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后,古代学子们都是怎样庆祝的?

作者&投稿:韩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把高考和科举相比不合理但合情,为什么呢?

说不合理是因为科举之后的举子进士,无论是直接就职还是在朝廷官修,都算是“参加工作”了,名副其实的养家糊口、步入仕途。而高考之后,还有大学生涯,很多人还得读研究生,说白了就是继续学习。

说合情是因为两者都算得上是“毕其功于一役”,妥妥的都是学子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考试,没有之一。

从考试结束到“发皇榜”,现在是查询成绩,时间“宽松”又“紧张”,人们会选择旅游、办酒席之类的活动,考得好的,当地政府还会给给予奖励以激励后来学子。

其实,这都是古人玩剩下的,相比之下,古人的更官方、更正式、更宏大,也更有意义和花样。

科举四宴,文武齐备,好不春风得意,扬眉吐气

古代的状元等头筹部分,会有“跨马游街”之举,现在是作报告、上报纸。对于其他学子而言,现在是毕业聚会、谢师宴、升学宴,在古代则是(半)官方性质的四宴等形式。

这四宴,分别是文科生的鹿鸣宴、琼林宴,以及武科生的鹰扬宴、会武宴。

鹿鸣宴起于唐代,由地方官员主持,宴请当地的新科举人,因宴会上演奏《诗经·鹿鸣》篇而得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鸣宴体现了新科举人们一种“仪式感”。

苏轼《鹿鸣宴》诗:“连骑匆匆画鼓喧,喜君新夺锦标还”描绘了宴席的宏大热闹,甚至还有仪仗队!

鹿鸣宴实际上是从周代“乡饮酒礼”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到了后期,在宴会的菜肴中加入鹿肉,才使得鹿鸣宴变得名副其实,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琼林宴正式起源于宋代,在皇家园林琼林苑举行,是比鹿鸣宴的规格高很多的宴席,普通的举人是没有资格参加此类宴会的。琼林苑是妥妥的国宴级别!宴请的是新科及第的进士,代表了朝廷对未来国家栋梁的重视。

爱国诗人文天祥在琼林宴写作《御赐琼林宴恭和诗》:

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

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佩环。

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壁奎间。

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

真的是好不春风得意,意气风发,挥斥方琼的豪迈之情当时已锋芒毕露。

在武科生中,鹰扬宴举办于乡试发榜之后,会武宴举办于殿试发榜之后,规格和礼遇分别对应文科生的鹿鸣宴与琼林宴。

此外,还有古代版“散伙饭”——关宴,以及曲江宴、闻喜宴等。像闻喜宴等专门的学子聚会,朝廷会特旨赏赐酒食。唐明宗之后,朝廷开始买单,是名副其实的“公款吃喝”。新中榜的进士们,参加闻喜宴的,有吃有喝,还会给赏钱。

宋朝之后文风渐炽,不仅延续了唐朝的做法,规格更甚。公元1073年3月,宋神宗赏进士们钱三千缗,诸科七百缗。到了哲宗时期,赏钱的档次又提升了,进士们赏钱百万,美酒五百壶!

临景赋诗,直抒胸臆

除了吃吃喝喝,古代科举的学子还会游览名山大川,很多人都会作诗应景。

考的好的,有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落榜的有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更多的是学子的抱负和志向,比如张廷玉的《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

南来北往走西东,人生杳杳在其中,天也来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公;

夜静听得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钟,从头仔细思量起,便是南柯一梦中;

一场辛苦一场空,死后还归泥土中,身归泥土气随风,一片顽皮化臭胧;

在身置得万倾田,死后只得三步地,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沉舟侧畔轻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临轩唱名、朝谢皇帝、谒谢先圣先师、拜黄甲,叙同年,立题名碑,编同年录,一样都不能少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可远远没结束,古人可真的“会玩”

临轩唱名、朝谢皇帝说白了就是直接拜见国家最高领导人,混个脸熟。尤其是开始于宋太宗的临轩唱名,参加殿试成为进士的考生,成绩由皇帝以“临轩唱名”的方式公布,那是何等的荣耀和激动!

