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和洪承畴有什么不同呢?区别呢?

作者&投稿:慎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洪承畴和文天祥有什么区别~

文天祥明知宋朝已衰朽不堪,仍拼力救之,这与他所受的教育有关。但他舍生取义的行为在历史上尤其是国难当头时,是有积极意义的,要不然中国又不知道多出了多少汉奸走狗败类。作为洪承畴,他识时务地舍弃了摇摇欲坠的大明,投降了朝气蓬勃的满人,我们也不能求全责备之,因为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权利。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击蒙古铁骑。战败被俘后,他义正辞严,痛斥汉奸和蒙古汗国,慷慨殉国。文天祥于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日(西元1236年6月6日)诞生在江西吉州庐陵县(今江西青原)富田。这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乡镇,镇旁不远处正是有丘壑林泉之胜的文山。他的先辈是地地道道的庶民,从未做过官,所以文天祥一再说自己是「起身白屋」。但因为祖辈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在乡间略有名望,被称为「君子长者」。这对文天祥的汉族士者风骨产生深远的影响。

  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先仕明于松山之败后降清,是明末叛臣之一,但也是清朝定鼎中原的重臣。出生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七都英山霞美乡(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康熙四年(1665年)去世,享年73岁。赠少师,谥文襄,赐葬京师,立御碑。他的墓地在北京海淀区车道沟。乾隆因洪承畴为叛明降清的人,列于贰臣甲等列入《清史·贰臣传》。 洪承畴于崇祯年间,曾辑有《古今平定略》12册。后人又辑有《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及《经略纪要》24卷。

  洪承畴绝食数日,拒不肯降。皇太极得知洪承畴好色,每日派10多个美女陪伴,也没效果。皇太极无计可施,特命最受宠信的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看他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范文程至,洪承畴则大肆咆哮,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地察言观色。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燕泥,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太宗:“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皇太极接受了范文程、张存仁等的专业意见,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
  洪本是明朝能臣,位高权重,口碑也不错,既为皇帝倚重,也受同僚和部下的推崇爱戴。松山兵败,举朝大震,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无疑,崇祯皇帝极为痛悼,辍朝3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五月十日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御祭始罢。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载,朝代更替频繁。每至改朝换代之际,中华传统文化的承继者――士大夫阶层,便会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对旧朝的眷恋,对新朝的期寄,使他们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当中。

“忠臣不侍二主“,尤其是有宋以来,封建伦理强化,忠臣思想深入士大夫们的骨骼。中华的历史的历史观,便以封建正统思想为指针。对于易代之时的士大夫要求就更为苛刻了。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的旧朝大元。他们的生死就更为社会舆论所看重。

在宋元易代和明清易代之时,两位颇具代表性的人物登上了历史舞台。文天祥与洪承畴。他们同是显赫于朝的文臣,又是同样披胄戴甲戎马沙场。在战场上与异族搏杀,最终都兵败被俘。而且两人都受到敌方最高统治者的招降。而不同点,也就是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一死一生。一个身首异处,一个荣华一世寿终而亡。宋明同是理学兴盛的朝代,文天祥与洪承畴又同有极深的儒学造诣。而他们在易代之时的不同的选择,却是我们值得深深思考的问题。

文天祥与洪承畴同是通过科举走上了仕途之路。而且都可谓少年得志,出将入相,他们的显赫,作为臣子已经是无以附加了。但同时,他们也受到了同僚的排挤,有一肚子的窝囊气无处渲泄。在这得志之中,又有许多的失意。

文天祥之时的南宋已是奄奄一息的垂死之人了。有人形容文天祥是“捧土障洪河,一绳维大厦。“他临危受命,在临安被围的情况下。力排众议,拒绝向蒙古投降。提出让宋氏的皇族南走,以保存宗室。正是文天祥的果断,让本寿终正寝的宋朝,又延续了二朝四年。后来文天祥于江西起兵十万,大大打击了元军的锐气,吸引了元军的主力。作为一位文臣他的战功已经极为耀眼了。

而明末的洪承畴,他在军事上的造诣,比起文天祥来就更为精深了。在与李自成的作战中,他连战连捷,迫使李自成远走。农民起义也陷入低谷。洪承畴也是崇祯帝最为赏识的几位可堪大用的臣子之一。

