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字念什么

作者&投稿:邢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个字念什么?~

你有认识的人姓这个字吧
1、汉字:庹
庹为多音多义字。
郑 码:TGXS,U:5EB9,GBK:E2D5
笔画数:11
部 首:广
笔顺编号:41312215134
[编辑本段]【读音一】
庹 tuǒ 〈量〉
[编辑本段]【释义一】
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约合五尺。在平常的估计中,估长用庹。
[编辑本段]【出处一】
庹,两腕引长谓之庹。――《字汇补》
[编辑本段]【读音二】
庹 tuǒ 〈名〉
[编辑本段]【释义二】
(1) 中国一种约略计算长度的单位,以成人两臂左右伸直的长度为标准,约合五市尺。
[编辑本段]【英文】
[span;arm spread]
[编辑本段]2、姓:庹氏

[编辑本段]【分布】
庹姓,分布于四川、重庆、湖南、湖北、贵州、云南、河南、陕西等省。
庹姓来源说法不一,四川省传说是庹姓原为度姓,为古巴人(賨人)七姓之一改姓而来;湖南传说是明洪武三年大庸土家族土司田虎作乱,事败后其长子田宗朝避乱由田改庹。但综合各地传说,庹姓族属为土家族无疑。由于历史上土家族长期隐瞒民族成份,庹姓散至各地后,大部分已定为汉族,只有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区的庹姓被界定为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
[编辑本段]【名人】
有明将领庹守珍、庹守珠、庹五常等。有贵州省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庹文升(湖北郧西人),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庹震(河南方城人),重庆庹氏书画馆馆长、书法家庹纯双(重庆铜梁人),台湾影视演员庹宗华、庹宗康(祖籍湖北松滋),击剑运动员庹通等。
[编辑本段]【起源】
关于庹姓起源,一直众说纷纭,疑云莫辩。一说庹姓出自熊姓,为颛顼高阳氏的后裔;一说古代有掌度是衡的官员,其后以官为姓,为度氏,后部分因故改庹氏;四川庹氏族人认为庹姓发源于古巴蜀,原为度姓,由古巴人(賨人)七姓之一于宋元之交改姓而来;湖南庹氏族认为庹姓源于田氏,明洪武三年大庸土家族土司田虎作乱,事败后其长子田宗朝避乱由田改庹。
始祖:庹五常。
附,庹郧青《庹氏源流初探》:
中华姓氏,大都有源可考,唯我庹氏源流,数百年众说纷纭,疑云莫辨。至今庹氏遍居神洲大地,川、渝、湘、鄂、黔、云、豫、陕、桂、赣均有庹氏聚集,其他各省也有庹氏散居,人数已达数十万之多,但究其源流,则各地庹氏或不知其源,或说辞各异。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湘西庹氏发起全国庹姓统谱,断言庹姓来源为明初大庸土司田虎作乱,其子避祸改庹为姓。并载入族谱,作为铁证。
郧阳庹姓原有大用公碑文记载为自四川迁郧落业,但一直无文史资料佐证,又因同四川庹姓缺乏联系,不能确定郧地庹姓自四川何地迁来。在本次修谱中,湘西族人推断,郧地庹姓应为大庸田虎之四子宗相逃难改姓至郧阳,我郧阳族人深信不疑。吾生也晚矣,自是附合。但通过查对各地族谱,又发现诸多疑点。后又通过现代化网络搜索“庹”字,疏理出大量信息,更增加了对庹姓源流的怀疑。现辩之如下:
一、庹姓是否为度姓而来?
四川庹姓传说,庹姓为度姓改姓而来。在其他各地庹姓中,也有此说。郧阳庹姓据大用公碑文,为从四川而迁,而在郧阳庹姓的老人中,也传说庹姓原为度姓,后为避难而改姓庹。酉阳庹姓传说,明朝宏(应为弘)治年(1488年至1505年),因涂家寨小井溪草寇事发,七姓同时改姓避难,我庹姓祖三人,长房改为涂,次房改为储,三房改为庹。各地庹姓族谱中多有“庹者度也”之说。但因无文献为证,不能佐证其说。
近从网上读得一文,作者为巴蜀人,言其家乡在大巴山区马鞍山脉,内一村名“红岩村”,居民有庹、龚、赵三姓,庹、龚二姓为古老户,属賨人七姓之一。
又购得一书,为四川大学历史学家、民族学家邓少琴教授所著,该教授为巴蜀知名学者,一生从事巴蜀历史、民族研究。书中多处提到庹姓,言之凿凿庹姓为古賨人七姓之一,且讲到巴蜀多处庹姓居住之地。其人为专事研究历史民族之学者,说法当为严谨,可信度较高。
然查史书,古賨人七姓中有度姓无庹姓,是否有误?但邓文中又提到“宋淳熙元年进士度正,字周卿,合川人,少纵朱熹学,历官国子监丞,屡迁礼部侍郎致仕,见《宋史》卷四二二。按合川县有庹氏,读如沱,此可能为古之音读。宋代有庹万全,绍兴进士。”此说同新编庹氏族谱中彭水县支系实录吻合。彭水支系记载“庹谷全,自彭水迁合州,绍兴年(南宋年号,1131年至1132年)进士,号万全,配李氏,生子周卿”;又记载“庹周卿,屡迁六部,配刘氏,生子:瑾洪,号庹洪”。宋淳熙元年为1174年,按此则庹谷全于庹周卿年代相合。度正见于宋史,彭水谱记度正之字为名,可见庹为度改有一定依据。也同酉阳庹姓传说七姓同时改姓相符,七姓者,賨人七姓也,度姓者,避难改为庹、涂、储也。庹同度形似,涂、储同度音似,万变未离其宗。
