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要维护周朝的统治呢?

作者&投稿:典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 是什么意思啊~

就是孔子维护春秋时期国家要继续推行周朝的礼仪,主张人是有贫富贵贱的。是典型的封建思想!

孔子的儒家思想讲究仁爱、伦理、修己、道义、理性、中和、学习、重教育,这些都与“礼”息息相关。孔子极重视礼教,认为人应当严格遵守礼数,统治者若“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被统治者“不学礼,以无立”。他用仁爱伦理的态度来看待音乐,评价六代乐舞中的《大武》为“尽美矣,未尽善矣”,对其中充斥的暴力内容给予否定。只有尽善的音乐才能挖掘出尽美,而尽善则要靠礼来修养。孔子的“重教育”将其礼乐思想教授于人然后保留延续下来。

看本文
孔子是“妄图维护周的统治,为奴隶制奔走呼号”吗?
(一)
在文章的开始,请先允许我引用一些在网上看到的观点: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未期。一生以恢复周礼而四处游说,奔走呼号。孔子的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 强调“克己复礼”; 在治国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积极维护周的礼乐制度,妄图挽救周王朝的统治。

(二)
关于上面的论述,大家有什么想法呢?
我想说:第一,孔子的确是为恢复周礼而四处游说。第二,“礼”与“仁”也确实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但,这样理解其思想,则太过片面、太狭隘了(应系统性的认识孔子思想)。第三,在治国方略上,孔子的确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最后,想问的是:孔子积极维护周的礼乐制度,是妄图挽救周王朝的统治、为奴隶制奔走呼号吗?
能够得出这样结论的人,他们的思考应是太过随意了(没有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我们每个人,其生活都与环境、社会息息相关。人是群居性动物,又有哪一个人可以脱离群体、脱离时代、脱离社会而生活呢?犹如生活在现在的我们,你会认为“生而平等”不对吗?你会认为“平等、自由、博爱”的观点不该提倡吗?
又有谁,可以被抽离社会、时代、环境,放在聚光灯下,还能成为一个纯粹的人,而丝毫没有时代的烙印呢?
生物的进化是从低级到高级,科技也是一步步向更高端发展,难道,人类的文明、人类的思想就可以一蹴而就吗?
当我们抛开社会、时代、环境评价孔子时,其实,就已经偏离客观的态度了。(孔子的思想不可能空穴来风、不可能超越千年,他只能站在他的那个时代上,去总结之前时代的经验。)

(三)
另外,对于周朝是不是奴隶制,目前也存有争论。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历史发展的阶段论是否适应于中国古代社会还值得商榷。如果周朝不是奴隶制,那也就谈不上孔子为奴隶制奔走呼号了。可是,这个观点恐怕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研究来为其做佐证,所以,我不能在这里妄加断言(当然,我是赞成不以原始、奴隶、封建来看待中国古代社会的。毕竟,中国的历史发展和西方不同。而且周是不是奴隶制,这也应该看周是不是把奴隶作为主要生产力。似乎从目前来看,这也缺失史实证明)。

(四)
前面只是从事物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上来阐述了孔子的思想不可能脱离社会、时代和环境(不可能空穴来风、不可能超越千年,他只能站在他的那个时代上,去总结之前时代的经验)。然而,对于孔子是不是“妄图挽救周王朝的统治、为奴隶制奔走呼号”还论证的不够清楚,缺少证据。这就需要我们从孔子自身的言行上去看,寻找出他自己的观点了。当然,最接近其思想的应是《论语》,所以,接下来,我们试着从《论语》中去找寻答案。

《论语·为政第二》第二十三章,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意思是,“子张问:‘十世之后的礼仪制度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内容和增添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继承了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内容和增添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那继承周朝的某个朝代,即使是在历经一百代之后,它的礼仪制度也是可以以此类推而知道的。’”

