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与朱元思书》五篇书下注释word文档

作者&投稿:厨人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重点词翻译谢谢~

一、与朱元思书
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⑵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⑶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⑷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争着向高出远处伸展,争着向高处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
⑸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二、理解。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对功名利禄的蔑视 ②爱慕大自然、避世退隐。③对朋友的婉劝
2、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
(1)视觉: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2)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绘声绘色,使人亲临其境,令人神往。
二、送东阳马生序
一、翻译句子。
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⑵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读书。
⑶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⑷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⑸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
⑹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⑻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吃得穿的不如别人。
二、理解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⑴家贫无书,借书以观,录毕送之,得以遍观群书。(无书之难)
⑵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卒获有所闻。(无师之难)
⑶从师学习衣食住行的艰难。(求学之艰、生活之苦)
2、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
(1)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2)文章由自己的经历写起,读来也更亲切平易。
3、本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将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对比,衬托了作者求学的艰苦和勤奋。
4、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26、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向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好像)鸣佩环,心乐(以……为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格外)清冽(清凉)。全石以为(以之为,用……作为)底,近岸,卷石底以(相当于“而”)出,为坻(水中高地)为屿,为嵁(不平的岩石)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大约)百许(表示约数,相当于“来”)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映)石上。佁然(呆呆的样子)不动,俶尔(忽然)远逝,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像狗牙那样)差互(参差不齐),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感到凄凉)神寒(感到寒冷)骨,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深)。以(因为)其境过清(凄清),不可久居(停留),乃(于是)记之而去(离开)。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二、翻译句子。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三、理解。
1、 课文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课文写了潭水、树木、石头、游鱼和小潭源流五种景物,各自特点是:水清,树密,石多,游鱼活泼闲适、轻快灵敏,源流曲折悠长。
2、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特点:幽静
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3、 本文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水之清、水中鱼、水之源;采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
4、 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表现了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5、 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作者先乐后忧,两种感情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描写心情的句子:“心乐之”“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6、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⑴ 动静相应。“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
⑵ 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⑶ 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
7、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
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
8、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衬托水的清。
9、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藏着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
10、默写填空:
(1)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
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佩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2)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
(3)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5)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⑴ 鱼静态的句子: 佁然不动。⑵ 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⑶ 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27、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降职或远调)守巴陵郡。越(到)明年(第二年),政通(顺利)人和(和乐),百废具(通“俱”,全,都)兴。乃(于是)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在)其上。属(通“嘱”)予作文以(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胜景),在洞庭一湖。衔(连接)远山,吞(吞噬)长江,浩浩汤汤,横(广远)无际涯(边);朝晖(日光)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景象)也,前人之述备(详尽)矣。然则(虽然如此,那么)北通巫峡,南极(尽)潇湘,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多会于此,览(观赏)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像那)霪雨(连绵的雨)霏霏(繁密),连月不开(放晴),阴风怒号,浊浪排(冲向)空;日星隐耀(光辉),山岳潜(隐藏)形;商旅不行,樯(桅杆)倾楫(桨)摧(折);薄(迫近)暮冥冥(昏暗),虎啸猿啼。登斯(这)楼也,则有去(离开)国(国都)怀乡,忧谗(诽谤)畏讥(讥讽),满目萧然,感极(极点)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日光)明,波澜不惊(起,动),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锦鳞(美丽的鱼)游泳;岸芷汀(小洲)兰,郁郁青青(形容草木茂盛)。而或(有时)长烟一(全)空,皓(皎洁)月千里,浮光跃(闪烁)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荣耀)辱偕(一起)忘,把(持,执)酒临(对着)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心(思想感情),或(或许)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何哉?不以(因为)物喜,不以己悲;居(在)庙堂(朝廷)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地方)之远则忧其君。是(这)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在……之前)天下之忧而忧,后(在……之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没有)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二、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3、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清晨,湖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些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已经描述得很详尽了。
7、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然而,(此地)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8、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
9、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 山岳也潜伏起形体;
10、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商人和 旅客无法通行,桅杆歪斜,船桨折断;
11、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特别是)在傍晚时分,湖上一片昏暗,(只听到)老虎的长声吼叫和猿猴的悲啼。
1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会觉得)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到极点而十分悲伤的了。
1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天光和水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
1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
15、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 茂盛、青绿。
16、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有时湖上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湖面上金光闪烁
17、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月儿的影子犹如一块玉璧,静静的沉浸在水底,渔夫的歌声也响起来了,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1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遗忘了,(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19、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2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因为)他们不因环境顺心而高兴,也不因个人失意而悲伤;
