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并改姓元?

作者&投稿:姚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魏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并改姓元呢?~

为了摆脱鲜卑保守贵族的控制,更加方便的进行汉化改革。所以要迁都洛阳。

原因是:
1)政治上,平城保守势力大,改革会受阻。
2).经济上,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3)军事上,受北方强敌柔然的侵扰,很不安全。
4)地理上,平城地理位置遥远,经略南方有困难。
5)洛阳是历代帝王建功立业的场所,汉文化积淀深。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朝的第七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496年2月2日 (农历正月初三),北魏改拓跋姓为元氏。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本文复制)

因为拓跋宏受到的教育是儒家教育,之所以改姓元,他说:魏的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夫上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故改姓元

南北朝时期,为了促进民族融合,北魏进行了中国化。

中国化的措施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将北魏皇室姓氏改为元朝。

北魏孝文帝拓跋洪非常成功。他5岁就当上了皇帝。

467年10月13日,拓跋洪出生在北魏都城自贡(今山西省大同市)。兴帝第三年(469年)六月,皇帝的长子拓巴鸿在三岁时被封为太子。黄兴五年(471年),八月三日,他被父亲的禅宗授位,改名为雁行。因为北魏实行重子重母的制度,陀跋洪被封为太子时,母亲被外婆冯太后杀害抚养。

490年,孝文皇帝年仅23岁。在长期的严格教育和Dowager Feng皇后的直接影响下,他不仅精通经史传记,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增加了实用人才,为以后伟大的改革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年9月,冯太后病逝。孝文帝悲痛欲绝,哭了三天。他哭着对仆人们说:“我从小就受到太后的养育,我一直慈悲严苛。他在诏书中还说:“我小时候是个皇帝。我依靠太后逮捕了整个国家。我的祖先只热衷于武术,不学习文化和教育。她教我学习古代的方法。当我想到太后的功德,我怎么能不为崩溃而哀悼呢?从那以后,谁也不伤心、不哽咽,只有孝文帝一人担起了改革的重担。

太和十七年(490年),24岁的拓巴洪开始统治。孝文帝继承了太后的遗志,把汉代学者置于重要地位。他进一步进行了各方面的改革,实现了中国化的全过程。他仿效汉代礼制,建明堂,建太庙,郑四礼,迎春东郊,自耕农,祭祀舜、禹、周公、孔子,养育民族和普通的长者,允许官员守丧三年。

(孝文帝拓跋洪)

孝文帝称霸巴洪后,首先整顿了吏治,颁布了俸禄制度,建立了三董事制度,实行了平等田制。孝文帝汉化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迁都洛阳。北魏在平城的时间很长。平城的北面很冷。六月下雪刮风。北方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的统治。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此后,孝文皇帝为了吸引汉人才,增强魏国的国力,推行了一系列中国化政策。

太和十八年(494年)12月2日,孝文皇帝下诏,禁止人民穿胡服,规定鲜卑人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人都要穿汉服,朝廷的官员一律换成汉服。太和十九年(495年)5月下旬,孝文皇帝不顾安玛老墩,从前线回到洛阳,立即召集了一批大臣商议禁胡语。

太和二十年(496年)正月,孝文帝下令将鲜卑复姓改为单音节韩姓。他在诏书中说:“从岱军迁洛阳的功臣,一律改姓。”于是,皇室拓跋家族改姓为袁姓,巴巴姓为长孙姓,大溪姓为奚姓,沂西姓为蜀孙姓,秋木岭姓为穆姓,布洛古姓为吕姓,贺来姓为何姓,独孤姓为刘姓,河洛对娄的,吴奇玉对于的,玉池对魏的,其余的变化都不是很明显。

改姓后,鲜卑人的姓氏不再重复,与汉姓完全相同。鲜卑人民在中国化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为了进一步促进民族融合。



迁都洛阳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洛阳,在洛阳有很多的汉族的大家族在那里,改姓是因为更好的融入汉族中学习他们的文化。

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北魏的政治目标从四处扩张转为了加强统治,相比来说,洛阳要比平城具有统治优势。
当时魏孝文帝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源也。”而“元”代表的就是万物之源,由此可见,“元”这个姓氏并不是随便选择的,而是孝文帝为了彰显统治正统性,特意选择的一个姓氏。


“魏主”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政治因素:平城地处偏远,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得以实施。2. 经济考虑:平城经济相对落后,粮食供应依赖外部,迁都洛阳有利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3. 军事安全:平城常受到北方强敌柔然的侵扰,迁都可以减少这种安全威胁。4. 地理优势:洛阳...

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材料回答)
一、倾慕汉族文化。孝文帝拓跋宏深受汉文化影响,其祖母冯太后更是汉人,积极推动汉化改革。孝文帝本人也深受汉族文化吸引,认为平城不利于文治,提出“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迁都洛阳,作为文化中心的象征,是他追求先进文化、推行汉化政策的重要步骤。二、统治中原需求。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孝文帝迁都洛阳,是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进一步巩固北魏的统治地位。

孝文帝的政治主张及其迁都的原因
迁都原因是:1)政治上,平城保守势力大,改革会受阻。2).经济上,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3)军事上,受北方强敌柔然的侵扰,很不安全。4)地理上,平城地理位置遥远,经略南方有困难。5)洛阳是历代帝王建功立业的场所,汉文化积淀深。政治 整顿吏治 公元472年(延兴二年),政以久任,满一年...

