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暖气、空调,古人如何过冬?

作者&投稿:墨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没有空调慈禧如何过冬~

其实慈禧的热死的!别告诉别人哦!

其实有很多方法的,第一用草木灰撒在花盆或者植物根系土壤上!
第二,用塑料包裹,要透光的塑料,当然在晴天的白天最好拆开!
第三,用稻草或者其它植物,秸秆覆盖,在盖膜!
第四,用塑料和稻草包裹大树,保温!
第五,用厚塑料包裹不耐寒植物枝条和叶子,如棕榈和苏铁类!
第六,注意浇水,不要在晚上浇水,少浇水,尽量冬天在晴天的中午教少量水!

古人没有现代的电热取暖器,主要的取暖工具是火盆、炉子一类,其中熏炉、手炉、足炉等,应该是中国古人冬天最常用的取暖器具。
熏炉其实是一种外带罩子的炭火盆,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盆,上部为罩,镂空,做成花卉图案。宫里使用的一般为铜质,做工精致。
民间多用陶土、铁制作。手炉是用来暖手的小火炉,精巧玲珑、形状多样,里边放火炭或尚有余热的灶灰,炉外加罩。甚至还可放在袖子里暖手,又被称为“暖手炉”、“火笼”。
足炉要比手炉大一些,是用锡或铜制成的一种扁瓶子,里面灌热水(有点像现在的暖水袋),主要用来焐脚,既可随身携带,也能放入被窝中。此炉又称为“脚婆”、“汤媪”。火墙。
秦汉时期出来了火墙,墙内部是中空的,里面放上柴火,把墙烧热了以后整个屋子都很暖和。它的衍生品就是火炕,这一点很多东北人家庭里面都有。比起火炕,火墙的供热对室内空间更加立体,而墙体的构造也要求更高。因此室内空间不合理,或者外维护结构的保温做的不够,以及火墙材料选取不合适都会对火墙使用的舒适度产生影响。

古时候的冬天好像特别寒冷。才八月,岑参就唱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去了;那时候的宫市上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有在“鸟飞绝,人踪灭”的江边,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度过漫长的冬季呢?

说起穿衣御寒,我们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棉服、毛呢制品、羽绒服。饱暖思..咳!保暖力max!那么在物质没有那么发达的古代,他们是怎么穿衣御寒的呢?

从史料来看,夏商周时期,人们其实就已经普遍开始穿棉袍,不过,此棉非彼棉,它的定义更多是在于袍,是上衣和下裳连成一体的长衣,有内外双层,夹层中放入御寒填充物,就是袍了。

不过,袍在填充物和材质也有高档与低档之分。就如同我们现在的奢侈品和快消品的区别一样。即《礼记玉藻》中所说的:纩为茧,?为袍。

虽然袍子也有低档廉价的,但冬天能拥有一件棉袍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诗经秦风》中有一首诗歌叫《无衣》,诗的开头即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特别形象的描述了当时秦国军队在物资困难的冬天,士兵们两人合披一件棉袍御寒的情形。

而我们熟知的棉衣,于明朝时,才真正在中国广泛传播。虽说今天种棉花的水平全世界首屈一指,但棉花的确不是中国土著,而是远道而来的老朋友。

虽然早早的在晋时便传入国内,早期时却是被当做观赏植物。后来人们慢慢发现它在御寒上的效果出奇的好,在宋时慢慢的普及开来,但是受制于纺织工艺及种植面积,这个既经济又保暖的作物,推广速度其实并不理想。

而解决这个大障碍的人―朱元璋,这位铁腕帝王,一辈子办事强硬,又是农民出身,吃够了饥寒交迫的苦,登基后的一个理想,就是不能再让百姓穿不暖。蒸蒸日上的棉花产业,让他动了心思!于是,他用一个最简单粗暴的办法解决这问题:全国强制种!

而且绝不让你白种,种多了有奖,收成好还能免税。不种?充军流放坐牢?随便挑!

以朱元璋原话来说:如此十年,吾民贫者少矣!

