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建筑的几大流派

作者&投稿:康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建筑分为几大派系~

闽:福建土楼
粤:广府民居客家民居潮汕民居侨乡碉楼民居
川:川西民居吊脚楼
苏:江南水乡,园林
皖:徽派建筑牌坊
京:四合院北京皇城皇家园林
晋: 窑洞建筑

1、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最集中体现在柱式上:
多立克柱式:柱子比例粗壮,高度约为底径的4~6倍。柱身有凹槽,槽背呈尖形,没有柱础。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高度的1/4,柱距约为底径的1.2~1.5倍。
爱奥尼柱式:柱子比例修长,高度约为底径的9~10倍。柱身有凹槽,槽背呈带形。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高度的1/5,柱距约为底径的2倍。
科斯林柱式 :除了柱头如满盛卷草的花篮外,其他同爱奥尼柱式。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同样也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但毕竟还处在萌芽和胚胎的时期,它们的类型还少,形制很简单,结构比较幼稚,这是因为它的艺术的完美所致。古希腊的纪念性建筑在公元前8世纪大致形成,公元前5世纪已成熟,公元前4世纪进入一个形制和技术更广阔的发展时期。
由于宗教在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古代国家的神庙往往是这一国家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的代表,希腊亦不例外。古希腊是个泛神论国家,人们把每个城邦,每个自然现象都认为受一位神灵支配着,因此希腊人祀奉各种神灵建造神庙。希腊神庙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城邦公民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的场所,还是储存公共财富的地方。这样神庙就成了希腊崇拜的圣地,围绕圣地又建起竞技场、会堂旅舍等公共建筑。
希腊最早的神庙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在他们看来神庙是神居住的地方,而神不过是更完美的人,所以神庙也不过是更高级的人的住宅。后来加入柱式,由早期的 “端柱门廊式”逐步发展到“前廊式”,即神庙前面门廊是由四根圆柱组成,以后又发展到“前后廊式”,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廊式又演变为希腊神庙建筑的标准形式——“围柱式”,即长方形神庙四周均用柱廊环绕起来。

2、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 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 ,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罗马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从剧场、角斗场、浴场和公寓等形制来看,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就是这门科学的总结。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的筒形拱,跨度达29.3米。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

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

古罗马城中心广场东边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中央用三间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个跨度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结构水平很高。剧场和角斗场的庞大的观众席,也架在复杂的拱券体系上。

拱券结构得到推广,是因为使用了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约在公元前 二世纪,这种混凝土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到公元前一世纪,几乎完全代替石材,用于建筑拱券,也用于筑墙。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层方锥形石块或三角形砖保护,再抹一层灰或者贴一层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墙体前再砌一道石墙做面层的作法。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 五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了。它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但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

3、罗曼建筑
罗曼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罗曼建筑原意为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又译作罗马风建筑、罗马式建筑、似罗马建筑等。罗曼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

罗曼建筑的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随着罗曼建筑的发展,中厅愈来愈高。为减少和平衡高耸的中厅上拱脚的横椎力,并使拱顶适应于不同尺寸和形式的平面,后来创造出了哥特式建筑。罗曼建筑作为一种过渡形式,它的贡献不仅在于把沉重的结构与垂直上升的动势结合起来,而且在于它在建筑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高塔组织到建筑的完整构图之中。

罗曼建筑的著名实例有: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德国沃尔姆斯主教堂等。

4、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5、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带 了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他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观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

但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绝不是食古不化的人。虽然有人(如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在著作中为古典柱式制定出严格的规范 。不过当时的建筑师,包括帕拉第奥和维尼奥拉本人在内并没有受规范的束缚。

他们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灵活变通,大胆创新,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他们还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如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规律、新的施工机具等等,运用到建筑创作实践中去。

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类型、建筑形制、建筑形式都比以前增多了。建筑师在创作中既体现统一的时代风格,又十分重视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总之,文艺复兴建筑,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大发展和大提高的时期。

一般认为,十五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而关于文艺复兴建筑何时结束的问题,建筑史界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一些学者认为一直到 十八世纪末,有将近四百年的时间属于文艺复兴建筑时期。另一种看法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到十七世纪初就结束了,此后转为巴洛克建筑风格。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建筑的形成和延续呈现着复杂、曲折和参差不一的状况。建筑史学界对其它各国文艺复兴建筑的性质和延续时间并无一致的见解。尽管如此,建筑史学界仍然公认 ,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建筑,对以后几百年的欧洲及其他许多地区的建筑风格都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

6、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7、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是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曾风靡欧洲。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8、浪漫主义建筑
浪漫主义建筑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十八世纪60年代至十九世纪30年代 ,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十九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9、古典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 。
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和记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当时的考古学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这种思想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采用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对一般的住宅、教堂、学校等影响不大。
法国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也是古典复兴建筑活动的中心。法国大革命前已在巴黎兴建万神庙这样的古典建筑,拿破仑时代在巴黎兴建了许多纪念性建筑,其中雄师凯旋门、马德兰教堂等都是古罗马建筑式样的翻版。
英国以复兴希腊建筑形式为主,典型实例为爱丁堡中学、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等,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门,申克尔设计的柏林宫廷剧院和阿尔塔斯博物馆也都是复兴希腊建筑形式的;勃兰登堡门以雅典卫城的山门为蓝本。
美国独立以前,建筑造型多采用欧洲式样,称为“殖民时期风格”。独立以后,美国资产阶级在摆脱殖民统治的同时,力图摆脱建筑上的“殖民时期风格”,借助于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来表现民主、自由、光荣和独立,因而古典复兴建筑在美国盛极一时。
美国国会大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仿照巴黎万神庙,极力表现雄伟,强调纪念性。希腊建筑形式在美国的纪念性建筑和公共建筑中也比较流行,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即为一例。