2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22、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这样看来,进朝廷做官也担忧,退处江湖也担忧。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2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他们一定会说“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吧!
24、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14、“微斯人”中的“斯人”指什么人?古仁人(暗含滕子京)。
15、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
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
17、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8、请你简单评价一下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先忧后乐”的思想是作者对待仕途进退和报效国家的道德准则,在封建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客观上有利于人民。从本质上讲,他的“忧天下”的主张是忧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19、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例:(1)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2)悲景色隐晦,喜天光晴朗。
2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提示:谈体会既要联系原文,又要结合自己生活。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谈,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谈;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和民族责任感谈。)
例: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滕子京在自己的政治生涯遭受挫折之时,仍然奋发有为,政绩卓著,有积极的政治理想,这是他身上最宝贵的东西。这启示我们:生活中不会一帆风顺,只有不畏逆境,志存高远之人,方能使自己的人生永闪光芒。
28、醉翁亭记
环(围绕)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各个)峰,林壑(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山(顺着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像鸟一样张开翅膀)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的人)谁?山之僧智仙也。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命名)也。太守与客来饮于(在)此,饮少辄(就)醉,而(表并列关系)年又最高,故(因此)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在)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像那)日出而(表承接关系)林霏(雾气)开,云归(聚拢)而岩穴暝(昏暗),晦(昏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香花)发(开)而幽香,佳(好的)木秀(滋长)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四季)也。朝而(表修饰关系)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背)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腰背弯曲)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到)溪而渔(钓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味)野蔌(菜蔬),杂然而前陈(摆开)者,太守宴也。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弦乐器)非竹(管乐器),射(投壶)者中,弈(下棋)者胜,觥(酒杯)筹(酒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面容)白发,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不久)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跟从)也。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游人去(离开)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表转折关系)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太守谓(是)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二、翻译句子。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滁州的四周都是山。它的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3、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所谓的酿泉。
4、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这就是醉翁亭了。
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造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起名字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
6、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和宾客们来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醉翁。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思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啊。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的。
9、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以后,树林里的雾气散了,云雾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10、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盛开,幽香阵阵;林木繁盛,枝叶成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溪水低落,石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象。
11、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而乐趣也就无穷无尽了。
1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至于那些背着东西在路上边走边唱,走累了在树下歇歇脚,前面的的呼喊,后面的回应,拉着老人和孩子,来来往往不间断的,是滁州人在游玩。
13、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在溪水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酒味清;野菜野味,随意放在地上,这就是太守的酒宴。
1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宴会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有的站了起来,有的坐了下去,吵吵闹闹的,是诸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1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那个面容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16、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夕阳要落山了,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们跟从啊。
17、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着,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18、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和大家一起快乐,酒醒后可以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20、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太守是谁呢?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三、理解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现在用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的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2)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时之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表明“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什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4)太守与宾客出游,不事铺张、不讲排场,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有哪些?
临溪而渔;酿泉为酒;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什么话?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6)后文与“暮而归”相呼应的句子是:“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7)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全文的主旨句(将“醉”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2、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写景顺序是什么?
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写景顺序是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
4、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以景美寄托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5、第三段分几层?分别用三字概括层意。哪一层是核心?
四层:(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
6、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
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7、醉和乐有什么关系?
醉乐统一。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8、作者怎样使用陪衬手法的?
以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层层推进,突出了太守之乐。
9、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一是借欣赏山水秀丽景色,排遣心中抑郁,二是借与众人游琅琊山,寄寓与民同乐的理想。
10、“太守之乐”有哪些?
(1)“山水之乐”;(2)“宴酣之乐”;(3)“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11、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勤奋,舍得吃苦,有恒心。