关于社会及其制度的发展,孔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就是:不好的或不符合时代、跟不上社会发展观念的国家法律、制度、礼仪内容将被淘汰,而符合时代,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新的观念将被增入国家的法律、制度、礼仪内容。这种针对历史发展的辩证观思想,无疑是正确的、伟大的。
二十世纪里,许多人站出来批判孔子,其中的一个观点就是,他在为没落的奴隶制度唱挽歌,我确实没能够看出这些人是从哪里得出这样之结论的。“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那继承周朝的某个朝代,即使是在历经一百代之后,它的礼仪制度也是可以以此类推而知道的。说明,孔子自己也认为周朝将被其它朝代取代是历史必然。
当然,孔子也有思想的局限性。他并未能从社会制度入手研究国家、社会的发展,未注意到社会制度变革所能够造成的深远影响。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地知道一旦制度变革后,在实际上社会将发生着多么深刻地变化了。

(五)
《论语·八佾第三》第十四章,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意思是,“周朝的国家法律、制度、道德及礼仪是在借鉴夏、商两个朝代内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多么丰富多彩呀!我赞成周朝的法律、制度、道德及礼仪。”

在本章中,孔子再次从辩证发展的观点,来阐述了对周朝的国家法律、制度、道德和礼仪的看法,正是由于其对前面朝代的有所借鉴、有所吸收,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所以,孔子才对它给予了极大的赞扬、表示了自己的赞同。既能博采众长,又不因循守旧,这正是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
假如孔子能活到现在,或许,他也会为今天人类思想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而大唱赞歌的。
有的人就从“吾从周”这一句,得出结论:孔子妄图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孰不知,历史发展到春秋,周的礼仪制度会落后于夏、商吗?孔子若不说“吾从周”,难道,你要让他说“吾从夏”、“吾从商”吗?果真如此,那样的孔子才是保守的、腐朽的,为旧制度奔走呼号的!当然,还有人会提出,为什么孔子说“吾从周”,而不是大声疾呼“我反对腐朽的周”?至于这个问题,我想应该从两方面去认识。第一,就是前面提到的“事物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问题,孔子的思想不可能脱离社会、时代和环境(不可能空穴来风、不可能超越千年,他只能站在他的那个时代上,去总结之前时代的经验)。虽然,我们说孔子是思想上的巨人,他可以“站在思想之巅”上登高望远,可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孔子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不具备超越历史的能力,不具备两千年后的科学观念,这是他的缺陷(也是绝大多数普通人都会有的缺陷)。但,我们能因孔子没有大声疾呼“反对腐朽的周”,就进而推论出他想“维护腐朽的周”吗?这不是选择题,非A即B,非黑即白!第二,假如孔子说“我反对腐朽的周”又如何。孔子会彻底改变社会制度吗?“共产主义”将提前实现吗?答案仍是“不可能”,原因依然与前面的一样。孔子虽是圣人,但更是一个普通人,你不可能指望他有着超越时代的认识!举个例子好了,从陈胜、吴广起义,到东汉张角、唐末黄巢,乃至太平天国,无数个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最后换回的又是什么?一是兵败被镇压、消灭;另一则是革命成功,建立新政权代替旧政权,可还是进入原有社会体制的循环(如朱元璋)。《水浒传》后面章节写打方腊的内容,原本是我最不喜欢看的,可是,它却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农民起义没有出路!话题扯远了,我们再回到孔子身上。假如孔子能提出“我反对腐朽的周”,那,他也必然是跳不出原有那种社会体制的窠臼的!这是孔子认识的缺陷(也同样是儒学的重大缺陷)。但,这不能代表着孔子就是妄图维护周王朝的统治。

(六)
《论语·先进第十一》第一章,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意思是,“先学习礼乐知识而后做官的,是普通的民众;先做官而后学习礼乐知识的,是世袭的贵族。如果让我来选用人才,那我就选用先学习礼乐知识的人。”