魏孝文帝为什么从平城迁都洛阳
文化底蕴深厚,曾分别是东周、东汉和曹魏的都城。孝文帝认为,迁都洛阳将有助于加强北魏与中原汉族士族的联系与合作,同时也能使自己摆脱守旧贵族的束缚,更顺利地推行汉化改革。然而,要实现迁都,必须克服守旧贵族的反对和鲜卑民众的抵触。为达成目的,孝文帝决定借助“南征”的名义,实现迁都洛阳的计划。

“魏主”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1.政治上,平城保守势力大,改革会受阻。2.经济上,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3.军事上,受北方强敌柔然的侵扰,很不安全。4.地理上,平城地理位置遥远,经略南方有困难。5.洛阳是历代帝王建功立业的场所,汉文化积淀深。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

孝文帝迁都的意义是什么?
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平城不是个用武的地方,不适宜改革政治。现在我要移风易俗,非得迁都不行。这回我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带领文武官员迁都中原,你看怎么样?”拓跋澄恍然大悟,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张。公元493年(太和十七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有以下:1、北魏的都城地处偏僻的平城,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2、孝文帝想要充分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来治理和统一中原地区。3、他想要迁都来获得汉族地主的认可的正统地位。4、孝文帝还希望通过迁都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5、平城寒冷干旱,粮食的产量有限,不能满足都城大量...

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1. 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平城地处偏北,气候寒冷,粮食产量有限。当时有人作《悲平城》诗,描述了那里的荒凉景象。随着平城人口的增长和官吏队伍的扩大,粮食供应成为突出问题。平城缺乏水陆交通,从关内运粮至平城既费时又费力,成本极高。洛阳位于北方中心,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迁都至此,基本解决了粮食供应...

孝文帝为何那么执着于迁都洛阳,群臣皆反对也无用?
北魏继承汉家帝国衣钵的“根红苗正”!3、国有纵深.、进攻退守 所以迁都洛阳,不但有名,更让有利。因为北魏国都,在洛阳也有了,待在中原,面对柔然进犯时的战略纵深防护,以及面对南朝,可以保持居高临下,进攻退守战略主动。故此孝文帝力排众议,选择迁都洛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宝安区17142174477: 北魏皇帝本来是姓元的,为什么后来要改姓
子车青壮骨: 说反了.北魏皇帝原姓拓拔,后孝文帝拓跋宏改皇族汉姓为元,更名元宏.魏孝文帝拓跋宏进行了汉化的改革,将首都迁到了copy洛阳,并且改鲜卑人的复姓为汉人的单姓,如将拓跋氏2113改成了元氏,标明天下第一姓的意思.太和二十年(...

宝安区17142174477: 为什么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要易姓改名?他为什么要易姓为“元”? -
子车青壮骨: 因为孝文帝崇拜中原文化和儒家思想.他迁都洛阳后就对鲜卑族人进行汉化改革,对北魏帝国的军事 政治 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并开始允许鲜卑人与汉人通婚.此次改革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因为 元 在自古为第一之意所以改姓元

宝安区17142174477: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 -
子车青壮骨: 目的:为加强对中原的控制和笼络汉族上层地主,公元494年,孝文帝将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的原因:1、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

宝安区17142174477: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子车青壮骨: 只有在“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情况下,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这里提到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两个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和“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也就是说,才能“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其实这两个目的是递进关系的

宝安区17142174477: 孝文帝迁都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上
子车青壮骨: 原因是:1)政治上,平城保守势力大,改革会受阻.2).经济上,平城经济落后,... 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共建都于此97年之久,前后经历道...

宝安区17142174477: 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内容 、影响 -
子车青壮骨: 内容:1,在朝廷必须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2,官员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3,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拓拔氏改为姓元; 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5.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6,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校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 原因:1,自然条件充沛优越. 2,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南方社会环境稳定. 4,政府注重开发,劳动人民的勤劳

宝安区17142174477: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一定要迁都洛?北魏孝文帝为什么一定要迁都洛阳
子车青壮骨: 原因: 第一,与倾慕汉族文化有关.孝文帝拓跋宏受过良好的汉文化教育,对汉民族的文化极其崇拜. 孝文帝很推崇汉学,让胡人学汉字穿汉服,任用汉族官员.迁都洛阳也是为了向中原靠拢. 第二,统治中原的需要.孝文帝是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他不愿仅仅做“夷狄”君王,还要做中国人的君王.要想做中国人的君王,自然要把国都放在中国正统的国都所在地更名正言顺. 第三,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平城偏北地寒,粮食产量非常有限.迁都洛阳就解决了最根本的粮食问题. 第四,地理环境的影响.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地处偏北,地形多山,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自然条件制约着北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宝安区17142174477: 北魏的皇帝为何要改姓?
子车青壮骨: 为吸收中原文化推行全面汉化:下令改穿汉服并改掉鲜卑姓氏,鼓励鲜卑与汉族通婚,迁都洛阳. 胡人的标记——鲜卑的复音姓——也被认为是化外之物.于是皇帝自己由拓跋宏改称“元宏”.他也指派一个委员会共同研究,将118个复音姓根据音节改作单音汉姓 孝文帝命鲜卑贵族改用汉姓.他说:魏的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夫上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故改姓元.

宝安区17142174477: 孝文帝迁都的用意是什么.详细的.
子车青壮骨: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南齐武帝永明十一年),经过深思熟虑,孝文帝准备迁都洛阳. 孝文帝迁都,史书上所讲的原因太过简单:“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

宝安区17142174477: 为什么北魏孝文帝要迁都 -
子车青壮骨: 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这里提到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两个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和“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其实这两个目的是递进关系的.也就是说,只有在“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情况下,才能“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最终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