10、折衷主义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丰富多样的建筑来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在十九世纪,交通的便利,考古学的进展,出版事业的发达,加上摄影技术的发明,都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以往各个时代和各个地区的建筑遗产。于是出现了希腊、罗马、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建筑在许多城市中纷然杂陈的局面。

折衷主义建筑在十九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巴黎高等艺术学院是当时传播折衷主义艺术和建筑的中心 。而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期,则以美国最为突出。总的来说,折衷主义建筑思潮依然是保守的,没有按照当时不断出现的新建筑材料和新建筑技术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建筑形式。

折衷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有:巴黎歌剧院,这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纪念物,剧院立面仿意大利晚期巴洛克建筑风格,并掺进了繁琐的雕饰,它对欧洲各国建筑有很大影响;

11、功能主义建筑
功能主义建筑是认为建筑的形式应该服从它的功能的建筑流派。自古以来许多建筑都是注重功能的,但到了十九世纪后期,欧美有些建筑师为了反对学院派追求形式、不讲功能的设计思想,探求新建筑的道路,又把建筑的功能作用突出地强调起来。

随着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发展,功能主义思潮在20世纪20~30年代风行一时。本来讲求建筑的功能是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重要观点之一,但是后来有人把它当作绝对信条,被称为“功能主义者”。他们认为不仅建筑形式必须反映功能,表现功能,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必须以功能为依据,而且所有不同功能的构件也应该分别表现出来。

二十世纪20~30年代出现了另一种功能主义者,主要是一些营造商和工程师。他们认为经济“实惠”的建筑就是合乎功能的建筑,就会自动产生美的形式。这些极端的思想排斥了建筑自身的艺术规律,只会给功能主义本身造成混乱。

二十世纪50年代以后,功能主义逐渐销声匿迹,就连强调建筑功能的勒•柯布西耶也同功能主义者分道扬镐了。但无庸置疑,功能主义产生之初对推进现代建筑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12、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 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 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 、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 ,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对这些建筑观点,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为“现代主义”。
在20世纪20~30年代,持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当然,这样的称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由于德国法西斯政权敌视新的建筑观点,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先后被迫迁居美国;包豪斯学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思想却对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如联合国总部大厦和巴西议会大厦。现代主义思潮到 了二十世纪中叶,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

13、后现代主义建筑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 ,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 ,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 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现在,一般认为真正给后现代主义提出比较完整指导思想的还是文丘里,虽然他本人不愿被人看作后现代主义者,但他的言论在启发和推动后现代主义运动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

文丘里批评现代主义建筑师热衷于革新而忘了自己应是“保持传统的专家”。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特别赞赏美国商业街道上自发形成的建筑环境。文丘里概括说:“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实际上,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

西方建筑杂志在二十世纪70年代大肆宣传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但实际直到80年代中期,堪称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无论在西欧还是在美国仍然为数寥寥。比较典型的有美国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美国费城老年公寓等。

197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建成的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与旧馆相连,墙面的颜色、图案与原有建筑有所呼应。在一处转角上,孤立地安置着一根木制的 、变了形的爱奥尼式柱子,短粗矮胖,滑稽可笑,得到一个绰号叫“米老鼠爱奥尼”。这一处理体现着文丘里提倡的手法:它是一个片段、一种装饰、一个象征,也是“通过非传统的方式组合传统部件”的例子。

美国电话电报大楼是1984年落成的,建筑师为约翰逊,该建筑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区繁华的麦迪逊大道。约翰逊把这座高层大楼的外表做成石头建筑的模样。楼的底部有高大的贴石柱廊;正中一个圆拱门高33米;楼的顶部做成有圆形凹口的山墙 ,有人形容这个屋顶从远处看去象是老式木座钟。约翰逊解释他是有意继承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纽约老式摩天楼的样式。

美国建筑师史密斯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中的佼佼者。他设计的塔斯坎和劳伦仙住宅包括两幢小住宅,一幢采用西班牙式,另一幢部分地采用古典形式,即在门面上不对称地贴附三根橘黄色的古典柱式。

1980年,威尼斯双年艺术节建筑展览会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世界性展览。展览会设在意大利威尼斯一座 十六世纪遗留下来的兵工厂内,从世界各国邀请20位建筑师各自设计一座临时性的建筑门面,在厂房内形成一条70米长的街道。展览会的主题是“历史的呈现”。

被邀请的建筑师有美国的文丘里、巳穆尔,斯特恩、格雷夫斯、史密斯,日本的矶崎新,意大利的波尔托盖西,西班牙的博菲尔等。这些后现代派或准后现代派的建筑师,将历史上的建筑形式的片断,各自按非传统的方式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人们对后现代主义的看法非常分歧,又往往同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相关。部分人认为现代主义只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的影响,忽视和切断新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联系,因而不能满足一般群众对建筑的要求。他们特别指责与现代主义相联系的国际式建筑同各民族、各地区的原有建筑文化不能协调,破坏了原有的建筑环境。

此外,经过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了。持上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

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士则认为现代主义建筑会随时代发展,不应否定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他们认为 :现代主义把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创作同社会物质生产条件结合起来是正确的,主张建筑师关心社会问题也是应该的。相反,后现代主义者所关心的主要是装饰、象征、隐喻传统、历史,而忽视许多实际问题。

