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的“尊孔”与“批孔”

作者&投稿:占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最近看了几位前辈关于世界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文章和作品,我自己思考一下。《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年梁漱溟老师谈“世界文化三期再现”说:“从质量上讲,世界未来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复兴,类似于近代希腊文化的复兴。这是一个很好的预言,也是一个很好的愿望。梁老师称之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即孔子礼乐的复兴。这是他在20世纪20年代初说的话。上世纪80年代,当他说“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评价孔子?”《东方学术概观》引用前任夏曾佑《中国古代史》云:“孔子是中国政教之源,中国的历史不过是孔子一人的历史。”大四学生刘仪征引用云《中国文化史》:“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没有孔子就没有中国文化。孔子传下的几千年文化,孔子开启的几千年文化。”梁老师说:“两位老师的话差不多,但刘老师说的更清楚。”大众的话很发人深省,让我想到了中国的“尊孔”、“批孔”。记得十年前,季羡林先生在《从客观上看中国文化》一文中谈到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时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认为世人评价孔子时,不能不遵循这个规律。这里,先从“尊孔”说起。孔子在世的时候,虽然是“圣上之时桃园的采集者和分配者”,但似乎并不怎么成功。鲁迅先生曾说:孔子决定做“现代圣人”是在他死后,但他活着的时候吃了很多苦。东奔西跑,虽然你曾经是鲁的警司,但马上就下台了,丢了工作。而被有权有势的官员鄙视,被野蛮人嘲笑,甚至被暴民包围,饿死。徒弟虽然收了3000块钱,但是只用了72块。然而,真正可以信任的人只有一个。有一天,孔子很愤慨地说:“如果你什么也做不了,你可以在叉旁的海面上漂浮。如果你跟着我,有什么理由?”从这个负面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到新闻。为什么孔子死后才“成为现代圣人”?这要从现代的“独尊儒术”说起,还要感谢刘邦和武帝。本来刘邦并不崇拜儒家,也不崇拜孔子。据《汉书郦食其传》,一骑士对李生说:“沛公不喜儒术,众客来儒顶,沛公设法解其冠,溺于其中;和人说话,经常骂人。”说刘邦“不喜儒家”。这是一个“好故事”。但刘邦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从“不喜儒术”到尊儒术、尊孔。孙同叔叔在这里起着关键作用。史邦初说是皇帝,与群臣宴饮时,“群臣或饮酒、或醉酒、或呐喊,争胜,拔刀撞柱。”刘邦“患之。”因此,孙同叔叔提出了他的建议,他“加入了儒家学者的仪式”。之后,他以这种“宫廷仪式”敬礼。这一举措立竿见影。史书上说“从以下诸侯,无所惧敬”,“无所敢闹,无所不敬。”于是刘邦非常满意,说:“我今天被称为皇帝。”借此机会,孙同立即向刘邦建议说:“所有儒生的弟子都和他们的大臣在一起很久了。希望陛下当官。”于是这些儒生都有了官衔,各得“五百金”的赏赐。他们高兴地说:“孙叔叔是一个圣人,知道世界的时事。”也就是说,孙同叔叔也是一位“圣人”。从刘邦的“厌儒”到儒生的获奖,可以看出儒生的妙用。再说说武帝吧。梁武帝时期“废百家,献六经”天下皆知,但汲黯说他“由内而行仁义。”这是怎么回事?这说明梁武帝对儒学的崇拜未必是全心全意的。从此以后,这个问题也可以在元帝和的一段对话中看到。云:八岁,立为太子。G
