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比二十四史多哪一史 是清史稿还是新元史

作者&投稿:针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十五史中的第二十五史指的是《新元史》,还是《清史稿》?~

1。应该是《清史稿》,编写时间比“元史”时间长,元史不到一年就成书了
2。看看现在各大国学网站,都有《清史稿》,而没有“新元史”
3。现在国家正在编写新的《清史稿》,但是,因为现在人的古文功底,估计新的《清史》无法替代《清史稿》。


《清史稿》是近代人赵尔巽组织众多学者撰写的一部记述清朝历史的未定稿纪传体史书,为“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之一。1914年袁世凯设清史馆,以赵尔巽为馆长,缪荃孙、柯劭忞等为总纂,总领《清史稿》的修撰工作,参与者有一百余人,1920年编成初稿,1926年修订一次,到1927年大致完稿,后赵尔巽委托袁金铠经办发刊和校刻事宜,由柯劭忞完成刊行。于1928年刊印,1929年发行。

版本来历
关外本(又称关外一次本):《清史稿》在刻印过程中,袁金铠因忙于他事,转托金梁协助校刻此书。金梁擅改原稿,并将印成的1100部书中的400部运往东北发行。
关内本:原编纂人员发现后,便将留在北京的原印本更正重印发行。
重印本(又称关外二次本):后金梁坚持以“关外本”为基础,并根据当时学者对《清史稿》提出的批评和关内本所作的一些重要更正后出版发行。
点校本:20世纪50年代,中华书局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对《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展开全面系统的整理。中华书局所用的工作本是关外二次本,组织了启功、王钟翰、孙毓棠、罗尔纲、刘大年、吴树平、何英芳等近百余位文史专家参与这项工作。制定了关于新式标点、分段、校勘的方法和体例,参与整理的人员均统一依照执行。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校,改正错字、填补遗字、修改注释、加注标点、划分段落、并撰写了内容翔实的校勘记。“文革”期间,整理工作暂停,1971年重新开始,1978年全部完成。出版后,香港学者汪宗衍先生曾对标点方面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后中华书局对其进行了修订、再版,对发现的点校中出现的失误进行更正。


版本对比
关内本较之于关外本:
删去《张勋传》(附张彪传)、《康有为传》及金梁所写的“校刻记”;
改订了“清史馆职名”;
删去了“易类”书目六十四种;
抽换了《艺文志·序》;
修改了《劳乃宣传》、《沈曾植传》等个别传记。
重印本较之于关外本:
删去了《张彪附传》、《公主表·序》和和时宪志中的数学工具书八线对数表;
增加了《陈黉举传》、《朱筠传》、《翁方纲传》,压缩了《赵尔丰传》等个别传记。
重印本较前两个版本均少了7卷,仅有529卷。
点校本较之于前三个版本
凡前三本篇目、内容不同的地方,都有附注,录出异文;
关于史实错误及同音异译的人名、地名、官名、部落名称等,一般不改动,只在本篇内略作统一。清朝避讳字,尽量改回;
对少数民族名称,凡带有侮辱性的字样,除旧史中习见的泛称以外,均加以改正;
史文的脱、误、衍、倒和异体、古体字等,也作了校改。还有由于行、段的错排,以致事理不合处,已发现的也经过查对校正。但原文文理不通,或人名、地名等脱误查不到出处的地方,都维持原状;
删去了八线对数表;
合并了总目(原分5卷),不再分卷,并在原来基础上略作增补,以便检阅。


------------------
三国时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二十四史”。并刊“武英殿本”。

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被称为“正史”。“正史”这个名称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当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以后,“正史”一称就被“二十四史”所专有,取得了“正统”史书的地位。

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清史稿
01. 史记 (汉·司马迁)
02. 汉书 (汉·班固)
03. 后汉书 (范晔、司马彪)
04. 三国志 (晋·陈寿)
0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0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0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08. 梁书 (唐·姚思廉)
09. 陈书 (唐·姚思廉)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13. 隋书 (唐·魏徵等)
14. 南史 (唐·李延寿)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20. 宋史 (元·脱脱等)
21. 辽史 (元·脱脱等)
22. 金史 (元·脱脱等)
23.元史 (明·宋濂等)
24.明史 (清·张廷玉等)
25. 清史稿 (柯劭忞等)