《三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 《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景色回味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 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请根据上句,联系《三峡》《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 《记承天寺夜游》 《醉翁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 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小石潭凄清清幽 三峡水湍急清澈 富春江山奇水异 琅琊山蔚然深秀 承天寺清幽宁静情感体悟 《三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 《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几篇文章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说说作者在文中传达的思想感情。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忧国忧民 蔑视权贵、淡泊名利、愤世嫉俗 关注民生、抒发理想比较探究 1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 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 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 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 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两篇文章都写了山的高峻,描写手法上有何异同?相同点:正面描写不同点:《三峡》运用了侧面描写 《与》化静为动比较探究 2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两篇文章都写到了水,分别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两者描写手法上有何异同? 相同点: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调动听觉 动静结合不同点:《与朱元思书》运用了夸张(对比) 《小石潭记》运用拟人比较探究 3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 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 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 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 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 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 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 亦无穷也。两篇文章都描写了许多景物,描写手法上有何不同? 不同点: 《岳阳楼记》借助景物自身的色彩 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醉翁亭记》采用时间变化来体现景物色彩 归纳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一,调动感官(听觉、视觉、触觉等);二,把握色彩 1,景物本身 2,运用时间变化三,写出动态 1,动静结合 2,化静为动 3,以动衬静四,注重修辞实战演练: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 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 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 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 何极! 【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两篇文章都描写了月,写法上有何异同实战演练: 甲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 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 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 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两篇文章都描写了猿鸣,写法上有何异同