二、庹姓是否得姓于田?
湘西族人断定吾庹姓起原于田姓,根据有二,一是大庸东花园田氏祖坟有碑一块,正面书“田宗朝”,背面书“庹宗朝”,道光十年(1830年)庚寅仲春月永顺庹正灿所题墨谱序曰:“吾宗本帝系,于元降至皇庆年间,田虎判公赐少保衔,而镇永定、羊山、大庸卫。弹治宣慰,懋功伟绩,照临避迩,后被谗,长子宗朝公乃更庹,以为氏。”大庸同治三年(1864年)谱、光绪十年(1884年)谱、大庸民国十九年(1930年)谱均记庹为田改。但慈利、澧县等地口头传说该地庹姓始祖为庹守珍、庹守珠于明洪武二年奉朝廷之命自四川来湘西北征蛮(见后附录一文),后定居于湘西并散居各县。同时澧县民国三十年谱(1941年)“庹氏同源之传述”中开言“澧县旧谱载庹之得姓始宋中叶”,说明在澧县老谱中并无庹自田姓改姓之说,只是在大庸民国修谱后,将大庸庹自田来的推断作为铁证,并广为传播,由于大庸族谱编修主持悲亚公为湘西知名人士,德高望重,有一定的权威性,其在族谱中推理分析较严谨,得到他地庹姓的认同。故民国年间,湘鄂川交界地庹姓修谱都将庹为田来的说法记入族谱。二是在湘西北和鄂西南土家族庹姓中,有田庹一家不婚的传说。但四川庹姓并无此说。
从上可知,庹为田来的说法,在民国中期以前只有大庸庹氏有此说法,民国中期以后,受大庸族谱的影响,各地也纷纷将庹从田来作为庹姓得姓依据记入族谱。如同郧阳庹姓在本次全国统谱前,并无庹从田来之说,在同大庸庹氏族人接触后,大庸族人分析大庸田虎之四子庹宗相去向不明,分析郧阳庹姓始祖庹大用可能为庹宗相迁郧后改名,又分析庹大用之名,大用本意为大庸,为庹宗相迁郧后为纪念祖籍,取“庸”字去头截腰留脚而为“用”字,同时“用”“庸”音同,断定为庹大用即为庹宗相,此说很有道理,郧阳庹氏修谱之人自是认同,由此也将该说记入族谱。
但庹从田来之说,值得怀疑。为什么澧县等地的庹姓虽与大庸相近,却无此说法;二是为什么四川庹姓无此说法;三是为什么重庆等地的庹姓族谱在民国前无此说法,只是在大庸民国修谱时同各地联系后才有此说。由于不能得到确凿的结论,故民国大庸谱序也只得承认“相传为田易庹,先因已是有姓,然大庸则当祖田”。
三、庹姓是否得姓于明初?
按大庸庹氏说法,庹姓得姓时间当于明初。然查对其他各地族谱,说法不一。如彭水庹姓在宋时已有庹万全,澧县民国三十年谱(1941年)“庹氏同源之传述”中开言“澧县旧谱载庹之得姓始宋中叶”。
从各地族谱记载分析,慈利、澧县等地传说该地庹姓是明初该地庹姓始祖庹守珍、庹守珠于明洪武二年奉朝廷之命自四川来湘西北征蛮,后定居于湘西并散居各县,则庹姓得姓应早于明初。对应彭水谱之说,则庹姓得姓于宋季应可信。至于大庸之说,如明初田虎作乱失败,其子田宗朝改姓为庹的说法成立,是否大庸庹氏与他地庹氏来源不同?
四、庹姓是否为土家族?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无土家族之称。解放后,国家于五十年代进行民族识别,方确认土家族为单一民族。按土家族为古巴人之后嗣,则不论四川谓庹姓为古賨人七姓之一(賨人为古巴人之一支),还是湖南谓庹姓为大庸土司田虎之后裔,可以断定庹姓为土家族无疑,至于彭水庹姓为苗族(原为汉族,落实民族政策后改为苗族),四川、云南、河南、鄂西北及其他地庹姓为汉族,则是历史上少数民族为免民族歧视而隐瞒原族属造成的后果,虽然因各种原因无法恢复族属,但仍是巴人血脉。
五、庹姓是否宗本慈州?
庹姓号称“南阳堂”,自称“宗本慈州”,其原因为《康熙字典》载:“庹,音佗,姓也,万历间有河南之阳卫指挥史庹五常,慈州人。又音托,两腕引长谓之庹。”大庸庹氏在民国修谱前庹姓号称“洛阳堂”,后因见《康熙字典》庹字条目,方将堂号改“南阳堂”,由于我们目前无法查到康熙以前的资料,目前所见族谱所称庹姓“宗本慈州”的记载均出于康熙年之后,大部分为清末和民国间族谱有此说法,故无法论证庹姓是否确实为宗本慈州。不过堂号一般为各姓氏以本姓发详地而起,在历史文献中,庹五常为最为显耀人物,故堂号为“南阳堂”无可非议。但“宗本慈州”则需要推敲,庹姓发祥于南阳,庹五常为慈州人,但并不能说庹姓起源于慈州。再者因目前对慈州的确切位置不明,查对有关资料,历史上称慈州的地方有数处,一是山西吉县,在唐贞观八(634年)以南汾州改名,天宝元年(724年)改为文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慈州。金天德三年(1151年)改为耿州,该处称慈州时间约500年;二是河北磁县,隋开皇十年(590年)置,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贞观元年(627年)废,永泰元年(765年)复置,天佑三年(906年)改名惠州。五代唐复为磁州。明、清均为磁州。磁州一作慈州;再是唐时有南慈州,位于今越南境内,此慈州可以断定于五常公籍贯无关,可以排除。从历史上看,河东慈州和河南慈州尚有考证的价值。松滋庹姓传有“庹孝子传”一文,记载庹姓发源于河东,发祥于磁州(慈州),现将有关文摘如下:
列国时,晋主世盟重举庹志清之子庹祥鼎为列国水政之长,袭常盐池滨地山水。鼎裔传至大汉庹泰始,始孙庹羽,自庹眼传至庹羽,世袭黄河水利济务之职,据庹羽之父员外巢建夫妇好善无嗣,于汉桓帝延熹三年中条山求子,祷祝上天,次年又祷祝遂得子,姓庹名羽,号伏楚,字长生,娶李胡二夫人,于汉灵帝光和戊午五月十三,李、胡各生一子,长子名庹黄廷,迁生九子,以袭庹氏九族。庹羽幼抱忠身刚正之专,长好打抱不平之义,杀奸淫之官,逃固关之难,普静以易容救免,遂以关为姓,易号原名为关羽。汉景曜三年,追赠羽祖庹泰始,享季候爵之典,晋唐时,庹关羽裔孙庹舜章建三路大殿于上宾村,接连建第一路供奉庹绳、眼、犀以来之列祖位,第二路供庹关羽之祖位,第三路供桃园三结义之灵位。章裔庹玺治于宋太宗祥符二年奉旨诣张太师,享国典。治裔传于明季,庹五常为都指挥史,常子伯南帅平丁字口,克紫荆关,有功于国,敕封为平定王,为常建第五路大殿父子之功,隐身于上宾村。庹氏军籍宗祠,复建庹氏民籍宗祠于河南磁州。南奉万历旨敕建庹氏军民合籍宗祠于湖广荆州,敬奉庹关羽,勒马望荆州,圣祠于此。御赐圣烝王田三千亩于荆州等处,世袭王爵,兼湖广荆州卫正堂职,荆州等户口,一万三千余家。
余读上文,信疑参半。信者,文中方位准确,地理明确,盐池、中条山均在河东,再者关羽及其子出生年月均与史料相符。由于关羽的生平,在《三国志》和各种典籍的记载中,都没有关于他身世的详细记载。既没有关于他长辈和妻室的记载,对他的几个儿子以及他本人的生辰等也均语焉不详。只是在《三国志》《关羽传》中说了一句:“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其他就不详了。如何松滋庹氏对关羽的身世交待如此清晰。余再查其它资料,发现说法各异,但也证明松滋庹氏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如在《新民晚报》中读得“关公故里无关姓”一文,言“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常平村,是三国蜀汉大将关羽的故乡。可是,这个村里现在却无一姓关人家,这是怎么回事呢?相传,当年解州城有一绰号‘凶虎’的恶霸,把城里所有的水井都填了,只留下他家一眼,限定只许表年妇女去打水,这样被他糟蹋的妇女不计其数。生性刚直、专好打抱不平的关羽盛怒之下,杀死了‘凶虎’,遂闯下大祸,官府不但悬赏捉拿关羽,而且还要对关家满门抄斩。全村的关姓人家见大祸临头,纷纷外逃,因而常平村至今再无一姓关的人家了。另一则传说是,关羽本不姓关,少年时力气大,爱打架。一日,听得墙外有人哭,他便翻墙而过,看见一女子与一老者相对而泣,一问缘由,原业是县太爷之舅要强聘这女子,关羽怒极,杀了县太爷及其舅,逃至潼关时,城门已画图布告捉拿关羽,关羽急忙跑到河边洗脸,洗完自照,颜面已变赤红。走至关口,守关人盘问,他便信口指‘关’为姓。”此文中第二则传说与松滋庹氏的说法基本相同。余又读得一文,言“关羽的身世,一直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才有了个比较明确的答案。康熙戊午,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资料比较详细,还略有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他因此写了《关侯祖墓碑记》。据墓砖上文字记载,关氏家其实是个文人世家。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常平村宝池里。记载说他‘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上结庐守丧三年,除丧,于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羽长成后娶胡氏为妇,灵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后钱塘人冯景山又据此作了《汉寿亭侯祖系记》。”此文肯定了关羽确定姓关,而且其祖父名、父名均与松滋庹姓说法不合,但史料上没有的关羽出生年月及其子出生年月如何同松滋庹姓说法一致,是否松滋庹氏在康熙年其后看到了《关侯祖墓碑记》或《汉寿亭侯祖系记》,得知关羽的生平,又由于关羽在历史上被神化,荆州一带崇关之风尤甚,是否松滋庹氏假借关羽身世显耀本族。总之,关羽为庹羽之说实在是点匪夷所思,令人难以相信。
