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一生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为何却没有得到报复,得以善终?

作者&投稿:荤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包拯一生铁面无私,得罪了许多朝廷权贵,为何却没有得到报复呢?~

包拯在很多人的印象里, 是正义的化身,他廉洁公正,不附权贵,铁面无私,敢于替百姓鸣不平,因此民间称他为“包青天”以及“包公”“阎罗包老”,还把他奉为神明,然而也有些人有个疑问,在封建王朝历史上很多刚正不阿的官吏,都不得善终,为何一生铁面无私,弹劾了许多朝廷权贵的包拯,一直活到了64岁,自然病逝,为何却没有得到报复呢?

包拯得罪了很多朝廷权贵,而且铁面无私,之所以没有得到报复,得以善终,结合当时的朝廷背景和包拯本人性格,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遇到了好皇帝宋仁宗
包拯进入官场后,一路绿灯,26年间25次升官,几乎平均一年一升迁,用我们现在的话说,简直像开挂了一样,包拯的一生最出彩的不是不停的破案子,而是做谏臣,就是不断在给皇帝谏言,也可以理解为在皇帝说错话的时候怼皇帝。
包拯做谏臣的时候,虽然有时候把皇帝怼的哑口无言,然而他的幸运是在当时的皇权体制下,政治很开明,而包拯生逢其时,因为当时的皇帝是宋仁宗,这位宋仁宗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史料记载宋仁宗“天性仁孝宽裕”,由此看来,包拯遇到了宽厚仁和的好皇帝,因此包拯自然也得到了宋仁宗的赏识,自然仕途和名声双丰收。

包拯得到了皇帝的撑腰,包拯为人敢作敢当,不怕得罪权贵,有时候皇帝都不愿意得罪的人,包拯得罪了,这正是皇帝想看到的,因此皇帝不能没有包拯来平衡朝廷利益,正是因为包拯有皇帝这个强有力的后台,也没有人敢和皇帝对着干,包拯因此不担心有人报复。
第二:朝廷把包拯作为官吏的典型,报复包拯很困难
在封建王朝,有一些官员如果刚正不阿可能会被很多官吏冤枉弹劾,加以报复,但是在包拯时期,就很困难了,因为当时的宋朝廷包括皇帝在内,都在尽力包装美化包拯的形象,原因就是把包拯作为天下官吏的榜样,廉洁奉公,铁面无私,这样才能让老百姓心里有盼头,对朝廷有信心,也能减少贪官污吏、犯罪违法的官员,更有利于朝廷的统治,这种情况下,百姓们对包拯感恩戴德,崇拜加敬仰,官员们也只能把包拯当榜样,哪里有人还想着报复包拯呢?

第三:包拯自身清廉,无懈可击
打铁还需自身硬,包拯一生清廉,从不徇私枉法,办案也铁面无私、六亲不认,严于律己,不结党营私,身正不怕影子歪,封建皇权时期官员们报复的手段一般是弹劾对方的过错,像包拯这样就没有任何人可以抓住他的把柄,因此让想报复的人,也无从下手。

综上所述,包拯一生铁面无私,得罪了很多权贵,然而却一生得以善终,这离不开当时皇帝的支持和包拯自身的廉洁奉公,比起历史上的很多不攀附权贵以及刚直不阿的官吏来看,包拯确实很幸运,他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高尚的节操,给了他名扬千古的机会。

包拯一生铁面无私,得罪了许多朝廷权贵,却没有得到报复,这是因为第一皇上是个明君,二包拯自身严于律己,洁身自好,三深得民心。

包拯,北宋时期的名臣,在宋仁宗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之后任开封府尹。在历朝历代当中凡事得罪过朝中重臣的几乎是没有好下场就是,包拯不仅为人刚直,铁面无私,为官期间秉公执法,弹劾不少朝中位高权重的大臣以及皇亲国戚,但是他不仅活了下来,而且名声远播,追赠礼部尚书。


宋仁宗在位期间,并非昏庸无能,虽说有些过于仁慈,但是也广听贤士建议,勤于律己,勤勉执政,分得清忠佞臣子,对于包拯这个对大宋朝的忠心,他暗地里还是支持的,要不然包拯也不会活太久,也多亏遇见宋仁宗这个明君,信任包拯。
包拯自己也十分注意品行,和别人交往从来不随意巴结附和,更不会拍马屁追捧别人,平常更是没有私人信件,就没有给敌人得手的机会。还有一个就是他是在父母去世之后回来作官的,而且也没有子嗣,就光杆司令一个,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大胆的奔前程,为大宋百姓作实事,为皇帝排忧解难。

