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魏忠贤建祠的袁崇焕,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人?

作者&投稿:双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袁崇焕曾经要为魏忠贤建祀?~

袁崇焕在大节方面亦有亏缺,他曾两次写信给魏忠贤请立生祠。他称颂魏忠贤“从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赏宜也!”而其擅杀毛文龙其中之依据是毛文龙在一偏僻无人小岛上为魏忠贤立生祠。袁崇焕跟阉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现存的史料看是铁证如山,尽管这一直是清人讳莫如深的。以《明史》为例,不仅基本回避不谈,而且还以“被阉党陷害”的大瞎话来遮掩粉饰欺瞒天下人,足见袁崇焕献媚阉党的史实也使满人秉笔者所不敢和不愿正视。

袁崇焕投靠魏忠贤,从天启六年就开始了。天启六年十月,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天启七年四月七日,袁崇焕请立生祠:“辽东巡抚袁崇焕疏为元勋功翼覆载事,奉圣旨:这本说厂臣心专筹虏,力援危疆,设险设备,屹立金汤,其懋功朕所鉴悉,合谋建祠,舆论允协,着如议行,其祠名曰元功,该部知道。”(《明熹宗都察院实录》1553页)
“蓟辽提督阎鸣泰、巡抚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功德,请于宁前建祠。”(《明熹宗实录》4022页)
满人学者阎崇年继承并发扬了其前辈《明史》的观点并光大之,说袁崇焕是“大仁、大智、大勇、大廉”。金庸《袁崇焕评传》亦为辩解道:“各省督抚都为魏忠贤建生祠,袁崇焕如果不附和,立刻就会罢官,守御国土的大志无法得伸,因此当时也只得在蓟辽为魏忠贤建生祠。”“天启年间,魏忠贤权势熏天,各省督抚都为魏忠贤建生祠、塑像而向他跪拜。当时袁崇焕在宁远也建了魏忠贤的生祠,时势所然,人人难免。”

后来杜撰“反间计”的清修《明史》甚至替袁崇焕强辩曰:“中外方争颂忠贤,崇焕不得已,亦请建祠”。后来的金庸和阎崇年都秉持了这一伪观点。如果按照满人的观点史学家能否为其他阉党笑曰:“古今太监多犯科,忠贤不得已,亦为作恶”之语,亦或孙承宗等及众东林英烈怎么就没有“不得已,亦请建祠”呢?甚或从恶之众阉逆亦尽可依照此例为自己辩白曰“中外方争颂忠贤,不得已,亦请建祠”呢?满清官修《明史》为达到抑汉之政治目的,大肆屠杀有骨气的汉人知识分子还嫌不够,能出此低俗之策,力图把一个因议和无能误国乱军被明朝政府正法的袁崇焕打造成一个千古完人,无所不用其极地诋毁前朝,其毁誉明朝之目的昭然其若揭矣!
简单来说:时势使然!政治就是这样,哪怕你多大的英雄,多大的本领,很多时候,不付出你不愿付出的,就没有机会没有可能去展现你的抱负

因为袁崇焕投靠魏忠贤,可以从天启六年说起,也就是1626年,此时的袁崇焕已经经营辽东4年。天启六年十月,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天启七年四月七日,袁崇焕请立生祠。
当时的魏忠贤权倾朝野,很多人都巴结魏忠贤,纷纷建立生祠。什么是生祠呢?就是人活着的时候,给他建立一座祠堂,然后天天跪拜。
袁崇焕申请建生祠的文章,写的也是非常有文采。
辽东巡抚袁崇焕疏称:“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业已铭刻金石,无容职赘,至其身任辽事,誓□恢复,枭灭逆虏,任用刘应乾、陶文、纪用等,而关内外御敌之伏甲军器马匹悬帘等项,俱以家资置办,日逐解来,又助军需。臣方一意巡缉,严警诸营将吏,不敢贪懦营私,不敢馈遗隐串,改虚为实,化贾为真,易怯为勇,以有今日。浞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
应该说,袁崇焕在申请立生祠的人之中算是比较早提出的,而且他之前的奏折也都显示他与魏忠贤关系融洽。魏忠贤并不是对所有立祠的申请都批准,既有不建祠的督抚在,也有请求建祠而不批准的人在。说明袁崇焕立生祠并非是被迫,而魏忠贤也很给面子的答应了他的建祠请求,在全部生祠的四十座让他占到其中之一。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原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这个世界上只有绝对的黑与白吗?

