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是什么故

作者&投稿:邹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精卫填海 文言文解释 故为精卫 故为 是什么意思~

精卫填海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北次三经》)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它的上面(有)很多柘树。在它(上面)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有)花纹的头,白色的喙(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
它的叫声像在叫自己的名字;(传说)这只(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而死,就不能返回(了),所以化为精卫(鸟)。(它)经常用喙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到东海(里)。

【注释】

1、北:向北方。

2、曰:叫;叫作。

3、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发鸠山,旧说在山西境内。

4、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木质坚硬,叶可喂蚕。

5、状:形状;样子。

6、乌:乌鸦。

7、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首,头。

8、喙:鸟嘴。

9、赤:红色。

10、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詨:通“叫”,呼叫。很多鸟雀之得名,都是由于他们的叫声,古人有诗说:山鸟自呼名。

11、是:这。

12、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3、溺:淹没在水里;溺水而死。

14、故:所以。

15、为:化为;变成。

16、堙:填塞。

故的意思是死后。
一、故的释义
1、事情;事故。
2、缘故;原因。
3、故意;有意。
4、所以;因此。
二、字源解说
会意字。从古(旧事、陈迹),从攴(驱使),古兼表声,表示旧事、陈迹得以流传必有原因。本义是原因。
三、组词
故宫、故乡、故友、故事、故障等。

扩展资料:
一、故宫 [ gù gōng ]
泛指过去的皇宫。如北京故宫 、沈阳故宫等。特指北京故宫。
二、故乡 [ gù xiāng ]
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
三、故友 [ gù yǒu ]
1、已经过世的朋友。
2、旧日的朋友。
四、故事
[ gù shì ]
旧日的行事制度;例行的事。
[ gù shi ]
1、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
2、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五、故障 [ gù zhàng ]
机械、仪器等发生的障碍或毛病。泛指事情进行中出现的障碍。

琳琅故事会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
相传,太阳神炎帝的小女儿去东海边游玩,不断掉进大海淹死了,她死后,灵魂化作一只小鸟,叫做“精卫”,花头、白嘴、红足,长得活泼可爱,她被悲恨无情的海涛毁灭了自己,又想到别人也可能会被夺走年轻的生命,因此不断地从西山衔来一条条小树枝、一颗颗小石头,丢进海里,想要把大海填平。她无休止地往来飞翔于西山和东海之间。
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到人们的尊敬。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热烈赞扬精卫小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炎帝不仅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东海,指挥太阳升起,直到太阳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精卫填海是古代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

是民间文学的一种。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

《精卫填海》属于自然神话。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纹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成语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炎帝有个女儿叫女娃,炎帝很喜欢她,经常带她到东海去游泳。女娃非常勇敢,大风大浪从不畏惧。女娃长大后,每天都要自己到东海去游泳。有一天,她不幸被大海淹死了。女娃死后变成了一只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精卫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顽强不息,坚持不懈,决心要把东海填平。

【成语】: 精卫填海

【拼音】: jīng wèi tián hǎi

【解释】: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近义词】: 矢志不移、愚公移山、移山倒海

【反义词】:无

【用法】: 作宾语、定语;比喻意志坚决。

【结构】:主谓式

【灯谜】: 最徒劳的工程

【举例造句】:治理改造大自然,要有精卫填海的顽强精神。



一、意思解释
1、“精卫填海”字面本意:精卫要把海填平。
2、“精卫填海”喻意(两层):
(1)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2)比喻仇深似海,立志坚决报复。
二、词语解析
“精卫填海”是一则上古神话典故,出自《山海经·北山经》。
(一)典故原文:
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纹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二)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旧说在今山西省长治县西。
3、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洨(xiāo):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堙(yīn):填塞
12、为:化为
13、喙:嘴
(三)异义词
1、赤足:
(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2、少女
(1)文中指小女儿。
(2)现代汉语中指年轻未婚女子。
(四)典故大意
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五)赏析
这个神话故事写炎帝(传说中的神农氏)的小女儿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衔木石,投到海里,一心要把东海填平的故事。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形象,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治理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奋斗不止,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也常比喻坚持不懈的人。
三、近义词 : 矢志不移 、移山倒海、 愚公移山 、坚韧不拔
四、反义词 : 虎头蛇尾、 有头无尾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人们把“精卫填海”神话归于不同的神话类型。显然“精卫填海”神话属于典型的变形神话,且属于变形神话中的“死后托生”神话,即将灵魂托付给现实存在的一种物质。不仅如此‘精卫填海”还属于复仇神话,女娃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但是却不慎溺水身亡,如此与大海结下仇恨,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


精卫填海精卫是什么
女娃,炎帝最小的女儿,后化作精卫,精卫填海典故的主人公就是女娃。女娃化为精卫后住在发鸠山,形状和乌鸦相似,但头部有花纹,嘴是白色的,足是红色的,她的鸣叫就是自呼其名,她常常用嘴夹着西山上的小树枝和碎石,去填东海。炎帝有一个叫女娃的女儿。炎帝经常不在家,女娃便独自一个人玩。不过...

