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而不约”问题怎么破?

作者&投稿:杜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为何家庭医生“签约”办好事您不领情

1

为何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为什么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面临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慢性病高发等诸多挑战,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群众对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需求。同时,居民看病就医集中到大医院,也不利于改善就医环境、均衡医疗资源、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等。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证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保障和维护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是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重要举措,通过为群众提供长期签约式服务,有利于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让群众拥有健康守门人,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

2

为何办好事您不领情

本来是一项惠民、利民工程,健康管理、家庭医生人造卫星要上天,为何办好事您不领情,问题出在哪里?

家庭医生制度关键因素是医生,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我们有多少家庭医生?其次是服务,我们分析一下工作量?

首先,若要实现2020年每万名城乡居民有2名至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中国至少需要28万到42万名全科医生。目前我国有多少全科医生?西方发达国家全科医师一般占医师总数50%以上,而截至2015年底,国内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共有18.9万(医师总数是303.9万),占比为6.2%.我国每千人口0.14名,英国0.79名,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超过每千人口1.5名。而一名专业全科医生需要至少5年本科以上医学专业的学习,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也就是整整8年。按照目前的医生供给,很难达到上述目标。

其次,按照目前的全科医生保有量,需要做很多的签约服务,按照协议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服务、上门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包括转诊服务提供,家庭医生团队将拥有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约挂号、预留床位等资源,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二级以上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或指定科室会对接家庭医生转诊服务,为转诊患者建立绿色转诊通道。用药指导,对于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可以酌情延长单次配药量,减少病人往返开药的频次。对于下转病人,可根据病情和上级医疗机构医嘱按规定开具药物。医保政策需要支持倾斜,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例如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等,签约居民在基层就诊会得到更高比例的医保报销,从而增强居民利用签约服务的意愿。

3

为何出现“签而不约”和“被健康管理”现象

按照目前全科医生每千人口0.15名(估计2017年),也就是说1万人有1.5名全科医生,按照目前签约30%测算如下:

(1)一名全科医生一年签多少

一名全科医生一年签多少=1000*30%*0.15=4500人

(2)一名全科医生一天要签多少

一名全科医生一天签多少=4500/365=12.33人

说明:全年无休,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时间

一名全科医生一天签多少=4500/251=17.93人

说明:扣除52个礼拜天,104天,法定节假日10天,按照251个工作日

(3)一名全科医生一小时要签多少

一名全科医生一年无休一小时签多少=4500/(365*8)=1.54人

一名全科医生一年有休一小时签多少=4500/(251*8)=2,24人

算一下账就可清楚了解,我们的基层医生工作量是多么大,单单签订合同就满负荷了,真的应该理解和尊重我们的医生劳动前度有多大,效率之高实在惊人,中国的全科医生牛吧,为中国医生点赞。效率有多高。这还未考虑如果真的需要双方签约协商讲解以及上门签订协议路途时间等因素,要注意路上不能堵车。

一句话,从建立一个人的健康档案,到一个家庭的签约服务,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填表,都是信息化支持,还有很多年龄大的医生,老眼昏花,电脑操作不熟练,能在电脑上签约就不错了,哪还有更多的时间按照签约内容服务。在一个方面签约一个能给多少,现在是政府财政支持签约,真的让签约服务对象付费,会是什么情况不得而知?这就了解了为何“签而不约”和“被健康管理”的原因了吧。

深化改革的“思考”

医改的思路“强基层”,一切医改行政管控措施配套行,健康档案管理、家庭签约付费都是美好的措施,可是这样的美好愿景,为何在现实却遭遇了困境,值得医改反思?家庭医生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不在圣经。

1

医生数量增加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是关键

基层家庭医生面临的现状,无论是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的双重紧缺,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关键加快培养步伐,还要有医服务能力做保障。

家庭医生需要的是全科医生,对专业性和临床经验的要求很高,好的医生或医学生为何不愿意下基层,是一个深层的问题,用药受到限制、设备缺、医疗服务项目限制等,缺乏事业留人的平台。各方导致社区医生的资质相对一般,医疗服务能力不高,特别是新医改后,过分强调健康管理、社区签约等公共卫生服务,财务收支两条线,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积极性,导致医疗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加上大医院的虹吸效应,引导患者流向发生变化,导致大医院“门庭若市“,基层”门庭冷落“。现实告诉我们,没什么病人导致缺乏临床经验,没有很好的医疗质量做保证,让谁还敢去”签约服务“,只能是”自娱自乐“的内部游戏。

2

家庭医生待遇要有吸引力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付出劳动,靠给家庭医生补贴能不能解决,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没有转向的资金,含在公共卫生补助里面。没有好的待遇,怎么吸引好的医生留在基层。所以说,事业留人的前提是待遇留人,薪酬制度改革是关键。

3

转换一下思路“柳暗花明”

面对分级诊疗、健康档案管理、家庭签约服务管理、医保支付等一系列难题,如何破题?转换一下思路,面对现实可能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建立“一卡通”的个人健康卡

整合个人健康档案、医保卡、社保卡、就医卡,建立统一的个人健保卡,健保卡记录个人的健康信息、社保信息、就医信息,大数据技术完全可以支持。

(2)家庭医生服务资金纳入医保统一管理

从人头公共卫生经费中划拨一部分,纳入医保基金管理,个人要对个人健康负责,缴纳一部分,打入个人健保卡专用个人健康管理专户。

(3)从被健康管理到主动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不仅仅是政府和全科医生的事情,关键是个人的事情,改变目前大量的人头公共卫生经费使用低效率的问题,把资金从补助供方到补助需方,个人或家庭接受全科医生健康服务,个人医保基金健康专户中支付费用,全科医生待遇真实的与提供的服务人次和质量结合起来,而不是按照目前的签约数量,引入市场竞争作用,才能切实提高家庭医生的技术水平,才是家庭医生制度的出路,也是大政府监管的方向,政府只需要定规则和监管考核而已,而不是靠政府力量为了完成签约而签约。

(4)政策支持薪酬待遇吸引人

全科医生的待遇是关键,基层医生待遇与大医院医生待遇形成巨大差异,对于整个医疗体系大为不利,严重阻碍了强基层目标的实现和家庭医生制度的发展。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医保支付政策必须跟进,所有转诊患者必须经过自己签约的家庭医生才能报销,未经看门医生诊疗看病均不报销,同时健保卡允许家庭医生签约一个家庭支付一定标准的注册签约费,但条件是必须经过签约对象同意,倒逼家庭医生提供良好的服务。

总之,医改难,切忌照抄照搬拿来主义,一定要结合国情,也不能“大冒进”,一口吃不了个胖子,急于求成“放卫星”,由于涉及到每个民众的“获得感”,如果不买账不认同,就会好心办成不好的事情,反而不如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平台证实,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有关内容。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