合史实各举一例说明唐太宗是如何 以史为镜 以人为镜的 -
黎品天泉:[答案] 以史为镜:吸取隋朝两代而亡的教训,勤于政事,兴修水利,轻徭役,薄赋税,提出“水则载舟,水亦覆舟”;不轻起战事,收服突厥,册封大理、渤海、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 以人为镜: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善于进谏的能臣.

钟楼区19551451519: 唐太宗具体是怎么“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 -
黎品天泉: 以史为鉴:吸取隋朝短命的教训.以人为镜:魏征是他的一面镜子,大胆进柬,指出皇上的不足.此话是唐太宗在魏征死的时后说的,他说魏征死了,他失去了一面镜子.李世民 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钟楼区19551451519: 唐太宗是如何以史为镜?唐太宗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5分)
黎品天泉: 他以隋炀帝亡国的故事为镜,所以开创了贞观之治;他以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岑文本这些人为镜,根据良言治理国家

钟楼区19551451519: 唐太宗怎样以史为鉴,以人为镜? -
黎品天泉:[答案] 唐太宗善于听从大臣的批评和见解,魏征直谏200多次直陈他的过失.

钟楼区19551451519: 唐太宗是如何"以史入境""以人为镜"的?对你有什么启发? -
黎品天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 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李世民贞观十一年, 贞观十一年,太宗在洛阳宫西苑宴 请群臣.太宗说: 隋炀帝穷奢极欲, 请群臣.太宗说:“隋炀帝穷奢极...

钟楼区19551451519: 唐朝的一位皇帝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唐朝时期的一位著
黎品天泉: 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最英明的皇帝之一,据史书记载,唐太宗18岁时向父亲李渊(唐高祖)倡议起兵造反,并带领兵马左冲右杀打出一个唐朝,李渊评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