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盛行四家字体,被称为“四绝”。分别是__、__、__、__ 四家字体?

作者&投稿:兴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代四绝简介~

  苏东坡,黄鲁直,米元章,蔡京四家字体。——苏、黄、米、蔡,宋朝‘四绝’

  说起宋朝“四绝”,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举出很多来,这里指的是书法,史称“宋四家”。不过,现在说的“宋四家”之一的“蔡”却不是蔡京,而是蔡襄。不过,《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处,说明至少在明初,“宋四家”的“蔡”指的是蔡京,可能是那时人们对“书如其人”的“认识”还没有被广泛认可吧。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进士,曾任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诬陷入狱。出狱后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北归途中的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七月病死于常州。
  苏轼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等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创作过程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又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莫测。他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
  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黄庭坚在他的《山谷集》里说:“其书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苏)为第一”。明董其昌盛赞他“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传世书迹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进士。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王安石为宰相实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对。后来新旧两党斗争愈演愈烈,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在这场斗争中,黄庭坚站在旧党一边,虽然没有积极参加,但一生一直卷在斗争的旋涡里。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重要的成就是诗,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
  黄庭坚的书法擅行、草书。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字体开张,笔法瘦劲,自成风格。《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旭、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著名的书迹有《松风阁诗》、《黄州寒食诗跋》、《花气熏人帖》、《虹县诗》等。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尤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苏轼被贬黄州时,他去拜访求教,东坡劝他学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开始,米芾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形神精妙至极。
  米芾一生转益多师,在晚年所书《自叙》中也这样说道:“余初学,先学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其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其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摩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泽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宫,《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笔法、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
  米芾未卷入政治漩涡,生活相对安定,后当上书画博士,饱览内府藏书,熟谙千载故事,古人得失,如数家珍。米芾以书法名世,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米芾每天临池不辍。米芾作书十分认真,自己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皇帝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从现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显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精到的鉴赏力,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但过头话也不少,诮颜柳、贬旭素,苛刻求疵。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蔡京(公元1047-1126年),字元长,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北宋熙宁进士。徽宗时被提拔为尚书左丞右仆射,权重一时。后屡被罢官又屡次复出,几上几下,曾四秉国政,为四朝元老。蔡京擅权期间,由于倡行“丰亨豫大”之说,不顾国家实情,片面追求高消费,人为地制造“物庶民丰”的假象,导致国储一空,引发了宋朝历史上悲惨的“靖康之变”,致其声名狼藉被天下人列为“四大奸臣”之首。
  蔡京的艺术天赋极高,素有才子之称,在书法、诗词、散文等各个艺术领域均有辉煌表现。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就连狂傲如米芾都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据说,有一次蔡京与米芾聊天,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什么人最好?”米芾回答说:“从唐朝晚期的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
  蔡京的书法作品虽然传世不多,仅有《节夫帖》、《唐玄宗鹘鸰颂跋》、《十八学士图跋》等帖,但从所能见到的这些作品中,亦可窥见他书法艺术的全貌。如《十八学士图跋》,点画清晰,爽利犀练,雄浑矫健,结字奇巧,侧中取势,深得二王风韵,又兼具苏米异趣,用笔大胆泼辣,纵横捭阖;整体章法字字巧妙,错落有致,干净利索,字里行间洋溢着典雅律动的节奏,弥散着恬淡幽远的诗意,氤氲着疏朗清新的禅趣,堪为难得的精品佳构。
  蔡京的书法豪健洒脱,舒展飘逸,张弛有度,极为耐看,十分养眼,其艺术成就之高,在北宋罕有比肩者,不失为一代宗师。
  说到这里,也不得不提提蔡襄了。
  蔡襄(公元1012-1067年),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宋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过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
  蔡襄为人忠厚、正真,讲究信义,学识渊博。其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的首数苏东坡、欧阳修。苏东坡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欧阳修对蔡襄书法的评价更高:“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欧阳文忠公集》)。”黄庭坚也说:“苏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山谷文集》)。”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论蔡襄的草书曰:“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存张旭怀素之古韵,有风云变幻之势,又纵逸而富古意。”
  《宋史·蔡襄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许将《蔡襄传》说:“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朱长文《续书断》:“蔡襄书颇自惜重,不轻为书,与人尺牍,人皆藏以为宝。仁宗深爱其迹……及学士撰《温成皇后碑》文,敕书之,君谟辞不肯书,曰:‘此待诏职也。儒者之工书,所以自游息焉而已,岂若一技夫役役哉?’”
  蔡襄传世墨迹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以及《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墨迹多种,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及鼓山灵源洞楷书 “忘归石”、“国师岩”等。
  然而,蔡襄不是一个开宗立派的大师,总体上看,他的书法恪守晋唐法度,创新的意识略逊一筹。仅以书艺而论,蔡京确实好于蔡襄,蔡襄书法承袭前人,过于拘谨,是尚法书风的余绪,而蔡京则勇立潮头,锐意创新,是尚意书风的主力,故生动多姿,更见性灵。正如启功先生所评:“北宋书风,蔡襄、欧阳修、刘敞诸家为一宗,有继承而无发展。苏黄为一宗,不肯接受旧格牢笼,大出新意而不违古法。二蔡(指蔡京蔡卞兄弟)、米芾为一宗,体势在开张中有聚散,用笔在遒劲中见姿媚。以法备态足言,此一宗在宋人中实称巨擘。”故宋四家之“蔡”当是蔡京。
  其实,艺术和科学技术一样是无“阶级性”的,我们应以客观辩证的态度对待历史上“有问题”的书家,如以宋宗室仕元的赵孟頫、明末清初以明大臣降清的王铎,与蔡京相似的还有南宋秦桧与明代严嵩。我们不能因其在“政治上”的问题而否定其在书法上创造的成果与对书法的贡献,人“有罪”,他们创造的艺术无罪,“消灭敌人而收缴其武器”才是正确的态度。