再者包拯的所作所为,大宋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样好的清官在这世道上已经不好找了,他可是深得民心啊,如果有人要治包拯的罪,那么舆论的压力,百姓的反抗也是不容小觑的,皇上也得权衡利弊啊。

宋朝的政策对于文官及其宽容,而包拯时期是宋仁宗当权,宋仁宗是个好皇帝。其实这个问题需要分开两面来看,戏文说的包拯,和历史上的包拯。戏文中将他塑造成一位黑面如碳的青天,抓住一堆贪官污吏,甚至连王爷犯法都敢直接铡了。

更是在狸猫换太子案里打龙袍,龙袍指代皇帝。皇帝他都敢打,那么就算是对方有着再高的地位还能高过皇帝么?所以在包拯眼中是什么都不怕的。狸猫换太子后,皇帝亲妈认了包拯做干儿子,那么他和皇帝就是干兄弟,仁宗皇帝又极为孝顺,所以一般不会对他怎么样的。朝臣看在皇帝的面子上不会对付他,江湖上的人又打不过他的贴身护卫展昭,自然可以得到善终。


那么历史上包拯为什么会得到善终呢?历史上的包拯和戏说包拯一样,是个铁面无私的清官,他放开官署正门,让百姓随意前来告状。又无视权贵身份,只要犯了法,不管你的身份地位有多高,都要获罪。并直言弹劾一堆贪官污吏,因此在百姓中声望极高。

再来就是宋仁宗自身的德行了,宋仁宗性情极为宽厚,有识人眼光善用能臣。而且善于纳谏,包拯直谏时曾多次将唾沫飞溅到他的脸上,他只是用袖子抹去并未直接斥责包拯。更是在朝臣与自己的意见相违背时,虚心听取朝臣的建议,并挑选适宜的接受。因此,包拯之所以可以善终,一是因为他在百姓中声望极高,二是跟了一位明君。



包拯一生得罪了很多权贵,为什么没有人报复他能得以善终?



提到包拯人们已经很熟悉了,不管是戏曲中还是看的影视剧中都会把他塑造成一个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形象,他的一生断过很多大案,为了黎民百姓更是得罪了很多权贵,但是为什么从来没有听过有人报复他,是什么原因最终能让他得以善终呢?


第一点原因是包拯这个人本身自己的心理素质比较高,他一生清廉,在办案的时候永远都是铁面无私的状态,所以长久以来对手根本不可能找到他的把柄在手里,而且包拯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对待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哪怕是王子犯法也会与庶民同罪。所以长久以来几乎没有人去陷害包拯,当然他能维持自己的性格也离不开当时的宋仁宗,他对包拯比较偏爱,也支持包拯这种清正廉明的为官之道,自然包拯就能一直不被人陷害了。


第二点原因是宋朝的制度决定的,从宋朝建立开始就一直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的地位相对是比较高的,不会有什么法律条文去针对文官,所以即便是对文官处罚最多也是被贬到其他地方去。


第三点原因是宋仁宗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才会维护包拯,毕竟包拯的粉丝比较多,因为清正廉明而收到了百姓的喜爱,如果有人报复把包拯陷害了,对于老百姓来说肯定也不会甘心,这样容易产生动乱,作为当权者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状态,所以最终包拯能够得以善终。



因为包拯为文官,而且,在宋朝中有一个规定,除非犯有大的过错,皇帝是不能杀害文官的,并且,包拯在民众的心中是有一个青年的象征,尤其是在狸猫换太子一案中,李太后更是对包拯留下了很深厚的印象,所以说,有李太后这个靠山是没有人敢报复包拯的

因为包拯有权之时有颗正义感良心,得民心者得尊敬受爱待,所以好人有好报,最后得到善终。


历史上包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俗话说千里马还的有个好伯乐,谁是包拯的伯乐呢?笔者认为是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为什么说宋仁宗是包拯的伯乐呢,因为纵观包拯的一生,以他的秉性为人和脾气,是宋仁宗这样的仁君成就了“包青天”。我们来剖析一下包拯的一生。包拯出身在名门望族之家,没有传说中坎坷的身世,也不是哥嫂养...

历书记载的包公是什么样的人,要有力证据。
包拯在开封知府的任期内,秉公理政,铁面无私,虽然得罪了不少皇亲国戚,但是因为他行得正、做得直,谁也拿他没有办法。 重惩贿赂 沈括的《梦溪笔谈》里,记载了一个包公任开封知府时的判案故事:有个犯人过堂时,应受杖脊(用木棍打屁股)。他想逃避皮肉之苦,花钱买通了一个府吏。那个府吏说:「我是在知府...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历史上的包青天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二十八岁考中进士,三十六岁那年出任天长县知县。因断案出名,庆历元年(1040年),四十岁的包拯调任端州(今属广东肇庆)知府,后屡次升迁,先后任职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开封府尹、枢密副使等官职。包拯在任内清正廉洁,不畏权贵,执法严格,扬善惩恶,任职开封府尹...

