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墓地在哪?

作者&投稿:林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操的墓穴真正的位置在哪?~

本视频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国时代魏国的开创者曹操,是个争议极大的人物。他生前没有作成皇帝,死后才被追封为魏武帝。陈寿写的《三国志》称誉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而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却称他为“汉赋”、“奸雄”。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三国戏,也把他刻画成一个大白脸的奸臣形象,使他成了个妇孺皆知的人物。
曹操晚年曾为自己安排过后事,《三国志》中写他临死前两年下了一道命令,叫人为他在西门豹祠西边高原上的瘠薄之地建造一座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意即陵墓要建在高地上,地面上不要堆起高高的坟头,也不要做什么记号。《三国志》还讲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死于洛阳。
二月,葬于高陵。这高陵可能就是指西门豹祠西原上已建造好的寿陵。而《三国演义》中讲到曹操临死时的遗嘱却有另一种说法,他叫人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72座,不让后人知道他的遗体葬在什么地方,怕有人去掘他的墓。
《三国演义》虽然是部小说,但是它主要是根据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写的,只是做了些文学加工,内容是七分纪实,三分虚构。那么它对曹操死后的陵墓记载,就不能不考虑到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这样,对曹操陵墓的记载便有了不同的说法:一是西门豹祠西原上,号称高陵;一是彰德府讲武城外,有疑冢72座。
要想弄清曹操的陵墓究竟在哪里,首先应当弄明白西门豹祠和彰德府的所在地。历史上有西门豹治邺的记载,所以西门豹祠一定是在邺城,即曹操被封为魏王时的都城,也就是今天河北与河南交界处的临漳。而彰德府,其实在三国时并没有这个地名,它是金朝时才有的,即今天河南与河北交界处的安阳市。临漳与安阳,今天分属于河北河南二省,是紧挨着的。古代还没有分省的时候,那两个地方多数时候称为邺城,到金朝则称彰德府。说来说去,邺城和彰德府其实是一个地方。
因为西门豹治邺给邺城一带的老百姓带来了很大好处,所以今天临漳一带,也包括今天的安阳市一带,有许多西门豹祠。
按照《三国志》中的说法,曹操的陵墓是在西门豹祠的西原上,但究竟是哪一所西门豹祠却很难确定,因为那是一座“不封不树”,什么记号也没有的陵墓,要想找到它是很难的。
有人认为曹操虽然在生前规定他的陵墓“不封不树”,但是他的儿子曹丕等人安葬他的时候,为了上坟祭祀的需要,不可能一点记号也不做,难道把他埋了以后就什么也不管了?这恐怕有些不近情理,也不符合中国人“慎终追远”的孝道。
《三国志》明确记载曹操的陵墓称为高陵,即使“不封不树”,但在地名上也许会留下叫高陵的村庄。如果能对今天临漳、安阳一带的新旧地名进行一次深入的挖掘和普查,也许可以找出一些关于曹操陵墓的线索。
那么彰德府讲武城究竟有没有72疑冢呢?在今天临漳县三台村以西八里处,确实有个地方叫讲武城,有人认为那可能就是《三国演义》所说的彰德府讲武城。从那里向西一直到磁县,也就是今天安阳市北郊的丰乐镇一带,的确有许多像小山头那样的大土堆,当地有人叫它们“曹操坟”。这些可能就是所谓的72疑冢。从前有人盗掘过其中的几座,也的确挖掘出了一些墓碑之类的东西,但是那些都是北魏和北齐时代的王公大臣的坟,比曹操晚了二三百年。如果那些大土堆原先的确是曹操的疑冢,是后来被北魏、北齐的王公大臣坟上筑坟,加以占领,那么不知当年他们坟上筑坟时是否深挖过,有没有在其中的一座挖掘到曹操的遗体或其他与之有关的随葬品之类。查遍北魏北齐的史书,不见有这方面的记载。
也有人认为曹操生前叫人修72座疑冢,是故意布下的迷魂阵,很可能72座疑冢都是空的,曹操的遗体则葬在另一个秘密的地方。足智多谋的曹操不可能想不到,如果他葬在72疑冢中的某一座之中,那么后人把72疑冢全都挖开,不就找到他的遗体了吗?看来曹操决不会这么傻。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到讲武城至丰乐镇一带的曹操72疑冢处凭吊,并想对曹操的陵墓进行探索和考察,但是都没有什么收获。曹操曾有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生前多次设下计谋,欺骗了许多人,到死时居然还设下这样诡秘的计谋,不让后人知道他的陵墓在哪里,从这里足可以看出曹孟德狡猾、多疑、攻于心计的性格特点。