“宋家四绝”指苏、黄、米、蔡,——苏东坡,黄鲁直,米元章,蔡京四家字体。
  说起宋朝“四绝”,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举出很多来,这里指的是书法,史称“宋四家”。不过,现在说的“宋四家”之一的“蔡”却不是蔡京,而是蔡襄。至少在明初,“宋四家”的“蔡”指的是蔡京,可能是那时人们对“书如其人”的“认识”还没有被广泛认可吧。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等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创作过程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又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莫测。他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重要的成就是诗,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
  黄庭坚的书法擅行、草书。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字体开张,笔法瘦劲,自成风格。《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旭、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著名的书迹有《松风阁诗》、《黄州寒食诗跋》、《花气熏人帖》、《虹县诗》等。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为人不似唐人狂放,险而不怪,奇正相生。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蔡京工书法,初与弟弟蔡卞学蔡襄书法,中进士官授钱塘县尉时因神宗喜爱徐浩书法,当时士大夫纷纷学之,蔡京也与被贬在钱塘的苏轼一同学习徐浩书法,后学沈传师、欧阳询,又改学“二王”,博采诸家众长,自成一体。其书笔法姿媚,字势豪健,痛快沉着,独具风格,为海内所崇尚。








  蔡京的书法艺术有姿媚豪健、痛快沉着的特点,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因而在当时已享有盛誉,朝野上庶学其书者甚多。元陶家仪《书史会要》曾引当时评论者的话说;“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占今,鲜有俦匹。”甚能反映蔡京当时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就连狂傲的米芾都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本来是蔡京的,后人认为蔡京人品差,改为蔡襄)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黄米蔡,即“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此四人被认为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
  也有学者认为“蔡”应为北宋初年的书法家蔡襄。但就古人十分看重的“年齿”排辈而言,“蔡”若为蔡襄,则“蔡”应当排在“苏”之前。“苏、黄、米”皆按年齿排列,作为北宋末年人的蔡京是为“蔡”,应当毫无争议。
  而后人认为蔡是指蔡襄,是因为蔡京的名声太臭,导致徽宗亡国,历史地位无法与前几位相提并论,故后人更加喜欢认为蔡指蔡襄。
  台北故宫纪录片“翰墨风雅北宋四家”专题中,北京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副研究员金运昌先生在片中也强调了这一说法。


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
9、宋以后,字体已无大的建树和突破,仅在原有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风格,以发挥个性为主。宋代由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统治者重文轻武,书法成为文人普遍爱好的一项艺术,随意挥洒的行书尤为盛行。10、明初几位皇帝如朱元璋、朱棣都喜爱书法。国家设有中书科,凡能书者,授官中书舍人,在内阁中办理文书。

宋代的字体是什么字体?
楷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又经历了不少变化,到了隋唐之后才基本定型,定型后的楷书,笔划、结构都相当精致、严谨,如唐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作品就是范本之一。中国文字进入楷书阶段后,字形还再继续简化,但字体就没有太大的变化了,做为我国四大发明术之一的印刷术,就是以楷书做为印书的主要字体,在宋朝...