这里,孔子提出了:以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来选拔人才的建议。
现代人批判孔子,多从两点:一是,他为人民套上了封建思想的枷锁,直至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把儒学思想称之为“吃人的道德”;二是,他为奴隶制度奔走呼号,妄图挽回周王朝的统治。诚然,我们不可否认,孔子思想中有局限性,甚至糟粕,但是瑕不掩玉,这决不能改变他道德思想的璀璨光芒;况且,就以上两点指责,多是出于对孔子思想认识得浅薄,或是被封建统治者及“伪儒者们”的歪曲解释所蒙蔽而导致的结果(这部分涉及内容颇多,在此恕不能展开论述了)。然而,就本章中,孔子提出:任人唯贤,选拔人才应以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作为标准,而否定世袭制的建议;可以看出,孔子不是只想维护旧的制度,也在为社会改良提出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和措施。

(七)
《论语·子罕第九》第三章,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意思是,“用麻料制作礼帽,这是符合礼法的;现在人们都改用黑丝制作,这样比较节俭;我遵从大家的做法。拜见国君,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这是符合礼法的;现在人们只在堂上跪拜,这样做太傲慢;虽然会与大家的做法相违背,我仍然会遵从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的做法。”

首先需要说明,无论是制作礼帽,还是跪拜之礼,都已经与我们相去甚远,不再具有现实的意义了。其次,我们应注意,先师孔子对礼法变革的态度:礼法是可以变革的,但其变革必须遵守自身产生、发展的规律和实际情况。将麻料礼帽改成黑丝礼帽,这样做更节俭、符合实际需要,这样的变革就是对的,也是可以接受的;而将堂下之跪拜取消,直接改到堂上跪拜,这样做就太傲慢、不符合制定这种礼法的目的了,这样的变革就是不对的。
由此提醒我们,那些在随后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大呼“祖宗之法不可变”的人,才是践踏孔子思想的人。直到现在,很多人仍在叫喊着批判儒学,却不知他们所批判的只是两千年来封建社会的“伪儒学”,而不是孔子所宣讲的“真儒学”。

(八)
《论语·泰伯第八》第十八章,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意思是,“多么高尚啊,舜、禹得到天下,不是夺取来的。”

本章通过对舜和禹依靠禅让获得君位的称赞,从而宣扬道德;倡导人们,应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
相传,舜和禹均是通过禅让制获得君位的。孔子认为,国家的管理者(领导者、统治者)就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其职阶越高,对自身道德水平、自我约束能力的要求也就应当相应地越高。国家的最高领导者因此也就应该是具有最高的道德水平和最强自我约束能力的人了,就应该是全体人民的道德楷模。由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对国家的公务人员,我们更应该考察的是他们的道德品质,职阶越高的人,对其具有道德水平的要求也就应当是相应越高的。当然,普通的民众也应重视自身道德思想的修养。
另外,从本章来看,孔子并没有“君权神授”的观点,更没有 “家天下”的思想。如果孔子认为国家是君王自己的,可以世世代代地传承而不允许被推翻,那么,孔子又何以在此如此地推崇“禅让制”呢?并且在《论语·为政第二》第二十三章中孔子说“……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既然周朝后面还有另外一个等待继承它的朝代,那孔子岂不是说周朝必定要灭亡?随后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利益,大肆地宣扬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论”,这是对孔子儒学思想的肆意歪曲和玷污。这一点,提醒读者要注意!按照董仲舒的理论,孔子提出周朝必定要灭亡,那岂不是大逆不道?我们一定要认清什么才是真正的儒学,什么却是“披着羊皮”的“伪儒学”。再者,从现代角度来看,孔子如此推崇古代的“禅让制”,这种制度又何尝不是现代国家选举制的前驱呢?职位的谋取不是凭借武力的强大和自身政治条件的优越,却需要依靠民众广泛地支持;而民众支持的条件,又是被选举者自身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才能,以及为广大民众谋幸福的思想。这种思想和要求,难道不是现代社会选举制度所期望的实质和精髓吗?