至此他们的人生轨迹还大体相同,读书,中举,入仕为官,为国征战,直至战败。文天祥被俘后多次自杀未遂,后在燕京兵马司的土牢里,度过了三年寒暑。在这三年中整理文稿,著书立说。最终于燕京城北的菜市被斩。在这三年当中,忽必烈多次派人劝降,后来又 以蒙元帝国大汗的尊驾亲往劝降,且许以丞相的高官。这些都没有改变文天祥对于一个已经灭亡数年王朝的忠贞,文天祥终于为大宋殉葬了。

而关于洪承畴,他被俘之后起初也是忠贞不屈,关于皇太极招降洪承畴的说法很多。更有“庄妃劝降”等趣味的民间故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洪承畴的确是降清了。作为一个虽然腐朽,但依然强大的大明王朝的臣子,他降清了。数年后,他随多尔衮入关。指挥大清汉族军队横扫中原,为满清一统华厦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又为当时的汉族士人所唾弃。落下了一个“贰臣”之名。

他们二人的选择并非是简单地对于生与死的选择。而是对于士人文化的选择。自古以来,易代之时的士人就处于两难的境地,为旧朝殉葬还是为新朝建功。而文天祥与洪承畴不仅处于易代之时,更是华夷易位之际。自古以来,中华的祖先,就奉行以华变夷的政策。蛮、夷、戎、狄都被融于华夏之中。怎么可能让外族来统治中华呢?更别说协助外族入主中原了。这是为封建伦常所不许的,更是为士人阶层所不齿的,而洪承畴恰恰这样做了。

文天祥的选择是最理想的,当然这是封建士人文化造就的理想,是被中华传统文化奉为圭臬的理想,是不容质疑的理想。无论旧朝如何腐朽衰微,新朝如何如日中天,朝气勃发。华与夷之间,选择的答案只能是华。无论历史最终的选择如何,答案已经是注定了。文天祥死了,但他却被民间贡奉至今。洪承畴虽为大清近三百年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却绝对不会为民间所贡奉。有的只是士人的唾弃与揶揄。

处于他们二人的位置,求生比求死更为困难。必须背叛自身所信仰的文化价值观。必须忍受生前和死后社会舆论对于他们唾骂,在史书上永远无法抬头。可以说洪承畴所做出的选择是极为惊人的,当崇祯帝得知洪承畴兵败后下落不明时,自然地认为他已经殉国了。并且为洪承畴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可此时的洪承畴却早已成为皇太极的座上客。他已经抛弃了大明,抛弃了崇祯,开始了他的另一番人生之路。

洪承畴的降清,绝不可以用简单的贪生怕死来解释。身为大知识分子的洪承畴不会不知道,杀身成仕,舍生取义的道理,洪承畴是极富洞察力的。他深知明王朝的腐朽已无求药,在与农民军的战斗中他看到农民的脆弱,而满洲的清王朝与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洪承畴是极富政治头脑的人物。他决不会为一个偏居一隅的蕃国而葬送一世的英名。他只会为一个将来一统中华,建立如强汉盛唐时代功业的新朝、帝国而屈服。历史证明他是正确的,明王朝毁灭了,农民军失败了,而满洲的八旗子弟兵,凭着入关时的十余万人马,便定鼎中原,一统华夏了。而洪承畴也建立了不世之功业。

虽然洪承畴被作为民族的叛徒,大明的逆臣。为后世所诟病。但是从唯物史观来看,洪承畴是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由于他们协助,减轻了易代之时百姓的痛苦,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杀戮。使汉族地主较快地接受了新的王朝。在汉人和满 清政权之间,起到了调和作用。使得满清夺取政权之后,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恢复。

仅仅将洪承畴作为一个封建伦常的叛徒,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固然要有像文天祥这样的人去捍卫。但是面对一个已经无可挽救的腐朽帝国为其殉葬并非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要知道,新陈代谢是世界乃至宇宙的客观规律。与其抱残守缺,捍卫旧朝。倒不如另避蹊径,开拓新局面。洪承畴正是起了明清易代之时催化剂的作用。没有他,交替仍会继续,但是间会拉长,痛苦会加大,损失会增加,破坏会扩大,而杀戮则会更为普遍。文天祥和洪承畴都已成为历史,但是今天我们读这些历史。还是否要用当年理学家们的立场。为文天祥扼腕痛惜,大骂洪承畴国贼逆臣呢?这都是值得思考的。人是感情动物,对于历史的解读,都会掺杂进个人的情感好恶。而真正用辩证主义的观点,去俯瞰整个历史,则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击蒙古铁骑。战败被俘后,他义正辞严,痛斥汉奸和蒙古汗国,慷慨殉国。文天祥于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日(西元1236年6月6日)诞生在江西吉州庐陵县(今江西青原)富田。这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乡镇,镇旁不远处正是有丘壑林泉之胜的文山。他的先辈是地地道道的庶民,从未做过官,所以文天祥一再说自己是「起身白屋」。但因为祖辈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在乡间略有名望,被称为「君子长者」。这对文天祥的汉族士者风骨产生深远的影响。

