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用佛语帮我解释一下什么叫持平常心

作者&投稿:闳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禅家讲“做本分事”,“持平常心”,两句话是相通的,但是后一句对你的要求又提高了一步。因为虽然你做好了本分事,但你是否还能做到对你所做的事没有什么计较呢?你是否在意别人对你所做的事的赞扬或批评,是否会因为别人说风凉话心里就不高兴,别人说了好话有必要,就心里很舒服呢?做好本分事不等于就保持了平常心。平常心就是该做什么做什么,不动心,不起念。禅宗公案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一个禅师“你平时修炼不修炼啊”,他说当然修炼了,又问:“你怎么修炼啊?”他说我是“饥来吃饭,
困来睡觉”。别人就纳闷,说你这也叫“修”吗?他说当然是修了,有多少人是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百般的思虑啊,睡的时候不好好睡,千般计较啊。本来很普通的一件事,吃饭睡觉,可是有很多人就是要想东想西,吃到好的心里就高兴,吃到差的,心里就埋怨。对于这些事你能不能不计较任何的好坏呢,用佛教里的话讲就是能不能做到“八风吹不动”。哪“八风”呢?利、衰、毁、誉、讥、称、苦、乐。
“利”就是顺利,
“衰”就是衰落,“毁”
“讥”就是毁谤你、讥讽你,
“誉”
“称”就是赞扬你、吹捧你。你做任何事情,在这种八种情况下都能不动心,那是需要很高的修养的。有时尽管你嘴上会说“这些事我都看穿了,
根本就不在乎”,可是我想当别人说你几句风凉话的时候,你可能心里就不太好受。别人要是吹捧你几句,你虽然表面上说“哪里哪里”,可是心里面可能在暗暗自喜。这也是人之常情,要想能克服这一点,必须禅修达到相当的境界才行。
  我常常讲一个故事,宋代的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他对禅学有很深的造诣,他跟佛印禅师关系相当好,平时经常来往,他们一个住在江南,一个住在江北,有一次苏东坡坐船过江去看望佛印,恰好碰到佛印不在寺庙里,他就一个人在寺庙里转悠,看到大雄宝殿里的佛像十分庄严,他就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干,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写完自己觉得很得意,就交给小和尚,说等你师父回来交给你师父看,然后他就走了。佛印回来看到这首诗,就提起笔来在上面题了两个字:放屁!就让这个小和尚给苏东坡送回去。苏东坡一看很纳闷,心里很不以为然,心想我写那么好的诗,居然给我的评价就是“放屁”两个字。所以他就马上坐船去找佛印禅师,要跟他辩辩理。见了佛印禅师,佛印就跟他说,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我这么一屁怎么就把你打的过江来了呢?所以你们看,苏东坡的佛学修养还是相当高的,对佛学的义理理解得也相当透彻,可是碰到这样具体的事,他就不能用一个平常心去对待。
  大乘佛教讲“六度”,即从此岸世界渡到彼岸世界的六种修炼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个第三渡讲的忍辱,我们常常将它理解成忍受屈辱,比如别人打你、骂你你都能忍住,或者甚至像基督教里讲的那样,别人打你左脸,你要把右脸也送上去。其实佛教里讲的“忍辱”不只是忍受屈辱,你还要能不能忍住人家的吹捧。
“八风”里不仅有毁、讥,还有称、誉,对于别人的毁、讥,你可能忍住了,对于别人的称、誉你能不能也不为所动?


谁用佛语解释一下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诸大菩萨有何意义?_百度知 ...
地藏菩萨:悲愿弘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谁能用佛语帮我解释一下什么叫持平常心
3.经典形容我们的心有如瀑流,念念相续,又如波涛汹涌,上下起伏,实在难以维持一颗平静、平常的心。什么是平常心?是一种心境,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环境的变化而喜忧;平常心,是一种境界,慧能大师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它超脱物外、超越自我。这里再谈四种平常心:第一...

谁用佛语解释一下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诸大菩萨有何意义?_百度知 ...
地藏菩萨 表孝亲尊师,观音菩萨 表大慈大悲,文殊菩萨 表智慧,普贤菩萨 表实践。这也代表佛法修学的四个次第:将孝亲尊师扩大,就是大慈大悲,由大慈大悲的心,才能生出智慧,然后用大智慧去普度众生(实践),才能最终圆证 佛果 。

谁能用佛语帮我解释一下什么叫持平常心
平常,是平稳常住的意味,远离生住异灭等诸相的心境。《说佛境界经》曰︰‘文殊言︰“菩提无形相无为。云何无形相?不可以六识知故︰云何无为?无生住灭故也。”’禅的真理,一切都是自己所有,故此外更没有什么可求,求则益远;唯照顾自己,也决没有向他可求。要之︰只是透彻那不可得底而已。

谁用佛语解释一下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诸大菩萨有何意义?_百度知 ...
佛教里有四大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愿、行、智、悲。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智慧的是文殊菩萨;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人生于世间,常遭受天灾人祸种种苦难,当无情的水、火、刀、兵、病、孤等等侵害之时,令人发出痛苦挣扎求生祈命的呼号声,...

佛语,高人帮我解释一下其中的含义
这是大势至菩萨修行念佛法门的方法 大势至菩萨是净宗的祖师 至今依然劝众生众生 通过念佛的方式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脱离生死轮回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我在修行的时候 通过念佛的修行方式 证得无生法忍 这是一个修行的境界 那么我是怎么念得呢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将六根回收 返闻...

