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死囚在行刑之前是怎么度过最后时光的?

作者&投稿:花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法律,从古至今都有文献列明,规范着平民百姓以及达官显贵社会各级人们的各类行为,有了这些条条框框的制定,就不免有违反的人出现。与现在的法律不同,古代的律法虽说十分严律,但“律意虽远,人情可推”,对待再重罪的罪犯,也有人性化的时候。

其实不像如今的法律,一旦杀了人就得偿命。古代的法律注重的是犯罪分子的动机,如果是怀着好意一不小心杀了人,或者是杀了坏人为民除害,比如说见义勇为的人杀死了盗贼窃贼,那是将判决无罪的。而如果动机很坏,就算是没杀人,或者是另一个人因为你做的一件事自己自杀了,那个动机不纯人都可能都要被判处死刑。

说起死刑,大家脑袋里肯定就会浮现出一个成语,“十恶不赦”。然而这十恶之罪,究竟是哪些恶呢?分别是:谋反、谋大逆(毁坏皇室宗庙、陵墓)、谋叛(背叛朝廷)、恶逆(殴打和谋杀尊长)、不道(杀一家非死罪3人及肢解人)、大不敬(冒犯皇帝)、不孝、不睦(谋杀亲属)、不义(官吏间互杀,士卒杀官,学生杀老师等)以及内乱(亲属通奸或强奸等)。总结一下,这“十恶”的定罪核心也就是违反了“四权”——君权、父权、神权和夫权。可以说违反了这几个权,离被判处死刑也不远了。


一旦被判处了死刑,差不多也就是在牢房算着日子过了,古代处决死囚一般都是斩首示众,为了震慑罪犯维持社会治安。虽说十分残忍,犯了死罪不光要斩首还要示众,但古代的法律也并不是看上去这么无情,因为一个死刑犯在凌迟之前的牢房里,待遇也不会太差,能够享受最后的时光。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听妻入狱”的规定,如果死囚的妻子没有孩子,法律将允许死囚的妻入狱,等到妻子怀孕之后再对犯人行刑。这么一个规定,也是很能够体现古代人怜悯囚犯的思想,在罪犯入狱之后,依然保护了罪犯的人权,同时让妻子入狱,也能够让犯人更加心安,也不会在牢狱之灾有太多的无助感,能够与自己的家人一起共度行刑之前的短暂的时光,至少临死之前,曾快乐过。

不光如此,古代死囚斩首之前,还有一顿丰盛的“断头饭”,随意死囚选择吃什么,并且十分丰盛,虽然可能选择余地并不多,但对于一个犯了重罪即将斩首的犯人来说,能在临死之前吃上一顿较为丰盛的饱饭已经十分令人满足了。

死囚死之前的最后时光,也算是再体验了一次人世间的美好,接受了临刑前的“关怀”,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将死同类的怜悯和古代律法的人性之处,也让死囚心里更加平静,某种意义上接受了对自己应有的惩罚,平静的对待自己犯下的罪过,平静的死去。



古代的死刑犯,只要得到了皇帝的核准。基本上在死囚牢里,就是个等死的状态。也没有什么其犯人会欺负他了。死不可怕,怕的是知道自己死的时间,精神会崩溃掉的,基本上等不到问斩,就会死在牢房里。

他们在行刑的前一天都会和自己的家人见一面,并且留下遗言,然后在行刑之前都会美美的饱餐一顿,喝一些酒,然后就会被送上法场行刑。

当时的死囚行刑之前待遇非常不错,吃的牢饭非常丰盛,并且也有酒喝,之后就执行死刑。

我觉得应该都是待在牢里,然后亲人会过来送行。


死刑犯被五花大绑,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种传统,古时候将犯人用绳子绑住,可以防止犯人逃跑或作出打扰行刑的举动,也有绳之以法的意思。这个习惯也流传到了今天,但形式和意义上都有所变化。根据死刑犯行刑规定,死囚要在行刑前五个小时被绑住手脚。捆死囚的捆绑方式叫做死囚捆绑术。可以通过捆绑死囚肩膀、手臂和双手限制...