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
加入日期:2005-09-02
--------------------------------------------------------------------------------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罗贯中描写成了一个生性多疑的枭雄,为防百年之后陵墓被盗或被仇家毁坏,临终前,遂命令下属为自己建造疑冢72座。随着时间的流逝,本就显得扑朔迷离的曹操墓愈发湮没无闻,而近日,河北省的历史、考古学者们通过大量史料考证、实地勘察后,将曹操墓锁定在河北省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讲武城乡西部,以及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约5平方公里范围内。
亲手修建了铜雀台的曹操对铜雀台及铜雀台所在的邺城有着特殊的感情,其后半生的许多政治、军事、文学活动都是在这里进行的。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可能是预感到自己寿数将尽,他特地颁布了一道《终令》,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西门豹即战国时期魏国的大改革家,其投巫治邺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是曹操毕生十分景仰的人物,让自己的墓地与西门豹祠比邻而居是其心愿。西门豹祠在今河南河北界桥东一公里处,其“西原”上即今邯郸市辖磁县讲武乡西的丘陵地带。这里东居铜雀台仅十几里。然而,由于曹操生前大力提倡薄葬,多次提出“以高为基,不封不树”、“无藏金玉珍宝”。其子曹丕也忠实执行了这一遗嘱。由于曹操不肯为自己的陵墓多费银钱,所以,他死后只过了几年时间,陵上的祭殿就已经损坏了。由于没有贵重的金银珠宝等随葬物品,盗墓贼都懒得“光顾”,再加上此后的烽火战乱、朝代更替,曹操墓地从此无人能知晓了。据史料考证,唐代之前,曹操墓地的具体位置还是确定无疑的,这一点有唐太宗李世民经过其墓地时所做祭奠文章为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宋以后,曹操墓的准确位置就少有人知道了。宋以后,由于中国社会的正统观念渐盛,曹操的脸谱越来越白,成为狡诈多疑的奸雄典型。关于其在此地设疑冢之说也兴起。连对曹操十分尊崇的一代改革家王安石也相信了这种说法,他在游铜雀台遗址时作了一首《疑冢》诗,写到“青山如浪入漳州(此处应指临漳),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麒麟埋没几春秋”。到明代《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曹操被刻画成一个著名的反面人物,谋夺汉室帝祚,设立72疑冢,成了一个生前欺天、死后欺人的阴险狡诈的人。对此大加渲染,并首次以文学性的语言提出“曹在邺西建七十二疑冢之说”。应当说这种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在这一带自三国之后出现了许多的高大墓冢,并时有盗墓者盗出王侯用品。因此,直到1956年,河北省政府还在正式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对此冠以“磁县七十二疑冢”之名。千百年来有许多人力图揭开这一疑冢之迷,宋代文人俞应符甚至想出了一个"高明"的笨拙办法,他在《曹操疑冢》一诗中写到“生前欺人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焉有余智到垄丘。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葬君尸。”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建设的需要,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对这些疑冢进行了系统的文物普查和征集,对需抢救发掘的进行了科学的考古发掘,终于揭开了这一疑冢之迷:这些疑冢并非曹墓,而是南北朝时代东魏、北齐的王公贵族墓葬群。而且其数量也不是72座,而是134座。为此,1989年国务院正式确定将这一墓群更名为“磁县北朝墓”,并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操主张丧事从简,并身体力行,却被后人误认为耗费巨资为建起72疑冢,成了他阴险狡诈的一个重要佐证。但曹操真正的墓地在哪里呢?在民间有主要有四种传说:
第一种曹操生前在邺城西面,现今的河北省磁县境内,建造了72座疑冢。
第二种曹操葬于水下,他在漳河的河底铺设暗道巧立机关,以防盗墓。
第三种曹操死后没有葬于邺城,而是埋在了河南省中部的许昌城外。
第四种曹操葬于邺城的铜雀台等三台之下,就是现今的三台村。
在这四种说法中,第二、第四种说法最离奇,邺城当地曾有民谣:漳河水,冲三台,冲塌三台露出曹操的红棺材,但这种说法始终没有找到考古依据。而清代野史中记载的一渔夫发现漳河底有一大石板,石板下则有石门,石门内的石床上所卧尸体就是曹操的记载,至今也没有找到相关的证据

