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人口普查人口出生率

作者&投稿:政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全国人口普查中人口出生率是数量标志吗?~

  全国人口普查中人口出生率不是数量标志!
  人口出生率指某地在一个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它反映了人口的出生水平,一般用千分数表示。
  数量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现的,用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其数值大小一般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举例来讲的话:如果企业时研究的总体,每一个职工都是一个个体,那么反应每一个职工数量特征的年龄、身高、收入等概念就是数量标志。如果总体中包括许多企业,每一家企业都是一个个体,则企业的资本金额数、固定资产原值、职工人数等就是反映企业数量特征的数量标志。

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一、依据:中国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 59435万人;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 69458万人;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100818万人;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113368万人;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124261万人;

  2002年统计年鉴:2000年中国总人口:1242612226人
  1996年统计年鉴:1995年中国总人口:121121万人

  二、“验算资料”:统计局1983年公布的中国“1949—1982年”人口统计数字,

  1,1995年10月1日(抽样比为1.04%)——全国分年龄人口统计(表1):

  ——(本表是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抽样比为1.04%)

  —1991年 出生的0-4岁中国人数为:901256人÷0,0104 = 8665,9万人

  1995年出生0岁172308人÷0,0104 = 1656,80万人
  1岁149659人÷0,0104 = 1400,56万人
  2岁176120人÷0,0104 = 1693,46万人
  3岁188911人÷0,0104 = 1816,45万人
  4岁214258人÷0,0104 = 2060,17万人
  5岁269053人÷0,0104 = 万人
  6岁269091人÷0,0104 = 万人
  7岁258517人÷0,0104 = 万人
  8岁280753人÷0,0104 = 万人
  9岁242811人÷0,0104 = 万人
  10岁224016人÷0,0104 = 万人
  11岁203234人÷0,0104 = 万人
  12岁211852人÷0,0104 = 万人
  13岁241613人÷0,0104 = 万人
  14岁204026人÷0,0104 = 万人
  15岁188956人÷0,0104 = 万人
  16岁202060人÷0,0104 = 万人
  17岁178302人÷0,0104 = 万人
  18岁166616人÷0,0104 = 万人
  19岁176800人÷0,0104 = 万人
  20岁182449人÷0,0104 = 万人
  21岁198485人÷0,0104 = 万人
  22岁217540人÷0,0104 = 万人
  23岁229840人÷0,0104 = 万人
  24岁252296人÷0,0104 = 万人
  25岁262479人÷0,0104 = 万人
  26岁254907人÷0,0104 = 万人
  27岁266519人÷0,0104 = 万人
  28岁222316人÷0,0104 = 万人
  29岁251580人÷0,0104 = 万人
  30岁250244人÷0,0104 = 万人
  31岁241765人÷0,0104 = 万人
  32岁285183人÷0,0104 = 万人
  33岁196715人÷0,0104 = 1891,5万人
  34岁116980人÷0,0104 = 1124,8万人
  35岁150701人÷0,0104 = 1449,0万人
  36岁139968人÷0,0104 = 1345,8万人
  37岁181141人÷0,0104 = 1741,7万人
  38岁203826人÷0,0104 = 万人
  39岁183709人÷0,0104 = 万人
  40岁202816人÷0,0104 = 万人
  41岁194547人÷0,0104 = 万人
  42岁181798人÷0,0104 = 万人
  43岁181502人÷0,0104 = 万人
  44岁156287人÷0,0104 = 万人
  45岁155341人÷0,0104 =1493,7万人
  46岁148735人÷0,0104 =1430,1万人
  47岁130893人÷0,0104 = 万人
  48岁130855人÷0,0104 = 万人
  49岁119370人÷0,0104 = 万人
  50岁113515人÷0,0104 = 万人
  51岁106693人÷0,0104 = 万人
  52岁100909人÷0,0104 = 万人
  53岁 99102人÷0,0104 = 万人
  54岁103904人÷0,0104 = 万人
  55岁98846人÷ 0,0104 = 万人
  56岁88569人÷ 0,0104 = 万人
  57岁98604人÷ 0,0104 = 万人
  58岁95288人÷ 0,0104 = 万人
  59岁94469人÷ 0,0104 = 万人
  60岁95184人÷ 0,0104 = 万人
  61岁86962人÷ 0,0104 = 万人
  62岁92130人÷ 0,0104 = 万人
  63岁80342人÷ 0,0104 = 万人
  64岁74563人÷ 0,0104 = 万人
  65岁81579人÷ 0,0104 = 万人
  66岁67872人÷ 0,0104 = 万人
  67岁70571人÷ 0,0104 = 万人
  68岁61532人÷ 0,0104 = 万人
  69岁56269人÷ 0,0104 = 万人
  70岁59869人÷ 0,0104 = 万人
  71岁52078人÷ 0,0104 = 万人
  72岁46391人÷ 0,0104 = 万人
  73岁43787人÷ 0,0104 = 万人
  74岁40596人÷ 0,0104 = 万人
  75岁36751人÷ 0,0104 = 万人
  76岁31131人÷ 0,0104 = 万人
  77岁27608人÷ 0,0104 = 万人
  78岁25304人÷ 0,0104 = 万人
  79岁21430人÷ 0,0104 = 万人
  80岁20209人÷ 0,0104 = 万人
  81岁17039人÷ 0,0104 = 万人
  82岁14059人÷ 0,0104 = 万人
  83岁11226人÷ 0,0104 = 万人
  84岁9812人÷ 0,0104 = 万人
  85岁7726人÷ 0,0104 = 万人
  86岁6404人÷ 0,0104 = 万人
  87岁4856人÷ 0,0104 = 万人
  88岁3579人÷ 0,0104 = 万人
  89岁 2941人÷ 0,0104 = 万人
  90岁2281人÷ 0,0104 = 万人
  91岁1507人÷ 0,0104 = 万人
  92岁1182人÷ 0,0104 = 万人
  93岁890人÷ 0,0104 = 万人
  94岁598人÷ 0,0104 = 万人
  95岁424人÷ 0,0104 = 人
  96岁185人÷ 0,0104 = 人
  97岁174人÷ 0,0104 = 人
  98岁109人÷ 0,0104 = 人
  90岁 49人÷ 0,0104 = 人
  100岁以上:111人÷0,0104 = 1,1万人

