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的起源历史 张姓图腾 张姓有哪些名人 张姓知识

作者&投稿:厍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张姓始祖的张姓来源主要有三~

百家姓:河南“张”氏与山西“张”氏是一个始祖

  张姓家谱文献目录(七)
湖南宁乡·沩宁宠塘张氏续修支谱十七卷末一卷 藏地:湖南省图书馆(存五卷又一部存二卷) (民国)张大泽 张大瑶等修 张干春张云秒等纂 1923年冠英堂活字本
湖南宁乡·沩宁水口先儒裔张氏七修谱十二卷 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
(民国)张荣寅 张荣坤等撰修 1924年四益堂刻本十 二册
湖南宁乡·沩宁汤溪张氏九修族谱十六卷 藏地:湖南省图书馆
(民国)张朝乐主修 张朝俊纂 1924年源远堂活字本十 四册
湖南宁乡·长桥张氏六修支谱九卷首一卷 藏地:湖南省图书馆(存卷首) (民国)张溢东纂序 1933年孝友堂活字本。

张姓是我国当代第三大姓,相传出自黄帝,是黄帝第五子挥的后代。据明嘉靖年间张浚等纂修的《张氏统宗谱.得姓郡望》称。「吾张氏得姓者,自轩辕黄帝第三妃彤鱼氏之子曰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国于青阳,后改清河郡,此张氏得姓之由,而望清河郡者独最。」这是说,张氏得姓于黄帝之子挥、母名彤鱼氏。挥因发明弓箭,被任命为弓正(官名)。弓正亦即弓长,二字相合,正是「张」字,这样便有了张姓。此后,挥的后代世居清河郡(今山东临清),而清河也就成了张姓的一大郡望。

张姓因为是大姓,来源众多,分布广泛。其郡望除上述一支外,又有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百忍、金鉴等多支。相传唐代有张公艺一家,九世同居共财,远近称颂。事情传到唐高宗那里,高宗亲自前来探望。高宗向他询问保守家业、和睦宗族的诀窍,他只写了100多个「忍」字作为回答。高宗从中悟出了治国齐家的大道理,深为感动,心满意足的起驾回宫。此后,张公艺家族为了纪念这次有意义的探访,便以「百忍」作为自己家族的徽号。另据唐代典籍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群臣为玄宗祝寿,多献奇异珍宝,只有宰相张九龄献上一部名为《千秋金鉴录》的书籍。他在书中详细论述了古今兴亡之道,意在规劝玄宗应在天下太平之时记取历代兴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永保社稷。事后,玄宗对他这份贵重的礼品十分珍视,还专门下诏进行表彰。从此,张九龄的族人也引以为荣,开始以「金鉴」为堂号。

张姓在汉代就已发展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姓,至唐代又名列天下10大姓之一。明代时,张姓人已遍布全国的1113个县中,其覆盖率占全国州县总数的93%以上,如今已是一个拥有数千万人口、分布遍及世界许多地区的中华大姓。

从古到今,张姓中共出了63位宰相,56位将帅。此外,如思想家张载、张拭对儒家理论的贡献,佛学家僧肇(俗姓张)对佛教思想的升华,以及张天师的道教世家、张衡的地动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行(俗姓张)的子午线测量,等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另如张骞的交通西域、张居正的万历改革、张之洞的「中体」「西用」理论、张学良的兵谏抗日、张福林的太空探险等等、也都是功在当世、名垂青史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无不都是张姓人对历史和文化的重大贡献。 张姓起源

张姓是中华大姓之一。自古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张姓居首位。当代,据人口普查,国内外张姓人口逾

亿,略少于李姓、王姓,是我国第三大姓。

关于张姓起源,历代史书多有记述,且多是大家名著,其中.战国时期史官所著《世本》 (秦嘉谟辑补本)

曰: “张氏,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唐代史学家林宝,奉唐宪

宗诏命,在“穷究旧史”、“诸家谱牒无不参详”的基础上,撰成《元和姓纂》。该书对张姓起源的记述与《世本》

完全相同。此外,北宋欧阳修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南宋王应麟的《姓氏急就篇》、南宋邓名世的《古今姓氏

书辩证》、清乾隆朝重修的《张氏族谱·受姓渊源考》等等,这些史书,均和《世本》、 《元和姓纂》的记述基本

一致。《世本》、 《元和姓纂》关于张姓起源的记述,符合历史实际,明确了三大问题:一是明确了张姓的得姓始

祖是挥:二是明确了挥的身世,是黄帝之孙,青阳之子;三是明确了挥得姓的根本缘由是“观弧星始制弓矢”。

关于张姓得姓始祖是挥,历代史学家认识一致,只有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氏族三》中提出了“张姓始祖