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
加入日期:2005-09-02
--------------------------------------------------------------------------------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罗贯中描写成了一个生性多疑的枭雄,为防百年之后陵墓被盗或被仇家毁坏,临终前,遂命令下属为自己建造疑冢72座。随着时间的流逝,本就显得扑朔迷离的曹操墓愈发湮没无闻,而近日,河北省的历史、考古学者们通过大量史料考证、实地勘察后,将曹操墓锁定在河北省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讲武城乡西部,以及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约5平方公里范围内。
亲手修建了铜雀台的曹操对铜雀台及铜雀台所在的邺城有着特殊的感情,其后半生的许多政治、军事、文学活动都是在这里进行的。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可能是预感到自己寿数将尽,他特地颁布了一道《终令》,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西门豹即战国时期魏国的大改革家,其投巫治邺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是曹操毕生十分景仰的人物,让自己的墓地与西门豹祠比邻而居是其心愿。西门豹祠在今河南河北界桥东一公里处,其“西原”上即今邯郸市辖磁县讲武乡西的丘陵地带。这里东居铜雀台仅十几里。然而,由于曹操生前大力提倡薄葬,多次提出“以高为基,不封不树”、“无藏金玉珍宝”。其子曹丕也忠实执行了这一遗嘱。由于曹操不肯为自己的陵墓多费银钱,所以,他死后只过了几年时间,陵上的祭殿就已经损坏了。由于没有贵重的金银珠宝等随葬物品,盗墓贼都懒得“光顾”,再加上此后的烽火战乱、朝代更替,曹操墓地从此无人能知晓了。据史料考证,唐代之前,曹操墓地的具体位置还是确定无疑的,这一点有唐太宗李世民经过其墓地时所做祭奠文章为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宋以后,曹操墓的准确位置就少有人知道了。宋以后,由于中国社会的正统观念渐盛,曹操的脸谱越来越白,成为狡诈多疑的奸雄典型。关于其在此地设疑冢之说也兴起。连对曹操十分尊崇的一代改革家王安石也相信了这种说法,他在游铜雀台遗址时作了一首《疑冢》诗,写到“青山如浪入漳州(此处应指临漳),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麒麟埋没几春秋”。到明代《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曹操被刻画成一个著名的反面人物,谋夺汉室帝祚,设立72疑冢,成了一个生前欺天、死后欺人的阴险狡诈的人。对此大加渲染,并首次以文学性的语言提出“曹在邺西建七十二疑冢之说”。应当说这种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在这一带自三国之后出现了许多的高大墓冢,并时有盗墓者盗出王侯用品。因此,直到1956年,河北省政府还在正式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对此冠以“磁县七十二疑冢”之名。千百年来有许多人力图揭开这一疑冢之迷,宋代文人俞应符甚至想出了一个"高明"的笨拙办法,他在《曹操疑冢》一诗中写到“生前欺人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焉有余智到垄丘。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葬君尸。”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建设的需要,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对这些疑冢进行了系统的文物普查和征集,对需抢救发掘的进行了科学的考古发掘,终于揭开了这一疑冢之迷:这些疑冢并非曹墓,而是南北朝时代东魏、北齐的王公贵族墓葬群。而且其数量也不是72座,而是134座。为此,1989年国务院正式确定将这一墓群更名为“磁县北朝墓”,并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操主张丧事从简,并身体力行,却被后人误认为耗费巨资为建起72疑冢,成了他阴险狡诈的一个重要佐证。但曹操真正的墓地在哪里呢?在民间有主要有四种传说:
第一种曹操生前在邺城西面,现今的河北省磁县境内,建造了72座疑冢。
第二种曹操葬于水下,他在漳河的河底铺设暗道巧立机关,以防盗墓。
第三种曹操死后没有葬于邺城,而是埋在了河南省中部的许昌城外。
第四种曹操葬于邺城的铜雀台等三台之下,就是现今的三台村。
在这四种说法中,第二、第四种说法最离奇,邺城当地曾有民谣:漳河水,冲三台,冲塌三台露出曹操的红棺材,但这种说法始终没有找到考古依据。而清代野史中记载的一渔夫发现漳河底有一大石板,石板下则有石门,石门内的石床上所卧尸体就是曹操的记载,至今也没有找到相关的证据