  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先仕明于松山之败后降清,是明末叛臣之一,但也是清朝定鼎中原的重臣。出生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七都英山霞美乡(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康熙四年(1665年)去世,享年73岁。赠少师,谥文襄,赐葬京师,立御碑。他的墓地在北京海淀区车道沟。 乾隆因洪承畴为叛明降清的人,列于贰臣甲等列入《清史·贰臣传》。 洪承畴于崇祯年间,曾辑有《古今平定略》12册。后人又辑有《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及《经略纪要》24卷。

  洪承畴绝食数日,拒不肯降。皇太极得知洪承畴好色,每日派10多个美女陪伴,也没效果。皇太极无计可施,特命最受宠信的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看他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范文程至,洪承畴则大肆咆哮,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地察言观色。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燕泥,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太宗:“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皇太极接受了范文程、张存仁等的专业意见,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
  洪本是明朝能臣,位高权重,口碑也不错,既为皇帝倚重,也受同僚和部下的推崇爱戴。松山兵败,举朝大震,都以为洪承畴必死无疑,崇祯皇帝极为痛悼,辍朝3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五月十日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御祭始罢。

文天祥是英雄、忠臣,誓死不向元朝投降。而洪承畴则是明末叛臣,向清朝投降了。

1名字不同
2朝代不同
3气节不同
4结局不同
5文化程度
6社会地位
7知名程度
8历史评价

这个没有太明确的定论,在历史中,文天祥一直作为一个英雄,死不投降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出现,而洪承畴,在清朝入关时,他投降了,但不得不说,他的投降,为当时的汉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他帮助了满汉的统一,帮助汉族获得了更大的尊重!其实,历史都有它的必要性,不会因为谁谁谁不投降或投降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找几个有关做牢的典故
左光斗听出是史可法的声音,怒冲冲地说:“没出息的东西,你跑到这儿来干什么?朝政已经腐败到这种地步,老夫我无能为力了,你不明白自己的神圣职责吗?还不赶快离开!”史可法不敢久留,赶快离开了。过后经常流着泪讲起这件事,并对人说:“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7、夏完淳怒骂洪承畴有个年才十五岁的少年叫...

崇祯帝最信任的三员大将 为什么最终都投降了清
皇太极深知洪承畴在明朝的重要地位,对他极力进行争取。洪承畴坚决拒绝投降,还绝食明志,一如当年的南宋名臣文天祥。但当皇太极亲自将身上的貂裘披在他身上时,他的心理防线被击垮了,一如他死守了两年的锦宁防线。有意思的是,崇祯帝获得松锦大战失败的消息后,本能地认为洪承畴一个知书达理又受恩甚重的...

清代京朝九列清班指什么?
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

明朝大将被俘,宁死不降,女子用了什么手段,他马上缴械投降?
二、战败被俘,宁死不屈 洪承畴奉命与清兵对决,战败之后被清兵俘虏。皇太极很看好他,为了使他屈服,威逼利诱全都上了,但是他都没有动摇,宁愿不吃饭以示自己不会背叛大明的决心。只要狠狠心熬过这一关,他就能成为下一个文天祥,成为忠义之士青史留名。三、投靠皇太极,背负骂名 但是洪承畴没有熬过这...

跪求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官名,以及相应的品级!
潘美就当过太师,是文官里面最高的人物了,还有蔡京也是太师,对了,秦桧也是太师,怪不得古装戏里面太师都是反角。从一品主要是枢密使和郡王,还有太子太保等。岳飞被收了兵权之后,就和韩世忠张俊一起当枢密使,岳飞后来被平反,追赐的鄂王称号也属于郡王一级。正二品的官有太尉和参知政事(就相当于...