(九)
《论语·尧曰第二十》第一章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
意思是:
尧说:“啧啧!你这位舜呀!按照上天安排的次序,帝位要落在你的身上,要真诚地坚持公正的治国思想。如果天下的人陷入到贫穷困苦之中,上天赐给你的禄位就永远终止了。”舜也这样告诫禹。
商汤说:“我小子履冒昧地用黑公牛来进行祭祀,明明白白地向辉煌的天帝禀告:对于夏桀的罪过我不敢宽赦,也不敢予以隐瞒,因为这一切在天帝您的心中已经明察清楚了。如果认为这是我一个人的罪过,请不要责罚天下的诸侯;如果认为这是天下诸侯的罪过,请将这一切罪过都归罪到我的身上。”
周朝获得了上天的巨大赏赐,却把善人当作真正的财富。“虽有众多周家族至亲的人,不如拥有有仁德的人,百姓如果有过错,责任就在我一个人身上。”

本章,孔子首先引用自己推崇的古代三位贤明君主的话,来作为开篇。第一段话,是尧将帝位禅让给舜时所说的;第二段话引自《汤诰》,是汤完成讨伐夏桀,回到都城亳地后,向天下诸侯讲述的;第三段话引自《泰誓中》,是周武王在讨伐商纣途中,在黄河岸边向全军将士作的誓师词。第一段引用重点说明,治国应当坚持公正和以民为本的思想。第二段引用重点说明,治国者应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将罪责推卸给天下人民。第三段引用重点说明,第一要重视有仁德的人,要善用人才;第二要勇于承担责任,爱护天下百姓。同时,前三段还或明说或暗指地告诉我们:舜正是因为具备高尚的品德,所以,才能够顺利登上帝位的;而,夏桀和商纣也正是因为自己的罪恶和暴行,所以,才受到讨伐、失去帝位的。通过对这三段历史的引用对比,孔子以史为鉴,告诫后世的治国者,应当以仁德治国;并由此引出,下面三段对治国思想和措施的具体论述。
总之,本章作为《论语》中少有的长篇,既有对因仁德而得失国家的具体例证,以表达出有仁德者拥有天下,而无仁德者将失去国家的思想;又有对如何治理国家的详细论述。

(那些以为孔子妄图维护周王朝统治的人,你们想一想,如果孔子认为周王朝不能被推翻,那,他为什么又在这里如此推崇汤、武?又何以把汤推翻夏桀、周武王推翻商纣的史实,与尧、舜禅让君位的史实放在一起写?这说明什么?请你们不要执拗在错误的认知里了,醒醒吧!)

(十)
《礼记·礼运》(节选第一段)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正确的思想、理论得以实行的时代,天下是人们共有的,(从人们中)选拔品德高尚的人与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建立和睦。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父母当作父母,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使老年人有安享晚年的地方,使壮年人有施展能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有良好成长的地方,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年幼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和残疾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各自的职责,女子有各有的家庭。人们厌恶财物被扔弃于地上,但不一定要将它保存在自己的家中;人们憎恨自己没能贡献力量,却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牟取私利。因此,诡计、阴暗的东西被抑制而不会发生,抢劫、偷盗、扰乱社会、伤害他人的坏事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闭大门。这就叫做极具凝聚力的社会(大同社会)。”
“如今正确的思想、理论顺利施行的时代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为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自仅把自己的父母当作父母,各自仅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提供财物、付出劳力也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们的权力变成为世袭的(天子、诸侯们将国家传给儿子、传给兄弟),并将这变成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内城、外郭、壕沟、护城河,并把这当做稳固统治的手段。把礼仪、规范作为纲纪,用以端正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深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使各种规定、法度得以建立,把它作为划分田地、住宅的依据,作为判断勇敢、智慧的标准,以及用此来彰显自己的功劳。所以,各种阴谋诡计、实用思潮由此兴起,战争也因此产生了。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就是由这种情况下成就出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没有哪个是不谨慎遵守礼制的。他们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使礼仪、规范的道理得到显扬,使礼仪、规范的真实得到求证,使礼仪、规范的错误得到揭露。将自己树立成仁爱的榜样,提倡谦让,向人民展示有常规。如果,有不遵守这些的人,即使他正拥有着权力、地位也将失去,众人也会认为是他应当遭受的灾祸。这就叫做稍微安定的社会(小康社会)。”

好好读读什么是大同社会吧!
好好读读什么是小康社会吧!
这里,孔子有维护周王朝统治的想法吗?
这里,孔子认为“家天下”是合理的吗?