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
加入日期:2005-09-02
--------------------------------------------------------------------------------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罗贯中描写成了一个生性多疑的枭雄,为防百年之后陵墓被盗或被仇家毁坏,临终前,遂命令下属为自己建造疑冢72座。随着时间的流逝,本就显得扑朔迷离的曹操墓愈发湮没无闻,而近日,河北省的历史、考古学者们通过大量史料考证、实地勘察后,将曹操墓锁定在河北省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讲武城乡西部,以及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约5平方公里范围内。
亲手修建了铜雀台的曹操对铜雀台及铜雀台所在的邺城有着特殊的感情,其后半生的许多政治、军事、文学活动都是在这里进行的。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可能是预感到自己寿数将尽,他特地颁布了一道《终令》,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西门豹即战国时期魏国的大改革家,其投巫治邺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是曹操毕生十分景仰的人物,让自己的墓地与西门豹祠比邻而居是其心愿。西门豹祠在今河南河北界桥东一公里处,其“西原”上即今邯郸市辖磁县讲武乡西的丘陵地带。这里东居铜雀台仅十几里。然而,由于曹操生前大力提倡薄葬,多次提出“以高为基,不封不树”、“无藏金玉珍宝”。其子曹丕也忠实执行了这一遗嘱。由于曹操不肯为自己的陵墓多费银钱,所以,他死后只过了几年时间,陵上的祭殿就已经损坏了。由于没有贵重的金银珠宝等随葬物品,盗墓贼都懒得“光顾”,再加上此后的烽火战乱、朝代更替,曹操墓地从此无人能知晓了。据史料考证,唐代之前,曹操墓地的具体位置还是确定无疑的,这一点有唐太宗李世民经过其墓地时所做祭奠文章为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宋以后,曹操墓的准确位置就少有人知道了。宋以后,由于中国社会的正统观念渐盛,曹操的脸谱越来越白,成为狡诈多疑的奸雄典型。关于其在此地设疑冢之说也兴起。连对曹操十分尊崇的一代改革家王安石也相信了这种说法,他在游铜雀台遗址时作了一首《疑冢》诗,写到“青山如浪入漳州(此处应指临漳),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麒麟埋没几春秋”。到明代《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曹操被刻画成一个著名的反面人物,谋夺汉室帝祚,设立72疑冢,成了一个生前欺天、死后欺人的阴险狡诈的人。对此大加渲染,并首次以文学性的语言提出“曹在邺西建七十二疑冢之说”。应当说这种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在这一带自三国之后出现了许多的高大墓冢,并时有盗墓者盗出王侯用品。因此,直到1956年,河北省政府还在正式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对此冠以“磁县七十二疑冢”之名。千百年来有许多人力图揭开这一疑冢之迷,宋代文人俞应符甚至想出了一个"高明"的笨拙办法,他在《曹操疑冢》一诗中写到“生前欺人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焉有余智到垄丘。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葬君尸。”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建设的需要,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对这些疑冢进行了系统的文物普查和征集,对需抢救发掘的进行了科学的考古发掘,终于揭开了这一疑冢之迷:这些疑冢并非曹墓,而是南北朝时代东魏、北齐的王公贵族墓葬群。而且其数量也不是72座,而是134座。为此,1989年国务院正式确定将这一墓群更名为“磁县北朝墓”,并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操主张丧事从简,并身体力行,却被后人误认为耗费巨资为建起72疑冢,成了他阴险狡诈的一个重要佐证。但曹操真正的墓地在哪里呢?在民间有主要有四种传说:
第一种曹操生前在邺城西面,现今的河北省磁县境内,建造了72座疑冢。
第二种曹操葬于水下,他在漳河的河底铺设暗道巧立机关,以防盗墓。
第三种曹操死后没有葬于邺城,而是埋在了河南省中部的许昌城外。
第四种曹操葬于邺城的铜雀台等三台之下,就是现今的三台村。