答案是没有,但在很多的历史之中,黑白分化严重的事情却特别多见。明朝的灭亡引发了太多后人的猜测和遥想,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袁崇焕。袁崇焕一度被视为是明朝的救星,也是明朝百年来难得一见的战神。但袁崇焕又投机取巧和魏忠贤等阉党在一起,曾经写信为魏忠贤建立生祠,之后又怒杀毛文龙,也算是污点斑驳。那么从明朝之功和袁崇焕的作为来看,袁崇焕是黑是白呢?


袁崇焕

袁崇焕本是一个文人,在考取进士之后也是被授予知县一职。但天性好武的袁崇焕并不满足于当下,《明史·袁崇焕传》中记载“授邵武知县。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有胆有识才是袁崇焕的真实形象。而真正给袁崇焕入军伍机会的是广宁的丢失,朝廷开始寻找合适镇守山海关的人选,袁崇焕是怎么做的呢?


《明史》记载“无何,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为了能够成为镇守山海关的人选,袁崇焕自己单人单骑前往关外观察地形。随后回来便上书请求,认为只需要钱粮充足即可镇守,一人足矣。这些行为都证明袁崇焕的性格坦率直接,凡事也是喜欢做了再说,而不是等待。这是一个优点,但作为将领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缺点。虽然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风雨飘摇下,多少信任能值得考验呢?


袁崇焕

很快袁崇焕就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在宁远一战当中袁崇焕挑战权威和自己的上司孙承宗持有反对意见,最后在没有得到救援的情况下,袁崇焕鲜血盟誓以死镇守宁远。而也在这一战中,袁崇焕以不知名的小人物击败了努尔哈赤的大军,努尔哈赤更是愤怒慨叹“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随后不到一个月,努尔哈赤就饮恨而终。


袁崇焕

很显然这一战也让袁崇焕成为了明朝的希望,而且宁远大捷之后袁崇焕又取得了宁锦大捷,这时候的明朝很需要胜利的鼓舞,有着如此傲人的成绩自然袁崇焕也成为了明朝的寄托。


但在另外一面袁崇焕也是为人所诟病的,魏忠贤一度被视为明朝的祸根,乱党。但在积极抗清方面,魏忠贤也做出了不小的努力。魏忠贤贪财,但是财政方面却一直在积极支持前线的作战,为了能够得到足以抵抗清兵的军马,魏忠贤还要求阉人每年每人必须献上好马一匹。这些钱粮马匹自然也都去了前线,虽说魏忠贤是担心一旦山海关失守京城不保,自己的地位也不保,但其积极地作为还是值得肯定的。


魏忠贤

可惜的是随着魏忠贤被崇祯皇帝铲除,朝廷大势已经发生了转变,但是远在前线的袁崇焕还没有反应过来,一度认为自己还能够按照自己所想来行动。这一性格在之前也有提及,袁崇焕总是喜欢在先斩后奏,在做了以后思考后果。当初独自一人前往关外是如此,之后斩杀毛文龙也是如此。


《明史》之中记载“顾文龙所居东江,形势虽足牵制,其人本无大略,往辄败衄,而岁糜饷无算;且惟务广招商贾,贩易禁物,名济朝鲜,实阑出塞,无事则鬻参贩布为业,有事亦罕得其用。”毛文龙驻扎朝鲜,但是军费耗资太大,虽有着能够牵制后金的作用,不过在没有军务的时候,毛文龙部则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所以袁崇焕打算让朝廷派人监管毛文龙,但毛文龙严词拒绝。


毛文龙

所以袁崇焕又改变了思路,既然无法控制,那就撤除毛文龙。可一样毛文龙对袁崇焕没有任何敬畏,也对袁崇焕的做法嗤之以鼻。于是盛怒下的袁崇焕先后提出了十二条罪状斥责毛文龙,并且用崇祯所赐的尚方宝剑斩杀了毛文龙。


可能袁崇焕怎么也想不到,这一把上斩昏君下斩佞臣的尚方宝剑,有一天会割伤自己。因为毛文龙的问题袁崇焕留下了污点,而东林党也据此来控诉袁崇焕。随后崇祯也开始怀疑袁崇焕,面对袁崇焕的各种辩解崇祯冷漠无视,最终袁崇焕被凌迟,而在抄家时袁崇焕一贫如洗,家中根本就无多余财产。


