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佛家大师几个疑问

作者&投稿:富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家里的柴大师叫什么~

是不是柴让活佛?

  名利是苦,苦乐是空
  师父今天给大家讲修行,苦行和乐行。你们觉得修心苦不苦呀?你们觉得乐不乐?什么样地叫苦?什么样地叫乐?师父对你们严格要求,你们可能会感觉很苦,但是最后得到的是乐,是快乐,是欢乐。首先给大家讲,乐在佛菩萨的眼中是空。因为你所有的快乐都是暂时的,都是不踏实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你开宴会,你是一个女主人,你开心得不得了,大家都给你送礼物,恭喜你,赞美你,但是几个小时过后,宴会结束了,你还是你自己,那种快乐到哪里去了?能留得住吗?佛菩萨眼睛中的快乐是空的,因为在人间所有的一切快乐都是空的东西。今天你去看电影,你很开心,等到电影结束了,什么都没有了,一切都是空的,接下来伴随你而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苦。在佛菩萨的眼睛里,人间所有的快乐全是空的。师父现在给大家讲的都是概念。其次,苦在佛菩萨的眼中也是空。一个人在人间受了这么多的苦,被人家欺负,被人家骗,或一个人感觉自己的金钱不足,名誉不够,身体不好等,所有这一切的苦,在佛菩萨的眼中都被看成是空的。因为这一切都是临时的,你会苦一辈子吗? 苦到什么时候到头呢?等死掉了,说不定你就超脱了,超脱了六道轮回。你今天60 岁,70岁。。。。你苦了这么多年,你说你年轻的时候苦过的事情,现在还有没有了?比如:你小的时候不当心,把脚骨折了,当时痛得不得了,但是你现在还记得当时的痛苦吗?想不起来了,还能感受到当时的痛苦吗?感受不到了。所以佛菩萨认为快乐在人间是空的,苦难在人间,也是空的。师父现在给你们讲的只是一些基本的学佛概念,是为了帮助你们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我觉得每一次给你们讲佛菩萨的境界,没有几个人能完全听得懂的,我只有把佛法拉回人间来给你们讲,你们才能明白,才能有进步。师父把讲解的二地菩萨,三地菩萨的境界放到网上的博客,很多网友反映看不太懂的。如果能真正讲出佛菩萨的真谛,能够化解自己心中怨气的人,这个人就是菩萨。师父给你们讲苦和乐,是让你们把它作为相等的概念来看,苦就是乐,乐就是苦,因为当你太开心的时候,实际上就会伴随着一种苦,明白吗? 你们都看过春节晚会,为什么导演总是要在晚会里面放进几个灾情的情景?比如,突然之间什么地方水灾了,什么地方地震了等,然后向他们致敬默哀。这就是为什么不让整个晚会都是开心的原因之一?
  在人间你的快乐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很多的基础都是苦的基础,因为你有苦垫底了,你才知道什么叫快乐。不懂得痛苦的人,他是不会懂得快乐的。如果孩子一出生待遇就像皇帝一样,没有吃过任何的苦,他是不会知道什么是快乐。 穷过的人等他有钱的时候,他就会觉得是多么地快乐。在人间苦和乐是什么感觉?很多人以为自己很快乐,也有很多人以为自己很苦。比如你们在旅游的时候,有没有快乐呀?有。但是你们坐车或开车去旅游的时候,坐5,6个小时的车,有没有痛苦呀? 坐得浑身骨头酸痛,你们说苦不苦呀?哪一个苦里没有快乐?哪一个快乐里面没有苦呢?修心也是这样当你没有修成的时候,就感觉很痛苦,当你一旦修成了,你就会感觉很快乐了,是不是这样的?你念经的时候感觉很痛苦,但是当你念经之后,你的困难和问题都解决了,你说你快乐不快乐?
  在人世间还没有悟道之时,就是还没有感觉开心的时候,这个人才会有苦乐之分,但是当你一旦真正悟出道理的时候,你已经没有苦乐之分了。师父在前面给你们讲了吃苦就是快乐,快乐得时候就意味着你在吃苦,所以有句话叫:苦中有乐,其乐无穷。多吃一点苦,你才知道快乐来之不易,你多吃一点苦,你才知道甜的价值,你今天不念经,你哪里来的快乐?所以要正确的看待自己的苦和乐,那是学佛很重要的一个根基。
  接下来,给大家稍微再讲几句,苦不是要把它看成空吗?实际上就是叫苦空,即苦是空的。 乐也是空的,叫乐空。苦是空的,乐也是空的。你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空的,有什么可以开心的呢?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你今天所有的痛苦都是空的,那你还抱怨什么呢?今天给你带来的快乐是暂时的,你有什么可以开心的呢?所以在佛法界讲,苦空和乐空都是现象而已。
