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长平之战后秦国疲弱,为何山东五国不知道“趁你病要你命”?

作者&投稿:归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首先我们来说说山东六国的“合纵抗秦”由于秦国是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严重威胁着其他六国的生存。为了打压秦国和保护自己,六国一共有四次合纵攻秦战斗。

第一次为公孙衍倡议、楚怀王主盟的楚魏韩赵燕五国攻秦之战(公元前318年),第二次为孟尝君倡议、齐湣王主盟的齐魏韩三国攻秦之战(公元前296年),第三次为信陵君倡议的魏赵楚韩燕五国攻秦之战(公元前247年),第四次是赵国将军庞煖倡议的赵楚燕魏四国攻秦之战(公元前241年)。

战国时期,其实六国合纵之兵力,绝非一个秦国所能抵挡。然而,当时六国表面虽然联合,但其实内部也是勾心斗角,各种分歧不断,谁都不肯出力。可以说,当时其他六国的联合,更多的是为了生存下去,免遭秦朝吞并,而不是为了消灭秦国。因此,他们之间,一旦有利益关系便很容易就合并到一起,一旦有利益冲突则又散了。

然后,我们再说长平之战,赵王铤而走险临阵换将,换用了纸上谈兵的赵括为主要将领,但是赵国四十五万大军被白起尽数屠杀,因而赵国也永远的失去了霸主之位。虽说此一战以秦国的大胜告终,但是,秦国也并非尝到了多大的甜头,长平之战是赌上了两个国家国运的战争,秦国以四十万大军死伤近七成赢得胜利。此时的秦军如果依照白起的战略继续打下去的,消灭赵国的可能性非常大,就算是赵国不被消灭,那么赵国也不可能在以后有什么翻身的机会。

长平之战

此时的赵国已经是全国上下披麻戴孝,为死去的亡魂超度,赵国上下岌岌可危,别说抵抗秦军了,就连自保的实力都打光了。在秦赵两国发起长平之战之际,其余的五个大国全部是作壁上观,看着两个国家拼的你死我活之际,五个国家除了齐国之外,其余的四个国家算不对秦国保持高度警惕,说白了就是其他的四个国家全部处于对秦国的担惊受怕之中,更别说什么主动进攻秦国了。而齐国因为和秦国在领土上不接壤,而自以为高枕无忧,所以齐国没我对秦国保持高度警惕,但也没有任何趁机消灭秦国的动机。

与其说此时的五个国家对秦国土地觊觎,不如说关中的五个国家和赵国一样,害怕秦国会趁机攻打他们其中之一。而此时的秦国已经元气大伤,虽说有足够消灭赵国的能力,但是,如果秦国想对其他的五个国家中任何一个下手,秦国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别的五个关东国家对秦国畏惧心里从未解除,巴不得自保呢?怎么又精力联合起来对付秦国呢?



因为这五个国家的利益都不相同,如果趁秦国疲惫而攻击,那么有的国家是没有办法得到利益的。

因为当时山东五国心不齐,他们都想其他国家多付出一些,不想自己国家投入太多。

主要还是被秦国打怕了,当时五国的实力也很弱,一旦主动出兵没有取得效果,就会成为秦国下一个矛头所指,谁也不愿去触这个霉头。


在长平之战后,损失惨重的赵国是如何赢得邯郸之战的呢?
假如主帅还是白起的话,能不能打赢邯郸之战灭了赵国?还是不行。由于天下大势还没有到一国能够灭一国的时分,赵国后期还能够凭李牧和北方抗击匈奴的军队硬抗秦国而不落下风,长平之战时,整个天下,还有其他五国,秦国还没有强大到始皇时的国力。3.赵国和其他五国。由于平原君赵成功令智昏,贪图冯亭...