死刑犯押送刑场之前,铁刑具会换成麻绳,这个步骤是什么目的?
给他以最后的体面。方便行刑后处理尸体的工作人员工作。搬动死刑犯尸体上车下车运到火葬场,让他们的善后工作稍干净点,送死刑犯的最后一程。我们人在社会生活要知敬畏。敬畏天地良心和法律,不要因自己的一己之私便不知天高地厚;去触犯法律的威严,那样会自行走上绝路而被依法惩处。

死刑犯生命最后几个小时都在干什么?
法警再次对死刑犯验明正身,两名法警将其拖至行刑处,没错,执行的前一秒在狂傲的人也已是烂泥一滩,左右法警扶持死刑犯两肩,一名持枪法警来到死刑犯背后,枪口对着死刑犯后脑近距离果断设计,枪响,执行完毕!法医上前验尸,确认死亡,死刑执行完毕!一个监狱的朋友说,最后几个小时很多死刑犯都是在哭,有的吓得都走不动...

刽子手在行刑之前,为什么会往刀上喷酒,不喷会怎么样?
而做这一行的,有一个小道规矩,就是砍下来的人头不能超过一百个,而到了九十九个的时候,这个刽子手就要去寻找别的工作了。对于在刀上喷酒的事情,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用于对于大刀进行消毒。还有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如果不喷的话可能会被索命。毕竟民间的说法有许多种类的,大家都听完都是一乐。毕竟对于...

古代死刑犯行刑前有哪些规矩
古代的刑罚一般都是惨不忍睹,毫无人性的,但是其实也有一些朝代有比较人性化的地方。比如汉代的死囚在行刑前还是能受到一些特殊待遇的,其中有两条还是比较人性化的。一、传宗接代 古代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说法,如果没有遗留下来后代是被认为是不孝的。但是这个一般是针对于男死囚。如果男死囚...

罪犯家属可以在现场看着被执行者枪决吗
不可以的。执行完枪决后,法院会通知罪犯的家属领尸地点。被判死刑犯人通称为“死囚”或“死刑犯”。通常死囚在行刑之前,都会被送往一个特定的牢房作单独囚禁。一方面,司法机关需要为死刑判决确认,以及为行刑作准备工夫;另一方面,可以让死囚有一个最后的申诉机会。执行死刑的机关是原审人民法院,原审...

一死囚被斩首,斩首时究竟说了什么,刽子手立马跪下磕头?
在明朝的时候,有这么一位死囚,有着让人敬佩的心胸,但是行刑之前还惹得刽子手磕头表示歉意。他在斩首的时候说了8个字,刽子手把手里的刀一扔,然后立马跪下磕头,这个人就是明朝末年的一位文人,名字叫做做左懋第。明朝末年政治已经非常的腐败。这个时候很多人依旧想着要匡扶大明王朝,其中就包括他。他...

古代罪犯吃断头饭时,官府会往里放一块生肉,囚犯为何还很感激?_百度知 ...
相信我们时常会听到 “秋后问斩”这样的词语,当然 ,这些也只是针对那些犯下大过的人 ,而那些谋反叛逆的大罪都不用等到秋后问斩,甚至可以直接当场格杀。一般行刑的时候,都是在人流量最多的菜市口,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值得一提的是 ,这些死囚们在行刑之前,都会吃一碗断头饭,官府还会在碗...

为什么死刑犯去世后,遗体不能归还家属?
在行刑后也会碰到这样的事情: 一直联系不上犯人的亲属,犯人可能没有家属的,行刑后遗体该如何处置呢? 这一部分的死刑犯,遗体就是交给执行部门处理了, 他们遗体可能会用于器官捐献后再进行火化,最后得到的骨灰也由相关部门进行安置 。这一部分死囚在行刑前没有人探望,行刑后遗体能捐给 社会 做医学研究,这可能是他们...