  世间上所有的快乐,都是人间的欲望,什么快乐呀,不就是你哪一点欲望嘛,吃的开心,嘴贪口福,这叫食欲,就是食物上的欲望。财,色,名,食,睡称为五欲。钱多了就开心了,叫财欲。那么钱少了就不开心,也叫财欲,这都是欲望。想吃好的了,就是食欲来了。名就是我想做高官,我想做名人,这就是名欲。色在这里是指男女之色,这个欲望来了,你就开始有色欲了。睡都是有欲望的,有些人不爱钱,不爱名,就是爱睡觉,睡觉也是一种欲望,这个也是不好的,整天想睡觉的人,不想动,就是贪,贪图享受,贪图自己身心得到安稳,这个贪让你活在这个世界上,浪费掉自己很多宝贵的时间。因为你睡觉的时候,可以把你宝贵的时光,做功德的时间,救度众生的时间全部睡掉。年纪大的人医学上讲晚上睡足6-7小时就够了。如果一个年纪大的人整天睡觉,就叫昏睡。师父现在给你们讲的是佛法,你们不要以为是在给你们讲医学知识。财,色,名,食,睡,这些都是人间的欲望。人间的快乐也是一种欲望,这种欲望今天可以有,明天可以没有,给你们带来的都是暂时性的快乐,这些快乐都是世俗的快乐,而世俗的快乐都带有一定的暂时性和狭隘性。狭隘是见识短浅,心胸,气量不宽大。井底之蛙讲的就是狭隘。因为在井底下,人家问他:“你看见天没有?”他说:“看见了,天就是这么一个圆洞”,这个就叫井底之蛙。你们现在学佛学到了什么?要学它的浩如烟海般的宽大胸怀,要学佛的智慧。师父常常给你们讲要学佛菩萨的智慧,而你们没有学到佛菩萨真正的真谛。所以我必须要用一点比较普通的佛学常识来点化你们,让你们能够真正的明白,否则白讲,没有用的。
  首先,学佛的人,要减少世俗的快乐,就是说你睡觉要少一点,好的东西少吃一点,对男女之情少一点,叫清心寡欲。对名利淡薄一点,不要追求名利。钱财够用就好。一个人要知道钱财是无底洞,吃的东西也是无底洞,有了名还要名,有了官还想再高一点的官,这些欲望那一天可以停止?今天有了这个女人(或男人),明天想着哪个女人(或男人),这种欲望是永远的恶性膨胀,所以佛菩萨让我们学佛,首先要把人的欲望控制住,不要有这些世俗的欲望。因为当你减少了世俗的快乐之后,你才能有一种感应,才能感应你自己心里的快乐。什么叫心里的快来,就是从内心发出的快乐。今天我不去贪这个事情了, 我的心里就知足长乐,我心里就开心了。今天被选上作什么主席也好,选不上也好,我无所谓了,心里踏实了,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幸福快乐。我今天有钱也好,没有钱也好,我就是这样好好的修心,那你就是一个心底非常快乐的学佛人。要记住减少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感应心里的快乐,什么叫感应心里的快乐?你心里多一点快乐,然后你的肉体,你的精神,你所有的一切,外围的环境都会随着变的。一个人的精神只有从内心发出的那才是精神。如果倒过来就是神精(经)。心里开心的人,首先是能笑的出来的,都是从内心发出的笑。我知足了,我常乐了,我无牵无挂了,我放得下了。而这五欲就算你钱财放得下了,名也放得下,就算你色放得下,就算你食放得下,你还有一个睡放不下,很多人就是喜欢睡觉,睡觉都是不好的,你们能明白吗? 睡过头了人就昏沉呀,你们如果不相信在家连续睡上五天,你起来后连东南西北都不认识了(找不到方向了),可能什么都记不起来,这也是一个苦呀。 睡觉也是欲望,这个欲望也要去除掉,就想睡觉,那什么时间念经呢?就想睡觉什么时间救度人呢?要记住太贪着五欲的人,不会想着好好修心的。你天天忙着贪这些欲望,你说能有好的心态去修心吗? 要记住人要自律呀,什么叫自律?就是自己要懂得严于律己。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在人间作这些事情没有做错,对,你是没有错,因为你是人,我现在要把你们变成菩萨,你们自己的要求不够,根本不够呀,要努力作功德呀,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在往山上爬的时候,是不是要加快努力,已经加快努力了,但是还感觉很慢,这就是道理,你不往前,看看自己会不会往后退,这就是不进则退。学佛的人已经走上这条道路,如果不往前进就是后退。
  太贪着世俗之乐的人,他是没有时间去修心的,你们对自己的要求一定要高,不能有任何的贪念。生命是有限的,精神也是有限的,只有把这些有限的生命化作无限的度人当中,你的生命才是无限的。给你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明白了,一个托儿所的老师,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她看见孩子的时候,和孩子们在一起玩时,她不会觉得累,只有开心,这就是她用有限的年纪大的生命,化着和孩子一样的童心,那个时候她的时间不觉得很长。我们现在学菩萨救人,你的生命就会自动的延长。师父平时讲你们就是对你们好呀,就像家长对孩子一样,不讲你们是对你们不好,对你们不负责任。如果没有人讲你们,你们怎么学佛呢?你拜观世音菩萨,你们能悟得出来吗?观世音菩萨现在就是用师父在人间,来告诉你们,教你们如何修心修行。所以贪图世俗之乐的人,根本没有时间去修行,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苦修行呢?我们不能快快乐乐的修行吗?苦修行就是要推动你进入修行之路,因为你知道苦了,因为你节制了,你才会找到光明,才会找到方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在酒吧里喝酒,喝醉酒之后快乐吗?哈哈哈的笑。一出酒吧,路在哪里呀,找不到方向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对不对? 如果在酒吧里没有喝多少酒,自己节制了, 头脑清醒的走出来,就会知道自己在哪里,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喝酒喝过头了,太开心了,就找不到自己的路了。

