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用古诗,典故讽刺人的故事,片段,

作者&投稿:和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几个古人以诗相互讽刺的典故~

典故没有,故事倒有几个
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古诗中的典故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古诗中的梦 归梦 【唐】杜甫 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 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 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 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 古诗中的故事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古诗中的哲理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古诗中的豪情壮志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湖面上波光粼粼,十分好看。
  山色空蒙雨亦奇。——被雾笼罩的山显现出奇妙的色彩。
  欲把西湖比西子,——这西湖就像西施一般美丽。
  淡妆浓抹总相宜。——无论晴或雨都煞是好看。
  ①潋滟——形容水波相连,荡漾闪光。
  ②方好——正显得美好。
  ③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或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成语资料
  【汉语文字】刻舟求剑
  【汉语读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词语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词语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表水涉澭、引婴投江、缘木求鱼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语 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词 性】贬义词
  【成 就】被选入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二则》、小学S版三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寓言两则》、上教六年级下册第二十八课《吕氏春秋》两则(二)
文章概况
原文及译文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锲(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 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也是太糊涂了吗?
注 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
  2.自--从。
  3.遽--急忙,立刻,匆忙。
  4.锲--用刀刻。
  5.是--指代这里。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落。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探求。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这。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主谓间,第三人称,它(们)。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向前行。
  19.亦:也。
作 者
  吕不韦的门客,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目录学家和经学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典故寓意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比喻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成语词典中注音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刻舟求剑是一个贬义词,并列式短语,为“刻舟”和“求剑”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或者状语。

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寓言,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中文名:
郑人买履
类型:
成语/寓言
结构:
四字成语

年代:
春秋
国家:
郑国

发音 zhèng rén mǎi lǚ原文
  一版本为: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另一版本为:
  郑人且有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想要买鞋子的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码。他在集市上选好鞋子后,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他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取尺码。但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度(du):测量。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欲:想要。
  履:音(lǚ),革履,就是鞋子。
  者:......的人。
  先:首先。
  而:然后。
  置:放,搁在。
  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
  坐:通假字:座;座位;现在与古代不同。
  至:等到。
  之:到。
  而:却。
  忘:忘记。
  操:拿,携带。
  之: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已:已经。
  得:得到;拿到。
  乃:才。
  持:拿。
  反:通假字:返;返回。
  及:到,等到。
  罢:散,结束,停止。
  无:不。
  自信:相信自己。
  遂:于是,就。
  得:买到。
  何:为什么。
  之:鞋子。
  以:用。
  足;脚。
  宁:宁可。
  忘操之:忘了拿尺码。
通假字
  1、“置之其坐”中的“坐”同“座”,座位。
  2、“反归取之。及反”中的“反”同“返”,返回,回家。
寓意: 讽刺了某些人做事死守规条,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变通
主题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事实,不能太墨守成规。
词语解释  【解释】: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语法
  主谓式句型
  用作定语、状语
  是含贬义成语
近义词 生搬硬套 死板(搬)教条 刻舟求剑 墨守成规
反义词 见机行事 随机应变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阅读习题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人。
  2、给下列字注音。
  ①履( ) ②宁( )
  3、解释字词。
  (1)履( ) (2)操( )
  (3)宁( ) (4)罢(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 战国
  lǚ nìng
  鞋子 携带
  宁可 结束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买到鞋。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只相信教条,而不注重客观现实的人。
  ·安常履顺 ·跋履山川 ·不衫不履 ·步履蹒跚 ·步履维艰 ·步雪履穿 ·承星履草 ·戴清履浊 ·戴霜履冰 ·戴天履地 ·戴玄履黄 ·戴圆履方 ·蹈仁履义 ·登锋履刃 ·登高履危 ·分香卖履 ·葛屦履霜 ·孤履危行等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是一句成语,讲述了叶公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典故
原文1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释义
  拼音:xié gōng hào lóng,古音读作shè gōng hào lóng,作姓氏。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
  钩:衣服上的带钩。
  写:画。
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
  屋室雕纹:房屋上雕刻的花纹。"文"通"纹"
  牖(yǒu):窗户。
  施:同“拖”。
  还(xuán)走:转身就跑。还,通“旋”,走,跑
  五色无主:意即六神无主。
  夫:指示代词,那个。
  好:喜欢。
  闻:听说。
  下之:下降到叶公住所。
  文:通“纹”,花纹。
  是:这。
翻译
  叶公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
辨析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叶公最著名的功劳是他不以怨报德,果断率兵平定了白公胜的叛乱,从而稳定了楚国政权。之后,为了楚国的长治久安,把职位让给别人,这一让贤之举,被专家们评为不迷权贵、深明大义。
  叶公沈诸梁,字子高,被楚昭王封为叶邑尹而始姓叶。叶公生于楚国王室之家,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秦国出兵击退吴军后,楚昭王把沈诸梁封到楚国北疆重镇“方城之外”的叶邑为尹。沈诸梁受到了楚国朝野及四境诸侯的敬重,时年24岁。
  经考古发掘证实,他主持叶政期间,采取养兵息民、发展农业、增强国力的策略,组织民众修筑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水利工程,使当地数十万亩农田得以灌溉,这比著名的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郑国渠早300多年。至今,叶公修筑的东陂、西陂遗址保存尚好,是叶公治水的历史见证。
  史学专家安国楼博士称,叶公确实有画龙的爱好,但龙是神化了的动物,不可能下降叶宅,“叶公好龙”折射出叶公所在地和所处时代龙文化的丰厚内涵。专家们还指出,汉代刘向描写的这一寓言故事,反映出汉代儒家思想走向独尊的地位后,对楚道之风等其他学派的贬斥。
  根据《周礼》规制,叶公去世后,即被立祠享祭。叶公的后裔为纪念祖上之德与祖居之地,部分改沈为叶,是为叶姓之源。因此,叶公沈诸梁又是世界叶姓华人公认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后,澧河之滨的叶公墓前,来自海内外的叶姓子孙纷纷回乡祭祖,已成为中原文化旅游的一大景观。
用法
  主谓式;作定语、宾语
  示例:~,好其是而非者。 ★清·梁启超《敬告国人之误解宪政者》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有什么两样!”
  近义词: 表里不一、言不由衷
  反义词:名副其实、名实相符
  借事喻人,用叶公式的人比喻社会的现象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范进中举
应该可以