松滋庹氏为庹五常直系后裔,史典记庹五常为慈州人,所以查慈州理应从松滋庹氏的有关记载和传说查起。在松滋“庹孝子传”中,言庹氏祖地为上宾村,而关羽故里为常平村,“上宾”与“常平”音近,有可能是在历代口传中音混,至于慈州,松滋庹氏的“庹孝子传”已明确记为河南磁州,由于历史上磁州又名慈州,所以查慈州应先从磁州查起。遗憾的是,由于条件有限,现在我们无法查对磁州是否有庹姓,也无法找到其他文献资料来佐证松滋的说法。
但可以肯定的是,慈州不能作为庹氏的起源地,因此“宗本慈州”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而因为慈州是庹五常的祖籍,而庹氏又以五常公为荣,所以在庹氏中流传的“慈州世家”的说法倒十分妥当,因为二者含义不同,一是说庹氏是从慈州起源,一是说庹氏是从慈州发祥。
六、庹五常是否慈利人?
康熙字典载庹五常为慈州人,慈州为何处?过去庹姓遍查史典无果,结果臆断者甚多,如郧阳将军河庹姓修谱时,根据松滋有庹姓的情况,解释为松滋之慈,荆州之州之慈州,但实在不能自圆之说。湘西庹姓解释庹五常为慈利江垭人,原因为慈利族谱载有守珠公之孙武常,又释为慈利曾称慈利州,故简称慈州。此说得到庹氏认同,故在全国庹姓统谱时,凡自称为庹五常后裔的均承认庹五常为慈利人,并记入族谱。但此说也有一些疑点,余在一九九四年访问江垭庹氏族人时,江垭族人登刚公向我介绍庹氏流源,当谈到庹五常时,登刚公说庹五常即江垭人,为守珠公之孙,我当即质疑,守珠公为明初洪武年间人,五常公为明万历年间人,之间相差近两百年,如何只差一代。登刚公认为余质疑有理,但也无法解释。再是慈利州设州时间为元至元中升慈利县为州,明季洪武二年复为慈利县,史典从无简称“慈州”或又称慈州之说,为何在万历年间庹五常籍贯仍称慈州而不称慈利县人,如果说古人向人介绍籍贯时,因州大县小,介绍州名可以使他人准确了解,那么在万历年间,慈利县归澧州府管辖,五常公为什么不说自已是澧州人。
七、推断
从以上可知,由于庹姓来源说法不一,缺乏文献资料,现有的证据大都是凭口传成文,或各地庹氏修谱时,为求证某种说法,牵强附会,臆断假设,然后众口铄金,成为共识,但要拿出使人信服的证据是很难的。对于历史考证,应严肃谨慎,大胆假设是可以的,但应小心求证。在无可靠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轻易断定姓氏来源,以免贻笑大方。
由于学识有限,尚无法作出考证,故在此提出以下假设,寄希望于族人中有识之士,能将我族姓氏来源得出一确凿可靠的推论:
·庹氏发源于古巴蜀,原为度姓,为古賨人七姓之一,于宋元之交改姓为庹。
·四川庹姓均是古賨人原驻民,即川中所谓“古老户”,今四川内江、自贡、广安、苍溪、达州、南充、宜宾及重庆彭水、酉阳、铜梁、合川、大足、涪陵等地庹姓均为该支,贵州各地散居的庹姓大都是从四川重庆迁入。
·全国庹姓大部分均为自四川外迁发展而来。湘西庹姓为庹守珍、庹守珠后裔,而庹守珍、庹守珠是于明初自四川到湘西北征蛮而入籍;湖北松滋、河南南阳、湖北保康、云南大关等地庹姓是庹五常直系后裔,庹五常应是四川庹姓一支,以军功发迹磁州后又任河南南阳卫指挥史。
·郧阳庹姓根据大用公碑文及有关墨谱记载,应是自四川重庆府某地来鄂后落业入籍。
·大庸庹姓可能是本地田姓改姓而来,永顺、秀山、恩施等地庹姓为大庸庹姓外迁散居。
[编辑本段]【迁徙】
庹姓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但现代研究者一般认为庹姓族属为土家族(古巴人后嗣)无疑。由于历史上土家族长期隐瞒民族成份,庹姓散至各地后,大部分已定为汉族,只有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区的庹姓被界定为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如今庹姓分布于四川、重庆、湖南、湖北、贵州、云南、河南、陕西等省,据考证,大都迁徙自四川。如庹守珍、庹守珠于明洪武二年奉朝廷之命自四川来湘西北征蛮,后定居于湘西并散居各县,成为慈利、澧县等地庹姓始祖;湖北松滋、保康,河南南阳,云南大关等地庹姓为庹五常直系后裔;湖北郧阳庹姓为四川重庆府某支庹氏来鄂后落业入籍等。目前庹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编辑本段]【郡望】
庹姓全国统谱认为庹姓“宗本慈州”,以洛阳、南阳为堂号,当为郡族望地。
[编辑本段]【堂号】
洛阳、南阳,当为郡望堂号。参看下面附录。
[编辑本段]【字辈】
庹氏合谱字辈:中和肇位育,孝友达治平,品泽经书韵,勤联雅颂声,吉庆昭令绪,仁寿兆佳征,祚业宜同懋,君恩定久承,才高超圣杰,忠勇耀常伦,紫阳熙本固,松刚笃佩青,怀浩科延举,勋厚思源珍,精武崇关岳,乐善福隆鼎。
湖北南漳庹氏字辈:之元均启。世仕志明先,宽于正昌前,家修善齐计,德泽永万年。
湖北郧西庹氏字辈:维道新明,文章华贵远,久候传家长。
重庆某支庹氏字辈:胜天文英孔,先师道四远,国正平安顺,富贵荣华全。
四川蓬安庹氏字辈:国人正有万,顺昌显家庭,世代荣华庆,永文朝邦定。

