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个人入仕一年,便能做到封疆大吏,在历朝历代,都是凤毛麟角?

作者&投稿:台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这个人就是李卫。当时李卫之所以能够升官如此之快,其实是跟他的个人能力有关系的。再加上当时李卫正好赶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让自己的才华得以发挥出来。第1个原因就是因为李卫的才华。当时李卫做官是非常清廉的并且愿意为百姓办实事。康熙帝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消除了非常多反对他封建统治的势力。在康熙帝的带领下清朝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在康熙帝后期由于继承人并没有选出来,所以各个官员开始拉帮结派,当时朝中官员逐渐接受了贿赂,所以朝中的风气也没有在最初的时候那样好。等到后来雍正帝登上皇位之后,一些官员仍然采用欺上瞒下的方法为自己牟利。当时雍正帝需要一批青年的官员来为这些朝中大臣做榜样。而李卫正是雍正帝所需要的官员,李卫当时所展现出来的品质正是雍正帝所欣赏的。所以当时雍正帝才如此快速的信任他。当然李卫也是真的可以办实事的人。在李卫上任之后,就开始对于云南的盐类管制进行改革。在他的带领之下成功的让地方政府所积欠的11万辆白银还清就是这样的功绩,让当时雍正帝觉得自己并没有看错人。由于当时李卫的能力被君主肯定之后,君主肯定会让他做更大的事情也方便他更好的为国效力。

第2个原因就是雍正帝用人时并不看重资历。在以前的朝代君主在选择任用官员的时候,多半是看这些官员的资历的。有些官员并没有能力每天都在混日子,但是他的资历非常老,当时由于这些官员的资历非常老所以多半能够身居高位。雍正帝也最烦这种现象出现,所以当时他以绝对公平的眼光来对待这些官员。在当时他看到李卫能力的时候就认定这是自己可以信任的官员。




说的就是为人清廉,一身正气,为百姓做事的李卫。李卫的升迁,离不开他本身的才能,但跟雍正皇帝也是息息相关的。如果生在其他时代,不论李卫多么有才,也只能一步步地慢慢升迁。

李卫来,李卫虽然位高权重,但是,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当官的架子,使人感到非常亲切。布衣出身的李卫,做事大大咧咧,也从不欺下媚上。

这个人就是清代的曾国藩,相传曾国藩无论是财系或者是名声,皆是其他人之上,另外他能够受到很多官员的拥护。


有次听老师讲课说,古代科举同一年的进士称为同年,而且他们之间会互相...
而且同科之人都算是主考官的学生,彼此多少有些情分,再加上一起入仕,官场新丁们免不了互相扶持走过最初一段时间,有几分共奋斗的意思,一群从底层爬上来的交情了往往少了几分功利,也多有些比较温馨的回忆。正因为这样他们一般走的比他人近些,出了事,尤其在不危害自己根本的时候,往往互相帮持...

文天祥是怎么死的,文天祥为什么要写过零丁洋
10月蒙古大军进攻常州,文天祥发朱华、尹玉、张全等人前去救援。尽管宋军英勇,但终不敌蒙军,常州也很快失守。失守松关之后,部众仅余6人的文天祥只得退守余杭。 蒙古大军攻势猛烈,仅在一年之后便攻陷了临安。面对这种局势,南宋只好派人前往议和。但此时的南宋朝廷已是一盘散沙:陈宜中早已逃跑,张世杰因为不愿投降也...

漫说白居易的为官理念
除以上两点外,还应指出的是,白居易勇于任事、不惧权贵的政治态度,是他自己的一种选择。在唐代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白居易这种文人只能通过读书应举寻求步入仕途,否则就只能穷愁潦倒一生,几乎没有其他选择。他们的人生道路,可以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即便如此,在从政的道路上一个人还是可以有所选择的。可以选择是作好官...

唐朝的科举制度
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

无愧于心得文言文
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释义: 一年年过去,白头发不断添新,戎马匆匆里,又一个春天来临。为了什么事长久留我在边塞?岁月太无情,年纪从来不饶人。 念念不忘是一片忠心报祖国,想起尊亲来便不禁双泪直淋。孤独的情怀激动得难以排遣,就凑个五辛盘,...

陶渊明的生平
一、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友人尊他为陶征士,私谥靖节,世称陶靖节、靖节先生。曾任彭泽县令,因称陶彭泽、陶令。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他的一生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一)、居家...