眼下虽然已是隆冬时节,但托科技的福,菜市场里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应有尽有。如果在古代,甚至在几十年前,那个时候想吃上时鲜蔬菜可是一种奢望。那么,古人在冬天都吃什么呢?

古时饮食取暖法有二:一曰饮酒,二曰吃牛羊肉等高热量食物。

当然,现在科学已经证明了喝酒祛寒寒更寒,之所以有喝酒祛寒的说法应该是源于魏晋时期,那个觉得不洗澡、服五石散很swag的时代,不得不说,这很魏晋。当时的五石散的流毒就像清朝时的鸦片一样广泛。

因服散后走路才能“散发”,所以走路名曰“行散”。有诗云:“至城东行散”,就是此意。

走路行散后,会出现全身发热接着发冷的情况。我们正常因空气寒冷,多添衣物便可以,但吃药后的发冷穿多了衣物,那就是非死不可了,只能少衣、冷食、冷水浇身。因此五食散又名寒食散。但只有一样不必冷吃的,那就是酒。

隋唐时期,畜牧业发达,四处都是“国有牧场”,有六七十万头之多。因此牛羊肉也较为流行。寒冬时节吃羊肉本身也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所以历来被当作冬季进补的重要食品之一。

我国是最早用煤的国家,用煤生火取暖是古代最普遍的方式。中国自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器具烧炭取暖,包括后来的土炕、火墙、火盆等

但是,古人地位相差悬殊,取暖方式也分三六九等。不同阶层的人家用煤炭来取火的方式那必然是不同的,穷人家里,只能用灶灰取暖,条件稍好一点的人家,用泥制的盆盛装烧火做饭的“灶灰”取暖。

后来演变成了火塘,也叫火炕。北方的民居一般都设有火炕,内有孔道,在冬季通过燃烧产生热量进入炕内通道来加温,同时配备有火盆等取暖设施,这种取暖方式,直到现在,北方农村依然在使用着。

有钱人家,更有公共暖气“熏炉”,熏炉是用陶土或铜铁制成的贮火器具,宫里使用的一般为铜质,做工精致;民间多用陶土、铁制作。熏炉又被称为“暖炉”、“红炉”,专门用来供室内使用。

相比普通百姓,文人雅士御寒取暖,就比较讲究情调了。一首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冬季Freestyle气息就扑面而来。

而古代帝王御寒取暖就奢华多了,《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了数则帝王、贵宦冬日的取暖方式:“西凉国进炭百条,各长尺余。其炭青色,坚硬如铁,名之曰瑞炭。烧于炉中,无焰而有光。每条可烧十日,其热气逼人而不可近也。

更有取其温而芬芳也的椒房殿,以花椒为材,捣碎成泥,涂于墙壁上。可以算是最早的保温层了。

是不是觉得为古代人操心怎么过冬都是多余的,不得不说,人类的生存智慧是无穷大的,在取暖这件事儿他们的花样还真不少。

古人的生活智慧,一首《九九歌》,就可见一斑。

从冬至算起,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当然,各地的九九歌中,细节也多有不同,大家不妨在留言区,说说家乡的九九歌是怎么唱的吧

― END ―

―推荐阅读―

8年涨1000多万倍,人类史上最大的泡沫,何时破灭?




宋朝以前没棉被,那么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
所以,在宋朝之前,绝大部分古代人都是没有棉被的。那么在冬天,他们是怎么御寒的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在当时并不是所有人的御寒方式都一样。比如说现在也有区别,有晚上盖棉被的,也有晚上开空调或者是暖气的,在古代御寒方式一共是有两种,第一种是平民们的御寒方式,在以前人们的家里都会盖着&ldqu...

古代的空调是什么样子的,古人是怎么度过夏天的
到了汉代,皇宫里设有冬夏两用“空调房”,冬季用房叫“温调殿”,夏季用房叫“清凉殿”。清凉殿也叫“延清室”,是皇家最高级避暑用房,制冷效果很好。“室内有石质高级床,床边会放置盛有冰块的国外进口的玉晶盘,还能让侍人站在旁边扇扇子。”他说。倪方六解释,到了唐代,就有机械控制的“空...