在形式问题上,后现代主义者搞的是新的折衷主义和手法主义,是表面的东西。因此,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认为:现代主义是一次全面的建筑思想革命,而后现代主义不过是建筑中的一种流行款式,不可能长久 ,两者的社会历史意义不能相提并论。

也有的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者指出现代主义的缺点是有道理的,但开出的药方并不可取 。认为后现代主义者迄今拿出的实际作品,就形式而言,拙劣平庸,不能登大雅之堂。还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者并没有提出什么严肃认真的理论,但他们在建筑形式方面突破了常规,他们的作品有启发性。

更详细的内容请参阅:
http://www.ikepu.com/architectural/genre/roman_architecture_total.htm

1、皖派建筑

皖派建筑是中国建筑流派里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是中国南方民居的代表。最为人熟悉的徽派建筑即为皖派的一支,徽派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皖派建筑的尊贵,在于它优雅了千年的徽派民居,青瓦白墙,砖雕门楼,徽派建筑风格以民居、祠堂和牌坊闻名遐迩,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

2、苏派建筑

苏派建筑是江浙一带的建筑风格,园林式布局是其显著特征之一。苏派建筑的尊贵,在于它存在了数千年的苏州园林中,自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追求,脊角高翘的屋顶,江南风韵的门楼,曲折蜿蜒,藏而不露,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堪称园林式布局的艺术典范。

3、闽派建筑

闽派建筑,闽,即福建,闽派民居即流行于闽南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其中“土楼”是其最为鲜明的代表,是一种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御性能的民居建筑。

建筑风格独特,工程技术高超,文化内涵丰富。

常见的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宫殿式楼等,楼内生产、生活、防卫设施齐全,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类型,为建筑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4、京派建筑

京派建筑是中国北方建筑的典型,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京派建筑的历史地位。京派建筑每一处雕饰,每一笔彩绘,在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岁月后,仍是北方文化的无价之宝。

中国北方建筑以京派建筑最为典型,而京派建筑里最典型的便是北京的四合院了。它历经700多年演变而来。

历史上,在老北京四九城里,曾有千余条胡同,京城内的民居四合院就散布在条条的胡同里。

不论是王公贵戚还是平民百姓,都与四合院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胡同四合院也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要素之一,是平民百姓生活、劳作的载体,有着深厚的历史价值。

5、晋派建筑

晋派建筑的尊贵,在于它气势恢宏的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瓦磨合,城楼细做,六个大院三百多间房屋错落有致,展现出晋商的稳重大气,严谨深沉,

晋派只是一个泛称,不仅指山西一带,还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部分地区。在这些地区中以山西的建筑风格最为成熟,故统称为晋派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皖派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派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闽派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派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派建筑



一、复古主义建筑流派

这一流派主要兴起于西方工业革命后,即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从思想背景来看,它是在资产阶级启蒙主义思想影响下的产物,它的基本倾向就是回到古代去,复兴古典建筑的风格。在这一大流派中,由于所复兴的对象不同,又可分成三个小流派,一派为古希腊、罗马建筑复兴派;一派为哥特式建筑复兴派;一派为折衷派。这三派建筑倾向的形成,都与工业革命后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需要分不开。所以,从一定意义来讲,这些复古主义建筑流派的出现,正是新兴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古希腊、罗马复兴派的中心在法国。这一派的建筑杰作有两座,一座为“巴黎万神庙”,一座为巴黎明星广场上的“凯旋门”。

哥特复兴的流派和思潮则主要集中于英国。其典型的建筑杰作是英国国会大厦。它建于1868年,是一个建筑群,由上、下议院,威斯明斯特教堂,钟塔,维多利亚塔等组成。整个国会大厦的建筑形式,都是哥特式的,强调垂直线,注重高耸、尖峭。由于哥特式建筑充满了一种浪漫情调,所以,在习惯上人们又称这一时期的哥特复兴建筑为浪漫主义的建筑。哥特复兴派也就顺理成章地称为浪漫派。

折衷派的建筑主要盛兴于法国。它的特点是以历史为蓝本,但不拘于哪一个时代的建筑,也不专注于哪一种风格,常常是将几种风格集于一身,故人们又称其为“集仿主义”。较为典型的例子是巴黎歌剧院,它的设计者就是折衷主义的狂热崇拜者格林尔。从正面看,这座建筑有一排宏伟的柱廊,在正立面上又采用了“洛可可”的装饰风格,雕刻上了极其繁琐的卷曲草叶和花纹,将新兴资产阶级对财富的炫耀尽展于此种华丽的风格上。

复古派在建筑艺术方面创造了众多杰作,也就完成了它由古代向现代过渡的历史使命。进入20世纪后,一种更具创造活力的思潮和流派又历史地被推到了建筑革命的前沿,这就是现代主义思潮及其现代派。

二、现代主义建筑流派

建筑与绘画、雕刻等纯艺术相比,有一个极重要的区别,就是建筑具有实用性和工程性。

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不到一年的限期内,造出一座庞大的新型展览馆--水晶宫”。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采用钢结构造出内部净跨度达115m的机器陈列馆,同时建成高达328米的埃菲尔铁塔。1901年,芝加哥建成22层的高楼。1909年纽约建成50层的商业办公楼。这些都是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功能的产物。