24史书中,清史稿属于比较差的一部。编修人员鱼龙混杂,修书时间也很短,成书匆匆,政治观点问题严重,有必要重修。

1、修史者立场错误
《清史稿》撰者多为满清遗老,其故国情结很深,而袁世凯政府窃自辛亥革命,本身就是顽固反动的封建余孽,不可能对史馆宗旨律以进步的革命的要求,因此《清史稿》作者在修史中明确站在清王朝的立场上,对清朝皇帝歌功颂德,而对清朝统治之黑暗尤其是近代以来的腐败卖国未能如实反映,反而有意掩盖粉饰。对于反清革命一概反对,将白莲教、太平天国等诬称为“匪”、“逆”、“贼”、“寇”。虽身在民国,仍持反对辛亥革命、反对民国的态度,不仅对兴中会、同盟会成立及孙中山等领导的许多革命活动略而不记,间或有所记述,必加以贬斥,称革命烈士之牺牲为“伏诛”,称武昌起义为“革命党谋乱于武昌”。

2、人才不足,组织不力
清史馆开馆之先,并没有进行修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开馆之后,聚集了一批晚清名士,但是这些“翰苑名流,文章名宿”,多数非史学专才,其中以桐城古文派居多,于古文则雅驯,于史例往往未娴,因此,人们认为“修清史人才,远不如修《明史》人才”。

3、史料搜集利用有限
清史资料浩如烟海,既有清政府主持修定的历朝实录、圣训、起居注、部院则例、方略以及各种典籍,又有大量私人著述;既有现存的大量清朝中央衙门的原始档案,又有许多民间的碑传家谱等;既有丰富的汉文史料,又有许多满文、蒙古文、藏文等少数民族文字史料;既有中国自身产生与保存的史料,又有外国保存或产生的有关中国的史料,等等。编纂清史,要穷尽所有清史资料是不可能的,也是没能必要的,但是,要编纂一部系统完整的清史,那些主要的史料是必须搜集掌握并充分利用的。

清史开馆,于式枚等建议于史料方面要“搜档册”、“采书籍”、“勤采访”,颇为中的。但在编修过程中,做得远远不够。图书方面仅江浙、甘肃等省录送少量著述文献,以及京师大学堂、江浙图书馆书目等,“余多未送”。其采访,各地辑送过一些官绅履历事实,而于大量的经济、社会史料全未涉及。尤其是档案史料方面,除了国史馆的档案全部接收利用外,其余基本上没有能够利用。如军机处档案,保存着数千册数十万件满汉文上谕,上百万件满汉文录副奏折,“实为清史之根本材料”,当时“存国务院秘书厅第一科,史馆曾行文索取,国务院政事堂以办公须用未允,故史馆纂述各员多未见”。内阁档案,既有《满文老档》、满文《国史院档》、《秘书院档》、《密本档》等大量清初档案及许多地图等,史料价值极高,又有100余万件题本、各种杂件等,“清史馆未利用”。内务府档案,“清史馆亦常行文调取,然未能顺手利用”。而宫中各处档案,包括大量档册、近百万件的满汉文朱批奏折均未能利用。清史馆未能充分利用清代档案,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当时档案未能集中保管,尤其是宫中各处档案仍为溥仪小朝廷占有,难以取阅,另一方面这些档案尚未经过系统整理,不便利用。中国的史料尚且利用有限,清史馆更无力也无意顾及到国外的史料。史料搜集利用的局限,是影响《清史稿》质量的重要因素。