看到宣帝用了很多文法官,被处以刑罚,宣帝大吵大闹说:“汉家有自己的制度,本来就是欺负别人的。怎么可能是纯粹的道德教育和周政治?而且俗儒不时兴,故古而不今,使人眼花缭乱,名实不符,不知所守,何以任用!”奈叹了口气,“如果你惹我的家人,你是王子!”所谓“汉家自成体系”是很有深意的。大概从刘邦开始,就一直是“霸王杂兵”。汉朝的法国风格就是这样,但是元帝不知道,所以宣帝很大方。我50年前写过一篇文章《汉书元帝纪》,也讲过这个问题。关于汉代以后尊儒尊孔,柳诒徵《益世报人文周刊》字讲得很详细。孔子逐渐从“至圣”上升为“最有成就、最神圣的宣传之王”,甚至孔子的后代也被封为“盛宴公爵”。那么,刘老师说“没有孔子,就没有中国文化”,可谓一信一签。同时,鲁迅所谓的“孔子在中国的存在是被有权势的人举起来的”也不是没有他的信仰。孔子不仅在古代受到有权势的人的称赞,在现代也是如此。这是鲁迅亲眼所见。他说:“孔子在中国的存在是有权势的人捧起来的,是有权势的人或想有权势的人的圣人,与普通人无关。三四十年前,凡是想得势的人,也就是想当官的人,读四书五经,做八股文。还有人称这些书和文章为“垫脚石”。也就是说,公务员考试一结束,这些东西就会同时被遗忘,就像敲门时用的砖头一样。门一开,这块砖就扔了。这个人,孔子,死后一直是“垫脚石”的差事。看看最近的例子,就更清楚了。20世纪初,孔子的运气很不好,但是到了袁世凯的时代,又被人记住了。他不仅恢复了祭祀仪式,还制作了一种新的古怪的祭祀礼服,让朝拜者穿着。随之而来的是君主制。可是,门最后没敲,袁死在了外面。剩下的都是北洋军阀,他们在觉得自己要完蛋的时候,用它敲开了另一扇幸福的门。占据江浙的孙将军,在路上随便砍杀百姓,复活了抛锅礼;张宗昌将军,进了山东,连钱数和兵妾数自己都数不过来,又刻了《中国文化史》,把圣言当成了可以通过肉体关系传染的性病之类的东西,收了一个孔子的后代做女婿。然而,幸福的大门仍然没有向任何人关闭。”在鲁迅看来,袁世凯、孙、张宗昌这些有权有势的人,和古代的人一样,尊儒尊孔为己用。从刘邦到袁世凯,虽然改朝换代、尊孔的文化传统持续了很久。至于3批孔,也可以从古代说起。且不说与孔子同居的隐士对孔子的嘲讽,只有汉代的王充和明代的李治。王充在“评法批儒”时期,曾以“批孔”著称。他写了《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写了《论衡》。但“问孔”不等于“批孔”。他只是说孔子的话并不总是对的,并不认为“圣贤言而无信。”提出这样的问题并没有错。王充也写过《问孔》,批判汉代儒学。但是,他对汉儒的批判并不等同于对孔子的批判。《儒增》他说:儒家讲五经,多失其理。以前的儒者看不到故事的结局,却是空空如也。后儒信前师之言,以旧叙学之言。如果你是老师,你就会成为教授。及时做官,努力上进,小心谨慎,好好考。所以,假话不断,真事却没了,五经也没了。况且王充从来没有批评过孔子。男性
在“评法批儒”时期,李贽也以“批孔”著称。看来李治批孔比王充批孔更扎实。当年礼部叫张文达革除李治时,曾说他“以孔子是非为缺据,痴人过生日。”李志《正说》确实说过“评判孔子是非”的话。他说:我不在乎前三代;三代之后,汉、唐、宋也。中间几千年,谁没有对错,真的没有对错吗?以咸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无是非耳,但再给是非者,又能安之?夫妻之间的是非之争,如年龄,昼夜变化,不尽相同。昨天不是今天,今天也不是后天。虽然今天孔子复活了,我不知道怎么做是对是错,但是我可以惩罚他的职业!在全世界都在“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时候,李贽的言论确实“疯狂而恶毒”。看来问题不在于他批判了孔子,而在于他违背了官方儒家的统治。这对当代政治和宗教是有害的,对世界人民也是有害的。但大金吾审问李治时,李治说:“罪人写的书很多,对圣教有益。”李治去世后,袁中道写了《自纪》,也说他的作品“大大地补足了世界和人心。”这种情况,不知道谁信。从以上尊孔的例子可以看出,历代权贵一般都是尊孔的;凡是“识时务”的儒生,也就是知道时务的人,都尊敬孔子。两千年来,只有半个王充和一个李治是无知的。李治涉嫌批孔,所以不得好死。历史表明了这一点,也让人不禁怀疑。当然,对于思想抗拒的人来说,还有更现代的东西。近百年来,世界大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不仅自己改朝换代,西方文化也大量涌入,中国的文化大门不得不打开。