?这个字有6个读音——1、jí。2、léi。3、jī。4、líng。5、qì。6、bī。 ?,侧立切,jí。《集韵》侧立切,音戢。《说文》众口也,从四口,读若戢。 2.?,古雷字,léi。同雷。 3.?,作畿解,jī。《礼记·礼运》中也写作"田",作畿解,多域也,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礼记·礼运》:"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4.?,郞丁切,líng。《广韵》郞丁切,音灵。众鸟也。从四口。《类篇》众声也。 5.?,测入切,qì。《集韵》测入切,音?。 6.?,北及切,bī。《集韵》北及切,音鵖。义同。

一、 dūn

【释义】①厚,厚道;诚恳:敦厚|敦请。
②勉力,勉强
③姓。

敦姓的起源

1、传说黄帝二十五子,得十二姓,就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嬛、依。其中姞姓子有孙封于敦丘(今河南温县东),其后人以其封地为氏,是为敦氏。

2、春秋时,秦文公有大夫名叫史敦,史敦的后人以其字为氏,是为敦氏。

3、南北朝时,北魏南迁,代北少数民族敦邱氏,后改为敦氏。

敦氏始祖为史敦。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敦我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陕西、甘肃、安徽、江苏、山西等地。

敦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南朝 宋《姓苑》。其姓源主要有二:1、源自姬姓。据《陈留风俗传》记载,姬姓之后裔有敦姓。2、源自史敦之后。据《姓氏急就篇注》记载,春秋时秦国史敦之后裔有敦姓。敦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八号供橱。欢迎前来祭拜!

