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汉以来,中日交往的 历史

作者&投稿:阮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自秦汉以来中日交往历史~

汉晋偶有交流 隋唐拼命学习 明朝倭寇沿海

  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二个时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更主要的是隋唐时期。在唐代,胸怀博大、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中国就已经成批接受、礼遇来自日本的遣唐使、留学生(僧),使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达到了鼎盛时期,中国文化从此对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昨天,在西安举行的“唐代文物与中日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上,30多位来自中国和日本高校、文博单位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研讨。 中日两国历史、考古、文化、艺术领域的一流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唐代,以其灿烂的文化和包容的外交开启了与日本友好往来的新纪元,在国际交往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中日两国广泛的文化交流,特别是日本多次向中国派出大批的遣唐使、留学生(僧)后,使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达到鼎盛时期,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正是有这种雄厚的历史基础,中日两国的专家学者才在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今天中日两国人民了解那个光彩夺目的历史时代和解读当时的生活提供了学术支持。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其实基本上都是他们来参拜中国政府。

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

传说秦始皇时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出海,结果到达日本定居。
公元 57 年 (汉光武帝中元二年),日本列岛倭奴国遣使来汉通好, 光武帝 “赐以印绶”。 三国时期,日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统治时期,邪马台与曹魏和新罗建立友好关系,与曹魏的 使节往来不断。从 239 年 (魏明帝景初三年)起的8 年里,双方互相遣使 7 次,在古代中日关系史上是少见的。239 年,日本使节到洛阳,魏明帝授予卑弥呼 “亲魏倭王”称号。
魏晋南北朝时期,日本通过朝鲜半岛及其从中国沿海到达日本的中国人那里初步吸收了中国先进的技术、文化等。公元 3 世纪末,日本通过百济得到中国儒家的 《论语》和 《千字文》。
5 世纪,开始利用汉字作音符拼写日本语,称假名,而有些日本贵族已能熟 练地使用汉字写出漂亮的汉文。大约同时,佛教传入日本,对传播中国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摄取中国文化,以促进国内政治改革,日本圣德太子于公元607 年派小野妹子为遣隋使,谋求与隋朝建立对等的外交关系,从而一改从前那种单方面朝贡,请求中国皇帝册封的 “藩属”地位。在唐朝建立后日本改变从前主要通过朝鲜半岛输入中国文化的办法,直接向中国派遣使节 和留学生,大量摄取了中国唐朝的文化、政治制度和技术,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国文化,把佛教、儒学、建筑、美术、医学、文学等介绍到日本,为日本文化的繁荣进步和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巨大的贡献。在630—894 年间,先后派遣了 19 次遣唐使,实际渡海 15 次。遣唐使除大使、副使以外,随行人员多达 100 余人乃至200 余人,有时多至500 人以上。在随行人员中还有许多留学生和求法僧,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玄昡、最澄和空海等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这些人回国后对日本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吉备真备在唐留学 17年,精通儒学、天文和 兵法,回国后在太学教授三史、五经和律令等科目,他用汉字偏旁创造日本民族文字——片假名。后来空海又利用汉字行书体创造日本行书假名——平假名。阿倍仲麻吕 19岁入唐留学,改名晁衡,毕生致力于学习中国文化,73岁卒于长安。他精通诗文,与唐代大诗人李白、王维、储光羲等交往过厚,并深得玄宗皇帝厚爱,官至御史中丞,封北海郡开国公,食 3000 户,卒后赠赐潞州大都督。
与日本留学生和求法僧来中国的同时,也有不少中国学者、高僧东渡日本,弘扬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8 世纪中叶,年逾花甲、双目失明的中国高僧鉴真和他的弟子应邀东渡日本,他们不仅带去了佛教经典,创立日本律宗佛教;还传播了医药、建筑、雕刻、美术、书法等方面的知识,极大地丰富了日本文化。
由于日本积极汲取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在日本广泛传播,并且逐渐与日
本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为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奈良时代,日本仿
效唐代教育体制创立一套教育制度: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各置博士、
助教,教授经学、律令、文学、音韵、书法和算术等科目。同时由于吉备真
备和空海创造了日本假名文字,大大便利了文化的发展。奈良时代,日本皇族和贵族都通晓汉文和汉诗。奈良时代,中国佛教各宗大都传入日本,佛教获得很大发展。743 年, 在首都奈良建东大寺,地方各国建国分寺。随着佛教的发展,与佛教有关的建筑、雕刻、绘画、金银细工等工艺都有了飞跃的发展。奈良时代的日本,大力模仿唐朝。首都奈良就是模仿长安和洛阳修建的,布局整齐,结构划一。中央设大学寮,地方设国学,讲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学习中国医学,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 “汉方医学”,并设典药寮,培养医药人才。 《怀风藻》和《万叶集》是两部著名的文学作品。前者是用汉文写作的诗集,以五言诗居多。
不和谐的方面,唐高宗时唐朝军队灭百济,百济引日本海军与中国唐军战于白村江,结果百济、日本方大败。
中国宋朝时期日本继续从中国摄取文化、技术,日本逐渐摆脱了对中国文化的简单模仿,而是与日本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本民族文化。同时与中国的经济贸易也十分繁盛。
忽必烈灭宋前后,两度跨海进攻日本,结果大败。两国交恶。
明朝建立后,两国逐渐恢复友好关系。明朝中期后,日本在国内战争失败的武士来到中国沿海与中国海盗等勾结,形成倭寇,给中国沿海造成很大的灾难。