解张说”。他说, “按晋国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也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解张所处的

时代在春秋时期.早在西周宣王时代就有一位叫张仲的人,以孝友著称。《诗经·小雅·六月》: “侯谁在关,张

仲孝友”即是歌颂他。所以.郑樵关于“张姓始祖解张说”不是“不可疑也”,而是根本不能成立!关于挥为“黄帝

之孙、青阳之子”的记述,查阅古今史籍,虽有争议,但多持此说。春秋时代史学家左丘明著《国语·晋语》曰:

“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二人同为姬姓,二人同为己姓),姬、己、酉、祁、滕、箴、任、

荀、僖、姞、儇、依是也。” 《国语》是我国最古老的史书之一。《国语》关于黄帝之子得姓情况的记述,是我们

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经典记载,颇具权威性。从这段记述可以看出:黄帝之子所得十二姓中没有张姓,事实上排除了

挥是“黄帝之子”,自然承认了挥是“黄帝之孙”,也排除了“张”是黄帝赐姓说。因为.挥得姓的根本缘由是他首

创弓矢,这在当时的确是一项十分了不起的发明创造。挥如是黄帝之子,又有这么大的贡献,是不可能不予褒奖赐姓

的。关于挥为“青阳之子”说,历代多数史学家认识一致,只有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南宋王应麟《

姓氏急就篇》在青阳之前又加“少昊”二字是不妥的。因为,当时有两个青阳氏,一个是玄嚣青阳氏,一个是少昊青

阳氏。据当代族史研究成果:少昊是东夷族,非黄帝血脉,挥之父只能是玄嚣青阳氏。

当代民族源流学家何光岳先生关于“挥为玄嚣青阳氏之子”的论述.为研究张姓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著名族史

专家谢钧祥先生经多年研究考证,确认张姓起源于濮阳。根据他的这一研究成果,河南冬阳影视公司于1992年在张姓

起源地濮阳,摄制了中国百家姓系列片首集《张氏源流》,在河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播放,在海内外


凤县15150133217: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姓张的人是谁? -
计丽单硝:[答案] 据文献记载,张氏起源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其公认的血缘亲祖黄帝,是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以德经天地;以仁信治天下.黄帝之孙挥,就是中国张姓的最早的人物,即第一个姓张的人.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

凤县15150133217: 姓氏张的由来 -
计丽单硝: 张姓,现为全国第三大姓.最早出自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姬姓.是炎黄子孙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姓源自于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孙的挥公.因发明弓箭司弓矢之长(正),而赐姓挥公姓张于青阳(今河北清河).

凤县15150133217: 姓氏“张”的由来?和源头全国姓张的人数
计丽单硝: 张姓起源 张是一个象形字,整个样子像一个张弓欲射之人. 张,繁体字作眼,由弓和长左右相合而成,张姓人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时,都说成“弯弓张”,可见他们...

凤县15150133217: 百家姓张的来历 -
计丽单硝: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这支张氏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最早发源于尹城国的青阳,目口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祠附近,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 张姓是一个古老的...

凤县15150133217: “张”姓怎么来的
计丽单硝:行书-东晋-王羲之张姓起源 张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 1、出自黄帝之后代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箭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张姓图腾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世居云南的南蛮酋

凤县15150133217: 张这个字的来源我也不知道要怎么说,我急! -
计丽单硝:[答案] 关于张姓的始祖,历代史书中有如下记载:“黄帝第五子清阳生辉,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见《... 新加入的这两支张姓,也是以黄帝为始祖的,均出自由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所建立的韩国和晋国.在韩国和晋国之中,有人以张...

凤县15150133217: 百家姓“张”起源于哪个朝代? -
计丽单硝: 张姓是华夏大姓之一,人口近一亿,中华张姓始祖是挥公.挥公得姓于帝丘(今河南濮阳),帝丘是张姓先民最早的祖居地,张姓源于濮阳,其他地方只能是流,是支脉.一、史籍及谱牒依据我们查阅有关张姓始祖挥公的记载见之于书的有17...

凤县15150133217: 张姓的来源20字 -
计丽单硝: 张最早是弓与矢的联合体.弓矢是自然而然联用的.张的来源如下: 张,繁体字作眼,由弓和长左右相合而成.张姓人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时,都说成“弯弓张”,可见他们是十分看重其姓氏构件中的“弓”的.从文字学上来看,“弓”对...

凤县15150133217: 张姓的来源50字 -
计丽单硝: 1、出自黄帝之后代挥.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 4、其它姓氏改姓张.详解: 1、出自黄帝之后代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