捕蛇者说
1、古今异义:
1)鲜美——古以:鲜艳,美丽; 今义:新鲜,可口。
2)交通——古义:互相通达; 今义:道路。
3)妻子——古义:妻子和子女; 今义:单指妻子。
4)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5)无论——古义:不要说; 今义:条件关系复句的关联词语。
6)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
2、词类活用:
1)欲穷其林——“穷”意思是“走到……尽头”。名词作动词。
2)渔人甚异之——“异”意思是“认为……很奇怪”,形容词意动。
3)处处志之——“志”此处意为“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3、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便要还家”
4、重点词语: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缘溪行:沿,沿着。
落英:花。
俨然:整齐的样子。
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 开朗,开阔而明亮。
阡陌:田间小路。
怡然:愉快的样子。
咸来问讯:咸,都,全; 问讯,询问消息。
具言:陈说,叙说。
便扶向路:扶,沿,沿着; 向,原先。
高尚事也:高洁。
延:邀请。
规往:打算前往。
规,计划,打算。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不值得;为,向,对。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之”:的。
“异”:奇特。
“质”:本体,指蛇身。
“而”:表并列。
“章”:彩色,花纹。
“触”:接触。
“尽”:全部,都。
“以”:而,如果。
“啮”:咬。
“御”:抵御。
“之”:代蛇毒。
“者”:指办法。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然”:然而。
“而”:如果。
“腊”:晒干。
“之”:代蛇。
“以”:用。
“为”:作,制成。
“饵”:药饵。
“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意为治好。
“大风”:麻疯。
“挛踠”:手脚不能屈伸的一种病。
“瘘”:脖子肿。
“疠”:恶疮。
“去”:除去。
“死肌”:失去感觉的肌肉,坏死的肌肉。
“三虫”:人体内的寄生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其”:指所要述说的事。
“太医”:御医,皇帝的医生。
“聚”:收聚。
“岁”:名词用作状语,每年。
“其”:指蛇。
“二”:两次。
“募”:征集,召募。
“者”:指人。
“当”:当作。
“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
“入”:缴纳。
“人”:民,避讳唐太宗李世民之“民”。
“焉”:于此,在这件事上。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者”:表停顿。
“专”:独占,享有。
“其”:指捕蛇以抵租赋。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之”:代蒋氏。
“则”:却。
“于”:在。
“是”:这事。
“嗣”:继承,接续。
“为”:做,干。
“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
“几”:几乎,差点儿。
“数”:多次。
言之,貌若甚戚者。
“之”:代以上说的这些话。
“貌”:脸色。
“若”:好像。
“甚”:很。
“戚”:悲哀。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悲”:怜悯。
“之”:代蒋氏。
“若”:你。
“毒”:怨恨。
“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
“将”:打算。
“告”:告诉。
“于”:及于,给。
“莅事者”:管政事的人,指地方官;“莅”,临,统管,治理。
“更”(gēng):更换。
“役”:差事。
“复”:恢复。
“则”表连接,那么。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戚”:悲哀。
“汪然”:泪水盈眶的样子。
“涕”:眼泪。
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君”:敬称。
“将”:打算。
“生”:使动用法,使……活。
“之”:代自己,我。
“斯”:这。
“之”:的。
“未若”:不如。
“甚”:厉害。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向”:旧时,往昔。
“为”:做,干。
“病”:苦。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自”:从。
“世”:代。
“是”:这。
“乡”:行政区域单位。
“积”:累积。
“于”:到。
“岁”:年。
“生”:生活。
“日蹙”:一年比一天窘迫;“日”,名词用作状语;“蹙”,紧迫,减缩。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殚”:尽。
“竭”:穷尽。
“号(ho)呼而转徙”:哭喊着辗转迁徙.
“顿”:困厄。
“踣”:倒下。
“触”:接触,冒着。
“犯”:触犯。
“呼嘘”:呼吸。
“毒疠”:有毒的疫气;“疠”,疫病。
“往往”:常常。
“相藉”:互相压着;“藉”,坐卧其上。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曩”:往昔,从前。
“室”:家。
“焉”:语气词。
“非……则……”;不是……就是……。
“徙”:迁徙。
“尔”:语气助词,罢了。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犬不得宁焉。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写悍吏逞凶,两语是“互文”。
“悍吏”:凶暴的官吏;“悍”,蛮横。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叫嚣(xiāo)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互文,意为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叫嚣”,呼喊喧闹。“乎”:于,在。“隳突”,冲撞毁坏。
“哗”:吵嚷,喧哗。
“虽”:即使。
“宁”:安宁。
“焉”:语气词,啊。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恂恂”:心有顾虑的样子。
“其缶”:那个瓦罐。
“弛”:放松。
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谨”:谨慎小心。
“食”:饲,喂养。
“时”:按时。
“焉”:之,代蛇。
“退”:归家。
“甘”:味美。
“食”:吃。
“以”:而。
“尽吾齿”:过完我的岁月;“齿”,人的年龄。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盖”:连词,承接上文申说原因,没有实在意义。
“犯”:触犯,冒。
“二”:两次。
“熙熙”:快乐的样子。
“岂”:哪里。
“若”:像。
“旦旦”:天天。
“是”:代上句之“犯死”。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已”:已经。
“安”:怎么,哪里。
“毒”:怨恨。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愈”:更加。
“苛政”:残酷的政令。
“猛”:凶暴。
“于”:比。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乎”:于,对。
“是”:代孔子的话。
“今”:现在。
“以”:根据。
“观”:看。
“之”:代孔子之言。
“犹”:仍然。
“信”:可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孰”:谁。
“敛”:赋税。
“之”:的。
“毒”:害。
“甚”:超过。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故”:因此。
“为”:为了。
“之”:代上述之事。
“说”:写此“说”。
“以”:而,表目的。
“俟”:等待。
“夫”(f):指示代词,那。
“观”:考察。
“人风”:民风,民情风尚。
“人”,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民”,以“人”代之。
实词总结

