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中“出”字为什么不算平声呢?有什么道理?

作者&投稿:邗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格律诗为什么要用平声韵~

格律诗为什么要用平声韵,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平声和仄声读法,古汉语有四个声调:平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上、去、入为声韵的仄声)。
阴平声:如天、滩、通等读音——高而长,不升不降;
阳平声:如谈、明、能等读音——低而长,不升不降;
上声:如坦、海、有、体等读音——上升而短;
去声:如炭、外、字、韵等读音——下降而短;
入声:如插、合、尺、陆等读音——短促;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已不存在这个入声调,分别并入了汉语拼音第一、二、三、四声中。
从上面读音的音调看,平声韵和仄声韵明显的特点是音调的长短,加之发音清浊等因素。由此我想正是因为平声韵的长调使得押韵更具音乐美感而显著吧,久而久之成为了俗成的格律诗常用的声韵也未可知。其实在古体诗中格律不是很严格的甚至是很自由的。即使近体诗仄声韵可以用的,只不过较少而已。如唐代诗人曹邺《官仓鼠》就是以仄声韵作韵脚的诗: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不过用韵更严格的是一首诗韵脚(斗、走、口)必是同一个声调(上声)。和平声韵同样第三句规定不用韵的末字改用平声(饥)字。再如唐代诗人柳宗元以入声字作韵脚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同样都是和平声韵同样第三句规定不用韵的末字改用平声(翁)字。所以说并非完全都必须用平声韵。
以上回答没有肯定的资料参阅回答您的问题,其中存在本人主观认识难免有偏颇,仅供参考。

看你用哪部韵书了,平水韵是仄,中华新韵是平
古人用的都是平水韵,现代人平水,新韵都可以用。

  “出”字不是平声,后来就改成了清字,为什么“出”字不算平声呢?


  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一位诗人,写出来的五言绝句,对仗工整,情景塑造大体也不错,居然不知道“出”字为什么平仄不合,“出”是入声字,在平水韵中以仄声入韵。


  可见即使有电脑工具帮助检测,甚至都不愿意多看一眼,检测的时候要先选择“平水韵”或者“新韵”,之前说是改成了清字,完全不通,所以最好不要修改。


  首先,即使在默认平水韵的情况下, 因为二四位置的平仄相替,所以这只是一个三位置不论平仄的律句,是不会影响整体格律判断的。


  有人说,这不是“孤平”吗?我们判断“孤平”是在韵句中,具体来说只在“平平仄仄平”的格式中,仄声结尾的句子虽然要尽量避免,但是并非出律。


  然后我们还可以从新韵来断平仄,在新韵中,“出”字毫无疑问就是平声了,所以不论平谁韵还是新韵,平仄格式的关系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古人的诗韵分平上去入四声,古韵中有很多今天平声字读入声,作诗多了,有些字自然就会慢慢记住。


  喜欢用“出”这个字,却为了合律而改用“清”字,其实大可不必。古人的五言绝句中,几乎有一半是不合律的古绝,我们又何必如此计较呢?五言绝句有时候更有味道,何况,半拗体也是律诗。诗意逻辑还可以再修改理顺,得到意境上更高的作品。


  这只是提出建议,至于怎么修改,大家可以自行斟酌,当然,还是建议首先搞清楚什么是入声字这种声韵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进行修改,也能更方便地进行格律诗句嗯创作,也能更写出更好的作品。




律诗中的出句与对句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平仄———
律诗中,出句对句要求对仗。上句是出句,下句是对句。上下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要平仄相对,也即上句的词若是平声,下句相应位置的词就应该是仄声,同样,上句某个词若是仄声,下句相应位置对平声。此外,律诗还有仄起平收的要求,就是说,出句末尾要用仄声,对句末尾要用平声。例如,杜甫的《登高》:...

古诗的平仄及韵律
“古诗的平仄及韵律”回答如下:古诗的平仄及韵律:“分清平、上、去、入四声的字 ,平就是平声字,上、去、入是仄声字 平就相当于普通话的1,2声,上相当于3声,去相当于4声 但是你要注意,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普通话里的“入”声字已经被分到了平、上、去3声里面了。 写诗: 格律诗中,5绝、7绝,5...

近体格律诗中,押韵忌讳问题(君诺)
(三)连韵:就是相邻的两个押韵句的韵脚用了同音字作韵字。连韵也叫“合音”。连韵对诗句的韵律是有伤害的,在七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诗人在创作七绝的时候也是比较注意的。因而要在古人绝句中找出“连韵”的例诗是非常困难的。相对来说,律诗中连韵现象要多一些。例如: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

有关格律诗的基本问题
“三平尾”在古风中经常出现,古风中若没有几个三平尾,还真品不出真正古风的味道。但在格律诗中尽量严格杜绝出现,虽然是“中病”,却是顽疾,几乎无药可治,就好象人的脸上落了一个疤,虽不影响健康,终究不美观。“三平尾”会大大地降低律诗的抑扬顿措,古人连“三阴平韵”都忌讳,何况一句中出现三平尾了呢? “...