二、duì
①青铜器名,古代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由鼎、簋的形制结合发展而成,产生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秦代以后渐趋消失。
图为战国敦。
②通“憝”,憎恨。
例:《荀子·议兵》:“百姓莫不敦恶,莫不毒孽。”

敦1
dūn(ㄉㄨㄣˉ)
[1]厚道,笃厚:~朴。~厚。~实。
[2]诚心诚意:~聘。~请。
[3]督促:“使虞~匠”。~劝。~促。
[4]姓。

敦2
duì(ㄉㄨㄟˋ)
[1]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词性与应用〗-------


duì
【名】

[1]古代食器。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
有虞氏之两敦。——《礼记·明堂位》
另见dūn


dūn
【形】
(形声。从“攴”,表示与以手持械的动作有关。本义:投掷)

[2]厚道。诚朴宽厚;厚重;笃实
说礼乐而敦诗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乞言,从求善言,可以为政者,敦使受之。——《诗·行苇·序》郑笺
尽力莫如敦笃。——《左传·成公十三年》
敦祗恭厚。——《韩非子·难言》
乐者敦和。——《礼记·乐记》
乃夫敦乐而无忧。——《礼记·乐记》
敦外亲。——《汉书·鲍宣传》
又如:敦雅(敦厚文雅);敦固(敦厚巩固);敦笃(敦厚笃实);敦勉(敦厚勤勉);敦至(笃实周全);敦善(敦良,敦厚善良)

[3]厚实
使虞敦匠。——《孟子·公孙丑下》。注:“敦匠,厚作棺也。”
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尔雅·释丘》
又如:敦实的身材;敦丘(一层的小山丘);敦崇(结实高大);敦然(粗厚结实);敦密(厚实密致);敦敦实实(身体壮实)

[4]勤勉,专心且刻苦地完成任务
軥录疾力,以敦比其事业,而不敢怠傲。——《荀子·荣辱》
又如:敦习(敦学。勤勉学习);敦敦(孜孜不息);敦比(孜孜不息地工作)

[5]友谊深厚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又如:敦故(敦旧。亲厚故旧);敦序(亲睦和顺);敦伦(夫妻间的性生活)

[6]丰富,丰厚
敦厐纯固于是乎成。——《国语·周语上》
民生敦厐。——《左传·成公十六年》
又如:敦物(丰富的物产);敦庞(丰厚富足;同“敦厐”)


dūn
【动】

[7]督促;管理
使虞敦匠事。——《孟子·公孙丑下》
又如:敦逼(催促逼迫);敦率(遵守,恪守);敦比(治理;办理);敦世厉俗(促使世俗风尚纯朴起来)

[8]劝导并勉励
敦众神使式道兮。——《汉书·扬雄传》
又如:敦晓(劝勉开导);敦诱(劝勉诱导);敦教(勉励教诲)

[9]注重。如:敦教(注重礼教);敦友(重视友情)

[10]推崇,崇尚。如:敦乐(崇尚音乐);敦奖(推崇褒扬);敦礼(尊崇礼教);敦本务实(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另见duì

★部首: 攵 笔画: 4 外笔画: 8
☆笔顺码:412515213134

一、 dūn

【释义】①厚,厚道;诚恳:敦厚|敦请。
②勉力,勉强
③姓。
“敦”
dūn
<形>
(形声。本义:敦厚,笃实)
同本义 [honest]
“敦” ,厚也。——《说文》
“敦” 大成裕。——《书·洛诰》
“敦” 德允元。——《书·舜典》
“敦” 叙九族。——《书·皋陶谟》
守学弥“敦” 。——《国语·晋语四》
惟戾以“敦” 谨复终相位。——《汉书·公孙弘传》
又如:“敦” 大(敦厚宽大);““敦” 谨(敦厚谨慎);“敦” 朴(仁厚朴实);“敦” 厚(笃实宽厚);“敦” “敦” (仁厚的样子)
诚信 [honest]
“敦” ,信也。燕曰敦。——《方言·七》
“敦”
dūn
<动>
崇尚; 重视 [attach importance to]
“敦” 信明义,崇德报功。——《书·武成》
劝勉 [advise]。如:“敦” 帅(勉力遵循);“敦” 诲(勤勉教诲);“敦” 学(劝勉学习)

“敦”
dūn
ㄉㄨㄣˉ
“敦” 厚:~厚。~朴。~谨。
劝勉,勤勉:~诲(殷勤劝导)。~学。
推崇,尊重:~信明义。~任仁人。
郑码:USJY,U:60C7,GBK:90AA
笔画数:11,部首:忄,笔顺编号:44241251521



<名>
深黑色的马 [black horse]
骊,马深黑色。从马,丽声。——《说文》
有骊有黄。——《诗·鲁颂·駉》
戎事乘骊。——《礼记·檀弓》
盗骊。——《穆天子传》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诗·齐风·载驱》
又如:骊歌(告别的歌。“骊驹之歌”的简称);骊驹(纯黑色的马;逸“诗”篇名);骊黄(黑马和黄马)
山名。骊山 [Li mountain]。又名蓝田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古代骊戎居此,故名骊山。如:骊山会(西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于骊山举烽火戏诸侯,失信天下而导致大乱);骊山老母(骊山之姥。神话中的女仙)
古邑名 [Li,ancient city]。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周初骊戎所居,秦置骊邑。北宋时改称临潼

