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戒律的依据

作者&投稿:謇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五戒的依据是什么?~

1、这五戒是人的本性,但是它是错误的本性,所以佛法告诉你,你如果想要改变你现在的自己,那么就从这里开始改变入手

2、五谷不属于杀生,因为五谷不是有情生命,它没有意识,没有取舍,没有智慧。属于无情众生。
在佛法里,杀生的定义为:用恶心断除有情的生命。所以五谷杂粮都不算杀生。
3、佛教的五戒依据是什么?
从我学习以来,以及平时师父的开示教导,我认为五戒的本质为:慈悲心、菩提心、智慧心。
首先说,杀戒,不杀,不是为了求什么功德,求什么福气,就是很简单的怜悯众生的生命。
偷盗:正是因为我们知道偷盗会给别人带来烦恼,给别人造成损失,所以放下自己悭吝的心,用
一颗智慧的利益他人的心去不盗
邪淫:所谓邪淫是我们过多的贪着所做下的不正当的淫,这样的欲望蒙蔽了我们自己的心,让我们做出了很多错误的决定,以至于造成错误的后果。如今如果对这恶果心生厌弃,那么佛法告诉你啦,这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那么,依照佛法告诉你的方式,自己去努力改变。
妄语和饮酒也是如此,我们总是不断的掩饰错误、去造作更多的错误,直到尝到了苦果才开始后悔,这也就是为什么常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从因出发,让每一个因都是清净的,果自然清净无碍,而我们呢,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直到苦果自受的时候才回去害怕懊悔。一时的悔悟又抵不过心中汹涌的欲望,就是这样反反复复,被自己的欲望牵引,总是不直到如何才能真正做好自己。
所以佛菩萨就像医生一样,而我们呢,就像生了病而不自知的人,身受疾苦不断抱怨,却不知道这个病生在自己身上,佛菩萨开示这一切,告诉我们,呐,这就是治病的药。可是如果我们不愿意吃药,那就没有办法了,菩萨化身到我们身边也没有办法。


4、佛法不是说要压抑本性,而是告诉你,你现在遭受的一切,是因为你的本性中有哪些地方是不对的,你如果想要变好,想要“治病”,就按照方法“吃药”。
就像是幼儿园的孩子一样,你作为过来人告诉他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要去改正错误,他会不会觉得你也很奇怪很不可理解?没有办法啊,他不知道啊!
我们也是这样,我们被自己的欲望牵扯着,不能真正的了解自己呀!



我说的很罗嗦,回答的也很不好,有疏漏不周的地方还请诸位前辈提点海涵。如果楼主有疑问,我们再来讨论

佛制的戒律,是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设施。为了使得弟子们保
持身心清净,保持僧团的形象;为了成就自己的道业,为了成就他人的信心,使
得正法久住人间。

《大智度论》卷46说,佛陀成道后的最初十二年中,佛未制戒。僧团清净,
无人犯过,无人行恶不善法,所以「如来不以无过患因缘而为弟子制戒,立说波
罗提木叉法。」

这是因为佛陀告诉舍利弗,过去有六佛,其中三佛未给弟子们广说法,也不
结戒,未说波罗提木叉,故于如来灭后,弟子们的清净梵行速灭;另外三佛,广
为弟子说法、结戒、说波罗提木叉,佛及弟子般涅盘后,清净梵行久住,正法住
世。因此,舍利弗便请释迦世尊制戒,佛说:「我此众中,最小者得须陀洹,诸
佛如来,不以未有漏法而为弟子结戒。」

直到迦兰陀长者子须提那求度出家之后,又回到俗家,与其俗妻行了俗事,
释尊始为弟子制定了第一条不淫戒。并宣示:「以十利为诸比丘结戒。」

原始佛教戒律的依据就是佛陀制定的戒律。佛教一开始是没有戒律的,后来佛的弟子愈来愈多,有的弟子做出有损佛教威仪的事,所以佛才制定戒律,但是佛教戒律不是佛一下子全部制定出来的,而是针对不同弟子犯的错制定相应的戒律,到佛入灭时,大概制定了200多条戒律。佛入灭后,举行佛教史上第一次经典结集,由持戒第一的优波离尊者颂出佛制定的戒律结集成律藏,这就是《八十诵律》。

