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温热论中益胃一法是指

作者&投稿:於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叶天士在《温热论》中益胃一法是指针对温邪流连气分促使其发生战汗的治疗大法。

当温邪久留,既不外解,又不内传营血,流连于气分时,正气未衰,邪正相持,可通过战汗来透达邪气外解。此时,叶天士主张使用甘寒清养之品,益胃生津,以解胃中燥热干涩,使津液盛,汗源足。通过清气生津,气机宣通,热达于外,腠理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益胃一法的核心思想是滋养胃阴,以扶助正气,驱邪外出。叶天士认为,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胃气不衰,则邪不能干。因此,他主张用甘寒清养之品以益胃生津,解决胃中燥热干涩的问题。当胃阴得到滋养,津液充足时,人体的汗源就会充足。通过战汗的方式,邪气可以随汗而解,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益胃一法还体现了叶天士对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重视。他认为,在温邪流连气分的情况下,正气并未完全衰败,因此可以通过扶助正气来驱邪外出。这一思想也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

益胃一法对后世中医的影响:

1、它强调了滋养胃阴在温热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在温热病的治疗中,清热泻火、解表透疹等治疗方法虽然重要,但叶天士认为,若要使温热病得到根本治愈,必须注重滋养胃阴,扶助正气。这一思想对于后来的中医治疗温热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益胃一法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叶天士认为,在温热病的治疗中,滋养胃阴、扶助正气可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助于驱邪外出。这一思想与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相一致,对于后来的中医治疗其他疾病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益胃一法还对中医的处方用药产生了重要影响。叶天士提出的滋养胃阴、扶助正气的治疗方法,为后来的中医提供了重要的用药思路和方法。例如,在处方中常常会用到一些具有滋养胃阴、扶助正气作用的中药,如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这些药物已成为中医治疗温热病等疾病的常用药物。




中国古代十大神医是谁?
他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声望地位,并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贯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对治奇经、脾胃、儿科等病尤为擅长,尚有《叶案存真》、《末刻本医案》。3、孙思邈 是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

梨被誉为什么
梨是滋阴的佳品。在中医温病诊治中,各大医家用梨等水果进一步完善了养阴法,称为天生复脉汤。叶天扰雹耐士曾提出过养阴益胃法,如他在《温热论》中云:胃津亡也……轻则如梨皮、蔗浆之类。梨的叶、果皮、花、树枝、树皮、根、木材烧的灰等也都可以药用。自古以来,东北的汉、朝、满、回等民族...

中国比较出名的法医
另有《伤寒指徵》、《婴孩论》等。8、朱震亨: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

温病学的学科发展
(1) 叶天士建立了温病因证脉治的独立体系:叶天士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温病学的独立体系。可以说没有叶天士的贡献,就没有今天的温病学。其代表著《温热论》、《三时伏气外感篇》。叶天士,名桂,字天士,号香岩,又号上津老人,清代吴县人,原籍安徽歙县,先世迁吴。叶氏生于世医家庭,少年时,日至学塾读书,晚归...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有哪些?
由战国及秦汉医药学家通过对药学资料不断搜集整理,最后成书。该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所收载的大多数药物沿用至今,其功效已为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书中提出的药物学理论和用药原则大多正确而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至今仍为学习中医药的重要参考书。4,《温热论》 由清代著名...

黄仕沛白虎汤质疑《经方亦趋录》
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在学术上的争论从未停止,医家或宗仲景或宗天士,泾渭分明。 章次公师事经方大师曹颖甫,原系经方派,对《伤寒论》《千金方》等用力尤勤,治温热宗陆九芝《世补斋医书·广温热论》。但临证中,他发现有些病用经方不但治不好,反而越治越重,不得不尝试用清代温病家的时方,却时常效果显著。 他深...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 做出了哪些贡献
叶桂,字天士,号秀岩,清医学家。江苏吴县人(1667-1746),祖父叶时和父亲叶朝采都是当地的名医。...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对治奇经、脾胃、儿科等病尤为擅长,尚有《叶案存真...“幼科之鼻祖”;朱震亨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李时珍三次易稿而成《...