在这四种说法中,第二、第四种说法最离奇,邺城当地曾有民谣:漳河水,冲三台,冲塌三台露出曹操的红棺材,但这种说法始终没有找到考古依据。而清代野史中记载的一渔夫发现漳河底有一大石板,石板下则有石门,石门内的石床上所卧尸体就是曹操的记载,至今也没有找到相关的证据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罗贯中描写成了一个生性多疑的枭雄,为防百年之后陵墓被盗或被仇家毁坏,临终前,遂命令下属为自己建造疑冢72座。随着时间的流逝,本就显得扑朔迷离的曹操墓愈发湮没无闻,而近日,河北省的历史、考古学者们通过大量史料考证、实地勘察后,将曹操墓锁定在河北省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讲武城乡西部,以及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约5平方公里范围内。
亲手修建了铜雀台的曹操对铜雀台及铜雀台所在的邺城有着特殊的感情,其后半生的许多政治、军事、文学活动都是在这里进行的。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可能是预感到自己寿数将尽,他特地颁布了一道《终令》,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西门豹即战国时期魏国的大改革家,其投巫治邺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是曹操毕生十分景仰的人物,让自己的墓地与西门豹祠比邻而居是其心愿。西门豹祠在今河南河北界桥东一公里处,其“西原”上即今邯郸市辖磁县讲武乡西的丘陵地带。这里东居铜雀台仅十几里。然而,由于曹操生前大力提倡薄葬,多次提出“以高为基,不封不树”、“无藏金玉珍宝”。其子曹丕也忠实执行了这一遗嘱。由于曹操不肯为自己的陵墓多费银钱,所以,他死后只过了几年时间,陵上的祭殿就已经损坏了。由于没有贵重的金银珠宝等随葬物品,盗墓贼都懒得“光顾”,再加上此后的烽火战乱、朝代更替,曹操墓地从此无人能知晓了。据史料考证,唐代之前,曹操墓地的具体位置还是确定无疑的,这一点有唐太宗李世民经过其墓地时所做祭奠文章为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宋以后,曹操墓的准确位置就少有人知道了。宋以后,由于中国社会的正统观念渐盛,曹操的脸谱越来越白,成为狡诈多疑的奸雄典型。关于其在此地设疑冢之说也兴起。连对曹操十分尊崇的一代改革家王安石也相信了这种说法,他在游铜雀台遗址时作了一首《疑冢》诗,写到“青山如浪入漳州(此处应指临漳),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麒麟埋没几春秋”。到明代《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曹操被刻画成一个著名的反面人物,谋夺汉室帝祚,设立72疑冢,成了一个生前欺天、死后欺人的阴险狡诈的人。对此大加渲染,并首次以文学性的语言提出“曹在邺西建七十二疑冢之说”。应当说这种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在这一带自三国之后出现了许多的高大墓冢,并时有盗墓者盗出王侯用品。因此,直到1956年,河北省政府还在正式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对此冠以“磁县七十二疑冢”之名。千百年来有许多人力图揭开这一疑冢之迷,宋代文人俞应符甚至想出了一个"高明"的笨拙办法,他在《曹操疑冢》一诗中写到“生前欺人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焉有余智到垄丘。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葬君尸。”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建设的需要,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对这些疑冢进行了系统的文物普查和征集,对需抢救发掘的进行了科学的考古发掘,终于揭开了这一疑冢之迷:这些疑冢并非曹墓,而是南北朝时代东魏、北齐的王公贵族墓葬群。而且其数量也不是72座,而是134座。为此,1989年国务院正式确定将这一墓群更名为“磁县北朝墓”,并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操主张丧事从简,并身体力行,却被后人误认为耗费巨资为建起72疑冢,成了他阴险狡诈的一个重要佐证。但曹操真正的墓地在哪里呢?在民间有主要有四种传说:
第一种曹操生前在邺城西面,现今的河北省磁县境内,建造了72座疑冢。
第二种曹操葬于水下,他在漳河的河底铺设暗道巧立机关,以防盗墓。
第三种曹操死后没有葬于邺城,而是埋在了河南省中部的许昌城外。
第四种曹操葬于邺城的铜雀台等三台之下,就是现今的三台村。
在这四种说法中,第二、第四种说法最离奇,邺城当地曾有民谣:漳河水,冲三台,冲塌三台露出曹操的红棺材,但这种说法始终没有找到考古依据。而清代野史中记载的一渔夫发现漳河底有一大石板,石板下则有石门,石门内的石床上所卧尸体就是曹操的记载,至今也没有找到相关的证据