近体诗格律知识
如首句的二四六字为(平仄平)譬如“孤山寺北贾亭西”,则次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为(仄平仄)譬如“水面初平云脚低”2、粘,我们习惯上把律诗的八句分为四联。首句与次句合成为首联,第三四句合成为颔联,五六句合成为颈联,七八句合成为尾联。联与联之间的平仄关系,下一联出句的平仄必须和上一联对句类型...

从苏黄学的律诗论格律
然而,因为这种平仄句式即使在古人的律诗中也是大量存在的,因此现在已经公认它不算“出律”,而被看作是“五拗六救”的合律句式了。当然,我在上面检视苏、黄律诗的时候,也发现了大量的这种句式,我也没有把它们统计入“出律”之列。除此之外,属于宽泛“孤平”的情形还有:(1)仅第二字“孤平”的情况,包括“仄平...

古诗词的结构
一首诗不论律诗还是绝句,都应有头有尾,前后内容就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诗歌前后才能贯串,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

江雪柳宗元_江雪古诗
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赏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

古代的近体诗分为什么跟什么?
晚唐绝句发展出了两种新的体式:一是尖新明快的议论体,一是委婉深曲的抒情体。两者都以李商隐、杜牧为主要代表。 宋元时代,通行把"绝句"称为"截句"。他们以为"绝句"是从律诗中撷取一半。宋代以来人们所熟知的绝句,近体风貌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元明的诗论家有绝句乃"截律"之说。 按照诗歌格律,绝句分为古绝和...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1、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2、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3、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4、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5583325949: 在律诗中“出”字是平声还是仄声? -
蓟善立复: 您好,出字是平声.读音中的一声和二声为平声,三声和四声为仄声.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5583325949: 格律的中,仄,平 -
蓟善立复: 简而言之,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声和二声,仄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三声和四声,但因为古今音有差异,所以刚才这一条并不适用于所有字,只能适用于大部分字,这个问题想要用简单的话讲明白是很难的,...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5583325949: 诗词的平仄是怎么分的,拿拼音的声调来说 -
蓟善立复: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5583325949: 诗词中的拗句是什么意思 -
蓟善立复: 1.格律诗中不合常规平仄格律的句子叫拗句.出现拗句,一般应采取补救的办法,即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改变其他字的平仄安排.如"红颜弃轩冕",第三字按格律应该平声而用了仄声,就把第四字应仄而改用平.又如"雨中草色绿堪染...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5583325949: 诗词格律诗词中平仄是怎么一回事?诗词句中除了韵脚要押韵之外,其他
蓟善立复: 几乎每个字都有严格的平仄要求.另外格律诗压平声韵. 简单说,所谓平仄,就是现代汉语今韵中的第一二声称平声,三四声称仄声,轻声不入平仄.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5583325949: 在诗歌中,何为“平”,何为“仄”?在诗歌绝句、律诗中有哪些平仄要求? -
蓟善立复: 平仄是指诗歌中语调.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5583325949: 律诗中不允许三个平声的出现? -
蓟善立复: 格律不是诗词的本质,而是诗词的特点,尤其是格律诗词的特点.不合格律的诗词就不是格律诗词.这就好比黑色的马它就肯定不是白马.但不合格律的诗词是不是就不是诗词呢?这却未必.就好比黑马虽不是白马,但它也还是马一样.一向...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5583325949: 关于诗词平仄的疑问 -
蓟善立复: 第一,中古音和现在汉语的一些字的读音是不一样的.所谓的“平仄”是指近体诗和骈文对中古“平、上、去、入”四声的再分类,即平声为平,上、去、入三声为仄.给你说个大概的规律,声母为b、d、g、和j、z、zh,今天读作阳平的多是入声字,所以“国”为仄声;今读音为fa、 fo 、fu的字多是入声字,故“发”亦为仄声; 第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联之间平仄相对.就是对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跟出句句的平仄相对.比如“旧国经年别,关河万里思”的平仄就为“仄仄 平平 仄,平平 仄仄 平”. 第三,就是要注意押韵的问题啦,押韵是要押韵腹韵尾和声调.总之是比较有讲究的,还是得自己多读多感多写.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15583325949: 关于诗的格律与平仄压韵 -
蓟善立复: 古诗(词先放一边,待会来说)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时 间上大概以唐代为界,即唐代以后(包括唐代)形成的诗体称为 近体诗.其中古体诗只要求压韵,不讲究什么格律.而近体诗对 韵和平仄有十分严格的要求,这就是格律.我今天并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