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出现了尊重和认同孔子的新问题。五四运动本来不是“批孔”运动,而是提倡“新文化”。打倒“孔家店”,孔子在天地之间就无处可逃了。当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批评也有尊重,意见也不统一。这似乎和政治观点有关。康有为主张变法维新,撰写《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建立“儒教”,推崇儒学。章太炎主张种族革命,写了《李温陵传》,说“孔子之教,只为与时俱进”,“儒者趋利。“这是一批漏洞。然而,张对这个洞的批准却半途而废了。《孔子改制考》年,他说自己“兴奋,鄙视孔子”,因为他“深恶痛绝儒家”。张的变心,与他后来“既自民,渐入颓废之唐”,可能不无关系。此外,刘给写了一封信,倡议“尊孔”、“读经”;林琴南《诸子学略说》说“克服孔孟,铲伦理”,意思是“人心尽失,万劫不复。”这些都是尊重孔子的。五四以后李大钊的《致柳翼谋书》,鲁迅的《答大学堂校长蔡鹤卿书》还是有影响的。李大钊说:“中国的工人运动也是打破孔子阶级主义的运动。按照孔子的理论,对于工人阶级来说,他们总是被置于被统治阶级统治和牺牲的地位。”他还说,“孔子不是一个永恒的真理。孔子,或者其他古人,只是一代哲人,绝不是万世楷模。他的理论在中国两千多年,都是因为中国的农业经济没有太大的变化,他的理论适合那个经济情况。现在经济变了,他的理论从根本上动摇了,因为不能适应中国的现代生活和社会。有几个崇拜孔子的信徒每天都去曲阜参观,穿着夏虹
”说“法条有名有教”“不是永久真理”,并从经济上作出这种解释,在当时是很新颖的。但在林琴南看来,大概也是“盖孔孟,铲伦理”的无稽之谈。鲁迅的文章,我前面已经引用过了,这里就不讨论了。但有一点要说的是:鲁迅的文章虽然可以说是对孔子的批判,但他的批判主要是对孔子的批判。鲁迅的论点不是基于“经济”,而是基于事实。从袁世凯到张宗昌,都有关于尊孔的故事,鲁迅讲的很有意思。这些故事看似不是鲁迅编造的,却发人深省。上面提到了“尊孔”、“批孔”,现在又要回到“中华文化复兴”上来。什么是“中华文化的复兴”?说白了,只有两个字:“尊孔”。“尊孔”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梁漱溟老师在谈到“未来世界的文化”时,也非常肯定地说:“未来世界以礼乐变法,都符合孔子的宗旨。”他又说,“虽然不敢说以后会用孔子的整套礼乐,但礼的主旨就是那样,你也不能回避。”这种说法非常自信,不容置疑。但我百思不得其解,敢问:“孔子礼乐”的模式是怎样的?梁老师这里没说。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说过。只有鲁迅说,袁世凯在称帝前恢复了孔子的“祭祀”,这个“祭祀”要“符合孔子的目的”;孙还复活了前面提到的“摔锅礼”。可惜余生太晚,没见过。但这样的仪式能称为“孔子的礼乐”和“符合孔子的目的”吗?还不知道。注:《从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第64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第3页,中华书局1992年4月第一版。参见第25章,0755—79000,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参见《梁漱溟学术精华录》。《中华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第369卷,引自《中国文化史》《文教科技卷》第13页。第3卷,0755—79000,上海书店1982年11月重印。参见《论语微子》。刘0755—79000,转引自0755—79000,第105—104页。三联书店,北京第一版,1998年6月。参见《神宗实录》,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3月第1版。参见李寿昌《明实录类纂》附录第136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与注释相同