崇祯皇帝

那么袁崇焕是好是坏呢?这时候再去看袁崇焕就不再只能是以单纯的黑白来判断,袁崇焕虽然有过,但也于社稷有功。袁崇焕的失败在于过于耿直,面对自己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抵御后金,恢复太平。而同时袁崇焕忽略了朝廷对军务的影响,虽说袁崇焕一人能在前线做主,但是却无法影响到后方。尤其是在朝廷形势转变之后,袁崇焕也没有及时做出调整。大多名将都是如此,只依靠一人,只盯着一个目标,结局都过于惨淡。


大明将士

如春秋之吴起、商鞅都是如此,在得罪权贵之后只依靠国君一人支持,等到国君去世也就遭到了清算。显然袁崇焕是一个合格的将领,但却不是一个全能的将领。而且袁崇焕忠于立场,但不忠于崇祯,故而才会落下一个悲惨的结局。






袁崇焕其实不算好人,他虽然是名将,但其实是一个心胸不怎么宽广的人,为了私人恩怨把毛文龙给杀了,导致清军轻而易举入关了。

应该是一个好人,当时魏忠贤一手遮天,他这样做纯粹是为了自保而已。

魏忠贤。绝对是一个好人。有他在,大明无忧。因为历史都是由东林党写的。魏忠贤杀了好多东林党奸臣。触犯到了东林党的利益。所以他们在刻意诋毁为中心。从明朝的灭亡就可以看出。东林党根本不是什么好东西。


袁崇焕历史评价
袁崇焕的历史评价,主要体现在他的勇气、智谋和对国家的贡献上。面对强敌压境,他采取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略,不仅不发援兵,反而将自己和家人置于危险之中,以此激发士气。他的坚定抵抗使得人心从惶恐中振作,关外城市得以稳固。如《崇祯实录》所记,他在辽左战役中的表现,显著地稳定了军心和民心,...

每日一问:明末袁崇焕是怎么样一个人?
天启七年四月,也是“丁卯之役”战况正激之时,蓟辽总督阎鸣泰上奏折,称颂魏忠贤的功德,并要求在宁远、前屯两地为魏忠贤修建生祠,作为下属的袁崇焕也只得联名上奏。《大明熹宗实录》记载“蓟辽总督阎鸣泰巡抚袁崇焕疏送魏忠贤生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9-21 ...

《明史 袁崇焕传》的译文
译文: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官邵武知县。为人正气凛然有胆略,喜欢谈论军事。遇到老兵和退伍的士卒,就与他们谈论边塞上的事,通晓那里要塞的情形,以有处理边防事务的才能自许。天启二年正月,御史侯恂请求破格任用他,于是提升为兵部职方主事。没有多久,广宁的军队溃败,朝廷商议...

被称为民族英雄的明末将领袁崇焕,为何对魏忠贤卑躬屈膝呢?
在天启朝,不听话的,不服魏忠贤的基本上都打出了gg,和阎王爷聊天去了。所以对于当时的官员来说,怎样保命最重要。袁崇焕这个人很聪明啊!为了保命和升官,给“九千岁”魏忠贤立一个生祠很正常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形势比人强。直到崇祯皇帝上台,魏忠贤才告别历史舞台。其实不仅仅是袁崇焕对于...

明朝将军袁崇焕冤死灭长城的故事
入兵部,镇守山海关、辽东;指挥宁远战役和宁晋战役。但如果你不拯救不了朝鲜,杀死将军仍然是禁忌。在被崇祯皇帝处死后,他被指控杀害了毛龙文,未能保护基斯,并擅自与后金媾和。一百年后,清政府虚构了皇太极的故事反抗袁崇焕以贬低明朝这在史学界一直是有争议的。袁崇焕曾为魏忠贤建祠,大学士韩:...

袁崇焕巡抚辽东
当时后金总兵力七八万,沈阳留守兵力至少四五万,袁崇焕手握的宁锦七万兵力不足以颠覆后金。实际上,若朝廷能集结大军协同蒙古察哈尔部攻打沈阳,对后金构成威胁。然而,毛文龙的虚报让朝廷误判形势,未能给予袁崇焕足够的军事支持。四月,袁崇焕被迫与阎鸣泰一同上奏,请求为魏忠贤修建生祠。此时,正值“丁卯之役...