古代英雄事迹!
最让人感动的就是那最后一次庭审,主审官就是那赫赫有名的洪承畴。 洪承畴早就知道夏完淳是很出名的江南“小神童”,为爱其才华,他想用感化的手段,让夏完淳能悔过自新,为清庭出力。但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夏完淳明知堂上坐的就是洪承畴,却指着洪承畴厉声说道:“我听说我朝有个洪亨九(洪承畴的字)先生,是个豪杰...

如何正确评价洪承畴
招抚江南时,贯以“以抚为主”的方针,招抚安徽、江西要地十三府,以及豫、鄂、湘四十余寨。招降福建郑芝龙,减少战争损失和生灵涂炭。经略西南王省,实行“以战为守”,“广示招徕”,“开垦田亩”等政策,迅速绶靖南疆,实现国家统一。综上所述,洪承畴有惠于人民,有利于社会,有功于国家,应予...

古代的六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刑部尚书:刑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中央政法委书记兼公安部部长、司法部部长、副最高检检察长、副最高法院院长(有人说是相当于最高检察长和最高院长,其实最高检是御史台,明清叫都察院,最高院是大理寺。)工部尚书:工部的主官,相当于当代的工信部部长兼水利部部长、科技部部长、住建部部长,交通...

中国古代英雄故事有哪些?
长城利用地形,藉着天险,设置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后受遣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可惜没有修竣完工。蒙恬驻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2.霍去病、卫青远征匈奴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

洪承畴是功臣还是奸臣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为什么同样是贰臣的祖大寿没有人说?大凌河之战,松锦大战这两次大战,被围的都是祖大寿,城中都是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松锦大战中明朝十三万步骑被击溃,这种情况下他才投降的,可是投降是投降,祖大寿并没有为虎作伥,成为满清的鹰犬,除了给吴三桂写封信以外,在没干过别的什么事情。反观洪承畴,...

水磨沟区15154194950: 洪承畴和文天祥有什么区别 -
牢子莱美: 文天祥明知宋朝已衰朽不堪,仍拼力救之,这与他所受的教育有关.但他舍生取义的行为在历史上尤其是国难当头时,是有积极意义的,要不然中国又不知道多出了多少汉奸走狗败类.作为洪承畴,他识时务地舍弃了摇摇欲坠的大明,投降了朝气蓬勃的满人,我们也不能求全责备之,因为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权利.

水磨沟区15154194950: 《少年英雄夏完淳》阅读答案:联系课文,说说文天祥和洪承畴的区别是什么 -
牢子莱美:

水磨沟区15154194950: 古代人们之间有哪些称呼吖? -
牢子莱美: 古人的谦称和尊称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许多地方都能体现出这个文明古国的谦敬之风.古人在说话时非常注意称谓,说自己时用谦恭之词,呼对方时用尊敬之语. 古人在说自己时的谦称因...

水磨沟区15154194950: 古代御史是什么几品官 -
牢子莱美: 御史大夫:从一品;明清时长官为左、右都御史(正二品),下设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 在古代,扮演反腐这一角色的是御史府或御史台,当然后来也有都察院之类的称谓.御史不理庶政,过去叫“主察纠内外百司之...

水磨沟区15154194950: 请历史高手来说说,这些人物怎么样评价他们?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吴三
牢子莱美: 现在很多书籍,对岳飞和文天祥的评价已经很少是“民族英雄”了,只是说他们是忠心耿耿的优秀将领而已. 反之,洪承畴的评价也就温和许多,也不是汉奸,只是效力过...

水磨沟区15154194950: 自己对自己的称呼都有那些 -
牢子莱美: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

水磨沟区15154194950: 如果评价这些历史人物?请高手来说
牢子莱美: 非常喜欢草堂春睡的发言: 历史是统治者的历史,他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其实,如果你自己想想的话,无论他们做了什么,他们只是做了而已,之所以要褒贬人家,不还...

水磨沟区15154194950: 洪承畴、祖大寿、吴三桂这三个人有什么异同吗? -
牢子莱美:[答案] 三人的相同点: 1、三人都是明朝末年掌握军权的一方大员,最后都投靠清廷; 2、三人都在辽东抗击过清军; 3、三人都在清朝入关后担任官职; 三人的不同点: 1、出生不同: 洪承畴是进士出身,后又担任一方大员,可谓是文武双全; 祖大寿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