古诗词中所用典故大多出自哪些书
古诗词的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抗州汴州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讽刺?
陶陶然,个个醉生梦死,毫无忧患意识,竟然把江南的杭州当作了中原的汴州。"暖风"语意双关,既是温暖的自然风,也是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末句既是讽刺,又是警告:长此以往,必将重蹈覆辙,杭州也会像汴州一样,沦于金人的铁蹄之下。全诗不用典故,篇幅极短而内蕴丰富,语言平易而忧愤深沉。

名人名言、古诗词、成语故事,越多也好,成语故事不要太长
明朝进士梅之涣凭吊采石矶(今安徽当涂县)帝李白坟墓时,看见墓前能写字的地方,都被前代诗人留下并不优美的诗句辞赋,实在是有点不自量力,他便挥笔题了一首诗:"采石江边一捧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弄大斧。" 现一般用此典故讽刺那些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本领的人,有时也用来形容自己谦虚。

如何理解典故在古诗中的作用
1、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2、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3、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四、引发联想,创新意境。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五、简洁精练,内涵...

寒食古诗的意思?
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出处:《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如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古诗词中常常使用典故,使得寓意更加深刻,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
回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就用到典故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也是用了典故的诗句

李清照怀念古人项羽,目的是什么,借什么来讽刺什么
李清照怀念故人项羽,目的是借项羽宁死不退回江东来讽刺不抵抗金兵南下,偏安江南的南宋政府.夏日绝句 作者:李清照 (宋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白居易的哪两句诗抨击权贵,反映民间疾苦
后面描写两人之深情,既微有讽刺,又饱含哀怜。说及生离死别的情形,笔锋颇常感情。全诗从曲曲折折的故事中兴起层层波澜,感情充沛复杂,读之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 他45岁时所作另一首歌行体长诗《琵琶引》,也是同样受到人们高度评价的诗。他被贬作江州司马后,在浔阳江头和友人话别,舟中离别酒筵上,感伤之中,忽...

关于典故的诗句古诗大全
1. 运用典故的诗句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吴宫花草埋...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使用了什么典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句诗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该句诗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

海门市19398227150: 求用古诗,典故讽刺人的故事,片段, -
淫鲁红花: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

海门市19398227150: 求几个古人以诗相互讽刺的典故 -
淫鲁红花: 典故没有,故事倒有几个 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

海门市19398227150: 夏日绝句在这首诗中诗人用什么的典故讽刺了当时南宋统治者抛弃中原南山?拜托! -
淫鲁红花: 用的项羽自杀典故 当日,项羽可以逃回江东,但他对渔夫说,我带了三千子弟伐秦,今日丧尽,仅有我一人得免,怎有面目回返江东!于是自杀,尸体被六将争功分尸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海门市19398227150: 讽刺背后使坏的小人的诗句 -
淫鲁红花: 1.关于小人的讽刺诗句关于小人的讽刺诗句1.讽刺小人的诗句1、《泊秦淮》作者: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白话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

海门市19398227150: 急用!求讽刺别人多管闲事的诗句(是诗句,不是一段诗),越多越好~拜托了!!!~ -
淫鲁红花: 河边无青草,不养多嘴驴.

海门市19398227150: 《出塞》,这首诗用什么典故,感叹什么,讽刺了什么 -
淫鲁红花: 《出塞》这首诗引用了飞将军李广射虎这个典故,说明了这情急之中 可以创造奇迹,婉转地讽刺了边防将帅的骄惰无能,这首诗对唐朝边塞战争的苦难描写的诗句是:万里长征人未还.

海门市19398227150: 讽刺在背后说人坏话的诗句 -
淫鲁红花: 1. 关于讽刺背后阴人的诗句关于讽刺背后阴人的诗句 1.有没有关于讽刺人不要脸的诗句1、有一首词曲《醉太平·夺泥燕口》专门讽刺挖苦贪婪之徒、贪得无厌的可憎嘴脸的,诗文如下: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 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

海门市19398227150: 用来骂别人孤陋寡闻的诗句有哪些? -
淫鲁红花: 实在找不到十个了~ 1、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文映江 《咏针》 释义:用缝衣针来讽刺只根据外表判断人而不注重人的内在的人. 2、燕雀戏藩柴 安识鸿鹄游-曹植《乐府诗集》 释义:燕雀这样的小鸟在蓬草之间嬉戏,它们怎么懂得...

海门市19398227150: 求一些好的诗词,比如损人的,讽刺人的?如题 谢谢了 -
淫鲁红花: 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低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海门市19398227150: 出塞诗中引用典故的诗句是什么婉转地讽刺了什么这首诗对唐朝边塞战争机的苦难 -
淫鲁红花:[答案] 出塞诗中引用典故的诗句是但使龙城飞将在,婉转地讽刺了边防将帅的骄惰无能,这首诗对唐朝边塞战争的苦难描写的诗句是:万里长征人未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