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 50—70年代以来的文学思潮与理论论争线索,并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投稿:典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现代文学史历年试题及答案~

[动态ppt制作]中国现代文学史,细数那些能被历史记住的作家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人生必读的文学作品。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1949-1992),陕西省清涧县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被过继给伯父,他曾经务农,并在农村小学做过一年的民办教师,随后又回到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边劳动、边工作、边学习,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并尝试着写了一些习作。在1973年,路遥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了延安大学,毕业后,他先后来到陕西省文艺创作研究室、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相继在《陕西文艺》编辑部和《延河》编辑部任编辑。
他创作的中篇小说《人生》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来还被作者本人改编成了电影剧本并搬上银幕。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荣获国内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的文学地位。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作为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问广阔背景上,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既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读来严峻悲壮、真切动人。
在中国文学史上,《平凡的世界》具有某个方面的代表性意义:即以研究者和文学史所代表的学术界与评论者和读者大众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观点分歧。该作甫一出版,就得到了评论家们非常明确的肯定,很快又获得由政府颁发、评论界主持的权威奖项——茅盾文学奖,可以说是得到了文学评论界的最高荣誉;同样,读者对《平凡的世界》也有普遍的认可,该作刚问世时读者的反应非常热烈,一些电台和报纸进行了转载与转播,并组织听众与读者讨论。而且,这种热情一直延续不断,在近几年进行的多次读者调查中,《平凡的世界》的受欢迎程度在中国当代文学类、甚至在整个中国文学类中都名列前茅,不少大学生更是将该作列为自己最喜欢和最珍爱的文学作品。这样的阅读热情在中国新文学的接受史上是不多见的。
然而,与评论界和读者意见截然相反,学术界始终没有给予《平凡的世界》以明确的肯定,当代文学研究者中很少有人谈论这一作品,更缺少对作品的深入研究和积极评价。以至于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的各种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几乎没有一部给予《平凡的世界》以重要位置,不少重要的文学史著作(如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王庆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当代文学》)甚至根本没有提及该作品,也没有提及作者路遥。
《平凡的世界》不是像张恨水、琼瑶、金庸式的通俗文学作品(即使是它们,近年来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而是绝对属于正规的严肃文学,因此,对它评价的严重分歧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学者和文学爱好者也表示了自己的困惑和追问。应该说,《平凡的世界》不完美但也远非一无是处,在人们对它颇为极端的褒扬和贬斥中,折射着时代文化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多元格局,也蕴涵着价值趋向和批评姿态上的一定问题。《平凡的世界》的评价现象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这一现象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学史写作的认识。
评价一种文学现象的基础是看作品本身。应该说,《平凡的世界》能具有如此广泛而持续的影响力,自有其不可忽略的优点。它最突出的长处,在于对现实生活(具体说就是对社会变革时代的乡村大众)的热切关注。路遥是一个来自于农村、也始终关注农村的作家,《平凡的世界》和他的另一部作品《人生》在读者大众中(尤其是在农村青年中)都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就是因为它们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广阔现实,尤其是揭示了在这个农村社会中最深刻而彻底的变迁中,农民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追求精神——这种精神的表现是现实的,但其底蕴则是几千年中国农民始终屈服在社会的底层的顽强身影。路遥对农民表示了真正的理解和同情,也部分地揭示了现实的冷酷和艰辛。
与这一关注相联系的,是《平凡的世界》对书写对象——农民强烈而真诚的爱心,并将这一感情毫无保留地融入作品中。正如路遥自己所说的:“作为正统的农民的儿子,……我对中国农民的命运充满了焦灼的关切之情。我更多地关怀着他们在走向新生活过程中的艰辛与痛苦,而不仅仅是达到彼岸后的大欢乐。” 《平凡的世界》投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并且以无保留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对读者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作品经常将作者的感情和思想融注在人物性格和思想中,并对人物的命运和生活表现出深切的关怀。作品的主人公孙少平兄弟在得到作者特别的理解和关注之余,他们的口中也经常表达出对人生的深刻思索:“我们活在人世间,最为珍视的应该是什么?金钱?权力?荣誉?是的,有这些东西也并不坏。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温暖的人情更为珍贵——你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的美好,莫过于这一点了。” 这可以说是人物的语言,同时也是作者的心声,二者的思想情感交融到了一起。客观来说,这一方法的艺术效果有利有弊,但它对于读者的感染力却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客观化写作正成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创作潮流的时候,这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创作展示出自己特别的艺术效果。
正是这两点,使《平凡的世界》赢得了众多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认可,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90年代进入高峰的中国社会变革,是中国农村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也许除了封建时代的各次农民起义,但那毕竟是动乱时代的产物,而且广大农民承担的也主要是炮灰的角色),像高加林、孙少平、孙少安这样渴望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彻底地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命运的农村青年,实在是难以数计。当前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们,属于这种类型的应该也占到大半。如果说《人生》中高加林的困惑和失败更多只是加深他们的理性思考的话(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人生》在当代农村青年中获得的共鸣就不如《平凡的世界》),那么,《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兄弟的挣扎和成功则成为了他们的精神缩影,也成了他们的信心源泉。共同的生活道路,共同的命运选择,使这些读者自然地喜爱《平凡的世界》,像关注自己生活一样关注人物的起落与悲欢。
而且,《平凡的世界》的价值并非完全局限在现实本身,它也具有某些超越现实关注的意义,像作品表现的激情和理想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因为当下的中国文学中,表现琐碎卑微生活的作品占据了绝对的市场,张扬理想、充满激情的作品很难找到,但是,生活是不可能缺少理想和激情的照耀的,当前的文学状况,很容易让那些渴望逃出生活的平庸和麻木的读者感到失望(最典型的是年轻大学生,他们正处在对生活有所幻想也有所希望的年龄,从本能上就会排斥那种缺乏理想精神的作品),对《平凡的世界》表示认可和欢迎。
最后,我们还应该提到《平凡的世界》所采用的创作方法——传统的现实主义方法。在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异化和畸变之后,现实主义方法已经为80年代后的大多数作家所不屑,但路遥运用这一方法,却取得了成功。像在现实生活的客观描摹方面,在对乡土乡情魅力的展现方面,《平凡的世界》表现出了认真的追求,也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一点,固然能强烈感染那些来自农村却又到城市中讨生活的读者们,使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浓郁的思乡情绪,抚慰他们漂泊异乡的心灵,同时也能给城市青年读者一种新鲜感,在欣赏到乡村异域风情美的同时,也了解到更丰富的生活世界。
上述特点,是《平凡的世界》受到众多读者喜爱和关注的原因,也如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它同时及之后的许多其他创作的不足,折射出对它表示忽略和冷漠的当代文学史界在评价观念上的某些误区。
相信读完此书,任何人都会颇有感叹世事苍桑、人海茫茫之情,正象路遥在后记中写道“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
《平凡的世界》版本颇多,均可阅读,其中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最佳。