正确的思想、理论得以实行的时代,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这就叫做极具凝聚力的社会(大同社会)!
如今正确的思想、理论顺利施行的时代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为了一家一姓的财产!
天子、诸侯们的权力变成为世袭的(天子、诸侯们将国家传给儿子、传给兄弟),并将这变成名正言顺的礼制!
有不遵守这些的人,即使他正拥有着权力、地位也将失去,众人也会认为是他应当遭受的灾祸!(作恶多端必自毙,失去国家亦当然!)
这就叫做稍微安定的社会(小康社会)!


为什么诸侯不再尊重周朝的天子?
西周王朝建立后,周王对受封者享有绝对的权威,受封者不仅要服从命令,缴纳贡品,还要朝拜,汇报工作,还有义务派兵打仗。周王室的权威失去了。诸侯们不再听从周王的命令,也不把他当回事。我们都知道有一个成语叫"债台高筑",说的是周朝末代皇帝周南王听信了楚孝烈的蛊惑,用正确的名称叫作秦朝的六...

为何周朝搞分封制存在近800年,而其他朝代搞分封几十年就大乱?_百度知 ...
所以,当周朝衰弱时,会有春秋五霸这样强大的诸侯国来代替周天子维护天下的秩序,会有齐桓公和管仲喊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然后联合“诸夏”诸侯国一起攻打“蛮夷”诸侯国,维护周朝名义上的统治,而周礼就是把所有诸夏诸侯国联结在一起的文化属性。每当有外来的蛮夷狄戎侵略华夏时,华夏的诸侯国合部会...

中国古代为什么要采取嫡长子
嫡子是家主和正妻所生的儿子,是家族中身份最尊贵的存在,因为正妻是明媒正娶的,而妾只是抬进家中的,实际上还是妾,正妻和妾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主仆的关系,子以母贵,正妻所生的儿子自然比妾所生的庶子要尊贵。而在嫡子中选择嫡长子则是为了避免争权。这种宗法制是在西周建国之后正式确立的,正是...

周朝为什么能延续八百年的江山?靠的是什么?
而其他朝代,深受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思想开放,只要吃不好就反,那是常事。况且陈胜大呼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平民百姓也有了当天子的想法。刘邦就是第一个平民百姓。所以汉武帝刘彻意识到问题根源就是思想过于开放,就让服务于皇权的儒家一家独大,其他思想要么消失,要么死!但是防民之口都防...

为什么周天子要依附于日益强大的诸侯
周代初期实行将土地和臣民封给子弟、功臣以建立诸侯国的制度。西周的诸侯有同姓、异姓之别。同姓即姬姓诸侯,在盟会时居于异姓的前面。异姓不少是曾与周王室有婚姻关系的,还包括褒封的前代后裔。在众多封国中,最重要的有卫、鲁、齐、宋、晋、燕等国,其国君地位较高。诸侯受封时要举行册封仪式,...

东周最后一位天子:在位长达59年,却无法阻挡东周的灭亡呢?
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到了公元前315年,姬延即位,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周赧王。作为东周最后一位天子,周赧王在位时间长达59年,成为周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不过,虽然多次努力,周赧王却还是...

西周为什么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一、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1、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

为什么说“春秋无义战”而不是“东周无义战”?
历学家说春秋无义战。这里的'义”是正义,这种说法是指周朝到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周朝的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被分封的众多诸侯国要对周朝天子负责,要定期纳贡,要听从周天子调遣防御外来侵略。所以,历史上都把春秋时代前为共同维护周朝的安全所发生的战争为正义之战。但是到了春秋时期,周室...

春秋时候的周朝,诸侯,大夫,伯,子都是什么?爵位?官职?名称?
春秋时候的周朝,诸侯,大夫,伯,子都是什么?爵位?官职?名称? 资治通鉴卷一,威烈王。这里有王。这里的王是天子吗?初命晋大夫xx,yy,zz为诸侯。这里有晋。这里的晋和周是什么区别?诸侯是什么?大夫是什么?智宣子,智襄子,韩康子,智伯这里的... 资治通鉴卷一,威烈王。这里有王。这里的王是天子吗?初命晋大夫...