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社会文化心理终于出现了转折。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欧先进资本主义各国的绘画和雕刻方面出现种种背离传统的新浪潮。当绘画和雕刻领域已经出现新风格之后,建筑师探索新的建筑风格就不可避免了,何况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功能早已为建筑风格的转变准备了物质基础。 此时旧大陆的改革浪潮却不断推进,相应于美术界的各种新潮流,建筑界也出现了“未来派”、“主体派”、“构成主义”、“表现主义”、“风格派”等新的建筑观点和建筑艺术风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对建筑改革发生重要影响,建筑师格罗皮乌斯于1919年在德国威玛创办一所新型的设计学校--国立威玛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他网罗当时西欧及俄国的新潮美术家和设计家,按照新的教学计划和方式培养新型设计人才。德国另一位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以及其他青年建筑师也都积极创新。在法国,勒·柯布西耶是激进的改革派建筑师的代表。勒·柯布西耶非常重视建筑艺术,但当时他提倡的是一种机器美学。 20年代到30年代初,出现了一批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德国的包豪斯校舍、巴黎附近的萨伏伊别墅、1929年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巴黎瑞士学生宿舍、芬兰帕米欧疗养院、荷兰鹿特丹万勒尔烟草工厂是其中比较著名的几座。

从30年代起,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和建筑风格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传播。在德国由于希特勒政权提倡古典主义建筑,包豪斯被视为异端而遭解散。格罗皮乌斯和密斯等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移居美国。摩天楼是20世纪美国最具特征的建筑类型。30年代以前,多数摩天楼里采用钢框架结构,但外表仍以砖石墙面和传统装饰雕刻装扮起来。第二次大战结束后,摩天楼的体形趋于整齐简单,墙面改用工厂预制的轻质幕墙,材料有玻璃、不锈钢、铝等等。传统的砖石建筑的厚、重、粗、实的外貌被轻、光、透、薄的幕墙的新装束所替代。其中著名的有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利华大楼、西格拉姆大厦、纽约世界贸易中心(2001.9.11毁灭)以及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后两座建筑都是110层,至今仍是世界上层数最多的摩天楼。总之,到20世纪中期,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作为一种新的建筑艺术语言已被广泛接受。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和风俗在50—60年代成为世界建筑舞台上的主角,由于世界各地的现代主义建筑有明显相似的形象,人们就称它为“国际式”。

三、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进入70年代,世界建筑舞台呈现出新的多元化局面。70—80年代,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如果说1923年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经典著作,那么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出版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便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书。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美国建筑师M.格雷夫斯设计的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政大楼、英国建筑师J.斯特林设计的德国斯图加特市国立美术馆新馆是两座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例子。1987年柏林国际建筑展中的一批建筑物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次集中表现,它们与1927年斯图加特住宅展览会恰成对照。

四、其他建筑风格与流派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兴起与嬗变是20世纪世界建筑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现象。然而20世纪还出现过存在着众多的其他风格与流派,有的是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变种;有的与它们完全不同;有的规模和影响相当大;有的只是少数建筑师的个人风格。

美国建筑师赖特不赞同学院派复古主义的建筑创作道路,他力主创新,早期的建筑作品对欧洲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产生过启发推动作用,然而赖特的建筑观点与欧洲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有重要区别。赖特明确反对勒·柯布西耶将住宅看作是“居住的机器”的观点。他主张建筑应该象植物一样,有机地同环境紧密结合,应该是从人的特定的需要和特定的环境中产生。赖特一生设计了大量的建筑,位于美国匹兹堡附近的“流水别墅”是他的一个杰作。这座别墅将这种建筑类型的设计艺术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堪称世界建筑史中的—件瑰宝。

在现代主义建筑和后现代主义建筑之间,实际上有一个蜕变和过渡的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已经出现了突破和背离20年代正统现代主义的端倪。意味深长的是勒·柯布西耶本人在50年代初就一反他在《走向新建筑》中倡导的理性主义观点,创作了一批被称为“野性主义”的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在法国孚日山区中一个小天主教堂--朗香教堂,它座落在一个小山头上,周围是群山和河谷。朗香教堂标志着勒·柯布西耶本人在建筑创作上的深刻转变,在某种意义上,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预示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兴起。

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是本世纪中期建成的一座著名的演出建筑,它的外形与历来的一切剧院都不同。这是较早地突破正统现代主义建筑“形式跟从功能”信条的一座优美的建筑作品,尽管悉尼歌剧院的造价一再突破预算,工期拖延长达十多年,而一旦建成后,立即获得公众广泛的喜爱而成为悉尼市的标志物。 在50—60年代,当后现代主义建筑兴起之前,有少数建筑师提倡将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加以融合,这一趋向被称为20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美国建筑师斯东和雅马萨基是著名的代表人物。斯东设计的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是将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的型制与现代演出建筑结合起来。雅马萨基是日裔美国人,他注意吸收东方传统建筑的某些特征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他在1959年新德里世界农业展览会美国馆的设计中,运用架在水池上的长廊和金色的圆穹顶,使建筑物带上明显的东方色彩,他设计的沙特阿拉伯达兰机场候机室,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壳结构,但供券的线条及墙面纹饰经他巧妙的处理以后,使这座现代建筑具有浓厚的阿拉伯情调。

斯东及雅马萨基与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一种被称为高技派的建筑风格。巴黎蓬皮杜文化与艺术中心、香港汇丰银行大厦及伦敦劳埃德大厦都是高技派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充分坦露结构,暴露多种机电设备的本来形状。人们在这类建筑的内外,看到巨大的梁柱,裸置的升降机,不加掩盖的多种管道线缆。这种做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检查维修,增添改造变动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使用效率,但是实际上设计者的出发点主要还不是此种功能性或经济上的考虑,更多的还是出于一种美学考虑,它的基础是机器美学或技术美学。

