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起源与发展史

作者&投稿:裘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普通话的由来历史~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
沿革:1909年清政府将北京官话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语音,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扩展资料
推广过程
中国地域广阔方言众多。由于不同方言在沟通上存在一定的障碍,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沟通交流,因此存在“区域文化岛”的现象,这些“区域文化岛”保留了不同地区的先进文化和民间智慧的精华,但是由于语言障碍无法很好的交流和互相取补,因此,需要有一种共同语来消除“区域文化岛”,将中国广袤土地上所有的智慧黏合起来。
不过推广一门语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宜操之过急,要恰当处理好地方语言的发展和普通话推广之间的协调性。推广普通话的目标不是要消灭地方语言,而是要消除沟通障碍,但是在推广当中的确出现了消灭方言的现象(例如南宁的平话与白话),所以在推广的时候要把握好力度,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
因为语言多样性一直是中华文明的宝贵文化积淀之一,就和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样性一样,因为多样性,这个世界才能多姿多彩,因为多样性,生物圈才能维持平衡,保证物质流动和能量传递能够正常的进展下去。
语言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语言多样性,才彰显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和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因为多样性,才不会所有的人都用一种同样的思维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北京话、大陆普通话、台湾国语、新加坡华语、马来西亚华语等在语音、词汇等方面有少许差异。要注意的是北京话并不属于一种标准语,因为它是未经整理和标准化的北京城区方言。以上的几种标准语都是以北京话这种方言为基础来进行标准化的产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普通话

现代普通话起源于汉唐的中原客话,在此基础上,还继承了北宋和元明的“官话”体系。周朝后,各朝随着国都的迁移,普通话成为满清官话,是清朝的时候满人统治者的专用语言。由于满人是统治者,通过政权的权力,本来只是满人专用的满清官话就在全国推广传播,后来就被称为国语或者是普通话。
普通话:
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汉语不等同于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与人民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

普通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雅言。雅言,也被称为“官话”,最早出现在《论语》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读《诗》、《书》和作傧相赞礼时所使用的语言。据语言学家研究,雅言发源于夏朝,发展于商朝,成熟于周朝。
在秦朝统一中国后,雅言逐渐发展成为了官方的通用语言。在汉代,共同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把共同语叫做通语。通语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各地讲不同方言的人可以用通语进行交际。
在晋代,衣冠南渡以后,中原雅音南移,不同的政权都按照其首都的方言为标准音。这一时期,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白话”开始出现。
在唐朝,人们写文章、作诗词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即国家颁布的读音。明清时期,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官话逐渐发展成为了全民族的共同语,被称为“官话”。
在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被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汉民族共同语被定名为“普通话”。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一方面,作为北方方言代表的北京话,数百年来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运动”以后,作家们自觉地用普通话写作,涌现出一大批作为普通话书面语规范的典范作品。“国语运动”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总的来说,普通话是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起源于辽代,契丹话,也叫乞大话,主要来源于东北夷的口音,就是肃慎扶余句丽渤海女贞满洲那个系列,,当时东北地区,3个语言,西边盐碱地放牧的,东边半山区种地的,南边中原的, 大都会集市贸易,语音不通,就说汉化,
形成了现代汉语的雏形,普通话的最初语音,
现在我们说的普通话,就是吉林黑龙江口音,借鉴了北京的读书音,。特备提示,语言和北京方言没关系,北京方言其实就是河北老坦儿的一种而已,
原因是 这个语音流行时间太久,涵盖范围太大,至少黑龙江流域 200万平方公里,都能互通语言, 其次是继承了商族立国以来,东夷族系单音节发音字正腔圆的优点了,利于阅读,

另外一个原因是,使用的人多,涵盖的范围大,,四大方言,东北,西北 西南 ,中原,,,涵盖地域面积最大的是东北,也是最易听得懂的,,所以就用东北方言作为官话了,。


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陆羽只是把先人饮茶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总结,茶的历史要早于唐代很多年。1、神农说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起源理论在历史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猿同源论、猿化人论、人猿同源论。以下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人的起源发展和历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古猿到人的过渡 古人类学家认为在距今七八百万年以前,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古猿才开始向不同的方向进化,这个过程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在新生...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1. 人类起源与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大约20万至300万年前。在进化过程中,人类与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均属于灵长目。这一过程中,人类从古猿逐渐演变而来。2. 关于人类起源的理论始于18世纪的拉马克,后经达尔文等人完善。在此之前,人们对人类起源的认识仅限于猜测。虽然古代生物学家指出了人类与动物...

Internet起源的时间,它的前身叫什么?
因特网是“Internet”的中文译名,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它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主持研制的ARPAnet。20世纪50年代末,正处于冷战时期。当时美国军方为了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在受到袭击时,即使部分网络被摧毁,其余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联系,便由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设了一...

姬姓的由来,名人与发展史
姬姓的由来,名人与发展史  我来答 9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 山田裕贵今天营业了吗39 2021-04-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的国姓。春秋战国时代的姬姓诸侯国...