中日最早建交是什么时候
大夫这一称谓,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很为盛行,出使各国的使节对方常以大夫相称,战国时期或秦汉之际,因避战乱而移居日本群岛的汉族人民,对这称谓及其所反映的...他自己和汉政权保持着政治和经济即贸易的关系,并且以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和地处交通要道,控制日本群岛各倭人国家同中国的交往关系。这点,在《后汉书》...

寻求一些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资料
七、八世纪时的中国,即盛唐时代,阶级矛盾比较缓和,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和技术各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因此周围国家都派遣使节、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日本当时处于奴隶社会,封建制的萌芽已逐渐增长。7世纪以后随着和中国交往的增加,他们直接向中国派遣使团和留学生,学习中国的经验。743年,日本学问...

从身体装饰到尊卑标志,古代日本纹身,与秦汉、吴越文化有何联系?_百 ...
一直以来,中国北方容易胜于南方,秦吸收了吴越文化,实行车同轨书同文,更是文化层面上的大获全胜。或者说,一直以来,吴越人成为中原人的俘虏,而吴越俘虏断发纹身,渐渐地,俘虏与纹身联系起来,中原主动创造出墨刑进行标记。对日本来说,吴越人出海东渡,秦汉人经由朝鲜,汉人甚至能够与日本交流交往,双向...

历史简答题
1.秦时徐福东渡,传闻到了日本 东汉光武帝时,日本派使者来中国,光武帝赠以印绶。这枚金印上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 隋唐时,日本数派遣唐使来华,规模之大少者二百人,多者五六百人。明朝中期,倭寇犯海 清末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华 1971年,中日建交,邦交正常化 2.1960年岸信年内阁集体...

中日历史上的四次战争
第一次中日战争,唐破百济及日本援军之白江口大战(公元663年,唐高宗李治龙朔三年,日本天皇元智二年) 由于日本开化远晚于中国,当中国已经经过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隋而重入盛世唐朝时,日本才在5世纪初步完成了国内统一后形成了被中国史书称为“倭国”的统一国家,而统一后的大和——倭国,正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

两汉时期与朝鲜 日本 越南的积极交往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简答_百度...
两汉与朝鲜的密切往来 ①朝鲜与中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②战国纷争与秦汉之交时有许多中国人到朝鲜,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指马韩、辰韩和弁韩)曾多次派人赴汉。③秦汉文化对朝鲜文化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辰韩就有“秦韩”之称。两汉与日本的关系 ①徐福浮海东渡的传说,在中日两国都是从古流传...