五、第三世界的现代建筑

20世纪中后期,随着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高涨,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复兴,情况逐步改变。一方面亚、非、拉美新兴国家努力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建筑业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打破文化上的西方中心主义,抛弃全盘西化的思潮,努力结合本民族本地区建筑文化传统创造新的有各自特色的现代建筑,这是一条困难的道路,然而经过第三世界建筑师的自觉探索,也包括那些尊重各民族文化的西方建筑师的尝试,在广大的第三世界,已经出现了许多现代化的然而又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优秀建筑作品。 作为亚洲经济起飞最早的国家日本,其建筑师一方面大力吸收西方先进建筑科学技术,同时,又有许多建筑师自觉探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吸收和发扬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创造日本的现代建筑。世界知名的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于50年代创作的日本香川县厅舍将日本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形象特色融汇入现代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之中,巧妙自然。他设计的东京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是另一个优秀作品,得到国内外好评,是日本现代建筑达到国际水难的一个标志。 中国建筑师长期探索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结合的途径,1929年建成的南京中山陵是中国建筑中现代化与民族化结合的一个起点。从平面规划布局到建筑细节,都表现出中国特色,反映着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新觉醒。195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北京古老的皇城入口天安门前建成新的天安门广场。广场两侧有人民大会堂和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两座新型建筑物,它们都没有采用传统的中国大屋顶,然而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个广场和两旁的建筑,体现了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特色的成功结合。 印度新德里的巴赫伊教礼拜堂是伊朗出生的建筑师萨帕的作品,萨帕说:“我要设计新的、典雅的、非外来的,令人感到熟和亲切的”建筑形象。在这样的创作思想引导下,他将教堂外形做得如同一朵巨大的白莲花,在印度次大陆,莲花传统上被当作完美无暇的象征,这座教堂恰当地体现了印度人民的美好感情和善良愿望。

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国际机场是一座技术先进规模宏大的先进机场。在设计开始之前,沙特阿拉伯国家就要求这座机场既要是现代化的又要是伊斯兰的。设计者美国HOK建筑设计事务所遵从这种精神,仅一座现代化机场塑造得富有阿拉伯情调,机场中布置着一个有圆形穹顶的清真寺,更使得这个建筑群具有明白无误的民族识别性。