长平之战后白起建议乘胜灭赵,秦昭襄王决定暂时议和,谁更有道理?_百度...
——王东满 01.总述 长平之战后白起建议乘胜灭赵,秦昭襄王决定暂时议和,谁更有道理?小编认为,秦昭襄王的决定更有道理。原因有以下四点:第一,为了打赢这场仗,秦国动用兵力达60万之巨,河内郡所有15岁以上的青壮年都参加了战斗。如果继续战斗下去,赵国灭亡了,秦国也被拖垮了!第二:长平之战...

秦赵长平之战,从此奠定了统一我国的基础
秦赵长平之战,从此奠定了统一我国的基础 战国末年,秦国通过连战连胜,吞并了东方诸国。秦昭王效仿范睢的远近攻策略,首先对韩国发动了连续进攻,在秦昭王四十二年,秦军进攻了汉国,占领了少渠和高平。紧接着在四十三年,秦军攻占了韩国的首都韩兴。随后的四十四年,秦军进攻并占领了汉国太行山以南的...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什么宁死也不带兵打赵国?
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欲乘胜灭赵,于是他亲自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一时间天下震动!但后来在范雎的劝说下,秦国接受了赵国的求和建议,于是白起被迫撤军。九个月后,秦赵两国再次交恶,秦王于是派王陵率军前去攻打赵国都城邯郸,结果王陵打了整整半年,非但没能攻下邯郸,反而让自己损兵折将,据说光...

在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什么宁死不愿再次攻赵
白起作为战国时代最杰出的将领,他为什么对秦国之后对赵国的用兵这么反感,甚至数次违抗秦王的命令,最后招致杀身之祸呢?白起与秦相范雎矛盾尖锐,不愿与其共事 长平之战后,白起主战一鼓作气,趁赵国损失四十五万大军,国力正空虚的时候,乘胜一举灭亡赵国。这是韩魏两国担心赵国灭亡后,下一个就轮到...

长平之战结束,秦国兵力大减,为什么其他几个国家不联合攻打秦国呢?
长平之战,秦国军队前后斩杀赵国士兵45万人,赵国上下一片震惊。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赵。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党,后军分二路:一路由王龁率领,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而白起自将围攻邯郸。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说:“白起擒...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和秦国相比,谁的粮食压力更大?
秦赵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国的粮食压力更多,甚至到了去其他国借粮的地步。战国时期的秦赵两国长平之战,奠定了秦国吞并六国的基础,对于秦赵两国这场战争是国运之争,双方都尽了最大的能力保障后勤补给。但是赵国虽然拥有地理上的优势,却无法撼动秦国几代国君的努力,综合看赵国无法和秦国相比,补给压力要...

长平之战惨败后,赵国是如何在邯郸之战大获全胜的?
因此邯郸保卫战之所以能大获全胜,不是因为赵国军事实力有多么强大,而是因为秦国在长平之战后野心膨胀、妄图乘胜扩大战果而全面打击的策略同时触动了多国的根本利益,激发了赵、魏、楚、韩抱团取暖,予以绝地反击。之后秦国改弦易辙,坚持采取之前范雎远交近攻政策,肢解了合纵联盟,秦始皇履至尊而制六合,...

长平之战后惨重损失的赵国,究竟是如何赢得邯郸之战的?
当时在长平之战当中,赵王对于秦国的实力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所以当时在作战的时候让廉颇退下,让赵拓进攻,这一操作也让赵国失败。所以在两年之后的邯郸保卫战当中,廉颇就采取了坚守的策略,以逸待劳等待秦军,疲惫撤退的时候再去攻打秦军,同时还联络了一些其他的资源国来救援自己的国家,这一操作也...

“长平之战”前后秦赵两国的间谍较量,谁是大赢家
4. 秦国得知赵括取代廉颇后,暗中派遣白起为上将军,最终在决战中赵括冒险出击导致赵军惨败。长平之战的胜利证明了秦国间谍系统的有效性。5. 长平之战后,赵国也展开了对秦国的反间谍活动。赵、韩两国合谋,派遣苏代携带重金游说秦国相国范雎,范雎以秦军疲惫需要休整为由,劝说秦王接受赵国的求和,避免了...