阿弥陀佛

没有什么原始佛教的说法,因为佛经到现在几千年来没变过。

根本戒律也没变过,比如说几千年前的孝顺父母,和现在孝顺父母的根本是一样的。形式上随着生活的不同可能会不同,但根本不会变


老法师---戒律是生活规范,佛法戒律之好,跟世间所订的规矩不相同!世间订的公约是要叫大家遵守,佛法戒律是叫我们自己遵守,不管别人,妙就妙在此地。

 戒是叫我自己守的,不是叫别人守的,所以真正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不见他人过,自己的心就清净、平等。如果见他人过,这个人不守规矩,那个人不守规矩,自己的心就不清净、不平等了。

换句话说,别人不守戒,别人不守规矩,你把它放在心上,是把自己的清净心破坏,把自己修行的功夫破坏,这就很难成就。佛制定戒律的精神,是叫我自己守,不是叫别人守。别人破不破戒,与我不相干,一点都不影响我,我自己自性清净、平等、慈悲。所以,真正持戒的人快乐,为什么?不管别人。



论理与戒规很明显!


律宗的传戒简史
东晋时又把《摩诃僧祗律》、《十诵律》等广律译出,用作行事的依据,以致受戒与随行不相一致。北魏孝文帝时,法聪在平城讲《四分律》,并口授弟子道覆作《四分律疏》6卷,内容只是大段科文。因此法聪被认为是四分律师。及至慧光造《四分律疏》,并删定羯磨,始奠定该宗基础。慧光弟子道云传道洪...

佛教有什么戒律?
可见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应持守的戒律。 佛教的戒律虽然有出家戒、在家戒的区别,但是一切戒律都是依据五戒为根本,所以五戒又称为根本大戒。 五戒的内容 ◎不杀生:就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大至杀人,小至杀死蟑螂、老鼠、蚊蚁等,都是杀生。不过,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所以不杀生,主要是指不杀人。杀人是犯波罗...

中国佛教有戒律始于什么事件、四分律为中国律宗所独尊,最早同什么事 ...
中国之有戒律,始於三国时代,曹魏嘉平二年(西纪二五○年),由中天竺昙摩迦罗,在洛阳白马寺译出《僧 戒心》及《四分羯磨》 《四分律》在中国的弘扬,是起於元魏孝文帝时的北台法聪律师,以下有道覆、慧光;慧光的弟子有道云、道晖;道晖的弟子有洪理、昙隐;道云及道晖的弟子洪遵;与昙隐...

怎么才算佛说的持戒,标准是什么,主要的争端我认为两点?
你所描述的是从心灵上持戒 这个是菩萨戒 你的想法虽好 但是没有基础的人很难在现实中做到 我教你一个简单的办法 你把这个办法做三年 做熟练 然后回来把你的心得体会告诉我 再然后我教你菩萨戒 办法:从现在开始不再为自己着想 一切时 一切处 只为他人着想 阿弥陀佛 ...

佛教的戒律是什么
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菩萨戒,也是以五戒为基础。何谓戒?就是要行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杀生,以慈悲为本,不要杀害生命,水陆空中、大的小的都不要残杀,不杀生就可以得长寿,将来就不再结怨,达到怨亲平等。不偷盗,别人的东西不要拿,哪怕一分一厘都不要拿,...

佛教的戒律有哪些 所谓的行善都是哪些行法
可见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应持守的戒律。 佛教的戒律虽然有出家戒、在家戒的区别,但是一切戒律都是依据五戒为根本,所以五戒又称为根本大戒。 五戒的内容 ◎不杀生:就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大至杀人,小至杀死蟑螂、老鼠、蚊蚁等,都是杀生。不过,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所以不杀生,主要是指不杀人。杀人是犯波罗...

关于佛教杀生,惩恶的问题,一直不是太明白
“直接的回答就好”楼主这句话说得最到位!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中讲道过:直心是道场!释迦牟尼佛制定戒杀的戒律是为了给处在小乘阶段的学人予以方便的。规定在小乘没有学习圆满或者即使小乘学圆满了也不肯进趣大乘的时候是决不可以起杀心、破杀戒的,否则在佛的角度上就会给予非常严厉的惩罚的。...