① 动词——作,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② 动词——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③ 动词——写。“故为之说”。

① 离去,意为医治。“可以已大风”。
② 已经。“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① 征收。“岁赋其二”。
② 租赋。“孰知赋敛之毒……”

① 恶疮。“可以已……瘘、疠”。
② 疫病,疫气。“呼嘘毒疠”。

① 缴纳。“当其租入”。
② 收入。“竭其庐之入”。

①每年。“岁赋其二”。
②年。“积于今六十岁矣”。

① 很。“貌若甚戚者”。
② 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③ 超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① 好像。“貌若甚戚者”。
② 你。“若毒之乎?”

① 怨恨。“若毒之乎?”
② 有毒的。“呼嘘毒疠”。
③ 害。“孰知赋敛之毒……”

① 活,存活。“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 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

① 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 s,饲。“谨食之”。

① 看。“今以蒋氏观之”。
② 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虚词总结

① 的。“永州之野产异蛇”。
② 取消句子独立性。“悍吏之来吾乡”。
③ 代词。“问之,则曰”(代人,他)“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

① 而,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
② 用,拿。“太医以王命聚之”。
③ 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
④ 根据。“今以蒋氏观之”。
⑤ 表目的。“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① 兼词,于此。“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 之。“时而献焉”。
③ 语气词。“今其室十无一焉”。