李沧区19874302339: 为何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抗秦?
霍李腰息: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逐渐强大,而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战术,得到了秦国君主(包括秦伯或者秦王)的支持,逐步蚕食,秦的实力得到了提升.而其他六国,三晋的实力本身不强,但由于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和任用庞涓、吴起等人为将,...

李沧区19874302339: 山东各国为何不在秦国贫弱之时一举灭秦?
霍李腰息: 都在自己忙着互掐呢!秦国在那个时代还不是天下最强的.秦国显示统一天下的能力是在昭襄王时代开始,特别是长平之战.穆公之后能灭秦国的看地理位置就是晋国,可是晋国被三家给分了.然后是魏国,魏国曾经占领了秦国的河西之地,差点灭了秦国哦~!可是它战线开的太多,又是攻秦、又是攻赵、又是攻齐,最后被诸国联合打败了.诸国之间龌龊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才有合纵、联纵.

李沧区19874302339: 为什么秦始皇不灭六国前六国绑一块都打不过 -
霍李腰息: 首先在地理位置上秦国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状态,国力秦国最强,其他六国也并非铁板一块,联盟总有间隙,被各个击破不足为奇

李沧区19874302339: 秦、赵两国的战役对秦国的影响 -
霍李腰息: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围歼之战——长平之战.秦军因为先前攻打韩国时,本要拿下韩国上党郡,但是上党郡守却投降了赵国,因此发动这一战.那么这一战给秦赵两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长平一战以秦军获胜结束,...

李沧区19874302339: 长平之战后赵国有生力量消耗殆尽,为什么秦国不一鼓作 -
霍李腰息: 打过长平后秦赵战场就进入了平原地区 赵国骑兵的优势发挥了出来,秦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亡五校,就是成建制的损失了四万人,吃了不小的亏

李沧区19874302339: 长平之战秦国为什么会输给赵国
霍李腰息: 主要是输在国力上,所谓,天下甲兵非秦既赵,秦赵两国军力能力相当,但是秦经过商鞅改革以后的国力在战国来说是最强的.

李沧区19874302339: 长平之战之后,秦国为什么没有一举拿下赵国 -
霍李腰息: 在长平之战胜利后,白起又分秦军为三路,扩张战果:命王龁率一军攻占赵国的皮牢(地名);命司马梗率一军北上,夺取太原(今山西中部地区);白起亲帅大军准备攻打赵国首都邯郸,想一举灭亡赵国.秦军东取武安、西取皮牢、北占太原的时候,韩国、赵国都异常恐惧.赵国与韩国合谋,派使者携带重金赴秦,游说范雎.范雎被赵国使者说服,便向秦王建议接受议和,秦王采纳了范雎的意见,允许韩国割垣雍,赵国割六城,达成和议,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一月下令罢兵.白起得知此事后与范雎产生矛盾.秦昭襄王没听白起的建议,在失去时机的情况下攻打邯郸,结果在后来的邯郸之战中,秦国战败.

李沧区19874302339: 长平之战对秦,赵两国有什么影响? -
霍李腰息: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四十万大军,无力再与秦国抗衡.秦国经过长平之战,削弱了东方强国-赵国的有生力量,扫除了秦灭亡六国的一大障碍,加速秦统一六国的步伐.

李沧区19874302339: 长平之战结束后东方六国面临怎样局势 -
霍李腰息: 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意味着秦军扫清了东进的最大障碍由于那个时候只有赵国能够与秦国对抗赵国失败意味着再也没有国家能够与秦国独自对抗

李沧区19874302339: 战国时期赵国为什么如此顽强?
霍李腰息: 尽管秦军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但秦王开始并不打算乘胜进军,攻取赵国首都邯郸,灭掉赵国.为什么?三个原因:第一, 尽管仗打赢了,秦军士卒也死伤过半,士气低落,粮草消耗巨大,战线太长,后勤供应困难.第二,占领区民心背离,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