传统文化是指。。。?儒家思想的变迁过程是?儒家思想中我们应该继承什么...
(11)新文化运动时期受抨击: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对封建思想文化还没有进行彻底批判,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陈独秀等人直接打出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

高等教育的课程综合
高等教育领域中大学和专门学校的区分标准是“学”与“术”,前者重在学术研究,后者重在应用技术。政治上、思想上的种种限制与要求,即所谓“忠君”、“尊孔”,在培养目标中被取消了。特别在民国前期,由于蔡元培的努力和他的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得以在教育理念上有了一次大的飞跃。正如有些研究者所指出...

文艺复兴以前的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异同? 请写详细点 各路高手帮...
而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则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学说历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重视,中国的封建统治势力十分顽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尊孔复古更加变本加厉。因此,旧的东西影响很深,不矫枉不能过正,当时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们采取了这种极端的做法,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绝对否定。

儒家思想在国家统一大业中起什么作用?
最为典型的是东晋十六国时期,也就是在中国历史上称为“五胡乱华”的时期。在中国北方出现了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十三个地方割据政权,少数民族政权尊孔崇儒较之以前的汉、晋中原王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匈奴人、前赵国主刘曜大力开展儒学教育,“立大学于长乐宫东,小学于未央宫西,...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如此困难,有政治环境恶劣的原因。中国的政治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其思想文化观点相对保守,对专制主义的思想文化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一旦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进、突破,总会有一些从特权政治获得甜头的政治家,从幕后跳出来,用政治权力加以打击。近代不是有一些军阀,在国内大肆鼓吹尊孔...

孔子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
孔子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白话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

弟子规是什么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儒家思想对古人的影响特别的大,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是什么...
1、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家为诸家之一,这一阶段,儒家虽然属于显学,...

儒家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先秦儒家“以仁为本”的理念。“爱国、文明、和谐”,体现了儒家文化“仁、义、忠、孝”等道德规范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的人生理想。“平等、自由、敬业、公正、法治、民主、诚信”,体现了儒家文化“仁、礼、知、信、恭、敬”等价值观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如此困难,有政治环境恶劣的原因。中国的政治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其思想文化观点相对保守,对专制主义的思想文化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一旦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有了一定前进、突破,总会有一些从特权政治获得甜头的政治家,从幕后跳出来,用政治权力加以打击。近代不是有一些军阀,在国内大肆鼓吹尊孔...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3098868419: 端午节在传统风俗中除了吃粽子还要干什么的?? -
储奔叶绿: 1.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3098868419: 李贽对儒学持什么态度 -
储奔叶绿:[答案] 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1)春秋时期创立: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主张“仁者,爱人...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陈独秀等人直接打出民主...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3098868419: 传统文化怎样在幼儿园中实施与运用 -
储奔叶绿: 第一,利用经典滋润孩子们的心.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晨间、餐前的一些活动用诵读的方式开展学习经典诗词学习.适合幼儿的经典性文化读物,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还有一些简单的唐诗.不要以为孩子朗诵起来很枯燥,...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3098868419: “尊重传统文化”的名言有哪些? -
储奔叶绿: 1、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 2、爱我中华,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3、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4、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 5、传古今经典,树当代风范. 6、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经历了五千年,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风细...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3098868419: 孔子的思想主张 -
储奔叶绿: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3098868419: 孔子的思想成就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
储奔叶绿: 思想成就:提出“仁”的学说,主张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孔子面对春秋末期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汲取夏商的文化营养,继承周代的文化传统,创造了以“礼”、“仁”、“中庸”、“教”与“学”为主要内容,包括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思想在内的完整学说.孔子的学说内涵丰富,自成系统,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3098868419: 现代社会,祭孔大典为什么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 -
储奔叶绿: 祭孔大典是伴随国学等传统文化被越来越被国人认同而兴盛起来的.近代以来我们一直跟随西方跑以摆脱落后的境地,并置传统文化为影响现代化的阻碍因素而批评.而近年来我们也反思全球化或西化等进程中而产生的问题,重拾传统文化,回归传统.与祭孔大典兴盛起来的还有清明时节黄帝故里的祭奠与大行其道的非物品遗产保护等.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3098868419: 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榫卯结构出现于什么文化时期 -
储奔叶绿: 榫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早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现的原始居民的木房子可以证实,从出土的大量木构件中不难发现,当时的祖先已经开始使用榫卯结构,在之后的发展历史中,榫卯结构也是伴随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榫卯被称作红木家具的“灵魂”,木构件上凸出的榫头与凹进去的卯眼,简单地咬合,便将木构件结合在一起,由于连接构件的形态不同,由此衍生出千变万化的组合方式,使红木家具达到功能与结构的完美统一.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3098868419: 中国传统酒席规矩 -
储奔叶绿: 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守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不学礼,无以立”,礼的核心是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中国民众已经习惯和风俗化了的社会性行为准则、道德尺度与各种礼节.所谓“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