宋元时期我国流行的字体
但字体的形成与演变,是逐步来的,从甲骨文到金、篆、隶、楷、行、草,一步步演变演化过来的,那个朝代也不会具体规定使用一种字体。——你规定只能写楷体,我给家人写信就偏用隶书,你管得着吗?通信或用行草,公文刊刻或用宋、黑,树碑立传便用篆隶,可能在同一时期都是兼顾存在的。

书法的发展历程
人们普遍认为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的第一个高峰,由于魏晋时期的人们崇尚神韵、气度,后人就用“尚韵”来概括这个时期中国书法的整体风格。南北朝印刷和手写的魏体楷书:左上角为印刷字体,其余为碑刻的拓片。南北朝时期开始于公元420年南朝宋取代东晋政权,结束于公元589年隋朝灭亡南朝陈。在此之间的160多年,中国南北方各...

字体有哪些?
字体的种类有仿宋、宋体、楷书、燕书、行书、隶书、草书、黑体、篆书等。仿宋指的是印宋体源于宋代,特征是横比竖粗,且笔画尽头有三角。刷体,有长、方、扁三体。也叫仿宋体、仿宋字。宋体源于宋代,特征是横比竖粗,且笔画尽头有三角。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

南宋时期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是什么?是谁所创?
秦桧虽然有才华,却将这种才华用在了不正当之处,他不仅自己背叛了国家,为了荣华富贵背叛宋朝,投降了金国,成为了敌人的走狗。但不可否认,秦桧本人是非常有才华的,在书法上的造诣也很高,这种宋体字是他在借鉴了前人书法之长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一些创意而创立的字体。三、其他时期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

宋体字是什么时期,什么人发明的
清人蒲松龄说:「隆、万时有书工专写肤郭字样,谓之宋体。刊本有宋体字,盖盼于此」。钱泳则云:「有明中叶写书匠改为方笔,非颜非欧,已不成字」。钱大镛的《明文在》凡例中有言:「古书俱系能书之士,各随其字体书之,无所谓『宋字』也,明季始有书工,专写肤廓字样谓之宋体」。由清人...

宋字体简介
宋体,以其秀气而刚劲的特性,深受后人喜爱。这种字体在设计上讲究变化,既有平衡之美,又不失力度。楷书,亦称正书或真书,以其方正的形体和平直的笔画,被视作规范和典范。草书的产生则是出于书写便捷的需求,从汉初的草隶到张芝的“今草”再到张旭、怀素的“狂草”,其变化繁多,既有快速流畅的笔势...

书法四体有哪四体
篆书则是甲骨、钟鼎、石鼓及小篆的总称。楷书的代表作为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柳公权的《神策军碑》魏碑的代表作为《郑文正公碑》草书的代表作除了上述这些,还有王羲之的《十七帖》、宋代黄庭坚和及米芾的作品、明代文征明、祝允明、张瑞图、王铎、徐渭等书法家的作品。行...

宋四书法家里面的蔡是蔡襄还是蔡京
如 今天下盛行四家字体,是苏东坡、黄鲁直、米元章、蔡京四家字体。苏、黄、米、蔡,宋朝‘四绝’。”这是宋、元之后,施耐庵第一次将王芝的宋代四家中的蔡襄 改为蔡京,并将蔡列在苏、黄、米之后。“苏、黄、米、蔡”便由此而来。最早提出蔡襄取代蔡京的是明代画家王绂 (1362-1416)。他在...

巩留县13173377297: 北宋时期盛行四家字体,被称为“四绝”.分别是 -- 、--、--、- - 四家字体? -
典泄甲氨: 苏黄米蔡,即“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此四人被认为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 也有学者认为“蔡”应为北宋初年的书法家蔡襄.但就古人十分看重的“年齿”排辈而言,“蔡”若为蔡襄,则“蔡”应当排在“苏”之前.“苏、黄、米”皆按年齿排列,作为北宋末年人的蔡京是为“蔡”,应当毫无争议. 而后人认为蔡是指蔡襄,是因为蔡京的名声太臭,导致徽宗亡国,历史地位无法与前几位相提并论,故后人更加喜欢认为蔡指蔡襄. 台北故宫纪录片“翰墨风雅北宋四家”专题中,北京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副研究员金运昌先生在片中也强调了这一说法.