《宋会要辑稿》记载:“雍熙二年三月十五日,太宗御崇政殿试进士,梁颢首以程试上进。帝嘉其敏速,以首科处焉。十六日,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赐及第。唱名赐第,盖自是为始。”

谒谢先圣先师就是拜谒先圣(孔子)、先师(颜回或孟子),以示感谢,一般是在朝谢结束之后。

据《朝野杂记》记载,仪式在国子监进行——监礼官、奉礼官、太官、太祝、分献官,均由当年进士担任,仪式感极强,分工细致。目的主要是学习先圣、先师的高风亮节,感谢他们对儒学的贡献。

相当于拜拜教科书内容贡献者,诸如鲁迅、高斯、牛顿等。

拜黄甲,叙同年是为同年考中的进士举办仪式以相互认识,以后有个照应。

据《钱塘遗事》记载,仪式会在贡院举办,选同年中年龄最大的上堂就座,状元敬拜,对方答拜;再选同年中年龄最小的,上堂敬拜状元,状元答拜……然后将当年五甲的进士名单镌刻在“题名石”上,勒石铭记,以供后人瞻仰。

立题名碑,编同年录就是编刊同年小录,详细刊载新科进士的姓名、年龄、妻名、三代名讳、籍贯等信息,类似于现在“加强版”通讯录或者微信好友。

看完以上这些,真的是感叹古人仪式感满满,不过能见到皇帝,和长辈、同年攀谈交往,在学业和事业上或有所帮助,多少辛苦都值了。

这不仅仅是繁文缛节,也不仅仅是文化传承,更多的是古人对以后的打算和计划,为科考之后的人生在做准备!把个人的目的装饰在礼节中,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含蓄和智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莘莘学子有了玩游戏、毕业照、出国旅游等更多的选择、更便捷的方式,无论形式如何,都是对努力的犒劳,对未来的准备!



一般来说,科举之后,家里面的亲人和相亲都会为古代被科举中的学子举办盛宴来款待亲人朋友。如果是中了状元的话,就会骑着马,在家乡走一圈。

他们都会相约到酒楼饭店等场所聚餐庆祝,一起来讨论关于科举的事情。

科举之后学子们大多都会在当地的酒楼一起聚会玩耍,吟诗作对,以酒会友,发泄多年以来的压力。


唐代学子的宴会是什么
唐代学子的宴会是曲江宴。

十年寒窗苦读下一句
十年寒窗苦读下一句是“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谚语形象地描绘了古代学子们十年如一日地刻苦攻读,只为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从而名扬天下的艰辛历程。它传达了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付出,才能收获成功和荣誉的道理。“十年寒窗苦读”强调了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毅力。学子们在这...

清朝的举人最低能做什么官呢?
范进生活在清朝,而清朝执行的是九品官制,考中举人说明已经成为候补官员,而秀才是没有这个资格的,这也体现出一个举人是多么的值得学子们拼一把。不过很多举人并不甘心于此想再往上拼一把当大官,而古代学子的最高级别就是考中进士,但举人考上进士的概率却是很小,一般说来举人是不能直接做主官,...

在古代科举取士制度下,学校就不重要了吗?
学校当然重要,古代的科举制度虽说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但是在科举考试之前,学子们都是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参加科举的。因此,在古代,对于贫民家庭而言,如果家中有学子的话,那么都会去乡里的学堂上学,或者是在县里的学堂。如果有钱的话,还可以去有才名的人开办的学堂上学。不过,对于一些官宦世家...

古代为什么有穷秀才而没有穷举人?
因为当一个人成为举人之后,这个人的创收途径就非常多,甚至仅仅凭借举人的称谓就可以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在古代社会里,我们一直讲只有穷秀才没有穷举人。这句话其实并不贴切,因为古代社会不仅没有穷举人,同时也没有穷秀才,我们经常所能提到的穷秀才只不过是特例而已。古代社会的教育资源并没有那么...

历史上中状元后真的会被朝廷大员招为女婿吗?
在历史还是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潜在原则,比如刚考上的状元就会有很大的大臣想法设法拉拢,因为在朝廷中有很多的大臣要强强联手,才能巩固在朝廷中的地位,他们的子女就会被利用交换权利的工具,所以古代才有很多的门当户对的说法,于是就有很多人问历史上中状元后真的会被朝廷大员招为女婿吗?其实很简单...