  2,1995年10月1日(抽样比为1.04%)——全国分年龄人口统计(表2):

  ——(本表是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抽样比为1.04%)

  出生之年 抽样人数与年龄段 总人数 抽样比 出生总数

  1995—1991年 出生的0-4岁中国人数为:901256人÷0,0104 = 8665,9万人
  1990—1986年出生的5-9岁中国人为: 1320225人÷0,0104 =12694,4万人
  1985—1981年出生的10-14岁中国人为: 1084741人÷0,0104 = 10430,2万人
  1980—1976年出生的15-19岁中国人为:912734人÷0,0104 = 8776,3万人
  1975—1971年出生的20-24岁中国人为: 1080610人÷0,0104 =10390,5万人
  1970—1966年出生的25-29岁中国人为: 1257801人÷0,0104 =12094,2万人
  1965—1961年出生的30-34岁中国人为: 1090887人÷0,0104 =10489,3万人
  1960—1956年出生的35-39岁中国人为: 859345人÷0,0104 = 8262,9万人
  1955—1951年出生的40-44岁中国人为: 916950人÷0,0104 = 8816,8万人
  1950—1946年出生的45-49岁中国人为: 685194人÷0,0104 =6588,4万人
  1945—1941年出生的50-54 岁中国人为: 524123 人÷0,0104 =5039,6万人
  1940—1936年出生的55-59岁中国人为: 475776人人÷0,0104 =4574,8万人
  1935—1931年出生的60-64岁中国人为: 429181人÷0,0104 =4126,7万人
  1930—1926年出生的65-69岁中国人为: 337823人÷0,0104 =3248,3万人
  1925—1921年出生的70-74岁中国人为: 242721人÷0,0104 =2333,9万人
  1920—1916年出生的75-79岁中国人为: 142224人÷0,0104 =1367,5万人
  1915—1911年出生的80-84岁中国人为: 72345人人÷0,0104 =685,6人
  1910—1906年出生的85-89岁中国人为: 25506人÷0,0104 = 245,3万人
  1905—1901年出生的90-94岁中国人为: 6458人÷0,0104 = 62,1万人
  1900—1896年出生的95-99岁中国人为: 941人÷0,0104 =9,0万人
  1896年以前出生的100岁以上中国人为: 111人÷0,0104 = 1,1万人

  3,从以上“统计数字”中,摘录出“1962—1958年”的数字进行解析

  1962年出生 33岁:196715人÷0,0104 =1891,49万人:

  1)出生率是1962年总人口67259万中的28,122 ‰;1983年公布的出生率是37.01‰
  2)1962年出生的中国人,在33年时间中死亡与离开中国的人数,竟占1962年总人口8,888 ‰

  1961年出生 34岁:116980人÷0,0104 =1124,80万人
  1)出生率是1961年总人口65859万中的17,078 ‰;1983年公布的出生率是18.02 ‰
  2)1961年出生的中国人,在34年时间中死亡与离开中国的人数,仅占1961年总人口0,924 ‰