七夕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纵观“七夕”在我国的发展史,凡是动乱时期它是最容易被人们淡化的,凡是安定时期又是最让人挂牵的。现在又到了一个重新挂牵“七夕”的时期 了。 一、“七夕”的由来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

电的发展史
早在对于电有任何具体认知之前,人们就已经知道发电鱼会发出电击。根据公元前2750年撰写的古埃及书籍,这些鱼被称为“尼罗河的雷使者”,是所有其它鱼的保护者。大约两千五百年之后,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自然学者和阿拉伯医学者,才又出现关于发电鱼的记载。1832年法国人皮克西制造出世界第一台试验性发电...

谁知道关于广告的所有历史与发展起源(其中包括中国、外国的所有出名的广...
其特征如下:1、经济广告所占比重由小到大,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营销活动的作用不断增强,在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经济广告的发展程度与市场范围密切相关.3、广告传播手段的进步,不断促进广告的发展。4、广告运作随着经济和传播手段的发展不断进步。参考资料:《中外广告史》

人的由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人类的形成,是地球上事态发展的第二个大转折点;而生命从无机物中脱胎而出则是第一个大转折点。在第一个大转折点之后,各种生物的进化是在通过基因突变(自然选择)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实现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遗传因子适应环境而实现的。但是,随着人类的出现,不再是遗传因子适应环境---而是人类...

上海的起源与发展史
1. 上海的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当时属于吴国。2. 战国时期,上海先后归属越国和楚国。3. 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成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因此有“申”这一别称。4. 晋朝时,因渔民使用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松江下游因而得名“扈渎”,后改“扈”为“沪”,上海因此简称“沪”。5...

屯昌县18281271577: 普通话的起源,普通话最先在那,何时发展,何时成为普通话
邸谢唐恒: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

屯昌县18281271577: 普通话的由来?
邸谢唐恒: 普通话前身是古代北方官员的官话,因为北京做过多朝首都,官话也就更接近北京话,今天南京方言不像其他苏南地区,也因为南京做过多朝首都,有点接近官话. “普通...

屯昌县18281271577: 普通话起源于何时?
邸谢唐恒: “普通话”这个概念,最早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来的.他在1906年写了一本叫《江苏新字母》的书,把汉语分成三类,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

屯昌县18281271577: 普通话是起源于哪个时期哪个地方?
邸谢唐恒: 1955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正式确定“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标准语法规范”的语言为普通话. 从这一定义分析,现代人讲的普通话,应该出现于清末民初新文化运动之时,孕育于于白话文运动之中,形成于五四运动前后,成长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定型于建国之初. 普通话最早见于春秋之时,那时叫“雅言”,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叫“官话”.只是“官话”随着王朝的更迭国都的变化,不断的发生变化,没有固定下来,但一个时期均有一个时期的官话.

屯昌县18281271577: 普通话的历史 简短一些 -
邸谢唐恒: 汉语自古以来有方言同时也有共同语.根据历史记载,春秋时候孔夫子时代管共同语叫雅言.孔夫子的出生地用现在的地理方位说就是山东人.孔夫子有三千多徒弟来自当时的各地,古代也有方言,各地的学生都讲自己的方言,孔夫子讲课的时候怎么能够让来自各地的学生都听得明白呢?因为当时有共同语叫雅言,所以孔夫子在讲学的时候用雅言,这样交际没有什么障碍. 根据历史记载,在汉代,共同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管共同语叫做通语.各地讲不同方言的人可以用通语进行交际,这是古代的情况.明清时期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明清时期仍旧有方言存在,有方言就要有共同语.明清时期管共同语叫官话.

屯昌县18281271577: 普通话是怎么形成的 -
邸谢唐恒: 清朝清代贵族学习和推广北京官话,在雍正年间在南方方言区推广基于北京音的官话,设立“正音书馆”. 公元1909年,清政府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当时通用的官话正式命名为国语.这是清代汉语首次得到官方命名. 1909年清政府...

屯昌县18281271577: 普通话的由来? ? -
邸谢唐恒:大学课本上的定义是: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

屯昌县18281271577: 普通话有多少年的历史? -
邸谢唐恒: 满意答案笑靥倏然微凉11级2011-01-14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普通话其实只有不到四百年的历史,所谓普通话也就是可以用于互相交流且可以普遍流通的语言,普通话形成于清朝初年,清朝之前的朝代没有普通话...

屯昌县18281271577: 北京话普通话的前身是哪个语种?有多久的历史? -
邸谢唐恒: 北京的历史很长,但是真正北京话的历史并不长,只有400年左右.中国国土广阔,各地均有方言,为交流、行政、管理等需要,四千年前夏代便产生了“雅言”,不同时代的“雅言”均不一样,特别是晋代、宋代两次衣冠南渡,变化尤多,但...

屯昌县18281271577: 现代汉语发展史 -
邸谢唐恒: 传统音韵学曾把汉语语音数千年的语音史划分为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四个大的阶段.据文献记载,我国早在先秦就产生了“雅言”,汉代又有“通语”,它们都是当时统一的书面语.但是在古代社会中掌握书面语的仅仅是少数受过教育的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