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怀淹池寄子瞻兄和和子由淹池怀旧

作者&投稿:聂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学习的好处?~

1、提高素养,提升自身的品位。
2、是感知社会的触角,各个学科都是融会贯通的,学习文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个人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触类旁通。
3、学习文学,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文学中所含括的智慧、人文精神是其他学科难以媲美的。
4、学习本国文学,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何况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其文化更是渊源流长,传承这些文化精髓——文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隐而不现但真真实实的责任。

扩展资料: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
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
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古代文学的学习方法:
1、文化储备:
读者步入欣赏领域之前,对欣赏对象——文本,有着充分的选择自由。这种选择,既决定于接受主体的世界观和人生修养,也取决于接受主体的审美情趣、文化积淀和审美能力。
审美情趣表现为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还有审美态度。文化积淀主要指读者知解作品事、情、理所需的知识储量。审美能力可以理解为读者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
2、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由接受理论家姚斯提出,是指欣赏之前,读者心理上对作品所抱的期待和要求,表现为文体期待、意向期待和意蕴期待3个层次。它决定着阅读的选着、重点和效果。
问题期待即读者对文学体裁样式的期待指向。意向期待即读者对文学形象的期待指向。意蕴期待即读者对作品较为深沉的情感、意义的期待指向。

3、发生阶段:
文学欣赏的发生阶段主要是指读者通过语言媒介,形成欣赏注意,进而感知文学形象的阶段,即“言”、“象”阶段。
4、欣赏注意:
把欣赏活动作为一个动力过程,其发动伊始就要注重“欣赏注意”的形成。
5、感知形象:
文学创作是一个创造形象的过程,而文学欣赏则是一个在现形象的过程。

6、发展阶段:
文学欣赏的高级阶段是对意蕴的深入把握,其间伴随着两种心理现象——联想、想象的展开和情感反应的持续。
7、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把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想象。广义的想象包括初级形态的联想和高级形态的联想。狭义的想象是指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又可分为再现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8、情感反应:
共鸣和净化是两种常见的情感反应,是文学欣赏高潮来临的重要标志。
共鸣是一种心灵感应现象。通常有两种类型:一是欣赏文学作品时,读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互沟通,交流融会,并同忧同喜。二是欣赏同一部作品时,不同的读者产生的心理趋同。
净化是共鸣的进一步发展,是指读者通过欣赏活动,实现去除杂念、提升人格、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过程。

9、延留阶段:
延留是读者对文学作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为主的飞跃,是欣赏活动的最高境界。延留的表现之一是回味;另一种表现是溶入。

扩展资料:
古代文学一般包括欧洲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欧洲古代文学又包括古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按时间分类,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赏析(通过对作品的解读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满足)

和子由渑池怀旧诗歌原文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诗歌翻译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
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
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注释
①此诗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
②“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已驳其非,实为精警的譬喻,故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雪泥鸿爪”,“后来变为成语”。
③老僧:即指奉闲。苏辙原唱“旧宿僧房壁共题”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古代僧人死后,以塔葬其骨灰。
④坏壁:指奉闲僧舍。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贤僧舍并题诗僧壁。
⑤蹇(jiǎn)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蹇,跛脚。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渑池西),骑驴至渑池。”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中有哪些要句。
3释题:和诗也,作诗术语,依照所和诗词韵脚所属的韵部,选择同步韵字来作诗词,称之为「和」。4背景:1宋仁宗嘉佑元年(西元一0五六年)苏洵带领苏轼、苏辙至京应考,途中路过渑池县寄宿奉闲和尚居室,并在壁上题诗。2嘉佑六年苏轼往赴凤翔任官,途中再经渑池,获弟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诗,即和其...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及翻译
人生到处知何似③,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④已死成新塔,坏壁⑤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⑥嘶。诗词注释: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② 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③“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

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及赏析
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冬,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要经过渑池。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手回京,作《怀渑池寄子瞻兄》。诗云:“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

和子由渑池怀旧诗词鉴赏
旧宿僧房壁共题。”苏辙感叹人生的偶然性,为何总是与渑池有所交集,却又无法在此久留。这些感慨促使苏轼对人生进行了深思,诗的前四句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知性,如同鸿雁在雪地上留下的印记,雪化鸿飞,一切归于消逝,他提出了人生坐标点是否有规律的疑问。苏轼以“雪泥鸿爪”寓言,其写作手法独特...

苏轼的:人生到处之何似,应似飞虹踏雪泥.什么意思?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释】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②老僧:即指奉闲。③据苏辙原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

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说明何谓「和诗」
>>何谓「和诗」 和诗是后者对前者所作的诗做一个回应,内容上是互有关连的。 通常后者都会采用前者的用韵,你请看看两首诗的韵脚,不是完全相同的吗? >>这两首诗哪一首写得较好?为甚么? 苏轼一首,内含禅机,该是好些,而且广为传诵,我随时可背得出来。 《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辙 相携...

和子由渑池怀旧的介绍
《和子由渑池怀旧》收录于《东坡七集》。北宋嘉祐六年,苏轼赴任陕西路过渑池(今属河南)。其弟苏辙难遣手足之情,写了首《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此诗为作者的和诗。这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全诗动荡明快,意境恣逸,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

"人生知己知何似,知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释】 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 ②老僧:即指奉闲。 ③据苏辙原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全诗及注解。
苏东坡《和子由渑池怀旧》的赏析 【注释】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②老僧:即指奉闲。③据苏辙原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④蹇驴:跛脚的驴。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

恰似飞鸿踏雪泥全诗及翻译恰似飞鸿踏雪泥
3、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4、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5、 【注释】 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6、渑池:今河南渑池县。7、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8、 ②老僧:即指奉闲。9、 ③据苏辙原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

铁岭市13578206271: 如何鉴赏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渑池怀旧作者:苏轼人生到
单于侨卡贝: 这首诗与苏辙的《怀渑池寄子瞻兄》是相互唱和之作.苏轼先后两次路过渑池,前一次是在嘉祐元年(1056年)和弟弟苏辙一起前往京师参加科举考试,路过渑池,在奉闲...

铁岭市13578206271: 谁有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的赏析? -
单于侨卡贝: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释】 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

铁岭市13578206271: 《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苏轼什么思想
单于侨卡贝: 和子由渑池怀旧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译文 注释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

铁岭市13578206271: "人生知己知何似,知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这首诗的名称?意思?请问这首诗的名称是什么?它的每句话的意思? -
单于侨卡贝:[答案]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释】 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

铁岭市13578206271: 用精神分析法分析《送 别》 -
单于侨卡贝: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是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①, 坏壁无由见旧题②.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③. 【说明】 嘉元年(1056),苏轼、苏辙,在父亲苏洵带领下,第一次...

铁岭市13578206271: "人生知己知何似,知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这首诗的名称 -
单于侨卡贝: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释】 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

铁岭市13578206271: “泥上偶然留指爪”的前后句、出处、作者、作者生平、详解. -
单于侨卡贝: 和子由渑池怀旧①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②,坏壁无由见旧题③. 往日崎岖君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④. 【注释】 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

铁岭市13578206271: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含义? -
单于侨卡贝: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释】 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

铁岭市13578206271: 和子由渑池怀旧 -
单于侨卡贝: 什么意思!是要原文么 《怀渑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作者的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单行入律,用唐人旧格,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雪泥鸿爪”的比喻,老僧新塔、坏壁旧题的惊叹,含意丰富,意味隽永.全诗动荡明快,意境恣逸,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

铁岭市13578206271: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含义? -
单于侨卡贝: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释】 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