袁崇焕营筑宁远
天启二年(1622年)三月,王在晋任辽东经略,面临湖广士兵北山溃逃的危机,袁崇焕果断杀了几人以稳定局势。随后,王在晋命令袁崇焕移防中前所,他带领将士经历艰难,深夜行进于荆棘和猛兽中,于四鼓时分抵达前屯,显示了非凡的勇气(《三朝辽事实录》)。王在晋对袁崇焕的信任加深,奏请朝廷提升他为宁前兵...

袁崇焕单骑阅塞
袁崇焕,时任邵武知县,于天启二年(1622年)进京朝见,接受朝廷的政绩考察。他借此机会,考察边塞,深入理解当时的辽东形势。此时,辽东局势日益严峻,经略王在晋分析,明朝的防线在不断失陷,从抚顺、清河、开原、铁岭、辽阳、沈阳,再到广宁,每一步退缩都使得局势更加危急。《明史》记载了明军将领的多次...

袁崇焕宁远大捷
袁崇焕在督屯通判金启倧的力劝下,坚决反对高第提出的放弃宁锦防线的主张。金启倧指出,锦州、右屯、大凌河等前沿要地一旦撤兵,将导致民众再次流离失所,已得之地可能再次沦陷,质疑关内外是否还能持续退守。袁崇焕认为,按照兵法,应坚守阵地,不可轻易撤退。他强调,宁远、前屯的安全将受到威胁,关门防线...

魏忠贤袁崇焕之死
熹宗即位,升为司礼秉笔太监兼提督。他密结大臣为援,以犬马声色取宠于熹宗帝。1623年掌管东厂。他排斥异己,广结党羽,势倾天下,一些攀附他权贵的人拜呼他为“九千岁”,各地督抚竞相为他建生祠。1627年,思宗即位,发现他的奸恶,下令激将其逮捕治罪。得知后,自缢。袁崇焕凌迟:袁崇焕字元素,...

上甘岭区19136091117: 袁崇焕到底是忠还是奸我看许历史资料能确定?袁崇焕到底是忠还是奸我
尤玛强阳: 袁崇焕怎么会是奸臣,他对大明朝廷忠心一片,热血为国,战功昭著,刚正不阿,屡屡击退后金军的进攻,至于斩毛文龙一事,也是由于其过于骄横,而他的一些小错误也是正常的,最终是被诬陷致死,他绝对不是奸臣.

上甘岭区19136091117: 为什么袁崇焕曾经要为魏忠贤建祀? -
尤玛强阳: 因为袁崇焕投靠魏忠贤,可以从天启六年说起,也就是1626年,此时的袁崇焕已经经营辽东4年.天启六年十月,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天启七年四月七日,袁崇焕请立生祠.当时的魏忠贤权倾朝野,很多人都巴结魏忠贤,纷纷建立生祠.什么是...

上甘岭区19136091117: 毛文龙和袁崇焕谁是魏忠贤干儿子??大侠们帮忙回答一下!! -
尤玛强阳: 似乎都不是.不过袁崇焕确实给魏忠贤修过宗祠,这也成为后世把袁崇焕归为阉党的主要论据之一.但本人感觉,当时袁崇焕要现在自己的职位上站住脚,不巴结一下魏忠贤是不行的.但还不至于做他干儿子的地步.至于毛文龙,在袁崇焕斩他之前,他也算是皮岛那个地方土皇帝,对魏忠贤没影响,魏忠贤不会搞他,应该不会去巴结魏忠贤.

上甘岭区19136091117: 他,到底是英雄还是危险分子 -
尤玛强阳: 平心而论,袁崇焕能力有限,然则在天启年间,也算恪守本分,功大于过.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转变成了国贼.我想必须把时间倒退到崇祯元年.众所周知,崇祯继位之后剪除魏忠贤一党,启用东林系统.袁崇焕属于鸡蛋上跳舞的人物,两边讨好...

上甘岭区19136091117: 袁崇焕到底是不是被人冤枉的?暗暗暗暗
尤玛强阳: 楼上贴的好爽啊,用那么复杂吗,史学界已有公论,袁崇焕是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借刀杀人)让崇祯帝给杀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