时至今日,清史资料的利用条件(包括收藏保管、整理、出版、现代技术手段等)已远胜当年,应该在修史中全面、系统地加以搜集,充分利用。
4、体例不够详明
《清史稿》仿《明史》,用传统的纪、志、表、传体例,略有增删变通,其中不尽合理之处及修纂中的混乱现象仍很突出。南明政权历弘光、隆武、永历三朝,共十八年,天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前后达十四年,影响所及十余省,按照传统史书宜设“载记”,《清史稿》中仅以《张煌言》、《李定国》、《郑成功》、《洪秀全》等几个人物传代表,于其政权建置、史事大半阙略,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如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等均未立传。《清史稿》设志目十六,较《明史》增邦交、交通二志,但是如“宗教志”等一些重要内容均未设志(宗教志初设,后来删除),即所修诸志亦参差不齐,如《河渠志》仅记黄河、淮河、运河、永定河四条,竟遗最重要的第一大江长江,其他如珠江、黑龙江、松花江等重要江河均缺载。《天文志》只记载到乾隆朝,其后半叶之天文全无内容。《时宪志》所收“八线对数表”,是中学生就应学习掌握的普通数学工具书,于清史毫无意义。其表列目十类,设外戚等无用之表,而于总理衙门大臣年表等反缺。列传设置更属混乱,据考证一人二传者达14人,列女传开列数百人,绝大部分是封建纲常的牺牲品,并无彰显意义,而于一些重要人物如思想家严复等反而无传,将民国十六年投湖的王国维列入《清史稿》忠义传更属荒谬。《清史稿》从清王朝的封建立场出发,于体例设置阙略不详、混乱不明的毛病是比较突出的。

如今纂修清史,必须在宏观上反映有清一代的制度、史事和重要人物,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于体例制订一定要详慎明确。
5、史事考订不细
《清史稿》一书因所用史料有限,又仓促成书,很多史事未能详细考订,错误失实之处很多。当年傅振伦《清史稿评论》多有列举,容庚先生批评其“毛举细故,”经台湾学者对该书进行全面系统地清理,凡正误、异同、脱衍、得失诸端加以检校疏注,共校注47,000余条。即便如此,据有的学者研究,仍有不少错误未能较订,可见《清史稿》错误失实之处确实不胜枚举。其错误失实,主要有时间、地点、地名、人物、人名、官职、爵位、书名等类,多数都是未能详细考订造成的。如《公主表》载道光第六女寿恩固伦公主为“道光十年十二月生,咸丰九年四月薨,年三十八”,错误非常明显,或为笔误,或为排印时错衍“八”字。又如《忠义传》包立身传称浙江诸暨包村拒太平军,“大小数十战,毙贼十余万”,至其失败,“合村死者,盖六十余万人”,试想太平军牺牲十余万人该是何等重大的战役,有谁见过“六十余万人”的大村?编者在利用史料时显然未加考量辩析。如此等等,这些是编印中的错误,占绝大多数。另有一类,属于当时的研究结论后来被推翻纠正的,如《世祖本纪》称李自成“窜九宫山,自缢死”,今人研究认为李自成是被当地地主武装击杀,而非自缢。

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和二十五史的来历:

清朝乾隆年间编辑《四库全书》时,诏定二十四部史书为正史,称二十四史。这二十四史是:《史记、《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引日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书》、《元史》、《明史》。

1921年,徐世昌以大总统的名义,下令把《新元史》列入正史,于是就又有了“二十五”史之说。

《清史稿》。
二十四史之说古已有之,二十五史是为了全面概括中国古代历史,所以在二十四史的基础上加上了赵尔巽主编的《清史稿》合称二十五史
《新元史》之说属于政治因素造成,不具有学术权威。

清史稿
00. 二十五史简介
01. 史记 (汉·司马迁) 02. 汉书 (汉·班固) 03. 后汉书 (范晔、司马彪)
04. 三国志 (晋·陈寿) 0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0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0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08. 梁书 (唐·姚思廉) 09. 陈书 (唐·姚思廉)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13. 隋书 (唐·魏徵等) 14. 南史 (唐·李延寿)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20. 宋史 (元·脱脱等) 21. 辽史 (元·脱脱等)
22. 金史 (元·脱脱等) 23.元史 (明·宋濂等) 24.明史 (清·张廷玉等)
25. 清史稿 (柯劭忞等)