  1960年出生 35岁:150701人÷0,0104 =1449,04万人
  1)出生率是1960年总人口66207万中的21,886 ‰;1983年公布的出生率是20.86 ‰
  2)1960年出生的中国人在35年时间中,不仅没有1人死亡或离开中国,反而比1983年公布的“1960年出生人口1382,4万人”,增多了66,64万人,(等于1960年总人口数66207万人的1 ‰)

  1959年出生 36岁:139968人÷0,0104 =1345,84万人
  1)出生率是1959年总人口67207万中的20,025 ‰;1983年公布的出生率是24.78 ‰
  2)1963年出生的中国人在36年时间中死亡与离开中国的人数,仅占1963年总人口4,755 ‰

  1958年出生 37岁:181141人÷0,0104 =1741,74万人
  1)出生率是1958年总人口65994万的26,392 ‰;1983年公布的出生率是29.22 ‰
  2),1963年出生的中国人中。在37年时间中死亡与离开中国的人数,仅占1963年总人口2,828 ‰

  重要提示:

  我从中国统计局所公布的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抽样比为1.04%)中摘录出1958——1962年出生的中国人,在1995年10月1日仍然活在中国的人数,用1960年的前两年(1959年、1958年)和后两年(1961年、1962年)的数字对比,来展示1983年公布的《中国1949——1982年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存在人为的“计算错误”!——1960年出生在中国的中国人,经过35年,在1995年10月1日进行1% 抽样调查时,不仅没有一个人死亡或离开中国,甚至还比1983年的中国统计局所公布的“1960年人口出生率20,86 ‰”要多出666378人;也就是说1960年中国人口66207万人,出生率20,88 ‰是存在人为的“计算错误”!

  相比之下:

  1)1958年出生的1928,34万中国人,在1995年10月1日进行全国人口“1%人口抽样调查时 (抽样比为1.04%) 的“数据”说明:只有1741,74万中国人仍然活在中国;另外186,6万中国人已经死亡或离开了中国。这186,6万人,相当于1958年中国总人口65994万人中的2,827‰ ;

  2)1962年出生的2489万中国人,在1995年10月1日进行全国人口“1%人口抽样调查时 (抽样比为1.04%) 的“数据”说明:只有1891,5万中国人仍然活在中国;另外597,5万中国人已经死亡或离开了中国。这597,5万人,相当于1962年中国总人口67259万人中的8,88 ‰ ;

  3)1960年出生的1382,4万中国人,在1995年10月1日进行全国人口“1%人口抽样调查时 (抽样比为1.04%) 的“数据”说明:经过35年,仍然有1449万中国人活在中国,既没有一个中国人已经死亡,也没有一个中国人离开了中国。值得研究的是:这1449万中国人,相当于中国在1960年总人口65994万人中的21,88‰ ,比198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60年人口出生率20,88 ‰还要高。如果用1995年还活着的(出生于1960年的)1449万中国人同198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60年出生人口1382,4万相比,长达35年的时间不仅没有一个人死亡或离开中国,反而增多了66,6万人,这难道就不能说1983年国家统计局在公布1960年人口统计数字的时候,人为地“制造”了“计算错误”?恰恰是这样的“计算错误”,导致中国与外国的“反毛者”没完没了地炮制“中国大跃进时期‘饿死’几千万中国人”的文章和舆论,成为“反毛者”赖以攻击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攻击毛泽东和毛泽东时代的“依据”与“由头”!

  4)我们还看到这样的事实:被“反毛者”经常用来“论证” 1959年——1961年,“非正常死亡”和“饿死”几千万中国人的1962年和1958年,在1996年公布的“1995年10月1日进行全国人口1%人口抽样调查时 (抽样比为1.04%) 的数据”中,这两年的出生人口经过33年和37年,在1995年仍然存在的人数,同1983统计局公布的1962年和1958年的人口出生率进行比较,这两年的人口死亡或离开中国的数字,并不低于“1959—1961年”!在1960年出生的中国人没有一个死亡或“饿死”, 与1960年紧相连的1961年和1959年出生的中国人,在经过34年和36年之后,直到1995年10月1日,仍然有1124,8万人和1345,8万人活在中国的现实社会中。

  5)按照198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统计数字”:1961年总人口是65859万人,出生率是18.02 ‰ ,出生人口数为1184,78万人;按照1995年10月1日“人口抽样调查数据”:1961年出生的中国人还有1124,8万人没有死亡或离开中国。经过34年时间的“颠簸”,1961年出生的中国人只有59,98万人死亡或离开中国,同1961年的人口总数65859万人相比较,仅占“0,00091”;同1961年出生人口1184,78万人相比,仅占万分之五;