古人冬季如何保暖
人们用兽皮制成简单的衣物遮盖身体,御寒保暖,这也奠定了动物皮毛在人类保暖史上不可取代的地位。现代人御寒保暖的方法很多,室内有暖气、空调,室外棉衣、保暖衣、羽绒服保暖,暖暖活活的过冬天。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

古人过冬的情景蚂蚁庄园怎么写
1、古人过冬的情景在蚂蚁庄园的描写中通常是通过一系列细腻的细节展现出来的。比如,在冬日里,古人会穿上厚重的棉袄,烧起温暖的炉火,坐在炕上,一边喝着热茶,一边烤着红薯。这些细节不仅展现出了古人过冬的方式,也传递出了一种温馨而舒适的生活气息。2、蚂蚁庄园的描写中还会通过一些生动的场景来展...

古代人怎么过冬?
炉口前有灰坑,炉的左侧有一个存放木炭的炭槽,由此可知该壁炉使用的燃料是木炭。木炭没有较大的火焰,燃烧的时间比较长,可以使室内温度长时间保持稳定。反映了我国在建筑采暖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另据石兴邦先生介绍:秦长乐宫遗址曾发现火墙做法,即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于墙内,与灶相通...

在没有暖气的古代时期,古人都是怎么过冬的呢?
1.用暖阁来取暖 第一,用暖阁来取暖。古代的暖阁和我们现如今的地暖差不多,古代的皇宫里面有一座建筑叫做暖阁,也是皇帝专用的过冬场所,这种阁楼都是中空的,在暖阁房间的下面会有一个专门的管道,里面可以放一些烧红的木炭用来烧炭火,伺候的奴才就会在阁楼下面烧炭,这样暖气就会通到暖阁里面,皇帝就会...

古人的取暖神器
漫漫朔雪、凛凛寒冬之际,现代人有暖气、空调、热宝等取暖装备,古人又是怎么御寒取暖的呢?古人主要的取暖工具是火盆、炉子一类,自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后,古人用火取暖的历史就开始了。古人将火种放入某种容器,就是火盆火炉了。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火盆从泥盆演进到陶盆,再到铜盆、铁盆等等不一而足...

古人怎么冬季取暖的呢?
寒冷的冬天到来,现代人凭借暖气、空调、保暖衣物轻松解决了御寒问题,那么,古代人是如何取暖,抵御风寒的呢?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学会了使用火,除了照明、烧烤食物,火在寒冷的冬季给人类带来了温暖。周朝时出现了一种叫“燎炉”的取暖工具,通过连续烧炭,使室内保持温暖,但这种方法只限于贵族,平民...

古代有哪些严重的寒潮,古人是如何度过的寒冷的天气的?
古人不像现代人有羽绒服、暖气、空调等装备,就算再冷也不怕,那当时的古人面对寒潮时,还是想了很多办法的。一是将种植的棉花做成衣物缝在衣服内用以御寒。古人种植棉花,除了出售挣钱,到了冬天时,还会将棉花缝在衣服内,这样就不太冷了。有钱人家还会买些动物的皮毛做成外衣披在身上,这样就更暖和...

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空调”“冰箱”等,古人怎么过夏天?
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空调”“冰箱”等,古人过夏天有办法,首先,普通人家一般只用扇子来进行消暑。 其次,古人也利用冰室进行降暑。 另外,古代王室消暑的办法就是建造一个凉殿。 此外,有些人觉得心静自然凉,于是他们就睡觉。一到夏天,人们就会觉得非常炎热,在科技...