【词性变化】



<形>
黑色 [black]
骊,黑也。——《小尔雅》
白马从骊驹。——《乐府诗集·陌上桑》
又如:骊马(黑色的马;齐驱并驾的马);骊龙(古代传说中颔下有珠的黑龙);骊珠(宝珠。传说出于骊龙颔下);骊驹(黑色的小马)



<副>
通“丽”。附丽;并列,用两匹马驾车 [be drawn by two horses]
骊马二驷。(并驾之马八匹。)——《汉书·王莽传》
又如:骊驾(车马并排而行);骊马(齐驱并驾的马)
【常用词组】
骊山北构
Lí Shān běi gòu
[buildings have been constructed from LiShan mountain toward the north.]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是名词做状语表示(阿房宫)从骊山(造起)。北构:向北建筑
骊山 北构而西折,直走 咸阳 。—— 唐 · 杜牧 《阿房宫赋》

“敦”
dūn
<形>
(形声。本义:敦厚,笃实)
同本义 [honest]
“敦” ,厚也。——《说文》
“敦” 大成裕。——《书·洛诰》
“敦” 德允元。——《书·舜典》
“敦” 叙九族。——《书·皋陶谟》
守学弥“敦” 。——《国语·晋语四》
惟戾以“敦” 谨复终相位。——《汉书·公孙弘传》
又如:“敦” 大(敦厚宽大);““敦” 谨(敦厚谨慎);“敦” 朴(仁厚朴实);“敦” 厚(笃实宽厚);“敦” “敦” (仁厚的样子)
诚信 [honest]
“敦” ,信也。燕曰敦。——《方言·七》
“敦”
dūn
<动>
崇尚; 重视 [attach importance to]
“敦” 信明义,崇德报功。——《书·武成》
劝勉 [advise]。如:“敦” 帅(勉力遵循);“敦” 诲(勤勉教诲);“敦” 学(劝勉学习)

“敦”
dūn
ㄉㄨㄣˉ
“敦” 厚:~厚。~朴。~谨。
劝勉,勤勉:~诲(殷勤劝导)。~学。
推崇,尊重:~信明义。~任仁人。
郑码:USJY,U:60C7,GBK:90AA
笔画数:11,部首:忄,笔顺编号:44241251521


两个个字在一块念什么
念:[ zhú ],竹子。1、基本释义 (1)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2)指竹制管乐器 。(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2、组词 (1)作为名词,意思是常绿多年生植物,可组词:竹子、竹林、毛竹。(2)作为名词,意思是竹...

有个字怎么念
“囧”吗?jiong,三声,五笔打出来,意思是窘迫、尴尬,现常用于网络,意思无大变化```(一)读音 囧 jiǒng ㄐㄩㄥˇ 古同“冏”。囧 sóng 武汉方言,湖北其他地方以及四川也类似方言。形容面貌,行为,穿着,语言等很怪异、邋遢、奇特、畸形等 郑码:JDOL,U:56E7,GBK:87E5 仓颉码:wcb(...

一个字念什么?
2、yíng 荥经(Yíngjīng): 县名,在四川

飝龘龗这四个字怎么念?
飝读音为:fēi,指飞的极快,上天之意,龘读音为:dá,是龙腾飞的样子的意思,龗读音为:líng,是神灵的意思,靐读音为:bìng,是雷声的意思。这四个字均为生僻字。生僻字的释义:又称冷僻字,指不常见的或人们不熟悉的汉字。一、飝拼音:fēi,注音:ㄈㄟ,简体部首:飞部,部外笔画:24画...

请问个字怎么念???
piàoqí [anc. title of high military general] 飞骑。1.古代将军的名号。《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元狩 二年春,以冠军侯 去病 为骠骑将军。”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骠,一亦作‘剽’。” 张守节 正义:“《汉书》云, 霍去病 征 匈奴 有绝幕之勋,始置骠骑将军,位在三司,品秩...

䐹龜这俩个字念什么?
[ 䐹 ] sōu 干鱼 [ 䐹 ] xiào 肉羹。参考资料:《汉语大字典2》第2273页第6字 [ 龜 ] guī jūn qiū 同“龟”。龟的繁体字 基本区unicode:9F9C 参考资料:《汉语大字典2》第5125页第12字 ...

一个念什么字
汉字"邑"有着丰富的含义,它源自古代城市的概念,常用来指代都城或者城邑。在古代,"邑"还特指县,"邑人"就表示同乡的人,而明清时期的县学则被称为"邑庠"。此外,"邑"在古代政治体制中,也代表着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这部分内容被称为"采邑"。同时,"邑"字在古代还与"悒"字相通,带有愁闷不安...