  6)按照198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统计数字”:1959年总人口是67207万人,出生率是24.78 ‰ ,出生人口数为1665,39万人;按照1995年10月1日“人口抽样调查数据”:1959年出生的中国人还有1345,8万人万人没有死亡或离开中国。经过36年时间的“颠簸”,1959年出生的中国人只有319,59万人死亡或离开中国,同1961年的人口总数67207万人相比较,仅占“0,004756”;同1961年出生人口1665,39万人相比,仅占19,19‰;

  简短的“评说”

  依据以上的“数据”展示,按照198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统计数字”和1996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5年10月1日“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我们能不能这样的“评说”:

  1)1983年公布的“国家统计局关于1949——1982年中国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中,关于“1957——1963年”的人口统计数字,存在着人为的“计算错误”!——这样的“计算错误”是人为的,完全是可以通过必要的验算在公布之前发现与修正的“错误”!——中国和外国的“反毛者”就是利用这种人为的“计算错误”,不断炮制出大跃进时期“饿死”几千万中国人的形形色色的“舆论”与“文章”,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的毛泽东时代、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进行没完没了诬蔑、丑化、抹黑、攻击……

  2)国家统计局在1996年公布的“1995年10月1日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用“1,04% ”的抽样调查结果,揭示出1983年人口统计数字的“计算错误”上人为的、是可以通过验算来发现并进行修正的。为什么要把这种存在“计算错误”的统计数字匆匆忙忙地公布?难道同1983年前后中国出现一些党政干部和文化人士不满足于只否定“文革”,竭力要求并主张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时代进行全面彻底否定的“活动”无关?

  3)事实上,墨写的谎言总是要被客观存在的事实戳破:“反毛者”经常用“1962年”和“1958年”的人口统计数字来“旁证”中国在“1959年—1961年”有数千万中国人“非正常死亡”或“饿死”;1995年10月1日进行的全国人口1%的抽样调查数字却用无情的事实说明了1983年统计局所公布的中国“1949—1982年”人口统计数字确实存在着认为的“计算错误”!特别是“1957—1963年”期间的人口统计数字,以及1959年与1960年整整相差“1000万”以及为了“补漏”而造成更多“漏洞”的情况,进一步说明“计算错误”原本就是人为的“计算错误”!因为1995年的抽样调查结果,已经用“1959—1961年”出生人口在1995年的“存活数字”具体地说明了:这三年的出生人口在1995年的死亡“比例”,事实上低于1958年和1962年出生人口在1995年的死亡“比例”:1958年和1962 年的出生人口是:1928,34万人+ 2489万人,共计4417,34万人;已经死亡或离开中国的人数是186,6万人+597,5万人,共计为784,1万人,两年平均的死亡或离开中国的人数比例为17, 75 % 。相比之下.从1959年—1961年,这三年出生人数共计为4232,57万人,死亡或离开中国的人数共计为717,46万人,这三年平均的死亡或离开中国的人数比例为16,95% 。

  至于下一步验算,还需要逐步从多个的途径去进行!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 59435万人;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 69458万人;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100818万人;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113368万人;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124261万人;


第二次人口普查年月日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64年2月11日分布了《关于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这次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和长远规划提供依据。全国人口登记计算的标准时间为1964年6月30日24时。普查项目除保留第一次普查的六个项目外,新增了文化程度、本人成分、职业三项,...

我国已经进行了几次人口普查
时间:2015-01-12 08:14 类别:中国 人数:3360 截至2014年中国进了六次人口普查:1953年 第一次普查 汉族 5.47亿,占总人口 98.94%, 各少数民族人口0.35亿 1964年 第二次普查 汉族 6.51亿 占总人口 98.22%, 各少数民族人口0.40亿(年增幅1.11%)1982年 第三次普查 汉族 ...

解放后我国第一至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别是哪一年
全国人口登记计算的标准时间为1964年6月30日24时。普查项目除保留第一次普查的六个项目外,新增了文化程度、本人成分、职业三项,后两项不作汇总。同时,要求对1964年上半年出生、死亡、迁出、迁入进行核对和登记。3、第三次是1982年。1982年人口普查是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82年2月...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即将公布,人口普查作用是什么?
为老年人服务设施等提供决策依据。1953年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显示大陆人口总数为5.82亿。这是新中国第一次采用全面、科学的调查方法进行人口普查。登记常住居民,户长到登记站办理登记。1964年的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使大陆人口达到6.95亿。第一次“教育水平”和“占领”已经被添加到...