九台市15330169336: 没空调没暖气的古代人,如何度过寒冬 -
丁殷盐酸: 没有空调的古代人,度过寒冷冬天的办法如下: 1、有钱人,用木材烧火炉取暖,西方有专门用于取暖的壁炉; 2、有钱人有羊皮大衣,穿着取暖; 3、穷人烧火炕,在床上猫冬取暖.所谓老婆孩子炕上热,就是这个意思; 4、穷人没有棉被,就用稻草,砸柔软了铺炕上,睡稻草窝里,炕下烧火,就能过冬; 5、东北的穷人,没有稻草,就会采集乌拉草铺床褥过冬,冬天尽量不出门; 6、当然,更多的穷人冬天冻死了,所以古代人的寿命都很短,只有30~40岁,即使很多贵族,只活到40岁也比比皆是. 求采纳!

九台市15330169336: 无暖气,没空调,古代人冬天如何取暖的呢 -
丁殷盐酸: 你好,古人一般从衣着、建筑、火坑、火塘、地炕、壁炉、火墙几个方式来取暖的.衣着:中国古时所谓的布,一般是指麻布,人们用“布衣”一词形容平民百姓,是因为穷人穿不起丝织品,只能以麻布蔽体.自秦汉迄唐宋一千五百年间,丝...

九台市15330169336: 没有暖气,空调 古人冬天怎么取暖 -
丁殷盐酸: 不要说古人就是50年以前取暖都是用炉子和火盆.从半坡遗址(5000年以前)看当时的先民用火塘取暖.火塘就是在房屋中间部位挖一个坑,在坑里烧木柴或者木炭.这种古老的取暖方式,在少数民族居住区一直沿用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九台市15330169336: 古代人到了夏天没有空调怎么过?到了冬天没有暖气怎么过? -
丁殷盐酸: 首先古代肯定没现在热... 还有没空调热不死人... 皇帝一般会有冰的水 牛奶之类的东西..老百姓就别想了..冰的东西么..一个方法把冬天的冰储存在冰窖里,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容器外面涂上泥,然后不停的旋转容器..就像做陶艺的那样,然后容器里的东西温度就会降低了.这种方法现在西藏还有使用. 冬天么..简单了..火炉呀

九台市15330169336: 没有空调,古人是怎么度过寒冷的冬天 -
丁殷盐酸: 春秋时期,开始使用器具烧炭取暖,用具的名称叫做燎炉.燎炉一般附有炭箕,用来转移火种和添加木炭.不过,此时的人们已经聪明了许多,御寒取暖的方式也不仅仅是烧炭取暖这一种.秦朝时,在贵族以及皇宫内又出现了“壁炉”和“火墙...

九台市15330169336: 以前古代没有暖气,冬天人是怎么过的呀?没有暖气的情况下在被窝里面ML会不会很冷呀 -
丁殷盐酸: 追溯到古代人们都住窑洞哦,天然空调,冬暖夏凉干什么都有劲,有劲

九台市15330169336: 宋朝以前没有棉被,那么古代人冬天是怎么御寒的? -
丁殷盐酸: 宋朝之前,即使没有棉花棉被,古人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保暖御寒,具体分析如下: 一. 用动物绒毛、柳絮和稻草等作为填充物,来制作被子御寒.据史料记载,棉花真正开始被引入中国,是在宋代的末期,它的原产地是印度与阿拉伯这两个...

九台市15330169336: 古代没有暖气冬天在屋子里怎么御寒?
丁殷盐酸: 古人(富裕的人)在屋子里御寒通常穿着为大红猩猩毡斗篷或其他动物毛皮做的斗篷来御寒!屋内烧木材!明清烧木材和煤矿! 穷人烧木材御寒!

九台市15330169336: 古代没有暖气,东北人怎么过冬 -
丁殷盐酸: 所以东北的房子建造的矮,还有炕,多穿衣服就可以御寒.

九台市15330169336: 古人冬天是怎样取暖的 -
丁殷盐酸: 在古代,冬天并没有现代“集中供暖”的说法,但这并不等于没有暖气.在秦汉时,冬天可以调节室内温度的房间已出现,时称“温调房”,这一名词与现代的“空调房”倒颇相似.东汉科学家张衡《西京赋》里“朝堂承东,温调延北”一语中的“温调”,说的就是这种温调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