① 吗。“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 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③(句中)于,在。“叫嚣乎东西”。

① 在。“吾祖死于是”。
② 给。“余将告于莅事者”。
③ 及于,到。“积于今六十岁矣”。
④ 比。“苛政猛于虎也”。
虚词重点:而
黑质而白章 表前后并列关系
得而腊之以为饵 表前后承接关系
哀而生之乎 表前后并列关系
而乡邻之生日蹙 表前后承接关系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表前对后的修饰关系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表前对后的转折关系
哗然而骇者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恂恂而起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弛然而卧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表示承接关系
时而献焉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退而甘食 表示承接关系
熙熙而乐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余闻而愈悲 表示承接关系

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阊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二世:秦始皇在沙丘病死后,赵高等谋杀公子扶苏,立胡亥为皇帝,称为秦二世。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发:征发。闻左:指住在里巷左边的贫苦人。秦时,富人住闾右,穷人住闾左。谪戌:征发去守卫边塞。渔阳:古郡名,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九百人:九百名(贫苦人)。屯:驻扎。大泽乡:古地名,即今安徽省宿县南蕲县集西的小刘村。后人曾在这里为陈胜、吴广建立祠庙。皆次当行:都编在这一行列。皆:副词,都。次:动词,按顺序排列。为屯长:担任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会:副词,表示恰好遇上某一时间、机会或事情。可译为“正遇上”。天大雨:天下大雨。道:路。度:推测,估计。已:已经。失期:不能按期到达(渔阳)。法皆斩:法律规定(不能按期到达)就要斩首。○当时刑罚的残酷于此可见。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乃:副词,用在谓语之前,表示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的顺承相因,或时间上的紧相衔接。可译为“(于是)就”。谋:商量。今:今天。亡:逃跑。亦死:也是死。指逃跑后被捉住即被处死。举大计:举大事。指起义。等死:同样是死。死国:为国家而死,这里是指为夺取政权而死。可乎:好不好呢? ○这正是起义的意义所在。这_“谋“揭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shu6)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天下:天下人。苦秦久矣:受秦朝的痛苦已经很久了。吾:我。闻:听说。二世少子也: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当立:不应当做皇帝。古代习惯将王位传给长子。当立者:应当做皇帝的。乃:动词,是。公子扶苏:秦始皇的大儿子,被派往北部边塞监军。秦始皇死前,给他诏书让他赶回咸阳办理丧事。秦始皇死后,宦官赵高伪造了秦始皇的诏书,逼扶苏自杀。以数谏故:因为多次规劝秦始皇的原故。数: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次数多。可译为“多次”“屡次”。上:皇帝,指秦始皇。使;派遣。外:都城以外。这里指边塞。将兵:统率军队。今:今天,现在。或:有人。闻:听说。“闻”后承前省略宾语“其”(代扶苏)。多闻其贤:大都知道他贤良。多:副词,大都,大多。未知其死:不一定知道他死了。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倡,宜多应(yìng)者。”吴广以为然。 项燕:战国末年楚国的名将,项羽的祖父。公元前223年,与燕将王翦作战,战败身死。为:动词,做。数有功:多次立功。爱:爱护,关心。楚人:楚国人。怜之:怜措他。之:代词作宾语,代项燕。或;有人。以为死:以为他死了。“以为”后面承前省略宾语“其”。以为亡:以为他逃了。诚:副词,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中,表示所修饰的成分是一个假定的事实。可译为“如果确实”。以: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吾众:我们这些人。诈: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是为了欺骗而假装的。可译为“假装”“伪”。自称:自己声称。为天下倡:向天下发出号召。为:介词,表示在动作行为发出的同时所旁及的对象。可译为“向”。宜:副词,表示“应当”。语气比“应”婉转些。多应者:有很多人响应。“应者”是助词“者”与动词“应”结合而成的名词性“者”字短语,用来指称响应的人。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陈胜所说),有道理。 ○二人谋划的核心是舆论准备,他们首先找到具有广泛号召力的旗号。 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乃:副词,用在谓语之前,表示在某种情况之后,紧接着又出现了另外的情况。行卜:卜,占卜,一种向上天鬼神问吉凶的迷信作法,近似于后来的算卦。行卜即去找占卜的人问吉凶。卜者:占卜的人。动词“卜”与助词“者”结合而成的“者”字短语,表示占卜的人。其:他们的。指意:心意。足下: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这里的意思是“你们的”。事皆成:所策划的事情都能成功。有功:意思是可以建立功业。然:连词,用来连接分句与分句或者段落与段落。往往位于后一分句或段落之首,表示转折。可理解为“虽然如此,可是……”,译文可只译出“可是”。卜之鬼乎:(你们)卜问过鬼神吗?”之:代词,用在动词后、名词前,作用等同于“之手”。可根据文义译出“之”所代的对象,并加上适当的词语如“在”“到”等。乎: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疑问。 ○占卜也是制造舆论。卜者也代为出谋划策。 陈胜、吴广喜,念鬼,日:“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日“陈胜王”,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喜:高兴。因受卜者启发而高兴。念鬼:思考算卦人要他们卜问鬼神的用意。念:动词,想。此:代词。代卜者所说“卜之鬼乎”的话。威众:在众人中树立威信。耳:语气词。乃:副词,便。丹书帛:用朱砂把字写在丝绸上。丹:朱砂。陈胜王:陈胜称王。王:动词,称王。置:放在。人:别人。罾:一种鱼网。这里是用网打鱼的意思。所罾:是助词“所”与动词罾”相结合组成的名词性短语,在句中表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烹食:烧了吃。