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无夜?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邸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话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翻译: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一、出处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二、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 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 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

哪个地方没有夜晚?那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了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这句话出自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抒发了贬谪的忧愁、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自我开解的旷达。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什么意思?
译文: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出自哪里?
出自宋代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什么意思
翻译: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一、出处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二、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翻译如下:翻译: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的出处是哪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一句如何理解
出处:宋代文学家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话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 ...
含义: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路 吾2人者 翻译
原文: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元丰六年(不可解释为1083年)十月...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前两句是什么?
出自:宋代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原句: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翻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下一句
参考: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出自宋代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南宫市1989182725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应该如何理解? -
藤适复方:[答案] 这两句话是不矛盾的.因为"何夜无月?"是问的时间,而"何处无竹柏?"问是地点.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二者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只存其一,在不在的时间和地点二者也可以同时存在,或者只存在其一的.所以说这两问不仅矛盾的,...

南宫市19891827253: 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这句话 -
藤适复方:[答案] 意思 哪一夜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向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

南宫市19891827253: 翻译句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藤适复方:[答案]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南宫市1989182725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
藤适复方:[答案] 闲人:赏月的闲适自得,人生不得志的悲凉. 两人:有友人相伴的慰藉,为只有一个朋友感到孤独

南宫市1989182725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翻译? -
藤适复方:[答案] 哪一夜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向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南宫市1989182725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路 吾2人者 翻译 -
藤适复方:[答案] 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一样清闲的人罢了.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不可解释为...

南宫市19891827253: 课本里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把全篇准确无误地发一下, -
藤适复方:[答案]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南宫市1989182725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后面是什么 -
藤适复方:[答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南宫市1989182725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话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藤适复方:[答案] 含义:哪一夜没有月亮?哪一处没有竹子柏树?只是少像我们这样清闲无事的人罢了. 表达了作者: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漫步的悠闲.

南宫市19891827253: 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藤适复方: 晚上的月,林中的竹柏常有,而我们俩在此悠闲地赏月观景却不常有; 意为:人不常聚却常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