济群法师《戒律的名称及作用》
原始僧团的管理非常松散,没有严谨的行政组织,僧众都依据戒律生活,享有充分自由。一旦出现问题,便由僧团开会裁决。但这种松散的管理只适用于高素质团体,对道德要求极高。如果整体素质不够,就必须依靠外在力量进行约束,否则就会无法无天,道仪不存。 此外,佛陀还要求弟子们经常改变住处,云游四方,这也是从修道角度而言...

律宗戒律理论
《四分律》主张其通于大乘,慧光律师在道宣的《羯磨疏》中提供了五种理由来支持这一观点。《四分律》将戒律分为“止持”和“作持”两部分,前者强调禁止恶行,后者强调实践善行。律宗将佛制定的戒律归纳为这两类,并以《四分律》的解说为依据,解释僧尼的戒律实践。律宗在日本的传播始于鉴真法师,他...

关于佛教的戒律
我们是凡夫,会嗔恚,会想骂人,这些都很正常,但是重要的是要有惭愧心。心中有惭愧,自然会时常警醒,护念身口意三业。凡夫心不清静,做不到不嗔恚,修行讲的就是如何对治嗔恚,嗔恚的病治好了,自然就不嗔恚了,得病了就得治疗,病不是靠忍耐就能好。持戒并非忍耐,而是要学会摄心,要如何摄心呢...

廛河回族区18342186123: 佛教戒律的由来? -
鄘贪新快: 佛教戒律是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根据弟子们的言行,随犯随戒,而制定出来的.就是发现弟子犯一个错误佛陀就制定一条相应的戒律.

廛河回族区18342186123: 佛教戒律是按照什么制定的
鄘贪新快: 是按照僧妮们修持来制定的.

廛河回族区18342186123: 佛教的四条戒律是什么? -
鄘贪新快: 四大根本戒律,是“杀、盗、淫、妄”四大根本戒,这是小乘道的修行戒律,不是佛教四大根本戒律.修行佛法要发大心,修大乘的五戒十善,发菩提心,救度众生的心,而不是像小乘修行人做自了汉.修学大乘佛法才能得到究竟解脱

廛河回族区18342186123: 如何看待佛教吃素是梁武帝提出一说 -
鄘贪新快: 佛教吃素,虽然有梁武帝提倡.但在梁武帝提倡之前,也是有佛经依据的. 因为佛教讲不杀生,从二千多年前的原始佛教开始,就是佛教四大根本戒律之一.禁止杀生,当然也就是提倡吃素了,这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佛教虽然提倡吃素,但并不禁止在家的佛弟子吃三净肉,这也是有佛经依据的.所以,在家的佛教弟子,吃素不吃素,完全属于自愿的选择.

廛河回族区18342186123: 佛教的咒和经的区别 -
鄘贪新快: 佛咒就是断七字识和摄七子识的作用.也就是通过咒语来断摄你的当前意识作用,破你不好的意识念头,从而以佛菩萨加持力(七子识母识)摄受你的意识,化解你当前不良的环境或者开化你的清净心.通俗说就是化解当下恶业识为善业识!...

廛河回族区18342186123: 五戒是不是释佛自己提出的? -
鄘贪新快: 《杂阿含经》卷三十三载:云何名为优婆塞戒具足?应远离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饮酒等,而不乐作,是名优婆塞戒具足.可见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应持守的戒律.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诸经篇幅短...

廛河回族区18342186123: 中国佛教戒酒的规矩是从印度传来的吗? -
鄘贪新快: 对!戒酒为大、小乘共同的律制,出家、在家四众皆须恪守.原始佛教之根本经典《阿含经》即载佛陀所宣说五戒,即不饮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

廛河回族区18342186123: 佛经上讲的戒律 -
鄘贪新快: 佛教有严格的规定.戒律只能依次向下了解,否则形同“窃法!当然也因为你没有那个境界,看了戒律不理解,未免心生疑问,难免诽谤. 1、在家弟子(含男居士、女居士)分两类,持五戒.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可以持“八关斋戒”(猪八戒的姓名就是这样来的). 2、出家弟子分五类: 1)式叉摩那女(带发修行女),持六戒; 2)沙弥或沙弥尼(女出家众),持“沙弥十戒”; 3)比丘(男出家众)持具足戒(250条); 4)比丘尼(女出家众)持具足戒(348条).

廛河回族区18342186123: 烧香拜佛的讲究和忌讳有什么 -
鄘贪新快: 佛教一个存在了几千年的教统,它的规矩和讲究都是什么?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