明朝著名学者,大臣杨士奇是一个怎样的人?
刚刚登基的朱棣急需组建自己的政治班底,像杨士奇这种没有背景,不站队又有学问人,正是朱棣喜欢的。于是,提拔杨士奇就成了首批内阁成员。不久,杨士奇又入仕东宫,担任东宫讲官,成了太子的老师。 从一个普通的教书先生,旦夕之间成为太子的老师,皇帝近臣,这种骤然显贵,换做普通人,难免得意忘形。但杨士奇没有,淡泊...

苏轼是怎样的一个人
一、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今属四川)人。他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士家庭,父亲苏洵,由发愤读书而入仕,他受父亲影响,走上了同样的...第二年,他除苏州刺史,在苏州刺史任上只一年多,便因病免郡事。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刘、白二人结伴归洛阳。一年后,白居易又转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58岁...

初中文言文战国策
在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地位有所提高,春秋时期一些居于士阶层的大夫家臣就掌有重权,例如孔子时代的阳虎,到了战国时代,士主要分为几个类型:文士、武士、辨士和谋士,根据他们的名字就能够猜出他们的专长.毛遂自荐nbsp;毛遂,战国薛国人(今官桥、张汪一带)。年轻时游于赵国,在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门下做了个迎来送往,办...

唐诗闲读:“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埋没在自己悲惨生活里,他仍然是心怀家国天下,他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名句,他的悲伤不是一个人的悲伤,是国家的悲伤,他的快乐,也从来不是他自己的快乐,他的快乐也是跟家国有关的。也正因此,杜甫的诗是沉郁悲壮、苍凉老辣的,是...

新和县13320541989: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写作背景50字 -
宫环灯盏: 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轮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新和县13320541989: 辛弃疾在哪种情况下写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宫环灯盏: 创作背景: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轮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辛弃...

新和县13320541989: 塞下曲和塞上曲的解释是什么?? -
宫环灯盏:唐代大历十大才子冠冕的卢纶,诗名远播,但却屡试不第,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但他广泛的交游使他成为一个活跃的社交家,并最终借此步入仕途. 卢纶,唐大历十才子之一,字允...

新和县13320541989: 诗人辛弃疾为什么要写江西月夜行黄沙道中 -
宫环灯盏: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

新和县13320541989: 谁知道关于独立的小故事,快告诉我,很紧急 -
宫环灯盏: 自立比馈赠更重要 清末封疆大吏左宗棠告老还乡,在长沙大兴土木,打算为子孙后代留下豪华府第.他总是怕工匠偷工减料,便亲自拄着拐杖到工地督工,这儿摸摸,那儿敲敲.有位老工匠看他如此不放心,就说:“大人,放心吧.我活了这么...

新和县13320541989: 于成龙是哪个朝代的? -
宫环灯盏: 清朝名臣,山西人

新和县13320541989: 《乾隆王朝》的普道昭是虚构的人物吗?记得有次百家讲坛里说过确实有普道昭,到底是不是虚构的? -
宫环灯盏: 不是虚构.普道昭,早期是乾隆朝的一名精明的商人.后因和珅举荐任一知县.在乾隆南巡时拦阻船队,让乾隆发现其勤政爱民之举,提携为巡抚.但经提拔的普道昭,将官场当商场经营,因而鱼肉乡民,大做贪官.贪心随私欲的难以满足而澎涨.普道昭又向乾隆陈情要筑百里堤防根治长江水患(客观上这是当时难以成功的工程).趁此之机,他在江苏府库中提取约一百万两的白银,准备运往浙江老家.恶形暴露后,朝庭将其绳之以法.

新和县13320541989: 古诗西江月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宫环灯盏: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辛弃疾在其附近建有书堂,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辛弃疾在南宋曾做到封疆大吏,但他那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他终于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而长期的农村闲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农村,和农民建立了较深的感情,以至农村的一事一物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因而他对农民的疾苦很关切.这是作者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之下创作的.

新和县13320541989: 魏五子良将与蜀五虎上将比哪对更强 -
宫环灯盏: 五子强过五虎. 五子良将,武功不及五虎,然谋略胜出五虎许多. 五虎上将,武功高强,谋略欠缺.关羽护送皇叔家眷一十二年不曾有误,镇守荆襄九郡四十五州县,丢之,做封疆大吏不称职;三千岁留守徐州,丢之,让他配合兴兵伐吴,却出师未捷身被刺;赵云,虽有七进七出的功劳,但是家眷失散,夫人投井;马超,与曹操战,丢失根本,如丧假之犬寄人篱下;黄忠老将,年过七旬负气而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