得:得到。这罩是“发现”的意思。固以怪之矣:感到很奇怪。固:副词,用在谓语之前,表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者表示客观情况的确凿无疑。这里可译为“确实”。怪:以为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之:代词,用在动词后面,作为代词的作用在这里趋于虚化,往往用来表示动作的持续,或者表示对这一动作行为的强调。 ○在卜者启发下,制造出足以威众的灵异。 又间(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日“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间令:暗中派遣。间:形容词,悄悄地,秘密地。之:到。次所旁丛祠中:驻地旁边杂草丛生的祠庙里。次:驻扎。篝火:用竹笼罩着火。现在把“营火”“燎火”也称为篝火。狐鸣:这里是指学着狐狸叫。大楚兴:大楚兴盛。旦日:到了天亮。旦:天亮。往往:副词,处处,这里是表示动作的普遍发生。语:谈论(这件事)。指目:指指划划地看着。○再制造一个类似的灵异,以加强威众的效果。
面对机遇,陈胜、吴广密谋起义,并做了周密的舆论准备。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广:吴广。素:平时。多为用者:有许多愿意为他出力的人。“为用者”是助词“者”与短语“为用”结合而成的名词性“者”字短语,在句中充当宾语。短语“为用”中间承前省略代词“其”。将尉:押送戍边人的军官。醉:酒喝醉了。广:吴广。故:副词,故意。数言:多次说,欲:助动词,想要,打算。亡:逃跑。忿恚尉:激将尉发怒。忿恚:形容词使动用法。令:动词,使,让。辱:使受耻辱。之:代词,以:连词,连接前后两句,所连接的后一句是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来”。激怒其众:激怒群众。其:代词,代吴广。尉:将尉。果:副词,果真。笞:用鞭、、杖或竹板子打人。剑提:将剑拔出。这是一个以剑相威胁的姿势。广:吴广。起:奋起。夺而杀尉:夺过剑来,杀掉将尉。而: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动作。“夺”后承前省略“剑”。佐之:协助他。之:代词,代吴广。并杀两尉:把两个将尉都杀了。并:副词,表示一个动作同时涉及两个以上的对象。可译为“都”。○为起义设计一个导火线,并成功地实施。 召令徒属日:“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日:“敬受命。” 召:召集。令:号令,号召。徒属:同行的人和部下士兵。公等:各位。公:对人的敬称。当:副词,用于动词前表示应该怎么样,或就要怎么样。借第令:连词词组,即使,假使。毋斩:不被杀头。戍死者:因守卫边塞而死掉。固:副词,用于谓语之前,表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者表示客观情况的确凿无疑。可译为“必然”“肯定”等。且:连词,连接分句与分句,表示意思上的更进一层。可译为“而且”、“况且”。不死即已:不死则已。举大名:留下大名声。举:立。耳;句末语气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由血统决定的吗? ○就事论理,识见不凡,是出色的动员令。敬受命:愿意听从命令。果然将群众动员起来了。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从民欲也:以符合民众的心愿。从:顺应。也: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判断。袒右:袒露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称大楚:号称“大楚”。为坛而盟:建筑台坛,结盟宣誓。而:连词,连接“为坛”和“盟”两个动作,表示一种顺承关系。祭以尉首:用将尉的头作祭品。祭:祭祀。都尉:官名,比将军略低的武官。○迅速组成起义军队。
具体记叙发动起义的情景。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pí)。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xùn)蕲以东。攻蛭(zhì)、酂(cuó)、苦、柘(zhé)、谯(qiáo),皆下之。 攻:攻打:大泽乡:驻扎地,第一个目标。收:占领。蕲:古县名,治所在今安徽省宿县南。下:被攻占。符离:古县名,治所在今安徽宿县东北。葛婴:陈胜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奉命到蕲以东发动群众,至东城,立襄强为楚王。婴后闻陈王已立,因杀襄强,还报。至陈,陈王诛杀葛婴。将兵:带领军队。徇:一方面通过宣传争取群众;一方面攻占土地。蕲以东:蕲县以东各地。蛭:古县名,治所在今安徽宿县南。酂: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县西酂乡。苦: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鹿邑县东。柘: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柘城县北。谯:古县名,治所在今安徽毫县。皆下之:都被攻下了。○初战节节胜利。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馀,卒数万人。 行收兵:边行军边扩大队伍。比至陈:到了陈县。比:介词,表示到达的时间或处所。“比至”连用,可译为“等到到了……”。陈: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淮阳县。车六七百乘:战车六七百辆。骑千馀:骑兵千馀人。卒数万人:士兵好几万。 ○起义队伍迅速壮大。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人据陈。 攻陈:攻打陈县。守令:郡守和县令。因为陈县同时又是砀(chàng)郡治所,所以有守有令。守丞:郡守的属官。与战:跟(陈胜的军队)交战。谯门:城楼下面的门。弗胜:(守丞)不能取胜。乃:副词,便。入据陈:占领陈县。入:进入。据:占领。○占领陈县这一要地,它成了起义军的根据地。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日:“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数日:过了几天。号令:下令。召:召集。三老:古代乡一级掌管教育和风俗习惯的小官吏。豪杰;指当地知名人士。与皆来会计事:一起同来聚会计议大事。“与”通“举”,全部。身:亲自。披坚执锐:披着铠甲,拿着兵器。比喻亲自投身战斗,冲锋陷阵。伐:讨伐。无道:不行道义。诛:讨伐。暴秦:残暴的秦王朝。复:副词,重新。立:建立。社稷:古代帝王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是国家的象征。功宜为王:功绩巨大,应该称王。乃:副词,于是就。号为张楚:国号张楚。有张大楚国的意思。○不失时机地立国称王。于是宣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建立。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zhǎng)吏,杀之以应(yìng)陈涉。 当此时:在这时候。当:介词。诸:指示词,各。郡:当时比县大一级的行政单位。苦:痛恨。秦吏:秦朝官吏。刑:惩治。长吏:长官。之:代词。以:连词。应:动词,响应。