有关中日关系的两个问题
1:a.唐朝时期,遣唐使。b.唐玄宗时,鉴真东渡。c.1972年,中日建交。2:a.明朝时期,戚继光抗倭。b.清朝时期甲午中日战争。c.抗日战争。根据初中历史书来的。书上没有的就没写。我实在是想不出来了。看初中历史书翻腾翻腾把。

归化人的移民历史
宋明时代遣唐使于公元895年废止后,一直到元朝,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趋于冷淡,官方往来基本停止,大规模有组织的大陆归化人移民浪潮也基本结束。有据可查的是...归化人 的社会贡献秦汉以来,由于天灾、战祸的影响,黄河流域的汉族人民不断地向江南、东北地区移居。魏晋时期,移居东北地区的汉族人民又进入乐浪和带方二郡,...

从秦朝到东汉出现哪些著名人物?
徐福(生卒年不详)字君房。秦时有名的方士。以求仙药为名东渡日本,在九洲岛等地向日本土著居民传播秦朝先进的农耕知识、手工业技术及文化,开创了中日友好交往的崭新篇章。传日本有徐福之墓。徐福东渡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新篇章。伏生(约前260—前161)名胜,秦汉之际的经学大师,秦时为七十博士...

求一篇历史论文:中国古代对外经济交往 600~800字
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的鉴真为中日友好交往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印度半岛的天竺与中国的交往以佛教为纽带。贞观时, 天竺一再遣使来唐, 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中国创的十进位记数法推动了天竺数学的发展。玄奘和义净在中印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和谐 中亚一些国家同隋唐往来密切, 一再遣使前来, 和谐带来...

乌兰察布盟19617188318: 有秦汉以来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吗?快些!越多越好.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
比贩复方:[答案] 秦朝就有,徐福东渡;汉朝日本派遣使者来朝汉南北朝时期,日本开始使用中国文字,中国佛教文化传入日本.日本遣使频繁.隋时,遣使,派遣留学生.唐代,留学生、遣唐使.鉴真东渡宋: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发达,僧侣频繁往返.明代,...

乌兰察布盟19617188318: 中日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都有哪些 -
比贩复方:[答案] 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二个时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乌兰察布盟19617188318: 中日友好往来的史实 -
比贩复方: 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二个时期为魏...

乌兰察布盟19617188318: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
比贩复方:[答案] 隋朝,日本派遣隋使 唐朝,日本拍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 鉴真东渡日本.

乌兰察布盟19617188318: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史实有那些? -
比贩复方: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主要是在唐朝①中日之间的来往: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学习等.②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仿唐制进行改革;依照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文字.在建筑式样上模仿唐朝的风格;保留着唐朝的风俗习惯.③在文化交流方面: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和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④经济交流:唐朝和日本贸易频繁.

乌兰察布盟19617188318: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
比贩复方: 汉册封日本国王,有文物“汉委奴国王印”------汉朝 鉴真东渡,传播佛教文化-----唐朝 日本留学生进入长安学习汉法------唐朝

乌兰察布盟19617188318: “中日两国有这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最早始于何时? -
比贩复方: 秦朝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去海上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传说就是到了日本,以后唐朝、明朝都有交往,算到今天有两千多年了.

乌兰察布盟19617188318: 历史书上说中日交流最早在汉朝,我想知道是什么事件 -
比贩复方: 中日交流始于汉朝 东汉光武帝 公元1世纪时,班固所著《汉书》在《地理志》中提到“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即指日本南部九州岛上的人民.据《后汉书》记载,公元57年(光武帝中元2年),日本和中国即开始交往,光武帝赐以印绶.18世纪,在九州北部福冈发掘出的金印上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此印收藏在福冈市博物馆),从实物上证明一千九百年以前中国和日本已建立了密切关系.

乌兰察布盟19617188318: 列举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比贩复方: 汉委奴国王印 唐遣唐使、佛学交流什么的

乌兰察布盟19617188318: 古代中日两国有哪些友好交往历史事件 -
比贩复方: 唐朝时日本向中国派遣 遣唐使 学习中国文化 中国僧人鉴真东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