用佛语如何解释有缘无分
1、寻佛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2、觉者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3、佛国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 净。心...

有关佛语经典语录及解释
佛语经典语录 No.1 彻底的认识你自己,你就会认识佛。No.2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No.3 量大福大。No.4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No.5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No.6 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佛语能解释一个人为什么有那么多苦难坎坷吗?
《三世因果经》解释的很清楚啊,略举一段经文如下:“善男信女至诚听,听念三世因果文。 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语实非轻。 今生做官为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 前世修来今世受,紫袍玉带佛前求。 黄金装佛装自己,遮盖如来盖自身。 莫说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处来。 骑马坐轿为何因,前世修桥补...

十大经典的佛语解读
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缘是无尽的思念。而我,傲立于沙漠中静静的看着它缘起缘灭。 经典佛语八: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年龄越长,对...

平舆县17763344752: 佛经中八正道的分别解释 -
徐孙每素: 八正道为: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基本的佛法,乃是四圣谛中灭苦的道圣谛,指的是如何使烦恼的众生,从苦恼和痛苦中出离. 八正道的定义 《中阿含经》卷第七《分别圣谛经》云:“云何苦灭道圣谛?...

平舆县17763344752: 老师请您赐教! (顺其自然,一切随缘) 顺佛教仪意规一, 其学慧智愿一切, 自明得道师教随, 然道勤 -
徐孙每素: 顺其自然,一切随缘,就是逆来顺受,逆境不嗔不怨,顺境不喜不乐,时时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不管是好是坏都随缘不攀缘.顺佛教意规一,皈依佛三宝奉事严持佛的戒命律仪,以身意口三业清净皈依佛.其学慧智愿一切,发愿愿学佛的一切大智慧,无有休止的学下去绝不退拙不前.自明得道师教随,如果能这样做到,自然能得明师教道接引相随.然道勤法父子缘,当然与明师相随相依如父子关系,自然道业精进不退.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只要随缘修行学佛,依佛教法律仪制压自己散慢之心精进修行,愿学佛的一切智慧,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自然能得明师相随教化,真至成就

平舆县17763344752: 佛经中的等持是什么意思? -
徐孙每素: (术语)定之别名.梵语旧称三昧,译曰定,新称三摩地,译曰等持.谓心住于一境平等维持也.是通于定散二心也.假使在于散心而心专注于一境即三摩地.故译为定者不可也.唯识述记七上曰:'等持者平等持心等,但于境转,故名为等持.故通定散.(中略)三摩地,此云等持.'俱舍论二十八曰:'等持者为定,名异体同.故契经说心定等定,名正等持.此亦名为心一境性.

平舆县17763344752: 我想问一句佛语的意思. -
徐孙每素: "有为法"中的"法"是指世界上的一切现象."有为"是指由因缘(条件)构成的. 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因为因缘和合而成的现象、事物,都是暂时的,如同梦幻泡影一样不真实.(因为事物是由条件构成的, 所以一旦事物存在的条件消失了,事物也就消失了.一切事物都是暂时存在的,都会消散) 这话翻译一下就是“一切由条件构成的现象,都是虚幻的,好象梦幻泡影,好象露水闪电一样,应该这样看待这个世界”

平舆县17763344752: 佛语(情生智隔从来事,息念忘缘又落空.如何得相应去?) -
徐孙每素: 你对情太陷入的话你的智慧就与你相隔的非常遥远,这就是平常事,也就是不容见怪的事,事实就是这样的事,瞬息之间的事,或者说瞬息之间的一念之差把事物的规律给忘了,你又怎么能够去适应它呢?去理解它呢?结果也就是偏了方向,走了弯路,

平舆县17763344752: 佛教经典语言 -
徐孙每素: 十大佛教经典语句的解释十大佛教经典语句1、凡所有相,皆是虚幻.《金刚经》 本意是:凡是我们的色、受、想、行、识,都是佛性的妙用,没有佛性,也就没有五蕴,好比人咽了气,哪还来的五蕴?所以又有:“一切诸相,惟心所现,惟...

平舆县17763344752: 佛经的“智慧”是指什么意思?和平常我们所说的智慧,是一个意思吗 -
徐孙每素: 般若,被翻译为“智慧”;但是,二者却有本质的区别.略说如下: “智慧”是靠意识心. 其一,意识心具有“起心动念”的功能: 就算入了禅定,出定...

平舆县17763344752: 梵志持花献佛,佛曰:“放下!”…(求另解,别再来无解,后附典故) -
徐孙每素: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有一天,僧梵志拿着鲜花要供佛.佛开口曰:放下.于是梵志放下了鲜花.佛又曰:放下.梵志不解,问道:两手空空,还放下什么?佛曰:你应当放下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却,到了没有可以舍的境界,也就...

平舆县17763344752: 为啥说佛经一部经通了所有经都通达了? -
徐孙每素: 在古时候,开始学佛时候,五年之内,老师是教你受持一部经,绝不给你第二部.为什么?一部,你才能成就戒定慧;离开戒定慧不是佛法,你什么也得不到.一部经你就不会再想,你也不会再去贪,老师规定了,一部就是一部,一部好好的念...

平舆县17763344752: 很喜欢的一段佛经..有懂的人能给我解释一下吗...谢谢 -
徐孙每素: 呵呵,这是妙法莲华经的句子.《妙法莲华经》和《华严经》《楞严经》并称为经中之王,师兄喜欢这段偈子,说明师兄很有慧根,建议师兄可以找全本的《妙法莲华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