现代主义建筑流派 建筑与绘画、雕刻等纯艺术相比,有一个极重要的区别,就是建筑具有实用性和工程性。 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不到一年的限期内,造出一座庞大的新型展览馆--水晶宫”。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采用钢结构造出内部净跨度达115m的机器陈列馆,同时建成高达328米的埃菲尔铁塔。1901年,芝加哥建成22层的高楼。1909年纽约建成50层的商业办公楼。这些都是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功能的产物。 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社会文化心理终于出现了转折。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欧先进资本主义各国的绘画和雕刻方面出现种种背离传统的新浪潮。当绘画和雕刻领域已经出现新风格之后,建筑师探索新的建筑风格就不可避免了,何况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功能早已为建筑风格的转变准备了物质基础。 此时旧大陆的改革浪潮却不断推进,相应于美术界的各种新潮流,建筑界也出现了“未来派”、“主体派”、“构成主义”、“表现主义”、“风格派”等新的建筑观点和建筑艺术风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对建筑改革发生重要影响,建筑师格罗皮乌斯于1919年在德国威玛创办一所新型的设计学校--国立威玛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他网罗当时西欧及俄国的新潮美术家和设计家,按照新的教学计划和方式培养新型设计人才。德国另一位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以及其他青年建筑师也都积极创新。在法国,勒·柯布西耶是激进的改革派建筑师的代表。勒·柯布西耶非常重视建筑艺术,但当时他提倡的是一种机器美学。
(2006年05月16日):
从30年代起,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和建筑风格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传播。在德国由于希特勒政权提倡古典主义建筑,包豪斯被视为异端而遭解散。格罗皮乌斯和密斯等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移居美国。摩天楼是20世纪美国最具特征的建筑类型。30年代以前,多数摩天楼里采用钢框架结构,但外表仍以砖石墙面和传统装饰雕刻装扮起来。第二次大战结束后,摩天楼的体形趋于整齐简单,墙面改用工厂预制的轻质幕墙,材料有玻璃、不锈钢、铝等等。传统的砖石建筑的厚、重、粗、实的外貌被轻、光、透、薄的幕墙的新装束所替代。其中著名的有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利华大楼、西格拉姆大厦、纽约世界贸易中心(2001.9.11毁灭)以及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后两座建筑都是110层,至今仍是世界上层数最多的摩天楼。总之,到20世纪中期,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作为一种新的建筑艺术语言已被广泛接受。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和风俗在50—60年代成为世界建筑舞台上的主角,由于世界各地的现代主义建筑有明显相似的形象,人们就称它为“国际式”。 三、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进入70年代,世界建筑舞台呈现出新的多元化局面。70—80年代,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如果说1923年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经典著作,那么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出版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便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书。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美国建筑师M.格雷夫斯设计的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政大楼、英国建筑师J.斯特林设计的德国斯图加特市国立美术馆新馆是两座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例子。1987年柏林国际建筑展中的一批建筑物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次集中表现,它们与1927年斯图加特住宅展览会恰成对照。 四、其他建筑风格与流派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兴起与嬗变是20世纪世界建筑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现象。然而20世纪还出现过存在着众多的其他风格与流派,有的是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变种;有的与它们完全不同;有的规模和影响相当大;有的只是少数建筑师的个人风格。
(2006年05月16日):
从30年代起,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和建筑风格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传播。在德国由于希特勒政权提倡古典主义建筑,包豪斯被视为异端而遭解散。格罗皮乌斯和密斯等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移居美国。摩天楼是20世纪美国最具特征的建筑类型。30年代以前,多数摩天楼里采用钢框架结构,但外表仍以砖石墙面和传统装饰雕刻装扮起来。第二次大战结束后,摩天楼的体形趋于整齐简单,墙面改用工厂预制的轻质幕墙,材料有玻璃、不锈钢、铝等等。传统的砖石建筑的厚、重、粗、实的外貌被轻、光、透、薄的幕墙的新装束所替代。其中著名的有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利华大楼、西格拉姆大厦、纽约世界贸易中心(2001.9.11毁灭)以及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后两座建筑都是110层,至今仍是世界上层数最多的摩天楼。总之,到20世纪中期,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作为一种新的建筑艺术语言已被广泛接受。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和风俗在50—60年代成为世界建筑舞台上的主角,由于世界各地的现代主义建筑有明显相似的形象,人们就称它为“国际式”。 三、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进入70年代,世界建筑舞台呈现出新的多元化局面。70—80年代,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如果说1923年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经典著作,那么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出版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便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书。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美国建筑师M.格雷夫斯设计的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政大楼、英国建筑师J.斯特林设计的德国斯图加特市国立美术馆新馆是两座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例子。1987年柏林国际建筑展中的一批建筑物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次集中表现,它们与1927年斯图加特住宅展览会恰成对照。 四、其他建筑风格与流派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兴起与嬗变是20世纪世界建筑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现象。然而20世纪还出现过存在着众多的其他风格与流派,有的是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变种;有的与它们完全不同;有的规模和影响相当大;有的只是少数建筑师的个人风格。
(2006年05月16日):