巩留县13173377297: 宋四书法家里面的蔡是蔡襄还是蔡京 -
典泄甲氨: 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中的“蔡”,是蔡襄,还是蔡京?最近有报刊称“宋徽宗时宰相蔡京,能诗善文,书法 更是精绝,本来名列宋四家之中,只因其为人奸诈,权倾当朝,名声太坏,人们就用蔡襄替代他在宋四家中的位置”....

巩留县13173377297: 中国古钱币篆书体四绝是什么? -
典泄甲氨: 中国古钱币篆书体四绝是:1.王莽时期的悬针篆.主要代表---货布、布泉.2.刘宋时期的韭叶篆.主要代表---孝建四铢.3.北周时期的玉箸篆.主要代表---布泉.4.北宋时期的九叠篆.主要代表---皇宋通宝.

巩留县13173377297: 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到底是指蔡襄还是蔡京,他俩是否是同一个人,求教? -
典泄甲氨: 在“苏黄米蔡”说法最初确实讲的是蔡京.但是由于蔡京是历史上出名的奸相,于宋徽宗时期任职,权倾一时,贪赃枉法,扰乱朝政什么的,还有煽动徽宗也奢侈无度,名声非常非常恶劣,总之后人一说起蔡京来肯定先想到是他在历史上留下的恶名.所以后人就把“蔡”说成了“蔡襄”.毕竟中国人嘛,称之为“家”的,不仅于他的专业素质,还需要他具有更优秀的品格呀.蔡京这样的人连起码的为人的道德水准都不够格,再封之为“家”肯显然不太合适了,老百姓就不同意是吧~其实本来就事论事,单谈书法的话,蔡京书法确实了得,不然徽宗这个昏君也不能这般重用他,罢免了又舍不得重新招回来任用反复数次.可惜可惜他坏事干太多了,把他的那点儿美好都掩盖啦

巩留县13173377297: 中国钱币篆书体四绝的特征 -
典泄甲氨: 中国古钱币篆书体四绝的特征: 1.王莽时期的悬针篆特征--笔势重画细末,细末钎直,如同悬针,悬针篆由蝌蚪文发展而来(货布、布泉)结构有效,上密下疏,笔划清秀妩媚,却无妖艳之气,给人以端庄秀美的感觉. 2.刘宋时期的韭叶篆特征--小篆的变体,起笔尖,中宽,住笔锐.(建四铢)如同倒着生长的韭叶,世有人称柳叶篆. 3.北周时期的玉箸篆特征--玉箸篆与铁线篆两者近似,只是更为细挺刚劲,悬针篆和韭叶篆都是玉箸篆的变体,玉箸篆也有人称玉筋篆,是小篆书法艺术中最为完美的一种书体.(布泉,永通万国) 北宋时期的九叠篆特征---是篆书中的一种艺术变体,笔势弯曲.折叠均匀,讲究对称,含有画意,装饰意味很浓,盛行于宋元时期.(皇宋通宝)

巩留县13173377297: 哪里买得到中国古代四绝,要多少钱? -
典泄甲氨: 你说的是宋代'四绝'吗?苏东坡,黄鲁直,米元章,蔡京四家字体称为“苏、黄、米、蔡,宋朝'四绝'",你去问问五一广场太平古街大戏台旁边有一家两溪草堂,看看有没有,里面书法类东西比较齐全

巩留县13173377297: 宋四家是哪几个 -
典泄甲氨: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家,被称为“宋四家”.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黄庭坚(1045年-1105年)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蔡襄(1012-1067) 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

巩留县13173377297: 书法宋代四家是谁
典泄甲氨: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简称苏黄米蔡

巩留县13173377297: 宋代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分别是谁? -
典泄甲氨: 苏黄米蔡,即“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此四人被认为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

巩留县13173377297: 被称为“宋朝四大家”的是哪四个书法家? -
典泄甲氨: 在北宋时期的书法艺术领域,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后世并称为北宋四大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