体内湿气重容易犯困怎么办呢
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湿为重浊之邪,与水同类,故属阴邪。阴邪侵人,机体阳气与之抗争,故湿邪侵人,易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液,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从而使水湿内生、停聚,发为泄泻、水肿、尿少等症。清·叶桂《温热论·外感温热篇》说:“湿胜...

苏州有哪些名人???
叶桂(1667—1746),字天士,号香岩,晚号上津老人,吴县人。著名医学家,中国温病学说主要创始人、奠基者。世居苏州阊门外下塘上津桥,世代业医。叶桂继承家学而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著《温热论》,倡温病卫、气、营、血的辨证和治疗方法,为温病学说奠定了基础。其临床处方精简,用药配伍有独到见解。尤擅治奇经、脾...

程门雪的治学严谨
程门雪一生治学严谨,对伤寒和温病学说有深邃的学术造诣。他对中医学术的研究,强调“要从诸家入,而复从诸家出,取其精华,融一炉冶”。即使对经典著作,也必须验之临床,绝不盲从而死于句下。他认为,汉代张仲景著述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论述辨证论治的奠基作,但其中也掺杂了一些与临床不...

鄂伦春自治旗17813889067: 肠胃湿热怎么办? -
邹寿十八: 慢性胃炎属湿热型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尤其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及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本病多由湿热内蕴,胃气被遏而形成.故治疗本病重在清热化湿,行气和中. 方中藿香、苍术芳香辛温,专走胃经,功专芳香化湿;茯苓,苡米甘...

鄂伦春自治旗17813889067: 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邹寿十八: 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先生在他的名著《温热论》中曾经这样说:“温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较之杂病不同也.”多少年来,我们对先生的这一教导总是很不了解,更不能很好地用于临床为患...

鄂伦春自治旗17813889067: 营血分热/卫分/气分热怎么理解 -
邹寿十八: 您的问题答复如下:卫分:温热病初起,温热之邪侵及肌表,肺卫失和,病势较为轻浅的病理阶段.气分热:特征是发热较重不恶寒,口渴,苔黄,脉数.病邪侵入气化,邪气盛而正气亦盛,气有余便是火,故出现气分热证.温热病邪内入脏腑,...

鄂伦春自治旗17813889067: 黄芪建中汤的名家论述 -
邹寿十八: 著有《温热论》的清代著名中医温病大家叶天士为黄芪建中汤治虚劳提出具体指征: 1、久病消瘦; 2、胃纳不佳,时寒时热,喘促短气,容易汗出; 3、脉虚无力; 4、有操劳过度史; 5、阴虚内热者忌用.

鄂伦春自治旗17813889067: 温热论的温热论内容 -
邹寿十八: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

鄂伦春自治旗17813889067: 什么叫营血不足?知道的进 -
邹寿十八: 营、卫、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和动力基础.气血在经脉中不断地循环运行.营、卫来源于水谷之精气,其生成要通过一系列的脏腑气化活动,如脾胃的消化运输,心脾的气化输布,然后分别营养人体各部,故《灵枢.营卫生...

鄂伦春自治旗17813889067: 脾胃湿热的体质如何调理 -
邹寿十八: 脾胃湿热证在门诊诊疗中几乎每天均可见到,它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在肝癌手术...

鄂伦春自治旗17813889067: 同时阳明病,伤寒和温病有何区别? -
邹寿十八: 无很明显的分别哦 伤寒里的阳明症状很多和温病一样.只是温病不敢用承气汤.

鄂伦春自治旗17813889067: 我是中医爱好者,名老中医请进 -
邹寿十八: 三楼说的也有误,肾气虚是有的.可见『内经.素问.方盛衰论』肾气虚即肾不纳气.指不能摄纳肺气的病症,症见气短,气喘,动则喘而汗出,呼多吸少等吸气困难表现,面虚浮,脉细无力或虚浮无根.多见于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疾患. 就你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