近、现代建筑是建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阶段,在二百年内,已有了空前的变化,不论在建筑规模上、数量上、类型上、技术上、速度上都是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所不能比拟的。 由于社会的发展,促使了近、现代建筑的革命,它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越来越多地体现着功能与科学技术的特征。 上京新航线绚丽起航 建筑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现代建筑无疑地要反映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特点。在西方近现代建筑流派中,应特别提到的是以下几大流派: 一、复古主义建筑流派 这一流派主要兴起于西方工业革命后,即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从思想背景来看,它是在资产阶级启蒙主义思想影响下的产物,它的基本倾向就是回到古代去,复兴古典建筑的风格。在这一大流派中,由于所复兴的对象不同,又可分成三个小流派,一派为古希腊、罗马建筑复兴派;一派为哥特式建筑复兴派;一派为折衷派。这三派建筑倾向的形成,都与工业革命后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需要分不开。所以,从一定意义来讲,这些复古主义建筑流派的出现,正是新兴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古希腊、罗马复兴派的中心在法国。这一派的建筑杰作有两座,一座为“巴黎万神庙”,一座为巴黎明星广场上的“凯旋门”。 哥特复兴的流派和思潮则主要集中于英国。其典型的建筑杰作是英国国会大厦。它建于1868年,是一个建筑群,由上、下议院,威斯明斯特教堂,钟塔,维多利亚塔等组成。整个国会大厦的建筑形式,都是哥特式的,强调垂直线,注重高耸、尖峭。由于哥特式建筑充满了一种浪漫情调,所以,在习惯上人们又称这一时期的哥特复兴建筑为浪漫主义的建筑。哥特复兴。
(2006年05月16日):
广场两侧有人民大会堂和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两座新型建筑物,它们都没有采用传统的中国大屋顶,然而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个广场和两旁的建筑,体现了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特色的成功结合。 印度新德里的巴赫伊教礼拜堂是伊朗出生的建筑师萨帕的作品,萨帕说:“我要设计新的、典雅的、非外来的,令人感到熟和亲切的”建筑形象。在这样的创作思想引导下,他将教堂外形做得如同一朵巨大的白莲花,在印度次大陆,莲花传统上被当作完美无暇的象征,这座教堂恰当地体现了印度人民的美好感情和善良愿望。 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国际机场是一座技术先进规模宏大的先进机场。在设计开始之前,沙特阿拉伯国家就要求这座机场既要是现代化的又要是伊斯兰的。设计者美国HOK建筑设计事务所遵从这种精神,仅一座现代化机场塑造得富有阿拉伯情调,机场中布置着一个有圆形穹顶的清真寺,更使得这个建筑群具有明白无误的民族识别性。 事实表明,建筑的现代化同民族性和地域性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在克服现代化即西方化的认识偏见之后,各国人民都能创造出自己独具特色的现代建筑。传统与现代化结合愈来愈成为世界各国大多数建筑师的共识。人们有理由相信,在20世纪最后的年月中,广大第三世界将出现更多更优美的民族化和地域化的现代建筑艺术奇葩。
(2006年05月16日):
美国建筑师赖特不赞同学院派复古主义的建筑创作道路,他力主创新,早期的建筑作品对欧洲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产生过启发推动作用,然而赖特的建筑观点与欧洲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有重要区别。赖特明确反对勒·柯布西耶将住宅看作是“居住的机器”的观点。他主张建筑应该象植物一样,有机地同环境紧密结合,应该是从人的特定的需要和特定的环境中产生。赖特一生设计了大量的建筑,位于美国匹兹堡附近的“流水别墅”是他的一个杰作。这座别墅将这种建筑类型的设计艺术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堪称世界建筑史中的—件瑰宝。 在现代主义建筑和后现代主义建筑之间,实际上有一个蜕变和过渡的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已经出现了突破和背离20年代正统现代主义的端倪。意味深长的是勒·柯布西耶本人在50年代初就一反他在《走向新建筑》中倡导的理性主义观点,创作了一批被称为“野性主义”的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在法国孚日山区中一个小天主教堂--朗香教堂,它座落在一个小山头上,周围是群山和河谷。朗香教堂标志着勒·柯布西耶本人在建筑创作上的深刻转变,在某种意义上,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预示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兴起。 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是本世纪中期建成的一座著名的演出建筑,它的外形与历来的一切剧院都不同。这是较早地突破正统现代主义建筑“形式跟从功能”信条的一座优美的建筑作品,尽管悉尼歌剧院的造价一再突破预算,工期拖延长达十多年,而一旦建成后,立即获得公众广泛的喜爱而成为悉尼市的标志物。 在50—60年代,当后现代主义建筑兴起之前,有少数建筑师提倡将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加以融合,这一趋向被称为20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美国建筑师斯东和雅马萨基是著名的代表人物。斯东设计的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是将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的型制与现代演出建筑结合起来。雅马萨基是日裔美国人,他注意吸收东方传统建筑的某些特征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他在1959年新德里世界农业展览会美国馆的设计中,运用架在水池上的长廊和金色的圆穹顶,使建筑物带上明显的东方色彩,他设计的沙特阿拉伯达兰机场候机室,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壳结构,但供券的线条及墙面纹饰经他巧妙的处理以后,使这座现代建筑具有浓厚的阿拉伯情调。
(2006年05月16日):
斯东及雅马萨基与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一种被称为高技派的建筑风格。巴黎蓬皮杜文化与艺术中心、香港汇丰银行大厦及伦敦劳埃德大厦都是高技派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充分坦露结构,暴露多种机电设备的本来形状。人们在这类建筑的内外,看到巨大的梁柱,裸置的升降机,不加掩盖的多种管道线缆。这种做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检查维修,增添改造变动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使用效率,但是实际上设计者的出发点主要还不是此种功能性或经济上的考虑,更多的还是出于一种美学考虑,它的基础是机器美学或技术美学。 五、第三世界的现代建筑 20世纪中后期,随着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高涨,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复兴,情况逐步改变。一方面亚、非、拉美新兴国家努力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建筑业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打破文化上的西方中心主义,抛弃全盘西化的思潮,努力结合本民族本地区建筑文化传统创造新的有各自特色的现代建筑,这是一条困难的道路,然而经过第三世界建筑师的自觉探索,也包括那些尊重各民族文化的西方建筑师的尝试,在广大的第三世界,已经出现了许多现代化的然而又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优秀建筑作品。 作为亚洲经济起飞最早的国家日本,其建筑师一方面大力吸收西方先进建筑科学技术,同时,又有许多建筑师自觉探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吸收和发扬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创造日本的现代建筑。世界知名的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于50年代创作的日本香川县厅舍将日本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形象特色融汇入现代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之中,巧妙自然。
(2006年05月16日):
广场两侧有人民大会堂和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两座新型建筑物,它们都没有采用传统的中国大屋顶,然而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个广场和两旁的建筑,体现了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特色的成功结合。 印度新德里的巴赫伊教礼拜堂是伊朗出生的建筑师萨帕的作品,萨帕说:“我要设计新的、典雅的、非外来的,令人感到熟和亲切的”建筑形象。在这样的创作思想引导下,他将教堂外形做得如同一朵巨大的白莲花,在印度次大陆,莲花传统上被当作完美无暇的象征,这座教堂恰当地体现了印度人民的美好感情和善良愿望。 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国际机场是一座技术先进规模宏大的先进机场。在设计开始之前,沙特阿拉伯国家就要求这座机场既要是现代化的又要是伊斯兰的。设计者美国HOK建筑设计事务所遵从这种精神,仅一座现代化机场塑造得富有阿拉伯情调,机场中布置着一个有圆形穹顶的清真寺,更使得这个建筑群具有明白无误的民族识别性。 事实表明,建筑的现代化同民族性和地域性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在克服现代化即西方化的认识偏见之后,各国人民都能创造出自己独具特色的现代建筑。传统与现代化结合愈来愈成为世界各国大多数建筑师的共识。人们有理由相信,在20世纪最后的年月中,广大第三世界将出现更多更优美的民族化和地域化的现代建筑艺术奇葩。