1,佛法不接受命运不可改变之说。作孽源于邪恶的念头,断了心中那种子,恶果自然枯萎;
2,你引起了别人的嗔怒,令众生不快,这当然算是业障,但说罪大恶极,还谈不上;
3,无明导致一个人不分对错,真假不辨,这是慧根不足的表现。佛法一修慈悲,二修智慧,正是消除愚痴的绝好法门。用心的体悟佛法,用佛法去解读世事,会逐渐化解愚痴,增长智慧。
欢迎继续提问!

1.平心而论,说命运已经决定让我们做什么,都是自己还未找到出路,尚有不明。
2.惹了别人生气,别人不告诉自己,那是别人的宽容,个人因果个人了。没有帮谁的问题。
3.如果一个迷者能知道自己在迷中,他一定不是迷者,他只是还没有找到方法出去,或者还是贪念一些放不下的事物,需要自己发大愿心,觉悟之心,能常得善缘相助。
听经,念佛,解行相应,生活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宜患得患失,重在身口意专一。循序渐进,当有体会。
以上都是个人妄断,不尽之处朋友随缘取舍,阿弥陀佛!

1、佛家没有命运只有因果,你作孽是因,受罚是果,没有什么注定作孽之说。2、你做了错事那是业,那人生气是他起了无名,是嗔障。3、不分对错,需已佛心体悟万物万事,文殊师利菩萨乃佛前第一智慧,你当学习文殊师利法门。文殊法门殊胜,一行三昧,令大众开大智慧,勤修禅定,入三昧力而早成佛智。

首先,末学不是大师,所以如果回答的不中的,请楼主见谅。

1。命运可以注定你现在受苦,可以限制你的资质,可以让你有种种的障碍,但是从来不能限制你向上求道之心。大乘菩萨行就是要说明人为了求道,可以连性命都舍弃,如果一个人可以如此,那有什么东西能让他做恶?所以命运不能让你作孽,是你自己不够坚定的心让你作孽。
2。惹人生气不是做恶,更何况是在不知情下。但人总得要求自己要成长,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如果一直惹人讨厌,就算不是大罪,但不得人心则肯定一事无成,到头来一样自找苦果。
3。人本来就活在雾里,本来就分不清对错。所以才要修行学习。那怎么办?下定决心自然知道该怎么办!就算是说没有老师所以进度慢,没有道场环境所以很不便,没有善知识扶持所以很孤独,那你还要不要修行?人家十年成道,你得花千年成道,那你还要不要成道?修不修行,不再外在条件,只在你自己有没有决心。

末学合十。

没有命运要做的孽,都是你的心要做的。
你无法改变别人的认知,也许你做了恶他高兴,做了善他生气,不能以一个他人多变的心为标准评定善恶。
活在雾里的人,随分不清对错,但凭你认为对的做,只有此法,遇不到善知识,是一种灾难。还业报吧。
但如果,认真听自己内心底的声音,对的几率很大。


彻悟大师:净土宗修行纲领
此可不待问佛而能自信者也。况吾人现前一念心性。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随缘。终日不变。横遍竖穷。当体无外。弥陀净土。总在其中。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岂我心具之佛。而不应我具佛之心耶。往生传载临终瑞相。班班列列。岂欺我哉。如此信已。愿乐自切。以彼土之乐。回观...