当年的秀才、举人、进士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我们从一些古装片和古装电视剧当中可以大致了解到,古人并没有像我们现在一样的考试制度,而是采用科举考试制度!学子需要从全国各地赶赴京城,然后参加考试,考试之后才会定级别,一般来说就是秀才,举人,进士!那么这些称号到底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第一,秀才,秀才是每个省通过...

古代同学的别称是什么?
共一方砚台,同一张坐席,同一位教师上课,当然是同学了。古代科举中同科考中的称为“同年”,颇有同学的味道。 当然还有以平辈划分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一样,看古装剧应该不会陌生,现也有这一说法,还多了“学友”,“学长”等学子:春秋时代,学生就被称为“学子”,《诗经·郑风·子衿》...

状元是古代科举最高荣誉,读书人考中状元后,对仕途有何帮助?
古代的男性一旦被这个光芒加持,身后会一直伴随着荣耀。这个地方的门槛很高,即使是通过了科考的人,想要来到这里继续深造,也是一件难事。 如果能在这个地方待上一年半载,身价和社会地位会大大提高,对于以后的仕途是一件大好事。能通过考试已经实属不易,那是学子们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得来的。状元作为成绩最为优秀的人,...

唐朝学子的旅寓生活主要有哪些方面?
在古代经济交通都极为不便,那时候学子们为了参加一场科举考试,先是要经历数十年的寒窗苦读,然后背井离乡去到离家千里外的京城参加科考。 在路上饱受风霜就为了在京城一举得名,但是往往到达京城后的生活并不能如预想的那么顺利,一波又一波的挫折前后袭击学子们,身心备受摧残的学子们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下去的呢?今天就...

沈北新区17329479279: 古代考师中举咋写庆祝 -
学玲倩尔: “弄瓦之喜”是祝贺人家生女儿的用词,但是它的起源却不是古代女子因为主要从事纺线和织布等劳动的缘故.在我国古代,素有重男轻女的习俗,人们把男孩看成璋玉,而把女孩当成瓦石,所以最初一旦人家生了男孩就称人家有“弄璋之喜”,而在人家生了女孩时就说是“弄瓦之喜”--毕竟生女孩子也是一件喜事.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个词语中“璋”和“瓦”却失都去了它们原先的贵贱意义,分别成为男孩和女孩的代名词了.

沈北新区17329479279: 古代那些高中状元探花什么的的才子们要在一个著名的叫什么阁的地方举行宴会,是什么阁?
学玲倩尔: 科举考试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隋唐名为 “ 曲江会” ,宋朝叫 “ 闻喜宴 ” ,元·明·清则为 “ 恩荣宴” .

沈北新区17329479279: 科举制度对中国后世的影响 -
学玲倩尔: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

沈北新区17329479279: 古人是如何过国庆节的? -
学玲倩尔: 严格来讲,古代是没有“国庆”这一节日的.何谓国庆?国家成立XX年,当然是普天同庆. 但是,古人的国庆指的是“国之庆典”,欢庆的是国家喜庆之事.例如帝王的登基、婚娶和诞辰之日. 通常这一天皇帝会大赦天下,赏赐百官,普天同...

沈北新区17329479279: 中国古代人们是怎样过七夕的 -
学玲倩尔: 七夕,古代也叫乞巧节,古时候,女子绣荷包,绣花,之类穿针引线的所谓女工女活,互相比较谁的手工好,谁是手指绣的最巧...最好的荷包、香囊之类的嘛,当然送情郎啦.子不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七夕牛郎织女来相会,当然爱情表白的最佳时候. 另外送 宋朝大情种秦观的《鹊桥仙》,与君共赏之.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沈北新区17329479279: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下一句是什么?
学玲倩尔: 现代人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这两句诗,多半是因为小学课文中... 但自古文无第一,谁称英雄?今天,学子们戴着高高的礼冠,来参加考试.凭借手中...

沈北新区17329479279: 中国传统文化节有哪些 -
学玲倩尔: 中国传统的七大节日: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

沈北新区17329479279: 如何古人庆祝50大寿 -
学玲倩尔: 寿礼:庆寿之家,先期为寿翁蒸制米粉或面粉“寿桃”(寿越高,桃越大)分送亲族好友,同时告知为家中某老人几十寿庆之喜,祝寿以女婿女儿为主,儿子媳妇陪衬. 寿庆形式:庆寿之家发出请柬,同时布置寿堂,堂前正中挂金色“寿”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