邯郸市历史学会会长刘心长多年潜心于曹操墓研究,在对历史文献进行研究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认为曹操墓可能在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约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三国志》《晋书》等正史中都有曹操葬于这一带的有关记载。
河南省安阳市文物部门也在安丰乡出土了后赵十一年鲁潜墓志,其上记载鲁潜是葬在曹操墓的西北角,这也可说明曹操墓可能位于河南安丰乡。刘心长认为鲁潜墓志反映的曹操墓位置,与他判断的曹操墓位置只隔一条漳河,属于一个方向,以漳河为界,时村营乡和讲武城乡可视为北区,安丰乡属于南区。他认为曹操主张“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而从这一带的情况看,南区北临漳河难以埋葬公卿大臣,从多种情况分析曹操墓在北区的可能性较大,可对南、北两区都进行考古发掘。


光泽县19832307637: 曹操的墓地在哪里
禹阎茵陈: 曹操墓即安阳高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曹操,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光泽县19832307637: 曹操墓被找到了没?位于那个地方 有谁知道? -
禹阎茵陈: 一、关于曹操墓高陵的发现 墓地被认定为曹操墓,与盗墓贼偷盗的两件文物有关.“曹操墓”所在地,原为一窑场取土点,被挖掘五六米深后遭到废弃,有村民在此种上了庄稼.2005年底,一村民在此浇地时,发现有一处地方水一直向下流,...

光泽县19832307637: 曹操的墓葬在哪啊??? -
禹阎茵陈: 七十二疑冢 关于曹操墓地,流传最广的要属“七十二疑冢”之说,有史籍记载,认为曹操生前曾设七十二疑冢,一座座如山丘布列,其中必有一座真墓.然而《人民日报》曾发表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说,过去在民间传说中...

光泽县19832307637: 曹操的墓在哪? -
禹阎茵陈: 曹操墓即高陵,位于河南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据《三国志》等史料 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今安阳),葬在邺城西边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经考古发掘得到确认,其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最终得到确实就是曹操墓.

光泽县19832307637: 曹操的陵墓在哪里?
禹阎茵陈: 曹操墓,即高陵,又称魏高陵,是东汉末年魏王曹操(其子曹丕称帝后追谥“武帝”)的陵墓.原本陵墓所在位置一直是谜团,直到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宣布,曹操高陵得到考古确认,其地址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一带.该地西依太行,北临漳河,南倚南岭,地势较高.西高穴村向东7公里为西门豹祠遗址,14公里余为邺城遗址.东临安阳固岸北朝墓地,隔漳河向北为讲武城遗址和磁县北朝墓群.由墓道、墓门、封门墙、甫道、前后主室和四个侧室组成,结构复杂,规模宏大.2010年2月4日,高陵被增补为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光泽县19832307637: 曹操的陵墓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禹阎茵陈: 据《魏书》记载:“初平二十三年六月,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 但是,到底哪一个西门豹祠附近有曹操的陵墓呢?有人认为曹操墓在今天临漳县西的...

光泽县19832307637: 曹操的真正陵墓在什么地方? -
禹阎茵陈: 曹操墓区南部时村营乡上七垣村以南约1公里多的地方(这个地方现属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西北,与上七垣村相隔一条漳河),曾发现过一块十六国后赵时期的鲁潜墓志,这块墓志为青石质料,长30厘米,宽20厘米,墓志有120字,记述了鲁潜墓与曹操墓的具体相对位置. 曹操墓是世人关注的“千古之谜”.魏晋以后,一代又一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以至文学家、地理学家都对曹操墓很感兴趣.曹操墓成为历史之谜的过程,已远远超过曹操墓本身的价值,成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因此,考察踏访曹操墓,实际上是对一种历史文化的探谜过程. 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病逝洛阳,灵柩运回邺城,

光泽县19832307637: 曹操的坟墓究竟在哪里?
禹阎茵陈: 曹操的坟墓---七十二疑冢的来历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病逝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曹操的灵柩运抵邺城后,在夏侯尚,司马懿的陪奉下,于同年二月丁卯(220年4月11日),埋葬在他亲自选定的邺城西南...

光泽县19832307637: 曹操墓在哪?
禹阎茵陈: 曹操高陵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约巧公里的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该地西依太行,北临漳河,南倚南 岭,地势较高.西高穴村向东7公里为西门豹祠遗址,14公里余为邺城遗址.东临安阳固岸北朝墓地,隔 漳河向北为讲武城遗址和磁县北朝墓群.此外,高陵作为地名,亦指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这一观点还有待证实,且当作参考.

光泽县19832307637: 曹操的墓究竟在哪里 -
禹阎茵陈: 《三国演义》中称,曹操临终前令设七十二疑冢,以便使后人不知道他的墓址,但这并非史实.从现存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曹操并没有秘葬,更未设疑冢,只不过是主张丧葬从简,没想到这“简办”了的丧事反而给历史平添了不少繁杂.近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