请大师帮我算下运程、姻缘如何
★四柱喜水,应以从事有关水的事业或职业为宜,如外勤职务,奔波流动性事业,制冰,冷藏,行海,旅游,运动家,记者,旅社等。事业发展利西北,不利中南。 ◆财星为仇忌神,求财不易,须多费苦心经营。 ★偏财信息:天干 1透,失时无力。地支 2藏,失时无力。暗藏入库。 ★正财信息:天干不透。地支不藏。 ★偏财透干,虽有经...

佛教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特征
所以佛所说的真理,不是他一个人独有的,因为佛只不过是一个‘真理的发现者’而已,就像牛顿所发现的‘地心吸引力’,并不是牛顿专有的一样。因此佛教认为一切合理的、具有永恒不变的道理的都是‘佛法’。 ‘你要爱你的仇敌。’虽然出自于圣经,但佛教毫无疑问地承认它是具有美德的真理。(与佛教的‘无缘大慈’...

仓央嘉措《见与不见》的全文
《见与不见》作者为扎西拉姆·多多,并不是仓央嘉措所作。原文: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

仓央嘉措有哪些比较著名的诗?
一,《十诫诗》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

宿城区13413055758: 关于佛教一些疑惑 -
蔺修杏灵: 1,佛在六道外的觉悟的者(无肉体的存在),仙在六道内,是天人;个人认为:基督是菩萨是天人;各类经文只针对地球,是佛祖应我们的世界而用我们所能理解的语言所传的佛法;外星人自然也有类似的佛教存在;我们只是六道中的沙子;...

宿城区13413055758: 关于佛学的几个疑问问题1说白了,任何生命不过是宇宙中一系列特殊
蔺修杏灵: 问题1 “难道我结束一个化学反应也有错么?” 回答你:你没有错,但是你的“结束一个化学反应”这个反应会带给你新的反应,而这个新的反应以及这个反应的反应却是...

宿城区13413055758: 关于佛学的几个疑问 -
蔺修杏灵: 1,在佛的境界里面,因果律也是“空”,也就是在胜义谛的高度,因果也为空性;在菩萨、凡夫的境界里面,因果实有,也就是在世俗谛的高度,因果不空.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句话实际上有问题,前半句是在胜义谛的高度说的...

宿城区13413055758: 请教佛学大师,关于佛陀的疑惑! -
蔺修杏灵: 第一佛经所记载的故事并不重要……第二佛陀这个名字是觉者的意思……但是真正的佛不是在相上能够了解的……假如你有觉照的功夫我提醒你一下你就会了解……譬如你这个道是谁的道这个问题又是如何出现的呢???一念不觉而起无明……...

宿城区13413055758: 第一次见佛法大师要问些什么啊 -
蔺修杏灵: 佛法大师,能成为大师,大师是证道者,大悲心,真心用事,对众生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非常的好说话.不要有任何的拘谨,放松、自然是最好的.设想需要问的问题,罗列出来,比如学佛怎么入门,人人都可以达到高层次吗,怎样修习佛法,日常生活中怎样学佛等.

宿城区13413055758: 请教关于佛的几个问题?
蔺修杏灵: 此二位尊者皆是古佛化身,智慧神通平等无二.只是佛教以文殊菩萨代表智慧而已,并非其他菩萨智慧便不如文殊菩萨. 此容,指忍辱忍苦,并非正邪不分,乱容一气. 关于弥勒菩萨的影视似乎没有专题的.

宿城区13413055758: 对于佛学的一点疑惑 -
蔺修杏灵: 1、“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凡夫在未悟之前,起心即错,动念即乖.有所求即是妄念.但在修行当中,对治妄念常常也从妄念入...

宿城区13413055758: 有关佛教的一个情欲观念的疑问 -
蔺修杏灵: 所有人断情欲绝后代,你所说的是一种假设,没法成就的假设.六道轮回是一个永恒的运作系统.佛祖因为看到无数众生在六道轮回所受的苦,才传授能够达到不再轮回的修炼方法.所有人都能成佛,只是一种终极理想.这方法对佛教而言是唯物的,也是唯心的.对我们世人来说是唯心的,断了欲就等于离开了苦海.

宿城区13413055758: 我有好多问题,请佛学法师或者居士回答我 -
蔺修杏灵: 南无阿弥陀佛!

宿城区13413055758: 请教几个佛教问题 -
蔺修杏灵: 迦叶的“叶”字读音为she4阿难的“阿”字读音为e1紧那罗的“那”字读音为nuo2你说的毗卢遮那佛的手印要看到才知道.阿弥陀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