周朝为什么自降为天子
周朝自降为天子是因为周朝前的朝代都是由天界的“神”来管理的,而周朝的天子是天界的“神”投胎转世来的,所以周朝就直接自降为天子。简单来说,以周代商,就是人界的神和天界的神达成的协议。人界的神被召上天界,天界的神投胎转世成人界的天子,代天界掌管人界,直接阻碍人类继续成神。人界没有...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7246036815: 孔子为什么要恢复西周制度?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想???? -
秦胞复方: 到春秋时期,西周宗法制度遭到破坏,整个社会陷入混乱和无序状态.孔子认真研究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认为周礼是最完美的.他非常憎恨“天下无道”的乱世,决心重建文武周公的事业.为实现“天下有道”的理想,孔子积极谋求出仕...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7246036815: 为什么孔子想回复西周的分封制 -
秦胞复方: 来源于孔子的“克己复礼”的主张.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为西周之礼.孔子一生所追求恢复周礼的主张,是因为孔子心中的“礼”依附于周礼而存在.从个人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到国家恢复西周礼制.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7246036815: 为什么孔子维护周礼 -
秦胞复方: 因为在孔子所处的那个年代是在周礼之后礼崩乐坏的时期 孔子认识到了其中的利害 所以要维护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7246036815: 孔子反对“铸刑鼎”,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西周的什么 -
秦胞复方: 孔子反对“铸刑鼎”,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西周的维护西周的礼(等级尊卑),维护奴隶制.公元前 513 年, 晋国铸造铁鼎, 并在鼎上铸上范宣子所制定的 刑书” 公之于众, “刑书” 公之于众, , 这件事引起孔子的责难. 孔子说: 晋国将因为这次铸刑鼎而灭亡了.原因是铸造刑鼎,让老百姓从鼎上就能看到法律条文了, 孔子说: 晋国将因为这次铸刑鼎而灭亡了.原因是铸造刑鼎,让老百姓从鼎上就能看到法律条文了,他们 “ 还能再尊敬那些贵人?贵贱等级没有了,还怎么治理国家呢?”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7246036815: 孔子为什么崇拜周公? -
秦胞复方: 周公是孔子心目中的圣人.孔子一生维护并致力于恢复西周的礼乐文化和礼乐制度,收集整理并传播西周以来的文化,而孔子最向往的社会制度也是西周时的社会制度,而这些文化制度的总策划师就是周公,所以孔子崇拜周公,视周公为圣人,并且经常梦见他.而在孔子晚年,他身体不好时才会哀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吴不复梦见周公.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7246036815: 为什么孔子要沿袭周朝旧礼? -
秦胞复方: 因为当时礼崩乐坏,诸侯势力做大,威胁了中央和王权,社会动荡.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王权的权威,孔子提出了“礼”的学说.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7246036815: 为什么孔子要沿袭周朝旧礼 -
秦胞复方: 因为夏商时代太久远,但从杞国和卫宋的遗风是很看清两朝的礼教制度.另外,孔子认为三朝历法有承袭、周礼也是法商,所以采用周礼.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7246036815: 孔子为什么要提出复周礼 -
秦胞复方: 春秋时期,诸侯混战,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孔子希望通过恢复周礼,重建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以此来维护原有的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稳定社会,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7246036815: 孔子为什么要推崇周朝礼乐制度 -
秦胞复方: 孔子的儒家思想讲究仁爱、伦理、修己、道义、理性、中和、学习、重教育,这些都与“礼”息息相关.孔子极重视礼教,认为人应当严格遵守礼数,统治者若“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被统治者“不学礼,以无立”.他用仁爱伦理的态度来看待音乐,评价六代乐舞中的《大武》为“尽美矣,未尽善矣”,对其中充斥的暴力内容给予否定.只有尽善的音乐才能挖掘出尽美,而尽善则要靠礼来修养.孔子的“重教育”将其礼乐思想教授于人然后保留延续下来.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7246036815: 孔子的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
秦胞复方: 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成为东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以孔子为代表创立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构成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