包青天包拯一生的事迹
1、早年至孝: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考中进士 ,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知县。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直到景祐四年包拯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知县。2、权知开封:至和二年(1055年)十二月,...

宋朝的包拯是怎么死的
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

包拯有哪些嫉恶如仇的事例?
至是,请:“罢河北屯兵,分之河南兖、郓、齐、濮、曹、济诸郡,设有警,无后期之忧。借曰戍兵不可遽减,请训练义勇,少给糇粮,每岁之费,不当屯兵...包拯一生为官刚正不阿,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当时称为“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为民伸冤,惩治权贵,百姓尊称为“包青天”。其事迹为旧小说和...

包拯的生平?<正史>
义勇,少给糇粮,每岁之费,不当屯兵一月之用,一州之赋,则所给者多矣。”不报。徙知瀛州,诸州以公钱贸易,积岁所负十余万,悉奏除之。以丧子乞便郡,知扬州,徙庐州,迁刑部郎中。坐失保任,左授兵部员外郎、知池州。复官,徙江宁府,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宋包拯简介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立朝刚...

清廉正直的人的故事
所以司马光称道他“刚而不复,此人所难也”。其次,他大公无私,不谋私利。他一生俭朴,即使是当了官...其实,包 拯是依推理法作出的判断:既然有人要害别人,那么别人犯法,那人一定要乘机告状,所以包拯叫农

包青天的简历
名垂青史的包青天为人民所歌颂与怀念,正是由于包拯一生的实践,有利于社会与人民。这实践,不仅是由于他为当时的人民做了好事,而且也由于他个人的道德品质,确实有不少同时代人,甚至后来人难以企及之处。 首先,他为人刚直,既不两面三刀,更不会搞阴谋.他从不趋炎附势,看颜色行事,更不说大话,假话。即使是在皇帝...

南涧彝族自治县19856891704: 第一个“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清官”是谁?
汲胖卡瑞: 1、明朝时候的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铁面无私,明察秋毫,人称“海青... 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

南涧彝族自治县19856891704: 包拯为什么铁面无私
汲胖卡瑞: 因为他 看惯了人心的叵测,所以自己先要竖起榜样,铁面无私, 为大家谋福,为大家启命.

南涧彝族自治县19856891704: 为什么说包拯是古代职场达人? -
汲胖卡瑞: 包拯是一位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爱民如子的神话般官员,世称包龙图.虽然,这里面有许多虚构的故事和细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包拯不仅是一位刚正不阿的人,而且是官场不倒翁,从来没有被贬或者撤职.然而,不给人送礼而又四处“得罪”人的包拯缘何在宋朝的职场上步步高升呢?其中缘由还得从包拯的人生哲学说起.

南涧彝族自治县19856891704: 铁面无私的包拯的传说是怎样的?
汲胖卡瑞: 范仲淹的新政失败以后,北宋的朝政越来越腐败,特别是在京城开封府,权贵大臣贪污受贿的风气十分严重;一些皇亲国戚更是肆无忌惮,不把国法放在眼里.后来,开封...

南涧彝族自治县19856891704: 古代廉洁官员的故事(详细一些)
汲胖卡瑞: 1. 公 仪 休 嗜 鱼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谏曰:“嗜鱼不受,... 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

南涧彝族自治县19856891704: 举出与子罕相似的人 -
汲胖卡瑞: 中国历史上十大清官 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

南涧彝族自治县19856891704: 谁知道包拯的廉洁故事 -
汲胖卡瑞:包拯 (包青天) 包拯(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 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

南涧彝族自治县19856891704: 列举两个能像赵普一样能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古代名人 -
汲胖卡瑞: 海瑞(1515-1587),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历任知县、州判官、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尚书丞、右佥都御史等职.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从不谄媚逢迎.一生...

南涧彝族自治县19856891704: 急!!!!!!!!!!后人对包拯的评价!!!!!!!!!!!! -
汲胖卡瑞: 包拯--刚正不阿 执法严明 (公元999-公元1062)近千年来,包公在历代人民的心目中,一直是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包青天.今天,包公的形象仍然活跃...

南涧彝族自治县19856891704: 怎么样的包成因为什么赢得了包青天的美誉? -
汲胖卡瑞: 包青天原名包拯是因为他断案铁面无私,为老百姓做主,不畏权贵沙滩观展间程,所以就赢得了包青天的美誉,意思是替天做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