中国人口普查了几次?分别是在哪些年?
全国人口为69122万人。其中大学文化程度者287万人,高中文化程度的912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3235万人,小学文化程度的19582万人。1982年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查项目共19项,增加了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在业人口的行业、职业和不在业人口状况,婚姻状况以及生育子女总数、存活子女总数和生育胎次等,并...

人口普查的历次普查
市人口调查办在4个居民小组(平均每组350人)开展抽查结果,每组平均漏登与错划的只有1.5人,精确度达99%。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人口普查是我国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64年2月11日分布了《关于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这次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和...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我国的出生人口数是多少(请注明数据来源),谢谢...
中国大陆地区历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数与性别比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4.23亿,性别比为102.6。1963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5.37亿,性别比为104.3。1973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7.13亿,性别比为104.7。1983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8.02亿,性别比为105.1。1993年,...

关于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人口统计,为什么和其损失数不符?_百度...
二战前后德国人口统计之谜:为何数据有出入?要解开这个谜团,关键在于理解战后德国的分裂与人口分布变化。首先,让我们澄清一个误区:你可能未意识到,战后德国被分为两个国家——东德(民主德国)与西德(联邦德国),这直接导致了人口统计的差异。1946年10月,盟军对占领区进行了人口普查,去除东部领土和...

全国人口普查是几年查一次,人口普查是某年查了的?
从1949年至今,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1953年以7月1日零时为人口调查的标准时间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调查项目包括本户地址、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与户主关系等6项,在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查清了中国人口底数。第二次人口普查以1964...

中国进行过几次人口普查
截止2021年8月,中国一共进行了7次人口普查。第一次普查是1953年;第二次普查是1964年;第三次普查是1982年;第四次普查是1990年;第五次普查是2000年;第六次普查是2010年;第七次普查是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是由国家来制订统一的开展时间节点和统一的方法、项目、调查表,各地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指令...

富锦市15719906720: 人口普查几年一次?每普查一次人的增长率是会是多少呢?有点吾明
姚狠硫酸: 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 人口出生率(﹪)37 人口死亡率14 人口增率23 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 人口出生率39.14 人口死亡率 11.5人口增长率27.64 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 人口出生率22.28 人口死亡率6.60 人口增长率15.68 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 人口出生率21.06 人口死亡率 6.67人口增率 14.39 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 人口出生率 14.03人口死亡率6.45 人口增长率7.58 .

富锦市15719906720: 我国过去几年5次人口普查结果 -
姚狠硫酸: 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 人口出生率37 人口死亡率14 人口增率23 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 人口出生率39.14 人口死亡率 11.5人口增长率27.64 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 人口出生率22.28 人口死亡率6.60 人口增长率15.68 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 人口出生率21.06 人口死亡率 6.67人口增率 14.39 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 人口出生率 14.03人口死亡率6.45 人口增长率7.58

富锦市15719906720: 2020到2022男女出生比例
姚狠硫酸: 2020年男女出生比例为107:100,依然存在男女比例失衡现象据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最... 而在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束后,我国人口总数已经突破14亿大关,结合新生儿男女比例...

富锦市15719906720: 中国每次人口普查结果 -
姚狠硫酸: 中国五次人口普查结果 大陆总人口和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5.82亿,性别比为107.6.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6.95亿,性别比为105.5.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总...

富锦市15719906720: 西安市五次人口普查的出生率与死亡率 -
姚狠硫酸: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13.8%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 15.7%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17.8%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16.9%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13.5%

富锦市15719906720: 人口大普查多少年一次?这次要等到哪年?!!!! -
姚狠硫酸: 我国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1964年,进行了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进行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是2000年11月1日.计划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没什么年限的.

富锦市15719906720: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 -
姚狠硫酸: 1964年6月30日全国劳动力年龄人口(指男子16至59岁,女子16一54岁)为341,491,424人,占总人口的49.17%. 不满1岁至14岁的人口为280,671,035人,占总人口的40.4%.其中:7岁至12岁的学龄儿童114,287,925人;6岁以下儿童135,422,127人.61岁以上人口为38,171,010人,占总人口的5.5%.百岁以上人口4,900人(男子2,134人,女子2,766人).最高年龄为150岁,有1人.

富锦市15719906720: 全国人口普查是几年查一次,人口普查是某年查了的? -
姚狠硫酸: 人口普查没有固定的几年普查一次的. 从1949年至今,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 1953年以7月1日零时为人口调查的标准时间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调查项目包括本户地...

富锦市15719906720: 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的总人口是多少? -
姚狠硫酸: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13.39亿),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