二十四史
序号 |书名|作者|卷数
1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130
2 汉书 东汉 班固 100
3 后汉书 南朝 范晔 120
4 三国志 西晋 陈寿 65
5 晋书 唐朝 房玄龄等 130
6 宋书 南朝 梁沈约 100
7 南齐书 南朝 梁萧子显 59
8 梁书 唐朝 姚思廉 56
9 陈书 唐朝 姚思廉 36
10 魏书 北齐 魏收 114
11 北齐书 唐朝 李百药 50
12 周书 唐 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书 唐 魏征等 85
14 南史 唐 李延寿 80
15 北史 唐 李延寿 100
16 旧唐书 后晋 刘昫等 200
17 新唐书 宋朝 欧阳修、宋祁 225
18 旧五代史 宋 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 欧阳修 74
20 宋史 元朝 脱脱等 496
21 辽史 元 脱脱等 116
22 金史 元 脱脱等 135
23 元史 明朝 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朝 张廷玉等 332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6492.htm

http://www.tl5000.com/25shumu.htm


乐羊子妻 答案
1.B 行(品德)2.A 妻跪问其故 缘故\\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 3. 金子 \\ 乐羊子 \\ 我\\ 乐羊子 4.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5.乐羊子妻不但不收丈夫拾来的金子,而且用...

班超投笔从戎 作者
大约在永嘉十五年(公元438年),范晔离开宣城,调任为长沙王镇军长史,并领衔为宁朔将军。 次年,范晔的嫡母在宜都去世。那时,其兄范暠在宜都担任太守。父亲...此后,从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到二十一年,五年多的时间里,范晔的仕途一直比较顺利。他先后担任过始兴王后军长史,并领南下邳太守。始兴王由豫州调至建康(...

“窃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初中时候哪篇文言文里...
大约在永嘉十五年(公元438年),范晔离开宣城,调任为长沙王镇军长史,并领衔为宁朔将军。 次年,范晔的嫡母在宜都去世。那时,其兄范暠在宜都担任太守。父亲...此后,从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到二十一年,五年多的时间里,范晔的仕途一直比较顺利。他先后担任过始兴王后军长史,并领南下邳太守。始兴王由豫州调至建康(...

乐羊子妻的译文和字词解释!
大约在永嘉十五年(公元438年),范晔离开宣城,调任为长沙王镇军长史,并领衔为宁朔将军。 次年,范晔的嫡母在宜都去世。那时,其兄范暠在宜都担任太守。父亲...此后,从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到二十一年,五年多的时间里,范晔的仕途一直比较顺利。他先后担任过始兴王后军长史,并领南下邳太守。始兴王由豫州调至建康(...

荔波县15523786757: 二十五史比二十四史多哪一史是清史稿还是新元史呢?
寇响利肝: 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

荔波县15523786757: 25史比24史多了什么 -
寇响利肝: 34史

荔波县15523786757: 二十四史和二十五史有区别?? -
寇响利肝: 有的.主要区别是二十五史中多出一个《清史稿》,二十四史仅到《明史》.

荔波县15523786757: 二十五史包括哪些 -
寇响利肝: 二十五史是指钦定二十四史加上后补的一“史”. 二十四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北史》、《南史》、《隋书》、...

荔波县15523786757: 二十五史分别是什么? -
寇响利肝: 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北史》、《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新加的一史的清代柯劭忞写的《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

荔波县15523786757: 四史,十七史,二十一史,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分别指哪些正史? -
寇响利肝: 古代文化史中, 四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十七史,中国史学发展到宋朝,一共编著了正史十七部. 1 史记 西汉·司马迁 130 卷数 2 汉书 东汉·班固 100 卷数 3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 120 卷数 4 三国志 西晋·陈...

荔波县15523786757: 二十五史有什么好处 -
寇响利肝: 二十五史是中国历代的二十五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它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二十五部史书.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用本纪、列传、表、志等统一的体裁的编写.二十五史之中,除第一部《史记》是通史之外,其余皆为断代史.

荔波县15523786757: 谁知道二十四史是哪二十四部史书吗?
寇响利肝: 二十四史是指从史记开始的24部史书,它们是: 1 史记 2 汉书 3 后汉书 4 三国志 5 晋书 6 宋书 7 南齐书 8 梁书 9 陈书 10 魏书 11 北齐书 12 周书 13 隋书 14 南史 15 北史 16 旧唐书 17 新唐书 18 旧五代史 19 新五代史 20 宋史 21 辽史 22 金史 23 元史 24 明史 二十五史多了一部《清史稿》,中华民国史没有系统地编纂

荔波县15523786757: 25史还是24史啊?
寇响利肝: 25史是指24史+清史稿

荔波县15523786757: 请问权威的是24史还是25史? -
寇响利肝: 权威的是二十四史,后来把清史稿加入算作二十五史.但清史稿还没有定稿呀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