静卫为什么要填海?这则神话有什么意义?
因为精卫原来是一个小女孩,被海弄死变成了鸟,所以她要填海,展现锲而不舍

天女散花和精卫填海故事意思是否相近?
女散花和精卫填海是两个不同的故事,意思完全 不同。天女散花 [ tiān nǚ sàn huā ]基本解释 原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后多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详细解释 1. 【解释】:原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

精卫填海是谁写的,主要讲述的什么?
经纬走过去指着大孩子的脑门路训到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有力气回去打虎打熊人会说你是英雄!那孩子见精卫是个小姑娘生的单薄文弱根本不放在眼里他从小孩子背上跳下来走到经理面前我是海龙王的儿子你是什么人竟敢来管我!请问是龙王的儿子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是炎帝的女儿呢以后你找到陆地上发一小星我把你...

以下哪些是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呢?
1.百折不挠--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2.精卫填海--[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3.鞠躬尽瘁--恭敬谨慎,竭尽心力。4.全心全意--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有保留。5.赴汤蹈火 ...

海,填,精,卫组成成语是什么
是:精卫填海 【解释】: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出自】:《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示例】:宾南如~,每不自量。◎...

卫精填海和女娲补天的故事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我国古史神话传说中,有...

精卫填海里的精卫能填平大海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精卫是神话故事里的一个鸟。大海会长时间的翻滚。海浪会把石子卷进沙滩。精卫再把填入海,就会发生一个循环现象。所以精卫填海里的精卫不能填平大海。希望楼主望采纳!

精卫填海中的精卫是指什么?
琳琅故事会

用"静卫填海"造一句话
就要有精卫填海的精神。3、我们要发扬精卫填海的精神,坚持不懈,一直到最后的胜利。4、政府效法精卫填海,造出了海埔新生地,使这个没落已久的小渔村又重现生机。5、在学习上,只要有精卫填海的精神,不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6、只要有精卫填海的决心和魄力,就没有什么是遥不可及的。

沭阳县15153167264: 精卫填海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
郎怡参茸: 精卫填海是《山海经》记叙的一则故事,说的是中国上古时期一种叫精卫的鸟努力填平大海.《山海经》记述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精卫.精卫原来是炎帝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她去东海玩,可是突然风暴袭来,她死了.女娃变成了鸟,名字就叫作“精卫鸟”.精卫鸟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晋代诗人陶渊明写诗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这个成语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

沭阳县15153167264: 精卫填海的故事是什么? -
郎怡参茸: 琳琅故事会

沭阳县15153167264: 《精卫填海》写了怎样一个故事 -
郎怡参茸: 这个神话故事写炎帝(传说中的神农氏)的小女儿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衔木石,投到海里,一心要把东海填平的故事.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常比喻坚持不懈的人.

沭阳县15153167264: 精卫填海成语典故 -
郎怡参茸: 精卫填海的故事: 【成语】: 精卫填海 【拼音】: jīng wèi tián hǎi 【解释】: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成语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炎...

沭阳县15153167264: 精卫填海(来自神话故事) -
郎怡参茸: 《山海经》中的一篇 原文: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 足,名曰 “ 精卫 ” ,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 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 有座山叫发鸠山, 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 它的形 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 己的名字. 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 名叫女娃.有一次, 女娃去东海游 泳, 被溺死了, 再也没有回来, 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 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沭阳县15153167264: 精卫填海是什么样的故事? -
郎怡参茸:[答案] 精卫填海的故事来自山海经. 射阳东边紧靠黄海,这块神奇的土地每天都在向大海拓展,如同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一年下来就能长出几千亩甚至上万亩.那么.这块土地为什么会长呢?传说这是精卫填海的结果. 精卫是一种小鸟,长着花脑...

沭阳县15153167264: 神话故事 精卫填海 -
郎怡参茸: 《山海经·北山经》传说: 再往北二百里,是座发鸠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花脑袋、白嘴巴、红足爪,名称是精卫,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精卫鸟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淹死在东海里没有返回,就变成了精卫鸟,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沭阳县15153167264: 精卫填海讲的是什么故事 -
郎怡参茸: “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更为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顽强执著精神而抛洒热泪. 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沭阳县15153167264: 精卫填海的典故 -
郎怡参茸: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人们把“精卫填海”神话归于不同的神话类型.显然“精卫填海”神话属于典型的变形神话,且属于变形神话中的“死后托生”神话,即将灵魂托付给现实存在的一种物质.不仅如此'精卫填海”还属于复仇神话,女娃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但是却不慎溺水身亡,如此与大海结下仇恨,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

沭阳县15153167264: “精卫填海”一词的来历? -
郎怡参茸: 这个成语由神话故事演变而来,记载于《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里.传说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女娃,有一天驾驶一叶轻舟东游大海,不幸小船被东海突起的风浪打翻,女娃被大海吞噬.但她不甘心被水淹死,她的精灵变成一只美丽、勇敢的小鸟,她飞翔时总叫着“精卫!精卫!”所以她被叫成“精卫”.精卫住在发鸠山上,一心要填平可恨的东海,每天从西山衔一枝树枝或一颗小石子投入东海.大海嘲笑说:“小鸟儿,就算你干上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精卫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就算干到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世界末日,我也要将你填平.”从此,精卫更加不停息地往返,把西山树枝和石头衔投东海.“精卫填海”比喻坚毅不拔,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