如果女死刑犯在行刑前发现自己怀孕了,执刑人员还会扣下扳机吗?_百度知 ...
根据法律规定,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得适用死刑。这里的“不适刑罚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女死刑犯,只要在临刑前的一刻说出自己“怀孕”了,都不会被立即执行死刑,就算是她之后自然流产或者是做了人工流产,也不能因为同一犯罪事实判处死刑。这是因为对妇女人权...

卓资县15058187972: 死刑犯在执行之前这段时间怎么度过? -
昌梅立亭: 回忆.想想自己做过的好事,想想自己做过的坏事.想想如果有下辈子该如何去做.寻找安慰,人终有一死,只是时间的问题.做错了事就要承担,坦然面对.当然也要好好吃一顿,死也要做个饱鬼.

卓资县15058187972: 中国死刑犯在行刑前的最后两天是怎样度过的
昌梅立亭: 大吃大喝,就是心情不好

卓资县15058187972: 为什么古人处置死刑犯都要在午时过后或是秋后问斩 -
昌梅立亭: 处死是在午时三刻.大概就是中午十二点多吧.因为这个时候阳气最盛,人死了后会魂飞魄散.也是对犯人的一种惩罚.至于秋后问斩,因为古代死刑是刑部核查,皇帝批示才可以执行.皇帝为体上天好生之德,每年秋天批一次.当然,每个朝代制度也不一样就凑合看吧

卓资县15058187972: 古代问斩的过程 -
昌梅立亭: 推荐听听郭德纲的单口相声《教子胡同》,里面非常详细的描述了明清时北京城斩首犯人的流程.

卓资县15058187972: 古代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开刀问斩? -
昌梅立亭: 揭密:古代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开刀问斩?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

卓资县15058187972: 古代的死刑在什么季节行刑? -
昌梅立亭: 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立决,也就是立即执行;二是监候,也就是缓刑(跟现在的缓刑不太一样). 立决,有斩立决和绞立决,一旦判刑之后,逐级上报,待朝廷正式批文下达之后就可以立即执行. 监候,有斩监候和绞监侯.判决之后,逐级上报级刑部.每年秋天时,由刑部汇总一年中判死刑的所有案件,上报皇帝,交由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核对审议,这种制度称为秋审.经过秋审后的死刑案件,若情况属实且可以问斩时,由朝廷下达批文给有关衙门,立即执行,称为秋决(秋后处决).秋审一般在每年霜降之后,加上审议的时间和批文下达的时间,因此,秋决的时间视地方远近有所不同,但肯定比霜降晚. 秋后处决

卓资县15058187972: 为什么古时候斩杀犯人,要选在午时三刻,这午时三刻又是几天的几点钟? -
昌梅立亭: 1.关于秋后问斩 早在汉代起便有"秋冬行刑"的规定,除谋反、谋大逆等罪犯即时处死外,其他的死囚均待秋季霜降后至冬至前进行. 隋唐...

卓资县15058187972: 古代处决犯人为什么大多选在午时三刻呢?
昌梅立亭: 不管《大明律》还是《大清律》里, 都找不到正法犯人要在“午时三刻”的 硬性规定.但是明清各级政府在处决死 刑犯时都选择“午时三刻”却是一个不 争的事实.这是为什么呢? 午时三刻开刀问斩这其实源于古人的一种迷信心理. 古人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 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 纠缠对他做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 行刑的刽子手等人员.而要想压抑其鬼 魂的出现,古人认为就要选择阳气最盛 的时候行刑.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 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 最短的时候,古人认为这一时刻恰恰就 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在这 个时刻行刑最为妥当.所以,“午时三刻”这个时刻就被古人选作了对犯人执 行死刑的时刻.

卓资县15058187972: 古时候的死刑犯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推出去斩首呢?
昌梅立亭: “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作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等和他被处死有关连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卓资县15058187972: 为什么古时候处斩犯人都要选择在午时三刻在古时候处斩死囚基本上都回
昌梅立亭: 这是网上搜索来的别人的答案.供参考: 这就跟午时三刻的阳气有关.(注意:午时... 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古人习惯在“午时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