不知道哦


《小石潭记》和《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 和《桃花源记》 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9-12题。(1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

文言文抒情散文有哪些
文言文抒情散文有:《桃花源记》、《小石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陋室铭》、《三峡》等。以上这些文言文抒情散文都是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感情的散文。它虽然也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一般...

小石潭记和桃花源记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两文开头部分都十分简约地交待了是怎样发现美景的,《桃》文:“缘溪行……忽逢桃花林……从口入”才出现桃花源。《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隔篁竹,闻水声,……下见小潭”这样先写外景,从远处写来,为主要景物的描写作好铺垫。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的年代排序是什么
《小石潭记 》唐代柳宗元、《醉翁亭记》唐代韩愈、《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桃花源记》西晋陶渊明。排序是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有关旅游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陶 渊 明:《桃花源记》 陆 游:《入蜀记》 柳 宗 元:《小石潭记》 余 秋 雨:《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千年一叹》 沈 苇:《新疆盛宴》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 凡 尔 纳:《海底两万里》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笛 福:《鲁宾逊漂流记》《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13世纪...

柳宗元写小石潭记时的心情和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心情是否一致?
柳宗元写《小石潭记》时,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并含蓄地抒发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陶渊明写《桃花源记》时,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其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所以两者都表现了...

小石潭记和哪四记特出名?
古文四大名记。《醉翁亭记》欧阳修;《小石潭记》柳宗元;《桃花源记》陶渊明;《岳阳楼记》范仲淹 希望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初中必背文言文有哪些?
初中必背文言文如下:初一:《论语十则》、《伤仲永》、《木兰诗》。初二:《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大道之行也》、《马说》、《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初三:《隆中对》、《出师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与《桃花源记》主题相似的古代作品还有哪些?
《小石潭记》,《丰乐亭记》,《兰亭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滕王阁序》,《游褒禅山记》,《登泰山记》,《爱莲说》,《陋室铭》,《西湖游记》,《与朱元思书》,《记承天寺夜游》,《归去来兮辞》,《归田赋》,《与姜箴胜门人》,《观第五泄记》,《春夜宴桃李园序》,《...

巢湖市17563995966: 上联:岳阳楼壮美雄奇,范仲淹抒写忧乐.从《醉翁亭记》《小石潭记》《桃花源记》中对出下联. -
店姚枳术:[答案] 醉翁亭记;醉翁亭清幽秀丽,欧阳修抒发醉乐 小石潭记;小石潭凄清幽静,柳宗元描写悲凉 桃花源记;桃花源祥和安宁,陶渊明描绘美好 这种题很好考的,要能够记下来呀.

巢湖市17563995966: 《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的原文 -
店姚枳术:[答案] 《桃花源记》 陶渊明(南北朝)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

巢湖市17563995966: (3) [参考课文]《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 上联:岳阳楼壮美雄奇,范仲淹抒写忧乐 下联: -
店姚枳术:[答案] (3) 示例:醉翁亭风景秀丽,欧阳修寓情山水;桃花源良田美池,陶渊明寄托理想;小石潭凄清深幽,柳宗元慰疗悲情

巢湖市17563995966: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的年代排序是什么 -
店姚枳术: 《小石潭记 》唐代柳宗元、《醉翁亭记》唐代韩愈、《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桃花源记》西晋陶渊明.排序是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巢湖市17563995966: 比较黄州快哉亭记与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四篇中一篇的异、同 -
店姚枳术: 《岳阳楼记》表现了作者虽然身处平民,却仍然为国而忧的士情怀; 《黄州快哉亭记》表达了作者羡慕张梦得能够忘记世俗、名利、官事,纵情山水的情怀; 《桃花源记》勾画出乱世中之理想乐土,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作者欲隐山林的消极...

巢湖市17563995966: 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使之成为对偶句.请写出三句 -
店姚枳术:[答案] 1.琅琊山蔚然深秀 2.岳阳楼碧波浩淼 3.桃花源和平宁静

巢湖市17563995966: 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对对子,要自己写的.上联:岳阳楼壮美雄奇,范仲淹抒写忧乐 -
店姚枳术:[答案] 桃花源幽然依旧,陶渊明倾诉遗风 注:“遗”代指秦时期也就是桃花源里的生活风俗. 而“风”指晋朝所流行风行的事. 这样解释勉强能对上,下面用腾王阁做联 腾王阁秋水嫣然,王子安高吟兴落

巢湖市17563995966: 》《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醉翁停记》的相同处有哪些 -
店姚枳术: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描写、状物,也可抒情、议论、说明,通常的写法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或借叙事、写景、状物而自然而然地抒情言理.它可以写景状物如《小石潭记》《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就象《岳阳楼记》.

巢湖市17563995966: 《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三峡》《马说》、《爱莲说》、《陋室铭》、《记承天寺夜游》、《出师表》、《送东阳马生序》、《论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重点词翻译 -
店姚枳术: 《 孔子语录》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3、是知也(“知”通“智”智慧,聪明). 《出师表》1、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为陛下(“简”通“捡”挑选...

巢湖市17563995966: 任意一篇对出下联.上联:岳阳楼壮美雄奇 -
店姚枳术: 联系课文《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任意一篇对出下联. 上联:岳阳楼壮美雄奇,范仲淹抒写忧乐; 下联:桃花源宁静平和,陶渊明描绘理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