“舂杵”这两个字怎么念
“舂杵”这两个字的读法是chōng chǔ。指顿奏体鸣乐器。用木杵顿地发音。杵两端略粗,原本用于舂臼中的谷物,偶然臼中无谷物时发音悦耳,则以杵顿地来娱乐。藏族民间建房时,为夯实地基,用杵夯地,所用夯棒称“夯杵”。夯土时常唱夯歌。“舂杵”和“夯杵”后演化为舂牍。出自元·马端临《...

都字个字怎么念
拼 音 dū dōu 释义 [ dū ]1.大都市:~市。~会。通~大邑。2.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国~。京~。建~。3.美好:“雍容闲雅,甚~”。~丽。~雅。4.总:~为一集。5.居:“~卿相之位”。6.古代称头目、首领。7.姓。[ dōu ]1.全,完全:~要。

两个个念什么
三个鱼念xiān,为鲜的繁体字。问题四:两个男读什么字??。 字典里没有两个“男”构成的汉字。你是不是要问“嬲”字?嬲 niǎo 基本字义 1. 纠缠,搅扰:“汝能为歌,吾辈即去,不复~。”2. 戏弄:“弟妹乘羊车,堂前走相~。”问题五:两个炎念什么 D:中国汉字,由四个火字...

浚县18537745560: 这个字怎么念这是个什么字? -
桂诗安神:[答案] 獬 拼音:hǎ jiě xiè 部首:犭,部外笔画:13,总笔画:16 ; 繁体部首:犬,部外笔画:13,总笔画:17 五笔86:QTQH 五笔98:QTQG 仓颉:KHNBQ 笔顺编号:3533535112533112 四角号码:4725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36C 基本字义 -------...

浚县18537745560: 这个字念什么 -
桂诗安神: 这个字念什么 这个字念[měng]1、懵是一个汉字,读作měng,2、本意是指昏昧无知的样子,也指一时的心乱迷糊,还指无知、欺骗.该文字在沈括的《梦溪笔谈》等文献均有记载.

浚县18537745560: 这个字怎么念 -
桂诗安神: 暹拼音:xiān 部首: 日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5字义: 太阳升起 [(of the sun) rise] 暹,日光升也.――《集韵》 暹罗 xiānluó [Thailand] 泰国的旧称 (1) 日升. (2) 进. 郑码:WKNI,U:66B9,GBK:E5DF

浚县18537745560: 这个字读什么 -
桂诗安神: 多音字 ● 潐 jiàoㄐㄧㄠˋ ◎ 〔~~〕古同“皭皭”,洁白,清白,如“其谁能以己之~~,受人之掝掝者哉!” ● 潐 qiáoㄑㄧㄠˊ ◎ 〔~水〕古河名.

浚县18537745560: 三个虎字的读音这个字念什么 -
桂诗安神:[答案] 没有这么个字 只有虤,读yán 虎怒. 笔画数:16; 部首:虍; 还有些比较生僻的三个叠字: 焱,读yan,火花,火焰.多用于人名. 垚,读yao,山高.多用于人名. 犇,读bēn,同“奔”.多用于人名,如我国著名演员牛奔. 羴,读shān,同“膻”.像羊肉...

浚县18537745560: 这个字念什么?
桂诗安神: 这个字念sheng

浚县18537745560: 这个字读什么? -
桂诗安神: 匥fán 古同“笲”.笲:一种圆形竹器....

浚县18537745560: 这个字念什么~~~~~~~~~ -
桂诗安神: 厼 ke wu mu ㄩㄜ ㄇ 义未详. 郑码:ZSKO,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3BC,GBK:859E 笔画数:5,部首:厶,笔顺编号:54234 五笔86&98:CIU 仓颉:IF四角号码:23900-------------------------------------------------------------------------------- English kwukyel

浚县18537745560: 这个字的读音是什么啊?左边是偏旁犭,右边是个更谁知道这个字怎么念啊?拼音打出来,我要能在字典上查到就不会问了= = -
桂诗安神:[答案] 这个字读作geng(第1声). 康熙字典解释曰:……兽名.又犬也.…… 这个字已经超出GBK字符集范围,拼音输入法是打不出来的,目前只有海峰五笔可以打出这个字,编码QTGQ.

浚县18537745560: 这个字读什么音 -
桂诗安神: 个 拼音: gè ,gě , 笔划: 3 部首: 人 五笔: whj基本解释:个 (个) gè 量词:三个月.洗个澡. 单独的:个人.个性.个位. 人或物体的大小:高个子. 加在“昨儿”、“今儿”、“明儿”等后面,与“某日里”相近.个 (个) gě 〔自个儿( (个)g噐 )〕自己.亦作“自各儿”.笔画数:3; 部首: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