50——70年代中期文学思潮
第一次文代会,建国初期三次文艺思想斗争,五、六十年代的文艺政策调整
了解建国——70年代中期的文学思潮,掌握“双百”方针及文艺政策调整的三次会议,能运用文艺理论分析重大文艺思想斗争

第二章 50——70年代中期小说
50——70年代小说发展概况,杨沫、柳青、茹志娟、王蒙、赵树理小说代表作及特色
了解50——70年代小说的发展特点,并能运用文艺理论研究分析作家作品

第三章 50——70年代中期诗歌
建国——70年代诗歌发展轨迹,贺敬之、郭小川、闻捷的诗歌代表作及特色
了解诗歌发展概况,能运用文艺理论分析作家作品

第四章 50——70年代中期散文
50——76年散文发展概况,杨朔、秦牧、刘自羽散文代表作及特色
了解本时期散文发展情况与不足,能运用文艺理论分析作家作品

第五章 50——70年代中期戏剧
50——70年代戏剧发展概况,田汉、郭沫若的历史剧,老舍戏剧代表作及特色
了解本时期戏剧发展情况,能运用文艺理论分析作家作品

发你邮箱了亲= =注意查收= =


相山区15285399203: 当代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
肇磊聚维: 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文学,相对于中国内地50~70年代的文学来,它的变化及取得的成就毫无疑问是巨大的.这种变化、成绩,自然表现在作家、诗人数量,文学书籍、刊物数量的大幅度增加,表现在国家对文学管理制度的某种改善等方面,但最...

相山区15285399203: 论述革命通俗文学的叙事及其规则 -
肇磊聚维: 在上世纪50—70年代的“当代文学”中,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与农村题材小说一起被视为创作数量最多、并且“达到的艺术水平”也最高的两类作品之一①.由于其在当代文学建构中占据的重要...

相山区15285399203: 50~70年代的革命题材小说都有哪些? -
肇磊聚维: 《青春之歌》、《红旗谱》、《姑苏春》、《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红灯记》、《沙家浜》、《野火春风斗古城》.

相山区15285399203: 现代和近代哪个近些???? -
肇磊聚维: 近代,从1840到1919 现代,从1919到1949 当代,从1949年至今 这是中国文学的时代划分 并不是历史领域的划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42791.html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有一个问题...

相山区15285399203: 20世纪60年代中国文学史的资料
肇磊聚维: 【参考书】 《中国当代文学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中国当代小说史》金汉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赵祖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99个词》南帆主编2003年

相山区15285399203: 50~70年代的革命题材小说都有哪些?说名字就可以哈,列出六七部作品就可以啦 -
肇磊聚维: 保卫延安 苦菜花 野火春风斗古城 林海雪原 吕梁英雄传 红旗谱 红岩 铁道游击队 红日 播火记

相山区15285399203: 谈谈50到70年代,文学思潮一体化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
肇磊聚维: 五四新文学以来的多元化格局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一体化表现:思想方面高度的统一性、队伍方面高度的组织性、艺术方面高度的规范性. 手机UC浏览器用户,打字辛苦,一点鄙见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若采纳更不胜感激.

相山区15285399203: 为什么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了我国独尊的文学思潮? -
肇磊聚维: 作者:文淡风清浅谈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所谓文学思潮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空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文化、经济等领域中发生了变革;或在外来思潮的影响下,在文学艺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