建筑供电基本知识 谁能帮忙介绍一下啊 谢谢
(2)外因:当分断的触头间存在足够大的外施电压的条件下,而且电路电流也达到最小生弧电流,其间的介质就会强烈游离形成电弧。2、交流电弧的熄灭:(1)条件:去游离率>游离率 (2)去游离方式:正负带电质点的“复合”,重新成为中性质点;正负带电质点的“扩散”,使电弧区带电质点减少(3)特点:交流电弧每一个周期要...

介绍一下5大盆景流派的主要树种
除了常见的真柏、黑松之类外,说个数字可能都让人难以想象。仅仅在被成为“植物王国”的云南,具有关资料统计,能够作为盆景存在的树种就有3000多种。一般来看,只要是其枝细、叶小、萌发好,并且满足耐修剪、易成活的特性,基本都可以作为盆景树种使用。下面介绍一下5大流派的主要树种。大家一起开开眼。

帮忙介绍一下天津的地产公司
我们相信: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汇森(集团)公司将以自己的人才和经济实力为基础,不懈地努力开拓创新,必将会以一流的形象屹立于房地产行业之林。大事件1999年8月,富方园小区竣工,2001年6月全部售罄。1999年9月,汇森公司为天津二中示范高中校改扩建项目无偿捐资3500万元。2000年9月,汇森公司为新四十三中学...

简单介绍一下乌镇
除了拥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之外,乌镇更多地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 乌镇的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邻的古镇格局。民居宅屋傍河而筑,辅以河上石桥,体现了小桥、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镇风韵。乌镇街道上清代的民居建筑保存完好,梁...

合肥有旅游景点介绍一下 合肥有什么景点介绍
我的大学室友,安徽合肥人,大四毕业后,我们寝室四人一起去合肥玩了,合肥旅游景点特别多,室友事先给我们选择了一些景点,合肥徽园、三河古镇、大蜀山森林公园、包公园、李鸿章故居等,让我印象很深的是三河古镇和包公园,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哦~一、三河古镇景点介绍:三河古镇是一座典型的水乡古镇,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

介绍一下良绪文化
祭坛上一般都有大墓,可能是人们祭祀先祖、天神的地方。良渚文化时期的食物以水稻为主。良渚文化中物质文化十分发达,以鼎、豆、盘、双鼻壶、带流壶、带流杯、尊、簋为典型器,用于祭礼的玉器更为发达,墓葬规格、聚落布局体现出严格的等级差别。良渚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东到上海,南至钱塘江;西以茅山、天目山为界,...

你好!我先给你介绍一下长城的一些历史和情况, 急用啊……
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居庸关是万里长城上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关隘之一。其建筑规长城(2张)模之大,文化内涵之深,堪称我国万里长城关城建设之最。居庸关位于北京西北48公里处的关沟峡谷之中。这里两山夹寺,山形陡峭,一水中流。山上长城蜿蜒盘绕,山下城楼巍峨雄伟。关城内庙宇、署馆、亭坊、仓房层叠错落。

你还了解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你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一、属于文化遗产有21处: 1、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2、颐和园(北京) 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3、长城(北京)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4、天坛(北京) 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5、...

谁介绍一下都江堰的历史及作用?
她站起身来,抬头望去,前边还有好几棵呢。她对儿子说:“乖儿子,就坐这儿等妈一下。妈去给你爸再扯点儿草药,这里有,难得碰到,多扯点儿带回去!”儿子点点头,说:“妈妈,不要走远了。我等你!”女人离开儿子,顺着山崖,又发现了另一种解毒的草药。 她扯了一棵又一棵,边扯边哼起了歌儿,很快就扯了一大把...

介绍一下北京故宫对称的美
故宫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故宫南北长约960米...

上街区18775196630: 建筑风格流派有哪几大类? -
盈脉荆花: (1)哥特式建筑风格. 盛行于众世纪1050-1550,以宗教建筑为多,最主要的特点是高耸的尖塔,超人的尺度和繁缛的装饰,形成统一向上的旋律. (2)巴洛克建筑风格. 1600-1760,他是几乎最为讲究华丽、装饰的一种建筑风格,即使过于繁琐...

上街区18775196630: 建筑建筑!急急急!在线等.现代建筑流派有哪些,当代建筑流派有哪些?各位建筑前辈帮忙! -
盈脉荆花: 当代建筑流派: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新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 现代建筑流派: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粗野主义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典雅主义的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讲究人情化与地域化的倾向,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你没学建筑历史啊!!

上街区18775196630: 那个朋友给介绍一下建筑风格? -
盈脉荆花: 1.按国家(民族)和地区分 中国风格、日本、新加坡风格、英国风格、法国风格、美国风格、等. 常用一个地区概括,如:欧陆风格、欧美风格、地中海式风格、澳洲风格、非洲风格、拉丁美洲风格等 2.按建筑物的类型分 住宅建筑风格、别墅...

上街区18775196630: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建筑主要流派是哪4类? -
盈脉荆花: 近、现代建筑是建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阶段,在二百年内,已有了空前的变化,不论在建筑规模上、数量上、类型上、技术上、速度上都是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所不能比拟的. 由...

上街区18775196630: 有几种建筑风格?怎样区别?
盈脉荆花: 建筑风格及流派 巴洛克建筑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哥特式建筑 功能主义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 罗曼建筑 古罗马建筑 浪漫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 洛克克风格 文艺复兴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 有机建筑 详细介绍请见:http://www.ikepu.com/architectural/genre/architectural_genre_index.htm

上街区18775196630: 建筑哪个派系更好看 -
盈脉荆花: 皖派建筑,千年的徽派民居,青瓦白墙,砖雕门楼,徽派建筑风格以民居、祠堂和牌坊闻名遐迩,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 皖派建筑是六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是中囯南方民居的代表.

上街区18775196630: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的现代建筑运动有哪些思潮和流派? -
盈脉荆花: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上街区18775196630: 哪些建筑流派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占比重高 -
盈脉荆花: 芝加哥学派、包豪斯学院基本概括了欧美两大洲的现代建筑.其他的小众,比如青年风格派影响的现在的构成主义、赖特的草原住宅影响的是现在的地域性建筑等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